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国和意大利海军战争开始之初情况如何
在法国舰队被解决后,地中海就剩下英国地中海舰队与意大利海军。在英意地中海之战开始之初,英国设在马耳他岛海空军基地对意大利的往来船只构成很大的威胁,马耳他岛成为斗争的焦点。1940年6月,意大利对马耳他发动30多次袭击,迫使英国潜艇撤离马耳他,妇女儿童也撤离该岛。英国地中海舰队负责为撤运的船队护航。地中海海上护航战斗开始。7月9日,英国地中海舰队与意大利海军在卡拉布里亚海域遭遇,这是英意首次海上护航战斗。英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中将率“鹰”号航空母舰(载飞机19架)、“厌战”号、“马来亚”号和“君主”号战列舰、5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编为3个战斗群参战,意大利舰队司令伊尼戈·坎皮奥尼海军上将指挥意分舰队迎战。战斗中,意旗舰“朱利奥·恺撒”号和1艘巡洋舰受伤,意舰撤出战斗。英舰“海王星”号和“沃斯派克”号受轻伤。英舰停止追击。此后,英意又多次进行海上护航战斗。每次都是英舰队略胜。
② 一战中,意大利为何叛变同盟国
“一战”中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的原因
1914年,“一战”爆发,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然而,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却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原因何在?
首先,这是由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往外国谋生。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其次,这也是由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第三、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全部满足了意大利领土方面的要求。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③ 1952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
英国:
2月,英王乔治六世驾崩,伊丽莎白二世继位。
10月,英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附近的蒙特贝洛群岛成功
12月,发生伦敦烟雾事件,亡4000人以上
法国:
纪梵希品牌诞生
德国:
最后一名拒绝投降的德军在拉脱维亚被击毙
——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52年7月正式成立,缔约国有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④ 意大利女孩为何在英国被殴致死
一名埃及裔意大利女生在英国街头被一群女孩袭击后陷入昏迷并死亡,引发三个国家高度关注。据法新社19日报道,意大利外交部日前表态,呼吁英国迅速采取行动,对导致女生死亡的“暴袭”事件进行调查。
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将穆斯塔法在公交车上遭到欺凌的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引发意大利和埃及网友对同胞遭遇的同情和对犯罪者的愤慨。意大利驻英国大使特龙贝塔上周日与埃及驻英国大使进行沟通,表示“愿意支持埃及大使馆在最短时间内寻求真相的每一项行动”。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也发表声明关注此事,并向埃及外交部长保证,称诺丁汉警方正在调查此案。
英国诺丁汉警方表示对待这件袭击事件“非常认真”,正在“努力确定当时的情况”。警方同时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针对这名埃及裔女孩的袭击是由仇恨驱动。不过,对于袭击事件是否出于种族动机,警方“保持开放态度”。BBC报道称,当地公交公司曾表示,司机在注意到穆斯塔法被一群女孩“围攻”后曾上前解围,试图隔开双方。袭击者下车前并未对穆斯塔法实施暴力。据公交公司称,穆斯塔法上车时并未告知司机其他排队等车者对她造成困扰。
据称,这些袭击者早在去年8月就曾殴打过穆斯塔法,并将她的妹妹打成骨折。但当时并未引起警方足够重视并采取必要行动。穆斯塔法的妹妹说,如果当时警方及时跟进此事,现在的悲剧或许不会发生。
⑤ 1940年,意大利为何成为了英国的一个新的强大的敌人
1940年5月下半月,丘吉尔曾经想把墨索里尼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他以个人名义给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写了一封信,叙谈他对墨索里尼以往的友情并希望他不要站在德国一方作战。这一尝试毫无结果。法西斯的意大利急急忙忙地出来声援胜利者,于是英国在南欧、地中海和北非又多了一个新的强大敌人。
⑥ 二战意大利要不战而降,英国人自以为是拒绝了,结果为什么成了笑话
二战时期意大利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有网友戏称他们是猪队友,就是因为他们出来捣乱,德国最终才失败,虽然他们确实帮了不少倒忙,但是意大利人的战斗力,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弱。
