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初夏怎麼慶祝

中國初夏怎麼慶祝

發布時間:2022-05-08 21:53:17

㈠ 盛夏、初夏、半夏 各指什麼時候

盛夏是夏季之中,指農歷五月。
初夏是夏季的第一月,即農歷四月。
沒有半夏之說,可理解為夏過一半。

盛夏 shèngxià:夏天最熱的日子。
夏季之中指農歷五月。後亦指盛夏。《淮南子·說林訓》「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

初夏 chūxià:夏季的第一月,即農歷四月。
夏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夏。詩曰:「今日逢初夏,歡游續舊旬。」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國習慣指立夏到立秋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歷「四、五、六」三個月。
孟夏 mèngxià:夏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歷四月。
詩之一:「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詩之二:「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
仲夏 zhòngxià: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五月。
季夏 jìxià:夏季的最末一個月,即農歷六月。
唐 韓愈 《賀雨表》:「伏以季夏以來,雨澤不降。」

㈡ 古代中國人怎麼過夏天

封建時代的皇家宮廷,其避暑方式十分奢侈。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這種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除了機械製冷設備以外,宮廷中還備有大量的藏冰。每當寒冬季節,都有專職官吏負責採集天然冰塊,貯存於冰室之中,炎夏期間取出,以供皇家之用。
唐代的高官顯貴們,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設施,雖然比不上宮廷的規模,但也極盡巧妙之思。其中專供納涼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宮吏設置的一種避暑建築。地球因為溫室效應逐漸變曖,古代還要涼快點;
另外古代人一般穿絲和麻葛製品,比現在的棉和化纖製品涼爽。
當然電視劇不可信,觀察一下古人描繪夏天的畫可以知道大概款式還是長袖長袍,農夫平民是長袖長褲,有的將袖管褲管捲起。

古代的夏天的溫度大約在18到30度,溫度比現在低,那個時候到處是石板,人們就睡在石板上解涼。

㈢ 中國古人到底用啥方法愉快的度過一個炎熱的夏天

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現在的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

那麼,到底什麼是“三伏”呢?

三伏,作為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最早的記載是在《史記》中,太史公記錄“秦德公二年初‘伏’”,可見,在戰國時期就有三伏,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說法。而三伏的時間,一般從夏至往後算,第三個庚日入伏,第四個庚日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

算起來,初伏10天,中伏一般10天到20天之間,末伏也是10天。


總之,只要我們做好防範措施,就能很舒坦的度過一個炎熱的夏天。

㈣ 古時的人如何過夏天

中國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屬於夏季的六個節氣依次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典籍記載,古代皇帝在立夏的第一天,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南郊去迎夏。因為從陰陽五行的觀點來看,夏是南方屬火,顏色朱紅,因此皇帝和他的臣子穿著硃色禮服,佩硃色玉帶,乘坐赤色馬拉著的朱紅色的車子,車子上的旗幟也是硃色的。遙想當年,這樣一群浩浩盪盪的硃色人馬迎夏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熱鬧,他們向百姓提醒:夏天來臨了!

一般來說,夏天最熱的時間是夏至以後的「三伏」天。據明人陳文燭《天中記》(卷五)、清人陸鳳藻《小知錄》(卷一)等書的解釋,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每伏各佔十天。三伏天的高溫容易使人中暑,更容易繁孳各種致病菌,因此清初人李漁在《閑情偶記》卷十五里說:「一歲難過之關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於此……使天只有三時而無夏,則人之死也必稀。」也因此,人們用打掃環境、注意衛生來減少疾病(像端午的浴蘭湯——以菖蒲、艾、桃、柳等葉搗汁或煎湯沐浴),用苦茶、涼茶、綠豆湯來解暑。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卷六里描述蘇州人過三伏天的情景說:「三伏天,好施者於門首普送葯餌,廣結茶緣。街坊叫賣涼粉,鮮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什物則有蕉扇、薴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類,沿門擔供不絕,……浴堂亦暫停釁火,茶坊以金銀花、菊花點湯,謂之『雙花』。麥肆添賣半湯大面,日未午已散市……」老百姓在三伏天里最緊要的工作是做醬,所謂「伏醬臘醋」。還利用三伏天來曬衣物、曬書,給家畜洗澡。人們相信農歷六月六日這天曬衣衣不蛀,曬書書不蠹,家畜洗澡不生虱子,女人也趕在這天洗頭,頭發可保一年都「不膩不垢」。

