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真相訪談後的印度有什麼改變

真相訪談後的印度有什麼改變

發布時間:2022-10-17 21:52:10

A. 求 印度《真相訪談》中文字幕 百度雲

鏈接:https://pan..com/s/1bigR6svRtDi0Oy03QUMIBw

提取碼:svnx

作品相關簡介:

我演電影時,在不同的角色中,體驗過不同的人生。還有另一種人生,就是我自己的人生:卸去演員的身份,作為一個人,以我的方式存在。生活中,思緒如風般吹拂著我的腦海。我讀報紙、看新聞、與朋友閑聊、和陌生人交談,總有一些事觸動我的心弦。

一方面,印度在崛起,蒸蒸日上,作為一個印度人,我感到高興和自豪。但是,在社會中還有很多令人心酸的事實,我們卻對此熟視無睹。這些苦難,卻讓我深感不安,感到哀傷。有時我會想,幹嘛要去思考這些與我無關的事情呢?我的生活幸福美滿,別人的苦難與我何干呢?

但是它確有干係。因為我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份子。一連串的事情把你我和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聯系在一起,一呼一吸中,體會心中的共鳴。如果甘地、提拉克、鮑斯、尼赫魯、智者阿扎德仍然在世,我們有何顏面去面對他們。

我們的先人懷抱夢想,為自由而奮斗,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像現在這樣的印度嗎?所以,我在這里,希望聽到、學到些什麼,希望和你們有所交流,發現問題的根源,看到事情的真相。我想討論一些關系印度民生的話題,不責難任何人,不中傷任何人,也不制約任何人。

人人都說,傷害我們的人近在咫尺,或許我們都有責任。現在,與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吧。一起去尋找、去發現、去學習、去分享,一起去揭開這些難題的謎底。

B. 阿米爾汗在《真相訪談》中反對種姓制度,他是什麼身份

印度的種姓制度一直是人們很感興趣的問題,它始終存在於印度的社會當中,是阻礙印度發展的重大阻力,各等級之間尊卑分明,不可觸碰。

印度的"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他勇敢的通過電影和在現實社會中的呼籲,來公開的反對種姓制度,那麼阿米爾汗自身是什麼種姓呢?他為什麼敢於觸碰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


也許有人會說,阿米爾汗之所以敢反對種姓制度,是因為他的社會地位很高,如果他是賤民,那麼他還敢這么做嗎?但是我們來看看那些曾經反抗過種姓制度的低種姓人,他們哪一個不是在被人利用升級為高種姓後,就停止了反抗活動的,像阿米爾汗這樣,出身高貴還仍然為底層人發聲的,也只有他一個人了。他是印度的一把手術刀,把種姓制度下最鮮血淋漓的一面,展現到世人面前。

C. 看了印度的真相訪談之後,大家怎樣看待印度的未來

我覺得吧。
我們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好。
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
印度畢竟有那麼多人,對我們還是很有威脅的。

D. 揭露醫療腐敗、種姓壓迫的「印度良心」,阿米爾汗能救了印度么

01、被演戲耽誤的網球王子

當影視明星還是打網球?這個問題,曾在少年阿米爾汗的心裡糾結許久。

1965年3月,阿米爾汗在孟買出生,他的家族姓氏阿什拉夫屬於穆斯林的最高種姓,有著極尊貴的血統。

家族中歷代名人輩出,門楣顯赫。印度的影視業很發達,造夢工廠寶萊塢舉世聞名,阿米爾汗的父親和叔叔,早年就在影視界摸爬滾打,在阿米爾汗出生時,他們已是寶萊塢小有名氣的編劇和導演。

阿米爾汗家中的會客室,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父親和叔叔常帶著一批工作人員是來商討劇本,那些大屏幕中光鮮亮麗的影視明星,也常常是他們家的座上賓。

阿米爾汗將醜陋的社會現實剝離,並用鏡頭將其細膩地展示出來,貧窮與落後的絕望,強權與暴力的陰影,腐敗的官僚群體,被歧視被踐踏的人群……他要真實地還原這一切,不偏袒、不遮掩,讓人們看見生長於黑暗沼澤的罪惡之花,並努力去思考、去改變。

