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行星的義大利語是什麼

行星的義大利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0 06:05:12

Ⅰ 八大行星的別稱

水星(Mercury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它被稱為阿波羅。
木星(Jupiter)古稱歲星,
火星(Mars)火星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所以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火星古稱熒惑,這是由於火星呈紅色,熒光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我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金星[2](Venus)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時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有時黃昏後出現在西方天空,被稱為「長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時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除太陽外全天最亮的恆星)還要亮14倍,猶如一顆耀眼的鑽石,於是古希臘人稱它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愛與美的女神,而羅馬人則稱它為維納斯(Venus)——美神。
土星古稱鎮星或填星土星是中國古代人根據五行學說結合肉眼觀測到的土星的顏色(黃色)來命名的(按照五行學說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黃)。而其他語言中土星的名稱基本上來自神話傳說,例如在歐美各主要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葡萄牙語、德語、義大利語等)中土星的名稱來自於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說其在羅馬神話中即薩圖爾努斯)、巴比倫神話中的尼努爾塔和印度神話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學符號是代表農神薩圖爾努斯的鐮刀。
天王星[1](Uranus)
海王星[2](Neptune

Ⅱ 金木水火土行星在古往今來世界各個民族語言中分別各有什麼含義各是什麼意思

主要還是古中國和古希臘古羅馬的研究有代表性吧!今來人們更趨向於了解真實的星體。

【金星】
由於金星很亮,於是古希臘人稱它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愛與美的女神,而羅馬人則稱它為維納斯(Venus)——美神;
古代中國認為金星與戰事有關,古人根據其運行速度判斷行軍速度,根據金星的亮度推測國家命運等。
此外資料:占星術中的金星,參見網路:
http://ke..com/view/3059.htm?fr=ala0_1_1#8
【木星】
古代中國稱之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木星主福!
西方語言一般稱之朱比特(拉丁語:Jupiter),源自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
【水星】 (Mercury )
中國古代稱為辰星。因為常難見到,古人認為它與氣候和農業軍事有關。
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是羅馬眾神中的使者,也是商貿之神,Jupiter與Maia Maiestas之子。起初他的形象來自伊特魯里亞神話中的Turms,但主要都是借鑒希臘神話中的Hermes。
【火星】
中國古稱熒惑,這是由於火星呈紅色,熒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徵著火,它的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我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火星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所以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在希臘人之前,古羅馬人曾把火星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好侵略擴張的希臘人卻把火星作為戰爭的象徵)而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於火星。
【土星】
中國古稱鎮星或填星,因為土星公轉周期大約為29.5年,我國古代有28宿,土星幾乎是每年在一個宿中,有鎮住或填滿該宿的意味,所以稱為鎮星或填星。
土星是中國古代人根據五行學說結合肉眼觀測到的土星的顏色(黃色)來命名的(按照五行學說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黃)。
而其他語言中土星的名稱基本上來自神話傳說,例如在歐美各主要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葡萄牙語、德語、義大利語等)中土星的名稱來自於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說其在羅馬神話中即薩圖爾努斯)、巴比倫神話中的尼努爾塔和印度神話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學符號是代表農神薩圖爾努斯的鐮刀。

Ⅲ planet中文諧音是什麼

planet 英[ˈplænɪt] 美[ˈplænɪt]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運轉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

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3)行星的義大利語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里以上,質量必須在5億億噸以上。

按照這一定義,截至2013年,太陽系內有8顆行星,分別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行星定義委員會稱,不排除將來太陽系中會有更多符合標準的天體被列為行星。在天文學家的觀測名單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內天體就有10顆以上。

Ⅳ 義大利語LE PIANETTE的意思

你好!
le
pianete
是(這些)行星的意思.它是la
pianeta
的復數形式.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Ⅳ planet是什麼意思

plant

1、讀音:英['plænɪt]美['plænɪt]

2、釋義:n.行星

3、語法:

planet,star

這兩個名詞均可表示「星」之意。

planet指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

star多指恆星,也指天空中的群星。可引申指一切星狀物或文體等領域中的知名人物。

4、詞彙搭配:

major planets大行星

secondary planets衛星

5、例句:They claimed to have discovered a new planet.他們宣稱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

(5)行星的義大利語是什麼擴展閱讀:

近義詞:star

釋義:

n.星;明星

v.以星狀物裝飾;變成演員

語法:n.(名詞)

