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大利OTO76毫米快速型艦炮有哪些技術特點
OT076毫米快速型艦炮80年代末開始裝艦服役,成為目前世界上較為先進的中口徑艦炮。最突出的特點是發射率高,可達120發/分。為了能獲得如此高的發射率,奧托·梅萊拉公司對火炮鼓形進彈機、輸彈器、拋殼機構等部件進行了重新設計,目的是縮短這些部件的動作行程,以確保更高的發射率。改進後的駐退機使後座距離從360毫米縮短到230毫米,縮短了後座時間。
同時,為了提高精度,在設計時,考慮到在保證高射速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對這些部件的沖(壓)力和強度振動。此外,輸彈機與後座部分的機械聯系相脫截,它不再依靠火炮的後座能量進行工作,而是藉助於液壓系統。快速型艦炮的擺彈臂,其尺寸大小與緊湊型相同,但它採用了鈦合金材料,大大減輕了重量,而且擺彈臂為整體構件而不是焊接件,提高了它的長/重比值。
在對火炮隨動系統和機械傳動部分進行改進時,加裝了局部穩定裝置,提高了火炮瞄準和射擊精度。據生產廠商聲稱,按最高射速發射,連射10發炮彈,1000米立靶偏差小於0.3毫弧度。快速型艦炮的彈種更換通過彈鼓上的控制桿和凸板來實現,它能在5秒鍾內迅速地將防空反導高射速射擊轉為對艦、以岸半自動射擊,反之亦可。此外,炮上的安全射擊極限控制、定位精度檢查、狀態顯示和內裝測試設備等電氣部件經過改進後將直接由微機控制。
B. 義大利「奧托」127/54式127毫米艦炮由哪幾部分組成
「奧托」127/54式艦炮是義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單管127毫米艦炮。20世紀70年代初正式生產和裝備。該炮是適用於驅逐艦和護衛艦的高平兩用主炮。火炮由兩部分組成,甲板以上是炮塔部分,甲板以下是彈倉和裝填及供彈系統。配用包括RTN-10日型火控雷達的義大利NA-1011型火控系統,從目標探測到火炮發射,各項操作均通過控制台自動完成。最大射程2368千米,高低射界-15°~+85°,方向射界350°,高低瞄準速度30°/秒,方向瞄準速度40°/秒,炮手人數3人。
C. 義大利奧托127/54式127毫米艦炮該怎麼介紹
蘇聯在AK-726型雙聯裝,76義大利OTO76毫米艦炮義大利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同時裝備76毫米和127毫米兩種口徑艦炮,76毫米艦炮側重於防空兼顧對海性能。
20世紀70年代初,奧托-梅萊達公司在奧托MMI76毫米艦炮的基礎上,推出了緊湊型76毫米艦炮,全重7.5噸,射速85發/分。
該炮一經推出就倍受西方國家海軍的青睞,它適於裝備護衛艦等中小艦艇,具有很好的防空能力。在當時的軍火貿易出口市場上,76毫米緊湊炮贏得了很多用戶,甚至世界海軍第一強國美國也於1975年引進了76毫米緊湊炮並作為「佩里」級護衛艦的主炮。雖然緊湊型76毫米炮的射速已經達到了85發/分,但是義大利人並不滿足。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義大利著手研製射速更快的艦炮系統,1985年首次展出射速為100~120發/分的快速型76毫米艦炮系統,並於1988年4月開始在「勇敢」號驅逐艦上進行海上實驗。之後,又繼續改進出射速120發/分、精度更好的超速型76毫米艦炮。
D. 130毫米口徑的艦炮威力有多大
我國旅大級76式雙130毫米艦炮。該炮的威力十分驚人,6枚130毫米炮彈基本上可使一艘3000噸級的艦艇失去戰鬥力。同時,該炮實現微機化控制,有較好的自動化能力和精度,在電子系統失效後還可以應用人工射擊。但是從外形上看,該炮有明顯的蘇式痕跡,炮塔體積龐大,隱形性能差,防護能力弱。
射程:約23 KM
射速:約15發/分
引進了現代級AK130之後,射速為70發/分鍾,射程30km,相當一宇哥炮兵營的火力,火力壓制能力更強。
至於76mm炮,射速高,除了對海對地攻擊以外,還兼顧防空。比如說AK-176艦炮最高射速可達120~130發/分,接近AK47突擊步槍的戰斗射速。同時,AK-176根據需要也可按60發/分、30發/分的中低射速進行射擊,主要靠密集火力攻擊。
義大利奧托·梅萊拉」76毫米速射炮。該炮採用全自動遙控工作方式,總體結構簡單、緊湊,空重僅有7.5噸,非常適合於在輕型艦艇上安置。由於自動裝填系統是液壓操作,火炮最大射速可達到每分鍾85發。若加上改進附件,最高射速可達每分鍾120發,同時穩定性也能相應提高。該炮的環形彈鼓一般儲彈80發。在使用高爆半穿甲火箭增程彈(HE-SAPOMER)時最大射程可達20千米。
