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買到假貨如何申請假一賠三
您好,先到工商、消協投訴,一般工商、消協會在中間調解,若調解後雙方不能達成賠償協議。則只好通過法院起訴了。當然也可以不通過工商、消協,直接到法院起訴,搞商家消費欺詐,雙倍賠償。
1、如果你在簽收的時候就看出來是假貨,建議大家直接拒收商品就可以了,一旦簽收之後退款不如直接拒簽省事。收到貨後如發現是假貨,先跟賣家協商退款。
2、如果賣家不同意退款,我們就要盡可能的收集有關假貨的證據,拍照也好請有關部門鑒定也好,只要能證明物品是假貨就可以了。證據足夠有說服力的話淘寶是會准許退款的,你按照地址把貨物發回去,收到退款後不要這么輕易就算了,我們可以點擊申請售後來索取你退貨的郵費。如果賣家有假一賠三的特色服務,我們還可以要求賣家進行三倍賠償。同時,我們還可以在電商交易平台上舉報賣家的假貨商品。
3、如果在網上買到假貨,賣家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交易平台作為第三方,按照法律規定,如果明知店鋪的欺詐行為而無作為,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在明知情況下售賣假貨,已經形成了消費欺詐。維權中最方便的渠道,是直接與店鋪和第三方平台協商。店鋪的銷售承諾都是具有法律效益的,需要自行遵守。如果協商不成,他建議消費者在有聊天記錄和發票等證據情況下,去法院起訴。並且第三方平台應該對店鋪進行嚴格的管理。如果出現了假貨,第三平台應該首先要求店鋪對消費者進行損害性賠償;同時,為防止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再次進入市場,電商平台應該完善相關機制,對於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在退貨後應該進行銷毀,也可以引入行政力量,政府部門去查處,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銷毀、查封,吊銷店鋪的營業執照。
網上購物是比較容易出現購買到假貨的情況,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出現,還是要消費者們在購物之前選擇正規、有信譽保障的電商進行消費。要是購買到假貨的話,可以向經營者進行索賠。
【法律依據】
《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⑵ 買到假貨怎麼賠償
買到假貨時先不要慌張,如果時實體店買到可以直接到店裡和老闆協商處理,得到該有的賠償,如果店主不同意的話,可以撥打當地工商局號碼,請求工商的幫助。如果是在網上買的,可以咨詢你所買的店家客服,與他協商解決。同時還要注意在網上買的不可以點「已收貨」應該直接申請退貨退款,記住要在7天之內退貨退款,因為在這個時間段之間的退貨退款是不需要理由的,即使商家沒有同意,過了24小時後,系統也會幫你自動確認。之後就寄出郵件,在你提交的退貨退款申請中填好你的貨物運單號,之後靜等商家收到貨,系統就會把錢轉到你的支付賬號中。我們可以點擊申請售後來索取你退貨的郵費。如果賣家有假一賠三的特色服務,我們還可以要求賣家進行三倍賠償。同時,我們還可以在電商交易平台上舉報賣家的假貨商品。
如果商家死活不肯認你買的物品是他們家的,或者就是不給予你相應的賠償時,我建議可以盡可能的收集有關假貨的證據,拍照也好請有關部門鑒定也好,只要能證明物品是假貨就可以了。
根據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遭遇假貨,既可以向銷售者索賠,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索賠,還可以要求兩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實踐中,為維權方便,消費者一般選擇起訴網路交易平台。實在解決不了也可以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最高法院也明確規定,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採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送達地為合同履行地。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不出家門」就讓違法者遭到制裁。
⑶ 買到假貨如何索賠,怎麼賠
具體索賠如下:
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是商家存在了一欺詐的行為,根據我國《消費者權利保護法》里第55條的規定,消費者可以要求增加賠償的金額,對於增加賠償的金額一般是消費者接受的服務或者是商品價格的3倍,法律上對於增加賠償的賠償金額不足500元,需要按照500元來計算,如果法律有另外的規定的,依據其他的規定執行。但是現在很多商家為了證明自己銷售的物品不存在假貨,如果商家會有一個自行的承諾,所以消費者可以先看商家對於售假是一個什麼樣的賠償標准,如果商家宣傳的是假一賠十,那消費者保留證據之後,可以得到十倍的賠償。消費者可以像行政部門投訴之後獲得賠償,也可以和商家自行協商解決賠償的金額。
二、購買到假貨如何維權:
消費者購買到的商品發現是假貨的,可以通過下列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並要求賠償:
1、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的時候,可以自行與商家進行協商並要求賠償;
2、消費者可以到有關的行政部門進行投訴。一般是到工商局和消協進行投訴;
3、消費者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是依照國家法律合法的調節組織進行調節;
4、消費者與經營者談不攏的時候,雙方可以到仲裁機構對該物品進行仲裁;(仲裁的結果是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只是一個證明。不過可以拿著這份證明到人民法院起訴訴訟。);
5、消費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要求商家賠償。
三、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法律規定: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買到了假貨。是屬於子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可以向出售假貨的商家要求賠償。商家在給予顧客補償之後,該商品是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是上一級批發商提供的物品,而商家是不知情的,那麼商家可以向生產者或者是上一級的批發商要求賠償,消費者因為受害者因為商家出售的商品的缺陷而遭受到了人身的侵害或者是財產損失的,消費者可以同時起訴售出物品的商家和生產企業,並要求賠償。