影片中充滿辛辣的嘲諷與尖銳的批判,但也給予了光明的指引與溫暖的愛:蘭徹的光芒不會被掩蓋,他有不離不棄的朋友和一心一意的戀人,他們欣賞他、崇拜他;普通的小姑娘在爸爸的訓練中變得虎虎生威,為夢想全力以赴,在國際比賽中為祖國贏得金牌;被家暴的妻子也終於覺醒,在機場與丈夫決裂,帶著孩子們奔向新生活。

2012年起,阿米爾汗連續主持電視節目《真相訪談》,與他的影片一脈相承,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與觸目驚心的畫面來討論印度的各種社會問題,更客觀、也更為犀利。

節目內容涉及到種姓制的不平等、宗教沖突、醫療教育系統的弊端、性侵家暴、非法墮胎等各種敏感話題,開播後引起巨大轟動,這檔節目不是充當茶餘飯後的談資與消譴,而是使政府不得不正視這些問題,並做出積極的改變。

《時代》周刊將阿米爾汗稱為「印度的良心」。他是一名演員,卻又不僅是演員。他對自己的國家愛得深沉,並有極強的主人翁意識。他正視印度的傷疤與隱痛,關注國計民生,為受苦的同胞奔走呼號,盡己所能地去推動印度的發展。

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微薄的,但螢火之光,也能照亮茫茫前路。始終堅持思考的阿米爾汗,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

#阿米爾汗新作《神秘巨星》#

E. 阿米爾·汗在印度電影界的地位有多高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印度寶萊塢演員、導演、製片人阿米爾·汗(Aamir Khan)在印度電影節的地位很高,可以說是第一線的人物。來自一個演藝世家,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他投身影視行業之後也帶來了很多優質的作品。

阿米爾·汗(Aamir Khan)的代表作除了有他出演、執導的一些影視作品,其實最應該受關注的還是這檔真人訪談節目《真相訪談》了,這檔真人訪談節目帶來的現實意義更加重要。

F. 童星出道,血統高貴,揭秘「印度良心」阿米爾汗為何不受國民待見

什麼?就連印度的國寶級別的影帝阿米爾·汗也和他的妻子離婚了。

想當年倆人餵食,每到六點前就要回家陪孩子,轉眼間倆人就走向離婚啦?

本以為15年的婚姻突遭變故, 網友們會斥責阿米爾·汗的人品問題。

未曾想該條熱度之下, 都是清一色的安利他的電影,看來大眾對於阿米爾·汗的喜歡是肉眼可見的!

甚至很多人說:阿米爾汗,這是我唯一不反感的印度人。

真的很奇怪,就像大眾很喜歡米國的克斯汀,但米國自己人把她當成明星中的失敗品。

再比如中國網友很喜歡米叔-阿米爾·汗,可是印度本土人卻並不怎麼喜歡他!

內地不怎麼出名的劉憲華,但在韓國 娛樂 圈可是翹楚的存在。

這種本土效應略微有些奇妙,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呢?

就拿阿米爾·汗來說吧!他可謂是血統高貴的代表。

並且小小年紀就出道了,身上作品無數,就連劇作都是部部經典,這樣的他為何不受民眾待見呢?

其實這得從他的出道背景以及家庭 歷史 談起!

