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銅柱折交趾滅!從秦朝到明朝越南反復叛降,朱棣為何還發兵安南呢
其實,最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在越南設置郡縣進行統治了,秦朝崩潰後,秦朝的一個官員叫趙佗自立為王,割據現在的兩廣與現在的越南北部,首都還設在現在廣州的越秀區(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越秀區房子那麼貴了吧)。
東漢末年交趾征氏姐妹又造反,馬援率軍平叛,在邊界上立一銅柱上書“銅柱折交趾滅”,警告交趾百姓不要太跳,勿謂言之不預也。
狡辯中國土地圖冊不可信,就是不願意吐出到手的好處。更讓明朝感到恥辱的是安南假裝歸還被侵略的土地,暗地裡卻進一步擴大戰爭,殺當地明朝朝廷命官,擄走年輕勞動力。明朝與安南的矛盾進一步加深,明朝統治者一再包容安南的同時,暗地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Ⅱ 為什麼朱棣會違背父親朱元璋的命令,執意攻打越南
越南在古代叫做安南。明太祖朱元璋曾留下祖訓,把朝鮮、日本、安南等15個國家,都劃歸為不征之國,也就是告訴子孫後代不得征伐,朱元璋之所以有這念頭,是因為這些國家都是蠻荒之地,即使得了這些國家的土地,也不能管理。由於民風的彪悍,是很難管理這些國家的老百姓。而且征伐這些國家,也是很不吉祥的。
彷彿叛臣黎季犛是朱棣征伐安南的原因。實際上,朱棣個人的品性、性格、安南的地理位置上戰略意義,這也是朱棣征伐安南的深層次原因。
要知道,朱棣是篡位成功的。為了讓自己統治名正言順,他必需要做出一些功績讓天下百姓臣服,證明他是一個好皇帝,黎季犛在安南的叛亂也製造了機會。由於秦漢以來流行安南是中國古代領土的觀念,征伐安南使之成為中國一個省,壯大了國土面積,更能彰顯朱棣皇帝的功績。
安南的地理位置對於明朝擴大在東南亞國家的勢力也具有重要意義。安南國土狹長,北部與廣西、雲南接壤,南部一直延伸至南海,接近呂宋群島(即今天的菲律賓)。地理位置的重要,決定了它擁有獨一無二的戰略地位。廣西、海南等地區要想與東南亞國家通商,安南領海是必經之地。
由於安南地理位置重要性,也容易理解朱棣為何不惜違反祖訓,也要將安南納入版圖了。
Ⅲ 明朝攻打越南屬於統一戰爭還是侵略戰爭
1405年,由於越南方面的種種過分的行為,最終激怒了永樂皇帝朱棣。朱棣是馬上皇帝,喜歡用鋼刀解決問題,這也是他的一貫傳統。現在很多人神化他的五征漠北,但是仔細算來,他前三次出征是完全正確的。而後兩次的出征,就有一些沒事找事的味道。一些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這位皇帝選擇了動武。當然,越南當時的情況已經到了不動武不行的地步。1405年之後,明朝集結了30多萬軍隊,兵分兩路進攻越南。500多年後的那次行動,在出兵規模和路線上與明朝的行動驚奇的相似。30多萬明軍經過一番血戰之後,佔領了越南北部。當時明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可靠的,佔領越南不是什麼問題。
鑒於越南危險的形勢,這些軍隊必須能打仗才行。在北方形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著名的三楊建議從越南撤軍。朱瞻基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同意從越南撤軍。而且不單單是軍隊,所有的行政機關也撤出越南,也就證明了放棄了越南。
Ⅳ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是如何佔領安南的
首先是為什麼要佔領安南,朱元璋滅元之後曾將越南和朝鮮一起列為不爭之國,但到朱棣時期,越南的胡朝開始向南鄰占城擴張,占城不滿,便開始向大明控訴胡朝的罪行,於是公元1407年,朱棣乘機滅越南胡朝,設交趾布政使司,恢復了直接統治。朱棣滅越南,占城的控訴是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當是朱棣想恢復漢唐故土,朱棣時期也確實是大明少有的開拓進取時期。只不過,越南獨立已近500年,大明軍隊的進入和布政使司的設立被越南人視為侵略,由於越南的不斷反抗,交趾布政使是僅僅設立了20年,從此中原王朝再無直接管轄越南。
