⑴ 在二戰時期,伊朗在做什麼
1939年二戰爆發後,伊朗雖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維王朝開國皇帝禮薩汗其人非常親德。為了避免後患,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大臣共同佔領伊朗的協議。8月5日蘇軍進入伊朗北部,同時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混合部隊在阿拉伯河登陸,佔領伊朗南部。禮薩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傳位給長子巴列維。17日,蘇英兩國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蘇英兩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伊朗同意盟軍駐扎伊朗,並盟軍運輸提供方便。而英蘇則宣布尊重伊朗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承諾在戰爭結束6個月內從伊朗撤軍。
1943年1月,美軍也在伊朗登陸,美國宣布也將遵守三國同盟條約。
1943年1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軍隊開始從伊朗南部撤軍。蘇軍卻拒不撤軍。9月26日,蘇軍扶持阿薩拜疆民主黨「起義」,成立以賽爾德賈法爾皮謝瓦里為總統的阿薩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蘇軍支持下,庫爾德民主黨在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為總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軍停止撤軍,後開始大舉增兵,中東美英軍隊進入臨戰狀態。
在美英軍隊壓力下,1946年3月25日,蘇聯被迫宣布將在2個月內從伊朗撤軍。5月25日,蘇軍從伊朗撤出。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亞塞拜然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領導人逃入蘇聯。
1947年2月,伊朗軍隊進入庫爾德斯坦,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退入蘇聯。
伊朗重新獲得獨立和統一。
⑵ 兩伊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兩伊戰爭從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入侵伊朗開始,至1990年伊拉克因侵略科威特面臨嚴重的海灣危機,於8月15日宣布從伊朗撤軍,歷時10年,給兩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1980年9月22日午夜,伊拉克突然出動大批飛機空襲伊朗,隨後以5個師又2個旅近7萬人和1200輛坦克的地面部隊,分北、中、南3路在北起席林堡、南至阿巴丹約690公里的邊界上,先北後南向伊朗境內推進,佔領席林堡、梅赫蘭、富凱和博斯坦等10個城鎮;10月24日又奪取霍拉姆沙赫爾西區,包圍蘇桑蓋爾德、阿巴丹,控制近2萬平方公里的伊朗領土。伊朗倉促應戰,駐邊境地區的4個師退守重要城市,並急調增援部隊阻滯對方進攻,同時出動大批飛機轟炸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與石油設施。
11月,伊拉克因阿巴丹等城鎮久攻不克,進攻勢頭銳減;伊朗乘機開始局部反攻。1981年9月27日,伊朗轉入全面反攻,先後組織阿巴丹、博斯坦、胡齊斯坦和「聖城」等戰役,逐步收復失地,取得戰場主動權。1982年6月,伊拉克單方面宣布停火,並從伊朗撤軍。
為推翻或動搖薩達姆政權,伊朗出動10萬兵力發起「齋月」戰役,首次進入伊拉克境內作戰,佔領巴士拉地區約100平方公里土地。至1984年2月,又先後發動「穆斯林·本·阿格勒」、「回歷一月」、「曙光」和「曙光」1~6號等9次戰役,佔領伊拉克北部和南部共約300多平方公里領土。2月22日,伊朗發起「海巴爾」戰役,攻佔伊拉克南部盛產石油的馬季農島及其周圍地區共約1000平方公里土地。伊拉克消極防禦,被動挨打,多次要求停戰,均遭拒絕。
