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大文明古國的繁榮和衰落及原因
一、四大文明古國的繁榮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是被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
四大文明古國的主要文明成就
1、古代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太陽神廟、象形文字;
2、古代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楔形文字;
3、古代印度:印度教、佛教、外科手術、阿拉伯數字、種姓制度;
4、中國;分封制度、月歷、甲骨文、青銅器.
四大文明古國創造的科學技術成就,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二、繁榮的原因
它們都起源大河流域,這些地方自然地理條件都比較優越,尤其是河流提供了肥沃的沖積平原和有利的灌溉條件,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從而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其它科學技術,創造出偉大的古老文明。
同時,它們的科學技術都產生於社會實踐,屬於同一類型,即青銅時代的農業實踐模式。這使它們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都有著共同的地方,在許多方面都獲得了輝煌的成就。
三、四大文明古國的今天
1、巴比倫
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世界上最為險惡、沖突不斷的地區。
2、埃及
絕對的歷史文化寶庫、旅遊聖地,可是經濟卻基本停滯不前。
3、印度
長時間被殖民,基礎設施落後,宗教的融合遠比其他困難的多。
4、中國
擁有5000年歷史的中國在20世紀初期很頹弱, 八國聯軍的入侵使的中國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中國不是最強大的。
現在的中國從80年代開始了改革開放,創造了新的文化,使得中國開始了長達30年的高速發展。
四、四大文明古國衰落的原因
它們都建立在農業自然經濟的基礎上,是農業文明的代表,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歐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商品經濟迅速出現,而四大文明古國的農業文明卻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18世紀以後不約而同的落後於西方的資本主義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的衰落還有許多歷史原因,如宗教的影響,外族的入侵等。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1)古印度為什麼衰敗擴展閱讀:
古中國有黃河和長江,古印度有恆河和印度河,古埃及有尼羅河,古巴比倫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四大文明古國均產生於大河流域並繁榮起來,主要原因為:
原始社會時期生存條件比較惡劣,首先要解決的人的吃飯問題,河流區域最容易引水灌溉,同樣容易生長草木繁殖動物,長此以往,從事農耕的村落到發展工業的城市的過程就形成了。
四大文明古國的衰落:
古埃及公元前32世紀左右建立,公元前343年被波斯滅亡。
古印度分兩個階段,哈巴拉文明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巴比倫:公元前3500年進入文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公元前612年滅亡。
中國的文明沒有斷裂,主要由於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來入侵者融入其中並在征服勝利後被「漢化」。歷史上,中原曾兩次遭到少數民族入侵,一次是忽必烈帶領的蒙古人建立了元朝(1206—1368),另一次是滿洲人建立了清朝(1616—1911)。雖然他們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卻最終被「漢化」,用中華文明的思想來建立自身統治的合法性。中華文明從未被蒙古或滿洲文明所取代。中華文明的延續不斷,關鍵是了解其是一個不斷累積而非相互取代的過程。
Ⅱ 四大文明古國是怎麼衰落的
古巴比倫文明衰落:
應該是自己的不自愛。可以想像一下,在美索不達米亞這個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的廣袤肥美的平原上,發展出了高度的農業文明,然後在其基礎上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和輝煌的古巴比倫文明。但古巴比倫王國似乎並不懂得如何延續他們的輝煌,對外征戰不休,不僅是屠戮敵人的身體,而且還將荊棘和鹽灑進敵人的土地;對內國家一片歌舞昇平,乃至到了繁榮「娼」盛的景象;但是由於不懂排水洗田,這片曾經創造文明的沃土不可避免的鹽漬化,而輝煌一時的古巴比倫文明終於被黃沙所掩埋,成為了一個滿目荒涼的遺跡。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
則和外敵的關系更大一些,公元前四十七年愷撒大帝攻佔埃及時,一把火將亞歷山大城圖書館化為灰燼。四百多年後,西奧都西斯一世為了響應這位愷撒大帝的「偉大」,又拆毀了大部分神廟,並趕散了所有還懂一點古埃及文字的祭司,使得本已式微的古埃及文明加速了衰亡。古埃及文明如今能讓我們看到的顯著標志就只是一尊獅身人面像和幾十座金字塔在夕照風摧中頑強的挺立了。
古印度文明的衰落:
最為神秘的,它留下豐富的考古資料,表現出的發達讓人們贊嘆不已;而它早早地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又讓人感慨萬千,它註定要成為一段難以追尋的記憶。古印度文明的發展應該是不平衡的;除了孔雀帝國和貴霜帝國前期,從印度河文明時代起,到列國時代,直到貴霜的後期,廣闊古印度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可能正是這種分裂和不平衡,讓雅利安人得以乘虛而入。不過,過於落後的雅利安人,似乎難以繼承這些讓他們感到瞠目結舌的文化。分散於四處的原有的居民又處在被雅利安人驅趕或殺戮的狀態下,所以,古印度文明連同它的印章文字就被後來人徹底遺忘了。
