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進攻時機在哪裡

印度進攻時機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0-03 16:56:38

① 中印戰爭爆發,印度會先炸哪裡邊遠山區嗎

印度的武器裝備水平較低,國內沖突不斷。雖然中印邊境多次爭端,但中國的態度並非一定要打,所以印度短期之內不會對中國進攻。況且前一段時間中印行了聯合演習,情況還不錯。
這個問題需要分兩方面考慮
1.如果印度近期對中國進行進攻,顯然印度實力根本不夠把中國滅掉。中國的國際地位如此之高,早已今非昔比。當年八國聯軍尚且說,要征服這個人口佔世界(幾分之幾,我忘了)的國家,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樓說,肯定會先打重要軍事基地,和重要的城市。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印度這樣做了,中國肯定會宣戰。印度又有多少勝算?
2.如果長期以後,印度反戰起來了,問題就難辦了。需要具體分心當時印度與中國的關系如何,這是未知的。
你說,印度炸偏遠山區,這是一個設想。不過,如果印度真的這樣做了,是需要膽量的。中印未必會宣戰。印度一定有他的目的,恐嚇中國是其一。
政治,軍事,文化,外交。都是不分離的,這一點你還要慢慢體會。

② 日本侵華長達14年,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棄了

日本是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的島國: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多火山地震。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日本人很早就形成了大陸情結。早在公元4世紀六十年代尚未完全統一日本列島的大和王朝就出兵朝鮮半島並成功征服了所謂「弁韓之地」。16世紀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後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征服朝鮮並以之為跳板入侵中國,然後將天皇安置在北京,以北京周圍的土地作為對參戰武士的封賞,而他自己做坐鎮寧波繼續展開對印度和南洋諸國的征服行動。

正是這個計劃奠定了日本之後兩百餘年侵略東亞大陸的整體基調。1879年日本吞並了琉球王國。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清政府手中割佔台灣。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得以在中國東北攫取諸多政治、經濟、軍事利益。1910年日本通過《日韓合並條約》在朝鮮半島確立殖民統治。1914年日本又奪取了被德國占據的中國山東青島以及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島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把德國以前在中國山東的利益轉讓給了日本。以收回山東主權為導火索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

一戰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中赤道以北的原德屬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等地在也為日本所得。一戰期間忙於戰爭的歐洲列強在華勢力有所減弱,日本和美國逐漸成為在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競爭者。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國締結的《五國海軍條約》規定:五國主力艦總噸位限額為美、英各52.5萬噸;日本31.5萬噸;法、意各17.5萬噸。這時的日本已成為僅次於美、英的世界第三海軍強國。與此同時日本憑借地利上的優勢得以掌握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

美國和英國的海軍都需要維護全球利益,所以日本在西太平洋這一具體的局部地區實際上反而佔有一定的相對優勢。日本利用自己在中國及西太平洋地區的優勢加緊在這一地區滲透擴張。其實日本很早就在為侵華戰爭做准備: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旅大地區成立了關東都督府,從而將這里打造成為日後侵佔中國東北乃至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基地。與此同時俄國將1897—1903年間所築中東鐵路的長春至大連段支線以及鐵路兩側地帶的治外法權轉讓給了日本。

日本為管理這一新佔領地區設立了滿鐵守備隊(即後來的關東軍)。1906年底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1907年日本在「關東州」駐扎隸屬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一個步兵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隊的兵力。1919年4月日本將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將原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4月12日關東廳和關東軍司令部同時成立。1920年5月日本又設立了奉天特務機關。至此日本實際上已建立了一整套殖民中國東北的行政、經濟、軍事、特務機構。

1931年9月18日蓄謀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地區。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一次次侵略戰爭中屢屢得手使日本野心越發膨脹起來。在這一過程中被稱為大陸政策的日本對外擴張的政策基調逐漸成形:第一步占據琉球、台灣;第二步占據朝鮮半島;第三步占據中國東北;第四步侵吞中國;第五步征服東南亞及印度。日本人自己對此總結道: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東亞,欲征服東亞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

那麼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究竟包括哪些地區呢?事實上日本在一開始並沒明確「大東亞共榮圈」所包含的范圍。日本為什麼在提出「大東亞共榮圈」這一概念時並不明確其范圍呢?這是因為日本深知「大東亞共榮圈」實際上會破壞其他列強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當時正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的日本尚未做好對美、英等國開戰的准備。1939年日本的盟友納粹德國在歐洲所發動的戰爭吸引了美、英等國的主要精力,另一方面日本與美、英等國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因此到了1940年日本開始明確指出大東亞共榮圈包括下列地區:朝鮮、「滿洲國」、中國、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英屬印度、澳大利亞、西伯利亞等地。1939年日本的盟友納粹德國在歐洲挑起了戰火。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納粹德國的進攻下僅僅只抵抗了39天就簽訂了投降協定。法國的投降令日本看到了趁機吞並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這樣一種天賜良機。1940年9月22日駐守越南諒山的法國殖民軍遭到日軍進攻,在激戰一小時之後1萬多名法軍向日軍繳械投降。

包括如今的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的法屬印度支那從此被日本所控制。日軍進入東南亞後迅速引起了美、英、荷、澳等國的警惕。日軍進入越南後可以從西南方向迂迴攻擊中國的側翼,從而切斷中國抗戰獲得外部支持的地緣通道。與此同時進入越南的日軍也對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英國的殖民地馬來亞、荷蘭的殖民地荷屬東印度以及澳大利亞等地構成威脅。日本把自己在東南亞的行動稱為是旨在將亞洲人民從歐美白人殖民者的統治下拯救出來的解放戰爭。

當時日本使用了諸多具有煽動性的宣傳口號「建設亞洲人的亞洲」「大東亞共存共榮」「沒有徵服、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王道樂土」......當時的東南亞只有泰國一個獨立國家,今天的越南、寮國、柬埔寨當時是法國殖民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是英國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印尼是荷蘭殖民地。當地人已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殖民統治。相當一部分東南亞人不僅不討厭日本,反而把日本視為幫助他們打碎西方殖民主義枷鎖的一股力量。

