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入常趣聞:五次申請入常,五常輪番反對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成為了世界餐桌上那盤最誘人的香餑餑,非五常國家為了能夠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員,可謂是削尖了腦袋也要往裡面擠。 而這其中最想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當屬四國聯盟,而四國聯盟中最迫切的當屬印度。
眾所周知當前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 都對二戰的勝利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
二戰時,以俄羅斯為根基的蘇聯將 近一半的歐洲領土都被納粹所摧毀,三千多萬蘇聯兒女不是死亡就是失蹤,一千七百多座城市被洗劫一空,戰後統計總經濟損失高達七千億盧布。 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力軍,作為他的主要繼承人,俄羅斯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可謂是名正言順。雖然二戰時美國沒有付出太大的犧牲,但是他也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 當時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絕大部分武器、資金、技術以及設備都是由美國提供,加上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大發橫財,戰後綜合實力已然位居世界第一。
英國在戰爭初期的不列顛空戰中就被納粹德國轟成了一片焦土,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實力都損失慘重, 不過日不落帝國的光輝並沒有徹底散去,誓死不降的英國人民和皇家海軍沒讓德國大兵踏上不列顛半步,這也給戰爭後期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線提供了先決條件和後勤保障基地。 法國雖然在戰爭開始就光速投降讓人猝不及防, 但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一直都在堅決抵抗納粹法西斯,展現出了法國人抗爭到底的英勇和血性。
而我們中國在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千多萬人口的情況下,仍然以農業大國硬生生地拖住了先進的日本,防止其北上進攻蘇聯或者南下拿下印度,為盟軍爭取了足夠消滅德意法西斯勢力的時間, 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戰時的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也是戰勝國之一, 但是當時的印度卻並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在大佬們商議未來世界格局的時刻,印度這個小弟甚至連旁聽的機會都沒有, 可想而知現在的印度要想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
根據現行的《聯合國憲章》規定,要想成為新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必須要通過兩次投票, 也就是安理會五常全票通過後由安理會向聯合國大會提名投票,最終在大會上獲得三分之二國家贊同方可成為這「第六常」。 結果印度向安理會提出申請時,出現了如今被人們作為飯後閑談的世界名梗。第一次被俄羅斯否決,第二次被法國否決,第三次被英國否決,第四次被美國否決,第五次被中國否決。 五次入常申請都是四個國家同意,一個國家反對。 五常的態度可謂是已經非常明顯,但印度卻似乎並沒有看透。
印度覺得自己被輪番否決是自身實力不夠,於是拉上了日本、德國和巴西組成了著名的 「四國入常同盟」, 在全世界各地拉選票,結果沒想到這一做法反而讓印度的入常之路更加遙遠,因為反對其他三國入常的聲音可一點兒也不比印度少。 首先義大利就反對德國和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同樣是軸心國既然德國和日本能夠入常,那麼義大利自然也想入常, 況且相對德國和日本而言,義大利給其他國家帶來的災難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而日本入常 朝鮮和韓國已明確表態反對 ,加上 巴西有阿根廷反對,印度自身也有巴基斯坦的堅決反對。 不僅如此,反對四國聯盟的國家同樣在世界各地拉選票,爭取更多的國家反對四國聯盟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此四國入常之路可謂遙遙無期。
其實印度 不能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五常不同意 ,除此之外印度自身也不具備入常資格。印度的軍事工業十分薄弱,不僅不能自己研發武器甚至連子彈都無法做到自產自銷。經濟方面現階段的 印度很有可能掉入中等國家陷阱,也就是憑借廉價勞動力發展製造業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後難以擴大經濟規模以及技術革新。 最主要是常任理事國有義務維護世界的和平,而 印度和周圍國家都有摩擦, 此外英國是曾經的印度宗主國, 讓英國和印度平起平坐就現在的英國而言,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印度入常的申請會保持在被拒絕的狀態上長期穩定不變。
『貳』 印度自治與獨立的區別
管轄權利不同。
根據網路資料顯示印度自治只是宗主國英國下轄的一個地方權利,而印度獨立具有完整的國家權利,完全由國家自己掌控自治,不受外在因素影響。所以區別是管轄權利不同。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叄』 印度的第一次戰爭,為什麼和豬油扯上了關系
原本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後,印度人也就視英國為自己的宗主國了,也不覺得英國在侵略自己,但是英國人在子彈上塗抹豬油,就徹底踐踏了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於是印度士兵紛紛起義,就有了印度的獨立戰爭。
國際上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古印度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後來古印度文明消滅後,印度半島上沒有出現一個統一的王朝,所以印度人的民族精神也就不是那麼強烈。
本來對英國人非常臣服的印度士兵,這一下子就沸騰了,感覺英國人拿他們的信仰和自尊在地方摩擦,於是紛紛起義,要和英國人拚命,立誓要將英國人從自己的國土上趕出去,而這一次起義就被稱為了印度獨立戰爭,它為印度走向獨立打下了民族基礎。
『肆』 印軍迎來最強盟友,究竟是哪國
最近,中印雙方由於邊境問題而沖突不斷,印度強硬的態度和無禮的要求激起了國際和國內很多負面的評價。同時,我們也在思考,這是否和復雜詭譎的國際形勢有關?是否與大國競爭的拉幫結派有關?而在印度背後又存在哪些強大的力量支撐?