實際上,中華文明「未曾中斷(消失)」說乃基於兩點:
一是排除了少數民族入侵與征服造成的傳統政權中斷;
二是排除了文化傳統的暫時斷裂。否則,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入主中原,金對中原腹地的佔領,尤其是蒙元、滿清的統治,就不能說中國文明「未曾中斷」。
究其實,中華文明「未曾中斷」說是就幾個事實而言:
其一,少數民族入侵雖然帶來中原文明的間歇,但並沒有導致中原民族主體語言——漢語言——的根本改變或消失;
其二,以傳統漢語言寫成的古典文獻延綿不絕,保存至今;其三,由於傳統語言及古典文獻的保存,其所承載的傳統價值觀得以保存、延續。
以此標准衡量,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無疑是「有古而無今」的中斷(消失)的文明。
Ⅲ 古印度文化為什麼會消亡當時發生了什麼
在世界上最初有四大文明古國,而到目前為止,只有中國文明仍然在延續,而其他的文明中途都因為種種原因而消失。印度和我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們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但是目前為止,兩個國家的發展卻截然不同。這可能是因為我們中華幾千年來文化沒有斷絕消亡,而古印度文化在公元前1500年就已經慢慢的結束了,古印度文化准確的來說也是印度河文化,就這樣逐漸消失在歷史中,到目前已經找不到它的影子。古印度文化的消亡與雅利安人的入侵有著密切關系,並且古印度文化的消亡還與地球運動有關。
古印度文化同樣光明燦爛,它和其他的文化一樣誕生於大河流域,古印度文化自蘇美爾文化出現之後,是第二個人類文明,這種文化對於人類歷史作用十分的重要。由於外來人口入侵,印度居民不能很好地抵擋,就造成了他們文化的消失。一個民族如果淪為別的民族的殖民,那麼他們的文化就沒有發展的空間和可能,古印度文化的消失就說明了這一點。
Ⅳ 為什麼說古印度文明被中斷了,是怎麼中斷的
因為戰爭而導致印度半島分裂,古印度文明就此中斷。
古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
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
(4)古印度為什麼衰敗擴展閱讀: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
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後來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印度文明
網路-古印度
Ⅳ 古印度文明為什麼會消失
公元前2500年左右,也就是人類第一個文明在蘇美爾出現約1000年之後,在印度河兩岸又出現另一個文明。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文明,獨自存在到約公元前1500年,然後由於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漸消失。後來,這一文明被完全遺忘,以致印度人以為,他們的歷史是從約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時開始的,就象古典時代的希臘人以為,他們的歷史起於公元前776年,即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競賽會的那一年。20世紀20年代,印度河下游區一塊被當地人稱為摩亨約·達羅即死者之地的荒涼地方吸引了各地的考古學者。那裡有幾座古墳,這些古墳已遭到劫掠;進行劫掠的不僅有取用那裡無窮無盡的磚的當地居民,而且還有尋找磚塊作道碴的拉合爾-摩耳坦鐵路的施工人員。盡管摩亨約·達羅已遭到劫掠,發掘結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榮的城市的遺址;這些城市的每一個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廢墟上。隨後又對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圍地區進行發掘,結果發現,這一古代文明的分布范圍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要大上好幾倍。它地括一塊每邊長約1000哩的三角形地區,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為底邊,朝東北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麓丘陵地帶。
對這一文明的了解尚處於初步階段,進一步的發掘也許會使目前的設想完全改變。追溯這一文明的起源可以發現,它是由本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與公元前三千紀初葉從俾路支山區向南遷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來農人共同創造的,兼備兩者各自的特點。一般認為,這些移民的到來使當地人了解到蘇美爾的城市和其他方面的情況,促進了印度河文明的出現,就象早先在尼羅河流域發生的情形那樣。考古學者已在這一偉大文明的三角區內發掘出兩座大城市、六七十個市鎮和村莊。可以預言,隨著進一步的發掘,將會有更多的古代居住地被發現。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樣,印度河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和大麥,不過,當地居民還種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棗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織布的。已經馴養的動物有狗、貓、氂牛、水牛,可能還有豬、駱駝、馬和驢。與外部世界也有了相當的貿易關系;其中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在那裡屬於公元前2300年的廢墟中發現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灣的巴林島上還發現了一些別的印度河流域的產品,這表明巴林島是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河流域之間進行海運貿易的一個中間站。
