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講好中國特色

如何講好中國特色

發布時間:2025-07-10 00:03:21

㈠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這一重要論斷,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經歷無數艱難曲折之後找到的。這條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下,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這個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一系列新的結合,取得了在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些寶貴經驗的科學概括和理論升華。它植根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實踐、發端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豐富於世紀之交的嚴峻考驗之中、深化於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革之際,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無數的苦難、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康莊大道。歷史已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們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務必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要切實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覺性,真正做到「不為任何艱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始終不渝地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解放思想,堅持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開拓新局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㈡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是指中國特色社會慎睜主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實踐特色;二是民族特色;三是時代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融入民族傳統,反映時代要求,不僅解答了中國社會發展遇到的各種問題,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且還體現出了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這些鮮明的特色,飽含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也展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踐,它源於科學社會主義,但主要是從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由實踐來檢驗,並在實踐中獲得理論上的突破,實現制度上的創新。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立足於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要求。離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偏離人類社會發展的亮哪普遍規律和價值要求;離開了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失去了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思想理論基礎,但不是簡單地依據科學社會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未來社會改造的設想來進行實踐的,而是根據中國的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來改造社會、發展中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既體現著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遵循,也更多地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離開了具體的實踐,就不可能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意義,也不可能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質和價值所在。
中國特色社會寬鍵歲主義的實踐特色,體現在把現代化的實現、民族的復興同社會主義的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其成為一體化的事業。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這是百年來中國人民始終不渝的追求。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的復興奠定了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為加快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加快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明確目標;在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基礎上,社會主義在中國也得到不斷的鞏固和發展,體現出越來越多的優越性。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國人民已擺脫了貧困,走向了富裕,國家在日益繁榮富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體現在把社會發展的過程性與奮斗目標的階段性統一在一起,使奮斗目標貼近現實,貼近人民群眾的願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是一個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必然包含著發展的階段性和奮斗目標的連續性。在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發展階段性理論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並把初級階段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始階段。在這個判斷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階段性奮斗目標,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樣的目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貼近了社會發展的現實,更深入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更直接惠及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也就更能凝聚起民族的力量,更能增強人民群眾的信念,更能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體現在把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事業的發展與人民利益的實現結合在一起。利益關系人心,人心決定成敗。社會主義事業要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尤其要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使人民群眾能夠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人民群眾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最深厚的力量來自於人民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能夠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越來越充分地順應著人民的願望,滿足著人民的需要,維護著人民的利益,讓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得到了看得見的物質利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體現在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總結和提升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人民群眾實踐經驗中獲取智慧,這是我們黨所堅持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歷史經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運用和發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我們碰到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從書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到群眾的實踐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很多成功做法都是群眾首先創造出來的,無論是農村的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專業合作社,還是城鎮的個體、民營等經濟組織形式,都是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形成的重要基礎。及時發現和掌握群眾實踐中的新特點和新趨勢,把群眾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提煉,上升為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並充滿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特徵上是民族的,它在實現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也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融合,與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相貫通,表現出民族的氣派和風格。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都願意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和風格反映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可以說,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總是滲透著不同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體現著民族的特色。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也留下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追求團結統一、和諧相處、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這是我們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奮進崛起的精神源泉。這些文化精神,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著思想底蘊和精神營養。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不斷吸納著傳統文化的精華,也不斷體現著對民族精神的弘揚。