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祭壇怎麼畫

義大利祭壇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2-06-04 02:45:23

Ⅰ 義大利18世紀的美術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

進入18世紀,義大利各派藝術出現了衰落的傾向,這時只有威尼斯畫派還繼續保持了一定的繁榮,但仍然是流派繁雜,主要有晚期的巴洛克、古典主義、羅可可和卡拉瓦喬主義等風格流派的藝術。

左·馬·克列斯比(G.M.Crespi,1665—1747)是波倫亞畫派的畫家,由於他在繪畫中善於表現光線的變化,人們常叫他是義大利的倫勃朗。他早期受學院派的影響,後又受卡拉瓦喬主義和威尼斯畫派的熏陶,在藝術創作上很重視刻畫人物的內心,畫上的人物常常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畫的幾幅《抓跳蚤的女人》就是這樣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他描繪了一個正在抓跳蚤的女人,表現得十分詼諧、有趣。他的代表作還有《自畫像》(約1700)。《聖約瑟之死》、《屠殺嬰兒》、《洗衣婦》、《基督受洗》(1712)等。

18世紀有一位活躍在倫巴底地區的名叫賈·弗·齊培爾(F·Cipper,生卒年代不詳)的畫家。從姓氏來看,他的祖籍可能是德國。他主要創作活動在1705—1736年間。他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畫家,他專門描寫下層人民的生活。他筆下的人物和生活環境完全是寫實的,具有質朴的鄉土風味,代表作有《皮鞋匠》、《紡織女》、《磨刀匠》、《母與子》等。

阿·芒雅斯柯(A.Magnasco,1667—1749)是熱那亞畫派的畫家。他的藝術具有一種浪漫主義和戲劇性的色彩,受晚期巴洛克風格的影響,他大多畫一些騷動不安的局面或一些急風暴雨式的風景。在這些場合下,人物有點變形又大多表現出一種急躁的情緒。他的《海岸風景》、《基督受洗》(1730)。《山地風景》、《調教喜鵲》等就是這樣的作品。

18世紀威尼斯畫派仍然是人才輩出,涌現出不少蜚聲歐洲的藝術家。

喬·巴·皮亞采達(G.B.Piazzetta,1682—1754)是威尼斯畫派中明顯帶有巴洛克傾向的畫家。他早年在威尼斯學畫,後曾從波倫亞的克列斯比學藝,1750年成為威尼斯美術學院的院長。他善於作色彩絢麗、構圖宏大的天頂畫。除天頂畫外,他的架上繪畫也十分精美,這些畫,色彩瑰麗晶瑩,顯然是繼承了威尼斯畫派的傳統。在一些畫面上從物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架上畫的代表作有《女卜者》(1740)、《井旁的利伯加》(1738—1740)、《年輕的旗手》(約1743)等。他還是一位很不錯的插圖家,曾為塔索的《解放了的耶路撒冷》一書作過插圖。

