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的法西斯組織名稱是什麼

義大利的法西斯組織名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3 21:59:23

A. 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的簡介

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是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政黨,是1922年至1943年間義大利的執政黨。法西斯是拉丁文Fasces的音譯,原指中間插著一柄斧頭的一捆棍棒,為古羅馬時代官吏執掌權力的象徵。故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又譯為棒喝黨。其黨旗為黑色,以黑衫為黨服,故又名黑衫黨。黨魁是B.A.A.墨索里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墨索里尼利用統治階級「懼怕赤色」的心理,為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於1919年3月在米蘭建立半軍事性組織——法西斯戰斗團。1921年11月正式建立國家法西斯黨,綱領是法西斯國家至上,執行國家的決定是每個個人的天職。有黨員30萬人左右,多數來自退伍軍人、資產階級、地主和具有沙文主義情緒的小資產階級。1922年10月28日,在大壟斷資本集團和軍隊的支持下,數萬名身穿黑衫的武裝法西斯分子向羅馬進軍,墨索里尼攫取國家最高領導權。1924年殺害社會黨眾議員G.馬泰奧蒂(見馬泰奧蒂危機),加緊迫害共產黨、社會黨和其他進步人士。1925年1月公開宣布廢除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制憲法,實行法西斯極權統治,將其他黨派的內閣成員統統逐出政府。1926年解散除法西斯黨外的所有政黨。1927年頒布《勞動憲章》,鼓吹勞資合作,在全國普遍實行職業公團制,為大壟斷資本效勞,公開確認其在企業中的統治地位,把工會置於法西斯國家的監督之下,剝奪了工人組織工會和罷工的權利。為實施其向外擴張的政策,1934年頒布國民軍事化法,規定凡18~55歲的義大利公民必須接受軍事訓練和服兵役,使當時僅4200萬人口的義大利建立起總數達55萬的常備軍和800萬後備軍。1935年出兵侵佔衣索比亞。1936年與納粹德國聯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參加簽訂德、意、日三國反共產國際協定。1939年侵佔阿爾巴尼亞,並與德國建立軍事同盟,同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加入軸心國同盟。1943年7月戰爭失敗,國內反法西斯運動高漲,墨索里尼辭職並被拘捕,國家法西斯黨最後崩潰。

B. 義大利的法西斯勢力是什麼

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出生於義大利費拉拉省,義大利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
1922年至1943年期間任義大利王國首相。1925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黨,加劇了法西斯侵略戰爭,給義大利人民和其他國家帶來了災難。

C. 第一個法西斯組織的名稱是什麼這個組織的領導者是哪些人

1914年10月5日,米凱萊·比昂基等10人在米蘭建立了第一個法西斯組織,取名為「國際行動革命法西斯」。這個組織的參與者以壟斷資產階級和民族沙文主義者為主,積極主張義大利進行擴張,因此極力鼓吹戰爭。

D. antifa是什麼組織

隨著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的引發的抗議活動在全美各地蔓延,特朗普和一些政府官員將示威活動的暴力性質歸咎於一個名為「Antifa」的組織。隨後,特朗普發推稱要將Antifa列入恐怖組織名單。

Antifa的全稱是「反法西斯主義(Anti-Fascist)」,它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旨在對抗當時盛行的納粹、法西斯和種族主義思想,並活躍至今。

柏林牆倒塌後,德國的新納粹組織抬頭,Antifa也順應形勢重新崛起。每年春天的希特勒生日,德國的新納粹分子都會組織遊行,作為反制,德國的Antifa團體在每年5月1日發起反納粹、接納外來移民及難民的遊行。

美國的Antifa組織大多誕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主要目的是反對種族主義。進入21世紀,Antifa在美國幾乎銷聲匿跡,但特朗普上台後,這個組織又開始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7年8月,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當地議會打算拆除南北戰爭中支持奴隸制的南軍將領羅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的雕像,引發右翼群體不滿,隨即發動「團結右翼」(Unite the Right)活動,當中有不少白人至上主義份子、新納粹主義者和3K黨支持者。Antifa組織立刻行動起來與他們對抗。過程中,一輛汽車高速撞向人群,造成1死、至少19傷。

