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基瓷磚和威爾斯瓷磚哪個好
看具體產品,品牌的話是威爾斯。
威爾斯陶瓷」自2000年在中國面市以後,迅速發展成中國建築陶瓷工業界集研發、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之一。企業採用義大利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強大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創新能力奠定了在業界的領先地位。威爾斯陶瓷以科技領先、品質為本、服務至上為經營宗旨,以「皇家典藏,世紀瓷磚」為品牌理念,把義大利時尚設計與佛山陶藝相融合,創造出一系列時尚與經典風格相融,暢銷國內外的高品質產品。
② 威爾斯陶瓷和其它二線品牌陶瓷比起來有什麼優點
威爾斯陶瓷相對其他二線品牌具有優越性,相對的性價比較高。是中端馳名商品適用於普通工薪階層的白領家庭裝修。而且用的原材料不同,二線品牌陶瓷瓷磚的原材料中雜質的含量會影響瓷磚的質量,而威爾斯陶瓷有大型的原材料堆場,保障了它質量的穩定。二線品牌一般都是半自動化生產線,相對比較慢;而威爾斯陶瓷擁有現代化的生產線還有強硬的設備,這樣才能生產出品質好的產品。
③ 威爾斯瓷磚質量怎麼樣 威爾斯瓷磚品牌介紹
不知道大家覺得威爾斯瓷磚質量怎麼樣呢?瓷磚是家居裝修的重要材料之一,消費者在挑選瓷磚的時候總為那五花八門的品牌而猶豫不決,所以今天就來給各位消費者介紹一下威爾斯瓷磚,好讓各位各家多加了解,減少困惑。
威爾斯瓷磚簡介
威爾斯瓷磚是佛山威爾斯陶瓷裝飾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威爾斯瓷磚其擁有全自動的義大利生產設備以及現代科學化的生產管理手段,威爾斯瓷磚自成立以來,其率先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以及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和中國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
公司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以科技領先、品質為本、服務至上為經營理念,同時公司將義大利的時尚設計與佛山的陶瓷藝術綜合的結合,使得產品工既擁有義大利的唯美設計及品質,同時又擁有中國傳統的文化美感,所以產品成一推出市場,便被定位成高品質產品,現在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的同時,其產品還遠銷美洲、歐洲、西亞、東亞等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擁有「義大利東方明珠」之稱。
威爾斯瓷磚質量怎麼樣
1.威爾斯陶瓷擁有最先進的義大利自動化生產設備,以及最優秀的設計團隊,因此他們的產品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造型上都是經得起考驗的,加上企業完全採用的是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其質量完全可以放心。
2.威爾斯陶瓷生產的產品種類也是非常豐富的,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可以分為完全玻化石,瓷質仿古磚,玉靈璧釉面磚三大系列,當然,每一個系列又有多種產品,而且規格也是非常的齊全的,為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也是它得到大眾肯定的原因之一。
3.現在的人們買東西為了防止上當受騙,大多都選擇名牌產品,威爾斯陶瓷已經成為了中國陶瓷十大品牌之一,並且獲得了「2009年綠色環保家居品牌」的稱號,因此其產品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傷害,可以放心的夠買。
4.威爾斯陶瓷的服務態度也是大眾選擇它的理由之一,公司一直秉承著處處以顧客利益為準的原則,無論是售前,售中還是售後都為客戶提供最滿意的服務,並且還幫顧客解決一切疑難問題。
威爾斯瓷磚價格
1.威爾斯玉靈璧系列釉面磚,價格:33.00元/片
這款瓷磚的明與暗的交融,深與淺的對比,讓人覺得和諧而又有強烈的層次感,讓人覺得這個永恆色彩是每個時代的質感,從不曾改變。
2.威爾斯玉靈璧系列衛浴用磚,價格:16.00元/片
簡潔時尚的花片與腰線設計,真實的還原了時尚,配合氣質高貴的瓷磚鋪貼,使衛浴空間呈現出少有的雅氣,輕松打造出了一個清麗脫俗的天地。
3.威爾斯玉靈璧系列,33元/片
採用目前世界上先進的輥筒印花技術,產品紋理超越石材效果,每片磚紋形態迥異,絕無完全一致,整體鋪貼效果自然一體、渾然天成。精工磨邊工藝讓每片瓷磚的邊角都規整如一,自然過渡,可實現密縫鋪貼的效果。威爾斯瓷磚不僅精緻美觀,而且花色十分新穎。
④ 2012年倫敦奧運會義大利如圖示的射箭運動員叫什麼名字
毛羅•內斯波利個人簡介
毛羅•內斯波利(Mauro Nespoli)義大利射箭運動員。
生日: 1987年11月22日 性別: 男
身高: 1.80米 / 5尺11寸 體重: 79公斤 / 174磅
國家及地區: 義大利 出生地: Italy Voghera
教練:Luciano Malovini, Filippo Clini
俱樂部:Aeronautica Militare: Italy
奧運會戰績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射箭團體銅牌,世界排名第25。
2008年,21歲的毛羅·內斯波利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他的隊友:義大利男子射箭隊主將加利亞佐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個人賽冠軍得主,另一名老將迪博也曾多次稱霸世錦賽和世界盃的個人和團體冠軍。義大利射箭隊先後戰勝馬來西亞隊和烏克蘭隊,順利晉級決賽。
可能是由於首次參加奧運會,在經驗和臨場的心態上的缺乏和不穩定,毛羅·內斯波利在決賽與韓國隊的較量中第一發只射中7環,讓義大利隊從一開始就處於落後的局面。之後義大利隊頑強追趕,在還剩下最後三箭的時候把比分追成199平。率先出場的義大利隊的加利亞佐和迪博各射中9環和10環,一度使韓國隊的陷入困境,但關鍵時刻年輕的內斯波利未能頂住壓力,只射中7環。最終,義大利對以225:227負於韓國隊。
賽後內斯波利對自己的失誤解釋說:「面對強隊韓國的負擔,還有對奧運金牌的貪心是理由。」
⑤ 威爾斯和威爾頓哪個好
威爾斯。
威爾斯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主打中端市場的瓷磚品牌。它是一線品牌,它的質量和口碑還非常不錯的。此外,它的產品圖案豐富,顏色眾多,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威爾斯瓷磚有嚴格的質檢標准和環保標准,並通過了相關機構和消費者的檢驗和認可。此外,它還引進了義大利先進的生產設備及現代化管理手段,因此,能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
⑥ 足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哪個國家隊呢
足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哪個?這個問題好難!各個聯賽各有特點難分伯仲,國家隊自然是巴西毫無疑問!
