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農業企業有哪些

義大利農業企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1 07:03:53

① 義大利的工業有哪些阿(詳細介紹)

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具、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
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歷史上意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伊利、埃尼和埃菲姆曾是三大國營財團,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加快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中小企業在意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傢具、廚房設備、瓷磚、絲綢、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機械工業等領域有較大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產品出口比例大等特點。意原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六,年煉油量約1億噸。2001年粗鋼產量為2670萬噸,塑料和拖拉機產量均居世界第六,發電量居世界第九。近幾年,意注意開發以電子工業為主的新興科技產業。目前,信息和通訊技術行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2%。近年來工業主要產品的生產情況:(1995年=100)

1998 1999 2000

能源產品 107.4 109.4 112.4

金屬、有色金屬礦 99.9 91.6 98.9

非金屬礦 104.9 109.3 114.9

化工產品 105.9 106.1 107.7

金屬產品 106 105.1 106.8

農業、工業機械 103.7 101 107.5

辦公設備 101 92.9 103.8

機電產品 98.7 98.1 98.8

運輸設備 111.1 110.8 116.4

食品、煙草 104.4 107.5 109.7

紡織、服裝、皮革 99.9 95.1 95.6

木業、傢具 104 111.9 121.3

造紙、出版業 107 111.5 112.5

一般指數 104.3 104.4 107.7

(資料來源:義大利銀行2000年年度報告)

② 哪些國家的農業比較典型或有名

根據農牧業結構、栽培或飼養方法、農業投入、技術水平、商品率、專業化程度等,全世界可劃分為四大類型,細分為12個類型。

自給傳統農業類型 有以下五個:

游牧型 天然牧場為主要飼料基地,以飼養綿羊、山羊、牛為主,還有馬、駱駝、驢等。以放牧為中心,逐水草而居,隨季節更換牧場。經營粗放,單位面積的載畜量與單位面積產量低,且產量不穩定。投入少,設備簡陋,屬自給自足牧業,商品率低。多居住移動式房屋,如蒙古包等。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帶:①乾燥半乾燥草原地帶,包括蒙古高原、中亞、西亞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區。②高山、高原地帶,如中國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等;③北極寒冷地帶,如愛斯基摩人的狩獵、採集、漁業屬之。

綠州農業型 多以種植業為主,多種植小麥、雜糧、棉花和果菜等(如棗椰)。利用地下水或泉水發展的灌溉農業,以坎兒井為典型代表。傳統的經營方式,但較為集約化。主要分布在乾燥、半乾燥地區內的綠洲地帶,西亞的兩河流域,中國的新疆與甘肅的西北部,伊朗高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的上、中游,撒哈拉沙漠地區等。

遷移農業型 (亦稱「補釘農業」)放火燒山,辟為旱田。以種植雜糧等糧食作物為主。原始經營方式,不施肥,以木棒、刀為工具,俗稱「刀耕火種」,十分粗放,過兩年土地肥力消耗殆盡則遷移他處,易地再焚燒林木後再耕種。單位面積產量極低,且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東南亞各國的山區,非洲中部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等。

亞洲傳統農業型 亞洲分為水田農業與旱田農業兩種類型。水田農業是亞洲農業最典型的代表類型。以種植水稻為主,輪作較少,多水稻專業化生產。一般經營規模較小,小農個體經營為主。從發展水平又可分兩個類型區:①集約型。主要指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精耕細作,勞動力與物力投入多,現代化水平較高,一年可兩熟,多則三熟,平均每公頃水稻產量高達6~7噸;②粗放型。主要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現代化水平較低,經營較粗放,每公頃產量只有2~3噸。亞洲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季風區。這里高溫多雨,雨熱同季,水田率高,開發歷史悠久,是世界稻穀的主要生產區與出口區。

旱田農業型 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有玉米、小麥、高粱、粟等,經濟作物種類多,如棉花、麻類、煙草、甘蔗、花生和大豆等。多以種植業為主,農牧結合,飼養牛、馬、豬及家禽等。經營較粗放,多為小農個體經營,產量不夠穩定,商品率低。多分布在水田區的邊緣或外圍地區,以中國的華北、東北地區,印度的德干高原,恆河中上游及日本的北海道地區為代表。