被特朗普定性為恐怖組織的「Antifa」,是什麼來頭?
「夏洛茨維爾事件」,2017年,圖片來源:CNN

美國Antifa組織的新聞網站「It's Going Down」的一位站長安德森(James Anderson)曾表示,2015年成立網站之初,每日點擊數僅約約300次,至2017年8月中旬特朗普上台後,已上升至每日1萬至2萬次。

與我們慣常理解中的「組織」不同,Antifa沒有正式的領袖和總部所在地,正如《Antifa:反法西斯運動手冊》一書的作者馬克·布雷(Mark Bray)所說:Antifa可以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身份,一種傾向或社會環境,亦或一種自衛活動。其組織結構十分扁平,由各種左翼團體成員發展而來——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反種族主義等。

被特朗普定性為恐怖組織的「Antifa」,是什麼來頭?
一位披著Antifa旗幟的示威者,2020年,圖片來源:The Nation

《紐約客》在2017年的一篇書評中介紹了這本書,以及Antifa組織和運動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以下為譯文,有部分刪改:

「反法西斯運動(Antifa)」秘史

(An Intimate History of Antifa)

丹尼爾·彭尼(Daniel Penny),紐約客,2017年8月22日

1936年10月4日,在倫敦東區街頭,成千上萬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愛爾蘭碼頭工人,共產黨員,無政府主義者和許多憤怒的本地居民聚集在一起,以阻止奧斯瓦爾德·莫斯利爵士(Oswald Mosley)和他所領導的不列顛法西斯聯盟(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在該街區附近遊行。

這場沖突最終被稱為「卡布爾街之戰(the Battle of Cable Street)」:反法西斯示威者築起街壘,阻止3000餘名法西斯「黑衫軍」和6000名警察的遊行隊伍。示威者們引爆自製炸彈,向騎警馬匹腳下投擲玻璃彈球,甚至推倒了一輛燃燒著的大卡車來阻止遊行。

接著,他們往那些遊行者和保護遊行者人身安全的警察身上不停地丟各種東西:石頭、磚塊、玻璃瓶,甚至還有便壺。不得已,莫斯利和他的部下被迫撤退。

被特朗普定性為恐怖組織的「Antifa」,是什麼來頭?
卡布爾街之戰,1936年,圖片來源:SHELDON KIRSHNER JOURNAL

在 Melville House上周出版的《Antifa:反法西斯運動手冊》一書中,歷史學家馬克·布雷(Mark Bray)將卡布爾街之戰作為阻止法西斯主義的一個有力的象徵: 一個強大的、統一的聯盟在數量上超過了法西斯主義者,從而使他們的運動失敗。

對於許多現代反法西斯組織而言,該事件仍是他們所津津樂道的重大事跡,像是在整個歐洲乃至美國反法西斯與白人至上主義斗爭中的一顆北極星。根據佈雷的說法,「反法西斯運動(Antifa)」可以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身份,一種傾向或社會環境,亦或一種自衛活動。」

這是一場沒有領導者的橫向運動,紮根於於各種左派事業ーー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

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出任新一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期間(2017年年初),反法西斯Antifa人士曾掀起了一波損壞他人財產的運動。自此,Antifa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當時甚至有一個蒙面人襲擊了白人至上主義者理查德·斯潘塞(Richard Spencer)。

在二月,右翼分子米羅·雅諾波魯斯(Milo Yiannopoulos)本定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演講活動因為示威群眾引發騷亂而取消。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 Virginia),白人至上主義者定於解放公園(Emancipation Park)舉行「右翼團結(Unite the Right)」的集會活動,但許多Antifa成員帶著棍棒封鎖了公園入口。沖突隨之爆發——據報道稱,許多Antifac成員噴灑大量化學葯劑,並向人群投擲裝滿了油漆的氣球。

