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生活比中國舒服嗎(它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如果你是個超級有錢的人,美國確實比中國舒服。美國在美元霸權、科技霸權、軍事霸權等的加持下,經營了百餘年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公民的生活質量比較高的。但是美國生活當然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亞裔是少數民族被歧視和壓制,政策過左或是過右(有人抱怨左,有人抱怨右)等許多問題。
初到美國的感受
以前,我對美國一直不感興趣,覺得沒有悠久的歷史,也沒有深厚的人文,甚至沒有一份像樣的「特產」可以帶回來送給親人朋友。
沒去美國之前,我都是通過網上了解,在我固有的觀念里,認為這是一個不會帶給我興味盎然之感的國家。等去到了美國,我才知道此前對其了解,有時卻是戴著眼鏡的。
1、當時在紐約入境,出了機場打計程車到預定的公寓。美國計程車的大叔話也多,就跟你去到了北京,你會發現計程車司機侃起國際社會的事,那叫一個頭頭是道,也面面俱到,還能說得娓娓動聽有理有據。
那位美國計程車司機大叔,遠比我想像中要了解咱們國家,竟知道中國高鐵發展迅速,也知道華為手機受歡迎、很好用,也知道開放二胎了……
2、次日,我從澤西市打算乘坐地鐵到紐約曼哈頓。站台里自動售票機界面有中文可選擇,付款僅支持現金和信用卡。
這里和紐約地鐵都是進站刷卡,出站不用刷,直接推閘門。
到站內發現居然沒有空調,雖然不熱,但挺悶的,也沒有屏蔽門,感覺挺不安全的。
不得不說,地鐵是真的老舊!在以後的一年中,我知道了美國各州地鐵都是這樣,尤其是波士頓地鐵,那老舊的程度,一度讓我以為是從報廢廠撿回的。
上下班高峰期時,原來紐約的地鐵也是人擠人,毫不遜色於深圳地鐵,而且車廂內有許多上班族戴著耳機低頭刷手機。
3、出站後,在路口等紅燈時,我原本以為這座大城市,人們應該很遵守交通規則。然而,一個個行人從我身旁匆忙走過,這讓我挺意外的。
4、紐約作為美國最大的城市,從曼哈頓區內部穿過,能看見高樓林立,那高樓密集程度著實讓我些許震撼。
但整體而言,其實紐約大部分的街景是:
路邊隨處可見食品攤,從賣巴西烤肉,美國炸雞,中國烤鴨等等。
公園周圍甬道上,也有集市,畫畫的、賣花的、賣首飾的,應有盡有。
街道邊上堆放著用黑色塑料袋打包好的垃圾。
皇後區老舊的住宅樓,曼哈頓非核心區,有諸多陳舊的商鋪,看著跟國內三線城市臨街店面差不多。
5、以前,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美國街上的大胖子非常多?在此提問下或類似的題目下,也不乏有作者這樣說。
可是,在往後若干天中,據我所知這是以偏概全,美國中部或農村地區,確實有一些胖得比例不協調的人,而在美國大城市裡,其實胖子不多。
6、也經常聽到有的講,美國人穿著很奔放?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美國東部城市的著裝是挺保守的,無論是在街上,還是在地鐵上,很難找到穿著異常的人。
7、美國的國土面積那麼大,我用了一年時間,行跡遍布於東部、中部、西部,給我的感受是,不同的的區域,他們的建築風格,生活習慣、民風等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好比穿著這一方面,在美國西北部的西雅圖,這里的人們著裝簡直是放飛了。什麼藝術型穿著,什麼奇裝異服都有,甚至有時分不清是男是女。
8、沒去美國之前,我以為美國人都很樂觀外向,路人陌生人碰面會相互打招呼。然而,我在紐約那段時間,上班的路上,或逛街時,看到的是一群不苟言笑的上班族。
不過,在芝加哥遇到的人卻迥然不同,走在街上,稍微一個眼神交流,基本上都會相視一笑說聲「hello」,再擦肩而過。
甚至有次心情不好,板著臉走路,遇到過好幾個不認識的人,上來就問:「Are you OK?」,或「Why are you so sad?」。
?美國人的生活
1、美國人和我們的用餐習慣有很大的差異,那一年我見過形形色色的美國人,他們基本上對午餐甚是敷衍,比如一個漢堡/三明治,一份卷餅,甚者一份沙拉就能打發了。
2、他們的社交方式讓我很不習慣,就是一大群人舉著一杯喝不完的酒,站著能聊好幾個小時...
