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钹和镲是一种乐器两个名称吗
有区别,钹音色较暗,镲音色较亮,在普通乐队,通常表现不同的音乐感受~~~十早韦文武贝非文
Ⅱ SaBian镲片的各个型号适合打怎样的音乐有怎样的性能
五线谱
五线谱
five-line staff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 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
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
种方法。
五线谱的每根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
分别称为第1线、第2线、第3线、第4线、第5线和第1间、
第2间、第3间、第4间。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
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
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各代表1个
音级。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谱
号有 3种:高音谱号,亦称g谱号;低音谱号,亦称f谱
号;中音谱号,亦称c谱号。五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
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有多种谱表,其
中常用的有5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
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3种
用c谱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
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
音区。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
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
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②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
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
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
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
谱表。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
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
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 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
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圭
多(阿雷佐的)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
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
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 5根线,成
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
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
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
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
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
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
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
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
记号取自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
系统化后用于五线谱。五线谱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
8种。五线谱记谱符号见附录:音乐记谱常用符号。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
《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
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
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在五线谱
之外,也存在各种线谱的体系。除纽姆谱外,16世纪中
意大利及英国曾使用六线谱及七线谱供管风琴之用。20
世纪初,有人立足于对五线谱进行改革而作过种种多线
谱的尝试,但都昙花一现,未能普及。
五线谱常用符号和术语
下一页
符 号 说 明
0 空弦,即左手指不按在指板上,拉奏某根琴弦。
1 1指,即左手食指按在指板上。
2 2指,即左手中指按在指板上。
3 3指,即左手无名指按在指板上。
4 4指,即左手小指按在指板上。
i e弦,即最细的琴弦。
ii a弦。
iii d弦。
iv g弦,即最粗的琴弦。
表示往下的方向拉奏。
表示往上的方向拉奏。
全 表示用全弓拉奏。
上 表示用上半弓拉奏。
下 表示用下半弓拉奏。
全 从弓根开始向下拉到弓尖。
全 从弓尖开始向上拉到弓根。
上 从中弓开始向下拉到弓尖。
上 从弓尖开始向上拉到中弓。
下 从弓根开始向下拉到中弓。
下 从中弓开始向上拉到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