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上世紀印度有哪些著名舞蹈家

上世紀印度有哪些著名舞蹈家

發布時間:2022-10-01 07:56:42

㈠ 印度舞蹈有哪幾大流派

印度舞蹈有四大流派,它們是:婆羅多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利舞和卡塔克舞。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舞蹈是婆羅多舞。這種舞蹈最初是在印度教廟宇里跳的。那時每個大廟里都有一些「戴舞達西」,意為「神的女僕人」。這些人從小就被送進廟里,一輩子不結婚,惟一的「神聖使命」是給神獻舞,使神高興。後來這些舞蹈逐漸流傳到廟外。

古代印度舞蹈題材廣泛,有宗教、神話傳說、宮廷佚事、以及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題材。宗教題材多取自《吠陀》。舉行宗教儀式時,經常伴以舞蹈。寺廟里專門傳授舞蹈技藝的女演員叫「提婆達西」。印度人家喻戶曉的兩大史詩,更是常常用來作舞蹈表演的題材。舞蹈家用其優美的動作,頌揚英雄人物,表明正義、善良必將戰勝邪惡的思想。

戲劇在印度也存在了很長時間,非常古老。祭禮與節慶的盛典、宗教性的遊行、古老的舞蹈、史詩的誦唱,這些綜合因素造就了印度戲劇,並且賦予它一種宗教的特性。

不過,在阿育王之前古印度還沒有戲劇的確切實據,但在孔雀王朝之後的貴霜王朝,戲劇已有重大成就。當時國王迦膩色迦的朋友、佛教宗師和詩人馬鳴就是有名的劇作家。目前流傳至今的古戲中就有他三個劇本保留下來,其中的九幕劇《舍利佛傳》說的是釋迦牟尼的兩個大弟子舍利佛和目鍵連改信佛教的故事。文學史家們認為,該劇本說明古代印度戲劇此時已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大約在公元2至3世紀,相傳是首陀羅迦的作品《小泥車》,則是代表古印度戲劇成熟的不朽之作,此劇以通俗劇與幽默的完美結合,夾雜著極具詩意的熱情。

㈡ 世界上著名的芭蕾舞者都有誰

1、Polina Semionova,德國國家芭蕾舞團首席之路。

1984年9月13日出生於莫斯科,1994年起進入莫斯科芭蕾舞學校學習,2002年畢業後被「世紀舞神」德國國家芭蕾舞團團長Vladimir Malakhov看中並加盟德國柏林芭蕾舞團任首席獨舞演員,以18歲的年紀成為該團最年輕的首席女演員。

(2)上世紀印度有哪些著名舞蹈家擴展閱讀: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芭蕾藝術孕育在義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紀後期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十八世紀在法國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代。

芭蕾的歷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歐洲文藝復興鼎盛時代的意年大宮廷,及法國南部的貝根弟處所的宮廷里。每當成婚喜慶,接見外國元首,或其他年夜慶典,即表演這種舞蹈以示祝或助興。

芭蕾成長史上第一部斗勁完整的芭蕾舞劇——《皇後喜劇芭蕾》上演於1581年,當洛蕾娜(Lorraine)的瑪格麗特蜜斯和凡爾賽(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這場芭蕾舞的音樂曲譜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樂。

㈢ 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帶給冰心的感受是什麼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贊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台藝術是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本文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盡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作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希望採納

㈣ 外國有哪些比較有名的舞蹈家

1、皮娜·鮑什

是德國最著名的現代舞編導家,歐洲藝術界影響深遠的「舞蹈劇場」確立者、被譽為「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2009年6月30日因癌症去世,終年68歲。

皮娜·鮑什是德國最著名的現代舞編導家,為歐洲藝術界影響深遠的「舞蹈劇場」確立者、被譽為「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為了紀念皮娜·鮑什,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拍攝了關於皮娜·鮑什舞蹈創作的紀錄片《皮娜》。

2、尼金斯基Nijinsky, Vaslav

(1889~1950)波蘭血統的俄國芭蕾演員和編導。

國際舞壇奇才尼金斯基,有20世紀的芭蕾史上「最偉大的男演員」之譽,被西方稱為「舞蹈之神」。1919年,不到30歲的尼金斯基接演了人生的最後一個「角色」——瘋子,被送入精神病院,直至1950年逝世。