商品化農業類型 有以下四個:

混合農業型 種植業與畜牧業並重。種植穀物(以麥類為主)、薯類、甜菜和飼料作物。廣泛實行輪作,並多飼養肉牛、豬等。農業投入多,集約化經營,單位規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在西歐、北美洲的溫帶、寒溫帶地區,氣候冷涼濕潤。現代化水平較高的西歐、南歐(義大利波河流域)和北美洲,相對水平較低的巴爾干半島各國。

酪農型 (或稱產奶區)即乳用畜牧業區。種植業與畜牧業緊密結合,以種植飼料作物和養奶牛為主。發展成飼料牧草型奶牛業。農業投入多,經營規模大,現代化、專業化、集約化程度高,商品率發達。近年飼養品種有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增加豬、禽),是世界農業發達地區之一。主要分布在溫帶濕潤地區。以北歐丹麥,西歐的荷蘭、瑞士,北美洲五大湖沿岸,澳大利亞東南部,紐西蘭北島最為集中。在大城市近郊多以鮮乳為主,遠離消費中心的以乳製品為主。與混合農業相比,一是乳用畜牧業專業率高;二是集約化水平高。

地中海式農業型 以栽培桔柑、葡萄、油橄欖、檸檬等地中海水果馳名。夏乾季節發展灌溉,利用冬雨種植小麥。一般農業投入較多,專業化率與商品率較高。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區,以南歐最為發達,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為代表。

園藝農業型 以種植蔬菜、水果和花卉觀賞植物為主。精耕細作,經營規模不大,屬多勞、多肥、多設施、多投入、多收益農業。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大城市與城市帶的近郊區,以及運輸條件方便的遠郊區,與輸送園藝、空運農業相結合,如荷蘭花卉園藝世界聞名,日本 高冷地農業(屬遠郊區)等。

企業化大農業類型 有以下三個:

企業穀物農業型 以種植穀物為主,冬、春小麥為中心,有與玉米或其他麥類輪作的。經營規模較大,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大。二次大戰後初期,一般每戶平均擁有耕地90公頃,80年代以來,其規模擴大一倍。屬現代化水平、專業化程度、商品率、勞動生產率與收益都高的農業地域類型。產業革命後,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為解決食糧問題,而以大量生產小麥的企業化穀物大農場迅速發展起來。主要分布在中緯度的濕潤地區,以北美洲(西經100°以西)的中西部地區,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區、澳大利亞的東南部為代表。

企業畜牧業型 飼養肉牛與綿羊為主,並有少量麥類與牧草種植。經營規模大,草場放牧,在屠宰前進行飼料育肥。商品率高,效益高。在產業革命後,隨著世界肉、毛、皮市場需要量猛增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西部,拉丁美洲的巴西高原東部,阿根廷的潘帕斯和巴塔尼亞地區,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紐西蘭,以及南非等半乾燥地區,是世界牛肉、羊毛的重要生產區和出口基地。

種植園農業型 仲植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生產天然橡膠、甘蔗、咖啡、可可、椰子、油粽、茶、香蕉、棉花、煙草、西撒爾麻等。為近代出現的一種農業地域類型。在產業革命後,對工業原料、飲料、食品需要量與品種增加,在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亞非拉地區後,他們利用各地區、各國自然條件的優勢,廉價的勞動力強迫形成的。多為單一經營,以資本主義大農場為主。生產技術較高,產品基本上供出口,商品率高。還有些當地居民或華僑經營的小農場。主要分布在世界熱帶雨林區,全年高溫多雨,年均溫在20~28℃,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排水良好的山麓緩坡地帶。南北半球的20°以內區域,以東南亞、南亞、中美洲和西非洲最為集中。

合作化(集團化)農業類型 從土地佔有關系和經營組織系統劃分為獨立地域類型區。指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土地改革後,土地收歸國有,大的農業基礎設施由國家投資建設。小的由集體或個人備置。建有國營農場和各種形式的合作單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了農業生產承包制度、效益顯著