福克斯(FOX)新聞報道說,白宮曾收到一份請願書,要求將Antifa定為恐怖組織,這份請願書上有超過十萬個簽名。

該書內容頗豐:這是第一本用英文撰寫的關於反法西斯運動在不同國家如何發展的歷史書,也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反法西斯運動分子的指導手冊,更是一部匯總了從過去到現在數名反法西斯運動組織者們所提出建議的檔案冊——布雷將此稱為「歷史、政治以及運作理論」的寫作工程。

反法西斯運動激進主義者們並不經常在媒體上發表講話,但是布雷是此前「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組織者,也是一名公開的左派人士。且不言布雷本人是否也參與到Antifa當中,他確實和Antifa相關人士有密切接觸。尤其在本書的最後幾章中,他對於Antifa成員如何將他們具有破壞性的、甚至有時候暴力的行為進行概念化的描述極其詳盡,甚至讓人覺得有些不太尋常。

有許多自由派人士大體認同Antifa的行動目標,但批評他們的行動策略並不「自由」。彼得·貝納特(Peter Beinart)在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中談到了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他如是寫到:「那些阻止共和黨人在波特蘭街頭舉行安全集會的人可能覺著自己是對抗美國右翼權威主義(authoritarianism)斗爭的有力支持者,但實際上,他們最不靠譜」(貝納特的這篇文章標題為《暴力左派的崛起》)。

只不過,布雷在書中寫到,反法西斯運動分子認為,法西斯主義者在通過暴力和恐嚇剝奪他人權利的同時時,自己也放棄了言論和集會的權利。比如上周,北達科他州一家當地媒體《論壇報》刊登了皮爾斯·特夫特(Pearce Tefft)的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到與他的兒子彼得(Peter)之間的一段可怕的爭論。在彼得要去參加夏洛茨維爾集會前不久,他曾對父親說:「我們法西斯主義者不是不相信言論自由。隨便你想說什麼說什麼。只是最後我們還是會把你給丟進爐子里。」

對於布雷以及Antifa成員來說,他們害怕歷史重演,而政府卻未採取任何措施來抑製法西斯主義的蔓延,因而他們只能自己採取行動。布雷指出,在歷史上,義大利和德國在國家政府層面對於法西斯主義的控制都以失敗告終——法西斯主義者最終是以合法手段而非暴力革命掌控政權——而現在也幾乎如是,另類右翼將其活動標榜為對於言論自由的捍衛,而法西斯主義也在自由派的容忍和保護之下逐步擴張。

Antifa並不認同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所說的「在自由和公開的論戰中真理自明」。布雷在書中寫到:「在經歷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和特雷布林卡之後,反法西斯主義者們將與有組織的納粹分子斗爭到底,完全滅殺其發表任何言論的權利。」

布雷在書中指出,「在過去數個世代,每當極右暴力活動抬頭之時,集體性的自衛措施便會相應出現,這種相互關系持續了百年之久。」而Antifa的使命之一便是「將這一歷史延續下去。」在書的前半部分,布雷介紹了反法西斯團體簡要的發展史。從這一角度來說,Antifa源自於德國和義大利的左派分子,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聯合起來,與最早的的法西斯主義團體作斗爭。在義大利,這些左派分子聚集在Arditi del Popolo(「勇敢者組織」)的旗幟之下。而在魏瑪共和國,像Antifaschistische Aktion(反法西斯行動,也是反法西斯運動Antifa這一名稱的由來)這樣的團體則源於政治黨派的准軍事部隊。

簡單介紹完畢,布雷筆鋒一轉,寫起了西班牙內戰期間反法西斯主義者的失敗,之後又寫起了整個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歷史事件。到了70年代末,左派人士與新世代納粹分子(Neo-Nazis)之間的公開沖突也愈發劍拔弩張,而當時的那種社會環境也影響了當下許多反法西斯運動的風格和策略。