3、安娜·巴甫洛娃

(Anna Pavlova,1881年2月12日—1931年1月23日),出生於聖彼得堡,20世紀初芭蕾舞壇的一顆巨星,為芭蕾作出了無法估價的貢獻,素有「芭蕾女皇」之稱。

俄國芭蕾一方面繼承了19世紀帕彼季、伊萬諾夫所奠定的偉大傳統,另一方面以福金創作活動為標志,進入了在佳吉列夫「俄羅斯演出季」達到光輝巔峰的新的變革時期。

這些因素使安娜·巴甫洛娃既牢牢紮根於古典芭蕾舞的沃土,又積極支持和參與了新芭蕾改革運動。正是這些因素造就了她的藝術特色和表演風格。

4、魯道夫·哈米耶托維奇·紐瑞耶夫

(Rudolf Hametovich Nureyev,1938年3月17日~1993年1月6日),生於西伯利亞,蘇聯芭蕾舞演員。就學於聖彼得堡的基洛夫芭蕾舞學院,並成為基洛夫芭蕾舞團首席男演員。

紐瑞耶夫在世界各地演出了許多古典和現代芭蕾舞劇,1961年,他離開蘇聯前往巴黎,開始與英國芭蕾舞首席女演員芳廷搭檔,在《天鵝湖》和《基塞爾》等芭蕾舞劇中領銜主演。

紐瑞耶夫促進了芭蕾舞的流行和推廣,並重新確立了男演員在芭蕾舞劇中的重要地位。

5、瑪戈特·芳婷獲

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古典芭蕾舞藝術家之一,畢生效力於英國皇家芭蕾舞團。

她對芭蕾藝術態度認真,不斷地追求和探索,直到息影舞台。她的代表作有《皇家芭蕾》、《羅密歐與朱麗葉》、《天鵝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安娜·巴甫洛娃

網路-尼金斯基

網路-皮娜·鮑什

㈤ 印度舞蹈的歷史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通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
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㈥ 世界有哪些舞蹈家

林懷民 台灣人 創建了雲門舞團 代表作:《白蛇傳》《薪傳》《紅樓夢》《竹夢》《水月》
生平是: 22歲那年他才開始學習跳舞。他創立了華人世界的第一個現代舞團。他提出「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他創立的「雲門舞集」在艱難的情形下已經堅持了近30年。
舞蹈,一個乞丐的行業
在台灣省台北縣八里鄉烏山腳下,有一座淡綠色的鐵皮房子。很難想像這樣一座夏熱冬涼的排練場所就是蜚聲舞壇的雲門舞集的所在地。雲門舞集已經在艱難的情形下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他的創始人叫林懷民。
林懷民的浪漫特質可以追溯到他的讀書世家:曾祖父是清朝秀才,父母親都是留學日本的知識分子。從小就對各種藝術耳濡目染的林懷民尤為喜愛舞蹈。不過,囿於當時閉鎖的環境,他不得不用文字來抒發創作激情。這樣的逃避一直持續到1970年,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研讀寫作時,他才選修了一門在日後影響他一生的藝術課程,那就是現代舞。
楊瀾(以下簡稱「楊」):有什麼樣的舞台是你想去而還沒有去過的?
林懷民(以下簡稱「林」):有一個地方我真的渴望去,到現在為止沒去成,雖然它邀請過我三五次,那就是希臘雅典的露天劇場。你知道,那是個環形的劇場,完全露天的,上面有星星。我一直期待著去那裡演出。
楊:你學舞蹈的時候已經22歲了。22歲不是一個開始學舞蹈的年齡
林:我非常地認真,但很笨,因為身體骨架已經成型了。那個時候我在等地鐵、等巴士、等公共汽車的時候,腳就掛起來了。反正是能夠怎麼鍛煉自己就怎麼鍛煉自己。就這樣子把事情拆開來,重來一遍。這是靠的意志力。
1972年夏天,林懷民放棄了可能成為美國職業舞者的機會,回到台灣。半年之後,他提出「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的」的口號,並用久已失傳的黃帝時代的舞蹈「雲門」為名,創立了華人世界的第一個現代舞團——雲門舞集。
楊:你真正學習舞蹈的時間也就只是在美國的幾年而已。那一點點積累夠你用30年嗎?
林: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兩件事情。一是我在美國學了舞課就回台灣了,等於是跟世界的舞蹈中心隔絕了,我只好自己想辦法,所以做出來的東西被認為風格非常獨特。另外一個幸運是,我所碰到的舞者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員非常好。有好幾位舞者家裡反對,經濟上完全斷絕關系了,他們真正是餓著肚子在跳舞。所以人家問我:進「雲門」有什麼條件?我說,單單喜歡跳舞是不夠的,他必須非跳舞不行。
楊:在你青少年時候那樣一個時代,一個有很好家庭背景的男孩子去跳舞仍然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你可以玩票,但是把這作為一個職業,當時社會上和家庭的壓力有多大呢?
林:我要成立「雲門」的時候,我父親跟我講一句話,他說:舞蹈是所有藝術裡面最偉大的,因為這是用人的身體來創作的藝術。可是你要知道,這是一個乞丐的行業。所以後來他們也沒有錢資助我。
楊:但是你父親也做到很高的官位了嘛,我相信你家裡也不會很困難。
林:他雖然是高官,但沒有錢,他跟一般的高官不一樣。所以他們總是擔心,那我也沒有爭辯,我覺得說服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工作來呈現。後來他們慢慢就放心了,而且也非常驕傲。雖然有時候我父親會說:啊,「雲門」真的是為社會做了很多事情,挺好的。可是我想他心裏面有時候會想想說:如果是別的人的兒子在做「雲門」那就更好了。
楊:哪個是你最頭疼的事?是每年要有足夠的錢養活全團這80多個人呢,還是每年要想出一個不同的劇目?
林:應該這么說吧,痛苦的事情是,你筋疲力竭地找了錢來以後,每年還要推出新作。
誰在石頭上可以睡覺
生活給了林懷民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正如他所說的:「沒有編不出舞的問題,只有生活枯竭的問題。」
林:1978年我們排了《薪傳》。《薪傳》是講我們的祖先從大陸渡海南來開拓台灣的事情。做這個舞的時候,最難的一件事情是:我們的祖先怎麼跳舞?西方芭蕾舞不成,因為祖先是勞動人民,重心要很低的。那一回我把所有的舞者請到了河邊。河邊有很多大石頭,我讓他們在大石頭上睡覺,全身放鬆,然後慢慢站起來。
西班牙舞蹈家阿伊達·戈麥斯 莎樂美之愛