Ⅳ 朱棣為何違反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執意派兵攻佔越南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掘喚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悔消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以上是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里告誡後世對朝貢的藩屬國不要輕易言戰的訓誡。可是到了朱棣永樂時期,卻力排眾議而揮兵南下,征討向大明朝納貢的越南,使明朝陷入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戰爭泥淖,越南史書稱那段歷史為中國侵略越南的歷史,讓越南人至今耿耿於懷。 越南,古名叫安南國,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開始,到五代十國時期的939年吳權軍閥割據脫離了南漢而稱王,又北宋時期因內憂外患無力收復統一,而後正式獨立。此後很長一段時期,越南都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定期向中國納貢。 1400年,安南國的宰相胡季嫠(li)發動政變,廢掉陳朝國君並自稱為王,並於年底傳位其子胡漢蒼,史稱胡朝。從此,胡朝代替陳朝統治安南國,但作為藩屬國,卻對明朝隱瞞此事。 1402年,朱棣奪取政權稱帝。胡朝國君胡季嫠派兒子胡漢蒼到明朝向朱棣進貢,並謊稱是陳朝國君安南國王的外甥。剛剛坐上皇位的朱棣,自然不知就裡,依然蒙在鼓裡。 1406年,陳朝舊臣陳添平流亡到明朝陳述安南國已被胡季嫠統治的事實後,朱棣知道真相。朱棣派遣一支幾千人的軍隊護送陳添平回國,不料中了早已獲悉的陳朝埋伏,幾千士兵全軍覆沒,陳添平被活捉回國,被以凌遲極刑處死。 朱棣獲知消息後,大為震怒:區區安南藩屬,竟敢殺我大明官兵,我大明顏面何在?!然後下令出兵征討越南。 1406年底,明朝派遣號稱八十萬,實際是二十多萬的步兵和騎兵以及近十萬的民夫組成的遠征軍,張輔任主帥,開始征討胡朝。胡朝軍隊節節敗退,明軍乘勝追擊,半年時間便攻下胡朝國都,活捉了胡季嫠、胡漢蒼及其他胡朝領導人。 1407年,朱棣開始「 」郡縣安南」,即將安南設為交趾布政使司,將安南國納入明朝統治的一個地區,直接統治越南。 其實,任何一個名族,面對被認為外來的入侵統治,都會奮起反抗,爭取民族獨立的尊嚴。 明朝直接統治越南期間,建立起密密麻麻的城壘和軍事據點,並在各軍事據點之間用驛站連接起來,以便及時互相接應和救援其境內不斷發生暴亂。然而,明朝直接統治越南,不停地鎮壓越南國內的起義,雖然能靠武力暫時維持統治控制局面,但導致了越南國內將主要矛盾引向了一致對外,暴亂規模一次比一次大。 1418年,越南的起義軍將領黎利自稱「 」平定王」,號召越南全國上下一起反抗明朝統判前凱治,而明朝也不斷增派援兵來鎮壓,但明軍節節敗退。 1424年,朱棣皇帝逝世,其長子朱高熾繼位一年後便死了。1425年,由朱高熾長子朱瞻基繼位,並實行德政治國,對其爺爺朱棣發動的征討越南導致明朝長時間陷入戰爭泥淖的戰略不太認同,把重心放在發展國內政治經濟上,所以無心顧及戰事。 1427年底,按明宣宗旨意,被圍困的明軍將領王通向起義軍首領黎利求和,請求撤兵回國,並簽訂撤兵協議。同年,明宣宗宣布廢除交趾布政使司,結束了對越南的二十多年的統治。 有史學家認為,朱棣派兵征討安南國,屬於教訓一個不把宗主國放在眼裡的藩屬國,對周邊的藩屬國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提高了明朝在西洋地區的國際威望,並為鄭和下西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我覺得,朱棣攻佔越南,懲治一個不聽話的藩屬國,並沒有與違反朱元璋的《皇明祖訓》,因為那時候的越南並不安分,經常騷擾邊境,懲治其以殺一儆百,沒有什麼不妥的。只是越南在明朝統治期間,統治手段不得民心,以致暴動四起,不得已最終控制不住局面,以失敗告終。 大家認同朱棣的這次征討是屬於越南史學家說的侵略越南嗎? 歡迎評論。
Ⅵ 朱元璋將越南列為不征之國,朱棣為何執意要南征越南
安南自己作死。再加之越南的君主得位不正,又不得民心。
Ⅶ 為何由朱棣發兵征討越南的戰役,被稱為史上牛皮吹的最大的戰爭
這就是 傳說中的諒山戰役,也被稱為是中越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堪稱戰爭的絞肉機。 但是中國的目的只是捍衛自己的主權。所以說吹牛皮。
上世紀70年代,越南在我國的幫助下打敗了美國,並繳獲了美軍大量的先進武器,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的第三軍事強國了。依仗著背後的靠山蘇聯,所以想用侵略的方式發展國家。於是將目光投向了剛剛幫助過他們的中國,他們在中國的西南邊境不斷製造麻煩,騷擾中國的居民,甚至將中越界碑推翻,妄想侵犯我國的領土,中國方面曾給出過他們多次警告,但是他們並沒有理會,所以我國也沒有在一味的隱忍。在1979年2月17日對外宣布,自衛反擊戰。
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中國軍隊用實力狠狠的甩了他們一巴掌,打得他們抱頭鼠竄,只能窩在山裡等待救援。諒山地區被炸得不堪一擊。但是此次戰役只是為了自衛反擊,所以中國軍隊選擇在攻下了諒山地區後,對世界宣布中越戰爭結束,中國就此退出,同時也向國際上表明了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