3、美國人習慣喝冰水,而且還喜歡加冰塊。就連超市/商場都有售冰塊,家庭的冰箱上層也能製冰。夏天喝冰水沒覺得什麼,關鍵是冬天也是如此。
4、美國人喜歡喝咖啡,喜歡的程度跟我們喝茶一樣,大部分家庭里都有一套咖啡設備。在公司里,一般是用咖啡膠囊,放進膠囊咖啡機里,大概半分鍾製成一杯濃縮咖啡。
5、在美國有一個普遍現象:爺爺/奶奶一般不會幫帶孩子,反過來也少有子女會去贍養父母。
老人要不是相互照顧,以養老金維持生活,然後子女每周或每月去探望,要不就是去養老院。
此外,美國有些州法定:在父母喪失行動能力時,子女必須贍養父母。
6、在美國,未成年人不能買酒,如果店家猜不透顧客是否成年,基本會要求出示證件。
7、衣服床單之類的,不能晾曬在室外。在美國有些城市是有規定的,違者要罰款。?
我想這其中原因,或許是為了美觀;或許是有些美國人對花粉過敏,擔心衣物沾上花粉;再者是烘乾機和電費不貴,尤其是在加州,居民用電一度約0.15美元。
8、後來我在澤西市租了房子,看見房東把鞋子放在洗衣機里和內衣一起洗。無獨有偶,我還見過美國同事往洗衣機里扔腳墊,感覺在美國,洗衣機好像是「萬能」的。
9、服務是建立在小費上。以吃飯方面為例:快餐廳和咖啡廳、甜品店可以不給小費,餐廳外賣自己去拿不用給。
而在餐廳吃飯一般要給15~20%的小費,如果是點外賣,要給送餐員10~20%的小費。
10、美國的大街上幾乎沒有公共衛生間。免費廁所只有在旅遊景點、公園、商場、車站、碼頭,而在餐廳里的廁所,基本上都是被上鎖了,需要在餐廳里消費,才能免費上廁所。
11、在美國,狗狗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能帶進商場,博物館,甚至小狗能帶進飛機。搞不懂這操作,能安全嗎?
?美國的交通
1、在美國,夜裡開車是要考驗技術的,也比較不安全,因為美國很多公路是沒有路燈的,而且單行線和轉向彎路真多。反正我是一刻都不敢放鬆,精神處於高度集中。
2、在美國,特別是洛杉磯,大部分路口紅燈時不可右轉,若是被拍下違規右轉,會被視為闖紅燈。
3、如果開車遇到警 車明示你停車,無論什麼原因都要照做,老老實實減速停路邊。
而且不要主動下車,停車後搖下車窗,雙手放在方向盤上,手千萬不要亂動,不然那畫面「太美」。
4、美國大部分的停車場都有殘疾人車位,不能隨意佔用殘疾人車位,因為停車違章罰最狠的要數是停殘疾人車位,會被開罰單。
5、飛機網發達。美國土面積之大,出行全靠駕車顯然不切實際,距離比較遠的地方,美國人更傾向選擇飛機,畢竟飛機運輸網發達,全國大大小小機場加起來有2萬多個,而且機票便宜。
6、美國沒有高鐵,鐵路路線倒是挺多的,座位類型一般分為3種,即是普通車廂,和商務車廂,以及頭等車廂。
卧鋪則分為5種類型,常見的是單人小室。
7、我以前一直以為美國地廣人少,開車應該是一路暢通。誰知也堵車,例如在波士頓,有時30分鍾的車程,能開1小時十幾分鍾才到達。
美國的治安
可以說是兩面性,有安全的地方,也有危險的地區。
在洛杉磯,這座美國第二大的城市,你行走中心街上或河沿岸,真的到處可見流浪者的帳篷,躺在路邊的流浪漢,還有一臉慵懶、兩眼無神、精神恍惚的人。
住在波士頓的同學提醒我,白天在這一帶行走,要時刻警惕周圍的人,晚上不要出門。還有皇後區、芝加哥南部也要注意安全。
而同樣是在洛杉磯,只是不同的區,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好萊塢的山地區或比佛利,幾乎看不到一個流浪漢,而且經常有警車,甚至直升機巡邏。
我同學說美國是以地區納稅額來分配警力的,越有錢的地區警察越多,簡而言之就是富人區的治安相對比較好。
從側面感覺到了美國社會的分裂,貧窮家庭的孩子很難有機會改變自己的階層。
?美國的經濟
很多人說老美走下坡路,也有人將其視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但增長緩慢地吃老本國家?