㈦ 說一下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資料

卡拉瑪姐妹是印度的有名舞蹈家。我國作家冰心曾寫過《觀舞記》就是她看過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感受。「如:「深深地低頭合掌」「長眉……舞蹈出詩句的離合悲歡」「忽而雙眉顰蹙……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等。
印度舞蹈很漂亮:印度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在古典文獻《夜柔吠陀》和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中都有記載。有些是屬於宗教性的,有些是屬於季節性的等等,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眾歡迎,所以有些民間舞蹈能夠世代相傳。主要有彭戈拉舞、格塔舞、秋莫爾舞、波瓦依舞、格爾巴舞、拉斯舞。

㈧ 什麼是印度舞

什麼是印度舞

印度舞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凈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表達和詮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所以印度舞只在廟里表演給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層神秘色彩。

■ 起源

印度的舞蹈歷史悠久,正像宗教一樣,舞蹈的產生也是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而且越傳越玄。不過,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印度的舞蹈源於古時候人們對神的崇拜。由於人們為了取悅於神,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祭祀禮儀,天長日久,祭禮活動逐漸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

■ 歷史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

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

■ 分類

古典舞蹈

▪ 曼尼普利舞

▪ 婆羅多舞

▪ 格塔克里舞

▪ 克塔克舞

民間舞蹈

▪ 彭戈拉舞

▪ 格塔舞

▪ 秋莫爾舞

▪ 波瓦依舞

▪ 格爾比舞

▪ 拉斯舞

■ 特點

印度舞節奏明快,一段4分鍾舞蹈有大約50多個動作。包括了手勢、眼神、內心所想、面部表情,這種變化萬千的.姿勢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慾,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晝夜等自然現象。

●起舞前,腿保持彎曲,手合起來,行開啟禮。

●手伸展開,腳向前跨一步。隨著音樂開始變換手姿。

●音樂中開始出現“咚咚”的節奏,開始變換腳步動作。

●保持微笑。

●舞蹈動作越來越快,手姿變化豐富。

■ 服裝

在印度,一般只有已婚婦女才穿長達6米的紗麗,但舞者例外,哪怕很年輕的女孩也可以這樣打扮。有時候,舞者也穿PUNJABI:褲子+過膝長衣+長圍巾。褲子的款式有很多,有些寬大,有些緊身。圍巾的系法也不相同,平時可以戴在脖子上,跳舞時系在腰間,增加線條感。PUNJABI已成為時尚,去年日本便風靡這種款式的衣服。