1965年,阿米爾汗出生在印度的孟買。

而阿米爾·汗就十分幸運,不管是父系還是母系家族都是印度的高種族。

在印度這種種族制度森嚴的國家,血統是十分重要的,血統高,無疑就有一個好的身份。

父母家族也都是開國元勛,這樣的家世從一出生就註定了與別人的不同。

家境優越的他從小就受到了高等教育,加上父親是製片人,他對於表演也有些自己的見解。

小時候他很喜歡金庸先生的《鹿鼎記》,為此還熬夜通讀。

或許是受到武俠小說的印象,阿米爾·汗在學校期間十分淘氣,跟同學打架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還為了自己的弟弟和別人干架,最後學校裡面再也沒有人敢去惹阿米爾汗了。

慢慢進入青年階段,阿米爾·汗有了自己喜歡的愛好:網球和象棋。

並且還獲得了相應的成就:蟬聯網球聯賽的冠軍,象棋方面是個高手。

本以為他會往貴族男子方面發展,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阿米爾·汗有了想進軍 娛樂 圈的想法。

也是十分機緣巧合,阿米爾汗的父親是一個製片人,經常有人帶著劇本來他家裡和他父親聊劇本。

而阿米爾汗也在一旁聽著,父親呢?也會問阿米爾汗關於劇本的看法,而阿米爾汗就對電影慢慢產生了興趣。

在上學的時候,阿米爾·汗有幸拍攝了一部短片《偏執逛》。雖然簡短,但在拍攝的過程中他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阿米爾·汗的父親是希望他可以成為醫生或者是工程師這種行業中的翹楚。

當得知兒子想要從影視行業之後,他稍微有些困頓。

其實阿米爾汗的父親也有一個演員夢,但是因為自己的條件不夠好,沒能夠實現。

不過礙於兒子的愛好,他只好妥協。

或許是因為父親的支持,阿米爾·汗的表演事業顯得十分順利。

伯父納西爾和堂兄也力挺他,並向他發出《冷暖人間》男主的邀約。

這是阿米爾·汗第一次接到主角的劇本,他激動的同時又很膽怯,不過在家人的鼓勵之下,他克服了心中的膽怯。

該片播出之後,成為印度系列電影中的黑馬,連帶著無數人都知道阿米爾·汗這個名字。

《冷暖人間》這部片子在豆瓣上也有著8.2的高分,可見口碑還是相當不錯的。這部片子的口碑為何這么好呢?

《冷暖人間》這部電影是一部悲劇,和當時印度愛情電影的主調完全不一樣,這才讓大家產生了共鳴感。

在票房的加持之下,阿米爾·汗火了,可是成名的同時,大家對他的爭議也很大。

畢竟該作品是整個阿米爾家族的傑出作品, 是否是貴族的炒作手段也不得而知,對此印度民眾不怎麼買單!

在阿米爾汗一夜爆紅之後,很多製片人和導演也蜂擁而至。

在這個時候,阿米爾·汗急於想要表現自己,接了許多電影,可惜接下來沒有一部能拿到像《冷暖人間》那樣的成就。

未能展現能力的同時,外界的嘲諷聲也紛至沓來。

覺得阿米爾汗只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就連媒體也稱阿米爾汗為「單片影星」,所謂字面的意思就是只有一部片子成功而已。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這或許是對阿米爾·汗最好的詮釋吧!


成功總是留給善於總結反思的人。

在長時間的反省之中,阿米爾·汗不再那麼偏執,而是選擇挑選優質的作品。

《愛在旅途》,《情牽一線》等 情感 類的電影讓他從單片男神成為印度的頂流小生。

很多人以為他會在奶油小生的路上繼續走下去,因為他長相英俊很多粉絲都會買單。

可是阿米爾·汗有著更大的野心,他想要角逐更高層面的勝利。

在這個階段中,他執念於轉型,然後挑戰了不少類型的角色以及作品。

其中《印度拉賈》算得上是他轉型成功的見證。

從此,阿米爾·汗的名字便與魯克·汗等人齊名,寶萊塢巨星的稱號也慢慢擴散開來。

除了演戲之外,阿米爾·汗也開始嘗試做一些不同的工作,比如像父親一樣的製片人,當編劇等工作。

而後為了豐富自己的職業生涯,他主演兼任製片人拍攝了《印度往事》。

該影片取得成功的同時,也讓他收獲了許多大獎。

在首戰大捷之後,阿米爾·汗整整三年沒有什麼動靜,因為他在默默地統籌電影《抗暴英雄》。

同上一部電影一樣,它一上映便在印度獲得了空前的票房。

其實從阿米爾·汗自己開始製片之後,他的電影大多都是反映 社會 現象,並試圖想要改變國家制度。


其實印度影視產業並不怎麼受歡迎,直到阿米爾·汗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以及《摔跤吧!爸爸》等影片,讓印度電影在中國打開市場。

並且不少中國影迷都是阿米爾·汗的粉絲,為此大家也給他起了個很親切的稱號:米叔。

其實在追星方面,中國人從來都不落伍!

