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英國研究生是水貨的說法
水貨導師一詞或許不太恰當,畢竟當了導師,總會有一兩把刷子,但是,科研方向千千萬,導師或許在某一方面很牛,畢竟術業有專攻,但在其他科研領域,或者指導學生方面,或者品行方面,確實有點水,本文純屬吐槽,如有得罪,敬請諒解。
苦
當研究生遇到了這類坑貨導師時,或許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每天打卡簽到,去廁所都得小心謹慎,害怕導師去實驗室發現自己不在,在心中的小本本記上一筆;
看到什麼覺的有前景的新課題,或者將要合作的新項目,時不時給你換個課題,美其名曰全面的發展自己;
每周開一次組會,總想要學生有進展,學生做不出東西時,嫌棄學生不努力,但又提不出指導意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或者提出了建議,但實際沒什麼卵用,學生還得恭維說有用;
想找學生時,隨時聯系,凌晨一兩點發郵件,甚至打電話,學生第二天大早回復時,嫌回復的晚,各種訓斥;
一到了用錢的地方,比如買個配置高的計算機,需要高端儀器做實驗,就開始猶豫,讓想想是否還有其他辦法,導致課題停滯,然後又埋怨學生消極怠工;
導師指導學生改論文或者答辯PPT,改來改去說,原來的就挺好的,再改回來吧;
表面上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有事就去忙,布置任務不設定期限,看似寬容,實際沒過幾天就開始各種催;
當著外人說自己每個學生都很優秀,背地裡卻數落這個學生怎麼又不在實驗室,那個學生怎麼連跑腿的小事都辦不好,這個學生怎麼科研老沒有進展,那個學生怎麼不努力還總是狡辯;
畢業季找工作也是偷偷摸摸,被發現幾次後,總拿畢不了業相威脅,更不用提實習與兼職;
好不容易答辯完了,也要把自己的所學東西整理出來交給他,或者指導師弟師妹,甚至要再發幾篇論文才能離開學校;
特別喜歡吹牛逼,炫耀過年過節總有學生來看他,然而實際並沒有人去。
以上槽點來自知乎,經小編相整合,請勿對號入座,如果你還有什麼吐槽的地方,歡迎補充。
吐槽只為發泄,緩解壓力,明白我們研究生都很不容易,但吐槽並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不管什麼導師,關鍵都要靠我們自己,好的導師可遇而不可求,求學期間的不幸與煩惱,可以讓我們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我們走進社會後,所有的艱苦努力都會得到回報。
最後,拿一句話結尾,讀研前我以為導師是萬能的,讀研後導師認為我是萬能的······
Ⅱ 英國前20名的學校,土木工程的研究生,在國內就業前景怎麼樣。希望來幾個親自體會的人能解答。
我跟樓上持不同觀點。什麼倫敦大學是野雞都來了,你同學肯定不是UCL,IC(這個你自己都說了),LSE這三所倫敦大學裡面的,不要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啊。人家是僅次於牛津劍橋的top5牛校。
客觀的說,英國前20這個范圍太寬泛了,其實在業內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除開前十來名左右的學校,剩下的學校都是水貨了,主要是一年的研究生對於學理工科的人來說,時間太短,沒有實際的項目研究經驗(不一定非得發paper啊,樓上一口一個paper的,要發還不容易,花錢買就行了,國內的研究生你就別吹了,什麼水平大家不知道啊?你說你國內讀三年研究生,實際讀了多少,第一年上課讀書,第二年你一邊找實習一邊做做實驗,第三年就畢業論文畢業了,說實話跟人家一年的又好了多少),就光上了一年的課就回國了。所以造成了認可度不高。到什麼程度,就是招聘的時候一視同仁,沒有海龜的光環,進公司之後就拼實力了。所以想著靠學校的光環就算了,必須自己有實力,有實力的人在哪讀書回國都是人才。
第二,英國不是製造業見長的國家,所以理工類英國不是強項,比美國差太遠。學土木去美國更好,兩年的時間也非常合適。一般只要是七八十名之前比較有知名度的學校,回國來找個工作還是沒什麼問題的哈。樓上說國內企業連美國的碩士都看不上,你哪來的數據?吹牛不上稅啊?美國碩士不發paper,你到底懂不懂美國留學啊?大哥
第三,本科學校也不要太差了,要想靠一個國外學校的招牌來掩蓋你本科的劣勢,是完全不可能的。招海龜的單位都肯定會問到本科學校的。再說回你說的認可度,其實英國學校在國內大部分公司看來,都是除了牛津劍橋幾乎沒聽說過別的學校,所以他們相反把你的本科學校作為一個重要參考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