第44條的法律規定:
對於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到的假貨,導致自身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的。消費者可以向提供商品的店鋪要求賠償。如果平台管理不嚴格,不能提供商家的的真實名稱,電話號碼和有效地址的,導致消費者無法追究商家的責任的,那麼消費者可以追究平台的責任並要求賠償。對於網路上平台的宣傳(如假一賠十的)。平台已經做出了承諾,但是消費者購買到了假貨,那麼平台就需要履行自己的承諾。網路交易平台給予消費者補償之後,網路交易平台有權利追究店鋪的責任,並要求店鋪給予一定的補償。但是平台在提供店鋪銷售者的電話,地址和名稱的,但是平台是知道該商鋪售賣的是假貨,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利,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處理的。那麼該銷售平台承擔連帶的責任。
⑷ 買到假貨可以要求幾倍賠償
法律分析:買到假貨可以要求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三倍的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零二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⑸ 買到假貨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
買到假貨維護自己的權益方法是:
1、消費者需要保留有效證據;
2、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貨或賠款;
3、可以和經營者協商,請求消協調解,向有關部門投訴,達成仲裁協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假冒偽劣商品通常是指,那些包含有一種或多種,可以導致普通大眾誤認的不真實因素的商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⑹ 買到假貨怎麼賠償
法律分析:買到假貨的賠償,可以要求商家退款,並要求支付價款三倍的賠償。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二十四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⑺ 買到假貨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
主要維權途徑:
1.可以與商家協商調節
2.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投訴
3.可以請消費者協會介入調解
4.可向相應工商部門舉報
5.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索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日常生活中購物買到假貨,消費者可以優先選擇與商家協商調解,節省時間成本。
當然,協商時也要注意不要被商家的套路迷惑(如僅同意給予一定補償,而不承認自己出售的是假貨)。在此階段,無論協商是否成功,均需注意證據的收集與保存。所謂「證據」主要是所購物品和發票等;例如若要與商家協商退換貨,可以在郵寄之前用相機拍下商品各個角度的照片、保存與商家的聊天記錄等。如必要,還可以請技術質量監督部門進行產品質量鑒定。
2.如協商不成,可以考慮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投訴商家以維權。
在網路購物極大普及的現狀之下,許多大型電商平台都提供有投訴維權的服務以保障消費者權益、提昇平台購物體驗。買到假貨後,若消費者的索賠要求與商家未達成一致,可立即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投訴商家。投訴時,消費者需提供相關證據,第三方平台的服務人員則會根據買賣雙方提供的證據作出最後裁定。
例如,淘寶網就設有專門的服務中心,內有投訴維權通道;而其對於「假貨」問題的裁定依據則是《淘寶網出售假冒商品認定和處罰規則與實施細則》第四十八條。一般而言,大型電商平台的處理能解決很大一部分關於購入假冒偽劣產品的維權糾紛;如今平台經濟的發展日益成熟,加之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行業內部的「自律」也是頗有成效的。
3.如維權仍有障礙,或者對於平台的處理結果有異議,消費者也可以考慮請消協出面調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請求消協調解」不同於向工商部門舉報或者提起民事訴訟;消費者協會此處只有調解權(即並不能給予商家行政處罰或是真正意義上強制商家賠償等)。在生活中,有關舉報申訴事宜,也可以撥打消費者申訴舉報熱線12315咨詢(後續若向工商部門投訴或提起民事訴訟,有關管轄權、投訴要求、具體流程等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撥打12315咨詢)。
4.如消協調解不能,則可向工商部門舉報。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六條: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的,該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消費者。
第五十六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因此,購買到假貨後,消費者可以向工商部門投訴商家;具體規定可參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2014年2月1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62號公布)。需要注意的是,工商部門以行政處罰為主要任務;雖然也可以組織買賣雙方調解,但此時消費者仍可能無法獲得任何有強制效力的額外賠償,只是商家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
