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中國人特別的死要面子西方人卻不會死要面子
這個就和傳統教育息息相關,因為中國的教育就是,只要學習好,其他都好說,給家長們的感覺就是,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代表著聰明,踏實,未來可期,然後,在去拿來互相比,互相的做吹捧,每天都是有老師留作業並讓孩子寫完,逐漸的就會讓學生感覺像任務,然後一直傳下去,最後每個家庭都是為了一個固定的目標來教育,就會出現為了孩子,死要面子的事情,而外國就不一樣,外國培養就是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家長一般只會選擇支持或者讓孩子自己獨立,西方人也不會存在什麼,互相比較,然後去面臨死要面子的問題。
②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面子呢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需要得到尊重是一種本能的心理需求。另外,愛面子一方面是與性格本身有關。另一方面與生活環境有關。如果家人對孩子要求比較多,或者要求比較苛刻,或是家人自己是完美型,他有可能受其影響,會對自己的形象很在乎。而中國由於傳統上是一個農業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之間做事有時候「抹不開面子」,面子成了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關於如何克服愛面子的心理,你可以試一試以下幾個方法:
分析法:當別人議論或反駁你時,你肯定會有「害羞」感,或惱怒感,這很自然,每個人被人議論時,都有不適的感覺。但要分析對方,所議的對不對,是否事實存在。如果確實存在,那就虛心接受。接受錯誤,改正錯誤。如果議論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去置理,他們說他們的,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心理暗示法:心裡告訴自己,別人的嘴巴,我又封不住,讓他們說去;只要自己心理清楚就行了,做到以靜治動。有時候會與陌生人接觸,或是有事相求,可能會因為愛面子,心理不願意去做,但不做又不行的情況下,可以運用行為訓練法即,在面對對方之前,做一模擬對話,表達訓練。多做幾次。找到感覺了再鼓勵自己行動起來。會有成效的!
韓信法:不在小事上要面子。韓信出生於秦末,生逢亂世,青年時期父母雙亡,家境窮困潦倒,也沒有人瞧得起他,但他是有抱負的人,自認為自己的才能終有一天會嶄露頭角的。他個子高大,常愛佩帶刀劍在大街上行走。江陰有一個屠戶曾公開地挑釁他說:「你的裝束表面上看是個士人,其實你的內心非常膽小,如果你是有種的人,就拿劍和我格鬥,如果膽小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最終韓信接受了他的侮辱,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這就是能忍「胯下之辱」的典故。在當時冷兵器時代,人們崇尚血氣之勇,信奉「士可殺,不可辱」的信條,而韓信竟能忍之,並反其道而為之——「士可辱,不可殺」。從此間足可窺見韓信的過人之處,不願置身於無謂的小事小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