從最近幾年經濟增長速度上看,其實並不慢。2014~2019年,美國總GDP的增量從17.51億美元,增長到21.43億美元,增量是3.92萬億美元。
放眼全球,除了中國,其它任一國家和老美之間的差距,都是越來越大。
縱觀整個歐洲發達經濟體,老美的經濟成長性是最強的,現在老美的經濟總量仍是世界第一。
接著看下人均GDP,在2019年,美國的人均GDP超過了6.5萬美元。同一年間,我們的人均GDP是1.03萬美元。
——老美的GDP為何領先?
一方面是靠產業創新,盈利增長迅猛,同時期的歐洲資本市場,依舊是以基建、消費、金融等傳統行業為支柱,必然沒有老美的優勢。
另一方面,有美元的硬通貨地位支持,能「薅全世球的羊毛」。
而我國的GDP是完全靠勤勞與汗水,取得此番成績真是來之不易,經濟總體量以位居世界第二,也可以說是堪稱奇跡。
?工資薪資與物價
1、薪資。
美國窮得出名密西西西比州,和西弗吉尼亞州,他們人均年收入為3.5萬美元,就是每個月約3千美元。
其實美國餐廳的服務生、送餐員、酒店客房服務人員等普通工作,底薪都很低,維持他們工資很依賴小費。
就連教師的薪資也不高,初中教師年薪在5萬多美元。
2、物價。
①、飲食。一大袋雞腿5斤重6美元,一個豬肘子9美元左右,一斤普通牛排大概6美元。不過,有機蔬菜要比肉類貴。
我在美國那段時間,自己做飯的話,一個月的開銷在400美元左右。去餐館就餐,普通的一份工作午餐花費在十一二美元。
②、居住。我在澤西市租了一套一房一廳的公寓,一個月的租金5千美元。這價格非常高,不同城市的租金差別很大,比如在波士頓,6百美元就能租到不錯的房子。
買房的話,還要交房產稅,而且一旦需要維修,人工非常貴,比如換個空調零件就要收3百美元。
③、出行。紐約地鐵的單程票票價較高,要3美元,其它城市一般是在是1.75~2.25美元之間。如果是用周票或月票,能省下不少。
美國汽車加的油一般分為3種類型,普通油每加侖/3.6美元,當然不同地區有差差異,便宜的有1加侖/2.2美元,西部地區有的1加侖/3.9美元。
④、其它消費。簡而言之,像肉類、咖啡豆、化妝品、衣服、母嬰用品、牛奶等比較便宜。
而人工費用、小費開支、各種稅收都是不菲的開銷。尤其和去醫院看急診,我同事有次割到手去醫院包紮傷口,結果的賬單是2000美元。
可見在美國做著普通工作,拿著3千美元工資的人群,其生活並不容易。
美國的科技發達
在科技這方面高度發達,以無可匹敵的水平位居世界第一。
從研製第一顆原子彈,到阿波羅登月,火星探測等等,包括近代許多顛覆性科技項目,很多都是美國發明的。
比如電燈、電視、電腦、電話、手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互聯網、飛機等等不勝枚舉。
當下,幾乎占據了高端產業鏈的所有位置。互聯網產業革命後,從終端設計到系統,再到整個品牌的生態聯動,晶元技術。
半導體產業前10強中有6家是美國公司,占據了該行業半壁江山。而半導體晶元是當前人類精密製造的最高水平,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哪怕是內容平台的深度應用,和雲伺服器,比如阿里雲雖然厲害,但其實力和微軟、亞馬遜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等,幾乎也是老美企業帶頭創新奠基,而且在全球一直占據著明顯的優勢。
2010年底時,全球市值最大的前10個公司中,只有3家美國公司,反觀現在有8家是老美公司。如此看來,老美是在衰老還是成長。
在航天、能源、農業、基礎科學,以及文化和教育等軟實力輸出方面,也看不到有縮小的跡象。
美國的教育資源雄厚
全球大學綜合實力前10名,美國上榜了8所,例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而在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前100榜單中,有43所美國大學上榜。
全球有100多項重大科技,老美佔據了73項。諾貝爾獎方面,老美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有320多人,占據了全球50%以上。
——為什麼美國科技高度發達?