1、star的基本意思是「星」,指晴天的晚上能看到的天體,是可數名詞,引申可作「像星星一樣亮的人或物」解,即「明星,名角」。

2、star在正式文體中可作「功名,機遇,運氣」解,是可數名詞。

詞彙搭配:

a cloud of stars一群星星

under a star福星高照

例句:Her ambition was to become a film star.她一心追求的是做電影明星。

Ⅵ 七大行星的英文是什麼

1、水星:Mercury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為辰星,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

2、金星:Venus

金星(Venus)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時候會更近)。

3、地球:Earth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4、火星:Mars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

5、木星:Jupiter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6、土星:Saturn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由近到遠)第6位。質量、直徑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同屬氣態巨行星。歐洲古代(古希臘)稱土星為克洛諾斯(Cronian),古代中國也叫鎮星或填星。

7、天王星:Uranus

天王星(Uranus)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18.37~20.08天文單位),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8、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是八大行星中的遠日行星,按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排列海王星是第八顆行星,直徑上第四大行星,質量上第三大行星。

Ⅶ 塔拉的類地行星

塔拉(Terra),行星名。2008年美國上映的電影《塔拉星球之戰》中出現的一顆類地行星。名稱來自義大利語,原意是指「地球」 。影片講述了因為戰爭而摧毀地球的人類,乘坐著「諾亞方舟」在宇宙中尋找新的家園,並最終發現塔拉星球、與塔拉星球人發生戰爭並最終和平相處的故事。
塔拉星球位於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地方,這是一顆十分美麗的星球。億萬年來,星球上的生物和諧相處、繁衍生息。塔拉星球有兩顆處於不同軌道的衛星,因此,在塔拉星球的夜晚,你可以看到兩顆美麗的「月亮」。同時,塔拉星球擁有一個巨大的小衛星帶。成千上萬的小衛星在相近的軌道上繞著塔拉星球旋轉,組成了一個七彩的衛星帶。 塔拉星球的外部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層:海底、大洋和大氣層。
海底:一般情況下,塔拉星球的生物可以到達的最底層的部分,是塔拉星球的堅硬的固體外殼。海底類似於地球上的大陸,不同的是,海底的物質組成成分尚不明確。塔拉人以海底作為地基,建設了很多塔狀的建築物,用於居住。
大洋:實際上是比大氣層濃密很多倍的大氣組成的。覆蓋了整個塔拉星球,大洋與大氣層的交界處是變化萬千的雲層。這些白色的雲層,使得我們從遠處看的時候,塔拉星球整體呈現出灰白色。大洋中常年飄雪,雪的物質組成尚不明確。因為表層厚厚的雲層遮擋,使得大洋底部光線極暗,很少有生物願意到這里來。同時,塔拉長老們在大洋內部,建造了一個秘密的軍事基地。
大氣層:美麗而溫和的大氣層是塔拉人以及其它生物生存的地方。大氣層的氣體成分不明確,但是可以肯定對人體有毒。同時,大氣層的氣壓很大,健壯的年輕人類只能在其中存活不到30秒。這里是塔拉人和塔拉生物的天堂。 由於塔拉星氣候溫和,適宜生物生存,因此塔拉星上有豐富多彩的生物。
植物:塔拉星上的植物種類和數量暫不明確,可以肯定,塔拉星的植物大部分是綠色植物。不同的是,其中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像地球上植物那樣進行氧——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幾乎所有的植物,不能夠產生氧氣。
動物:塔拉星上的動物與地球上的動物長相相似,不同的是他們都有特殊的翅膀保證他們可以在大氣層中飛翔而不落入到海底。另外,這些生物都沒有尖利的牙齒,它們基本都是素食性動物。這些生物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塔拉星是一個和平的天堂。
人類:塔拉星上的智慧生物類似於人類。他們有著高度發達的大腦以及嚴格的社會秩序。塔拉人沒有雙腿,他們利用身體下部的長條狀的「尾」保證飛行。他們沒有毛發,全身光滑美麗,頭部後方有沒有退化完全的類似於人類的辮子的器官。塔拉人只有三隻手指頭,他們相比人類十分矮小。但是他們發展出了類似於人類的家庭和類似於古希臘的長老議會制度。他們的建築、繪畫、音樂、機械、武器的製造技術等已經發展到了與現代的人類不相上下的程度。這是一個愛好和平的種族,他們曾經因為自己的戰爭而差點毀滅。後來,長老們決定利用隱藏所有武器、隱瞞歷史、限制機械發明的方法,保證和平。但是,他們不得不為萬一發生的外星人入侵考慮,於是在海底建立了秘密的軍事基地。 名稱:塔拉星
類型:類地行星
半徑:未知
質量:未知
平均密度:未知
自轉軸方向:未知
自轉周期:未知
公轉周期:未知
組成結構:固體的殼、濃密的大氣和較為稀薄的大氣
衛星:兩顆
衛星帶:一個彩色的小衛星帶
大氣壓:很大,大於地球的大氣壓
各個元素豐度:未知
磁場:未知
與地球距離:未知