下面是我對五大聯賽的見解
英超追求速度
比賽時沒有多餘時間來展現個人技術,強調整體。當你接球的那一瞬間,對方馬上就圍上來了,壓迫式式打法教普遍。
意甲追求防守,不過進攻比較華麗。
回答者:flyer01 - 助理 二級 2-1 20:26
英超比意甲快
回答者:loveRalf - 助理 二級 2-1 23:23
意甲現在被稱為意假,英超現在被稱為英糙
回答者:黃濺響 - 試用期 一級 2-2 10:03
英超聯賽
英國(英格蘭)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據史料記載,中世紀時在英國就出現了類似今天這種足球活動。到19世紀初,足球運動在英國已經相當普及。由於需要對足球比賽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1863年10月26日,有關人士在倫敦女王大街的弗雷馬森酒店聚會,討論並同意成立足球協會,會上除宣布足協正式成立外,還制定和通過了一部較為統一的足球競賽規則,它是現代足球競賽規則的雛形。它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足球的誕生。
隨著英格蘭足協地位的日益鞏固,在全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而在1871年7月20日出現了舉行挑戰杯賽的建議。這個建議是足協秘書長查爾斯.阿爾科克提出來的,他希望通過組織挑戰杯賽,吸引協會所有會員都來參賽,促進彼此間的交流。1871年10月16日,這一提議獲批准。
令英格蘭人引以為榮的不單是他們創辦了首個足球協會,而且第一場國際比賽也是由他們組織的,那是在1872年11月30日進行的英格蘭代表隊和蘇格蘭代表隊的比賽。英格蘭足總的成立帶動了歐洲和拉美一些國家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各國陸續成立了足球協會,於是推動了國際足聯和歐洲足聯的成立。可見,英格蘭也就無可爭議的被稱做為現代足球運動的鼻祖。
1882年12月6日英聯邦的四個足協的代表在曼徹斯特,通過了統一的足球競賽規則。後來幾年裡,又對規則進行了多次的修改。1881年前後,開始了職業足球的傾向,英格蘭足協於1885年6月20日承認職業足球的合法地位。但在職業化問題上,英足協曾和國際足聯發生過尖銳的矛盾沖突。英聯邦的四個足協分別從1920年至1924年、1928年至1946年兩次退出國際足聯,不參加國際足聯的任何活動。直到1958年,雙方才達成公識。同年,英格蘭成立了職業足球運動員協會。
1862年,英格蘭第一個足球俱樂部諾丁漢郡成立,從此,英格蘭各足球俱樂部陸續成立。到1870年,英格蘭有39個足球俱樂部,到1881年,英格蘭有128個足球組織。今天,共有160個職業足球俱樂部,其中40個俱樂部的歷史在100年以上。
1871年創立的足協挑戰杯賽是第一個全英格蘭的比賽。該比賽採用連續淘汰制,比賽雙方在預先抽簽決定的一方場地進行一場比賽定勝負。英格蘭歷史上第一場足協挑戰杯賽的決賽是在1872年進行的。從1872年至2000年共舉行了119屆,由於足總杯賽不單由甲級隊參加,凡英格蘭所有球隊均可參加,因此頻頻暴冷,許多強隊被弱隊戰勝,所以被稱為"暴冷的溫床"。今天,英格蘭足球仍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當中。
為了擴大足球的影響,英格蘭足協在1888年3月22日做出決定,創辦全國性的甲級聯賽。首屆聯賽參賽隊共12支。最後,普雷斯頓隊奪取了首屆聯賽的冠軍,並在第二年成功衛冕。1892年,英格蘭足協開始舉行乙級聯賽;1920年,出現了丙級聯賽;1958年,又增加了丁級聯賽。至此,英格蘭足球聯賽初具規模,分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實行升降級制度。英格蘭足球聯賽是世界上誕生最早,也是賽制最完善的全國性統一聯賽,後來,世界各國廣泛採用借鑒這一聯賽體制。1992年,英格蘭足球協會為適應日益發展的足球運動,在甲級聯賽基礎上創辦了超級聯賽,原乙、丙、丁級聯賽相應提升一級。首屆超級聯賽冠軍被實力強勁的曼聯隊奪得。
現在,聯賽的升降級制度大致為:
比賽隊伍共有20隊,以雙循環得分製作賽(雙循環
:2隊球隊分別以主場及作客身份對賽2次。得分計算
:每場賽事勝方得3分,負方無分,和局2隊各得1分。
)最後以積分多寡排名次序,若積分相同則以得失球
差及總進球數等來區別排名。
另外,超級聯賽榜尾3隊為降班隊伍;由英格冠
軍聯賽3隊球隊升上超級聯賽競逐;英冠冠軍及
亞軍直接升上超級聯賽,餘下第三名至第六名的
4隊球隊會採取兩回合主客場淘汰制的英格蘭冠軍
聯賽升班附加賽,由第三名對第六名,第四名對第五名
,經抽簽決定哪隊首先作主場,最後2支勝方隊伍會在中立球場進行一場比賽,
勝方可獲升級。
英格蘭社區盾賽制
由應屆英超聯賽冠軍與足總杯冠軍競逐,比賽以一
場決勝負的形式進行,若在法定時間內打成平手
則需加時,加時仍未能分出勝負則以互射十二碼決勝負
,比賽場地位於威爾斯的胡利安.卡迪(卡迪)夫千禧球場。
意甲聯賽
浪漫而柔情的義大利人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塊熱土上曾誕生了但丁、彼特拉克、卜伽丘、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傑出的人文藝術大師,也曾培育了凱撒大帝、墨索里尼等絕代梟雄。義大利人同樣賦予了足球以極強的想像力,義大利國家隊是繼巴西之後第二個三奪世界盃的球隊。100多年來,義大利人以自己獨特的歐洲拉丁派風格與歐洲力量派、南美技術派鼎足而立,先後創造了"鏈式防守"、"自由中衛"、"快速反擊"等現代足球戰術,並創造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優秀球星。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如若失去了痴迷的觀眾和狂熱的擁戴者都將黯然失色,而偏心的義大利人卻單單給予了足球那麼深、那麼執著的感情。在激情似火的亞平寧半島,足球迷已高達總人口的72%,其中的30%還是紅顏粉黛。難怪每逢周日下午聯賽揭幕之後,整個亞平寧半島都沉浸在一片喧鬧的海洋之中。最優秀的球星、最先進的戰術與最良好的管理層,使意甲聯賽散發著逼人的魅力。世界各地的超級球星紛至踏來,雲集於此,在亞平寧的綠茵場上縱情表演、群星燦爛。聞名遐邇的AC米蘭、尤文圖斯、國際米蘭、都靈、拉齊奧、羅馬、帕爾瑪、佛羅倫薩等球隊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把意甲聯賽的整體水平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把亞平寧半島變成了舉世矚目的足球熱土。
這里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綠茵豪門,最耀眼的足壇巨星,最優秀的足球指揮家,他們的名字讓每個人為之怦然心動,這就是百年華誕的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
十九世紀末,現代足球由英國傳播到義大利,最早出現在北方工業城市都靈和港口城市熱那亞。1898年3月15日,義大利足球聯合會宣布成立,當時只有4支球隊申請參加了該組織。5月8日,一個和煦溫暖的春日,第一屆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如同稚嫩的新生兒在都靈哇哇墜地,參加的球隊是都靈國際隊、F.E都靈隊、都靈體育隊和熱那亞隊。比賽只進行了一天,熱那亞隊兩戰全勝登上了冠軍的獎台。
從這一刻起,足球,這股強勁的旋風吹遍了亞平寧半島。參加比賽的球隊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觀眾也日益踴躍。其間,圍繞著賽制、賽程、地點、資格等問題人們展開了長期的爭論和磋商。
因為當時義大利足協是一個比較鬆散的組織,對聯賽管理不力。不久,足協屬下的職業隊和業余隊在賽制、時間、地點等方面發生爭執,最終導致分裂。職業球隊進而成立了職業足球聯盟,與足協分庭抗禮。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大組織才化干戈為玉帛,重新合並,並於1920年舉辦了戰後第一次全國錦標賽。但由於合並後比賽規模過大、工作復雜,足協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再搞全國性比賽,而是把球隊按地區劃分為幾個大區,分別進行區域性錦標賽。這一錯誤的決定使足協喪失了對全國足球運動的統一管理和報紙雜志權,成為形同虛設的組織。由此造成全國足球運動停滯不前,球隊的生存成為大問題。直到1929年,義大利足球聯合會才最終確定了新的比賽制度:各球隊根據水平分為四個檔次:甲級隊、乙級隊、丙級隊、丁級隊。比賽採取主客場雙循環積分制(最初為2分制,現為3分制),以後又將地區隊和新組建的隊劃為選拔隊,資格在丁級隊以下。新的比賽制度確定之後,義大利足球運動一掃頹勢,走向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日月穿梭,斗轉星移,在歷史漫長的磨洗下,義大利足球日益放射出無比輝煌的光芒。1980年,義大利足球聯合會宣布外籍球星市場開放,每隊均可引進二名國外球星。1988年擴增為3人。1993年改為只允許3名外籍球員同時上場。"博斯曼事件"之後,各隊外援人數不再受限定,但非歐共體國家的球員只允許3名球員同時上場。1982年義大利國家隊獲得西班牙第11屆世界盃足球賽的冠軍,於是這片熱情的土地愈發成為了足球明星成長的搖籃,義大利也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足球王國。