5.最後,也是最「有效力」的辦法,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法索賠。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八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如上述方式都未能有效維權,消費者可通過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請求法院判令商家承擔相應的責任(此時的請求權基礎多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中有關欺詐或生產銷售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商品的規定)。
例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對於詳細的起訴流程,此處不作贅述,僅就有關「買假維權」有關的注意事項進行介紹。(1)與前述相同,起訴時需注意相關證據的收集與提交;可重點關注證據的合法性關聯性與客觀真實性。
(2)在被告的選擇上,可以參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至第四十五條確定。
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3)在提出具體的訴訟請求(主張具體的損害賠償)之外,需注意要求商家承擔全部的訴訟費用。
關於訴訟時效,消費者也需要有所關注。在得知自己購買假貨並收集相應證據後,如欲通過提起訴訟的方式維權,建議當事人盡快為之。一般而言,消費者因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提起訴訟的時效為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
⑻ 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怎樣通過訴訟索賠
一、購買假冒偽劣商品怎樣索賠?
購買假冒偽劣商品可以通過起訴等方式索賠。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此外,還可以要求懲罰性賠償,消費者對生產或銷售假冒偽劣問題主張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依據,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對有欺詐行為的消費糾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雙倍賠償的權利。對生產或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十倍賠償的權利。
因此,消費者如果在商場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有權要求商場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
二、消費者怎樣才能避免網購假貨?
1、看寶貝LOGO識保障。
這些小LOGO能最大限度地維護消費者利益,商家要獲得這些LOGO都需要經過平台商的資質審核,並繳納一定的保證金。
2、看評價比看信用級別要靠譜。
評價中可能會有一些不實或者商家偽造的記錄,因此除了看評價以外,還要仔細查看商家的信用級別。
3、注意寶貝的細節實拍。
某些商家盜用其他正規商家的圖片作為宣傳,此類店鋪需要格外注意。
4、勤搜索,多比較,貨比三家更可靠。
看完一家店鋪,可以與其他店鋪比較,也可以挑推薦靠後的店鋪去看看,因為由於商家和淘寶之間的廣告利益,可能會把某些沒有參加廣告活動的正規店鋪排在後面,但這個過程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
5、在專業的導購網站挑選
由於一些專業的導購網站會替消費者提前剔除一些假冒偽劣的商鋪,並且挑選實惠優質的商品,比如女裝的」美麗說」,電子類的」愛電子產品」。如此一來,就會大大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效率。避免花了很多時間比較又買到假貨的尷尬境地。
6、保留聊天記錄。
為了留下證據,因通過通訊工具(如果在淘寶的話就是旺旺)多和店主溝通,並留下聊天記錄。
7、退貨宜快不宜遲。
如果一旦發現假貨,因及時向店主和淘寶反應,及早退貨,因為有7天無理由退貨等規則。
偽類商品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假貨,雖然購買真品的價格比較昂貴,故此不少人會選購買偽類商品,故此若是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之後發現並非是價值比較高的真品,但是又不想通過起訴等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的,司法機關也不會介入。
⑼ 在國外買到假貨怎麼維權
如果你真的在外國買到假貨,拿好發票,請個好律師,坐等收錢。(我美國)
⑽ 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怎樣通過訴訟索賠
1、可要求雙倍賠償。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屬於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准、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採取僱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此外,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 或服務時 , 如果 有下列情形之一, 而 且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 也 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
(一)銷售失效、變質商品的;
(二)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權的商品的;
(三)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四)銷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的;
(五)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的。
如果商家存在以上行為的,消費者就可以要求雙倍賠償。
2、假冒產品本身能作為證據。
提起訴訟後,可向法院申請鑒定你所購買產品的真假,不需要再買一個。
3、訴訟費按照原告起訴的金額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