③ 義大利農業結構

從70年代初開始,義大利將農業開發、培訓、技術服務等職能都下放給了大區和農民協會,早期建立的省農業監察員也歸並到大區里。同時義大利的農民協會也開始在技術推廣方面站到了前台,與大區和研究單位一起為農戶和農場進行科技信息推廣和技術服務。

隨著義大利加入歐盟總體農業政策體系,其農業技術開發側重於質量農業、特色農業和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區域發展等方面,特別是結合義大利的山地和丘陵的地理特點從開發葡萄到葡萄酒、從橄欖到橄欖油、從養牛和牛奶到乳酪等系列農產品深加工的開發。

1.政府支持農戶、農場主、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等採用農業新技術的方式、模式和成效

(1)充分利用歐盟資金,調整農業結構

義大利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與歐盟協調發展,並藉助於歐盟提高自己的地位。如1951年通過歐盟的談判,世界關稅恢復了對小麥和食糖的貿易保護主義,對義大利的農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歐共體的統一政策,使其在歐盟國家中佔比例最大的小農場受益非淺,在很大程度上穩定和促進了義大利的農業發展。1982年義大利共有農場3269192家,小於5公頃的農場占總數的76%,到了1985年1.0公頃以下的農場減少了3.1萬家。到1997年義大利的農場總數為2315200家。與15年前相比較少了近100萬家。但1997年,義大利小於10公頃的農場數為203萬家,遠遠大於德國的25萬家、法國的24萬家和英國的6萬多家。

從2000年開始,歐盟開始實施「Leader+」計劃,其目的是增強歐盟國家農業競爭力和生產高質量農產品,計劃的重點之一就是鼓勵農戶使用新技術以增強農業競爭力。2000-2006年該計劃投入50.465億歐元,用於農業結構調整補償,其中9540萬歐元用於幫助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向農戶、農場主提供農業新技術的支持與服務。

2005年6月歐盟出台的關於歐盟農業指導和保證基金(EAGGF)計劃中,明確提出「促進農產品生產」的目標,為增強農業競爭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歐盟還設立「農產品促進基金」,讓農戶、農場主直接向歐盟申請項目,歐盟資助農戶所需資金的50%,另外的50%來自於本國匹配和個人自籌。2005年歐盟批准了首批面向歐盟內部市場的「農產品促進基金」項目26個,資助總額達到2612.05萬歐元,義大利共有5個農產品食品項目獲得批准,歐盟資助額達到422.66萬歐元。在面向歐盟以外市場的「農產品促進基金」項目中,歐盟批准資助了15個項目,資助總額達到1246.53萬歐元,其中義大利的5個農產品項目獲得批准,歐盟資助額達到461.43萬歐元。

在推廣農戶、農場主採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GFP(Good Farming Practice)技術改造和認證方面,歐盟為成員國農戶、農場主提供所需技術改造總費用85%的資金。

在推廣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歐盟出台了「生物多樣性計劃」,該計劃資助成員國的廣大農戶、農場主採用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化管理方式和加強農業生態建設。另外,歐盟還積極提供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關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並鼓勵成員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申請項目支持。

(2)通過發展特色農業,鼓勵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根據歐盟農業發展鼓勵產品面向標准化、地方特色化發展的方針,義大利一方面積極發展種植、養殖和產品加工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和品牌,如飼料、水果種植、奶業、農產品加工等。以奶水牛的發展為例,由於受歐共體的配額限制,不能更多發展普通奶牛,義大利抓住歐盟其他國家尚未發展奶水牛的機遇,大力發展奶水牛的養殖和特色產品的開發。目前義大利用奶水牛奶生產的乳酪Mozzarella名聲響譽全世界。同時由於「地中海飲食結構」(基本上包括橄欖、乳酪、火腿、葡萄酒)是整個歐洲,甚至世界都推崇的飲食結構,以低脂、低卡路里、高營養的健康和天然食品為主要特徵,因而義大利在這些特色產品上下大功夫,農戶和農場主也都願意接觸這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在提高加工水平的基礎上,創出了許多世界級的品牌。義大利在歐洲的名特產數量上僅次法國,居第二位。

各大區根據歐盟和農業部的指示,都建立各自以五年為一期的鄉村開發計劃(PSR),內容包括生物農業、可持續生產、種養殖環境的現代化(養殖廠、農業食品加工廠、農業旅遊)等。旨在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農業。