日本所提出的宣傳口號對當時的東南亞人還是很有欺騙性和誘惑性的。二戰期間緬甸的德欽昂山、泰國的鑾披汶、印尼的蘇加諾等人都曾與日本人合作過。這對美、英、荷、澳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實際上已構成了挑戰。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國力上升的時期:盡管美國完全確立世界霸權要到二戰以後,不過在當時美國實際上就已表現出稱霸世界的苗頭。美國擔心日本可能會征服整個中國和東南亞,那麼屆時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再進一步說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日本甚至可能會對美國本土的安全構成威脅。美國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覺得必須採取一定的行動了。美國要求日本限期從中國撤軍,否則將對日本展開石油禁運等制裁。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如果美國一旦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那麼日本的戰機、戰艦、坦克都會因為缺油而成為擺設。這時的日本實際上只剩下兩條路可走:一條就是按美國所說的那樣限期從中國撤軍;另一條則是鋌而走險奪取東南亞、太平洋等地的石油、橡膠等資源。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的偷襲造成美軍陣亡2400人喪生、負傷1250人,同時美軍還損失了四艘戰列艦、兩艘驅逐艦、188架飛機。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使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日軍橫掃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緬甸、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使自己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1941年12月27日日後被譽為「緬甸國父」的德欽昂山組建了緬甸獨立軍。緬甸獨立軍在接受日本的武裝後潛回緬甸與英軍作戰。正是在緬甸獨立軍的協助下日軍得以於1942年3月8日擊敗英軍並順利攻克仰光。同年3月至8月間德欽昂山領導的武裝又協助日軍擊敗了中國遠征軍。在日軍的扶植下緬甸宣布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獨立並組建了以巴莫為核心的傀儡政權。泰國和緬甸一樣選擇了與日軍合作:日本發起太平洋戰爭後泰國沒進行任何抵抗,而是與日本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泰國由此加入了以德、日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向美、英宣戰。泰國後來直接參與了日軍在緬甸的軍事行動並曾與中國遠征軍交戰。1942年3月日軍侵佔印尼後將被荷蘭殖民者關押的民族獨立運動人士蘇加諾從監獄里釋放出來。日本佔領軍首腦今村均大將任命蘇加諾為首席顧問和宣傳家,蘇加諾則將日本視為打碎荷蘭殖民枷鎖的幫手。太平洋戰爭期間蘇加諾親自走街串巷呼籲印尼民眾參加各種軍事設施的建造工程以協助日軍。事實上德欽昂山、蘇加諾等人未必就真心想和日本人合作。

蘇加諾在多年後的自傳中寫道:「日本結束了荷蘭的殖民統治。這是事實,也是巨變的開始」。其實印尼人只不過是想借日本的人結束荷蘭的殖民統治。像蘇加諾這樣的民族主義者最終目的是要使印尼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而這顯然是與日本方面的訴求對立的。日本盡管打著要把亞洲人民從歐美白人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這樣的幌子,可實際上不過是要取代原來的殖民者成為亞洲各國的新統治者而已。因此德欽昂山、蘇加諾等東南亞民族獨立人士最終註定是要與日本分道揚鑣的。

泰國的鑾披汶政府對這點就看得相當明確:誰在這場戰爭中占據上風就是自己的盟友。東南亞人其實不過是在日本和以前的殖民者之間兩頭下注使自己實現利益最大化。到了1944年見到日本大勢已去的泰國、緬甸又倒向盟軍對日軍反戈一擊。當時緊鄰東南亞的印度實際上也與此頗為類似。1942年5月日本佔領緬甸後不僅切斷了國際援華物資通道,而且也獲得了向西進攻印度的基地。當時的印度已被英國殖民者統治了兩百多年。在此期間印度人曾發動過多次爭取獨立的起義。

英屬印度並不能和今天的印度共和國劃等號(英屬印度在地理范圍上大致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盡管號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可實際上古代印度更多隻是一種地理文化上的概念。縱觀印度的 歷史 就是一部不斷被征服的 歷史 :一波接一波的外來民族征服了土著民族,然後又不斷被新的征服者所征服。印度文明實際上就是在一波接一波的征服過程中疊床架屋形成的。直到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從未形成過統一的國家政權。

事實上恰恰正是英國人首次把一盤散沙的印度整合在了一起:英國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政府是印度數千年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盡管這是一個由殖民者建立的政府)。正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印度人才真正萌發了民族主義的意識。印度最早的民族主義者恰恰是由英式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印度獨立後的首任總理尼赫魯就曾說過:「我在精神上更像是一個英國人而非印度人」。隨著印度人民族主義意識的萌發也使他們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開始產生抗拒心理。

印度人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抵抗分為暴力與非暴力兩種方式:1857年—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是一種典型的通過暴力手段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嘗試。這次嘗試失敗以後印度的民族主義者更多開始採用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1885年12月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在孟買成立後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大量徵召士兵激化了印度人與英國殖民當局的矛盾。

英國殖民當局為平息這種矛盾就承諾在戰後將給予印度一定的自治地位,然而等到一戰結束後英國殖民當局卻並未兌現自己的諾言。英國殖民當局非但不打算兌現自己當初的諾言,反而還變本加厲增強了對印度民族主義運動的鎮壓:1919年4月13日英國殖民軍隊及其率領的廓爾喀士兵在阿姆利則向手無寸鐵的印度示威群眾開槍掃射造成至少379人死亡(印度方面認為有約1000人死亡)。阿姆利則慘案直接誘發了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印度人開始拒絕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也拒絕在英國人辦的學校讀書。甘地號召印度人用本土的手工製品去抵制英國商品並拒絕向殖民當局交稅。在甘地號召下印度民眾舉行的罷工、罷課、罷市、集會遊行匯成了一股反英洪流。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領78名信徒從阿默達巴德出發前往西海岸。在這426千米的路途中不斷有成群的農民加入甘地的隊伍。這年4 6月吉大港、白沙瓦、紹拉普爾等地相繼發生反英起義。英國殖民當局為此逮捕了近3萬人。

1939年9月2日英國對納粹德國宣戰後英國駐印度的總督單方面宣布印度是交戰國。印度國大黨趁機提出以英國撤出印度作為印度參戰的條件。英國方面拒絕了國大黨提出的這一決議,隨後印度就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日本佔領東南亞之後首相東條英機想趁機一鼓作氣打進印度。這時英軍主力正忙於在歐洲與德國作戰,所以實在無力分兵在亞洲與日本較量。英軍在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緬甸等地已屢屢敗於日本之手,所以英國對能否守住印度這顆「大英帝國皇冠上的寶石」其實是心裡沒底的。

英國在這種形勢下只好主動與國大黨達成妥協。英國試圖以此換取印度人幫自己在亞洲抵抗日本人。1942年德國、日本等法西斯軸心國制定了一個會師中東的計劃:日本在佔領東南亞後向西進軍——自海路席捲印度洋、同時在陸上攻擊英屬印度;德軍則在全力爭奪烏克蘭油田的同時強化在北非的兵力。最終德、日兩國通過在中東會師使中、蘇這兩個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中的陸權人力資源大國同外圍的美、英這兩個海權經貿大國隔絕開,從而使同盟國的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無法實現相互配合。

拿下印度是德、日兩國實現中東會師的重要一環,然而這時日軍的兵力卻被中國戰場所牽制。中國的正規部隊先後組織起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盡管這些戰役最終都以中國軍隊戰敗告終,然而這些抵抗有效阻滯了日軍的行動。由於中國疆域遼闊、人力充足,完全能以空間換時間。每次抵抗都減緩了日軍的攻勢,抗戰逐漸轉入相持狀態,而這恰恰是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所不能承受的。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一個又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

日軍不得不同時面對來自國民黨正規軍和敵後抗日武裝力量兩方面的共同打擊。1942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對他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羅斯福這番話充分顯示了中國戰場牽制日軍使之無法進攻印度的突出作用。日軍在佔領緬甸時就曾一度遭到過中國遠征軍的重創。在沒能完全控制緬甸的局勢之前日軍其實是騰不出手來列印度的。

等到日軍基本控制緬甸之後實際上已錯過了進攻印度的最佳時機:盡管這時英國身為印度的宗主國正忙於應對歐洲戰場,然而美國派出了強大的空中部隊協助英國駐守印度,中國遠征軍新22師和新38師在緬甸失守後也退入印度改編為中國駐印軍。英國在得到美國和中國的增援後已大大強化了印度的防務。這時日軍一方面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一方面又要應對美軍在太平洋的威脅,況且東南亞的佔領區也都需要分兵駐守,如果再要分兵進攻印度實在是力有不逮。