有部分原因是老美十分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有實驗室配套,也有工作機會,豐厚薪水,產生了「吸虹效應」,所以有大批科學家,各地頂尖人才流入到美國,加上美元和軍事加持,老美才有今天的科技領先。
此外,老醫療技術設備、軍工、航天、信息科學等領域都壓倒性優勢。
B. 原始人怎麼過嚴寒冬天的
穴居洞穴,或者茅草屋,樹洞等為原始人提供了主要避寒地點,身體保暖當然可以用獸皮毛,草葦等披蓋遮擋。後期原始人懂得用火也起到了很關鍵作用。還有很重點的,現在發現的原始人生活遺跡一般都出現在較溫暖地區,沒有在現在東北和嚴寒地區發現過。
(2)中國的美國人是怎麼過冬天的擴展閱讀:
原始人種類:
1、早期猿人
早期猿人是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現在所知的最早的早期猿人的化石是於1974-1975年在坦尚尼亞北部伽魯西河流域的拉托利地層發現的。
發現物主要是上下頜骨和牙齒,經測定,其年代在380-360萬年前之間。但在同地層中未發現石器。1972年,在東非肯亞特納湖東岸的庫彼弗拉發現了一個人類的化石頭骨。編號為「KNM-ER1470號人」(肯亞國家博物館古人類化石登記號)經測定約在300-270萬年前之間。
2、晚期猿人
晚期猿人的學名叫直立人。我國學者習慣上把他們叫做猿人,他們生存在距今約200萬年前。目前已發現的晚期猿人化石主要有我國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亞的莫佐克託人、直立猿人、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阿特拉人(毛里坦人),坦尚尼亞的舍利人,德國的海德堡人等。
3、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也稱古人,生存於30-20萬年前,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個洞穴里發現的,被定名為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
尼人生存於30-20萬年前,人類學家把他作為早期智人的代表,早期智人在亞、歐、非三洲都有發現,如在亞洲有印尼的昂棟人、中國的丁村人、長陽人、馬壩人等。在歐洲有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納人、法國的聖沙拜爾人等。在非洲有布羅肯人、薩爾達納人等。
4、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又稱新人,約生存於9.2萬-1萬年前,其化石最早於1868年在法國的克羅馬農洞穴發現,被定名克羅馬農人,此後,除南極外,晚期智人的化石在其他各洲均有發現。
如在亞洲有中國的山頂洞人、資陽人、河套人等,印尼的瓦賈克人、馬里的阿塞拉人等,在歐洲有義大利的格里馬狄人、德國的阿爾法盧人、馬里阿塞拉人等,在美洲有墨西哥的特佩克斯潘人、美國的明尼蘇人等。在澳洲有凱洛人和芒戈人等。
美洲的居民大約是在5萬年前從亞洲北部經白令海峽來到美洲的。澳洲居民大約是在4-3萬年前從東南亞進入澳洲的。晚期智人的眉脊幾乎消失,前額升高,臉和下頜向後退縮,頦部明顯,腦容量平均達到1400毫升,他們的體質形態已經和現代人沒有多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