配飾:

額頭上貼的長尖形飾物叫BINDI,傳統BINDI很大,上面鑲滿了鑽和寶石。但流行的是簡練的款式。女孩一般在結婚或跳舞時佩戴它。眉毛上方的一圈散鑽也可以叫BINDI,表示好運。

紅點:眉心點紅點。跳舞時,為了增加亮度,也可用小鑽代替傳統的紅點。如果跳錶現穆斯林題材的舞蹈,只能用小鑽,因為紅點是印度教的象徵。不跳舞的時候,通常只有已婚婦女才能點紅點。

手鐲:

印度舞中,手勢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語言,所以舞者很在意手鐲。佩戴數量很多,最多可達20個。

腳鐲:

印度舞中有許多跺腳的動作,要有脆響的聲音,又有急促的節奏,所以腳躅很重要。據說有舞蹈家經過訓練可以只動腳上的一塊小肌肉,使得只有一個腳鈴響。

■ 動作

手姿:

印度舞的一個重要元素是手姿。手部姿態約有100多種,每一種手姿都有特定的意義,有的代表美麗,有的代表和平,有的代表生氣,有的甚至表示醜陋。印度人相信手姿是人和神交流的符號,而不同的神喜歡不同的手姿。

印度舞手語變幻莫測。比如用手指臉的姿勢表示美麗,荷花手姿是表演給神看時常用的手姿。手姿不僅表演起來令觀者眼花繚亂,花樣繁多的手姿還反映了表演者活躍的思維,是一種真正的腦部鍛煉,可謂“心靈手巧。”

微笑:

舞蹈過程中,舞者發自內心的微笑終始如一,表達了喜悅平和的心境。

頭動:

頭部有節奏地向左、右動。

腰動:

腰部的擺動讓身體婀娜多姿。

腳動:

腳尖、腳跟、跺腳。印度舞腳的動作也極具表情。

眼睛:

舞蹈時眼睛隨之轉動是印度舞精髓所在。

●跳躍的姿勢代表了印度神鳥“PIKAKE”。跳躍時,注意要眼睛盯著手。這種跳躍姿勢不僅好看,還能練習身體平衡能力,提高骨密度,特別是臀部和骨盆的力量。

●與其他舞蹈不同,印度舞要求跳舞者常常處於半蹲的姿勢。這個姿勢對大腿和臀部線條很有好處噢!

●想要有風情萬種的眼神嗎?向印度舞學習!頭不動,四面八方轉動你的眼珠,記得轉動的時候要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提踵立腳趾。印度舞腳的動作,會讓你有美麗的小腿和腳踝。

●舞蹈過程中,肩膀經常要保持端平的姿勢,轉頭的動作也會幫助保養你的頸椎。

●跳印度舞時,背部一定要保持挺直。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印度美人擁有全世界最性感的背。

■ 發展

其實印度舞的發展離不開寶萊塢,寶萊塢是印度電影的發源地,據說年產量比美國的好萊塢還多,CCTV6有譯制一部分寶萊塢電影。編輯

著名舞蹈教育家金姍姍評論過:想在印度當明星,演技不是第一位,跳舞才是第一位。寶萊塢出產的電影都是歌舞片,其中有非常多的舞蹈片段,如果想體驗印度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印度電影。

;

㈨ 印度舞蹈的資料

http://www.ddzw.net/video/teaching/2006-05-11/1147317451d78359.html
這里有舞蹈教學。

什麼是印度舞

一)印度舞蹈概述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通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相當發展。

