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語翻譯
credere in Gesù,信仰耶穌 這個動詞是有人稱變化的,得看是誰用。
我信仰耶穌credo in Gesù
credo/credenza 信仰
volontà 意志
2. 法西斯是什麼意思

法西斯(德語: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22年至1943年間的墨索里尼政權下統治義大利。類似的政治運動包含了納粹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整個歐洲。
3. 什麼是法西斯法西斯只屬於義大利嗎那為什麼納粹德國也有「法西斯」的稱呼
法西斯
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關於法西斯主義,人們談論最多、記憶猶新的是其滔天罪行,而對法西斯主義本身,其思想觀點、政治主張、理論體系,卻逐漸淡忘。而青少年一代,對這些缺乏了解。而不對此正本清源,就會有法西斯思想謬論復活和重新蔓延的危險。 這幾天,有關中美核大戰的喧囂就說明了這一點.
(一)法西斯主義的由來和三大形態
首創法西斯主義的並不是德國的希特勒,而是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一詞來自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古羅馬使用的權力標志棒),象徵暴力和強權高於一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黨,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義,黨徒身穿黑色制服,故又稱「黑衫黨」。1922年,墨索里尼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在義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專政。
希特勒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黨」,轉年改組成「國社黨」(全稱「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德文Natia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故又簡稱「納粹黨」),自任黨的領袖,推行「納粹主義」(德國法西斯主義)。納粹黨徒身穿褐色制服,又稱「褐衫黨」。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壟斷資本家們的支持下,出任內閣總理。1934年德國總統興登堡逝世,希特勒製造「國會縱火案」,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自任國家元首,廢除德國的民主共和制,建立了比義大利更加專制和殘暴的法西斯專政。
日本法西斯主義與德意法西斯主義有所不同。在日本,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義的主要是日本軍部,一些右翼黨派和「御用文人」則充當了幫凶和吹鼓手。日本法西斯主義更具有軍事專制獨裁色彩,故稱為「日本軍國主義」。
德國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三大形態。當時奉行法西斯主義還有幾個中小國,例如西班牙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建立了法西斯聯盟。他們的目的是瓜分世界,德意霸佔西方,日本霸佔東方。德意志確實也曾佔領歐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一部分,只是西面未能跨過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國;東面受阻於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郊外吃了大敗仗。最後,在反法西斯盟國東(蘇聯)西(美英法)兩條戰線夾攻下,徹底失敗而滅亡。日本也曾橫行一時,蹂躪大半個中國,橫掃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最後被美中蘇三國聯合打敗。
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和西方兩大戰場的勝利,粉碎了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法西斯惡魔瓜分世界、霸佔全球的夢想,拯救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免於滅亡,使數億人民擺脫了法西斯的殘暴摧殘和蹂躪,改變了世界面貌,戰勝了人類的一次空前浩劫,扭轉了歷史進程。所以,它的偉大意義和功勛是永世不可磨滅的。
(二)法西斯主義的五個
基本理論
法西斯主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曾經風行一時,與美英法的民主自由主義.蘇聯的社會主義並立,形成當時世界三大主要思潮。這說明法西斯主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蠱惑性,否則不會有那末多人迷信它,追隨它,為它犧牲性命。
法西斯主義的欺騙性在於它的五個理論:
1,種族優秀論。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其他種族都應當接受日耳曼民族的領導和統治;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種族,應當對之實行種族滅絕。
