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伊朗現在關系怎樣
自伊拉克之戰後,人們便一直在猜測美國要打擊的下一個目標。最近美伊間越來越緊張的關系表明,美國已經鎖定了伊朗,在加強輿論攻勢和暗作軍事准備的同時,布希總統近日不斷發出不排除軍事打擊之類的威脅,海灣上空再次出現不祥之兆。
眾所周知,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美伊兩國就成為不共戴天的敵人;而布希在3年前的國情咨文中更是將伊朗列入「邪惡軸心」國家之中。最近兩國關系的驟然惡化似與布希 政府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和克的局勢發展不無關系。 布希在不久前的就職演說中,將在大中東地區推行「民主自由」列為其第二任期的戰略性任務。為此,美國宣稱要「改造」或「推翻」這一地區的所謂「專制」和「暴政」政權。對埃及和沙特這樣的對美友好國家,布希採用了鼓勵性措辭。
而伊朗則不同,它是賴斯點名的6個所謂「暴政據點」之一。布希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不僅指責「伊朗是世界上支持恐怖主義的主要國家」;更毫不掩飾地表示,「對伊朗人民,我今晚要說:在你們追求自由的時候,美國與你們站在一起。」 另一方面,美國對伊朗的怒火亦與伊拉克的局勢有關。美國推翻薩達姆的本意是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親美國家。但此次大選的結果卻是讓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獲得了超過半數席位。無論將來新的過渡政府如何組成,什葉派都理所當然地要在新政府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伊朗與伊拉克什葉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影響是他國所難以相比的。說不定,美國在伊拉克取得的戰果最終為伊朗做嫁衣裳。 此外,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客觀上為伊朗消除了一個勁敵,使伊朗失去了可以與之抗衡的對手。
美國擔心伊朗正在中東坐大,會對美國實現控制中東的夢想形成挑戰。如果伊朗有朝一日掌握了核武器,不僅美國親密盟友以色列的安全,連其自身在中東的巨大利益都將受到致命威脅。這就是美國為什麼如此害怕伊朗會研製出核武器。 勞民傷財又損兵折將的伊拉克之戰給了美國一個嚴厲的教訓。面對巨大的財政負擔和兵員短缺,面對國內外的反戰輿論和孤立處境,面對伊朗的廣闊幅員和更強實力,美國近期似已無可能再打一場伊拉克式的戰爭。
布希政府目前看來只有3個選擇:一是接受英法德三國的外交斡旋;二是在三國談判失敗後再提交安理會以圖對伊朗進行制裁;最後是慫恿以色列出手,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定點清除。布希17日已明確表示,「美國支持以色列維護其領土安全,一旦以色列安全受到威脅,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支持。」美以心知肚明,這最後一招實在難以預測,不到萬不得已,美以都不會貿然走這一招險棋。 而伊朗方面則是態度強硬,壓而不服。
究其原因,一方面伊堅稱無意研發核武器,而是根據核不擴散條約和平利用核能;普京總統20日明確表示認同並支持伊朗的這一立場。另一方面,伊朗也看到,國際社會不會支持美國動武;而美國本身亦難以單獨發動另一場戰爭。當然,伊朗也不願將問題提到安理會,在適當的時候它可能會做出某些讓步,與英法德三國達成妥協,以避免遭受制裁的危險。 現在布希已啟程前往歐洲,他同歐、俄領導人會晤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試圖說服他們協同美國,加大對伊朗的壓力,逼其就範。因此,英法德三國的外交斡旋十分令人關注,它似乎成了美伊關系這個日益升溫的高壓鍋的一個放氣閥,具有防止發生爆炸的功能。這一使命讓歐盟頗感得意,這表明其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正悄然提升。
② 能不能簡單跟我講一下最近美國、伊朗、伊拉克發生了什麼 謝謝~
嗯,最近的話主要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下達一個命令刺殺了在伊拉克訪問的伊朗少將出貨曼妮。引起了伊朗人的不滿。
③ 法赫里扎德遇襲身亡,伊朗為何將與美國徹底決裂
在11月27日下午,德黑蘭東部郊區一輛汽車突遭炸彈襲擊和槍擊,導致多人在此次襲擊中喪生,其中就有伊朗原子能之父親、核能軍事項目的總負責人法赫里扎德。伊朗最初對這件事情的報道非常混亂,一開始說是自殺式襲擊導致伊朗的國寶科學家法赫里扎德在被突然發動襲擊的時候就已經喪命,但沒多久又說人還在,只是還在搶救,對於這個混亂的局勢,一直到伊朗官方介入才解決,那就是一輛尼桑中巴車在法赫里扎德車隊經過時突然爆炸,隨後4名襲擊者趁保鏢慌亂之際對法赫里扎德坐車連開數槍,國防部證實醫生回天發術,法赫里扎德和自己的保鏢全部犧牲。