在荷蘭和德國,一群被稱為Autonomen的極左分子率先採用了「黑色方陣(Black Bloc)」的遊行策略,即身著全黑的衣服,帶著黑色的口罩,這樣遊行者在事後就難以被起訴或者報復。對於現代反法西斯主義運動,布雷以像荷蘭自由黨領導人基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這樣的「Pinstripe Fascist(細條紋法西斯主義者)」開篇,他還寫到了在歐洲和美國新的極右政黨和團體勢力的崛起。該書內容涉及諸多國家,縱橫數十載,不過分析的內容不多。總體來看,這本書傳達了一個信息,即不論法西斯主義在何處出現,Antifa都會以任何必要手段對其進行打擊。

在這本書後半部分,其描述對象更加聚焦,內容也更有說服力,比如「反法西斯的五個歷史教訓」和「我們已經受夠了左派保守黨!:沒有平台以及言論自由」這兩章。布雷在這里明確地分析了Antifa的思想和實踐問題:暴力還是非暴力;民眾活動還是軍事行為;目標選擇以及策略變化等。布雷承認,破壞法西斯主義者集會和活動的做法或可被解釋為侵犯他人言論自由和集會權。但他主張,這些對於自由言論和集會權的保護本來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防止政府可以無理由地逮捕普通民眾,並不是用來防止公民阻礙彼此之間的言論自由。

布雷指出,在美國,有關「淫穢、煽動暴力、侵犯版權、戰爭期間的新聞審查制度」和「對被監禁者的限制」等等法律已經限制了人們的言論自由,為什麼不像許多歐洲民主國家那樣再加上一條限制,即限制仇恨言論?那些在邏輯上犯了滑坡謬誤的人擔心Antifa最後會像其一開始攻擊法西斯主義者一般攻擊任何反對他們的人。

布雷表示,從歷史來看,這種擔憂並不會成為現實:比如在丹麥,反法西斯主義者在鏟除了本地的仇恨團體之後要麼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要麼將其注意力轉向了其他的政治目標,而不是尋找新的斗爭敵人。(貝納特在其刊登於《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中也提到,「二戰後法西斯主義逐步凋零,反法西斯運動也是如此。」)

布雷堅稱,不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暴力都不是Antifa的首選策略——但並不排除使用暴力的可能。他引用了一位化名穆雷(Murray)的巴爾的摩激進主義者的話來解釋反法西斯運動的前景:

「因為可以寫信或打電話來與他們斗爭,所以不需要用拳頭;因為可以用拳頭,所以不需要用刀子;因為可以用刀子,所以不需要用槍;因為可以用槍,所以不需要用坦克。」

這種預期自衛的理念有其道德邏輯,但無論如何,從寫信到持槍作戰的演進仍然令人擔憂。夏洛茨維爾的右翼民兵宣稱要向反對勢力展示其武裝力量,而這一言論,據報道稱,「令現場執法人員感到恐慌不安」。是不是右翼勢力晃著手裡的誓約之劍,反法西斯分子就該拿起AR-15突擊步槍?在美國現在的大環境下這種說法多少有些幼稚,畢竟就現實情況來說,只有白人在公開場合拿著槍才不用擔心警察干涉。

在書中,貝雷提到了一些親槍支的Antifa團體,包括休伊牛頓槍支俱樂部(Huey P. Newton Gun Club),以及另一個名字就極具諷刺意味的組織「扳機警告(Trigger Warning)」。貝雷並不認同包括包括艾里卡·謝諾維斯(Erica Chenoweth)和瑪麗亞·史蒂芬(Maria J. Stephan)在內的自由派學者,他們認為暴力活動無法取得公眾支持。但就本書來看,無法判斷貝雷本人是否認同這種對於武裝力量的強調不僅是戰術策略問題,更是道德問題,也無法判斷他是否擔心暴力會升級。

正如布雷在前幾章中詳述的那樣,戰後的反法西斯運動主要發生在歐洲,斗爭雙方時常會爆發沖突甚至將對方刺死。但是在歐洲戰場上並沒有槍械問題。這里沒有突擊步槍,卡布爾街之戰也只是丟丟石頭罷了。