希特勒引用當時的一種社會學說--社會達爾文主義(註:這種學說同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毫無關系,而是歪曲了達爾文的生物學說)作為依據。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人類社會同動物社會一樣,服從「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定律,優秀種族必然越來越強大,成為世界統治者;低劣種族必然被淘汰,趨於滅亡,就好像自然界的某些物種必然被淘汰一樣。這種披著「生物科學」外衣的謬論,為發動侵略戰爭、進行民族壓迫奴役以及種族滅絕製造借口,是極其反動的。
日本軍國主義鼓吹,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只有大和民族才能統帥亞洲各民族,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一同對抗歐美民族,與西方平分世界。日本軍國主義不是引用西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而是引用日本的神話傳說。這種傳說稱,日本民族是天造大神創造的,特別優秀,應當領導和統治其他民族。中日韓學者合著《東亞三國近現代史》(又名《開創未來的歷史》)中方作者之一步平,接受記者采訪,談及日本右翼歷史教科書的危害性時說:「教科書的體系和日本戰前軍國主義教科書的體系是一致的,這是個最大的危險」。「戰前舊的日本教科書,一開始講日本是神的國家。日本的國土是神的化身,日本天皇是神的化身.神的後代。日本國人也和神有聯系」;由於日本民族特別優秀,所以中國和朝鮮相繼被日本打敗;只有日本能國打敗西方,標志就是日本能夠打敗比自己強大得多的俄國(指日俄戰爭)。據媒體報道,最近日本右翼勢力又在借慶祝日俄戰爭勝利100周年大做文章,鼓吹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事實證明,日本軍國主義從來沒有承認失敗和滅亡,天天都在伺機而動,夢想卷土重來。
2,國家至上論。希特勒把它的主義叫做「國家社會主義」,其中「社會主義」是騙人的幌子,其實只是「國家至上主義」。法西斯主義反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的民主思想,主張「國家高於一切」。愛國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任何真理詮釋過頭,都會變成「歪理」。「愛國主義」的正確理解應當是,熱愛自己的國家,同時尊重別的國家,而不歧視和侵犯別的國家,因為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權利熱愛、保衛和治理自己的國家。法西斯主義則把「愛國主義」變成「國家沙文主義」,鼓吹只應當愛自己的國家,並且鼓吹日耳曼民族的國家既優秀又強大,理應實行擴張主義,侵略和佔領別的國家。
日本軍國主義除了同樣鼓吹國家至上主義,還加上日本特色,那就是把尊神(尊崇神道教)、忠君(效忠天皇)和愛國(為「大日本國」作貢獻和犧牲)三者合為一體。所以日本軍國主義比德國法西斯主義更具有「迷信狂熱」和「封建色彩」,這是中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人,比中了希特勒思想毒害的人更難醒悟悔改的一個重要原因。
3,領袖至上論。希特勒極力推崇當時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超人」學說。尼采把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少有的具有天才的「超人」,一類是占絕大多數庸庸碌碌、盲目服從的「庸人」。「超人」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是歷史的創造者,有權力領導和驅使「庸人」;「庸人」則應服從「超人」的命令和指揮,充當「超人」創造歷史的工具。希特勒利用這種學說,自詡為唯一能夠「拯救德意志」的領袖,通過納粹黨和「黨衛軍」大肆鼓吹對「領袖」(希特勒)的狂熱信仰.絕對崇拜和絕對服從,在納粹黨內和德國軍隊內實行「鐵的紀律」,對人民實行極端獨裁專制的法西斯統治。
日本軍國主義同樣鼓吹「領袖至上」。不同的是,日本軍國主義把「天皇「奉為天照大神賜給大和民族「萬世一系」世代繼承的「神聖領袖」。鼓吹對天皇的狂熱信仰、絕對崇拜和絕對服從。另一個不同是,日本軍國主義把等級森嚴「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軍事專制制度,推廣到國內和殖民地統治的各個方面,形成日本軍部享有「一人(天皇)之下,億萬人之上」的絕對權力,強迫一切民眾對日本軍國主義「絕對服從」,任其宰割。
4,意志至上論。希特勒還極力推崇尼採的「唯意志論」。尼采認為意志就是力量,只要意志堅強,具有「主觀奮斗精神」,沒有辦不成的事情。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志,就必須握有權力。他創造了「權力意志」的概念,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於掌握和發揮權力,「擴張自我」。這是一種極端自大狂妄,權力欲薰心;只要個人意志,不要理性思維;只憑個人奮斗,蔑視廣大民眾;不顧客觀現實,不尊重客觀規律的荒謬邪說。希特勒深受尼采學說影響,寫了自傳體的《我的奮斗》一書,鼓吹堅強意志和主觀奮斗精神可以戰勝一切。這本書的毒害作用很深,使得許多希特勒信徒追隨「領袖」,甘當侵略戰爭的炮灰。