三伏天也有愜意的一面,農夫和工匠可以早些收工,天還不黑就吃了晚飯,圍坐在庭院前納涼講古。有閑的人可以租條小船,劃到蒲深柳密之處,享受帶著荷葉清香的涼風。隱逸高士可以袒胸赤足在柳蔭下悠然自得地獨飲獨酌或吟詩長嘯,富家千金也可以坐在自家別墅中臨池的高軒爽閣里,披襟釣水或賞荷消夏。少婦搖著扇子,和小孩一同在鋪著蕉葉或竹席的地上睡個悠閑涼爽的午覺,傍晚時把沉浸在井中涼透了的西瓜取出切食……

朝廷官家的夏天,就更考究、更多樣化了。兩千多年前的漢朝,皇帝在「三伏」的第一天要集合百官,賜肉給他們。兩宋的皇帝在三伏天里,都有涼爽舒適的避暑館閣,北宋是在汴梁城裡的碧玉壺、風泉館和萬荷庄,南宋則是在杭州城裡的復古殿、選德殿、翠寒堂和冷泉堂。因為這幾處宮殿庭院的建造,早已考慮到氣溫、光線的調節,即是夏天也很涼爽。清朝的皇帝,每年三月天剛暖時,便從北京搬到熱河的承德宮,在那兒避暑,一直住到農歷九月才移駕返京。

㈤ 杭州的夏夜怎麼過

杭州夜休閑主題嘉年華在

濱江區星光大道(一期)舉行,

夏夜怎麼過才精彩?

攻略都在這里哦!

杭州嘉年華等你來!

但夏夜的活動,可不止這些哦。接下來兩個月時間里,杭州各區縣市特色潛力行業發展辦公室(旅遊局)及相關單位也推出了繽紛活動,High不停!

活動 名稱

時間

活動 概述

南宋皇城小鎮繽紛夜遊

7月—9月

杭州代表性的夜間游覽項目,可領略夜御街的特色風情,體味老杭州的人文歷史內涵。

西溪濕地東關荷塘燈光秀

7月—9月

古色古香的夏日荷塘盛景,夜景燈光虛虛實實、朦朦朧朧,意境滿懷。

武林夜市納涼休閑活動

7月—9月

武林夜市位於下城區龍游路、武林路,活動期間有各種藝人表演、納涼休閑節目。

勝利河美食街夜宵派對

7月—9月

這里味蕾與靈魂一起爆燃,活動期間各店家還提供優惠套餐。

西湖區厚仁路商業街家庭歡樂購

7—10月

這里將打造一條夜市小吃街,同時開展非遺手工表演、親子活動、創意商品集市等。

杭州浪浪浪水公園「冰雪泡沫節」

7月1日—8月31日

數百噸瞬間噴發的泡沫,等你進入奇幻世界。

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冰雪水果節」

截至8月31日

讓您「足不出戶」盡享熱帶雨林溫泉浴。周一至周五16:30—22:30、周末12:30—22:30。

建德航空小鎮燈光節

截至7月19日

以燈會為主題,以航空小鎮火車主題廣場燈光美食節、海底萌寵節、國際小丑魔術節等為亮點,打造航空小鎮親子游目的地。

2018德雲社相聲大會

8月4日

這個,不用介紹了吧。郭德綱!

傳統古法制宮燈

7-9月

宮燈始於東漢,盛於隋唐,是多種彩燈中最具中國特色的代表。邀請龍塢傳統手工匠人,手把手教授竹編宮燈的燈架製作。

手繪團扇

7-9月

團扇製作工藝精細、復雜,活動所得到的並不只是一把團扇而已,更重要的是對於中國繪畫之美的感悟和享受。

盛夏狂歡活動

7月

打造暑期狂歡活動月,運動賽事、文化慶典、狂歡游樂、主題研學都在此集中展現。

「小候鳥」公益游學活動

7月16—30日

關注留守兒童,通過親子互動、國學教育等給「小候鳥」更多關愛。

桐廬富春江夜遊

常年

從桐君山腳乘坐精美畫舫,看盡富春山水。

2018桐廬富春江親水節

7-8月

舉辦龍門灣水上游樂節、紅燈籠啤酒節、大奇山吸氧節等體驗活動。

桐廬石舍夜休閑活動

7-9月

美食、電影、音樂、理療……每天不重樣。

桐廬金土地親子美食

7-9月

有機蔬菜現場採摘,馬上可以自助燒烤,來吧!