Ⅷ 太陽系八大行星介紹和他們的西方傳說

水星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在直徑上小於木衛三和土衛六,但它更重。
水星
基本數據
公轉軌道: 距太陽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單位) 水星直徑: 4,880 千米 質量: 3.30e23 千克
名稱來源
在古羅馬神話中水星是商業、旅行和偷竊之神,即古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為眾神傳信的神,或許由於水星在空中移動得快,才使它得到這個名字

金星Venu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軌道最接近圓,偏差不到1%。
金星
基本數據
軌道半徑: 距太陽 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103.6 千米 質量: 4.869e24 千克
名稱來源
金星 (希臘語:阿佛洛狄忒;巴比倫語: Ishtar)是美和愛的女神,之所以會如此命名,也許是對古代人來說,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顆。(也有一些異議,認為金星的命名是因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地球Earth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五大行星

基本數據
軌道半徑: 149,600,000 千米 (離太陽1.0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756.3 千米 質量: 5.9736e24 千克
名稱來源
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這里當然有許多其他語言的命名。在羅馬神話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臘語:Gaia, 大地母親) 直到16世紀哥白尼時代人們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顆行星。 它也是太陽系唯一有水的行星。 地球,當然不需要飛行器即可被觀測,然而我們直到二十世紀才有了整個行星的地圖。由空間拍到的圖片應具有合理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它們大大幫助了氣象預報及暴風雨跟蹤預報。它們真是與眾不同的漂亮啊!
主要成分
地球由於不同的化學成分與地震性質被分為不同的岩層(深度-千米): 0- 40 地殼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過渡區域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2700-2890 D'' layer - D"層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5150-6378 Inner core - 內核 地殼的厚度不同,海洋處較薄,大洲下較厚。內核與地殼為實體;外核與地幔層為流體。不同的層由不連續斷面分割開,這由地震數據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數地殼與上地幔間的莫霍面-不連續斷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們所居住的只是整體的一個小部分(下列數值×10e24千克): 大氣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殼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內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鐵構成(或鎳/鐵),雖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較輕的物質。地核中心的溫度可能高達7500K,比太陽表面還熱;下地幔可能由硅,鎂,氧和一些鐵,鈣,鋁構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鐵/鎂硅酸鹽),鈣,鋁構成。我們知道這些金屬都來自於地震;上地幔的樣本到達了地表,就像火山噴出岩漿,但地球的大部分還是難以接近的。地殼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類長石的其他硅酸鹽構成。就整體看,地球的化學元素組成為: 34.6% 鐵 29.5% 氧 15.2% 硅 12.7% 鎂 2.4% 鎳 1.9% 硫 0.05% 鈦 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星體。 其他的類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結構與物質組成,當然也有一些區別:月球至少有一個小內核;水星有一個超大內核(相當於它的直徑);火星與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與水星可能沒有由不同化學元素構成的地殼;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顆有內核與外核的類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有關行星內部構造的理論只是適用於地球。 不像其他類地行星,地球的地殼由幾個實體板塊構成,各自在熱地幔上漂浮。理論上稱它為板塊說。它被描繪為具有兩個過程:擴大和縮小。擴大發生在兩個板塊互相遠離,下面湧上來的岩漿形成新地殼時。縮小發生在兩個板塊相互碰撞,其中一個的邊緣部份伸入了另一個的下面,在熾熱的地幔中受熱而被破壞。在板塊分界處有許多斷層(比如加利福尼亞的San Andreas斷層),大洲板塊間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目前有八大板塊: 北美洲板塊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蘭島 南美洲板塊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極洲板塊 - 南極洲及沿海 亞歐板塊 - 東北大西洋,歐洲及除印度外的亞洲 非洲板塊 - 非洲,東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與澳洲板塊 - 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大部分印度洋 Nazca板塊 - 東太平洋及毗連南美部分地區 太平洋板塊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亞南岸) 還有超過廿個小板塊,如阿拉伯,菲律賓板塊。地震經常在這些板塊交界處發生。繪成圖使得更容易地看清板塊邊界。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輕。在50億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學標准),不斷重復著侵蝕與構造的過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壞,這樣一來,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跡(比如星體撞擊產生的火山口)。這樣一來,地球上早期歷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億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頭只有40億年,連超過30億年的石頭都屈指可數。最早的生物化石則小於39億年。沒有任何確定的記錄表明生命真正開始的時刻。 71%的地球表面為水所覆蓋。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顆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態水(雖然在土衛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態乙烷與甲烷,木衛二的地下有液態水)。我們知道,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海洋的熱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氣溫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液態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蝕及大洲氣候的多樣化,目前這是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的過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許也有這種情況)。 地球的大氣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和水組成。地球初步形成時,大氣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幾乎都被組合成了碳酸鹽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給活著的植物消耗了。現在板塊構造與生物活動維持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到其他場所再返回的不停流動。大氣中穩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過溫室效應對維持地表氣溫有極其深遠的重要性。溫室效應使平均表面氣溫提高了35攝氏度(從凍人的-21℃升到了適人的14℃);沒有它海洋將會結冰,而生命將不可能存在。 豐富的氧氣的存在從化學觀點看是很值得注意的。氧氣是很活潑的氣體,一般環境下易和其他物質快速結合。地球大氣中的氧的產生和維持由生物活動完成。沒有生命就沒有充足的氧氣。 地球與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轉每世紀減緩了2毫秒。當前的調查顯示出大約在9億年前,一年有481天又18小時。