日本軍國主義也極力鼓吹「意志至上」。他們不是引用德國的尼采哲學,而是鼓吹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這種「精神」的首要信條是絕對效忠天皇和自己的主人(日本古代的武士是由封建主豢養的);其次是勇敢作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再次是堅忍不拔,恩仇必報;等。日本軍國主義用這種精神對其追隨者和日軍官兵進行「洗腦」。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若干日本官兵面向天皇所在方向,下跪剖腹自殺,以示「效忠天皇,寧為玉碎」,正是中武士道精神毒害太深的表現。
5,暴力和強權就是真理論。墨索里尼鼓吹,羅馬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羅馬大帝國滅亡以後一直未能復興,是因為缺乏傑出的英明領袖,以鋼鐵意志實行「鐵腕」統治。他和希特勒、東條英機一樣,堅決反對民主自由、人道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認為,這些學說使人心浮動,社會動盪,國家渙散軟弱。他們認為,武力能戰勝一切,「強權就是公理」,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社會,都必須實行強權統治,進行武力征服。
日本軍國主義奉行的也是「強權政治,武力征服」。這種遺毒至今猶存。日本厚生勞動省政務官森岡正宏,推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14名甲級戰犯的判決的理由是:「該法庭是由美國等戰勝國單方面主持」的「違法審判」。按照他的邏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不是根據14名甲級戰犯發動侵略戰爭,屠殺數千萬人民的滔天罪行進行判決,只是因為反法西斯盟國取得了勝利,於是「失敗者(日本戰犯)就成了罪人」。這表明「強權就是公理」的陰魂還盤據著森岡正宏這類人的頭腦。
(三)法西斯主義滋生和蔓延的土壤
法西斯主義上個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初在德意日等國家盛行,有以下原因;
一,復興的德意和新興的日本,不甘心忍受英法美等國操控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美等戰勝國與德奧等戰敗國於1919年簽訂了《凡爾賽合約》,重新劃分了列強的勢力范圍,建立起所謂「凡爾賽體系」。這個體系對戰勝國特別是英法美有利,而對德國是嚴苛的束縛。十幾年後,德國再次興起,不但急於打破對本國的束縛,同時也有復仇和雪恥之心。義大利和日本,在簽訂《凡爾賽合約》時也是戰勝國,但是在英法美的壓力下,他們沒有分到所要的份額,十幾年後,這兩個國家興起了,要求打破「凡爾賽體系」。特別是日本,野心勃勃,必欲重劃東半球的版圖。
二,連續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激化了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沖突。1929年,世界爆發了持續幾年的空前的經濟大危機。整個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場萎縮,工人大量失業,工廠企業紛紛倒閉,社會一片混亂,政局動盪不已。德日意的大財團們和統治階層認為,要擺脫經濟危機,必須向外擴張,爭奪更大的市場和勢力范圍。德國有一個特殊「借口」,要收回戰敗失去的土地。日本也有一個特殊「借口」:島國地小人多資源貧乏,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向外擴張。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內部,有「北進」和「南進」兩種主張。「北進」是經朝鮮半島進攻「滿洲」(中國東北三省),佔領中國北部;「南進」是經台灣,進攻中國東南沿海,佔領中國南部,進而擴展到東南亞。後來的事實證明,日本軍國主義是先「北進」,後「南進」,兩種主張都實行,也都失敗了。現在,日本小泉政府的動作,包括企圖霸佔釣魚島和沖之鳥礁,侵犯台灣漁場,把台灣島納入日本保護范圍之內,等等,讓我們又看到了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南進」路線的影子。
三,國內勞工運動和革命運動高漲,引起了大資階級和統治階層的恐慌和瘋狂鎮壓。1919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歐洲深受影響。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工人運動風起雲涌。德國、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西班牙都爆發過短暫的革命,雖然都失敗了,但對歐洲震動不小。特別是德國,信奉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黨勢力強大,控制著國會。在這種國內形勢下,德國大財團和統治階層支持希特勒上台,與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力量對抗。希特勒為了爭奪民眾,標榜自己也主張「社會主義」,自己的黨也是「工人黨」,只是自己的「社會主義」是「國家第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就是這樣產生的。希特勒奪得政權後,立即翻了臉,撕掉「社會主義」和「工人黨」外衣,對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工人運動進行了血腥鎮壓。