18世紀威尼斯畫派更為傑出、更具有知名度的畫家是喬·巴·提埃波羅(G.B.Tiepolo,1696—1770),他是威尼斯畫派中對歐洲繪畫最有影響的畫家之一,擅作天頂畫、架上繪畫和版畫。他出生在一個船長的家庭,早年從格拉扎里尼學畫,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曾給他以有力的影響,他非常崇拜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內塞等人。1717年,他對歲時便嶄露頭角在義大利各地作畫,1731、1737。1740年3次去米蘭,此外還到過貝加莫、維琴察等地,他在這些地方都創作過大量的天頂畫和祭壇畫。他第三次去米蘭為當地的克列里奇宮作的天頂畫《太陽神在奧林匹斯山》(1740),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作品,畫面金碧輝煌、空間開闊,很富有想像力。畫面上描繪了太陽神正駕著馬車從奧林匹斯山出發,只見霞光四射,沖破黑暗的天空,太陽神的馬車像是要破壁而出,其動作有一種不可阻擋之勢。在40—50年代,除完成了眾多壁畫外,還創作了一些精美的架上畫,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祭壇畫《背負十字架》、《梅採納特把自由的藝術獻給奧古斯都大帝》(約1743—1750)、《阿姆菲特麗達的凱旋》(約1740)、《時間揭示真理》、《堅忍和智慧的寓意》(1743—1745)、《西風神和花神的凱旋》等。1750年前後,他為威尼斯的拉比官所作的壁畫十分馳名,在這里他描繪了古代羅馬的歷史場面,其中有一幅是《克婁巴特拉女王的飲宴》,畫面上的情節是女王正在宴會上向羅馬名將安東尼表達愛情。有趣的是畫面上的人物穿戴著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衣物,背景的建築物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樣式,這表明畫家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16世紀威尼斯的光榮歷史抱有懷念的情緒。1750年12月提埃波羅在兩個兒子的陪同下應邀到德國維爾茲堡作畫,他為這里的主教官創作了著名的壁畫、天頂畫。為主教宮的帝王大廳所畫的天頂畫、壁畫取材於中世紀的一段歷史,在這里描繪了日爾曼皇帝巴巴羅薩的婚禮和封贈儀式。隨後他又為主教宮的前廳作了天頂畫,別出心裁地用象徵的手法描寫了世界上的四大洲:騎在大象上的婦女代表亞洲,象徵非洲的婦女騎的是駱駝,象徵美洲的婦女騎的是鱷魚,而象徵歐洲的婦女則威嚴地端坐在大理石的寶座上,此外,還畫了中國人、印度人、摩爾人。維爾茲堡的作品使他得到很大的榮譽。1753年底他回到威尼斯,1756年又被推選為威尼斯美術學院的院長,1762年4月名望很高的提埃波羅被邀去西班牙。在西班牙首先為王宮的王位大廳作天頂畫,名為《西班牙王朝的凱旋》,在這件作品中歌頌了王朝的統治和威嚴,將天主教的神和異教的神祗畫在了一起,這種做法是很大膽的。此外,他還為王宮作了一系列天頂畫和壁畫,也為教堂作了一些祭壇畫。1770年3月27日他逝世於馬德里。提埃波羅的作品題材極其豐富,除了宗教、神話、歷史題材外,還創作了一些風俗畫,這類風俗畫往往帶有幽默感,如《走江湖的人》。他同時還是一位極有特色的銅版畫家。

羅·卡爾耶拉(R.Carriera,1675—1757)是一位很出色的威尼斯女畫家。她是蜚聲歐洲宮廷的色粉肖像畫家,藝術風格抒情細膩,輕柔婉約,具有羅可可藝術的特色。1705年她成為羅馬聖路加學院的院士,此後又相繼被選為波倫亞學院和巴黎雕刻、繪畫學院的院士。1719—1721年曾在巴黎活動過,她的才華在當時受到華托的稱贊。代表作品有色粉畫《黛安娜》、《舞蹈家巴爾巴里娜·卡巴妮肖像》、《自畫像》(約1730)等。

喬·巴·皮道尼(G.B.Pittoni,1687—1767)也是威尼斯畫派的一位羅可可畫家,他的作品常常被誤認為是提埃波羅的作品。他於1727年被選為波倫亞學院院士,是歐洲各國宮廷很受歡迎的畫家之一,1758年曾任威尼斯美術學院院長。他曾創作過許多色彩鮮明的天頂畫和架上繪畫,代表作有《黛安娜的沐浴》和《黛安娜和恩底米翁》等。

接近羅可可風格的畫家還可以舉出雅·阿米高尼(J.Amin.goni,1675—1752)和皮·朗吉(P.Lonshi,1702—1785)等人。朗吉善於描繪上層階級的悠閑生活,作品風格朴實。優雅、風趣,代表作有《音樂會》(1740)、《舞蹈教師》、《犀牛》(1751)、《占卜者》等。

18世紀威尼斯畫派的風景畫特別馳名,涌現出一系列著名的風景畫家。當時,威尼斯興起了一種描繪城市風光的風景畫,這種風景畫專門描繪城市的建築物和鄉土人情,它被叫作維都塔(Veta)。維都塔式的風景畫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有,但是到了1 8世紀呈現出更大的發展趨勢,而且更加成熟。

在風景畫的畫家行列中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安·卡納列(A·Canale,1697—1768),但人們常叫他的綽號卡納列達(Canaletto)。他20多歲時到過羅馬,以後兩次去英國。他的繪畫對英國的風景畫有一定的影響,並曾獲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士稱號。卡納列達的風景畫風格質朴,富有鄉土氣息,具有威尼斯地方的特徵。代表作有《威尼斯迎接法國大使》(約1724)、《在威尼斯聖·喬凡尼·埃·巴勒教堂前的廣場》、《石匠的料場》(約1730)、《遠眺聖米歇爾島的風景》等。他還常常把他的作品製成銅版畫。