今天,義大利有20支甲級隊,22支乙級隊,兩組16支丙級隊,四組72支丁級隊。
大浪淘沙東流去,蒼茫歲月已百載。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在經歷挫折和風雨之後,終於雲集各國球星,博採眾家之長,兼收並蓄,水乳交融,造就了世界最高水平的盛會。被譽為"世界第一聯賽"的意甲堪稱世界足球王冠上的明珠。
回答者:tcrtcr - 秀才 二級 2-2 10:03
體壇周報前一陣子做了一個專題,比較意甲和英超,寫得非常深刻摘錄在這里,供你參考。
英意比較學-足球人(1)瑪麗和維羅尼卡
在維亞利的著作《義大利任務》(Italian Job)開篇,這位義大利足壇名宿寫道:足球就像愛情,可是在英國和義大利,愛情也截然不同——足球在這兩個國家的形象,就像兩個同樣可愛的女人。
一個名叫瑪麗,忠誠、坦率且開朗。她未必天生麗質,卻能為你付出一切。有時你覺得她應去做做美容,或減掉幾磅體重,有時你覺得她太樸素平實,可在你最低落無助時,她會成為你的守護神。
另一個名叫維羅尼卡,精明、驕傲,激情四溢。她美艷不可方物,而她自己最明白這點。她能利用她的美艷來成功操控男人。她每次不會給你太多,於是你總會戀戀不忘。你和她呆在一起總有不安全感,卻又無比嚮往。她會當著你的面和其他男人調情,你常常會為之憤怒,但又無可如何。維羅尼卡的下一步,你永遠無法預測,可是你忍不住時刻都想得到她。
維亞利想用這種隱喻來概括兩國足球人的不同,十分精巧的比喻,可多少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覺。但在面對英意足球對比這個龐大的足球文化選題面前,搜索完所有相應數據和事實,卻發現只有這種缺乏理性的比喻,或許才是回答這個命題的唯一方式。
我們生活在一個日趨大同的世界裡。足球人才的培養流程,在歐洲各國已大致被同化,今天的天才,往往不到10歲就已經在各個青訓中心或者俱樂部梯隊受訓了,南美可能還稍微有些區別,但梅西不是14歲就來了巴薩嗎?然而是英國球員還是義大利球員,在場上一眼你就能看出。現在如此,未來幾十年也會如此。世界的大同,足球理論的大同,並不能讓催生足球的文化氛圍迅速同化。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了解兩國足球不同,只要看看英格蘭足總和義大利足協的區別就行了。直到90年代,英格蘭足總的歷屆管理者,都極少有職業足球背景——管理職業足球的,往往是一些紳士。他們骨子裡並不認同職業化,更關注足球草根層面。於是在英足總執委名單中,非職業足球人士佔了60%以上。
義大利足協則是高度職業化的。雖然說這個管理機構的創立,是為了服務整體足球運動,可是在管理義大利近17000傢俱樂部時,意甲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英國著名記者西蒙·庫珀曾在他的名著《足球之敵》里一語概括:「義大利的足球管理者,就是要教育孩子們如何踢好足球,如何讓球隊取得更好成績……而英國足球管理者呢?他們在傳授良好的社會價值觀,要讓你做一個更好的人。」
德塞利回憶起AC米蘭的訓練模式時,說米蘭所有的梯隊,訓練都和一隊一樣職業,而他後來加盟的切爾西呢?「教練只是把場上邊線一劃,扔上一堆紅白背心,大家分邊踢去吧。」
直到1996年霍華德·威爾金森在足總推行俱樂部青少年學院體制前,英格蘭的青少年足球並沒有嚴密的培訓體系,各級別校隊是足球人才15歲甚至16歲以前主要的受訓環境,而據維亞利自己的親身經歷,即便是他小時候參加的一個業余足球學校,「訓練的方式也是高度職業化的。」
對待足球的不同方式,導致了足球發展的不同前途。在英國,足球的思想根源仍是一項強健體魄、增強團隊意識的集體游戲,可是在義大利,足球就是為了勝負。
有人還想過從人種上,區分這兩國足球的異同,例如阿森納的體能教練科爾貝特就認為,義大利等南歐球員,在身體靈活性上明顯強於北歐球員,不過北歐球員的耐力更好,於是形成了歐洲拉丁派和整體力量派的區別。這種分析並不被人類學家接受,但耶魯大學教授基德卻有細致的論證結果指出:西非是最盛產高水平運動員的地區。然而所有這些討論,以及人種和體格上的些微差異,都不能超過不同足球文化的影響。
穆里尼奧就說,英國足球的技術,和其它國家所認同的足球技術,在概念上都有很大差異。「因為沒有哪個國家的足球,像英國這樣,你持球每秒鍾,都得提防一個後衛對你橫身飛鏟。倘若在其它國家,躲避是正常反應,可在英國,躲避是懦夫、是失敗,輸球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付出百分百努力。」
這意味著,最終的比賽勝負,未必是英國人最看重的,他們對於足球,更追求精神層面上的勝利。所以他們和馬基雅維利主義的義大利足球人,有著天壤之別。
[注] 馬基雅維利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劇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君主論》和《論戰爭藝術》,其名言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英意比較學-足球人(2)英式忠誠,意式挑剔
2003-04賽季的最後一個主場,利茲聯已經降級,對手是查爾頓。3比1的領先,最終只換來3比3的平局,令人吃驚的是,埃蘭路沒有一句噓聲,滿座的球迷從頭至尾鼓舞著球隊。球隊已墮落,美夢已破滅,可那一雙雙包含熱淚的眼睛裡,只有忠誠和贊美。
2002-03賽季,弱小的錫耶納升上意甲,現場觀眾人數從6301人在第二個賽季上升到11142人,這一年他們保級成功,可是到2005-06賽季,錫耶納上座率回落到7800人。對於錫耶納這樣的俱樂部,在意甲連續保級成功,不啻為俱樂部歷史上的壯舉,但是球迷仍然不滿。他們經歷了升級,他們經歷了俱樂部在意甲的拼搏,最終他們仍然選擇了離去。
所以說起英格蘭球迷和義大利球迷,溫格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在對待足球的態度上,拉丁人是理性而挑剔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卻是無理而盲從的。」
每個在英國踢過球的職業球員,都會肯定地告訴你:英國就是職業球員的天堂,因為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球迷。只要你對球迷忠誠,哪怕你能力不濟,你也將永遠得到球迷支持。若非親眼所見,很少有義大利球迷會相信埃蘭路那一幕,他們更不會相信幾年前曼城在第三級聯賽掙扎時,緬因路經常能坐滿3萬觀眾。溫格說:「輸掉一場比賽後,我常常會注意我們球迷的眼神。我只能找到痛苦和失望,可是在法國和義大利,你看到的通常是憤怒……那種對球員、對教練、對俱樂部的憤怒。」
因此維亞利會誇張地說:「若利茲聯式的降級發生在義大利,埃蘭路出現的不是4萬多球迷共同的悲哀和沮喪,你可以期待一場騷亂、一場和防暴警察的毆打,最終從球員教練到主席,只能穿著防彈背心從地道溜走……」
然而錫耶納球迷表現出來的那種冷漠,是最令足球人心寒的。看看意甲一片片空曠的看台,這種球迷的冷漠是對足球最大的傷害。因此特拉帕托尼認為,義大利球迷和義大利足球的功利性完全一致:結果決定一切。
英國決非如此。因為足球在英國包含了更豐沛的感情因素。即使失敗了,和你的球隊同悲,也是一種團結和忠誠的體現。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強調的就是團結,團結和彼此忠誠,大家才能生存。英國的歷史就是千年征戰時,這樣一個小小島國能強盛如此,秘密就在內部的團結。義大利和法國沒有島國的狹隘自閉,卻多了世俗的油滑,因此義大利和法蘭西歷史里,充斥著合縱連橫和背叛出賣。
在理性這個命題上,溫格的分析顯得格外深邃:「拉丁人擅長分析,考慮得過於精細。看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物事,他們要問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就會形成一種感情上的距離。英國人沒有這種理性,他們不會去分析自己的熱愛和信仰。所以要去打仗的話,我寧可與英國人為伍,也不願意和法國人搭檔——法國人想得太多了。」
作為一個法國人,溫格這種分析振聾發聵,卻也有足夠的道理。
忠誠和努力,便是英國足球和英國球迷最尊重的美德,這也形成了英國球迷和義大利球迷之間的區分。非理性的英國足球有時會讓義大利人覺得不可理解:比賽還剩15分鍾,你2比0領先,可是你必須繼續瘋狂進攻,而不能像尤文圖斯那樣慢條斯理地磨時間,因為球迷不接受!即便是威根這樣的弱隊,主場面對曼聯這般的豪門時,他們也必須進攻,否則球迷不接受!因為在這種非理性的足球觀里,存留著許多高於足球、高於勝負的社會價值觀。
而義大利球迷人總會保留著他們對俱樂部的苛刻態度。維亞利說這可能類似義大利人的宗教情結:他們信仰上帝,卻痛恨教堂——他們熱愛足球,卻厭倦自己俱樂部的當事人。他們追求的更是一種虛無的理想境界,可是這種純凈的境界永遠都不會出現在這些理性的聰明人的生活中。
英意比較學-足球人(3)哪裡才是教練天堂
成為一個主教練後,最能預見的問題是什麼?——解僱!
不論在哪個國家哪個聯賽,主教練做到頭的結局,十有八九是被解僱,許多所謂的辭職,也只是一種更體面的做法而已。像里皮、希斯菲爾德那樣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例子,似乎並不多。
比較兩國足球差異,單論兩國足球教練的生存狀況,都能看出很大不同。哪個國家的教練在任時間能更長?下課之後的教練,哪國能獲得更多二次就業機會?