這一文明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達到成熟期,在以後的1000年中,實際上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且,甚至達到這樣的程度,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毀滅性的破壞後,重建的新城市總是造得跟原來的城市一模一樣。如此一貫、連續的傳統世上從來沒有過,即使在埃及也沒有,因而,產生這樣一種假說:控制這一紀律嚴明的社會的也許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沒有軍事裝備,沒有城防工事,也為這一假說提供了證據。但是,這一切畢竟只是推測,而且,在發掘更多的古城遺址,並能釋讀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終只能是推測。印度河流域的文字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讀,下一行由右往左讀。這種寫法也為早期希臘人所仿效,被稱為「由左而右,復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書法」——「就象牛犁地一樣」。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迄今為止,普遍認為主要由於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過,最近有人提出,這一文明也許是為泥漿所淹沒的。按照這種說法,地下的火山活動使大量的泥漿、淤泥和沙子湧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把摩亨約·達羅全給淹了。幾十年後,堵塞河道的堤壩漸漸磨損,河水流過堤壩,大河又恢復原來的水道,不過,摩亨約·達羅的城市已遭毀滅。從摩享約·達羅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判斷,這一災難至少發生過五次以上。最後,給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帶來了無可挽救的損害,使北部的邊沿地區十分虛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邊沿地區過於衰弱,不能抵擋本土文化的同化。
Ⅵ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都衰落了呢
這是因為經歷了外族侵略之後,文明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文明在興盛了一段時間以後,其間又不斷有外族人入侵,當地的文明更是遭到了破壞,用以形成國家的那些民族也早已被外族人征服、同化。
後人無跡可尋,沒有留下多少史料記載,慢慢的被其他的文明所替代,他們的文明也就被埋沒了,很多文明就漸漸的缺失了。
(6)古印度為什麼衰敗擴展閱讀: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消逝
四大文明古國早期,他們憑借著自己迅速崛起的文明和制度,一度稱霸一方。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寶地所有的人都想要,就開始產生了戰爭。
古巴比倫大多都是平原,易攻難守。在早期時候,也有很多民族進入到了兩河流域。他們慢慢和古巴比倫的文明進行了融合,可是後來加入了非常野蠻的波斯人和亞歷山大,沒用多久他們就征服了這片區域。
從此以後古巴比倫的文明被他們拋棄了,開始引進了他們自己的文化。就這樣,古巴比倫的文明漸漸被其他的文明所替代。
古埃及的文明也一樣,他們在興盛了一段時間以後,慢慢的被波斯、馬其頓、古羅馬、阿拉伯等征服。
古印度的文明更是多次出現斷層,當古印度的文明盛行數百年以後。雅利安人入侵,開創了新的印度文明。之後又被波斯、亞歷山大、阿拉伯入侵,當地的文明更是遭到了破壞。其間又不斷有外族人入侵,很多文明就漸漸的缺失了。
Ⅶ 古印度文明為什麼會消失
古印度文明會消失是因為當時強大的古印度王朝——孔雀王朝的覆滅,導致印度區域一帶不斷被外族和外國所入侵。而這些國家入侵後,卻都積極地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和思想輸入了進來,而古印度文明則不斷的受到排擠。
同時,伴隨著中亞地區阿富汗境內的突厥人的興起,就在1001-1026年間,該王朝就曾經先後17次侵入北印度。雖然,他們最終並沒有在印度建立起其有效統治,但他們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在印度區域的影響力卻在不斷擴大,從而使古印度文明在最終遭受到了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之後,走向了滅亡。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產生時間約為公元前3100年,由達羅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組建城邦,發展社會生產。
而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具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Ⅷ 四大文明古國的繁榮和衰落及原因
對於古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想必都是了解,文化的發展都是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形成,一個地區的文明(不是禮儀上的文明)如何能夠保持下來其實不容易!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大,想必大家會想到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還有我們華夏!