其實伊朗在世界各地都有對手,就比方說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都懷疑以色列做了一個並不光彩的角色,但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壯大到底是靠的什麼,其實國際社會都是對此非常瞭然的,只有美國支持才能讓以色列在中東地區肆無忌憚。而在發生襲擊前的前一天,伊朗總統還剛宣布,美國新總統上台以後會緩和中東地區的局勢,特朗普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得出來,即便未來拜登上任後會改變自己對伊朗的政策,但特朗普也不會輕易的從中東大地上離開,這一次被進入到垃圾桶的或許就是哈魯尼試圖和美國和解的外交遺產,這也讓人唏噓不已。
④ 美國和伊朗最近怎麼了
當時親伊朗民兵正對降落在巴格達國際機場的美軍戰略運輸機(搭載了前來增援使館的空降師步兵營),進行火箭炮急速襲擊。而蘇萊曼尼將軍前一晚從黎巴嫩乘坐空客民航航班,秘密抵達巴格達現場指揮。
結果,民兵的偷襲並未成功,而機場附近兩輛越野車(分別搭載蘇萊曼尼和接應的伊拉克民兵副司令)上發出的頻繁通訊信號,特別是與火箭炮發射位置的通訊信號互相鏈接,讓美軍追蹤到指揮者的位置,隨後上報特朗普,啟動事後所謂的「決定性防禦行動」。
伊朗耍流氓,前幾天還各種叫囂,沒成想馬上被美國揍了。第二號人物在伊拉克被炸死了。被打得啞口無言,因為是在伊拉克被炸死的。聯合國早已通過決議限制其出境,它卻頻繁往返敘利亞和伊拉克,這次出境甚至一把手都不知道。
⑤ 美國伊朗的關系,為何走到這般地步
因為美國的一個承包商死亡造成的現在局面。
在過去的一周中,情況已經惡化。為了報復一名美國承包商的死亡,什葉派激進組織真主黨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多個設施進行了空襲,導致伊拉克人民前往美國大使館抗議。新年伊始,美軍襲擊了巴格達國際機場,殺死了伊朗指揮官蘇萊馬尼。一些媒體甚至警告說,美國採取的一系列行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這可能會給中東和世界帶來巨大沖擊。
⑥ 伊朗曾經是美國的親密盟友,為何現在卻成為美國在中東最大的敵人
伊朗曾經是美國的親密盟友,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伊朗是由巴列維國王所管理的。但是由於後來伊朗的宗教勢力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更重要的是還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這也使得伊朗和美國反目成仇。因為這兩個國家逐漸的成為了在中東話語權的爭奪者。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想統治中東的話語權,所以才會變得這樣敵對。
所以說這兩個國家敵對的原因也是因為從經濟軍事力量上有了很大的沖突。然而伊朗從一開始就站在了下風,因為伊朗並不是一個石油工業以及其他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而且更多的是依賴於石油出口,而且由於石油貿易是通過美元結算的,所以美國可以非常輕松的制裁伊朗。
⑦ 伊朗和美國怎麼了
1979年前,美國伊朗是盟友,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美國成為敵人至今。伊朗還有核武發展計劃,美國比較擔心。另外,沙特是遜尼派,伊朗是什葉派,不共戴天,沙特是美國盟友,所以美也要幫沙特對付伊朗。
⑧ 當前伊朗和美國局勢如何
現在伊朗和美國之間的關系已經降至冰點,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前一段時間通過無人機襲擊炸死了伊朗少將蘇萊曼尼,這也使得伊朗軍方勢力受到重創,這讓伊朗國內反對美國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和伊朗關系密切的國家也都爆發了遊行示威活動,這對於美國在國際上的名聲會構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接下來可能會和伊朗進行談判,用來挽回和伊朗之間的關系。
不過我們也看到美國總統即將進行選舉,這也使得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這一段時間絕對不會發動對外戰爭,因為一旦發動對外戰爭的話,將會使得美國老百姓加劇對自己的厭惡,也就會使得自己失去總統位置。
⑨ 目前美國和伊朗的國家局勢如何的啊