卡布爾街之戰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對此各方學者爭論不休。在這場戰斗結束之後,莫斯利爵士就如同其他的當代法西斯主義者一樣,全然一副被移民大軍襲擊的守法的受害者的形象。其後數月,法西斯主義分子襲擊了倫敦的猶太居民和商店,該事件後被稱為「Mile End種族屠殺」。而且不久之後,法西斯不列顛聯合會在1937年民意調查中取得的成績也比往年更好。

但布雷認為,即便後續發生了這些事件,也並未影響卡布爾街之戰對於後世的重要意義——正因為卡布爾街之戰,一個對抗法西斯主義的群體產生了。不論是在戰時還是戰後,他們都在持續地與法西斯主義進行斗爭,而且他們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夏洛茨維爾事件發生之時,社會大眾開始討論當右翼極端分子來到你所居住的社區時你到底該怎麼做。而至少在英國的媒體就該事件中的抗議活動和恐怖主義進行報道時,他們都會提到卡布爾街之戰。

布雷個人認為,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日常的反法西斯主義行動」,以非暴力方式來對抗頑固分子,比如批評他們、不光顧他們的生意、批判他們的壓迫性思想、不再與他們做朋友等等。他認為,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法西斯主義者在大街上遊行,更可以從日常交往的各個方面完全地抵製法西斯主義的傳播。他寫到,「反法西斯運動未來便是——不允許法西斯主義任何的不允許,也不同意法西斯主義任何的不同意。」

E. 義大利法西斯的發展,成員,結構是什麼

這些夠了吧!哈哈!
最初建立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連續四年的混戰造成了歐洲經濟衰敗、政局動盪和人心混亂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墨索里尼為首的義大利法西斯黨於1922年10月奪取政權,並揉和各種龐雜的反動理論為其獨裁統治造勢,由此在義大利建立了一整套法西斯體制。
體制結構,包括你要知道的。
領袖主宰制

國家法西斯黨黨章規定,該黨的組織原則是領袖主宰制。

「領袖」的義大利文原文是「Duce'.1910年,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社會黨弗
利省委工作期間,要求對黨內改良派採取強硬態度。這一主張得到許多黨員擁護,
他因此被選為省委領導成員。此後,社會黨弗利省委的活動十分活躍。人們歸功於
墨索里尼,尊稱他為「Duce'.Duce在義大利文的原意是「頭兒」或「首領」。

(——)以領袖任命製取代選舉制。

1926年11月法西斯大委員會通過的國家法西斯黨新黨章明確規定,廢除選舉制,
改為領袖任命制,從中央到基層,法西斯黨各級組織的領導人分別由上一級領袖任
命。

國家法西斯黨的中央機構領導人,總書記由法西斯大委員會主席墨索里尼任免,
中央指導委員會委員,監察員由總書記提名,墨索里尼任命。地方組織的省委書記,
以及特殊使命領導委員書記,9 個直屬組織的領導成員,也均由總書記提名,墨索
里尼任免。

不僅黨的系統和社會團體如此,就連議員實際上也廢除了選舉制而由任命制產
生的各種官員所取代。1929年選舉,實行候選人名單制,經過?個職團系統和墨索
里尼在參、眾議員中指定的15人委員會提名,再經法西斯大委員會最後確定400 人
的正式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大選當天,每位選民只取到沒有選舉人姓名的選票,
就選票上鉛印的「你贊成法西斯黨選定的候選人嗎?」回答「是」或「否」。這樣
的「選舉」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

(三)全黨服從領袖個人。

墨索里尼的命令是最高紀律,任何人不得違犯①。他提出,讓義大利人學會服
從,從小養成服從的習慣,任何時候只要他一聲令下,便能隨時投入戰斗。
中央結構
國家法西斯黨1921年羅馬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確定黨的中央機構組成如下:
(1 )全國代表大會(不定期舉行),(2 )中央委員會,由全國土9 個大區各推
選一名代表組成;(3 )中央指導委員會,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中央指導
委員會由此次大會選舉的包括墨索里尼在內的11名委員組成;(4 )中央書記處,
設總書記1 人,行政書記1 人,政治副書記8 人,由大會選舉產生。大會選出的第
一任總書記是米凱萊·比昂基。