附:
1、北約及西方國家:
127mm艦炮,常見有美國MK75, 義大利奧托梅萊拉127mm艦炮。
100mm自動艦炮,法國緊湊型100mm艦炮,中國引進。
76mm艦炮,常見的義大利OTO76毫米艦炮
2、前華約國家及蘇聯
130mm艦炮,俄羅斯 ak130 ,中國現代級驅逐艦裝備的。
100mm艦炮,俄羅斯AK100艦炮
76mm艦炮,俄羅斯AK176艦炮
3、中國艦炮
130mm艦炮:現代級驅逐艦AK730 ,旅大級76A雙聯裝130艦炮
100mm艦炮:79A式雙100mm艦炮,100mm單自動艦炮
76mm艦炮:仿AK176艦炮。
其他火炮:
英國MK8 114mm艦炮 。英國最新45型准備換裝MK45 127mm艦炮,也有可能採用150mm艦炮。
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將裝備AGS先進艦炮系統/VGAS垂直艦炮系統,155mm電磁炮。
E. 義大利奧托127/54式127毫米艦炮有哪些特徵
奧托緊湊型、快速型和超速型76毫米艦炮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主要部件可以互換。
炮塔與炮管:炮管前端裝有炮口制動器,炮管上還裝有炮膛清潔器和冷卻水套,炮管冷卻方式為敞開式,炮塔採用玻璃纖維材料,對風浪和輻射沾染有很好的抵禦能力,炮塔後部設有檢修艙口。
俯仰結構:包括有反後坐裝置,通過2部駐退機和1部復進機相接。盤式輸彈機包括輸彈器和拋殼筒,通過1個滑塊聯動裝置與反後坐裝置相聯。鼓形旋轉機有液壓傳動裝置予以控制,接受擺彈臂送來的炮彈,並將其送至進彈機。
供彈、揚彈系統和旋轉彈鼓:位於主甲板下面,有液壓電機控制。彈鼓內,炮彈呈直立擺放於四周。供彈時,炮彈隨著彈鼓的旋轉,逐個移動到位於炮左側的螺旋揚彈機。炮彈經揚彈機被提升到炮塔平台上,2個交替擺動的擺彈臂輪流將炮彈送入進彈機,進彈機迅速把炮彈送至輸彈器內,此時炮彈即刻處於待發狀態。
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軍火市場上,奧托76毫米緊湊型及快速型艦炮和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在中口徑艦炮里很有代表性,一樣代表了世界中口徑艦炮的發展方向。
F. 著名的大口徑艦炮有哪些
口徑在130毫米以上的艦炮稱為大口徑艦炮,或重型艦炮。其主要任務是攻擊岸上和海上目標。目前,此類艦炮除美國外基本全部停止研製和生產。
美國海軍「依阿華」及戰列艦裝備的406毫米艦炮是當前世界上口徑最大、威力最猛的艦炮,它能發射重達1噸的炮彈,射程達38公里,可用炮彈穿透9米厚的混凝土工事。
MK71-0型203毫米艦炮也是一種大口徑艦炮,它的最大射程可達51公里,射速每分鍾12發,炮彈重118公斤。該炮可發射制導炮彈和火箭增程炮彈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炮彈。此外,美國海軍艦艇上還裝有155毫米艦炮,射程可達35公里,射速為每分鍾10發,炮彈重102公斤。
G. 義大利「奧托」緊湊型127毫米艦炮的武器簡介
義大利「奧托」緊湊型127毫米艦炮和美國MK45同是世界上著名的艦炮,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金剛」級和「高波」級驅逐艦既裝用此炮。該炮於20世紀70年代初正式生產和裝備,是用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的高平兩用主炮,可用來對付飛機、導彈,攻擊艦艇和其他路上目標。該火炮最大的特點是結構緊湊、射速高、可靠性好、儲彈量大。火炮由甲板上的炮塔部分和甲板下的彈倉以及裝填和供彈系統組成。火炮採用127毫米口徑、54倍口徑長的身管,發射初速808米/秒,最大射程23680米,最大射速45發/分。且射速可調。該炮由揚彈機供彈。
H. 驅逐艦的艦炮常見口徑有幾種艦炮的炮彈有什麼種類
現代艦炮的口徑一般在20~203 毫米之間,通常採用加農炮,自重平衡,多管聯裝,具有重量較輕、結構緊湊、射界較大、發射率較高、操縱靈活、瞄準快速、命中率高和彈丸破壞威力大等特點,能適應艦艇的負載和空間限制,在海上運動、搖擺條件下,有效地射擊高速運動的點目標。使用的彈葯有適於打擊各種目標的穿甲彈、爆破彈、殺傷彈、空炸榴彈和特種彈。
最常見的:
20mm加特林機炮,30mm7管加特林,國產的37毫米雙管艦炮,40福特斯,57毫米艦炮,
76mm艦炮(很多國家都用),100mm法制艦炮(中國驅逐艦上的主炮),英國的114mm艦炮,127mm梅托艦炮(不少國家都在用,做為主炮),130mm艦炮,俄羅斯的。