為什麼國內網友會很喜歡他的作品呢?

首先他很敬業, 在拍攝《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的時候,他是真的把自己從19歲過度到25歲,然後55歲。

很難相信在阿米爾·汗拍攝該片的時候已經50多歲的年紀了,但扮演起19歲的大小夥子沒有任何違和感。

並且在摔跤賽場上那一身健碩的肌肉真的很圈粉,或許很多人會好奇他這種身材是不是化妝化出來的。

其實不然,阿米爾·汗為了增加電影的真實性,身上的每一塊肌肉都是真材實料的。

當然55歲的膘肥體胖也是真實存在的,為了營造肥胖的效果,在拍完19歲的場景之後他便迅速增肥漲了50多斤,誰敢相信這是一個50多歲的人能幹出來的事情呢?

其堅韌程度十顆心!

同時電影反應的主旨也很簡單,致力於改變印度種族制度,讓底層人民站起來。

這么偉大而又質朴的願望,獲得了許多網友的褒獎。

而且該電影也得到了國內不少導演的認證,就連馮小剛都化身誇誇團讓大家去看《摔跤吧!爸爸》。


除了電影的冷嘲熱諷抨擊印度的種姓制度之外, 阿米爾·汗還主持了一檔節目《真相訪談》,在裡面的言論也十分露骨的表示自己對種姓制度的不滿。

認為這種制度應該摒棄,沒有誰出身會比別人高貴。

在他的極力抗爭之下,印度的種姓制度也成為當下最熱的話題。

同時阿米爾·汗也因為這件事而登上了Times亞洲版封面。

輿論的發酵以及民眾的期待之中,終於讓國會通過了《印度兒童保護法案》的成立。

或許成效只有一點點,但可以改變底層人的現狀就可以了,這就是阿米爾·汗的初心。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阿米爾·汗想要改變種族現狀。大部分的人都將它歸咎於阿米爾·汗的第一任妻子:芮娜身上。

倆人是自由戀愛認識的,因為家庭,宗教信仰等原因倆人的愛情是見不了光的。

可是年少時的喜歡總是那麼沖動,倆人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就背著家人悄咪咪地注冊結婚。

後來結婚的事情被姐姐知道了,芮娜與阿米爾·汗只好公布出來。

男方父母還很好說話,覺得木已成舟,沒什麼好計較的。

但女方父母對於倆人結婚的事情很氣憤,為此阿米爾·汗曾多次上門,幫岳父岳母幹活,這才獲得了他們的祝福。

雖然後來倆人離婚了,阿米爾·汗也娶了第二任妻子基蘭·拉奧。

但倆人之間的關系也很好,算得上是要好的朋友。

外界都把芮娜看成是阿米爾·汗反抗種族制度的成因。

可是在他抗爭的同時,一些種族優勢的印度人坐不住了,開啟反對阿米爾·汗的活動。

並且還組織群眾在街道上燒了阿米爾·汗的海報畫像,不少人也會跑到家裡來騷擾他和他的家人們。

其實當阿米爾·汗站出來為底層人發聲的那一刻,就已經被迫了家族。

因為他的家族本來就是印度的貴族,如此公然抵抗也有些和「自己」作對的意味。

但是在面對外界的壓力以及家族的壓力之下, 阿米爾·汗還是致力於改善印度人民群眾的利益,真的太偉大了!

也有很多網友為了歌頌他,稱呼他為「印度的良心」。

而阿米爾汗被稱為「印度良心」可謂是實至名歸,其實很多人都會很疑惑,作為演員的阿米爾汗,為何會去關注這些 社會 問題呢?