根據從2000年8月到2004年6月這4個賽季意英兩國上兩級聯賽的統計(最終降入第三級聯賽的不計),能得出一些有趣的結果。
像弗格森和前法甲歐塞爾主帥居伊·魯這樣的「祖父級」教練,意英兩國都相當罕見。36個英超英冠俱樂部在這4個賽季中,只有11個主教練堅持始終,30.6%。意甲意乙那29個俱樂部呢?居然只有3個人!羅馬的卡佩羅、切沃的德爾內里和佩魯賈的科斯米,義大利教練「存活率」才10.3%!
簡單的推論,便是義大利俱樂部管理層更缺乏耐心,而且「存活」下來這3個教練也沒能「活到」2006年夏天,在這個夏天,那11個「活」了4年的英國俱樂部教練中,還有5人「健在」:曼聯弗格森、阿森納溫格、博爾頓阿勒代斯、謝聯沃諾克和克魯那位資歷比弗格森還老的格拉迪,另外查爾頓的柯比什利也只是剛剛主動辭職,否則查爾頓絕不會解僱這位長期執教、成績穩定的教練。
什麼樣的教練才能在俱樂部連續干4年?他首先需要相當程度的成功,但即使很成功,他也很有可能去一家更大的俱樂部。這恐怕是意國教練更迭頻繁的另一原因,10%的「存活率」說明頂級俱樂部總有空缺機會,英格蘭則相反。
在我列舉的這4個賽季,意甲最成功的5個俱樂部:尤文圖斯、AC米蘭、國際米蘭、羅馬和拉齊奧,先後聘請了15個主教練,而英超最成功的5個俱樂部:阿森納、切爾西、曼聯、利物浦和紐卡斯爾聯隊,只聘請了6個主教練,期間維亞利只在切爾西幹了不到半年。這4年中,意甲意乙每個俱樂部平均聘用過4.7個主教練,在英格蘭則是2.8個。
考慮到教練流動在英國更自由,這些數據更能反映問題。在英格蘭,一個教練能在同一個賽季里執教不同球隊,義大利卻不允許。
義大利足球對待主教練的缺乏耐心是顯而易見的。例如這4年中,12支降級隊在降級前都更換了主教練。12支英格蘭降級隊呢?6支沒有動主教練的飯碗。
義大利青少年教練費拉里認為這是義大利足球只重結果,不問過程的原因,否則如何解釋卡利亞里在2005-06賽季開始不到4個月,就換了4個教練?如此的不穩定性,對義大利足球容易造成傷害,一個主教練永遠都只能生活在此時此刻,他們不能不短視。
然而這並不能說明主教練的日子在英格蘭要更好過。沃維克大學對過去9個賽季的統計顯示,英格蘭下三級聯賽主教練逐年更迭比例達到了60%!教練委員會主管巴恩維爾說:「這就是快餐社會的特徵,一切只看眼前!」
在義大利坐穩主教練位置,要比在英格蘭難,可是英格蘭俱樂部的主教練一旦下課,二次就業機會,就比義大利同行少得多。統計中的4個賽季,在英格蘭上兩級聯賽,共有97位主教練,其中24人執教過兩個或更多俱樂部,這意味著下崗教練二次就業機會為24.7%。同時期,義大利出現了104個主教練,52個再獲生機:50%。其中22個執教過3個或更多俱樂部,21.2%,英格蘭方面這一比例是2%。10人執教過4個俱樂部,9.6%,英格蘭方面為0。
這組數據說明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義大利足球或許會對一個主教練的執教期做出有些倉促的判斷,但並不會就此完全貶低該教練能力,他們對失敗的經驗也相當珍視,他們相信失敗也能培養教練成長。英格蘭俱樂部對教練更信任,給予更多機會,可是卻很難再次相信一個失敗者——英格蘭俱樂部有一種對教練的忠誠,但缺乏對曾經失敗者的全面認識。
英意比較學-足球人(4)「黑哨」與「傻瓜」
即便有朝一日出現了完美的足球比賽,裁判也會把比賽弄得不完美——這個球場法官的存在其實並不完全是為了甄別對錯,他更是一個從心理上操控足球比賽平衡的人。
這可能是對足球裁判較為寬厚的認識,但關於裁判水平需提高的呼聲,遍及足球世界每個角落,只是對於裁判的認識,在意英兩國有很大不同。2006年世界盃前,已退役的科利納和波爾是兩國最具名頭的裁判——在波爾算術沒學好的事實被發現前,對裁判這個特殊的綠茵角色給予了不同解讀。
科利納對裁判角色的定義是:你賽前必須做大量功課,甚至得比球探更了解雙方球員的習慣,這樣才能維持你場上公正判罰的權威;波爾的觀點則完全不同:保證比賽公正性的同時,你要盡量讓比賽好看,一些常識性的判罰,就算未必完全符合規矩,也是應該採取的。
這就能折射出裁判角色在不同足球環境中的不同,所以埃里克森對我說過:「如果我是一個足球裁判,我肯定願意在英格蘭工作,而不是義大利。英格蘭對裁判算是相當尊重的一個國家,他們至少不會隨時懷疑裁判的品性。」
埃里克森的話未必准確,至少2004年歐洲杯後英國人在《太陽報》攛掇圍攻瑞士裁判邁耶的做法令人震驚。可是和義大利比起來,這只是小報炒作的事情,嚴肅媒體不會這樣做,義大利則不同,所有的媒體都在懷疑每一個裁判。
埃里克森有親身體會:「到義大利第一年我還從不考慮裁判因素,後來越來越像個義大利人,最後一個賽季,我每場比賽先想知道裁判是誰,開始懷疑一些裁判是否誠實……這真有些瘋狂。」
然而在義大利,每周三公布周末聯賽的裁判名單,確實是一條大新聞,「電話門」事件發生後,簡直就驗證了這種陰謀理論的正確——1985年,小俱樂部維羅納成為最後一個奪取聯賽冠軍的小俱樂部,而那是隨機挑選聯賽裁判的最後一個賽季。
裁判的日子在英格蘭要好過得多。穆里尼奧是個招惹了不少裁判的教練,包括把人逼得直接退休的例子,但談起英國裁判,他總體上只有贊揚。「因為英國裁判和義大利裁判不同。義大利裁判在長期被監視懷疑的環境下,總會矯枉過正。英國裁判的前提之一是保證比賽22人堅持全場。義大利裁判為了控制局勢,可以不顧比賽質量,他們更要保護自己。英國裁判的包容性更強,和球員教練開句玩笑,對英國裁判來說很自然,如果發生在義大利或者西班牙,所有報紙都會懷疑這哥們被莫吉收買了。」
裁判將如何影響比賽?這恐怕也成為意甲和英超觀賞性區別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如很多NBA裁判為了保證比賽觀賞性,能夠容忍一些球員違例行為一樣,高度商業化環境中的英超裁判,也在盡量爭取做到公平和保證觀賞性的平衡。
球迷對待裁判的態度也在影響著裁判的執法。「在義大利,一個有爭議的吹罰,球迷就會侮辱你,說你收了黑錢。」科利納說。「在英國,一個不太准確的吹罰,球迷也會罵你,但他們不會說你受賄,而只罵你是個傻瓜。」波爾笑道。
英意比較學-環境(5)不是雨,是風!
足球場上最不可測的因素是什麼?