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但是,有關舞蹈藝術的專著應該以婆羅多的《舞論》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一般認為它是公元2世紀的產物,但其內容應更早於成書年代,可能在公元以前。《舞論》是一部詩體著作,它全面論述了戲劇工作的各個方面,從理論到實踐無不具備,而主要是為了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起一個戲劇工作手冊的作用。它論到了劇場、演出、舞蹈、內容情調分析、形體表演程式、詩律、語言、戲劇的分類和結構、體裁、風格、化妝、表演、角色,最後更廣泛地論及音樂。這個全面總結一經出現,便對後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它基本上是注重實際演出工作的書,但是它在理論方面仍接觸到一些重要問題,對音樂、舞劇等方面優美藝術的各個部分進行了很好的闡述。到後來,香格爾戴沃在自己的《格冷特·勒德納格》一書中,對舞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到舞蹈種類等內容。書中講到了「當得沃舞」(一種濕婆舞),濕婆神是這種舞的始祖,濕婆把這種舞蹈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和婆羅多牟尼。當得沃舞是表示有關世界末日的舞蹈,當世界開始毀滅時,在布德傑里和沃亞克拉巴德仙人的請求下,濕婆表演了「阿安德·當得沃」舞,當時四副面孔的梵天為他擊掌伴奏,毗濕奴為他敲鼓,又有登巴魯和納羅陀為他伴唱。

到了迦梨陀姿時期(公元5世紀),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發展。迦梨陀娑的著作很多,他的劇作使古代印度戲劇創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他不僅以詩馳名於世,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劇作家,他流傳至今的劇本《沙恭達羅》、《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等,都是很著名的。劇詞中散文與詩歌並茂,穿插自如,而且劇中有舞蹈,也有歌曲。他的《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的第一、二幕中對音樂和舞蹈的理論還進行了充分研究。迦梨陀娑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舞蹈和表演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些對後來舞蹈的發展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同音樂一樣,舞蹈藝術也是一種謀生手段,印度自古以來時興舞女在寺廟跳舞,迦梨陀婆曾經描寫到當時一些寺廟中的舞女情況。在拜納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給兒子過生日跳舞的舞妓們。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舞技演員的社會地位不高。甚至在娑羅多時候,音樂舞蹈方面的專業藝人已受到社會歧視,當時婆羅多仙人曾與了一長篇故事,描述演員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員在社會上卑賤的地位。不過音樂和舞蹈藝術本身是很受重視的,各階級的男子和婦女都學習這兩種藝術。

從地區角度看,印度舞蹈可分為北印度舞蹈和南印度舞蹈兩類。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和曼尼普利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羅多舞和格塔克里舞。

除上述古典舞蹈外,印度各地還有許多民間舞蹈。這些民間舞蹈都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深受群眾歡迎,是印度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印度舞蹈類別

從舞蹈內容和性質區分,印度舞蹈可分古典和民間兩類。古典舞蹈有四個,即曼尼普利舞、婆羅多舞,格塔克里舞和克塔克舞。

1.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產生於曼尼普爾地區,因而得名。曼尼普爾一向有「舞蹈之鄉」的稱號,舞蹈是曼尼普爾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婦女必備的一種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優美的民間舞蹈發展而來。據民間傳說,在古代,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創造了一種舞蹈,並且選擇了一片適於跳這種舞的山谷地帶,但是地勢低窪,淹在水中。於是濕婆神用他的三叉戟劈山排水,填平了窪地,開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爾。濕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爾跳的第一個舞蹈叫拉伊哈羅巴舞。拉伊哈羅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種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時,往往全村人參加。

曼尼普利舞是幾種舞蹈的總稱,屬於曼尼普利舞的有與頌神有關的班格·賈蘭恩舞(快步舞)、格拉達爾·賈蘭恩舞(擊掌舞)、表現克里希納(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爾舞(夥伴舞)、潑水節時跳的塔巴爾·金格比舞(月光舞)等。平常人們所說的而且也是聞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滿艷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據說,大約在1700年前,曼尼普爾地區出了一位國王,名叫傑辛格。一次,他在夢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便教他的女兒學會了這種舞蹈。從此,使這個舞蹈得以流傳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袞古·拉斯舞(林舞)、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所有這些舞蹈,都是表現克里希納和高比族(一種牧族)姑娘們之間的愛情和嬉戲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里希納。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們穿一種叫巴尼格的圓圈裙,沒有褶紋,裙子上罩一件薄紗,腰部系一根腰帶,上身穿一件緊身短衣,頭戴薄紗巾和帽子。克里希納穿黃色衣服。他們的服裝色彩,同舞蹈氣氛十分協調,使舞蹈顯得更加婀娜多姿,優美動人。

2.婆羅多舞

婆羅多舞是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舞蹈,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印度學者認為,這個舞蹈淵源於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婆羅多舞在南方的發展,與南方各廟宇里的神奴有密切關系,傳說仙人婆羅多是這個舞蹈的祖師。

