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信仰什麼宗教印度是宗教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印度是世界宗教發祥地之一。至今絕大部分印度人仍然有宗教信仰。印度的宗教與印度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深入到印度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是工廠還是學校,在印度從幾歲、十幾歲的兒童,到幾十歲的老翁,他們同你交談之間,一定會問你信什麼教?當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時,許多人甚至青年學生都會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印度國內可以說處處有神廟,基本上村村有神池。在很多城市,街上的行人路過一座神廟,便會停下來,轉身跨進廟門,舉手擊幾下吊著的小銅鍾,然後在一個容器里放一些錢,接著雙手合十,閉上眼睛,祈禱片刻然後再繼續趕路。前邊若再遇到一座神廟,又會重復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廟內或路邊的廟中,總有不少信徒赤腳盤腿席地而坐,全神貫注地聽祭司向他們講述各種神話故事。 由於印度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家,宗教在人們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來,宗教至關重要,認為沒有宗教就沒有生活,這種思想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人們信仰宗教,按宗教教義行事。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從生到死,一舉一動,無不與宗教聯系起來。 種姓制度 初到印度旅行的外國人,常常會對所見所聞中的一些事情大惑不解:一位衣衫襤褸、骯臟不堪的叫化子,居然在大街上粗野、蠻橫地破口大罵一位衣冠楚楚的紳士,而那位紳士老爺卻不僅不生氣,反而始終小心地陪著笑臉。 一對純情的少男少女私下深深地相愛了,男才女貌,彷彿天造地設般相配。可是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堅決反對,棒打之下,一對多情的鴛鴦只好分開。後來,男青年在絕望中憂郁而死。一些赤裸上身的人走出家門,手持銅鑼,邊走邊喊;其他人聽到喊聲,就像逃避瘟疫一般地躲藏不迭。原來,這些都是印度種姓制度所造成的怪現象。 古代印度的名稱起源於印度河,梵文的意思是月亮,它是世界上四大著名的文明古國。但是,幾千年來,印度社會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其原因之一就是與印度種姓制度的長期存在有關。 印度的種姓制度不是獨一的,在其他一些國家,比如古代埃及曾經存在過,其次在南亞其他國家也存在著。但是它在印度歷史上表現最為典型、復雜和持久。直到今天,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以及人民生活諸方面仍然發揮著巨大的影響。
㈡ 印度信奉的是哪個教
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80%印度人信仰的都是印度教,印度的第二大宗教是伊斯蘭教。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流行於印度,在歐洲的英國,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也有很多信徒。
印度教起源: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只,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㈢ 印度部長視察醫院勸民眾向神祈禱,為什麼印度人會迷信祈禱可以治病
因為印度是一個傳統宗教國家,所以印度老百姓才會非常相信祈禱能夠治療一切疾病。
印度官方人員勸印度老百姓用祈禱的方式來治療疫情這件事情確實顯得非常的荒誕。因為這位印度官員在面對受到疫情影響的老百姓時,首先想到的不是讓老百姓用更加科學的辦法來治療疫情,反而用一種迷信的祈禱手段來治療自己的病情,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印度老百姓在聽到政府官員勸說的時候,反而輕易相信了政府官員的言論,這種迷惑行為之所以會在印度經常上演,就是因為印度是一個傳統宗教國家。
一、印度的底層民眾大部分都非常愚昧無知。由於印度的底層民眾大多都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所以使得底層民眾很難掌握科學應對疫情的辦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底層民眾只能夠把一切希望寄託給宗教信仰。而印度官員的勸說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印度底層民眾起到了誤導的作用,因為一旦印度底層民眾相信了這種政府官員的勸說,那麼必然會導致印度的疫情出現無法挽回的局面。
當然我們也希望印度民眾能夠在如此敏感時刻減少宗教祈禱活動。因為宗教祈禱活動只能夠給印度民眾增添心理安慰作用,並不能夠給印度民眾的身體帶來任何的健康幫助。
㈣ 印度信仰什麼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眾超過人口的82%,也就是說多達8億以上的人口信奉該教。印度教由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0世紀的婆羅門教發展而來。印度教是多神教。據說,印度教的神有3.33億之多 。印度教經典繁多,教義十分繁雜,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論,也有一些無神論的思想。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地位僅次於印度教,信奉者約有1 .2億左右,公元8世紀前後由阿拉伯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卧兒帝國時期,伊斯蘭教在印度得到迅速發展,並被定為國教,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工具,伊斯蘭教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過2000萬,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外信眾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傳,基督教於公元1世紀時就已傳到印度。
4,錫克教
錫克教是在伊斯蘭教影響下經過改革的一個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個反對種姓的支派,是對婆羅門統治和教義的一種反叛,後來又在反對穆斯林的統治中形成了軍事力量。它的產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兩大文化融合的產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誕生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達毗羅衛王國(今屬尼泊爾),由始祖釋迦牟尼於公元前6世紀創立的。佛教在印度曾獲很大發展,一度近乎普及整個次大陸。
6,耆那教
耆那教創立時間與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紀前後。它是當時反對婆羅門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後分裂為天衣派(裸體)和白衣派,中世紀時得到廣泛傳播,一直保存至現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勝利者,是該教傳說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稱號。
(4)印度人民是怎麼信仰他們的神呢擴展閱讀:
國家環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發祥地之一。直到現代,絕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篤信宗教。宗教與印度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深入到印度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是工廠,還是學校,從幾歲、十幾歲的兒童,到幾十歲的老翁,他們同你交談之間,一定會問「你信什麼教?」當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時,許多人甚至青年學生都會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
在印度,可以說處處有神廟,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區,街上的行人路過一座神廟,便會停下來,轉身跨進廟門,舉手擊幾下吊著的小銅鍾,然後在一個容器里放一些錢,接著雙手合十,閉上眼睛,祈禱片刻。之後再繼續趕路。
前邊若再遇到一座神廟,又會重復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廟內或路邊的廟中,總有不少信徒赤腳盤腿席地而坐,全神貫注地聽祭司向他們講述各種神話故事。
由於印度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家,宗教在人們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來,宗教至關重要,認為沒有宗教就沒有生活,這種思想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此,人們信仰宗教,按宗教教義行事。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從生到死,一舉一動,無不與宗教聯系起來。
㈤ 印度人主要信仰什麼宗教
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
(5)印度人民是怎麼信仰他們的神呢擴展閱讀
主神論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多數印度教徒只崇拜一個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創造萬物的始祖;
毗濕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被奉為保護神;
濕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壞者,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並不斷變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為毀滅之神。
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奴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教
㈥ 印度的三大宗教是什麼
印度的三大宗教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一、印度教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於公元8世紀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羅門教。它綜合了多種信仰,沒有單一的信條,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論。
印度教還是一種哲學和生活方式。它宣傳因果報應和人生輪回。印度教還主張非暴力,不殺生。印度教有種姓制度。根據這一制度,人被分為四個等級,且生來就決定。四個種姓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二、伊斯蘭教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公元8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卧兒帝國統治期間,伊斯蘭教被定為印度國教,迅速發展,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
印度穆斯林以遜尼派為主。伊斯蘭教對印度宗教、社會、風俗和文化藝術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布於印控查謨和克什米爾、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
三、基督教
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據說在公元1世紀就已經傳入印度。1931年印度基督教徒多達數百萬。現在,喀拉拉邦的基督教徒最多。
基督教在印度有幾個分支,如敘利亞教會、倫敦教會、丘奇教會、婦女教會以及兄弟教會等。基督教對印度社會和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6)印度人民是怎麼信仰他們的神呢擴展閱讀:
印度的教派沖突:
印度近現代的教派沖突經常發生,而且屢屢釀成流血事件。其中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沖突最為突出。這裡面較典型的是阿約提亞的寺廟沖突。阿約提亞是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古城。
1528年,信奉伊斯蘭教的莫卧爾帝國皇帝巴卑爾下令在這一城內建了一座清真寺,而印度教教徒則認為阿約提亞是印度教毗濕奴神化身之一的羅摩王子生長的王宮所在地,並反對將清真寺建在羅摩廟上。
兩教信徒由此發生了較大的沖突。沖突持續了幾百年,一直延續到21世紀。如1855年,印度教信徒和穆斯林的阿約提亞寺廟之爭導致了75人死亡。1992年,同一寺廟之爭又導致三干多人喪生。2002年,兩教在此問題上的沖突造成七百多人死亡。
印度其他地區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教派沖突也不時發生。古代印度在近現代演變成不同的政治實體,這與此地區的宗教對立及民族矛盾有著直接的關系。在英國殖民時期,南亞次大陸上形成的主要政治實體是相對統一的。
而在這個政治實體的統治區域,民眾的主要信仰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在這兩大宗教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與經濟的利益群體。
不同的利益群體有不同的政治要求,這種要求在遇到該地區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就出現了後來的政治實體分化。這是政治矛盾、民族矛盾與宗教派別矛盾融合在一起產生的結果。
㈦ 印度人信仰什麼
印度人主要還是信奉佛教。印度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國。他們的信仰也比較復雜,但主要還是信仰佛教。
㈧ 印度信仰什麼神
(1)梵天(Brahman)∶系婆羅門教之最高原理『梵』的神格化。為創造神,主宰人類的命運。由於此神娶自己的女兒智慧神薩拉斯瓦提(Sarasvati,即辯才天女)為妻,犯下逆倫大罪,故未受到印度人的重視。其聖地僅有亞日米爾一處。
(2)毗濕奴(Vis!n!u)∶印度教徒最崇拜的主神,為守護神。據說此神有四隻手,分持輪寶(象徵圓周的無限時間)、弓箭、法螺(象徵無所不在的虛空之聲音)、蓮花與仙杖(象徵摧毀一切仇敵的力量),乘金翅大鵬鳥或躺在巨蛇身上。常作豬、人獅、烏龜、侏儒、魚、羅摩、持斧羅摩、黑天、佛陀、伽爾基等化身。其妻拉克修米(Lakshmi,吉祥天)亦受到廣大的崇敬。
(3)濕婆(S/iva)∶為世界的破壞者與重建者,常以各種不同的性格、名稱展現自己。如在神話中,或為鬼靈之主,管理死者的時限;或為生育之神,以男性生殖器為其象徵;或為偉大的苦行者;或為舞神。此外,濕婆也是學術、藝術及思想的保護者。其妻波婆蒂(Parva-ti)則掌理戀愛和夫妻關系。由於與丈夫一樣,可化作多種形式,故有帕爾瓦蒂(雪山女神)、杜爾伽(難近母)、伽里(時母)、沙克蒂(性力女神)、烏瑪、提維等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