火星Mar
火星為距太陽第四遠,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在我國古代又稱熒惑,因為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我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基本數據
公轉軌道: 離太陽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6,794 千米 質量: 6.4219e23 千克
名稱來源
火星(希臘語: 阿瑞斯)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趣記:在希臘人之前,古羅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輕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好侵略擴張的希臘人卻把火星作為戰爭的象徵)而三月份的名字也是得自於火星。

木星Jupiter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基本數據
公轉軌道: 距太陽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42,984 千米 (赤道) 質量: 1.900e27 千克
名稱來源
木星(a.k.a. Jove; 希臘人稱之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奧林匹斯山的統治者和羅馬國的保護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兒子。

土星Saturn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基本數據


公轉軌道: 距太陽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120,536 千米 (赤道) 質量: 5.68e26 千克
名稱來源
在羅馬神話中,土星(Saturn)是農神的名稱。希臘神話中的農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該亞的兒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親。土星也是英語中「星期六」(Saturday)的詞根。

天王星Uranu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

基本數據
公轉軌道: 距太陽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51,118 千米(赤道) 質量: 8.683e25 千克
名稱來源
烏拉諾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無上的神。他是該亞的兒子兼配偶,是Cronus(農神土星)、獨眼巨人和泰坦(奧林匹斯山神的前輩)的父親。

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
海王星
基本信息
公轉軌道: 距太陽 4,504,000,000 千米 (30.06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 49,532 千米(赤道) 質量: 1.0247e26 千克
名稱來源
在古羅馬神話中海王星(古希臘神話: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Ⅸ planet是什麼意思

行星。

回答問題,一絲不苟。幫助他人,快樂大家。歡迎提問,感謝採納。尊重勞動,共同進步。

閱讀全文

與行星的義大利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現時用什麼文字 瀏覽:347
印度一醫院多少人感染 瀏覽:597
sm義大利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391
中國多少出國留學生 瀏覽:200
印尼的人為什麼戴頭巾 瀏覽:460
越南拒絕中國遊客現在怎麼辦 瀏覽:78
越南產品為什麼比中國小一號 瀏覽:424
英國平均分62分相當於美國多少 瀏覽:387
印尼海嘯是什麼樣子 瀏覽:874
英國的代表性食物怎麼畫 瀏覽:519
中國有多少女人嫁外國 瀏覽:116
印尼黑檀和非洲黑檀有什麼區別 瀏覽:403
如何辨別外幣的真假越南 瀏覽:406
英國電價為什麼十年翻一倍 瀏覽:882
越南黑酸枝和寮國哪個好 瀏覽:480
中國軍人如何滅毒 瀏覽:21
越南人吃什麼早點 瀏覽:670
去越南30分鍾車多少錢 瀏覽:739
英國叫什麼黨派 瀏覽:743
中國德比和北大哪個好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