地方機構

國家法西斯黨的地方組織,按1938年黨章規定,稱為戰斗的法西斯。在義大利
本土各大區、各省和愛琴海島嶼以及衣索比亞,利比亞和阿爾巴尼亞等殖民地的
各省設戰斗的法西斯聯盟(FederazionedeiFascidi Co
mbattimento,又譯戰斗的法西斯省委),下設戰斗的法西斯,以下依
次為法西斯城區委員會、支部和小組。

國家法西斯黨的直屬組織共9 個,它們是:(1 )大學生法西斯團;(2 )意
大利法西斯青年團,包括青年法西斯和法西斯先鋒隊等青少年法西斯組織,(3 )
婦女法西斯,(4 )農村家庭主婦和家僕法西斯,(5 )學校法西斯協會,(6 )
公職人員法西斯協會,(?) 家鐵路職工法西斯協會,(8 )郵電職工法西斯協
會,(9 )國家工業企業職工法西斯協會。

國家法西斯黨黨章還規定,下述18個組織是它的附屬組織:(1 )為革命陣亡、
致殘和負傷者家庭法西斯協會,(2 )全國業余俱樂部協會,(3 )義大利全國退
役軍官聯盟,(4 )義大利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5 )義大利船舶聯盟,(6 )
參議院國家法西斯聯盟,(7 )全國法西斯文化聯盟;(8 )全國戰爭傷殘者聯盟,
(9 )全國士兵協會;(10)全國戰爭中陣亡者家屬協會,(11)義大利全國軍功
金質獎章獲得者小組;(12)戰士軍功章獲得者藍綬帶協會,(13)義大利志願軍
團,(14)加里波第軍團;(15)義大利敢死隊;(16)武裝部隊;(17)法西斯
穆斯林協會;(18)全國森林協會。
等級

法西斯黨的領導人從中央到基層共分12級,依次是:(1 )

國家法西斯黨總書記,(2 )全國指導委員會委員,(3 )監察員;(4 )戰
斗的法西斯聯盟(即法西斯省委)書記和特殊使命領導委員會書記;(5 )省委委
員,(6 )地區委員會監察員和特殊使命監察委員會委員,(7 )戰斗的法西斯政
治書記和特殊使命政治書記,(8 )戰斗的法西斯領導委員會委員,(9 )城鎮法
西斯黨代表,(10)城鎮法西斯評議會委員,(11)黨支部委員,(12)

國家法西斯黨黨章規定,全國從6 歲幼兒到白發耄耆,除「根據現行法律規定
被認為是猶太血統的義大利人不能加入國家法西斯組織」外,其餘均按年齡參加各
年齡段的法西斯組織。6 至3 歲為法西斯狼子團團員;8 至土2 歲為法西斯巴利拉
隊員;12至18歲為先鋒隊隊員;18至21歲的大學生為大學生法西斯團團員,已參加
工作者為法西斯青年團團員,年滿21歲參加國家法西斯黨和國家安全志願民兵。

F. 義大利,德國日本結成的法西斯集團的名稱是什麼,這三個國家是怎樣聯合起來的 希特勒所要實現的權利和利益是

軸心國(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條約》簽定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志的三國公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後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

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張中強烈反對共產主義,1933年2月,納粹黨通過製造國會縱火案嫁禍給德國共產黨,並在德國境內取締共產黨。1936年11月25日,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加入該協定,該協定是在反對共產主義基礎上企圖建立一個政治軍事同盟,有史學家分析,德國的矛頭主要是指向共產主義的蘇聯,這是德意日軸心的初步形成。