民族精神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內容,傳統文化中有利於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地被吸收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不僅反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也反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體現在把愛國主義和艱苦創業的精神融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使其成為推進事業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們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維護民族獨立、關心社稷民生、為國獻身的精神品格,是中國歷史上愛國主義的主要表現,已經深深熔鑄在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實現了有機的統一。愛國主義強化著人們對強國富民的追求,並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支撐。獻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獻身於促進和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事業,獻身於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事業,都是愛國主義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不僅同愛國主義聯系在一起,也是同艱苦創業精神聯系在一起的。艱苦創業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世人傳頌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都是艱苦創業精神的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這種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艱苦創業的精神激勵著人們發憤圖強、埋頭苦幹,開拓出新的事業,創造出美好的生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體現在把傳統文化的精華思想與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融為一體,使其成為社會的基本信念和行為准則。重和諧,講信修睦,主張和而不同、厚德載物、天人合一、協和萬邦,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長期受到人們的崇尚。這些思想精華,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選擇、倫理道德和行為特徵,在歷史上起到了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作用。這些思想精華,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可供吸納和利用的厚重思想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精神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也在不斷繼承和弘揚著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並使這些思想精華與現代文明相承接,與社會進步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一國兩制」實現祖國統一,走和平發展道路等,都包含著對這些思想精華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體現在語言表述上具有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使其能夠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益於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形成和發展起來,它的表現形式必然要帶有濃郁的民族特點、民族風格。例如,我們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來概括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用建設「小康社會」來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來表述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思想;用「三個代表」來體現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這兩大工程的一體化;用「社會和諧」來引導社會建設和社會進步,等等,都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所表現出的民族特色。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時代的產物,它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同時,也順應著時代的潮流,體現著時代主題的要求,提升著時代精神,從而具有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背景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上世紀70年代以後,國際形勢在動盪中發生了重大變化,爭取和平,謀求合作,促進發展,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對外思和,對內圖變,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內外戰略和政策的中心內容。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進一步擴大,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改革也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潮流。時代主題的變化,深深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也在影響著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各種社會制度、各種發展道路的比較優勢,已經更多地取決於發展的成效,取決於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的是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但不是一條孤立的道路。它的形成和發展,是同時代主題和世界形勢的變化密切相連的,也表現出了對時代主題和世界潮流的積極回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體現在始終是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也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壯大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顯著的時代特色。通過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聯系在一起,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進著社會主義制度和體制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通過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與人類文明的進步聯系在一起,為借鑒和學習一切國家的先進經驗、文明成果創造了條件,也為人們的觀念更新和思想飛躍提供了一種橫向比較和外部動力。正是因為有了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有了與時代同進步、與世界共繁榮的動力和生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體現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和平中發展自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追求發展的社會主義,也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同時又以自身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開展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當今世界提供的一個重要理念。千百年來,人類盼望和平,追求進步,而又總是遭受戰爭帶來的災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國家和民族的崛起和強盛,往往是通過武力擴張、暴力掠奪來實現的,這種為了自己的發展而損害他國利益的做法,嚴重危害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阻礙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近代以來,中國曾經長期遭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壓迫和欺凌,飽嘗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造成的苦難,更深知和平的寶貴、發展的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順應天下大勢,既實現著自己的發展,也承擔著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中國發展起來了,決不會把這種痛苦再加之於人,也決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去侵略壓迫別的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代表著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大,體現著維護和平力量的壯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體現在尊重世界的多樣性和發展模式的多樣化,與世界各種文明、各種社會制度和各種發展模式,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世界是由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組成的,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價值觀念、歷史傳統、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相互之間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每個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長處,沒有絕對的高低優劣之分,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種文明、多種社會制度、多種發展模式的共生共存,是世界多樣化的生動體現,也是世界充滿活力的重要原因。人類社會的進步,正是通過不同的文明共同促進的;各個國家的社會理想,也是可以通過不同的發展道路來實現的。尊重和維護世界的多樣性,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道路才能和諧相處,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得益彰。在承認世界多樣性現實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提倡各種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包容而不歧視,交流而不排斥,協商而不對抗,共處而不沖突,尤其是要放棄同化別人的企圖,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