在一次采訪中,阿米爾汗說出了原因。

在小的時候,阿米爾汗熱衷於運動,尤其是打棒球。每次去比賽回來,他的母親都會問阿米爾汗比賽結果。

阿米爾汗呢?每次都是十分自豪地說自己贏了。

在問了幾次之後,突然有一天,母親問了一句,「我在想,那個輸掉的孩子此時此刻在想什麼呢?」

阿米爾汗聽到這句話也是愣住了,是啊,輸掉的孩子此時此刻在想什麼呢?

這也就讓阿米爾汗自此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反而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也成就了後來的阿米爾汗。

很喜歡米叔說的一句話:拍攝電影不是用來迎合誰的。

的確,阿米爾汗拍攝的題材其實並不討喜,但每次都能獲得好的口碑。

你們呢?是否也喜歡這位「印度良心」阿米爾汗呢?

文 |胡曉曉

本文由FancyMusic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G. 做一名印度女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7年《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連續兩部印度電影 在 全球掀起票房高潮,與此同時也使人們從中看出了印度女性的地位之低下。電影《神秘巨星》中女主角尹希婭的母親在懷孕時被丈夫狠心要求打胎,然而她卻瞞著所有人偷偷生下了女兒尹希婭。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並非只出現在電影中,在印度每年都會有為數不少的女嬰像電影中一樣在胎兒時期就被剝奪了出生的權利。

阿米爾·汗除了在電影中反映過印度女性的生活現狀之外還在他所主持的綜藝訪談節目《真相訪談》中對此進行過反映。《真相訪談》的第一季第一集就反映出殺女嬰這種現象在印度已高度產業化。受訪者阿米莎在2001年發現懷孕後被丈夫和公公婆婆以身體檢查的名義騙到醫院,可實際上他們瞞著她悄悄做了關於胎兒性別的檢查,然後在身為母親的阿米莎毫不知情的狀態下就做了人流手術。也就是說在印度醫生做這種手術根本就不需要咨詢孩子母親的意願。

2002年阿米莎再次發現自己懷孕,然後就又發生了和上次完全一模一樣的事。後來她才知道她的丈夫和公婆早就同醫生用暗語進行了約定:如果懷的是男孩就說「克利須那神賜給你們孩子」;如果懷的是女孩就說「母神賜給你們孩子」。阿米莎在前後八年內經歷了六次這樣的事。再後來阿米莎的婆婆在一次吵架時罵道:「你在怎生也只能生出別人家的兒媳婦。現在我兒子要另找女人了,你給我從這個家裡滾出去」。

另一位受訪者芭爾溫於1994年結婚,在婚後3年發現自己懷孕。當她生下女兒後她的丈夫很不高興地扔下她一個人在醫院就走了。又過了三年之後芭爾溫再次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次丈夫帶她去做了關於胎兒性別的檢查。當丈夫得知懷的有時女兒時就強迫她墮胎,為此不惜對她拳打腳踢。後來 芭爾 溫再次因拒絕做流產手術而被丈夫用曲棍球桿毒打。事實上類似的案例在印度絕非孤例,而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

在印度全國范圍內進行的采訪過程中絕大多數受訪者普遍認為重男輕女發生在農村的經濟條件較差、文化水平較低的家庭。然而《真相訪談》節目通過真實事例推翻了人們的慣有思維: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同樣存在殘忍殺害女嬰的行為。事實上殺女嬰這種現象在印度已高度產業化:醫院已形成從從B超到人流的整套流程。這條產業鏈至少有200億的價值。這樣的手術其實在印度也是違法的,然而在印度法律的力量有時竟敵不過延續多年的陋習。