關於婆羅多舞的來歷,說法不一,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與阿周那有關。有一個故事說,在阿周那寄居他鄉時,他把這個舞蹈教給了摩德斯耶(維拉特)國的公主烏特拉。後來,這個舞蹈又從維拉特(今天的齋普爾)傳到全印度;另一個故事說,阿周那在羯陵伽國京城馬勒格·巴登摩時,把這個舞蹈教給國王吉特拉瓦亨的女兒吉特朗格達(她後來同阿周那結了婚)。所以在南印度,一般認為,吉特朗格達後來當了神奴,阿周那回國時,她沒有和他一起走。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舞蹈是由泰米爾納德邦著名的民間舞蹈古拉溫吉舞發展而來。古拉溫吉是一個流動的山族,他們在全邦范圍內活動,靠看手相和跳舞賣藝營生,他們跳的舞就叫古拉溫吉舞。古拉溫吉舞比婆羅多舞簡單,但是很受歡迎。

啞演是婆羅多舞的特點,通過身體各部分的動作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諸如戰爭、愛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種面具表達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一大特點。婆羅多舞一般由格爾納塔克音樂伴奏。阿爾利布琴一響,演員並攏雙腳,兩手向頭上方伸去,然後隨著幕後傳來指揮演員動作的樂器聲,演員用頸部、嘴、眼睛、雙手及身體其他各部分的動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現各種思想。

3.格塔克里舞

格塔克里舞是喀拉拉邦最有名的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格塔克里舞實際上是一種故事性很強又獨具特色的頌神舞。大詩人瓦拉多爾稱格塔克里舞為「藝術的皇後」。把故事、詩歌、音樂、舞蹈。表演和繪畫巧妙地結合起來,是格塔克里舞的一大特點。

格塔克里舞通常在廟會期間於夜晚演出,劇中所有角色均由男子扮演。表演的形式是啞演,但有敲打樂器伴奏。舞中的故事情節,用朗誦詩的形式表達。詩句都是梵語化的馬拉雅拉姆語,一個人在幕後朗誦。演員身軀的姿態和手勢,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通過雙腳跳動的快慢,兩手和十指的各種動作以及眼睛、鼻子和嘴唇等的不同動作和表情來表現詩句的內容。演員們只表演不說話。優秀的格塔克里舞演員,十分精通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和表演技巧,他們只用眼神就可以表現各種思想感情,用眼睛轉動的快慢,表現圓圈,阿拉伯數字「8」等。他們表演天鵝、蛇和猴子等動物的動作,形象也非常逼真。他們甚至可以用半邊臉表演憎惡和憤怒,用另一半臉表演高興和歡樂。

面部化妝在格塔克里舞里佔有重要地位。這種化妝,是一種特殊的繪畫藝術,經過化妝的面部,有助於表現舞蹈的各種思想內容。他們用米粉熬成的稠漿糊,塗在面部,根據角色的不同,再塗上綠色、紅色和黃色等五種顏色,正面人物臉上再塗淺綠色和白色;反面人物臉上塗幾層粉白色,鼻子四周塗紅色,眼睛四周塗黑色,佩戴紅胡須;女角在黃色和淡紅色的底色上,塗一層白色。

格搭克里舞,一般都取材於《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但是現在也有人用它作為政治宣傳的手段。

格塔克里舞蹈藝術,一般人不太容易欣賞,但是在喀拉拉邦,人人都能領會它的藝術美,而巳城市鄉村都會演格塔克里舞。

4.克塔克舞

克塔克舞產生於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是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的著名舞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克塔克本是一個種姓,專門從事舞蹈,以賣藝為生,他們所跳的舞叫克塔克舞。克塔克舞原是一種宮廷艷情舞,在封建帝王時代,專供王公貴族茶餘飯後消遣。現在成為大家皆跳的舞蹈。

克塔克舞男女均可表演。內容主要是表現克里希納與拉塔的愛情故事。克塔克舞演員的腳上系有許多小銅鈴,演員隨著鼓聲的變化而發出不同響聲,時而鏗鏘有力,繁音流瀉;時而細碎悅耳,娓娓動聽。隨著鼓點和音樂用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和面部表情,表現各種感情,所以有人稱它是表演各種體態的舞蹈。目前這種間蹈大多出現在銀幕上和舞廳里。