如倫巴第大區2003年就投入了3920萬歐元用於支持在農業食品加工和銷售方面的技術創新活動;拉齊奧大區2000-2006年鄉村發展計劃中,把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村環境保護,作為計劃的主要目標。計劃中提出的農業發展的投資達10多億歐元,其中公共投入約6億歐元,主要用於與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水資源管理、環境保護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對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皮埃蒙特大區2000—2006年鄉村發展計劃,把農業的現代化作為主要目標,政府投入2.9億歐元,用於計劃中提出的各項措施;威內託大區的鄉村發展計劃投入共達到5.95億歐元,支持農業企業提高競爭力、改善地區環境質量以及利用生物技術發展新型農業等方面。

(3)充分利用金融手段,鼓勵農業技術推廣

國家農工業信貸銀行是為農業發展提供優惠貸款的政策性銀行。它的貸款可以直接面向農民,其中它有很多種類的貸款與促進農業領域的技術進步有關,如更新貸款,主要針對農業企業的設備更新,還有專門支持購買新裝備的貸款,有支持農村環境保護、促進農業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貸款。農業信貸銀行為推廣農業新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慮到技術推廣的人才作用,義大利政府對年齡在40歲以下,從事農業5年以上的青年農民以及符合該條件的農民佔2/3以上的農業企業,根據其收入情況,按照所從事的農業活動給予專項資助。1999年國家用於該項資助的專款約1450萬歐元,2000年開始,每年為約2000萬歐元。該項措施為吸收青年人返回農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為農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推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為鼓勵農民淘汰落後的農業機械或固定設施,對於農民更新使用10年以上的農機或固定設施,國家給予原價款10%的補助。

(4)用互聯網手段,提高農業服務效率

義大利政府結合歐盟從2000年開始實施「Leader+」計劃,將該計劃提供6870萬歐元用於鼓勵成員國組建農業信息網路的政策,建立了全國農業信息服務門戶網站,面向農戶、農場及農業提供從政策、法規、技術、氣象等全方位的服務。在推廣有機農業方面,歐盟積極引導農場主使用有機農業互聯網資料庫(如有機種子資料庫),以便政府和農戶及時了解有機農業進展,使農戶和農場主的有機農業生產所需的供需保持順暢,並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

(5)充分發揮農民協會的作用

全國種植業聯合會是義大利最大的農民協會組織,在全國有18個大區分會,98個省級分會,765個地區辦公室,9812個基層組織,有56.8萬名會員(農戶、農場主或農業企業)。其宗旨是通過促進農業的綜合開發,達到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向會員推廣農業新技術是其主要的業務之一。通過其基層組織與各級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及其它相關組織保持緊密的聯系,及時向農民提供法律法規、先進技術等方面的信息,並通過購買先進適用技術等手段促進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同時,還通過其下屬的兩個公司,進行咨詢與培訓方面的活動。

AGER公司:成立於1986年,主要從事農業、食品、環境及地方發展方面的研究與咨詢。主要職能:促進、協調、組織農業方面的社會經濟、統計、技術研究活動;通過培訓、技術推廣及試驗等方式促進農業研究成果的轉化;為農業企業提供研究開發和創新方面的服務。該機構還促進農戶及農業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系,以更好地在政策層面為農業服務。

INIPA公司: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種植業聯合會下屬的農業和食品行業的研究和培訓的非盈利機構。主要職能是在農業領域提供下述服務:管理培訓、繼續教育、高級培訓及師資培訓;勞動力市場指導服務;企業管理服務、新企業創業服務;農業新工藝及農具的研究與實驗、農業企業的管理創新、企業組織、市場、產品質量、生物技術、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研究與實驗;跨部門網路系統的研究;人力資源培訓政策的分析和規劃;中小企業網路建設培訓。該機構的服務重點放在農業中小企業及微型企業,包括廣大農戶和農場主,以及推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設「電子鄉村」也是該機構近年的一項重點工作。

義大利第一大農民協會組織是農業家聯合會,它也是義大利最古老的農業組織,擁有19個大區分會,98個省分會,及眾多的基層組織。農業家聯合會對其會員提供的服務主要有:法律咨詢、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農業企業管理培訓、人員管理培訓及財務培訓等。

