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奧運選手獲得獎牌,所有人都在祝賀!本國網友卻關心她的種姓
8月1日,東京奧運會羽毛球女子單打決賽落下帷幕,其中印度選手辛杜贏得銅牌,這是一份令人驕傲的成績,而該選手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祝福,但是在印度國內,卻有不和諧聲音。
近日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媒體ScoopWhoop稱,印度網友目前討論的話題不是辛杜如何贏得獎牌,而是辛杜的種姓是什麼。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到現在仍將個人種姓優先於個人成績和表現。
印度種姓制度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 歷史 ,種姓制度下將人分為四個等級,從上到下依次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人們一出生,他的種姓便決定了她身份的高低貴賤。在種姓制度的絕對統治下,印度等級森嚴,不同的種姓有不同的 社會 地位、權利、義務、職業,種姓世襲不得改變,不同種姓之間不能通婚。婆羅門和剎帝利是統治階級,擁有絕對的權力,而吠舍和首陀羅則被受壓迫。種姓制度雖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統治、維護了 社會 穩定,但是它造成了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與現代的民主、人權制度相比,是一種落後的制度和觀念。1947年,印度獨立後,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這個擁有三千多年 歷史 的制度在印度人民心中仍然是根深蒂固。
有報道稱,同印度選手辛杜相似的是,印度拳擊選手洛夫麗娜·博爾戈哈因在本次東京奧運會奪得一枚銅牌後,印度人民最關心的不是她的成績,不是她取得成績背後的艱辛和努力,人民最關心的確是她的宗教信仰。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人民最關心的不是運動員的成績,而是運動員的種姓和宗教信仰,這樣的國家、這樣的人民讓偉大的運動員們感到寒心,這樣一來運動員怎麼能有動力參加比賽爭奪獎牌呢。正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印度雖然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是其 體育 事業在全球,並不算突出領先。
可能也有人會說,13億的人口,有天賦的運動員不應該遍地都是嗎?那麼為什麼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競技 體育 事業如此落後呢?
首先,印度的GDP雖然不低,但是由於人口眾多,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都很低,許許多多的人還在為生存作斗爭,有時間都讓孩子去打工,哪裡有錢送孩子去練 體育 呢?
其次,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種姓制度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純潔」,而上層階級認為 體育 是體力勞動,是不純潔的,因而上層貴族不願意從事 體育 事業,而下層人民根本沒有錢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專業的運動員。
最後,印度對 體育 事業投入的資金並不多,因此印度的 體育 訓練設施落後,也缺少經費讓運動員出國訓練,因此運動員的成績不佳。同時,運動員的工資不高,很多運動員退役後的生活難以維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印度的 體育 事業止步不前。
與此同時,印度近年來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也增強了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但相應的也造成了,國內媒體好攀比的作風?
在羽毛球女單決賽中,辛杜戰勝中國選手何冰嬌獲得銅牌,但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媒體聲稱辛杜「馴服」中國選手奪得銅牌,競技 體育 輸贏都很正常,但「馴服」這種詞語出現在報道中,顯然不合適。而縱觀本屆奧運會,不管是金牌數還是總體的獎牌數,中國沒有將印度視為自己的最強對手。
奧運會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增加各國友誼的盛會,任何國家都不應將其變成種族主義思想傳播的培養皿!不關心運動員的成績,卻關心運動員的種姓;不關心如何提升競技 體育 事業的發展,卻在與中國攀比上津津樂道,印度這些行為真是令人感到不解。對此,我們也奉勸印度,不要與中國做無謂的攀比,也不要搞文字 游戲 。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身建設上去!
⑵ 印度有什麼體育強項
印度的體育強項主要包括曲棍球。以下是關於印度曲棍球強項的詳細闡述:
1. 曲棍球在印度的地位
2. 印度曲棍球的歷史與成就
3. 印度曲棍球的發展與支持
綜上所述,曲棍球無疑是印度的體育強項,無論是在歷史成就、群眾基礎還是發展潛力方面,都展現出了印度在曲棍球領域的卓越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