日本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民主主義思潮、社會主義思潮和勞工運動也曾興起,並且遭遇了同樣命運,被日本軍國主義血腥鎮壓下去。
4. 《權力意志(上下卷)》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權力意志(上下卷)》([德] 尼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XLA_qeF3w3OX7wijuQolDg
密碼:lpdi
書名:權力意志(上下卷)
作者:[德] 尼采
譯者:孫周興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8-11
頁數:1476
內容簡介:
尼採在本書中講述了其意志哲學理論,認為權力意志是世界中最根本的。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19世紀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生命哲學主要代表之一,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在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不到25歲就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文學副教授,並在一年以後成為正教授。一生著述頗豐,如《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強力意志》等,對20世紀的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1889年初,在義大利的都靈街頭摔倒,就此精神錯亂,於11年後在德國的魏瑪去世。

5. 羅素對尼採的權利意志的看法
尼采(Nietzsche,1844—1900)自認為是叔本華的後繼者,這是對的;然而他在許
多地方都勝過了叔本華,特別在他的學說的前後一貫、條理分明上。叔本華的東方式絕
念倫理同他的意志全能的形而上學似乎是不調和的;在尼采,意志不但在形而上學上居
第一位,在倫理上也居第一位。尼采雖然是個教授,卻是文藝性的哲學家,不算學院哲
學家。他在本體論或認識論方面沒創造任何新的專門理論;他之重要首先是在倫理學方
面,其次是因為他是一個敏銳的歷史批評家。下面我差不多完全限於談他的倫理學和他
對宗教的批評,因為正是他的著作的這一面使他有了影響。
他生平簡單。他父親是一個新教牧師,他的教養有極濃的宗教色彩。他在大學里以
研究古典和語言學才華出眾,甚至在1869年他尚未取得學位以前,巴澤爾大學就提出給
他一個語言學教授的職位,他接受了這個職位。他的健康情況從來不佳,在休過若干時
期的病假之後,他終於在1879年不得不退職。此後,他住在瑞士和義大利;1888年他精
神失常了,到死一直如此。他對瓦格納懷著熱烈的景仰,但是又跟他起了爭論,名義上
爭論的是《帕濟伐爾》,因為尼采認為《帕濟伐爾》基督教氣味太重、太充滿絕念精神
了。在這次爭論之後,他對瓦格納大肆非難,甚至於竟指責他是猶太人。不過,他的一
般看法和瓦格納在《尼伯龍的戒指》里表露的一般看法依舊非常相像;尼採的超人酷似
濟格弗里特,只不過他是懂希臘文的。這點或許彷彿很古怪,但是罪不在我。
尼採在自覺上並不是浪漫主義者;確實,他對浪漫主義者常常有嚴厲的批評。在自
覺上,他的看法是希臘式的,但是略去了奧爾弗斯教義成分。他佩服蘇格拉底以前的哲
學家們,畢達哥拉斯除外。他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有密切的親緣關系。亞里士多德講的
「雅量人」非常像尼采所謂的「高貴人」,但是大體上說他認為自蘇格拉底以下的希臘
哲學家們都比不了他們的前輩。他無法寬恕蘇格拉底出身卑賤;他把他稱作「roturier
(平民)」,並且責斥他以一種民主的道德偏見敗壞雅典的貴族青年。尤其是柏拉圖,
由於他對教化的興趣而受到尼採的譴責。不過尼采顯然不十分高興譴責他,所以為了原
諒他,又暗示或許他並非真心實意,只是把美德當作使下層階級守秩序的手段來提倡罷
了。尼采有一回把柏拉圖說成是個「了不起的卡留斯特羅」。他喜歡德謨克里特和伊壁
鳩魯,可是他對後者的愛慕如果不解釋成其實是對盧克萊修的景仰,似乎有些不合道理。
可能預料得到,他對康德評價很低,他把他叫作「la Rousseau(盧梭式的)道德熱
狂者」。
盡管尼采批評浪漫主義者,他的見解有許多倒是從浪漫主義者來的;他的見解和拜
倫的見解一樣,是一種貴族無政府主義的見解,所以我們看到他贊美拜倫是不感詫異的。
他打算一人兼有兩組不容易調和的價值:一方面他喜歡無情、戰爭和貴族的高傲;另一
方面他又愛好哲學、文學和藝術,尤其愛好音樂。從歷史上看,這些種價值在文藝復興
時期曾經是共存的;尤理烏斯二世教皇既為勃羅納而戰,又任用米凱蘭基羅,他或許可
以當作尼采希望看到掌握政權的那種人。尼采和馬基雅弗利這兩人盡管有一些重要差別,
拿尼采來跟馬基雅弗利相比是很自然的。談到差別:馬基雅弗利是個辦理實際事務的人,
他的意見是由於和公務密切接觸而形成的,同他的時代是協調的;他不迂闊,也不成體
系,他的政治哲學簡直不構成連貫的整體。反之,尼采是大學教授,根本上是個書齋人
物,是一個與當時彷彿占優勢的政治、倫理潮流有意識對立的哲學家。然而兩人的相似
點更深一層。尼採的政治哲學和《邦主鑒》(非《羅馬史論》)里的政治哲學是類似的,
固然是詳細完成了,應用到較廣的范圍。尼采和馬基雅弗利都持有一種講求權力、存心
反基督教的倫理觀,固然在這方面尼采更為坦率。拿破崙對於尼采說來,就相當於凱薩
6. 請高人翻譯一句義大利語!!!!