這位法官說了這話之後又公開指責警務人員不該逮捕阿米莎的丈夫和公婆。最後法官公開質問道:「他們違了什麼法?我壓根就不知道這條法律。我都不知道的你是如何知道的?」這句話 出自經濟落後、思想守舊地區的某個人之口,而是出自一位受過專業法律教育的法官之口。這位法官不是從法律角度思考問題,而是用明顯陳舊腐朽的落後於時代的所謂「傳統習俗」來為被告辯護。由此可見殺女嬰、家暴等侵害女性權利的行為在印度並非孤例,而是被全 社會 普遍默認縱容的一種現象。

如果放縱這種現象的進一步發展最終會導致什麼結果呢?首先男女比例會失調,從而導致相當一部分適婚男性 接 不了婚。其次婚姻會變成市場,女性會被用來買賣,因此會誘導出一系列犯罪。事實上已有 社會 活動家揭示出印度有些地方每年有一萬五千名女性被拐賣給別人做妻子這樣一種事實。曾獲得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印度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據此創造了一個概念「失蹤的婦女」。阿馬蒂亞·森用這個概念來表述那些本該出生卻沒出生、本該存活下來卻夭折的女孩。

在自然狀態下一個 社會 的男女比例本來大約是1.022,也就是說在正常的自然狀態下男性人口大約是女性人口的1.022倍。盡管男多女少符合自然狀態,不過在自然狀態下並不會出現男女比例的結構性失調。然而由於在一些國家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使人們更喜歡男孩,所以女孩在出生後往往就難以得到和男孩相同的照顧,結果女孩夭折的比例就因此大大增加。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能檢測出胎兒的性別,所以在印度很多女孩直接被扼殺在了娘胎中。

阿馬蒂亞·森曾統計出「失蹤的婦女」在印度約有3000萬,而如今印度男性正好比印度女性多出3500萬,而如今印度男性正好比印度女性多出3500萬。這也就是說在印度有3500萬男性幾乎是命中註定要打光棍,同時這也意味著如果這3000萬女嬰能順利出生並活到今天將大大彌補印度所缺少的那3500萬新娘。這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人為的干預是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男女比例失調現象的。既然女性在印度連出生的權利都被剝奪了,那麼還能有什麼其他權利是能得到保障的呢?

在亞洲國家傳統的小農生產體系中在體力上占優勢的男性所發揮的作用往往大於女性,所以亞洲國家在 歷史 上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已使這種現象在亞洲國家普遍逐漸成為過去時,然而這種現象在印度卻是始終根深蒂固。2007年12月25日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印度每4小時就有1名婦女因嫁妝問題自殺。這是一個令中國男性感到震驚的新聞,要知道印度男性人口可是要比女性人口多出整整3500萬啊!

如果要按我們中國人的理解模式而言:在男多女少的印度男性應該向女方支付高價彩禮才能娶到老婆,然而現實卻是印度女性的家庭需要向男方支付高額的嫁妝才能把女兒嫁出去。這可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那麼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印度教把女性視為邪惡的化身,所以在印度的傳統觀念中生女孩是最倒霉的事。既然人家是來解救你家女兒脫離苦海的,那麼當然得准備豐厚的拯救費用啊。在印度不同種姓和不同 社會 地位的男性會明碼標價要求女方支付嫁妝。

大學講師的嫁妝要價一般為20萬盧比,銀行職員約為70萬-100萬盧比,獲得MBA學位可得到150萬-200萬盧比,醫生可往收取200萬-300萬盧比,財團家族、政府高官最高可以索要1000萬盧比。1盧比約等於0.09元人民幣。大家換算一下就知道是個什麼概念了。這還只是女方家庭提供給男方的現金嫁妝,此外婚禮的花費以及空調、冰箱、電視等婚後傢具的置備都由女方操辦,有時男方家庭還會額外要求女方家庭買房買車。有些印度家庭為此不得不提前十年開始備置女兒的嫁妝。

如果女方家庭提供的嫁妝不能令男方滿意,那麼就會出現男方家庭毒打嫁過來的新娘這樣的惡性暴力事件。2003年5月20日一位22歲的少婦巴比塔和她年僅一歲的女兒甚至因為嫁妝糾紛被夫家燒死。高額的嫁妝費用使不少印度家庭需要先給兒子結婚才能湊夠女兒出嫁的費用。2007年12月25日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印度每4小時就有1名婦女因嫁妝問題自殺。這還僅僅只是因嫁妝問題自殺身亡的,至於因為嫁妝問題被丈夫家殺害的婦女並沒統計在內。