1942年風頭正盛的日本就這樣錯過了進攻印度的最佳時機,然而等到1944年盟軍都已准備反攻日軍佔領下的緬甸時日本反而對印度發動了進攻。這時的戰局實際上已在朝著對日本不利的方向在發展。日軍也意識到盟軍即將對自己發起反攻,所以就在這時玩了一招「圍魏救趙」:盟軍不是要以印度為基地反攻日軍佔領下的緬甸嘛,那麼日軍就決定搶在盟軍動手之前先進攻印度。1944年3月日軍在印度英帕爾地區對英印軍發動了進攻,然而這時的日軍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強弩發射出去的箭到最後連薄薄的絹都穿透不了。即使是再強大的力量到了滿負荷之後也會逐漸變得虛弱不堪。日軍的大部分力量都被牽制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所以日軍所能用於進攻印度的兵力已相當有限。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盟軍在贏得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之後已奪得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

1944年的英帕爾戰役實際上是日軍在占據於己不利的形勢下放手孤注一擲的豪賭。分身乏術的日本其實已沒能力分兵進攻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印度了。1944年3月8日駐緬甸日軍第15軍指揮官牟田口廉也帶領著10萬人的部隊跨過了緬甸與印度的邊界。英軍這邊的指揮官蒙巴頓聞訊立刻在欽敦江建立起防禦戰線,而且蒙巴頓還提前佔領了英帕爾地區。這使日軍從一開始就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進攻印度的日軍不僅要背靠欽敦江作戰,而且他們的後勤補給線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問題。

緬甸與印度交界處都是山嶺地區。地形上的困難嚴重阻礙了日軍的推進,更會造成後勤輜重的運輸困難與不及時。由於日本在印度沒有任何補給點,因此所有的補給必須全部來自不可靠的叢林補給線,而盟軍飛機時不時的轟炸導致日軍的補給一直是斷斷續續。牟田口廉也針對這點提出了他著名的「成吉思汗作戰」計劃:10萬日軍是趕著一大批水牛和羊進入印度的。這樣牛羊不僅可以用來馱運糧食、彈葯、葯品等軍需物資,而且在必要時還可以作為全軍官兵的口糧伙食。

使用牛羊運輸軍需物資既不像使用機械運輸那樣受地形限制,而且只需要吃草的牛羊在運輸成本上也比機械要低廉得多。這個想法乍一看似乎是可行的:不僅古代戰爭中不乏這種用牛羊進行運輸的例子,而且英軍也有用水牛進行運輸的經驗。如果這個方案真的可行的話,那麼日軍的後勤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事實上牟田口廉也一開始的計劃比這還要瘋狂:他最初是打算用大象和猴子來進行運輸的。那麼具體的進攻方案又是什麼呢?對此牟田口廉也表示:「如果一切都計劃好了,那麼勝利就是必然的」。

言下之意就是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前線指揮官只需要根據自己眼前的實際情況自由發揮即可,至於牟田口廉也自己作為最高指揮官根本就不需要制定具體的作戰計劃。此言一出讓第15軍的各級軍官目瞪口呆。也許牟田口廉也根本就沒把英軍的抵抗計算在內,也許這次行動在他眼中只是一次不會遭遇任何抵抗的徒步行軍而已。牟田口廉也為這次行動只准備了20天左右的補給。如果日軍只是徒步行進走到目的地也許20天的補給也就夠了,問題是在英軍的抵抗下日本恐怕不是20天就能拿下目標吧?

牟田口廉也不僅忽略了英軍的抵抗,而且也忽略了雨季即將到來的客觀現實。一旦雨季到來之後沿途的河床會立即變得洶湧起來,因此屆時日軍的推進勢必將會變得更加困難。日軍為爭取在預計來臨之前結束戰役就從一開始就發起了迅猛的攻勢:日軍兵分兩路包圍了英帕爾地區。英軍將領蒙巴頓一度在危急形勢面前不得不向美國空軍求助。在美軍的空中支援下英印聯軍終於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恰在這時中國遠征軍也正在發起收復滇西緬北的戰斗。

日軍在這種多方牽制的局面下攻勢頓減。英印聯軍因此得以把戰役拖到了雨季:原本就泥濘不堪的叢林在雨水的沖刷下連走路都已成了問題,更何況日軍還是帶著輜重來作戰的。本來為後勤補給准備的30000頭牛羊這時不僅沒派上用場,反而大大減慢了日軍的推進速度:這些牛羊成為了盟軍空中力量的最佳轟炸目標。許多馱運物資的牛羊在炸彈落地後因受到驚嚇而四散奔逃,結果日軍的可用物資反而因此大幅減少了。英軍方面並沒因此盲目反擊,而是將部隊收縮在英帕爾和日軍決一死戰。

到後來日軍士兵不僅手上的槍彈不夠,而且口糧也是越來越少。雨季到來後日軍內部又爆發了瘧疾、霍亂、流感等多種疾病。經過數月慘烈的戰斗之後日軍在英帕爾的進攻以失敗告終。從此日軍就放棄了對印度的進攻計劃。盡管日軍對印度的進攻最終失敗了,不過日軍在這一過程中也還是佔領了一部分印度領土: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英帕爾地區曾一度被日軍佔領。盡管日軍後來由於作戰失利而撤出了這些地區,不過日軍在佔領這些地區時曾在當地建立過偽政權。

日本在佔領東南亞時提出了「建設亞洲人的亞洲」「大東亞共存共榮」等煽動性口號,而在進攻印度時也試圖利用印度人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1943年2月3日印度激進獨立運動家錢德拉·鮑斯搭乘德國的U型潛艇由基爾出發前往日本。1943年10月21日錢德拉·鮑斯依靠日本的支持在新加坡成立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首都設在安達曼群島的布萊爾港。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有四萬五千人的印度國民軍作為武裝力量:主要由軸心國俘獲的不列顛印軍戰俘組成。

當時處於日本控制下的新加坡、馬來亞、緬甸等地的一部分印度僑民也自願加入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在國際上只有日本、德國、汪偽國民政府、義大利、克羅埃西亞烏斯塔沙政權、泰國、緬甸巴莫政權、偽滿洲國、菲律賓勞雷爾政權等軸心國及軸心國扶持的傀儡政權承認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英帕爾戰役中印度國民軍也配合日軍展開對英印軍的進攻:印度國民軍在戰斗中對英國人造成了很大威脅,還曾一度從側翼包抄了美國的軍隊,然而隨著日軍撤退之後印度國民軍在英軍的打擊下損失慘重。

日本法西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打擊下最終不得不投降。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讀了投降詔書,3天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主席錢德拉·鮑斯在台北墜機身亡。這時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也已搖搖欲墜。1946年發生的印度皇家海軍起義給了英國在印度行將就木的殖民統治最後的致命一擊。1947年英國提出的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根據宗教信仰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後宣布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由自治領轉型成為共和國。