㈢ 舉例子說說什麼叫做中國特色

1、在中國,購房熱現象顯著,尤其是對於豪宅的追求。無論是在美國、北美還是歐洲,中國人都傾向於購買和轉售房地產,有時一次付清,這種消費豪爽度令外國人驚嘆。
2、中國消費者對豪車和奢侈品的熱衷也是眾所周知的。銷售人員常常能用中文與客人溝通,甚至本身就是華人。這反映了中國市場對於高端品牌的重要性。
3、中國人出行時傾向於攜帶大量現金,這一習慣使得他們在國外成為盜竊的目標。而在購物時,中國人喜歡使用現金支付,這讓外國人感到驚訝。
4、數字選擇上的講究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人對於電話號碼、車牌號和門牌號等有著特別的偏好,這些數字被認為具有特殊的含義。
5、在公共場合,中國人習慣於大聲交談,而在國外,這種大聲打電話的行為可能會被視為不禮貌。
6、中國人吃面條時發出的聲音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與國外安靜地進餐相比,中國人在吃面條時會發出明顯的聲響。
7、中國人在使用公共廁所時傾向於蹲著,即使是在可以坐著的廁所里。這一習慣讓外國人感到不解。
8、自拍和修圖是中國人的一大愛好。與外國人不同,中國人更傾向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經過修飾的圖片。
9、微信在中國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人通過微信保持聯系,分享生活,這一現象也在國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10、中國人普遍喜歡喝熱水或熱牛奶。即使在可以安全飲用的自來水國家,中國人也傾向於煮開後飲用。
11、中國人飲食多樣化,且不易發胖。外國人對此感到困惑,因為中國人似乎可以吃各種食物,卻不會發胖。
12、在自助餐場合,中國人不習慣按照西餐的順序進餐。他們傾向於直接拿取自己喜歡的食物,這一行為讓外國人感到不理解。
13、餐飲業在國外的大小城市中,都能見到中國餐館。這些餐館全年無休,服務時間長,顯示了中國人的勤勞和商業精神。
14、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因此中國人普遍有較高的乒乓球技能。這一現象在外國人中也被廣泛認知。
15、中國武術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一些外國人錯誤地認為每個中國人都會武術。
16、數學能力是中國人的一大優勢。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似乎天生擅長數學,甚至可以不使用計算器進行復雜計算。
17、中國語言對外國人來說有些神秘。他們驚訝於中國人能通過輸入一系列字母就能打出漢字,並且中文發音具有獨特的聲調。
18、中國人往往比較關心他人的私生活。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的直接詢問方式可能會被視為侵犯隱私。
19、面子在中國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人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時這會導致尷尬的情況。
20、在中國,關系網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外國人難以理解,為何「關系」在中國社會中如此重要。
21、群居和尋找老鄉是中國人的一大特點。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中國人傾向於聚集在一起,享受群居生活。
22、中國人普遍比較低調,不喜歡惹是生非。這一特質讓外國人覺得中國人不易被理解。
23、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普遍身材矮小。但像姚明這樣的籃球明星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24、單眼皮和小眼睛被認為是典型的中國特徵。這一印象部分來自於名模呂燕和動畫電影《花木蘭》的影響。
25、中國人口眾多,遍布世界各地。外國人常常會提到他們與中國人的某些聯系,這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廣泛存在。

閱讀全文

與如何講好中國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民的心理是什麼 瀏覽:443
印度有哪些大國 瀏覽:837
哪個保險可以買伊朗的保險 瀏覽:435
在印尼怎麼撥打中國客戶電話 瀏覽:339
印度本地風俗有哪些 瀏覽:645
英國莫爾文在伍斯特什麼地區 瀏覽:566
如何看待中國質量問題 瀏覽:703
中國到印尼散貨海運費多少 瀏覽:411
義大利和清朝哪個城市最好 瀏覽:272
中國蘇35使用什麼導彈 瀏覽:748
印度的雜志有哪些 瀏覽:225
伊朗政體是什麼 瀏覽:817
越南男歌手都叫什麼 瀏覽:898
廣州的印度變異株來自於哪裡 瀏覽:299
伊朗人主要吃什麼 瀏覽:969
中國電信喜劇在哪裡看 瀏覽:396
中國列印尼的籃球直播哪裡有 瀏覽:154
中國如何合作競爭 瀏覽:978
伊朗石材叫什麼名字 瀏覽:231
中國直郵美國運費怎麼算的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