Sara 是 女人名字 拼音 莎拉
una 一個 (陰性詞)
gran 是 大的意思 grande 的縮寫詞
Majalata J 在義大利字母里是不存在的,也許是寫錯了, 應該是 MAIALATA, 要麼就是故意用這個字母寫的,因為念法 和 I 是一樣的。
由於 MAIALE 是 豬 的意思,所以maialata 就是豬,豬性的,與豬有關的意思。
當義大利人用 maiale(豬)來形容一個人的時候,意思就是說那個人好色、淫的意思,這里說Sara是一個大色女。
這個詞一般都是朋友之間,帶有一點開玩笑的意思說的。
7. 義大利語的堅韌怎麼翻譯
堅韌應該是tenacità!字典上第一個意思是堅韌,還有剛毅,頑強,吝嗇等意思.
而tenacia的第一個意思是剛毅\頑強\不屈不撓\頑固的意思.
個人覺得,如果表示意志,就用後者,如果表示物體堅韌,韌度好,就用前者.
(僅供參考)
8. 《權力意志》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權力意志》((德)弗里德里希·尼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LS5DEz3OdWhkHqJIFQ1iLA
密碼:x7bd
書名:權力意志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譯者:張念東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1991-5
頁數:712
內容簡介:
尼采是19世紀末德國重要哲學家,唯意志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受生存競爭學說的某些影響,把叔本華的生命意志發展為權力意志,並提出了超人的理論,從而賦予唯意志論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內容。在哲學上,成了德國狄爾泰的生命哲學和施本格勒的歷史哲學的先驅,並對實用主義、存在主義等20世 紀西方重要的哲學流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書集中表達了尼採的權力意志學說和超人理論,是尼採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權力意志》為尼采晚年哲學思想的代表之作,也是尼采最有影響哲學著作,尼采哲學的精 髓即是重估一切價值,其「意志」是壓倒一切的。正像「德國高於一切一樣」,他的光輝與 黑暗都是系於這個意志,而這意志又是反辯證法的,尼采主張權力意志是支配世界和人類行 為的唯一絕對動因,人生就是權力意志的追求。要了解尼採的哲學思想的偉大精髓,《權力意志》不可不讀。
《權力意志》強調自然界中的生命的豐盈、過剩。他認為世界不是一個萬物求生存的消極過程,而是一個萬物求生命力擴展的積極過程。尼采把審美現象和生命力的強度聯系起來。他認為,「權力意志」造就最強的人,這樣方能粉碎社會一切騙人的、病態的、仇視生活的東西。為破舊立新,他主張「重新估定一切價值」。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19世紀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生命哲學主要代表之一,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在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不到25歲就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文學副教授,並在一年以後成為正教授。一生著述頗豐,如《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強力意志》等,對20世紀的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1889年初,在義大利的都靈街頭摔倒,就此精神錯亂,於11年後在德國的魏瑪去世。

9. 《權力意志》這部書,它的作者是誰
《權力意志》這部書,它的作者是尼采。

尼採的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1872)、《不合時宜的看法》 (1873—1875)、《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漂泊者及其影子》(1880)、《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83—1891)、《善惡之彼岸》(1886)、《反基督教》(1889)、《瞧!這個人》(1890)、《權力意志》(1895)等。
參考文獻:樂黛雲 葉朗 倪培耕 主編.世界詩學大辭典.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第355-356頁.