高額的嫁妝費用還催生出另一種陋習——童婚。我在上文提到印度男性是按自己的種姓和 社會 地位索取嫁妝的。這也就意味著與沒學位、沒職位的未成年人結婚所需支付的嫁妝是最少的。印度政府進行的全國家庭 健康 調查顯示:22.6%的印度女性在16歲以前結婚,44.5%的印度女性在16-17歲之間結婚。有些地區甚至還存在著為襁褓中的嬰兒舉行婚禮的習俗。如果說嫁妝問題是童婚盛行的經濟因素,那麼印度教的貞潔觀則是造成童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印度教把童婚視為是保持貞潔最可靠的辦法。

印度教的《摩奴法典》規定:女人一輩子只能嫁一次。所以迄今為止印度的寡居率依然位居世界首位。在印度50歲以上的女性人口中有一半是寡婦。印度教中還有寡婦殉葬的制度。盡管這已被如今的印度法律明文禁止,然而直到2006年還發生過寡婦殉葬事件。近年來印度還頻頻因為強奸案登上國際新聞熱搜榜。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印度已成為世人眼中的「強奸之國」,以致於很多國家駐印度的大使館都會就此告誡本國赴印的女性公民。早在2014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就製作了一張「印度強奸地圖」。

在更早之前的2011年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記錄在案的強奸案由1971年的2487起一路增長到了24206起,增長率高達873.3%。在印度平均每3分鍾就會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鍾就會發生一起強奸案。2012年12月16日印度因為黑公交輪奸案再次登上國際新聞熱搜榜。這天晚間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名23歲的醫學院女生在和男友看完電影後誤上了一輛無牌照的黑公交。這名女孩不僅被車上6名男子輪奸,還被用鋼管插入下體。

最終這名女孩在頑強支撐13天之後因內臟受損嚴重而死亡。這6名男子不僅對該女子實施了輪奸行為,更直接導致了女子的死亡。然而就是身負強奸和殺人兩大重罪的這6名男子的姓名卻沒對外公開,而印度司法部門給出的解釋是要保護他們的個人隱私。BBC根據印度黑公交輪奸案製作了紀錄片《印度的女兒》,然而該片在印度一直被禁播。更為諷刺的是:每次強奸案發生後人們不是譴責罪犯,而是譴責被侵犯的女性。在相當一部分印度人的邏輯中強奸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

這反而會被視為足以證明一個男人的強大,因為他能強勢征服女人。然而被強奸的女性則得不到 社會 輿論的同情,因為在印度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個被他人侵犯的女兒是骯臟的、不潔的。所以很多強奸案的受害者根本就不敢報警,因為一旦自己被強奸的事被外界所知將使自己面對周遭所有人的白眼。就連身為執法者的警察在每次強奸案發生後也幾乎是在第一時間譴責受害人。新德里的警察局長就曾公開說過:「女性不應當在夜晚出門。任何與 時尚 、擁有男朋友、泡吧、喝酒、和男人一同工作都可能是強奸案發生的主要動機」。

言下之意就是:女性就該不化妝、不打扮、不接觸異性,安安心心在家裡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日子。如果發生了強奸案,那麼一定是因為受害女性在外面拋頭露面招蜂引蝶導致的,所以受害女性需要反思自己被侵犯的原因。如果在其他國家哪位警察局長在強奸案發生後不是盡力破案,而是拋出這樣一番奇談怪論,那麼這位局長離下課恐怕也就不遠了。然而在印度這位局長大人就公開這么說了,事後這位警察局長沒受到任何處理。由此可見印度 社會 對女性的歧視程度可以說已達到深入骨髓的程度了。