不,不是裁判,不是哪一方球迷鼓噪的聲音更大,也不是兩個教練的戰術,甚至不是雙方球員的技術和體能水平差別。
是天氣。
卡佩羅的「南北論」
歐洲體育界盛行一種認識:來自氣候溫暖地區的運動員,技術水準和肌體靈活性,往往要高於生長於苦寒地帶的同行。英格蘭橄欖球隊常常在澳大利亞人手下吃癟,這就是解釋之一。
卡佩羅曾經到蘇格蘭輔導過青訓,天氣對足球的影響,這位名帥有過一段經典論述:「要想科學培養青少年,首先你得讓他們去室外踢球吧。我指導了一段蘇格蘭青年隊,想把義大利青年隊一些訓練模式照搬過去。天哪,我徹底失敗了。這些孩子無可挑剔,可是在那樣的大風、大雨和寒冷中,他們能幹什麼?這就讓我意識到了,為什麼巴西人技術總比歐洲人好。在義大利也是這樣,越往南部走,球員的腳下技術越好。你總得長期在良好的氣候環境下訓練吧?同時在我看來,提高球員技術的唯一途徑,就是長期穩定的科學訓練。」
卡佩羅的「南北之爭」引發了不少爭議,因為義大利南部雖然出了佐拉、托蒂和卡薩諾這些藝術家,北方的皮耶羅、巴喬也不遑多讓。英格蘭南部有過霍德爾,最北不也誕生了加斯科因?荷蘭還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北歐國家呢。所以氣候意義上的淮南橘淮北枳未必成立,不過氣候對足球人的成長,確實有著巨大的影響。
義大利雨更多
對足球的自然環境進行科學分析
⑦ 介紹義大利隊所有隊員的資料,厲害的重點介紹
詹盧卡·贊布羅塔
[編輯]科莫 (Como Calcio)
1994年,17歲的詹盧卡·贊布羅塔就加盟了位於其出生地的科莫。在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球季,他只替球隊在意乙聯賽中上陣過一次。1994-95年球季後,科莫因戰績不佳而需要在來季降至丙組作賽。降至丙組後,詹盧卡·贊布羅塔得到了更多的上陣機會,在1995-96年與1996-97年兩個賽季,他總共代表科莫上陣聯賽 47 次並取得 6 個進球。
[編輯]巴里 (A.S. Bari)
)1997年的夏天,詹盧卡·贊布羅塔得到了當時巴里的主教練法切蒂(Eugenio Fascetti)的注意,當巴里取得升上甲組的資格後,慧眼識珠的法切蒂教練便將這位極具潛力的年輕人買來。20歲的贊布羅塔第一次踏上了意甲賽場。在這最高水準的聯賽的第一個球季,在右前衛這個位置上,贊布羅塔上陣了 27 次,進了 2 球。
[編輯]鋒芒初露
在1998-99年球季,當時巴里的主力球員雲杜拿(Nicola Ventola)離開了球隊,贊布羅塔的才能得到了完全的發揮。在第一周對威尼斯(Venezia)的比賽中,他在球賽開始後只 9 分鍾便替球隊攻進全場的唯一進球,助巴里旗開得勝。贊布羅塔的好表現並沒有停下來,他光芒四射的演出使巴里在新球季取得一個極佳的開始,使到球迷們幾乎忘記了雲杜拿的離開。到了第 7 周,巴里作客聖西路球場挑戰勁旅國際米蘭,贊布羅塔替球隊先開紀錄,最後更協助球隊以 3-2 取得勝利。在這時,他已受到了眾多著名俱樂部的注意。
注意贊布羅塔的人還包括當時的義大利國家隊領隊迪諾·佐夫(Dino Zoff)。1999年2月,贊布羅塔首次代表義大利在對挪威的友誼賽中披甲上陣,這亦使他成為50年來首位代表國家隊披甲的巴里球員。這個球季贊布羅塔總共替巴里在聯賽上陣 32 次,取得 4 個進球。在球季還沒完結的時候,尤文圖斯便以接近一千六百萬歐元的轉會費將贊布羅塔收歸旗下,在接著的一個賽季,贊布羅塔將會穿上那著名的黑白球衣作賽。
[編輯]尤文圖斯 (Juventus)
轉會到尤文圖斯後,贊布羅塔並沒有停下來,且立即成為了球隊主力的一分子。在這里,他的位置是右前衛,他在第一個賽季已在聯賽上陣 32 次入 1 球。在2000年5月14日,聯賽的煞科日,榜首的尤文圖斯領先次席的拉齊奧(Lazio)僅兩分。作客佩魯賈(Perugia)的比賽因大雨而一度中斷,尤文圖斯在這惡劣的環境下遇到了滑鐵盧,以 0-1落敗。贊布羅塔在比賽的下半場後備入替,但卻在未段領紅牌被逐離場。與此同時,拉齊奧在其主場以 3-0 勝里賈納(Reggina),以一分之微後來居上奪得冠軍。贊布羅塔在尤文圖斯的第一個賽季便與聯賽冠軍擦身而過,並以一面紅牌作結。
[編輯]首個聯賽冠軍
到了2000-01年球季,贊布羅塔在聯賽上陣 29 次進 3 球,可是依然與冠軍無緣,屈居羅馬(A.S. Roma)之下再度取得亞軍,教練安察洛堤(Carlo Ancelotti)亦因此被辭退。在尤文圖斯的第三季,教練里皮(Marcello Lippi)的回歸,布馮(Gianluigi Buffon), 圖拉姆(Lilian Thuram)與內德維德(Pavel Nedved)的加盟後,贊布羅塔首次嘗到了聯賽冠軍的滋味,冠軍路上他在聯賽上陣 32 次且取得了 1 個進球。
[編輯]成功轉型
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對韓國的比賽中,贊布羅塔受到對手的侵犯令大腿受傷,因而錯過了2002-03年的開季。在他缺陣期間,新加盟的右中場球員卡莫拉內西暫代他的位置卻有非常傑出的表現,因此當贊布羅塔傷愈復出時,教練里皮便嘗試將他的位置後撤換到了左後衛。贊布羅塔充沛的體能、出眾的速度與攻防俱佳的特點使他很快地適應了新的位置,並且表現出色,成為足球界其中一個成功的轉換位置的例子。在這個賽季,贊布羅塔幫助尤文圖斯連續第二年奪得意甲冠軍,而且更闖進了歐洲聯賽冠軍杯的決賽,但在120分鍾的激戰後只能與AC米蘭(AC Milan)打成 0-0 平手,並在互射十二碼中落敗。經過這成功的漫長賽季後,贊布羅塔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為了世界級的左後衛。
[編輯]現況
直至2004-05年球季結束,贊布羅塔已替尤文圖斯摘下三個聯賽錦標,6 個賽季上陣聯賽 185 次射入 7 球。2005-06年球季初,澤比納(Jonathan Zebina)的受傷與及基耶利尼(Giorgio Chiellini)的回收使得贊布羅塔再一次轉移位置到了右後衛。贊布羅塔在 2005年與尤文圖斯續約至 2010年,他穩定的優秀表演且能夠勝任多個位置使他已成為球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編輯]義大利國家隊
[編輯]21歲以下國家隊
贊布羅塔闖進意甲賽場後不久便得到國家隊方面的注意。1998年3月25日,他首次入選21歲以下國家隊在對馬爾他(Malta)的比賽中上陣。到了4月22日,他第二次代表21歲以下國家隊對陣威爾斯(Wales),在上半場第43分鍾他替球隊取得了致勝的一球以 2-1 擊敗威爾斯,這是他首次,亦是最後一次為21歲以下國家隊取得進球。在1998年,他為21歲以下國家隊出戰了全部 6 場比賽,取得五連勝的佳績,只是在最後一場與西班牙(Spain)打成平手。
[編輯]首次入選
在21歲以下國家隊的精彩演出與及1998-99季初的光芒四射,贊布羅塔在他22歲生日前9天,1999年2月10日,首次被教練佐夫選進義大利國家隊在對挪威(Norway)的友誼賽中上場,雖然最終雙方以 0-0 互交白卷,贊布羅塔的表現卻受到了一致的好評。
[編輯]2000歐洲國家杯
之後在1999-00年球季中,贊布羅塔分別再為21歲以下國家隊上陣 4 次及正式國家隊 6 次。賽季完結後,贊布羅塔的名字出現了在佐夫挑選的22人歐洲杯名單中。在這個他職業生涯中的首個國際大賽中,贊布羅塔穿上了 17 號的傳統藍色戰衣。分組賽中,義大利分別以 2-1, 2-0, 2-1 擊敗了對手土耳其(Turkey),主辦國比利時(Belgium)以及瑞典(Sweden),其中在首兩場比賽中贊布羅塔都完成了全場90分鍾的賽事。在八強對羅馬尼亞(Romania)的比賽中,贊布羅塔再次替義大利正選上陣,並以 2-0 擊敗對手進入四強。
[編輯]首面紅牌
四強的比賽中,義大利遇上了另一主辦國荷蘭(Netherlands)。比賽初段,位處右中場的贊布羅塔便與對方的左路球員岑登(Boudewijn Zenden)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兩位球員都在非常早的時間,第15和28分鍾已分別領得黃牌警告。可是贊布羅塔始終國際賽經驗不太豐富,在第34分鍾的時候因粗野攔截岑登而領到第二面黃牌被逐離場。以十人應戰的義大利憑著出色的防守,經過120分鍾苦戰終迫和對手,並以 3-1 在互射十二碼中淘汰荷蘭進入決賽。
由於在四強的比賽中領到紅牌,贊布羅塔在對法國(France)的決賽中被罰停賽,義大利亦在特勒澤蓋(David Trézéguet)攻入黃金進球後落敗,屈居亞軍。
[編輯]2000悉尼奧運會