『伍』 英國人美國白人與印度的婆羅門結婚所生的子女是什麼種姓
印度人與歐美人通婚生育的子女嚴格來說屬於游帆第二種姓剎帝利,因為所有外國人都屬於剎帝利,印神岩雹度種棗睜姓則是就低不就高,以父母中低的一方為准。但因為印度人認為歐美屬於先進文化,尤其英國曾經是印度的宗主國,所以混血印度人通常覺得自己比普通印度人更高一等
『陸』 印度的宗主國是哪國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哪洲
英國,美洲,東西印度群島
『柒』 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原本是屬於一個國家嗎
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原本是屬於一個國家。
英國殖民印度近100年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兩國相繼脫離出來,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也相繼獨立,但印度想繼承英國殖民時宗主國地位,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卻有其獨立性。
而孟加拉國最早則是巴基斯坦一部分,最早叫作東巴基斯坦,由於被印度穿插隔開,後來東巴基斯坦也獨立出來。其時從歷史上看,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最古老民族,最早居民是亞澳人,所以他們與印度人還不完全相同。
尼泊爾也是印度的一個鄰國,是佛教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而且古代曾向中國朝貢,從來沒有與印度合為一體。1814年,英國殖民尼泊爾,把大量領土割讓給英屬印度,不過其國家形勢依舊保存。
(7)印度宗主國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英國雖然在二戰中取得勝利,然而其國力在戰爭中嚴重受損,失去了其大國的地位。加之非殖民化運動的興起,英國最大的殖民地英屬印度的解體已經不可避免。
然而在當時的印度,多數派印度教徒和少數派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對立日益激化,強烈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分離。
甘地強烈反對這些分離思想,提倡實現統一印度。印度國民大會黨也出於政教分離和世俗主義的立場而對因宗教的分離表示謹慎,印度共產黨和印度民族主義者雖然也有各自的反應,但都未能阻止分裂的大勢。
『捌』 宗主國印度宗屬
錫金邦在1947年印度獨立後,其法王Chogyal與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簽訂了一項特別協議,錫金邦被確認為印度的保護國,以換取一定的自治權。然而,這種關系在1975年發生了變化,錫金邦的君主被廢黜,印度對錫金的控制加強。現在的錫金是印度人口最少的邦,雖然印度對其內部事務不再直接干預,但在外交、國防和通訊等領域,印度仍對不丹提供顯著支持,確保其安全。
不丹與印度的關系展示了國際政治中強弱聯盟的一個實例。盡管印度不再干涉不丹的內政,但印度皇家軍隊仍給予不丹重要的軍事支持,並承諾防禦不丹不受外來威脅。這種合作關系在歷史上的拉克沙群島也有體現,位於阿拉伯海的這些島嶼,包括雅敏迪維群島,曾由蒂普蘇丹統治。在英國與邁索爾的戰爭後,這些島嶼的統治權轉移到了英屬印度的南卡納達區,後來被阿剌克家族統治,但在債務問題上被英國接管,最終並入了印度的瑪拉巴區。1956年,印度國家重組法將這些島嶼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個新的行政區域,將這些分散的小島整合在一起。
一、自人類文明早期階段、國家形成過程中或產生國家以後,各個部落或共同體共同承認的首領,或封建時代各個王國、諸侯國共同承認的中央政權;二、對殖民地或附屬國進行統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