桐廬農鄉園親子戶外活動

常年

這里有兒童水上樂園、陸地公園、鴕鳥園、孔雀園……可開展親子拓展培訓、親子教育、農事活動(獨輪車、採摘蔬菜等)。

桐廬清水灣納涼戲水

7月-9月

集吃飯、採摘、戲水、住宿為一體的農家樂。晚上大樹底下乘涼看星星,就兩個字「浪漫」!

藍莓採摘節

截至7月10日

現場看看「藍精靈」都是怎麼長出來的。

杭州首屆薰衣草文化節

截至8月31日

這里不僅美,而且香噴噴。

「少年君子成長計劃」之傳拓家訓

截至8月底

可觀摩明代尚書洪鍾為母親所立的「思母碑」,還可以在輔導員的帶領下親手傳拓經典家訓。

「少年君子成長計劃」之歷史微劇演繹

截至8月底

用微電影、微視頻的形式記錄孩子的成長。

「少年君子成長計劃」之崑曲《長生殿》拍曲

截至8月底

「拍曲」就是通過大家在一起唱和交流來學習和糾正崑曲唱腔。這項活動邀請了浙江大學崑曲社的師生,和孩子們一起學唱崑曲《長生殿》,感受崑曲獨特魅力。

中國17建德新安江「夏日冬泳」萬人挑戰賽

7月28日

建德新安江的水常年低溫,夏日冬泳活動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今年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萬名挑戰者來參賽。

第六屆建德7017新安江啤酒節

7月17日

新安江7017啤酒是用新安江水庫70米深處17恆溫的生態水釀造。今年啤酒節將舉行「激情歡聚,乾杯建德」舞台文藝演出,盡享17清涼和暢爽。

淳安千島湖夜遊

7月—11月

從夜遊碼頭出發,帶您遠眺龍山島、錢幣島、溫馨島的山影朦朧,感受濱湖小鎮的燈火闌珊、流光溢彩。

水之靈大型文藝演出

常年

千島湖水之靈是千島湖的標志性演出,以千島湖鍾靈毓秀的水文化為主題,運用國際領先的裸眼3D技術,以全景水舞台的方式展現了千島湖的前世今生以及淳安深厚的歷史文化。

賞荷花、摘蓮蓬

截至8月31日

30畝新葉1號粉紅系荷花陸續開放,賞景拍照之餘,可摘蓮蓬,現剝現吃,還可順帶買走贈送家人朋友。

桐廬鍾山鄉休閑旅遊節

截至8月31日

這里最「拳頭」的產品是蜜梨採摘、漂流體驗。

陸家浦葡萄旅遊文化節

8月8—25日

打造以鄉村旅遊、農事採摘、農家樂民宿、工廠店采購等主題的鄉村旅遊新模式。

《微風西子、且聽笛吟》竹笛室內音樂會

8月26日

杭州西子竹笛室內樂團的小演奏家們在市圖書館舉辦室內竹笛音樂會。

棲隱客棧「繽紛夏夜」

截至8月底

沿著十里琅璫步輦道慢爬到龍井茶村,在小和山頂享受夏日涼風;隨後步行三天竺,路過特色茶館可停留品茶。

來源丨杭州發布

編輯丨孫虹麗、小通

㈥ 古人,炎熱的夏天怎麼過

扇子是首當其沖的最簡單趁手的消夏用品。因為揮動可以加快空氣流動,使汗液蒸發、體表降溫,又被稱為「涼友」。扇子通常以鳥羽、竹製成。唐以前,扇子多以鳥羽為材,據說魏晉時期,身處炎熱地區的吳楚之士常手執一把羽扇。漢代竹編的扇子,常見圓形或方形。扇子流行得非常快,唐朝時已比較普遍。據說那時還有用皮製成的扇子,颯然成風,格外涼爽。
龍皮簾是用來隔在亭柱之間,以隔擋亭外滾滾熱浪的一種簾子。唐大中年間,宣宗召翰林學士韋澳、孫宏進宮。二人剛落座,頓覺寒氣逼人。其時,宣宗使人懸掛「龍皮」於亭中,所以可保持亭內涼溫,龍皮的透氣性還能使室內空氣清爽。有人推測,龍皮很可能是蟒蛇皮。中國民間常見的竹簾,與此道理相同,不過更為樸素便宜。
簟即涼席。古人常用藤、葦、竹等編織涼席,最昂貴的是象牙席。還有一種絲絹編織的涼席,在南朝梁人劉孝儀的形容中,使用時會覺得夏室已寒,想穿上冬天的裘襖,即便室外炎熱如沸,也用不著扇子。語雖誇張,卻可見其神奇的避暑效果。
玉、石之類為天然涼物,夏天可以作為倚身之物,除祛暑熱。漢朝時,「憑玉幾、倚玉憑」乃是帝王級的清暑享受。到了唐朝,人們還曾以石棋盤貼腹祛熱。可見玉石解暑的習俗流傳不絕。
瓷枕也是一種極為特別的消暑物品。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夏天枕於其上,睡起覺來格外涼快。
竹夫人是用青竹編為長籠,或取整段竹中間通空、四周開洞然後通風的東西。竹夫人大約唐代已有,又被稱為「竹姬」「青奴」等,大概與今天流行的抱枕屬於同類用品。
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懂得冬冰夏用了。冬天,他們把在河面鑿取的大塊冰塊藏在地窖里,再用土厚掩貯藏,夏天就可以取出來用了。不過,古代的冰塊只有貴族和富裕人家可以享受。