在失望的歐洲杯過後,贊布羅塔回到了21歲以下國家隊代表義大利出戰2000年奧運。首兩場分組賽他都打足了90分鍾,面對澳洲(Austrailia)及宏都拉斯(Honras)分別以1-0及3-1取得勝利。由於已取得出線權,贊布羅塔在對奈及利亞(Nigeria)的比賽中坐到了後備席上只參與了比賽的最後 10 分鍾。雙方以 1-1 打成平手,而這亦是贊布羅塔最後一次代表21歲以下國家隊出戰,他總共替球隊上陣 13 次取得 1 個進球。在八強中,義大利被後來的銀牌得主西班牙以 1-0 擊倒。
[編輯]2002世界盃
國家隊的新教練特拉帕托尼}-(Giovanni Trapattoni)上任後並沒有影響到贊布羅塔隊中的位置。在2002世界盃的前夕,他已累積了23次替國家隊上陣的經驗,亦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特拉帕托尼的廿三人大軍名單。在分組賽的三場比賽中他都打滿了全場90分鍾,並助義大利以小組次名出線。十六強的賽事中,義大利遇上了在D組以首名出線的主辦國韓國(South Korea)。贊布羅塔依然是國家隊的右中場正選球員,但當比賽進行至第七十二分鍾,贊布羅塔在邊線位置被一名韓國球員的粗野攔截踢中了大腿,並因傷退下火線。最後義大利亦在加時的末段被攻入致勝一球黯然出局。
[編輯]首個國際進球
在2003年,國家隊隊長馬甸尼(Paolo Maldini)退出了國際賽場,再加上贊布羅塔在尤文圖斯的成功轉型,他便成為了國家隊左後衛位置上的必然首選。2004年5月30日,贊布羅塔在與突尼西亞(Tunisia)進行的一場友誼賽中攻進了生涯上的首個(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國際賽事進球。當時比賽進行至第89分鍾,哥拉迪(Bernardo Corradi)的頭槌攻門被對方守門員拍出落在贊布羅塔的腳下,他立即向著龍門抽射,將皮球直送網頂,為義大利完成了 4-0 的大比數勝利。
[編輯]2004歐洲國家杯
到了2004歐洲國家杯,已是贊布羅塔參加的第三個國際大型足球賽事。可是賽前充滿希望的義大利卻未能發揮出應有水準,表現乏善足陳,三場分組賽只取得兩和一勝的成績,在進球數字不及對手瑞典與丹麥(Denmark)的情況下首圈必告出局。可是在整體表演被廣泛批評的同時,隊中有幾位表現較好,包括贊布羅塔在內的球員卻得到了正面的評價。
[編輯]現況
經過了連續兩個失望的賽事,特拉帕托尼辭去了國家隊教練的職務。新任教練正是對贊布羅塔的職業生涯有頗大影響,當時正辭去尤文圖斯教練一職的里皮。在2005年末,里皮為國家隊帶來了不少新面孔,而他亦再一次將贊布羅塔調配至新的位置 - 右後衛。
如今,他已是義大利國家隊陣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他能夠勝任兩個邊路上攻守的任何位置的特點,為義大利的戰術上增加了不少靈活性。他絕對會是2006年世界盃場上義大利最重要的核心成員之一。截至2005年11月16日,贊布羅塔已累積為國家隊上陣52次,得到一個進球
⑧ 康建瓷磚和威爾斯瓷磚哪個好
康建瓷磚
和其他的陶瓷生產公司相比起來,康健瓷磚公司生產實力強大,並且具備一隻高效的科研隊伍,現在它已經擁有義大利進口的滾筒印花機等設備,來保證國內瓷磚質量的上乘。
威爾斯瓷磚屬於中端,是中國馳名商標產品,和宏宇,宏陶,卡米亞是同一個廠家當然建議用十大品牌的。
康健陶瓷是廣東薩米特陶瓷有限公司旗下一個主力品牌,在市場是銷量喜人,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它還隸屬於有著「建陶航母」之稱的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
⑨ 威爾斯陶瓷怎麼樣是知名品牌嗎
剛好前段時間家裡裝修了,對這塊知識比較了解,問我算是問對人了,呵呵~ 「威爾斯陶瓷」自2000年在中國面市以後,迅速發展成中國建築陶瓷工業界集研發、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之一。企業採用義大利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強大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創新能力奠定了在業界的領先地位。 公司通過並嚴格執行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產品通過首批優質產品認證及國家3C認證。威爾斯陶瓷先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及獲得「中國陶瓷行業名牌產品」、「2009年綠色環保家居品牌」、2011年度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十大」排行榜「陶瓷十大品牌」等榮譽。 我說了這么多你清楚了嗎?如果還是不了解的話可以登錄它的官網進行更多了解哦~
⑩ 奧遜·威爾斯的個人經歷
奧森·威爾斯是一個富裕之家的次子,他父親RichardHeadWelles是有所成就的發明家,母親BeatriceIves是鋼琴師。威爾斯在這個信奉羅馬天主教的家庭長大,十八個月的時候,就有心理學家宣稱這是個天才,母親教他讀莎士比亞作品,從小又練習繪畫、鋼琴和小提琴。他還從父親的公司里學會了魔術雜耍的本領。
威爾斯6歲那年,父母離婚,他隨母親遷往芝加哥,1924年,母親去世。威爾斯的父親後來成為一個酒鬼,帶著他周遊列國,所到之地包括中國的上海。父親於1930年去世,那年威爾斯15歲,他對父親始終懷有一份愧疚感,認為自己無視他的存在,背叛了他,這一直伴隨著他一生。之後,MauriceBernstein成為威爾斯的監護人。
中學時代的威爾斯受到校長RogerHill的器重和影響,是在那段時期,他開始創作、執導舞台劇。
不過威爾斯叛逆的個性使他拒絕了監護人送他入大學深造的計劃,他帶著父親留下的小筆遺產,隻身前往愛爾蘭,立志想做流浪畫家。在愛爾蘭他結識了一個女子,他們曾商量給將來的孩子取名「Rosebud」,不過這段戀情很快無疾而終。威爾斯去往都柏林,1931年,威爾斯找到都柏林GateTheatre的負責人,吹噓自己是百老匯明星,雖然沒人相信他,但劇場經理頗為欣賞他的功底,讓他留在了劇團中。他在那裡成為一名成功的舞台劇演員。在經歷了和劇院兩個女老闆爭風吃醋的緋聞後,他轉赴西班牙,這次想做一個驚悚小說作家,可卻陰差陽錯成了鬥牛士。顯然,他的身體並沒有頭腦那麼靈敏。西班牙的慘痛經歷是一個信號,我們可以看出貫穿威爾斯一生的悲劇就是——他擁有無與倫比的才華,卻又有嚴重的自我毀滅傾向。這種斗爭無時無刻不在他體內上演,在他將來的電影創作歷程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種沖突。
應該注意的是,威爾斯這段傳奇的經歷,全部發生在他幾乎年未滿二十的青少年時期。 結束了歐洲游歷,威爾斯回到美國,他很快就真的打入了百老匯,他甚至參加了KatherineCornell公司的全國巡演,他的快速竄紅吸引了製作人約翰·豪斯曼的注意。1934年,威爾斯又涉足了廣播劇,結識了一大幫後來水星劇團(MercuryTheater)的夥伴。這一年,威爾斯與社交名媛、女演員VirginiaNicholson結婚,後育有一女。也在這年,威爾斯和妻子一起拍了部8分鍾的短片TheHeartsofAge,雖然微不足道,但從這部短片中不難發現威爾斯此後電影生涯中的美學趣味,包括傾斜、不穩定的構圖,帶有壓迫感的人物特寫。
1936年,作為羅斯福新政的一部分,聯邦劇場計劃讓一些失業已久的劇場工作者找到了工作,威爾斯受雇於約翰·豪斯曼,最早的一出戲是個扶助黑人的計劃,威爾斯面對幾乎全套的黑人陣容,於是排了一出《麥克白》。這出戲大獲成功並進行了全國巡迴上演。這個事件後來被認為是美國黑人舞台劇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20歲的威爾斯被戲劇圈內捧為天才。《麥克白》的大獲成功之後,威爾斯陸續排演了《浮士德》和諷刺劇HorseEatsHat。
1937年,威爾斯導演了另一出非常成功的戲,MarcBlitzstein的工人題材戲TheCradleWillRock,出於對左派勢力的擔憂,政府百般阻撓這部戲的上演,但威爾斯和豪斯曼克服重重困難,再一次獲得轟動。
1937年的夏天,22歲的威爾斯和35歲的約翰·豪斯曼在紐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水星劇團。他們的身邊很快聚集了一些傑出的人才,包括阿涅絲·穆爾黑德、約瑟夫·科頓、喬治·庫勒里斯、RayCollins、FrankReadick、EverettSloane、EustaceWyatt、ErskineSanford、伯納德·赫曼等,其中許多人,後來為威爾斯工作多年,成為他可靠的班底。