農業家聯合會下屬的研究培訓中心,其主要業務是為農業領域提供人員培訓、職業認證、專業進修;農業技術開發、工藝革新,農業新技術的推廣等。在各大區設有分支機構,並與農林政策部、勞動部、各大區政府以及其它組織保持緊密聯系,有時也結合其社會服務如農民救濟等,為農民尋找先進適用技術,幫助農民擺脫困境,因此,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廣農業技術的作用。

此外,農業家聯合會還通過其出版發行月刊《新農業》,向廣大農戶和農業企業提供農業新技術方面的信息以及刊登農戶或企業的技術需求,起到農業技術推廣的橋梁作用。

(6)鼓勵農業合作社形式,促進農業技術的傳播

義大利的合作社在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成立時由憲法第45款中明文確定下來。義大利合作社聯盟目前在州各大區中都沒有分會,有80個省分會和5個省際間分會。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合作社聯盟共有18455家合作社,271多萬名會員,37萬名職員,2002年營業額超過385億歐元。

義大利農業合作社的形式在農業組織結構中相當重要,國家對合作社盈餘用於再生產和購置財產部分免徵稅。為了適應市場競爭和大生產的需要、提高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以及購置大型生產資料,生產合作社可以組合成更大更高一級的聯合體。

在義大利農業領域,除了個體私營農場以及由他們組合而成的合作社和聯合體以外,還存在專門為農業服務的私營股份公司,國家對這部分企業在貸款、稅收政策上給予同其它農業企業同樣的優惠待遇,其運作完全和商業、工業企業相同。

2.政府支持與農業相關企業開發應用農業新技術的政策措施

義大利多年來習慣的做法是支持國家公立研究機構進行種子、化肥等相關技術的開發,然後再把技術轉讓給種子、化肥等公司。也有一些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自行開發相關技術,自行推廣,特別是在化肥產品的開發上,現在義大利市場已基本被跨國公司所佔領,在種子上義大利還保持自繁殖的種子,而雜交種子也基本上由跨國公司所壟斷。

80年代初建立的國家研究計劃明確規定研究必須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高國家競爭力。計劃要求研究項目必須有企業的參與。同時義大利在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方面有一系列的鼓勵措施。

3.政府支持農業研究開發機構、大學等公益型機構開展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的做法

義大利政府重視農業研究開發機構、大學等公益型機構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的工作。義大利在農業方面的公共科研機構主要有國家研究委員會(CNR)下屬的33個與農業有關的研究所,大學中共有23個農學院,國家新技術能源環境委員會(ENEA)的農業中心,農業部下屬的農業研究委員會(CRA,由原農業部下屬的28個農業研究所和實驗站組成,目前尚在組建當中)、國家農業經濟研究所(INEA)、國家食品與營養研究所(INRAN)、國家種子選育局(EBSE)和南方農村發展培訓中心等。

(1)重組農業研究機構,集中資源進行研究開發

CNR是義大利最大的國立研究機構,曾有300多個研究所,其中從事農業和生物技術的就有55個。自90年代開始改革後,到2001年,其研究所的數量從1997年的332個,縮編到108個,其中55個農業和生物技術的研究所縮編成目前的33個研究所。

CRA是義大利政府為集中農林政策部下屬的28個研究所和實驗站而新成立的機構,其主要活動包括:促進農業領域的研究與創新;可持續發展和農業水資源的利用、保護;農產品加工工藝研究;利用生物技術推進農業發展;為農林政策部、各大區和自治省在農業方面提供咨詢;與各大區配合,推動農業研究成果轉化;為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等。

(2)積極申請歐盟農業科研項目

據統計,歐盟農林產品的年出口額達500億歐元,創造就業1700萬人,對歐盟經濟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1997年歐盟意識到如果再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率,就會對環境和農村發展產生危害。因此歐盟的農業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慎重使用自然資源方面,實施「歐盟攻關行動」(KA)的「生命質量和生存資源」專題和「歐盟農業與漁業研究計劃」(FAIR)。