卡納列的外甥或是侄於貝·別勞陶(B.Bellotto,1720—1780)也是一位著名的風景畫家,他主要活動在德國、奧地利和波蘭。他的作品以清新、明快見長,代表作有《德累斯頓風光》(1748)、《德累斯頓新市場》(1747—1755)。《維也納俯瞰圖》(1760)、《華沙風光》(1779—1780)等。

另一位著名的風景畫家法·瓜爾第(F.Guardi,1712—1793),他的風格有點獨特,作品更多帶有浪漫主義的氣息。他十分善於描繪外光,其外光豐富的變化造成了畫面上晶瑩的色調。人們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威尼斯潮濕的天空,其中有大氣流動,陽光偶爾從雲層中透出,溫和地照耀著這水上之城。他的代表作有《威尼斯廣場與宮殿風光》、《威尼斯風光》(1780)、組畫《放氣球》(1784)、《鹹水湖上的貢都拉》(約1787)、《音樂會》、《淺水海灣》等。

18世紀末最著名的古典主義雕刻家安·卡諾瓦(A.Canova,1757—1822)是個向19世紀藝術過渡的人物。17681774年他在威尼斯學習藝術,老師是托爾列蒂。進入80年代,他的藝術蜚聲國內外。1810年他被選為羅馬聖路加美術學院院長。他曾為拿破崙作過數件肖像雕刻,受到拿破崙極大的贊賞。他早期的風格受晚期巴洛克影響,後來在1779年前後轉上了新古典主義的藝術道路。他的作品除肖像外,多以神話題材為主,這些作品形式典雅、莊重、優美,所雕刻的人物具有線條圓潤,流暢,靜中寓動,姿態自然等特點,他的名作之一《丘比特與普緒喀》(又名《丘比特之吻》)(1796)就是這樣的作品。他的代表作還有《教皇克里門特十四的陵墓雕刻》(1787)、《教皇克里門特十三的陵墓」雕刻》(1792)、《柏修斯》(1801)、《裝扮成維納斯的寶琳·波拿巴·波爾蓋茲》(1808)等。以上這些作品全部是用大理石製作的。

Ⅱ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其代表作品是什麼

一 文學三傑
1但丁
Alighieri Dante(1265-1321)。文藝復興的先驅,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2彼特拉克
義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誇。代表作有《歌集》。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周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薄伽丘
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一譯卜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二 美術三傑
1達芬奇

蒙娜麗莎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正因為他是一個全才,所以他也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2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義大利畫家。1483年4月6日生於烏爾比諾 ,1520年4月6日卒於羅馬 。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 。他的一系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帶金鶯的聖母》(藏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 藏盧浮宮博物館)。1512~1513年繪成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的體態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另一幅更為高大的是祭壇畫形式的《福利尼奧的聖母》和稍後創作的《椅中聖母》《阿爾巴聖母》,都堪稱是他完美無缺的作品。1509年後,他被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邀去繪制梵蒂岡皇宮壁畫,其中簽字廳的壁畫最為傑出。這批遍布大廳四壁和屋頂的繪畫,分別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4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作品除發揮了他特有的繪畫風格外,還特別注意到了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之感。這期間重要作品還有為埃利奧多羅廳繪制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為火警廳繪制的《波爾戈的火警》和為法爾內西納別墅繪制的《加拉泰亞的凱旋》等。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運用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登峰造極之作。他的肖像畫也有很高成就。特點是形神兼備,氣韻盎然。多採用微側半身姿態,將背景隱去,唯以人物自然親切的神態突出於畫面 。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內像》和《披紗女子像》。