10. 什麼是權力意志
「權力意志」是一種神秘的精神力量,它在量上是不變的,它的存在是絕對的、永恆的。但它不是僵死不動的,它像河流,奔騰不息,像海洋、洶涌潮湃。在它永恆的運動變化中,事事物物被創造出來,復又被消滅,世界就這樣不斷推陳出新,幻化不已。
尼採的權力意志與叔本華的生存意志實際是同一個東西,即求生存的慾望和創造的本能。不過二者也有差別。在叔本華那裡,事物的生存意志的目標僅僅在於求生存,尼采則認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還在於求權力、求強大、求優勢、求自身超越。求生存可以說是事物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要求。事實上任何事物都決不會滿足於這種要求,凡有意志存在的地方,即一切事物,都必須追求力量的強大,竭力占據優勢。難道沒有強大的力量,不佔據優勢,能夠統治、征服、戰勝他物而生存下來嗎?!當尼采把生存意志本來就包含著的意義揭示出來,並加以強調時,他就把生存意志叫做「權力意志」」(又譯「強力意志」)了。當尼采把追求力量的強大(權力擴張)、追求優勢說成生命意志的本質特徵,並肯定、倡揚生物的這種特徵,在這樣的權力意志概念的基礎上建立起哲學體系時,他的哲學就與叔本華那種主張否定生存意志的消極悲觀的哲學區別開來了。尼採的哲學是一種具有積極外表的,甚至可以說是具有瘋狂色彩的哲學。
在尼采哲學中,權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質,一切事物無不是權力意志的表現。人的一切行為、活動都是權力意志的表現。人們追求食物、追求財產、追求工具、追求奴僕和主子,根源都在於權力意志。在社會生活中,壓迫、剝削、奴役、戰爭、人們之間的爭斗等等,都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相互作用的表現。生物機體吸取營養,就是它們作為權力意志去佔有、吞噬、征服環境。生命就是有機體發揮權力意志去剝削外界環境,驅使環境為自己服役的過程。化學中的分解和化合,無非是一種權力意志侵佔、征服另一種權力意志。物理學中的引力和斥力的對立,其實就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的爭奪。在一切事物中,權力意志的發揮都表現為抗強欺弱。事物間形形色色的爭斗現象,其根源在於「一種永不厭足的表現權力的意圖,或權力的運用,作為創造本能的權力的應用。」《尼采全集》第9卷,俄文版,第304頁)
萬事萬物在權力意志的支配下生生滅滅,變化發展。尼采發現了其間的「規律」,這就是「永恆輪回」。他說世界是一個「循環的力」,這個力創造出一些事物,然後將它們消滅,接著又分毫不差地按照原來的樣子再把它們創造出來,再把它們消滅……如此循環往復。這樣,世界就永遠是同一些事物的反復重演。尼采告訴我們:「人生便是你目前所過、或往昔所過的生活,將來仍將不斷重演,絕無任何新鮮之處。然而,每一樣痛苦、歡樂、念頭、嘆息,以及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無法言傳的事情皆會再度重現,而所有的結局也都一樣——同樣的月夜、枯樹和蜘蛛,同樣的這個時刻以及我。」太陽、大地、鷹、蛇、人類,總之一切一切,都將在世界上無數次地反復重演。尼采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世界的時間上是無限的,而世界上的事物——作為權力意志的表現形式卻是有限的。這種認為一切事物絕對而永遠循環的理論,就是所謂「永恆輪回」說。
「永恆輪回」理論是一種荒謬的理論。我們說,事物的發展是沿著螺旋形的道路前進的。事物在其內部矛盾以及外部條件的作用下,在發展過程中,後來的事物會表現出對以
前事物的某種回復。但這種回復只能是部分的,而決不會是完全的。唯其如此,事物才有質的提高,才稱得上真正的發展。「永恆輪回」說完全否定了事物發展中質的提高,實際上否定了事物的發展,是一種典型的形而上學發展觀,並且具有神秘主義的性質。
尼採的「永恆輪回」說並不是他的創造。他承認這一思想來自於古希臘哲學中的斯多葛派。該派認為:世界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為神秘的「世界大火」所焚毀,一切再從頭開始,如此循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