除上述兩大計劃外,歐盟框架計劃中農業研究也占相當的比重。歐盟第六框架計劃(2002-2006年)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是框架計劃的優先課題之一,經費額度達到6.85億歐元。在即將實施的歐盟第七框架計劃(2007-2013年)也將「生物技術、食品和農業」列為十大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經費額度達到24.72億歐元。

義大利積極鼓勵本國科研院所和大學的農業科研專家申請上述研究項目。

(3)積極制定農業科技發展計劃

農業研究一直是義大利科技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在義大利國家級的研究計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大學研究部2005年發布的《2005-2007國家研究計劃》中將「開發農業食品及新的食品質量及安全評估系統」作為國家十大戰略研究計劃之一。

2005年農林政策部制定並計劃出台《國家農業研究計劃指導方針》,確定了義大利農業研究的三大方向:

——開發新的生物技術,改善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整個過程的工藝和組織形式以保護消費者、土地特性、收入和就業;

——加強經濟、社會和組織機構的戰略研究,以加強農工業生產體系的競爭力和土地系統的保護,確定新的鄉村經濟和開發模式;

——增強科技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推廣,創新技術的轉移以及創新農業實踐的推廣。

多年來義大利政府組織了多個農業領域的國家研究計劃:

2001-2004年度生物農業國家研究計劃。

該研究計劃是義大利農林政策部投資的農業研究計劃,為期3年,從2001年開始啟動,共投入433.8萬歐元。研究內容包括生物農業的理論研究,包括施肥改進技術、優化灌溉技術等;生物播種胚質穩定技術;增進土壤生物活力、有機廢料的回收利用;加強畜牧與蔬菜種植之間相互利用;對農業殘留物的有害性降解;利用高技術提高生物體系的生產能力;提高農作物和農業食品的儲藏和加工工藝。

1998-2001年度義大利國家先進生物技術研究計劃。

義大利國家先進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由原義大利大學科研部(現為義大利教育和大學科研部)組織實施,1998年初全面正式啟動。該研究計劃中涉及農作物基因研究的總投入約450萬歐元,主要研究內容有:抗病蟲害的作物基因識別、克隆和移植;將克隆基因轉入主要農作物中,通過種植實驗,對轉基因作物的耐性和抗性進行評價;採用先進的分析方法對農作物病理進行基因分析等。

1996-1998年度義大利國家植物生物技術研究計劃。

義大利國家植物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由義大利農林部負責實施,於1996年正式啟動,目前已經結束,總投入約840萬歐元。

1993-1998年度義大利國家農業創新攻關計劃。

義大利國家農業創新攻關計劃是由義大利農林部負責實施的一項國家級研究計劃。該計劃中涉及主要農作物的生物技術研究投入約180萬歐元;研究內容包括:作物應力阻抗生理學和分子學基礎研究、作物質量控制機制研究、作物中的組織相互作用研究、細胞和亞細胞技術研究等。

1991-1996年度農業系統創新研究國家公關計劃。

農業系統創新研究國家公關計劃(RAISA)是由CNR負責管理和實施的國家級計劃。由教育大學研究部報義大利國家經濟計劃部際委員會審批,1991年1月正式啟動,1996年結束。主要內容:與生物技術有關的單個基因的分離;基因圖譜、分析和生物信息的一致性;提高農業產品質量的生物技術;細胞工程:維生素D3的生物轉化;改良樹種的轉基因;在穀物中引進有用基因並進行分析;解決與單倍體植物生產有關問題的生物技術;農業領域的DNA重組技術。

(4)建立科技園區,促進成果的推廣

義大利的科技園區建設為聯系研究單位、大學和企業共同進行創新和技術轉移提供了重要的環境。在義大利建立的30多個科技園區中,有7個與農業技術直接相關,技術推廣范圍不僅涵蓋農業,還注重農業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合,如:電子技術、信息、機械工程、建築材料等,使農戶和農場主直接獲得所需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通過園區的技術轉移中心、企業孵化器等形式讓新的農業技術與農業生產企業、製造企業之間相互聯系,以便利用最短時間生產出農業新產品。

4.公益型農業研究開發機構、大學、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行業協會支持農戶、農場主推廣農業技術的做法