意大利人很看重金钱,他们的爱国情操,都能被他们定一个价格,当初在阿富汗战争的时候,意大利也出兵帮忙了,人们都好奇意大利军队是如何在当地安然无恙,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给当地武装分子交了几千万保护费。
其实意大利人,很早就开始法西斯教育了,但这么多年以来,人民的性格还是如何,墨索里尼这样的极权主义狂人,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仍然没啥用,意大利人根本不想打仗,他们阅军的目的,也是穿上军服耍帅。
师长马里奥也不投降了,下令让部队准备战斗,要说这英国人也是自找麻烦,好好地接受投降就算了,结果一开战他们却打不过意大利军队,自己反倒被揍的鼻青脸肿,这也成了一个笑话。
由此可见意大利的战斗力是不差的, 只不过他们认为,战争属于是赔本买卖,花费大量金钱划不来,他们想要快点结束战斗,就开始到处投降。
⑦ 二战时期意大利对英国做了什么
“三国轴心协定”根据条约规定,三国彼此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互相援助。有了这个条约做靠山,意大利独裁者本托·墨索里尼决定夺取英国在非洲的全部的兵力,虽然墨索里尼开始时气势很盛,但仍然不能战胜看上去已经孤立无援的英军。
意大利的软弱使英军在希腊形成一条战线,并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出发轰炸德国控制的战略要地。
⑧ 英国首相赴意大利谈脱欧之际英国民众却反悔了吗
9月22日电 据英媒此前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将于当地时间9月22日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发表有关“脱欧”的重要讲话。就在特蕾莎·梅即将赴意发表“脱欧”重要讲话之际,英国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大部分英国民众表示愿意继续留在欧盟。
在此之前,欧盟与英国已经进行了三轮“脱欧”谈判。由于双方分歧始终难以弥合,三轮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英国“脱欧”陷入了僵局。一方面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进展缓慢,双方分歧很大;另一方面,英国国内对“脱欧”议题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有评论认为,如果英国民意逆转,“脱欧”可能会走回头路。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包括英国保守党籍前副首相赫塞尔廷(Michael Heseltine)、英国保守党籍前首相约翰·梅杰(John Major)以及英国工党籍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在内的多位前英国政要都曾对英国“脱欧”表示担忧,认为英国应该改变心意留在欧盟。特蕾莎·梅此次演讲也被视为将打破英国此前多次 “脱欧”谈判的僵局。
⑨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协约国打同盟国,其中协约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同盟国则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最终以同盟国失败告终。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轴心国,轴心国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最终是反法西斯同盟获胜,轴心国彻底失败。然而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二战中加入轴心国的意大利却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战胜国。
一战中的意大利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三国将联合缔造一个同盟,在国际大事上共同进退、互相支援,这就是一战时同盟国的起源。到了20世纪初,因为同盟国势大,英国、法国、俄国决定组建协约国以对抗三国同盟。
但意大利虽然打仗不靠谱,看风向却很有一手,在二战才打了一半的时候,意大利感觉轴心国要输了,于是果断投降,并反过来对轴心国宣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了意大利的投诚,于是,意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成了二战战胜国。
结语其实,虽然一战和二战期间,意大利都中途反水,摇身一变成了战胜国,但这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都没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战胜国的待遇。特别是二战,意大利该赔款还是赔款,该割地还是割地,只不过看在早早投降并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战的份儿上,意大利保留了相当大的主权,这一点比德国和日本的下场要好很多。
⑩ 二战前夕,意大利 和 英国 是怎么打起来的
意大利和英国交恶,是起自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当时英国虽然半心半意的制裁,但还是触怒了意大利。
法兰西之战开始后,德军势如破竹,让全世界震惊。意大利因此对德国的最终胜利毫不怀疑,为了抢夺战利品和胜利果实,产生了赶公共汽车的情绪,因此在法兰西之战末期对英法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