為何這些文明都會相繼的消失,而我們華夏文明能夠一直存在(我們比較厲害吧!),讓我們一起走進探秘時刻:
古巴比倫文明衰落:
應該是自己的不自愛。可以想像一下,在美索不達米亞這個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的廣袤肥美的平原上,發展出了高度的農業文明,然後在其基礎上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和輝煌的古巴比倫文明。但古巴比倫王國似乎並不懂得如何延續他們的輝煌,對外征戰不休,不僅是屠戮敵人的身體,而且還將荊棘和鹽灑進敵人的土地;對內國家一片歌舞昇平,乃至到了繁榮「娼」盛的景象;但是由於不懂排水桐枯塵洗田,這片曾經創造文明的沃土不可避免的鹽漬化,終於使古巴比倫蔥綠的原野漸漸褪色。失去其根本——土地的巴比倫人被自己折騰至奄奄一息,終於無法抵擋外來的入侵,高大的神廟和美麗的花園也隨著馬其頓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們被迫離開家園而坍塌,而輝煌一時的古巴比倫文明終於被黃沙所掩埋,成為了一個滿目荒涼的遺跡。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
則和外敵的關系更大一些,公元前四十七年愷撒大帝攻佔埃及時,一把火將亞歷山大城圖書館化為灰燼。四百多年後,西奧都西斯一世為了響應這位愷撒大帝的「偉大」,敗沖又拆毀了大部分神廟,並趕散了所有還懂一點古埃及文字的祭司,使得本已式微的古埃及文明加速了衰亡。他們為了政權的穩固要禁異教,卻毀滅了一個文明。與此同時,自然也沒有放過多災多難的埃及人,尼羅河的洪澇和氣候突變帶來的旱災,徹底地擊潰了這個尼羅河孕育的偉大文明,將一切都用風沙掩埋。古埃及文明如今能讓我們看到的顯著標志就只是一尊獅身人面像和幾十座金字塔在夕照風摧中頑強的挺立了。
古印度文明的衰落:
最為神秘的,它留下豐富的考古資料,表現出的發達讓人們贊嘆不已;而它早早地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又讓人感慨萬千,它註定要成為一段難以追尋的記憶。古印度文明的發展應該是不平衡的;除了孔雀帝國和貴霜帝國前期,從印度河文明時代起,到列國時代局禪,直到貴霜的後期,廣闊古印度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可能正是這種分裂和不平衡,讓雅利安人得以乘虛而入。不過,過於落後的雅利安人,似乎難以繼承這些讓他們感到瞠目結舌的文化。分散於四處的原有的居民又處在被雅利安人驅趕或殺戮的狀態下,所以,古印度文明連同它的印章文字就被後來人徹底遺忘了。
實際上,中華文明「未曾中斷(消失)」說乃基於兩點:
一是排除了少數民族入侵與征服造成的傳統政權中斷;
二是排除了文化傳統的暫時斷裂。否則,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入主中原,金對中原腹地的佔領,尤其是蒙元、滿清的統治,就不能說中國文明「未曾中斷」。
究其實,中華文明「未曾中斷」說是就幾個事實而言:
其一,少數民族入侵雖然帶來中原文明的間歇,但並沒有導致中原民族主體語言——漢語言——的根本改變或消失;
其二,以傳統漢語言寫成的古典文獻延綿不絕,保存至今;其三,由於傳統語言及古典文獻的保存,其所承載的傳統價值觀得以保存、延續。
以此標准衡量,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無疑是「有古而無今」的中斷(消失)的文明。
Ⅸ 為什麼說古印度覆滅了
古印度的種族被雅利安人征服並奴役,後來又被蒙古人征服並奴役,再後來英國人到來,徹底使印度成為了英國的領地,英語在印度成為了通用語,也就是說,歷史上代表印度的民族大部分時間內不再是創造古印度的印度人了,從語言文化膚色上統統不是
埃及也一樣,先是被羅馬統治,後又被阿拉伯人征服,再後被土耳其人英國人佔領,在歷史上,真正的埃及人歷史畢竟很長,從5000年前到2000年前共3000年長,但這之後就一直是被異族統治,現在埃及人基本上是埃阿(拉伯)混血人種,文化也是典型的伊斯蘭文化,語言是阿拉伯語
只有中國雖然也曾遭蒙古人入侵,及近代的西方侵略,在文化上引入了外國的佛教 社會主義等,但代表中國的主體民族仍然沒有變化,主體語言沒有變化,文明根基沒有改變,所以除卻思想領域,可以說中國人從古到今一脈相承
Ⅹ 印度是曾經的世界三大強國之一,為何如今會墮落
印度的墮落主要和國家的殖民有很大關系,還有一些地緣的因素在裡面。
最後,印度墮落的很大原因還是來自於英國的殖民。殖民時期的印度看似與世界各國打開了大門,民眾也被迫學習英語,但殖民給印度帶來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首先,印度再也沒有崛起的機會,所有的資源都被英國搜刮殆盡,無論是人力還是一些資源;其次,印度的殖民不僅沒有打破原有的種姓制度,反而加劇了這種制度對底層民眾的影響,導致文明的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