③ 印巴戰爭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印巴分治後印巴之間發生的3次戰爭。1947年10月,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由於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發生武裝沖突,戰火延續15個月。1949年1月,印巴雙方接受聯合國決議宣布停火,並於同年7月劃定停火線。
1965年4月,印巴之間因庫奇蘭恩地區的邊界糾紛發生沖突。此後,印度把邊界沖突擴大到克什米爾,越過1949年7月劃定的停火線,向巴占克什米爾地區挺進。9月,印度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的武裝進攻,從而導致第二次印巴戰爭。戰爭進行17天後,雙方宣布停火。1966年1月,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軍,並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第3次戰爭是在印度和蘇聯簽訂《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之後不久發生的。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出兵東巴基斯坦。12月,戰爭進一步擴展到西巴基斯坦。12月17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1972年7月,雙方簽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雙邊關系協定》。

④ 印度、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之戰。

1965年印巴沖突的根源要追溯到1947年,當時英國以宗教信仰為線,把印度次大陸分為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與中國和蘇聯接壤的北方省克什米爾的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然而印度教的首領卻願意加入印度。
在聯合國遏止這場沖突之前,印巴雙方的游擊隊和常規部隊出動,就次大陸劃分的走向打了長達一年之久的仗。依照停火條件的規定,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一歸巴基斯坦管轄,三分之二的地區為印度轄區。在克什米爾省還要安排進行公民投票,以解決其歸屬問題。
然而,公民投票還沒舉行,印度政府卻在1964年12月宣布它管轄的克什米爾地區將成為印度領土的一部分。1965年8月,巴基斯坦游擊隊侵入克什米爾的印轄區,瓦解政府,鼓動革命。接著,印巴雙方的正規部隊介入,一場不宣而戰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升級了。沖突持續了三個星期,而到最後沖突結束時也未完全解決引起這場沖突的政治分歧。

巴基斯坦空軍
直到1956年,巴基斯坦空軍主要還是使用英國的裝備,按英國皇家空軍的編制方式組編的。1956年,美國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援助,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這個時期,向巴方提供了許多F-86F型「佩刀」式噴氣機、B-57輕型轟炸機以及F-104A型「戰斗明星」式超音速戰斗機。美國還向巴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武器,包括各種型別的炸彈和AIM-9B型「響尾蛇」式紅外製導的空對空導彈。
六十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在馬利克·努爾·汗的指揮下,擁有15,000名人員。下列是巴基斯坦空軍在1965年印巴沖突前夕擁有的飛機:
100架F-86F型「佩刀」式戰斗轟炸機,25架B-57B型輕型轟炸機,12架F-104A型和F-104B型「戰斗明星」式戰斗機或截擊機,12架T-33A型噴氣教練機或對地攻擊機。
巴基斯坦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F-86F型戰斗機是美國空軍在朝鮮戰爭中使用過的同一型別的飛機。雖然F-86F是亞音速飛機,但它是一種機動性能很高的空中格鬥機,尤其是裝有固定前緣和延長翼梢的F-86F-40,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其機動性能。
巴基斯坦空軍有四分之一的F-86F型「佩刀」式噴氣飛機可攜帶AIM-9B「響尾蛇」式導彈。此種紅外製導的空對空導彈大大提高了飛機的作戰潛力。在執行攻擊地面目標的任務時,「佩刀」式可攜帶多達2,000磅炸彈、火箭或凝固汽油彈。
F-104A型「格鬥明星」式戰斗機是巴基斯坦空軍唯一的超音速戰斗機或截擊機。巴基斯坦人給F-104A型機裝配上推力為15,800磅的J79-11A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後,就比原來生產的A型機上使用的J79-3E-3發動機的推力更大,可靠程度更高。
巴基斯坦空軍攻擊部隊擁有25架B-57B型輕型轟炸機,即英國製造的英國堪培拉轟炸機的改進型輕型轟炸機。
T-33A型噴氣式教練機或輕型攻擊機是美國第一代噴氣戰斗機P-80的雙座改進型飛機。T-33教練機裝有兩挺0.5英寸口徑的機槍,該機可攜帶多達2,000磅重的武器彈葯。
巴基斯坦空軍高標准對所屬人員進行訓練,飛行員接受嚴格的特技飛行、戰術、射擊以及空戰方面的訓練。許多飛行員在與英國皇家空軍和其他空軍部隊的合練中取得了經驗。學員們要在里薩布爾空軍軍官學校接受為期兩年的飛行訓練,他們先是在這里聽課學習,然後再上T-6德克薩斯或哈佛教練機進行基礎飛行訓練。受訓學員在這種飛機上飛行18小時後,再到毛裡布爾空軍基地接受T-33教練機高級訓練。
圓滿完成初級和高級訓練的飛行員再進白沙瓦戰斗機長機飛行員訓練學校接受F-86F型噴氣機的訓練。

印度空軍
1962年與中國軍事沖突之後,印度政府開始實施大規模擴充其空軍力量的計劃。為有效地肩負保衛國家的任務,印度政府進一步強化和充實其訓練計劃,並於1962年下半年決定未來飛機中隊數量要擴充到45個。在空軍中將阿爾讓·辛格的領導下,印度空軍1965年已擁有27個戰斗機中隊和8個轟炸機中隊,每個中隊有戰斗機16架。
1965年印度空軍的總兵力為:
8架米格-21戰斗機或截擊機,118架霍克公司的「獵人」式戰斗轟炸機,80架「神秘」式Ⅳ-A型戰斗轟炸機,50架「蚊蚋」式戰斗機,6架「暴風」式戰斗轟炸機,132架「吸血鬼」式噴氣教練機或戰斗轟炸機和53架「堪培拉」式轟炸機和7架「堪培拉」式偵察機。
印度空軍是由幾個國家的飛機組成的。1962年印度決定購買蘇制米格-21「魚窩」式飛機作為其第一代超音速戰斗機,但是到1965年9月,只有少數幾架飛機參加服役。盡管米格-21截擊機擔負著印度領空的巡邏任務,但它們沒有參加過空戰。
英制「獵人」式MK56亞音速飛機是印度戰斗機中的一支主要力量。此種飛機既用作戰斗機,又當戰斗轟炸機使用。
「蚊蚋」式輕型轟炸機是由英國福蘭德航空有限公司研製的。英國自己並不喜歡「蚊蚋」式飛機具有的輕體的特點,而卻是印度空軍所需要的那種性能高、單價低的飛機。於是,1956年,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獲准開始在本國生產「蚊蚋」式飛機。到1965年下半年,印度用此種飛機裝備了3個中隊,第四個中隊也在組建之中。
盡管這種飛機是亞音速的,但其爬高性能極佳,這是因為其推重比較同代飛機要大,而且加速快,機動性強。「神秘」式Ⅳ-A型機用於擔任對地攻擊任務。為對巴基斯坦購買F-86F型飛機做出反應,1956年首次訂購「神秘」式Ⅳ-A型飛機。
印度一些戰斗轟炸機中隊還裝備有法制「暴風」式平直翼飛機。
「吸血鬼」是印度空軍裝備的噴氣戰斗機中最老式的飛機,專用於擔任訓練、攻擊地面目標和偵察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這種過時飛機是木質和金屬結構的,由一台格貝林渦輪噴氣發動機牽引,最大時速為548英里。
印度空軍主要的攻擊機是英國電器公司製造的「堪培拉」式飛機,該機也可擔任戰略偵察任務。
印度空軍——1965年是陸軍的一個航空兵種——分為三個軍區,即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區域,每個軍區設有空軍指揮部。印度空軍的訓練部和保養部是兩個獨立的機構,對全國各地的責任區實施業務領導。
印度空軍大力擴大訓練計劃,目的是為計劃中的45個飛行中隊訓練足夠的飛行人員。飛行學員開始在印度空軍飛行學院接受HT-2輕型教練機訓練,然後繼續進行85小時的T-6德克薩斯或哈佛型教練機訓練。高級訓練包括飛「吸血鬼」式雙座和單座噴氣機,其訓練時數為兩小時。
印度空軍擁有若干個SA-2雷達制導地對空導彈發射場,用於保衛軍事和工業目標。