印度除古典舞蹈外,各地還有許多著名的民間舞蹈。印度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在古典文獻《夜柔吠陀》和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中都有記載。有些是屬於宗教性的,有些是屬於季節性的等等,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眾歡迎,所以有些民間舞蹈能夠世代相傳。現擇要分述如下:

彭戈拉舞,是旁遮普人在豐收季節跳的一種慶豐收舞。舞者不拘老幼,任何人都可參加。只要有塊空地,一群人聚在一起,敲起鼓,便可跳起來。開始是沿圓圈跳,新來者可隨時加入,而不會打斷舞蹈的連續性。鼓手站在場地中央,舞者圍著鼓手轉圈。鼓者擊一會兒鼓,便把鼓槌向上舉起,跳舞的人看到舉起的鼓槌,便加速步伐,越跳越快,全身也隨著快速抖動,並且一隻腳著地,舉起雙手,不斷跳躍轉圈。跳到高潮時,他們雙手擊掌,不時發出「巴萊!巴萊!」或「嗬!嗬」的喊叫聲。喊聲異常威武雄壯,舞蹈歡樂活潑,跳的人常常樂而忘形,看的人也往往手舞足蹈。高潮過後,就變為慢步舞,隨著悅耳的音樂,用一隻腳緩緩地跳。這時其中一個人突然用手蒙住左耳,唱支歌,大家又立刻像起初那樣狂舞起來。如此快慢相間,反復幾次,跳的時間可長達幾個小時。熟練的彭戈拉舞演員甚至能做出十分復雜的雜技動作,例如軀干接近地面,脊柱後仰或者一個跳舞者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則屈膝跪著跳舞。由於彭戈拉舞沒有嚴格的規則,它給人們一種新鮮、自然和充滿活力的印象。這種舞的動作明確無誤地體現了旁遮普邦人的男子漢氣概。

彭戈拉舞有幾種,其中主要有魯迪舞、秋莫爾舞、糾格尼舞等等,彼此略有區別。這種舞技巧高超,隊形多變,無矯揉造作之感。用音樂和手鼓伴奏,旋律優美,和諧有致,而且自然感人。

舞者的服飾是頭上纏時髦的頭巾,下身圍條漂亮的圍褲,上身穿一件絲織寬衣,衣上染著藍或深紅顏色,絢麗奪目。腳上系有腳鈴,舞者足部的動作熟練,伴隨著音樂、手鼓和腳鈴有節奏的響聲,生動地表現出勤勞、勇敢的印度人民對生活的熱愛;那愉快的曲調和靈巧、優美的舞姿,以及那豐富的表情,體現了印度人民戰勝自然,獲得豐收的決心與樂觀精神。

格塔舞,是旁遮普邦最古老的舞蹈。「格塔」的意思是擊掌。從前跳格塔舞是為了取悅天神。今天在人們結婚等喜慶活動時也跳這種舞蹈。

格塔舞非常簡單,然而舞姿動人。這種舞通常是在月夜跳,舞者先圍成一圈,然後隨著急促的鼓點,逐步把圓圈擴大。這時,有三四個人走到圓圈中央開始起舞。他們邊跳邊唱,起著領唱作用。他們唱的歌叫塔拜或巴德,每次唱到最後一句時,其他人一邊拍手,一邊重復唱一次,如此反復,直到結束。

格塔舞一般是婦女跳的舞蹈,男子也可以跳,但是要和婦女分開,另外圍成一圈。只有慶祝結婚時,男女才可以共舞。

秋莫爾舞(即狂舞),是男子跳的一種舞蹈。雖然不像彭戈拉舞那麼著名,但在旁遮普的廣大農村也很盛行。因為它是與農業節日有關的舞蹈。這種舞蹈任何時候都可以跳。它和格塔舞類似,跳時先圍成圓圈,在鼓聲伴奏下,有時男子每人各持一短棒,相互有節奏地敲擊,轉圈跳舞。跳秋莫爾舞的人,頭上要系一種帶纓絡的華麗頭巾,穿白色圓領長衫,披各色布單,布單兩頭系在左腰,色澤鮮艷的寬邊下衣一直籠到腳面,腳穿軟鞋。秋莫爾舞十分優美動人,一跳就是三四個小時。