自伊拉克之戰後,人們便一直在猜測美國要打擊的下一個目標。最近美伊間越來越緊張的關系表明,美國已經鎖定了伊朗,在加強輿論攻勢和暗作軍事准備的同時,布希總統近日不斷發出不排除軍事打擊之類的威脅,海灣上空再次出現不祥之兆。 眾所周知,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美伊兩國就成為不共戴天的敵人;而布希在3年前的國情咨文中更是將伊朗列入「邪惡軸心」國家之中。最近兩國關系的驟然惡化似與布希 政府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和克的局勢發展不無關系。 布希在不久前的就職演說中,將在大中東地區推行「民主自由」列為其第二任期的戰略性任務。為此,美國宣稱要「改造」或「推翻」這一地區的所謂「專制」和「暴政」政權。對埃及和沙特這樣的對美友好國家,布希採用了鼓勵性措辭。而伊朗則不同,它是賴斯點名的6個所謂「暴政據點」之一。布希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不僅指責「伊朗是世界上支持恐怖主義的主要國家」;更毫不掩飾地表示,「對伊朗人民,我今晚要說:在你們追求自由的時候,美國與你們站在一起。」 另一方面,美國對伊朗的怒火亦與伊拉克的局勢有關。美國推翻薩達姆的本意是在伊拉克建立一個親美國家。但此次大選的結果卻是讓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獲得了超過半數席位。無論將來新的過渡政府如何組成,什葉派都理所當然地要在新政府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伊朗與伊拉克什葉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影響是他國所難以相比的。說不定,美國在伊拉克取得的戰果最終為伊朗做嫁衣裳。 此外,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客觀上為伊朗消除了一個勁敵,使伊朗失去了可以與之抗衡的對手。美國擔心伊朗正在中東坐大,會對美國實現控制中東的夢想形成挑戰。如果伊朗有朝一日掌握了核武器,不僅美國親密盟友以色列的安全,連其自身在中東的巨大利益都將受到致命威脅。這就是美國為什麼如此害怕伊朗會研製出核武器。 勞民傷財又損兵折將的伊拉克之戰給了美國一個嚴厲的教訓。面對巨大的財政負擔和兵員短缺,面對國內外的反戰輿論和孤立處境,面對伊朗的廣闊幅員和更強實力,美國近期似已無可能再打一場伊拉克式的戰爭。 布希政府目前看來只有3個選擇:一是接受英法德三國的外交斡旋;二是在三國談判失敗後再提交安理會以圖對伊朗進行制裁;最後是慫恿以色列出手,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定點清除。布希17日已明確表示,「美國支持以色列維護其領土安全,一旦以色列安全受到威脅,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支持。」美以心知肚明,這最後一招實在難以預測,不到萬不得已,美以都不會貿然走這一招險棋。 而伊朗方面則是態度強硬,壓而不服。究其原因,一方面伊堅稱無意研發核武器,而是根據核不擴散條約和平利用核能;普京總統20日明確表示認同並支持伊朗的這一立場。另一方面,伊朗也看到,國際社會不會支持美國動武;而美國本身亦難以單獨發動另一場戰爭。當然,伊朗也不願將問題提到安理會,在適當的時候它可能會做出某些讓步,與英法德三國達成妥協,以避免遭受制裁的危險。 現在布希已啟程前往歐洲,他同歐、俄領導人會晤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試圖說服他們協同美國,加大對伊朗的壓力,逼其就範。因此,英法德三國的外交斡旋十分令人關注,它似乎成了美伊關系這個日益升溫的高壓鍋的一個放氣閥,具有防止發生爆炸的功能。這一使命讓歐盟頗感得意,這表明其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正悄然提升
⑩ 伊朗和美國之間主要矛盾是什麼
伊朗和美國的關系目前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但是在很久之前,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實際上非常密切。之所以伊朗和美國開始出現這么大的矛盾,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巴列維領導下的伊朗給與了美國非常多的幫助,甚至美國士兵在伊朗國內觸犯法律的時候,伊朗法庭沒有審判的權力,而是應該交由美國進行審判。其次就是在巴列維王朝覆滅的時候,霍梅尼帶領下的伊朗開始對美國產生了抵觸情緒,最後導致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的發生。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
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伊朗國內開始了一輪非常強大的反美浪潮,雖然美國並不害怕,但是雙方的關系徹底進入冰點。所以也就造成了雙方的主要矛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