H. 阿米爾汗的影響力為何這么大

不知什麼時候起,阿米爾汗變成了「票房毒葯」,凡是有他參與的電影,場場爆滿是不用說的,票房也根本不用擔心。這位50+的印度大叔,橫掃了國內大片少男少女心,簡直是少男們的楷模,少女們的男神。

就像最近剛上映的《神秘巨星》,自上映至今連續沖到單日票房第一,媒體、影評人以及觀眾給予一致認可。

縱觀阿米爾汗拍過的電影,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部部精品。例如讓大家都從那部《三傻大鬧寶萊塢》開始了解的他,再到去年非常火爆的,在豆瓣已經登上TOP電影的《摔跤吧爸爸》等。每一部電影都能讓我們對他產生敬畏之情。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在用故事情節去影響社會及人生思考,每一部作品,都在改變印度這個國家。

先說他的個人IP:不只是演員,還是改變國家的公眾人物

這里舉三個例子《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我滴個神》。前兩部或多或少在中國社會中有所體現,《三傻大鬧寶萊塢》對應高考和應試教育,而《摔跤吧》對應父母的望子成龍,所以在共鳴上先拔得頭籌。著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講的是印度高等教育里,學生只會為了成績、為了去美國讀MBA、為了超過他人成為第一名而讀書,他飾演的角色展現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因為真正熱愛知識而學習,用知識和博愛解放自己,也解放他人的故事。

《摔跤吧》則是選取了印度教育的一個點,重男輕女是大背景,童婚是常態,安於現狀、嘲諷改變是固定套路,這一切,不過是劇情向前發展的助推劑。兩個女主在在摔跤冠軍爸爸的指導下開始訓練,這在男權社會膨脹的印度,不敢想像,幸運的是,老爸在家族裡說一不二,干架能力超群,有人笑話,但沒人敢管。老爸在劇中扮演的是那股無堅不摧的改革力量,上對抗盲目武斷的教練,下呵斥圍觀的吃瓜群眾,最終小人物干成大事情,幫助女兒實現了從「沒人娶」到「挑人嫁」的人生轉變,最終引導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大變革。

如果《三傻》和《摔跤吧》是教育層面,《我滴個神》則觸及到宗教的絕對禁忌。影片以一個外星人的視角,對於印度國內存在的宗教問題,以兩個不同教派年輕人的曲折愛情為線索,用充滿思辨和跳躍的語言,審問著高高在上的宗教代言人,可以說最終大獲全勝。

面對種種社會問題,阿米爾汗的作品裡,我們永遠看不見道德審判,看不見人性之惡,這些作品從來不會讓你站在某個立場上,排斥其他的立場,或痛恨立場不一樣的人。相反,阿米爾汗的作品裡,你會看到的是,他用最人道的、最博愛的方式,對待「反派」,在他的作品裡,人和人,沒有高下,沒有競爭,沒有分別,更沒有對立的斗爭,只有一種無邊無際的愛和慈悲。

我想,這是阿米爾汗最吸引觀眾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真相訪談後的印度有什麼改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球賽在哪裡 瀏覽:994
為什麼印度不停工 瀏覽:113
越南什麼彎 瀏覽:92
伊朗地理位置什麼高原 瀏覽:352
英國和以色列有什麼區別 瀏覽:730
義大利黑手黨最怕什麼人 瀏覽:223
日本對中國建設的經濟援助有多少 瀏覽:679
clivet在義大利哪個市 瀏覽:932
伊朗有什麼派和什麼派別 瀏覽:540
伊朗多少錢一港民啊 瀏覽:449
伊朗為什麼不幫亞塞拜然 瀏覽:370
印度人怎麼去防肺炎 瀏覽:527
中國三大隧道叫什麼 瀏覽:710
印尼這個國家中國人怎麼看 瀏覽:354
美國為什麼會戰勝英國 瀏覽:795
印度白酒多少度 瀏覽:155
英國鄉村小鎮在哪裡 瀏覽:472
男人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766
印尼巴厘島什麼好玩 瀏覽:356
越南草果的產量多少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