現在不少國家都在搞155mm大口徑艦炮,更有歷害的,直接把自行榴彈的炮塔裝在船上當主炮。
I. 義大利布雷達雙管40L70艦炮是怎麼研製的
義大利布雷達雙管40L/70艦炮早在20世紀50年代,瑞典博福斯公司獨家研製的40L/70艦炮(口徑40毫米,身管為70倍口徑)就頗有影響了。當時,它有SAK40/70-315和SAK40/70-350兩種型號,均為單管結構。
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都有意購買了該炮,並裝於它們自行研製的各種炮座上。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博福斯公司授權於義大利布雷達(Breda)公司,允許該公司在AK40/70艦炮的基礎上,開發新的火炮系統。至此,布雷達公司與博福斯公司相互協作,開始了共同發展新型40毫米艦炮系統的研製工作。
這種新型艦炮採用雙管結構,由博福斯公司提供自動機,布雷達公司負責炮架、改進供彈系統和提供炮塔部分,在全炮的設計上,力求使機械結構更加緊湊,雖然為雙炮管,但兩管間距只有300毫米;另外,更多地採用輕合金材料,有效地減小了重量。該炮於1974年研製成功並服役,命名為「布雷達」緊湊型雙管40毫米艦炮。
該炮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從1976·1982年間,在義大利某軍檢場對該型艦炮進行了大量嚴格的射擊精度試驗。
它使用近炸引信預制破片彈,對付飛航式反艦導彈具有較強的殺傷威脅。在義大利「達多」(Dardo)近程反導武器系統中,被選中作為導彈的攔截武器。在所有的CIWS中,它獨樹一幟地應用了近炸間接命中毀傷機理來摧毀來襲的反艦導彈。
雖說目前對這種命中毀傷體制的有效性存有爭議,尤指它對付未來超音速反艦導彈效果欠佳,但它畢竟有值得借鑒可取的地方。有關的分析見下面的專門論述。另外,該炮還用於摧毀空中其他飛行目標,也可對付小型水上目標。據統計,緊湊型雙管40毫米艦炮已在阿根廷、科威特、委內瑞拉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海軍艦艇上裝備。
J. 義大利OTO76毫米快速型艦炮有哪些介紹
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渡海作戰中,裝備76毫米艦炮或100毫米艦炮的海軍主戰艦艇擔負封鎖海域、打擊敵海上兵力的任務,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到對岸炮擊的戰斗中。100/76毫米炮的最大射程只有不到20公里,如果要進行對岸炮擊的話,就會完全暴露在敵人岸防火力下。在敵岸防部隊10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和反艦導彈的威脅下,即使是100毫米艦炮也無法有效壓制對方火力,相反自身還會受到不必要的損失。
研製背景與計劃進
入20世紀70年代,由於反艦導彈對水面艦艇的威脅日趨嚴重,世界各國中、小口徑艦炮的發展重點漸漸轉向加強防空反導能力上。僅僅只有幾年就有五、六種以多管小口徑艦炮作為攔截武器的近程反導武器系統相繼問世。在這樣的系統中,小口徑艦炮體現出射速高、火力猛、貯彈量大、反應快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末端反導防禦武器。同時,世界各國中口徑艦炮的發展在保持它的多用途性、適裝性好的前提下,力圖加強它的防空作戰能力。
義大利奧托.梅萊拉(OTOMELARA)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改進它的76毫米緊湊型艦炮,改進重點是提高發射率和精度,要求發射率達到120發/分,故此稱為快速型。在1984年莫斯塔爾(Mostar)海軍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了該型艦炮樣機。從1985年開始,快速型艦炮進行了陸上試驗,1988年4月在義大利「勇敢」(Artito)號導彈驅逐艦上進行了海上試驗。
截止目前,奧托.梅萊拉公司已陸續接收了40多套系統的訂購合同,有些已交貨並裝艦使用。它們有,加拿大海軍4艘「易洛魁人」(1roquois)級導彈驅逐艦,義大利海軍2艘「潘尼」(Penine)級導彈驅逐艦、丹麥海軍4艘「西提斯」(Thetis)級護衛艦和「飛魚」(Flyvefisken)級大型導彈巡邏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