水星劇團的第一部戲是莎士比亞作品《裘力斯·凱撒》,威爾斯加入了對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諷刺和影射,上演後大獲成功。
同時,威爾斯在電台也十分活躍,起先是廣播劇演員,後來陸續擔任製作人和導演。他在CBS的廣播劇中扮演過哈姆雷特。他的廣播劇作品還有《悲慘世界》。
真正讓他揚名立萬的,是那部自《世界大戰:火星人進攻地球》的著名廣播劇。1938年10月30日晚8點,廣播員以新聞記者的方式,使用戲劇紀錄片(docu·drama)的手法,模仿現場報道的口吻向聽眾播報火星人正在入侵地球,大肆屠殺人類,國民警衛隊統統被火星人部隊殲滅,總統已經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無數聽眾都對此信以為真,紛紛出逃,尤其在美國東岸一帶,人們哭天搶地,亂作一團。
這起事件,是美國廣播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天才之作,據統計,當時有上百萬人對此節目深信不疑,產生全國性嚴重恐慌,經濟損失難以計數。威爾斯卻由此一夜成名,第二天登上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 廣播劇《世界大戰》為威爾斯打開了好萊塢的大門。雷電華(RKO)給了他一紙無比優厚的合約,甚至包括影片的最終剪輯權——在大製片廠時代的好萊塢,極少有導演能夠擁有這一權力!1964年接受《電影手冊》記者的訪問時,威爾斯承認,那是一個導演在好萊塢體系下前所未有的「絕對權力」。他把雷電華當作自己的仙納都(Xana),彷彿可以自由支配一切。
威爾斯打算改編約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的小說《黑暗之心》作為開端,他甚至設計好了主人公的主觀視點貫穿整個冒險之旅,但在預算做出來後,雷電華公司開始冷靜下來,拒絕了威爾斯這個必然耗資巨大的要求。然後威爾斯提議拍NicholasBlake的反法西斯小說TheSmilerwiththeKnife,同樣沒有通過,據威爾斯說,是因為公司高層對他選定的女一號LucilleBall沒有信心。
由於一直無法找到能令各方滿意的題材,威爾斯很擔心雷電華會對他信心動搖,他抓緊時間,和編劇曼凱維支(此前為威爾斯寫過廣播劇TheCampbellPlayhouse)醞釀出一個故事,開始命名為《約翰·Q》(JohnQ),後來改叫《美國人》(American),雷電華的老闆喬治·沙弗拍板改成《公民凱恩》。
曼凱維支的創意來自威廉·倫道夫·赫斯特的生平,他的情婦瑪麗恩·戴維斯和赫斯特是好朋友,當然主角也有部分RobertMcCormick和JosephPulitzer的影子。威爾斯的主意是從多個人的角度,來分別展現主角的不同側面,他驅使曼凱維支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下劇本,豪斯曼在劇本完成過程中也有一定功勞。威爾斯在曼凱維支劇本基礎上至少加了三場戲,又大改一通,主角凱恩的童年部分是來自威爾斯的自身經歷。
影片的攝影師則是當時業內首屈一指的格·托蘭,擔任剪輯師的是日後成為大導演的羅伯特·懷斯。演員中有部分是水星劇團的老班底。消息走漏到赫斯特處,他指使旗下八卦作者LouellaParsons展開調查,最後確認影片確實是根據赫斯特生平展開,令他對這部電影的拍攝十分不滿。在奧斯卡獎上,盡管《公民凱恩》一舉獲得九項提名,不過最終僅攬下最佳原創劇本獎。
1944年,威爾斯執導了一出新的廣播劇。1945年,他和ClaudetteColbert出演悲情片TomorrowIsForever。盡管不願有人請他做導演,但他作為一個優秀演員的名聲卻在好萊塢得到了認可。期間,除了繼續廣播劇的工作,他還為《紐約郵報》撰寫談政治與好萊塢的專欄。
威爾斯在二戰結束後執導了一部有關追捕納粹戰犯的黑色驚悚片《陌生人》(TheStranger)。按照他的原意,是讓老搭檔阿涅絲·穆爾黑德出演FBI特工的角色,而製片方斷然拒絕,他們找來華納兄弟公司專演黑幫片的老牌奸角EdwardG.Robinson取而代之。
1947年威爾斯為哥倫比亞公司拍攝《上海小姐》(TheLadyfromShanghai)。這部電影由威爾斯和他當時的妻子麗塔·海華絲聯合主演。威爾斯剪短海華絲的頭發並漂成白色,這引起各方很大的爭論。哥倫比亞公司的老闆哈里·科恩在創作上向威爾斯下了許多命令,因為麗塔·海華絲在之前拍的影片中唱歌反響不錯,所以勒令插入一段唱歌的場景,又為了讓女明星光彩照人,所以一定要加上若干特寫鏡頭。不止如此,公司硬性指定的作曲家令威爾斯極為不滿,而影片結尾裝滿鏡子的房間那場戲原本是不打算配樂的,但片廠根本對威爾斯這一意圖置若罔聞。影片完成後的導演版本約為155分鍾,對發行來說顯然太長,所以被剪成87分鍾就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了。就這樣,《上海小姐》總算拍成,而哈里·科恩又擔心這部片子會毀掉他的明星,決定將其暫時冷藏,最後推遲發行一年。
1948年,威爾斯終於說服RepublicPictures讓他執導低成本電影《麥克白》(Macbeth),這次他應製片廠要求剪掉了20分鍾,但票房依然失敗。 1947年,灰心失意的威爾斯離開美國,表面的說法是他為了選擇自由,但根據後來確鑿無疑的證據顯示,在赫斯特陣營的長年鼓噪渲染下,FBI相信他是共產主義者,於是對他展開調查,威爾斯已被列入好萊塢的黑名單,這或許是他離開美國的主要原因。
到義大利拍攝《奧塞羅》(TheTragedyofOthello:TheMoorofVenice),相比前作,首先此片由威爾斯的水星公司獨家製作,無疑導演將自主權牢牢抓在手裡;另外,《奧塞羅》拍攝周期足足達到三年,顯然是嘔心瀝血之作。這一時期,威爾斯的電影生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為了不受大製片廠的制約,他不停地接拍其它導演的影片,賺取片酬以供拍攝自己的電影。此後三十年,都始終無法擺脫這種處境。在《奧塞羅》拍攝期間,他演了四部電影,最傑出的是卡羅爾·里德執導的《第三人》(TheThirdMan,1949年)被英國電影學院(BFI)評為英國影史百大佳片第一。威爾斯在片中亮相不多,但極為驚艷,尤其是那段親自編寫的關於博爾吉亞家族與布穀鳥鍾的台詞膾炙人口。
《奧塞羅》明顯比《麥克白》更加成功,在戛納國際電影節大受歡迎,獲得最高獎,但直到1955年才在美國上映。本片在表演上可圈可點,但過於濃厚的舞台劇形式,削弱了電影本身的力量,部分大場面由於技術條件所限也略顯業余,所以《奧塞羅》仍非威爾斯最成功的文學經典改編之作。在之後的電影生涯里,威爾斯未停止將經典文學作品搬上銀幕,他從五十年代就開始籌劃改編他最喜愛的小說《唐吉訶德》,直到七十年代才動工拍攝,但一直沒有真正完成。
1950年,威爾斯在英國找工作,在《第三人》催生的HarryLime廣播劇大獲成功後,他陸續製作了幾個系列的廣播劇。1953年威爾斯短暫回到美國主持CBS的電視節目,期間國稅局專員對他進行寸步不離的監視,威爾斯在節目結束後再赴英國。
下一次導演的機會於1955年來到,影片Mr.Arkadin的製片人是威爾斯在政治上的導師LouisDolivet。此片拍攝的足跡遍及法國、西班牙、德國和義大利。這部影片後來被公認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同年,威爾斯為BBC電視台導演了兩套電視劇集。 1956年,威爾斯回到好萊塢,主持了一些電視和廣播節目。這次他在美國呆了三年。
在威爾斯重回美國的三年間,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歷劫佳人》(TouchofEvil)。
1957年,威爾斯剛好為環球公司拍好一部名為《影中人》(ManintheShadow)的驚悚片,他重寫了劇本中關於自己角色的場景,令公司大感滿意,決定與他繼續合作,但誰也不會認為他還適合坐到導演的椅子上,因為此前一次次慘重的票房失敗早已給好萊塢留下了惡劣的印象。
新片暫定名為《邪惡勛章》,男一號是大明星查爾頓·赫斯頓,令赫斯頓愉快地接下這個角色的原因是出於一個誤會,他以為威爾斯會執導這部新片,孰料並非如此,於是他建議,乾脆讓威爾斯來導演算了。此時環球公司高層中賞識威爾斯的人起了作用,威爾斯順利得到了這個機會,雖然預算少得可憐,但想想若能藉此證明自己在好萊塢體系中真有掙錢的能力,那也值得一試。環球公司在製造出自己這份時長為93分鍾的《歷劫佳人》後,也不知接下來如何是好,擱置數月,然後草草發行,甚至沒有為影評人舉行試映,影片的失敗結局可想而知。