㈦ 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

舊時傳統歲時風俗。亦稱「藏冰」。中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此俗起源甚早,《詩經》中即有記載,且多行於宮廷、官府。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紀原》雲:「《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雲: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鄴城舊事》有冰井台。《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為凌室,故號冰井。《宋朝會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務,隸皇城司也。」清代冰窖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每到十一月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舉,頗屬盛事。清《會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條雲:「凡伐冰取諸御河……歲以冬至後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凈堅厚者,以方尺有五寸為塊。凡納冰,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景山西門外窖六,藏冰五萬四千塊;德勝門外窖三,藏冰三萬六千七百塊,以供各壇廟祭祀及內廷之用。德勝門外土窖二,藏冰四萬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六萬塊,以供公廨……設暑湯之用。」民國時仍有此俗。

㈧ 古代人是怎麼過夏天的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還真有些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人工風扇」即在一個軸上裝上扇葉,軸心上拴有繩索,僕人手搖軸心上的繩索,扇葉被帶動旋轉則可生成涼風,當然布衣是享受不起這種電扇的。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在很早我們的先人就知道採用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腦袋枕著這樣的枕頭上睡覺當然涼快極了。「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久夏天難暮,紗廚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諸如這樣的詩句都說明了瓷枕是夏季納涼的極佳寢具。 古人在夏天防蚊蟲也用蚊帳,但是他們用起蚊帳來可比現代人有情調。少女們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巧手的婦女用花枝編成麒麟、鯉魚等吉祥物掛在紗帳里,定能做個好夢。古人還有配掛香囊的習俗,許多香囊中的葯材都有驅蚊蟲的功效,比如霍香、薄荷、菖蒲,這相當於把「蚊不叮」帶在了身上。 古人沒有電冰箱冷鎮食品、製造冰塊,官府在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一旦夏天到來有錢人家便買來冰塊或者白雪,拿出來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這製冷的效果絲毫不亞於今天的空調,還不耗電,不污染環境。宋代經濟繁榮,冷食花樣翻新,民間出現了果汁加冰塊的冷飲,到了元代蒙古人喜愛乳品,他們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這種冷飲算是冰激凌的雛形,後來馬可波羅把這種吃法帶到了歐洲,經過改進後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古人不但懂得消暑,還深知「煩夏莫如賞夏」,調整好心態應付炎炎夏日才是最好的選擇。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詩雲:「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這種超然脫俗的意境,恐怕只有古人做得到,要是現代人,恐怕早躲進了空調房裡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初夏怎麼慶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什麼時候放一次假 瀏覽:847
應如何將中國夢變為現實呢 瀏覽:459
澳洲公民可以在中國呆多久 瀏覽:269
英國本科預科上多久 瀏覽:955
伊朗油價一年下跌多少 瀏覽:564
義大利人為什麼要報恩 瀏覽:730
印度歌曲哦啦啦叫什麼 瀏覽:837
中國移動新摩卡是什麼 瀏覽:569
伊朗最強軍艦是哪個 瀏覽:541
英國什麼東西最有名 瀏覽:712
英國艦隊目前到哪裡 瀏覽:394
伊朗扣船事件是怎麼回事 瀏覽:995
義大利冰糕怎麼做好吃 瀏覽:729
中國巔峰時期是哪個時代 瀏覽:688
印度數字1到20怎麼讀 瀏覽:68
印度t90怎麼運到俄羅斯 瀏覽:140
移民英國如何提高成功率 瀏覽:45
古印度人生活在什麼地方 瀏覽:309
印尼廣青集團待遇怎麼樣 瀏覽:165
英國為什麼要確立金本位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