沖突
9月1日第一天 在幾次邊界沖突之後,巴基斯坦軍隊進入克什米爾印占區,宣布該區為克什米爾省的一部分。巴軍在兩個團的坦克、大炮和飛機的支援下,以壓倒優勢擊毀了一些印度前沿哨所。
印度空軍出動28架次飛機回擊入侵的巴軍。印度的「吸血鬼」式和「神秘」Ⅳ飛機轟炸了巴基斯坦部隊和補給倉庫,單方宣稱摧毀了14輛坦克和大約30—40部其他車輛。巴基斯坦空軍的兩架F-86截擊了攻擊巴部隊的一個由四機「吸血鬼」式飛機組成的機群,空中格鬥的瞬間,四架飛機全部被擊落。
9月2日第二天 巴基斯坦部隊繼續向印占區長驅直入,佔領了切姆布,深入該區縱深6至8英里遠。先頭地面部隊得到了F-86F飛機的空中支援。印度發言人聲稱在戰斗地區上空的空戰之後,巴基斯坦的幾架F-86F型飛機被迫逃竄,巴空軍卻否認發生了空戰。
9月3日第三天 據印度發言人宣稱,印度已經阻止了巴基斯坦的進攻並給予巴軍以重創。發言人還聲稱,印度6架「蚊蚋」式戰斗機在中隊長普雷維·基勒的指揮下,於切姆布上空截擊了一個巴基斯坦F-86F機群並擊落了其中的一架,另有一架被防空炮火擊落。
巴方承認只有一架F-86F受損,然而同時又宣稱,由約瑟夫中尉駕駛的這架飛機成功地返回了基地;巴基斯坦發言人進一步反駁說,空戰中,印度有一架「蚊蚋」式飛機被擊落,兩架受重傷。空戰之後,巴基斯坦的一架F-104飛機迫降了印度的一架「蚊蚋」式飛機。該機在伯斯魯爾機場降落後,連人帶機,完好無損被巴軍地面部隊俘獲。
9月4日第四天 巴軍向克什米爾印占區繼續進逼,並冒著印軍的猛烈抵抗向前推進了數英里。雙方都出動了飛機攻擊地面目標,印度的「蚊蚋」式飛機在空中巡邏時再次與巴基斯坦「佩刀」式飛機遭遇。4架正在轟炸切姆布地區阿克魯爾大橋的「佩刀」式飛機遭到了似乎像不知來路的4架「蚊蚋」式飛機的突然襲擊。據印度靈通人士透露,「蚊蚋」式飛機擊落了其中兩架「佩刀」式飛機,而巴基斯坦只承認損失了一架,但又稱這架飛機是被高射炮火擊落的。
9月5日第五天 巴軍在坦克、重型大炮和空中突擊的支援下乘勝前進,又攻打了克什米爾的三個印度前哨基地,其中包括喬里安城。印度聲稱有兩架「佩刀」式飛機發射了火箭,先是襲擊克什米爾戰區的外圍目標,而後掃射了阿木里查空軍基地。
9月6日第六天 9月6日這一天,印度陸軍幾個師挺進到巴基斯坦境內並向這個國家的第二大城市拉合爾逼近。這次攻擊深入該城幾英里,目的是分散巴基斯坦的力量,以此減少對克什米爾地區的壓力。印度空軍的戰斗轟炸機和「堪培拉」式轟炸機攻擊了對方的鐵路、軍用車輛以及拉合爾附近的防禦工事,把攻擊區域擴展到了巴基斯坦首都拉瓦爾品第以北約200英里的地方。與此同時,由於巴軍繼續向印度境內推進,克什米爾的戰火有增無減。
巴基斯坦空軍派飛機轟炸了戰區附近的地面目標,還襲擊了印度的一些機場和雷達站。正在執行巡邏任務的印空軍戰斗機截擊了一些來襲飛機,被迫進行空戰。在一次空中遭遇戰中,有3架F-86「佩刀」式噴氣機在執行攻擊印度的亞當布爾空軍基地任務時,剛好要抵達目標,就遇上4架「獵人」式飛機的攔截。巴基斯坦參戰的飛行中隊長阿拉姆在論及約翰·弗里克爾所著的《為巴基斯坦而戰》一書時說:「……我不會忘記,當我命令我方飛機投掉副油箱時,這些全新『獵人』式飛機的表現是多麼出色。『獵人』式也投掉了副油箱,我們開始交戰。戰斗沒有持續多久,經一陣掃射之後,我只見敵人4號飛機搖搖晃晃栽了下去,變成一個大火球,盡管當時還不能肯定我是否將其擊中。這一次,我們在數量上是勢均力敵,但我再也未在這么低的高度以這樣低的速度進行空戰。3架『佩刀』式對3架『獵人』式以低空慢速度飛行,各自設法接近對方的尾部。
「戰前,我們對『獵人』式飛機略有一些了解,由於此種飛機裝有機動飛行襟翼,可能在轉彎上高出佩刀式飛機一籌。在這次遭遇戰中,當我看到我的對手放下襟翼時,我們彼此相距很近,還不到1,000英尺,所以我也放下襟翼,盡管我們的速度比限制速度高得多(限制速度每小時約185海里),我當時的飛行速度每小時約200海里。但是我發現唯一要做的就是放慢速度,在那傢伙後面飛行是不成問題的,因此我再次拉起占據有利位置。
「我們繼續進行尾後追擊,我很快又擊落了第二架敵機。在轉彎過程中我開始拉大約5個過載,但當速度減下來時,我開始拉大約不到2個過載。
「在空戰中,我可以看到其他5架飛機,只見我的一位僚機,『屠夫』艾哈邁德中隊長擊中了他前面的一架『獵人』式飛機,我想是打中了對方的機翼,因為白色的煙霧正在從油箱里冒出來。我們在亞當布爾約40英里的區域內戰鬥了4—5分鍾,我擔心印度可能會派更多的戰斗機至格鬥現場,所以我下令小隊的全體成員返航。」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空軍的另一支「佩刀」式突擊力量在飛往印度空軍基地哈爾瓦拉途中,遇到了數量不下10架的「獵人」式飛機。盡管「佩刀」式飛機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三名飛行員與為數眾多的「獵人」式飛機進行了空中周旋,擊落了敵機數架。但是,剩下的「獵人」式飛機最後追上了「佩刀」式。據印度空軍官方就這次空戰的報告說:「在第一次小規模沖突中,一架『佩刀』式飛機被甘地中尉駕駛的『獵人』式擊落」。拉索爾中尉從右側接近,在65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且還呼叫其僚機內布中尉從左邊向F-86飛機發起攻擊。報告繼續說,「拉索爾繼續逼近敵機,從500碼以外的距離再次開炮……。這一次這架佩刀式飛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墜落到離機場5—6英里遠的地面成了一片火海。」