但隨著時光推移,許多電視台、電影團體經年累月一次又一次的放映此片,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歷劫佳人》超越時代的傑出。重新恢復《歷劫佳人》的原貌,成為許多忠實影迷和部分業內人士的夢想。首先是在70年代,UCLA的羅伯特·愛潑斯坦(RobertEpstein)向環球公司索要一份拷貝用作學院內部放映,卻意外發現這個版本長達108分鍾,他欣喜地認為找到了失落的威爾斯原版。不過經考證得知,這只是當年製片廠的內部試映版,其中相當多鏡頭並非奧森·威爾斯本人拍攝。環球在八十年代發行該片錄影帶的時候,也無意請回當時尚在世的威爾斯糾正多年前的錯誤,還經典以原貌。所以,市面上始終沒有能准確反應導演原始意圖的版本存在,失望之情又延續了十多年。
真正的突破出現在1992年,《芝加哥讀者》的著名影評人JonathanRosenbaum在《電影季刊》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文中大幅引用了威爾斯那份備忘錄中的文字;因主持修復馮·施特勞亨的《貪婪》(Greed)而在業內聲望卓著的製片人Schmidlin偶然讀到了這片文章,就動了重剪《歷劫佳人》的念頭,於是他請來好萊塢的頭牌音效師與剪輯師,多次奧斯卡獎得主WalterMurch,以及錄音師BillVarney、PeterReale和環球公司的畫面修復專家BobO'Neil,在JonathanRosenbaum的協助下,著手《歷劫佳人》的修復與重剪,他們盡可能忠實於威爾斯的備忘錄手稿,首先去除開場長鏡頭上干擾觀眾注意力的字幕和音樂,再按威爾斯所闡述的,著力刻畫昆蘭這個混合著高傲與粗野,果斷與哀傷的腐敗警長形象悲劇性的滅亡——將之還原成威爾斯一貫所執迷的典型「浮士德」故事,講述靈魂的出賣與墮落。全新版《歷劫佳人》在1998年面世,長度為111分鍾,也被稱為「導演剪輯版」。但威爾斯親手完成的版本已經無人可以知道是什麼模樣。
《歷劫佳人》之後,威爾斯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出演了幾部影片,有TheLong,HotSummer(1958)、Compulsion(1959年),他顯然對回到好萊塢的生活並不滿意,於是決意重回歐洲。 回到歐洲後,威爾斯斷斷續續在繼續《唐吉訶德》的拍攝工作。1959年,他在義大利和香港演了兩部電影。
1960年,他在法國和南斯拉夫又演了兩部電影,同時他回到當初呆過的都柏林GateTheatre,排了一出舞台劇。這部舞台劇將莎士比亞的五部歷史劇融為一體,為的是將焦點對准本來的配角,現在的主角——福斯塔夫,這並不是威爾斯第一次想這么做。1939年,威爾斯已經寫好了《五個國王》的劇本,將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冶為一爐。但當時失敗了,所以這個計劃一直擱置,成了他的心結。此次重新命名為《午夜鍾聲》(ChimesatMidnight)在愛爾蘭登台上演。
同時,他終於完成了《唐吉訶德》的前期拍攝,但後期卻一做幾十年,到他去世也沒有真正完成。1992年,西班牙導演JessFranco根據威爾斯留下的部分底片剪出了一個版本上映,並沒得到好評。
1961年,威爾斯為義大利電視台導演了一部電視劇。1962年,威爾斯改編了卡夫卡的《審判》(TheTrial),此片輾轉拍攝於歐洲各國,由安東尼·珀金斯主演。那段時期,他認識了女演員OjaKodar。1965年,威爾斯終於把《午夜鍾聲》搬上銀幕,他親自飾演的福斯塔夫極為成功。當年50歲的他,尚未中年發福,須得將衣服墊厚並化老妝才能接近福斯塔夫的形象。二十多年後,威爾斯無須任何喬裝便活脫脫一個福斯塔夫。
1966年,威爾斯為法國電視台導演了電視片TheImmortalStory,後來在法國的電影院也上映過,頗受歡迎。時隔四年,威爾斯與OjaKodar重逢,兩人在生活上和電影上就再也沒有分開。
在電影生涯的後期,威爾斯的成功總是轉瞬即逝,他的大部分時間消磨在各種各樣的好片、爛片里,無休止地充當配角、龍套、旁白。多數時候,威爾斯往返於歐美兩地,這期間也曾和一些較為重要的歐洲導演合作,例如AbelGance、HerbertWilcox、JulienDuvivier、SergeiBondarchuk、ReneClement、ClaudeChabrol;較重要的美國導演,像JohnHuston、FredZinnemannNicholasRay、RichardFleischer、JackArnold等等。
威爾斯並非沒有遇到令事業起死回生的機會,科波拉和派拉蒙在替《教父》(TheGodfather)中的維托選角時,也曾考慮過威爾斯。他的年齡、體態、嗓音、演技無疑是上上之選,但科波拉經過反復權衡之後,仍選擇了馬龍·白蘭度,結果起死回生的人就成了白蘭度。
幾年後,威爾斯又獲邀為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StarWars)中的黑武士配音,這次,卻是他主動拒絕了。還有次機會,科波拉籌拍《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Now),本來庫爾茲上校角色非他莫屬。科波拉起初屬意威爾斯飾演庫爾茲上校,但最後又一次選定曾合作過的馬龍·白蘭度,令威爾斯再度與黑暗魔王的角色失之交臂。
在威爾斯潦倒的晚年裡,新好萊塢的後起之秀們仍對前輩給予極高尊重。他在邁克·尼科爾斯《第22條軍規》(Catch·22)中出演准將,並結識了新銳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兩人一見如故,從此結為忘年之交,博格丹諾維奇此後更成為威爾斯的代言人。威爾斯終身未寫自傳,但他和彼得·博格丹諾維奇曾進行長時間的對談,後來出版的《我是奧森·威爾斯》(ThisisOrsonWelles)是了解威爾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1969年威爾斯授權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使用自己的名字建立一座電影院——奧遜·威爾斯電影院,直到1986年。 因為一直收到美國電視台和製片廠的邀約,加上歐洲的小報不放過他和OjaKodar的私人關系,威爾斯毅然放棄了《唐吉訶德》的剪輯,於1970年回到美國。
他不再為大製片廠工作,只是參與一些小投資的電影和電視拍攝,他還發現自己成了脫口秀的紅人,這段時期他的主要經歷集中在完成TheOtherSideoftheWind的攝制,一共花了六年,但最終也未完成。許多曾幫助過他的前輩、晚輩一起出現在其中,影片講述年老失勢的導演拍片所遇到的重重困難,不過是威爾斯自身經歷的再現。為這部影片,威爾斯自己掏了1百萬美元,又從一家巴黎的伊朗公司籌到1百萬美元,這家公司的老闆是當時伊朗國王的妻弟MedhiBoushehri,在拍攝過程中,一個西班牙投資人捲走了約25萬美元並消失。伊朗公司答應補上資金缺口,但也因此得到了影片80%的版權,他們最終拒絕威爾斯剪輯影片。與此同時,伊朗國內爆發了革命,國王下台,影片的拷貝落入新政府手中,這部電影從此離開了威爾斯。時至今日,還有許多人在為這部影片的命運而努力,威爾斯晚年的摯友PeterBogdanovich為此奔走了20多年,2006年10月初,PeterBogdanovich稱「事情現在進行得比較順利,兩三個月內會有確切的消息發布。」1971年,他導演了一個較短的版本的MobyDick,最後沒有完成。同年,AMPAS授予他榮譽獎。威爾斯假裝不在洛杉磯,請JohnHuston代領。JohnHuston批評了AMPAS這個假惺惺的獎項。
1973年,威爾斯完成FforFake。
1975年,剛成立幾年的AFI授予威爾斯終身成就獎,他在典禮上放映了兩段即將完成的TheOtherSideoftheWind。
1979年,威爾斯拍了關於攝制Othello一片的談話紀錄片FilmingOthello。這是為西德的電視台拍的,後來也在影院上映過。
70年代末,威爾斯出現在一些電視商業廣告中,比如一個酒的廣告就十分有名。
晚年的威爾斯除了在電視節目中露面外,他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開拍手中寫好的大量劇本。此外,他也在洛杉磯的幾所電影學校講課。
1985年10月10日,威爾斯死於心臟病。雖然他生前曾表示不願火化,但在妻女的主持下,遺體還是被火化,骨灰最終埋葬在西班牙一位朋友家中的枯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