另外,喀喀舞、魯遞舞等,都是盛行的女子舞蹈。

波瓦依舞,是古吉拉特邦的一種著名民間舞劇、形式很特殊,舞中有音樂、舞蹈和戲劇表演,與歌舞劇相似。角色全由男子扮演,觀眾也全是男的。

表演波瓦依舞劇是袍吉格族、納耶格族和迪拉格爾族的祖傳職業,他們組成歌舞劇團,串鄉走村,四處巡迴演出。尤其在九夜節時,一定要表演皮瓦依舞,以迎接波瓦依神母(即難近母),這就是舞劇名字的由來。

這種舞劇沒有舞台,在露天廣場或廟宇的庭院內演出。不過演出時,需要在庭院或廣場里放一個難近母神像,並在像前點盞油燈。演出常常從頭天晚上持續到第二天清晨。每一個波瓦依舞分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個斯旺格,每個斯旺格有一兩個角色,表演某一個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或社會人物。舞劇中往往夾雜一些諷刺性的笑話,用以達到某種揶揄目的,很有意思,深受人們的歡迎。

格爾巴舞屬於敬神舞,是古吉拉特·邦最受歡迎的民間舞蹈。它有兩種形式,即「格爾巴」和「格爾比」。格爾巴舞是女子跳的,格爾比舞是男子跳的。

婦女跳格爾巴舞時,把點著燈的陶罐或某種農作物的青苗放在舞場中央,然後圍成圓圈,頭頂帶孔點燈的陶罐,在伴唱聲中,盡情舞蹈,以表示對大地母親祈禱。此舞別具一格,由於頭頂帶孔點燈的陶罐,隨著身體的擺動發出閃爍的燈光,如同鑽石一樣美麗,燈光照出的影子也特別好看。過九夜節時,婦女們尤其喜歡跳格爾巴舞。美麗的姑娘們頭頂點燈的陶罐,成群結隊地跳著舞前往各家,邀請大家前來參加跳舞。連續九天的節日期間,處處是舞蹈,家家有歌聲。除了敬神性的節日,如在克里希納降生節、羅摩誕生節外,其他一些節日也可跳這種舞蹈。春節、姑娘節、寡婦節等節日,也跳格爾巴舞。

格爾比舞是在九夜節時,男子們為紀念難近母神而跳的一種舞蹈。其他時間一般不跳這種舞。舞場的布置和跳法,同女子跳的格爾巴舞一樣,只是男子跳舞時,頭上不頂陶罐。跳格爾比舞的人,上身裸露或穿帶花邊的古式長衫,下身穿一條拉賈斯坦式的褲子。

拉斯舞,是古吉拉特邦另一種著名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這是一種男女混合舞,有三種形式,即登得·拉斯格(棍子舞)、達爾·拉斯格(擊掌舞)、拉黑德·拉斯格(表演舞)。登德·拉斯格舞(棍子舞)在北印度尤為流行。在秋月節時,處處都可以看到跳這種舞的場面,其他節日時也有跳這種舞蹈。從前,拉斯舞只是表演黑天神的生平事跡,只唱與黑天神有關的歌曲,今天歌詞內容有了變化,也可唱其他歌曲。跳拉斯舞時,服飾打扮沒有一定之規,一般女的穿寬上衣和裙子,男的穿長衫或瘦腿褲,有時要有一個演員打扮成黑天神的模樣。

除上述舞蹈外,印度各邦都有自己的民間舞蹈,而且很多,這里不一一介紹。
參考資料:http://www.heiyou.com/tribe/1498/1520232.sht

閱讀全文

與上世紀印度有哪些著名舞蹈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現在如何了 瀏覽:59
中國製造業哪個行業佔比最高 瀏覽:266
獨立後的印度新增多少領土 瀏覽:40
如何客觀的評價印度 瀏覽:207
中國一共發射多少衛星 瀏覽:741
個人去印尼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182
三月18日伊朗是什麼節 瀏覽:625
中國將如何對抗疫情 瀏覽:647
伊拉克政府為什麼親伊朗 瀏覽:426
印度的疫情轉機在哪裡 瀏覽:428
騰訊中國黃金如何提現 瀏覽:436
伊朗和美國打哪個厲害 瀏覽:929
印尼簽證有效期多少年 瀏覽:893
越南胡志明市有什麼好買的 瀏覽:539
義大利skam在哪裡拍的 瀏覽:330
伊朗一克藏紅花多少錢 瀏覽:916
成為英國律師要花多少錢 瀏覽:614
中國最早是如何信奉佛教 瀏覽:446
中國在世界實力怎麼樣 瀏覽:847
英國天氣什麼時候來最好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