內布雖是位新手,但他還是逼近第二架「佩刀」式飛機,從400碼處開火。
「巴基斯坦飛行員……將飛機突然拉起。內布……迅速逼近,距離不到100碼,這時『佩刀』式成了最理想的攻擊目標。當炮彈打中『佩刀』式的左翼,他見機身碎片紛落而下。當最後一架『佩刀』式飛機在空中被擊中墜到地面的時候,頓時煙霧騰起,瞬間變成了一片火海。」
巴方聲稱在這一天的空中和攻擊地面飛機的戰斗中共擊落擊毀印機22架。6日那天夜間,巴基斯坦空軍出動B-57輕型轟炸機襲擊了印度的一些機場,印度空軍也出動「堪培拉」式轟炸機攻擊巴基斯坦機場,以此進行報復。巴基斯坦的一架B-57被高射炮火擊落。
9月7日第七天 第七天戰斗的特點是大規模的空戰。印巴雙方各向對方的全國城市和機場發動了空襲。印度聲稱它的飛機轟炸了巴基斯坦的薩戈達和傑格臘拉空軍基地。
在這天清晨對傑格臘拉的一次襲擊中,6架印度空軍的「神秘」式Ⅳ型飛機突然空襲巴機。據巴基斯坦稱,這次襲擊沒有造成什麼破壞,而有兩架「神秘」式飛機被擊落,一架是被高炮擊落的,另一架是被能做出迅速反應的F-104擊落的。當「神秘」式飛機正要退出戰斗,那架F-104緊急起飛尾隨直追。在與剩下的4架「神秘」式飛機的空戰中,F-104被炮火命中,飛行員跳傘逃生。
攻擊之後,一個由四架F-86F和一架F-104組成的飛行小隊投入了戰斗,掩護機場。駐薩戈達機場的第11「佩刀」式飛機中隊的中隊長穆哈默德·阿拉姆是擔負空中掩護的飛行員之一。在早先的「神秘」式Ⅳ型飛機攻擊的幾分鍾之內,巴基斯坦的地面引導站提醒阿拉姆中隊長注意有6架「獵人」式飛機正接近機場。在一場不到一分鍾的壯觀空戰中,阿拉姆一人單槍匹馬擊落了4架「獵人」式飛機。在《空軍熱心家》雜志上,他撰文寫道:
「我看見4架『獵人』式飛機正在俯沖攻擊我們的機場。因此我投掉副油箱,穿過己方的高炮火力,向敵人俯沖追擊。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我發現我後面大約1,000英尺處(305米)還有兩架『獵人』式飛機,因此我暫不去追趕前面的4架敵機,而將飛機拉起,去追擊後面的兩架。前面的『獵人』式飛機突然停止了試圖對薩戈達機場的攻擊,後面的兩架飛機轉向了我。此時我飛的速度比對方快得多一一即我必須每小時約以500海里的速度飛行(925公里/小時),為了避免超越他們,我將飛機拉起,當它們朝印度方向返航時,我從反方向接近……,我捕獲了最後一架飛機,從後面進行俯沖,俯沖過程中我把高度降得很低。『獵人』式飛機比『佩刀』式飛得快,每小時大約只快50海里(92公里/小時),但其加速性能好得多,因而能迅速拉開來。鑒於我是在俯沖,我仍然飛得比我的對手快,而當他飛出航炮射程時,我發射了兩枚GAR-8(AIM-9B)『響尾蛇』導彈中的第一枚……。由於我們飛得太低,我看到導彈打到地上,沒有能夠命中目標。
「薩戈達東部地區有許多高壓線,其中一些離地面只有100—150英尺(30—45米),當我看到兩架『獵人』式為避開一根電纜拉起時,我發射了第二枚導彈。導彈在我前面閃電般地飛出去,但我沒見其引爆。我仍記得當時我要做的下一件事情就是沖到其中一架的前面去,當我回頭看時,發現對方的座艙蓋沒有了,機內的飛行員也不見了。顯然他已將飛機拉起跳傘了,就在這時我看到飛行員正乘降落傘下降……。我已經看不到另外五架『獵人』式飛機了,但我立即想到他們可能減速了……。我還剩下許多油,所以我准備以50—60英里的速度差追上他們。
「我剛好飛越傑納布河,這時我的僚機呼叫發現目標。我也同時發現了他們,五架飛機正以十分整齊的戰斗隊形飛行。他們的飛行高度大約100—200英尺(30—60米),時速約480海里(890公里/小時),正當他們進入我的機炮有效射程之內時,他們發現了我,全都向一個方向脫逃、爬高,然後向左急轉彎,變成了一個緊密的縱隊隊形。當然這是他們的一大錯誤。如果敵機向你沖來,意思是說敵人戰斗機接近於你的距離還不到3,000英尺(915米)時,你就要通報機群立即退出戰斗。
「這是在慌亂之中以飛機的性能極限做的一種機動動作,分散編隊,繞到對手的後面占據有利地位,使自己免受攻擊。然而,印度空軍小隊沒有一個向另一方向脫離,夾擊我們的進擊。他們簡直全部呆在我們的前方不動。
「一切都發生得如此之快。我們全都在進行急轉彎,拉大於5的過載,或正好處在『佩刀』式飛機非常精確的雷達測距射擊瞄準具的極限上。我想我們用不著完成270多度的轉彎(每秒轉彎12°左右),就可將4架『獵人』式飛機全部擊落。在每一種情況下,我的眼光都不離開『獵人』式座艙蓋上的反射點,實際上是進行提前角的修正。
「成為我這次出擊的第五個攻擊目標開始噴出煙霧,接著在約1,000英尺處(305米)翻了個底朝天。我想他正在作劃大圈的橫滾,如果前面的人知道他在干什麼,這對追擊者來說是低空飛行十分危險的機動動作。我幾乎是在翻轉飛行,我立刻意識到我可能追不上他了,於是我改為傾斜飛行,並向下壓機頭。我再次開炮是在很近的距離上,即約600英尺(180米)左右。這一次敵機在我前面爆炸了。四架飛機的飛行員沒有一人跳傘,全部被擊斃。」
和阿拉姆一起飛行的飛行員也目睹了這場壯觀戰斗。阿拉姆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飛行員,飛「佩刀」式飛機在1,400小時以上,在與皇家空軍共同執行任務時也飛過「獵人」式飛機,因此他了解對手的實力和弱點。
據巴基斯坦報道,印度空軍擴大了這場沖突,轟炸了該國中東部的達卡、倫格布爾、吉大港、傑索爾等城市和西部的卡拉奇。印度發言人指責巴基斯坦派「佩刀」式飛機襲擊加爾各答附近的加拉欽德機場,有三架飛機被地面炮火擊落。而巴基斯坦沒有詳細說明己方的損傷情況,卻說在空中和地面摧毀了印度24架飛機。印度地面部隊對錫亞爾科特發動了一個營規模的突擊,以減輕來自切姆布前線的壓力。