大衛3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Ⅲ 格呂內瓦爾德的伊森海姆祭壇畫

在格呂內瓦爾德的所有祭壇畫中,伊森海姆祭壇畫是最具代表性的傑作之一。這里的兩幅畫是祭壇畫疊攏時外展的左右兩幅畫(裡面中央一幅是《榮耀馬利亞》)。這兩幅內容都是關於聖安東尼的故事:右邊一塊拼板是《隱修士聖安東尼》 ,描繪聖安東尼遭妖怪與蜂鳥襲擊的怪誕景象,富有幻想成分。各種妖魔鬼怪被描摹得猙獰可怖,都向聖安東尼襲來。聖安東尼視若無睹,無動於衷。
據基督教傳說,這位古代隱修士在尼羅河附近德巴意曠野里遭到種種神的考驗,以證明他對上帝的赤誠。背景上密密麻麻的植物,好像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林地。景物的描寫令人產生深刻的印象;左邊一塊拼板題為《聖保羅訪問聖安東尼》,描繪兩位聖者在一問一答。聖保羅向聖安東尼詢問他在底比斯如何戰勝惡魔的經過。兩個老人形象具有一定的肖像性,兩幅都作於1511~1515年間。兩幅畫現均藏於法國科爾馬下林登美術館。據有的史家考證,畫上的安東尼是按照伊森海姆祭壇的供養人義大利安東尼泰隱修院院長格維多·圭爾西的肖像來描繪的。右邊那個聖保羅形象,則是格呂內瓦爾德的自畫像。這幅畫的背景畫得富有詩意。顯示了畫家對描繪自然的天賦才能。為了神化這一環境,使它更顯壯美,畫家在兩個苦行僧的腳邊添上了一頭可愛的偏角鹿。

Ⅳ 祭壇畫的介紹

所謂祭壇畫,是一種類似中國屏風式的立在祭壇上的宗教畫,是畫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聖壇前面的畫,有的類似可以折疊的屏風畫。

Ⅳ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傑」畫家的藝術特色

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 這是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候的三傑!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著名的畫家、科學家。他一生完成的作品不多,但幾乎件件都是不朽的名作。他的作品自始至終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並特別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相結合,在世界美術史上堪稱獨步。他的筆記中涉及科學研究的范圍極其廣闊,從物理數學到生理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在技術方面的創造發明遍及民用、軍事、工程、機械等各方面。
拉斐爾幼年便從父學畫,他的父親是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他的畫面上始終洋溢著明凈的色彩、柔和的光線和寧靜而優雅的節奏感,這都得益於他受到的早期教育。
米開郎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師,是文藝復興盛期的代表。他少年時代就進入著名的"梅第奇花園",在那裡接受了藝術訓練,並接觸到大量收藏在那裡的古代藝術珍品,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已流露出不凡的氣質。雖然 也有復制 但是 也是 復制的精華 希望樓主滿意!!!

Ⅵ 麻煩誰來講解一下17世紀尼德蘭祭壇畫~

難道LZ 是川美的???

Ⅶ 祭壇畫的藝術經典

例如最著名的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一直被認為是藝術經典。1541年,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創作了這幅祭壇畫。原作將近200平方米,繪於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祭壇後的大牆上,不失為17世紀巴洛克藝術的典範。
另一個著名的作品是《根特祭壇畫》。《根特祭壇畫》是一種多翼式「開閉形」祭壇組畫。
每逢節日的禮拜盛會,祭壇的兩翼伴隨著音樂旋律被徐徐打開,輝煌奪目的12幅祭壇畫便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它分成上、下兩段和左右兩翼,上段的中央是基督,兩旁是聖母瑪利亞和洗禮者約翰。兩翼的內側是《合唱的天使們》和《奏樂的天使們》,外側是亞當和夏娃,下段的中央是《羔羊的頌贊》,兩翼左兩側是《騎士》和《裁判官》,右側是《隱者》和《巡禮者》。
在平日,祭壇的兩翼是閉合的,人們只能看到兩翼外側的畫面。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祭壇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於伊朗不能進口問題怎麼處理 瀏覽:951
伊朗男足現在怎麼樣 瀏覽:152
東非國家哪些咖啡被義大利採用 瀏覽:560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怎麼樣 瀏覽:517
怎麼用義大利面機 瀏覽:387
印度怎麼發貨到國內 瀏覽:151
印尼總統大學是什麼檔次 瀏覽:101
中國機場跑道編號7號機場有哪些 瀏覽:849
伊朗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528
越南米廠在中國農業部備案有哪些 瀏覽:747
觀眾如何觀看中國70大閱兵 瀏覽:666
中國銀行服務如何 瀏覽:698
印度人為什麼那麼難受 瀏覽:400
找一個越南媳婦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瀏覽:743
義大利駐昆明領事館地址在哪裡 瀏覽:481
伊朗為什麼不打土耳其 瀏覽:532
英國手機卡號碼長什麼樣 瀏覽:49
義大利蜂蜜哪個牌子比較 瀏覽:839
美國進口車到中國需要多久 瀏覽:670
印度人怎麼買衣服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