早在20年代,希特勒就在《我的奮斗》和《第二本書》里初擬定了一個全球征服計劃:第一步廢除《凡爾賽和約》,建立包括一切日耳曼人聚居區在內的「大德意志帝國」。第二步爭取和義大利結盟,同法國算賬,打敗他或把他降到小夥伴的地位,以及「向東方挺進」,征服蘇聯解決「生存空間」問題,建立歐洲大陸帝國。第三步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使德國變成「世界大國」和「艦隊大國」,到公海上同美國對抗。

G. 義大利法西斯組織都有哪些

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義大利黑衫黨,義大利日耳曼法西斯聯盟

H. 義大利法西斯黨名稱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政黨。法西斯系拉丁文Fasces的音譯,原指中間插著一柄斧頭的一捆棍棒,為古羅馬時代官吏執掌權力的象徵。又譯棒喝黨。其黨旗為黑色,以黑衫為黨服,故又名黑衫黨。黨魁是B.A.A.墨索里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墨索里尼利用統治階級「懼怕赤色」的心理,為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於1919年3月在米蘭建立半軍事性組織——法西斯戰鬥團。1921年11月正式建立國家法西斯黨,綱領是法西斯國家至上,執行國家的決定是每個個人的天職。有黨員30萬人左右,多數來自退伍軍人、資產階級、地主和具有沙文主義情緒的小資產階級。1922年10月28日,在大壟斷資本集團和軍隊的支持下,數萬名身穿黑衫的武裝法西斯分子向羅馬進軍,墨索里尼攫取國家最高領導權。1924年殺害社會黨眾議員G.馬泰奧蒂(見馬泰奧蒂危機),加緊迫害共產黨、社會黨和其他進步人士。1925年1月公開公布廢除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制憲法,實行法西斯極權統治,將其他黨派的內閣成員統統逐出政府。1926年解散除法西斯黨外的所有政黨。1927年頒布《勞動憲章》,鼓吹勞資合作,在全國普遍實行職業公團制,為大壟斷資本效勞,公開確認其在企業中的統治地位,把工會置於法西斯國家的監督之下,剝奪了工人組織工會和罷工的權利。為實施其向外擴張的政策,1934年頒布國民軍事化法,規定凡18~55歲的義大利公民必須接受軍事練習和服兵役,使當時僅4200萬人口的義大利建立起總數達55萬的常備軍和800萬後備軍。1935年出兵侵佔衣索比亞。1936年與納粹德國聯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參加簽訂德、意、日三國反共產國際協定。1939年侵佔阿爾巴尼亞,並與德國建立軍事同盟,同納粹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加入三國同盟。1943年7月侵略戰爭失敗,國內反法西斯運動高漲,墨索里尼辭職並被拘捕,國家法西斯黨最後崩潰。

I. 第一個法西斯組織是由哪些人建立的組織的名稱是什麼

第一個法西斯組織是由米凱萊·比昂基和切薩雷·羅西等10人於1914年10月5日在米蘭建立的,取名「國際行動革命法西斯」,於10月11日發表了鼓吹參戰的宣言。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的法西斯組織名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伊朗賣手機怎麼樣 瀏覽:970
印度新聞有哪些網站 瀏覽:383
印度河沙是怎麼來的 瀏覽:704
印度怎麼看中印1962 瀏覽:9
伊朗石油怎麼用 瀏覽:958
越南的香水有哪些型號 瀏覽:718
越南光伏行業前景如何 瀏覽:459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伊朗新聞 瀏覽:572
伊朗這個國家有多少人面積有多大 瀏覽:625
伊朗阿茲蒙什麼水平 瀏覽:320
1998年伊朗怎麼進世界盃的 瀏覽:240
印度人怎麼上網 瀏覽:758
印尼小金剛是什麼 瀏覽:742
印度火腿怎麼炒好吃 瀏覽:760
英國粽多少錢 瀏覽:156
體檢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64
中國水準零點景區在哪裡 瀏覽:645
印度怎麼剝椰子皮 瀏覽:971
英國航班到成都多少小時 瀏覽:425
伊朗高原在地圖的什麼地方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