9月8日第八天 戰斗繼續在克什米爾地區和拉合爾外圍進行,並在加德拉(卡拉奇以東約200英里處的一座邊境城鎮)發生了戰斗。敵對雙方繼續派飛機對地面部隊進行空中支援,並互相襲擊對方的機場。雙方旨在削弱對方空中力量的作戰主要不是靠空中格鬥,而是巴基斯坦派B-57、印度派「堪培拉」式飛機在夜間襲擊對方的機場。印度聲稱在戰斗發生的第5和第6天里,摧毀了巴機21架,己方的損失則很小。巴基斯坦空軍利克·馬利克·努爾·汗少將駁斥了印度人的說法,稱其空軍自9月1日開戰以來擊落印機28架,擊毀地面飛機26架。
9月9日第九天 不宣而戰的戰爭在印巴邊境一帶的好幾個地方展開。巴基斯坦空軍派飛機在夜間襲擊印度的機場,印度空軍則報道說,它的飛機擊中了卡拉奇市內和周圍的目標。巴方發言人反駁了印度擊毀21架巴基斯坦飛機的說法,只承認有5架飛機被對方擊落。
9月10日第十天 據報道,在印度空軍戰斗轟炸機突擊吉大港、傑索爾以及其他目標的同時,戰火漫延到了東巴基斯坦與印度接壤的邊界。在這一帶,印度的警察和軍隊與巴軍交戰。與此同時,西部戰場的地面戰斗仍在繼續,雙方都沒有報道取得重大戰果。進行巡邏的巴基斯坦「佩刀」式飛機和印度的「蚊蚋」式飛機在印度境內的卡蘇爾附近發生空戰,雙方都宣稱擊落了對方的飛機。
據西方軍事情報人員估計,自戰鬥打響以來的十天里,印度空軍損失飛機共45架,巴基斯坦空軍的損失可能稍大一些。
9月11日第十一天 戰斗仍在進行,印巴雙方都增補了新部隊,但沒有哪一方能夠打破僵局。印度空軍聲稱在阿姆利則附近襲擊一個雷達陣地時擊落了兩架F-86F「佩刀」式飛機。
9月12日第十二天 由於印度軍隊為奪取地面戰斗的勝利連連發動攻勢,阿姆利則和拉合爾之間以及錫亞爾科特附近的戰斗進行得更加激烈。雙方都出動飛機支援地面軍隊作戰、進行空中戰斗巡邏以及夜間突擊對方機場。
9月13日第十三天 在有坦克和裝甲部隊參戰的一次大規模戰斗之後,印軍推進到了錫亞爾科特城附近。盡管巴基斯坦軍隊進行猛烈反擊和從空中進行密集轟炸,印機還是成功地掩護和支援了印軍的這次向前推進。「堪培拉」式飛機在夜間出擊,轟炸了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巴基斯坦發言人聲稱用高射炮火擊落了兩架印機。巴戰斗機和轟炸機也保持不敗,據說在空戰中打落了印度的一架「蚊蚋」式飛機,對己方地面軍隊進行了近距空中支援,同時也轟炸了對方的機場。
9月14日第十四天 至此為止,地面戰斗已顯稍息,但空戰仍有增無減。印度「堪培拉」式飛機在夜間襲擊了對方的機場。巴基斯坦空軍的F-86F和B-57型飛機全天攻擊印度部隊和目標。
巴方發言人承認有一架F-86F在與「獵人」式飛機的空戰中被擊落。但是,發言人聲稱巴基斯坦在前兩天的戰斗中擊落了11架印機,據他們講,兩架「神秘」式Ⅳ型和一架「獵人」式在拉合爾地區被高射炮火擊落,5架毀於地面,8架(含2架「獵人」式)在空戰中被擊毀。
9月15日第十五天 在拉合爾地區出現暫時平靜時,而印軍卻緩慢地向錫亞爾科特推進。前一周,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穿梭於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以促其停火。印巴雙方原則上同意停火,但在停火條件上分歧很大。巴基斯坦發言人說,在一次夜間突擊中,一架F-86F攜帶的AIM-9B「響尾蛇」式導彈擊落了印度的一架「堪培拉」式飛機。
9月16日第十六天 雙方軍隊在錫亞爾科特和查溫達附近的戰斗中打得難解難分,但沒有報道取得重大戰績。印度發言人宣稱自沖突發生以來,印軍摧毀了巴基斯坦250輛坦克和55架飛機。巴基斯坦說它已經粉碎了印度最近企圖奪取錫亞爾科特的嘗試,其間摧毀了36輛坦克。巴空軍的「佩刀」式飛機在空戰中再次與印度空軍戰斗機交戰,雙方都聲稱自己取得了勝利。
9月17日第十七天 戰火繼續在錫亞爾科特周圍、拉合爾地區利切姆布附近漫延。印度「神秘」式飛機和「堪培拉」式轟炸機在夜間對巴機場實施阻滯攻擊,破壞其跑道。「獵人」式飛機襲擊戰斗地帶附近的部隊集結地。據報道,巴基斯坦「佩刀」式飛機在通往錫亞爾科特戰斗地區途中,摧毀了對方大量卡車運輸隊車輛。巴基斯坦的B-57轟炸機襲擊了新德里以西90英里處的錫爾薩機場。
9月18日第十八天 隨著聯合國停火協議的即將實現,戰局得到大大緩解。但是,雙方仍在相互進行炮擊,並從空中襲擊對方。進行巡邏的「佩刀」式飛機和「蚊蚋」式飛機在巴基斯坦領土上空發生空戰,結果1架「佩刀」式被擊落。
9月19日第十九天 地面沖突只是斷斷續續在火炮和坦克之間進行,但空戰仍不斷發生。印度出動了若干架次的「神秘」式飛機,在拉合爾地區上空對其地面部隊進行近距空中支援。「蚊蚋」式飛機在巡邏時攻擊了4架F-86F飛機,據說擊落了其中的兩架,而己方安然無恙。巴基斯坦的消息靈通人士承認損失了一架F-86飛機,但又聲稱巴機也擊落了印度的一架「蚊蚋」式飛機,飛行員被巴軍俘獲。
9月20-23日的三天 印巴之間繼續發生小規模沖突,雙方都在進行空中巡邏和互擊對方的領土。9月20日,巴基斯坦發言人宣布,「佩刀」式飛機在拉合爾地區擊落了印空軍兩架戰斗機,己方損失了一架F-86F。翌日,在突擊巴機場之後返航的一架「堪培拉」式飛機被F-104發射的「響尾蛇」式導彈摧毀。
9月22日,印度接受了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的停火建議,次日,巴基斯坦也採取了同一行動。