1988年3月,伊朗又先後發動「巴德爾」、「曙光」8~9號、「聖城」1~9號和「佐法爾」1~6號等50多次戰役。在1986年2月的「曙光」8號戰役中,攻佔伊拉克南部主要出海口法奧地區;在1988年1月的「聖城」2號戰役中,奪取伊拉克北部約110平方公里土地;在1988年3月的「曙光」10號戰役中,佔領伊拉克北部重鎮哈萊卜傑,奪地1000多平方公里。其他戰役則多數受挫,佔地得而復失。
伊拉克守中有攻,先後在中線和南線多次組織進攻戰役,並利用伊朗反政府武裝配合作戰。為改變戰場態勢,阻止伊朗進攻並削弱其戰爭潛力,伊拉克除在地面戰斗中使用化學武器外,還先後於1984年2月和1985年3月率先進行「襲船戰」和「襲城戰」,攻擊對方石油輸出終端和軍事、經濟目標。伊朗針鋒相對予以還擊,在空軍力量不足情況下率先使用地地彈道導彈,引起雙方「導彈戰」。
由於伊朗使用導彈襲擊科威特並威脅海灣其他國家的石油輸出,美、蘇、英、法等國自1987年7月起先後出動80多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美海軍曾多次同伊朗發生沖突,戰火由兩伊邊境蔓延到海灣地區。
1988年上半年,伊朗經濟危機加劇,國際壓力增大,戰場形勢惡化。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方針,繼續對伊朗縱深目標實施導彈襲擊。
⑶ 俄羅斯要求伊朗撤出敘利亞,會不會導致伊朗和俄羅斯翻臉
盡管俄羅斯要求伊朗從敘利亞撤軍,但伊朗不會背棄俄羅斯。伊朗不僅不敢對俄羅斯變臉,還必須服從俄羅斯的指示。否則,即使俄羅斯不跟他使勁,只要有跡象,美國也會跳下去。
為了最終解決敘利亞問題,俄羅斯必須選擇與西方協調立場,交換利益。其中一個步驟是讓美國看到伊朗軍隊撤出敘利亞。最後,俄羅斯、歐洲、美國和土耳其一起撤出敘利亞,使敘利亞恢復國家主權與和平。伊朗的撤軍不僅是關鍵的一步,也是俄羅斯誠意的體現。不管伊朗願不願意,它最多隻能懷恨在心。與俄羅斯決裂是絕對不可能的。
⑷ 解析:伊朗從敘利亞撤軍的可能性有多大
看看誰是紙老虎。。。伊朗被制裁前一刻態度180度大轉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8月7日正式啟動,就在制裁前幾個小時,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伊朗「願意與美國進行談判」,與先前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我沒有先決條件。如果美國政府願意,我們現在就開始(談判)吧!」 魯哈尼在當地時間星期一晚上的電視采訪中說, 這時距離美國重新啟動制裁還有幾個小時。
⑸ 20多萬蘇聯軍隊佔領了伊朗,為何最後不得不全面撤軍呢
因為蘇聯20萬軍隊想通過搞政變來控制伊朗,但是伊朗巴列維王朝投靠了美國,伊朗得到了美國的幫助,蘇聯最後不得不撤軍。
⑹ 伊朗從敘利亞撤兵了嗎
不可能撤軍的,原因如下:
以色列獲得了美國提供的F35戰斗機,這種隱形戰斗機以伊朗的科技水平,無法有效偵測;而以色列和伊朗因為伊核問題,矛盾重重,所以一旦伊朗撤出敘利亞,以色列用F35打擊伊朗,伊朗就都無力反抗了!(也不是絕對無力反抗,用中程導彈,價格就貴了)
而如果伊朗在敘利亞,那麼以色列用F35打擊伊朗,伊朗用火 箭 彈就可以在敘利亞進行反擊。火箭彈價格多便宜,而且都是自來水管做的,要多少,有多少!
⑺ 以總理再次聲稱伊朗必須撤出在敘駐軍,伊朗該如何應對
敘利亞內戰逐漸緩和,局勢逐漸穩定,但是在敘利亞境內仍有各方勢力因為各自的利益依舊在「奮斗著」。以色列總統再一次強調伊朗必須從敘利亞撤軍,但是從伊朗自身考慮,等待了這么久,好不容易有機會在中東擴大影響,而且搭上俄羅斯的車,目前來看是不會撤軍的。
而伊朗目前的局勢十分嚴峻,以色列和美國擺明了架子,對俄羅斯進行妥協,使得俄羅斯不會為了伊朗而放棄在敘利亞取得的優勢局面並得罪美國,至於伊朗,我想選擇靠向俄羅斯之後的路畢竟有所依靠,還是一步步來為好。目前來看切勿搞大動作為好。
⑻ 二戰期間,20多萬蘇聯軍隊已經佔領了伊朗,為何最後全面撤軍
因為當時美國支持伊朗,而蘇聯當時也只是勉強可以抗衡美國,所以不得不撤軍。
⑼ 美國宣布從伊朗撤兵,其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美國宣布從敘利亞北部撤軍,倒是確有其事,而且為此還背上了「背叛盟友」的「忘恩負義」之惡名。但題主您所問的,美國從伊朗撤軍不知從何說起呢?實話實說,這個是真沒有。
總之,美國沒有在伊朗駐軍,談不上撤出。希望下次提出正確的問題是,我們再來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