⑤ 1987年3月中印桑多洛河谷激戰

盡管在80年代印度各黨派都同意繼續中印 關系正常化的進程,確保了印度對華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但是,拉甘地個人對中印關系正常化卻並不感興趣,拒絕了***提出的關於邊界問題的一攬子交易,並且在陸軍勢力的鼓動下重拾尼赫魯的"前進政策"。經過多年來蘇聯的支援而實力大增的印度認為,報復1962年失敗的時機已到,在1986年印度成立非法的"阿魯納恰爾邦",於是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東段舉行軍事演習並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蠶食中國領土導致在1987年3月與解放軍在桑多洛河谷發生激戰。
解放軍在這次沖突中,讓印軍發熱的頭腦重新又冷靜下來,印度政府發現中國軍人並不象陸軍將領所說的不堪一擊。同時印度的挑釁也不符合美蘇兩國的利益,由於美蘇對峙,他們無力支援印度對抗中國。早在1986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訪問新德里,婉轉地向印度傳達了一個信息--如果中印間發生沖突,蘇聯不會履行蘇印條約中對印度的承諾。

1987年的那次中印邊境沖突規模不大,交火時間也很短,但緊張對峙持續了一個多月時間。印軍被擊斃16人,受傷人數不詳。雖然具體情況不清楚,但陣亡的印軍中有6具屍體是由我方交還給印方的,說明很可能是印軍入侵我方控制區然後被擊斃的。當時路透社援引印度的報道說是中國軍隊首先在一個有爭議的山口樹立五星紅旗,然後引發的沖突,印度軍隊在驅逐中國軍隊的途中遭到有預謀的伏擊,為避免事態擴大,印軍撤離了交火區。我方損失情況也不清楚,不過看來印度又吃了虧。實際上在80年代的反蠶食的斗爭中,我方爭回了麥線以南的部分土地,今天的實際控制線並不完全按麥線行走。但大體趨勢,則可能無法挽回。

在鹵莽地邊境軍事試探遭到了挫折後,印度政府重又務實起來,1988年12月甘地總理克服種種阻力成功訪華。中國與印度的關系開始了緩慢但逐步平穩地解凍(盡管其中又有曲折),兩國邊界未再發生大的戰斗。

⑥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中印戰爭爆發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印度統治者尼赫魯是成長於英國殖民時期,也一直奉行的是一種擴張主義的侵略政策,所以是直接想要去針對中國的邊境。再加上當時的印度國內的整體情況並不是特別的好,其實因為殖民統治讓印度也積攢了大量的社會矛盾,也引發了貧富矛盾和經濟矛盾,所以為了轉嫁這種矛盾,尼赫魯也就選擇了挑起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沖突。與此同時在尼赫魯挑起邊境沖突的時候,也得到了美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這兩個大國也都向印度提供了非常多的軍火,還提供了一些巨額的貸款,在外部力量的拱火下,所以讓中印發生了戰爭。

最後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是印度必須要為自己的所做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而中國的軍隊也對印度軍隊實施了武裝反擊,戰爭結局也毫無懸念,必然是中國勝利。

⑦ 中印之戰開始,結束的時間,與幾個戰場,與中國的哪幾個省份相連

中印之戰

中印之戰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一直在做印度「大國夢」,常常以「亞洲領袖」自居。正是他的這種地區擴張主義,釀成了60年代初期中印邊界戰爭 。

到1962年8月,在中印邊界的東西兩段,印度共集結了32000餘人。10月10日凌晨,印度「里窩那作戰行動」 開始,印軍對准尺冬山下林間草場上的中國邊防部隊開火,當場打死打傷中國官兵11人。接著又向河北岸的中國邊防部隊射擊,打死打傷中方22人。克節朗河地區成為印軍向中國大舉進攻的戰場。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和印度軍方也加緊進行擴軍備戰,印度的總兵力,由1959年的41萬增加到60萬。軍費開支也猛增。

1962年10月17日,中央軍委下達了反擊 入侵印軍的作戰命令。按照中央的命令,西藏邊防部隊組成東線指揮部,由張國華任東段指揮部司令;新疆邊防軍向喀喇昆侖 山地區集結,由南疆軍區司令何家產任西段指揮部司令。10月20日前,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全線已准備就緒。

196 2年10月20日清晨7時,印軍達爾維准將下令向克節朗河谷中國邊防哨所炮擊。戰斗開始,我西線邊防部隊集中了4個多團約9千人的優勢兵力,向入侵印軍發起全面反擊。中國邊防軍反擊攻勢凌厲,到上午10點40分,戰斗全部結束。印軍2 70餘人被擊斃,42人被俘。

中印邊界西段,我邊防部隊向入侵奇普恰普河谷和加勒萬河谷以及阿克賽飲地區的一些據點進行攻擊,切斷印軍向河谷逃跑的退路。這時,在提斯浦爾的印度第四軍參謀長辛格准將,不得不下達撤退的命令。

在一個星期的反擊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共殲滅入侵印軍3000餘人,其中俘虜印軍官兵927人,包括步兵旅長達爾維准將及7名校 官、9名尉官。11月14日上午10時,印軍考爾中將又率部向中國的瓦弄地區開火。新的戰斗開始以後,中國軍隊全面進行反擊。11月23日,西藏邊防部隊已進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近傳統習慣線的附近地區,反擊作戰實際已經結束。在 歷時一個多月前後兩個階段的反擊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在全線共清除印軍據點90個,全殲印度各部隊若干旅團。據印度國防部1965年公布的數字,印軍共陣亡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軍人1383人,另有26人在被俘期間重傷死亡;失蹤169 6人;被俘約翰·達爾維准將以下軍人3968人。中國邊防軍傷亡2000餘人,無1人被俘。

⑧ 印度進攻中國,它的最佳進攻路線是哪條能打下拉薩不

當然是海路-海南一代。
眾所周知中國陸軍兵數龐大,排名也是世界前茅,而西藏處於西南部,高喊而高山阻擋,西部地區的主要城市較少。所以不會進攻陸地地區。海南是城市國際化,邊防設施差。進攻那裡是不錯的選擇

⑨ 在二戰期間日本曾經攻列印度,為什麼在攻打一次之後再也沒有去進攻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不僅入侵了中國,他們還進攻太平洋上的島嶼以及東南亞,甚至連印度他們都進攻過。日本作為發起國之一,囂張無比。日本是一個小島國,資源有限,就想著征服世界,為己所用。他們狂妄自大,還曾攻擊過美國這樣的軍事大國,對中國就更不用說了。我國人民一提起日本鬼子來,都深惡痛絕。

日本軍隊在印度開始流行各種疾病:瘧疾、痢疾據統計當時至少有3萬日軍感染上了疾病,這些士兵也就喪失了戰鬥了。最後日軍10萬大軍進攻印度,活著回來的只剩下了3萬人,真是夠狼狽的啊,有了這次慘敗日本就再也沒有考慮進攻印度了!

⑩ 印度建國以來對外發動過幾次戰爭

四次.

  1.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2. 2.ZY邊境戰爭,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3. 3.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4. 4.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東巴基斯坦發生動亂的局勢,利用和蘇聯結盟來牽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國和中國,向孟加拉地區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並成功佔領該地區並扶植自治政府,最終將獨立的巴基斯坦國家肢解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部分,實現了在南亞稱霸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印度進攻時機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留學做什麼兼職好 瀏覽:418
印度發明製造什麼產品 瀏覽:685
伊朗的伊字沒有單人旁讀什麼 瀏覽:617
加拿大首都溫哥華飛中國要多久 瀏覽:933
華為伊朗辦事處怎麼樣 瀏覽:810
昨晚謝謝啦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539
中國移動卡有效期多久 瀏覽:674
義大利哪裡能買到花宮娜 瀏覽:943
美團中國銀行借記卡怎麼用 瀏覽:713
印尼20萬多少人民幣 瀏覽:897
義大利是什麼國什麼國也是什麼國 瀏覽:573
美國疫情怎麼說中國 瀏覽:890
中國哪裡是中高疫情風險區 瀏覽:162
澳大利亞君主為什麼是英國 瀏覽:915
英國王朝更迭有什麼特點 瀏覽:932
西沙群島到越南多少海里 瀏覽:545
坐飛機去中國哪個航站樓好 瀏覽:952
印度發油價格多少 瀏覽:761
越南50000元值多少 瀏覽:812
主隊是伊朗買西班牙勝怎麼買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