(1)建立技術轉移機構

在義大利的主要研究機構,現在都建有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如CNR的技術轉移中心以聯合體的形式建立,並負責拉齊奧大區、阿布魯佐大區和微丁島大區的技術創新轉移工作。為避免科研人員從事與科研不相乾的事情,CNR技術轉移中心的專業人士負責將CNR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據2005年CNR公布的《2004年財政支出報告》顯示,2004年CNR因出售專利獲1億歐元的收入。羅馬大學也於1994年開始建科學園,ENEA也建有技術服務部。

上述技術轉移機構的建立為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學的農業新技術推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通過各種形式宣傳推廣

為推廣農業技術轉移工作,科研院所和大學的技術轉移中心會舉辦多種形式推廣新技術,為農業技術的兩端:技術的提供者科研單位與技術的需要者生產企業之間建立聯系,使新技術盡快產業化。具體做法有:

•利用技術轉移中心的網站介紹農業新技術,宣傳新技術的市場前景;

•將最新的農業技術成果在歐盟技術轉移中心資料庫上發布;

•與廣大科研人員和農業廠家建立直接聯系;

•組織「技術轉移日」活動;

•參加其他技術轉移中心舉辦的宣傳推介活動;

•出版介紹農業最新技術的News Letter;

•舉辦介紹新農業研究成果的研討會、展覽會、圖片展、科普講座等。

(3)研究機構和農業協會保持密切的關系,共同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

各研究機構都與義大利農民協會保持密切接觸,使新技術、新產品和各種信息很快地傳給農戶和農場主。為了幫助農場主使用最新的技術產品,農業協會經常組織如新技術創新日等活動,研討會等多種活動,讓農場主了解最新的技術產品,鼓勵使用新技術產品,負責在幫助聯系生產廠商解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

(4)成功案例

ENEA推廣小麥品種的成功案例

70年代中期,ENEA培育出了硬小麥新品種CRESO。培育成功後,ENEA立即開始選實驗地的工作,不僅土地要適合推廣實驗用,而且農戶還要積極配合。在農民協會和地方機構的配合下,在離羅馬往東100公里的FUCINO市找到了合作夥伴,經過實驗成功後,將種子申請專利並將許可權出讓給義大利種子公司Agroservizio。現在義大利硬小麥種植面積的一半是CRESO品種。

CNR推廣環保緩釋施肥技術案例

CNR多分子技術研究所最近研製出環保緩釋的農業施肥技術,他們利用膜的緩釋技術,開發出新型施肥產品,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化肥,同時避免因施肥過多對土壤的破壞以及雨水使化肥的流失,並避免了對環境造成污染。

該項研究是多分子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向歐盟第六框架計劃申請的研究課題,經費的60%來自歐盟,40%來自義大利教育大學研究部。在經過3年的研究後,他們研究出該成果,知識產權歸CNR所有。

為了推廣該技術,CNR通過其技術轉移中心負責相關的技術轉移的一系列工作。根據他們的計劃,技術轉移方式可採用向生產企業出售專利,或與生產企業聯合成立新的合資企業、或自己注冊成立生產公司等多種轉移方式。不過他們目前傾向於向專業生產廠商賣專利。

在新產品批量生產後,與農業家聯合會取得聯系,並由農業家聯合會出面聯合組織召開新技術研討會、新產品發布會等多種活動,讓農戶和農場主盡快了解最新的技術產品,鼓勵他們使用新技術產品。同時農業家聯合會還負責幫助聯系生產廠商解決在農戶和農場主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

5.與農業相關企業支持農戶、農場主推廣農業技術的做法

企業支持農戶和農場主通過農業技術的做法基本上都是通過自己的推廣網路,通過自己的推銷員以及和農業家聯合會合作,直接向農戶和農場主進行技術推廣,主要做法有:

•通過在自己的實驗地或場地開展示會,向農戶和農場主推廣技術;

•通過召開研討會進行技術宣傳;

•向農戶和農場主直接展示技術。

④ 農標普瑞納(撫順)飼料有限公司簡介

本公司是於1997年5月在撫順興建的美國獨資企業。總投資額600萬美元,注冊資金400萬美元,年生產能力20萬噸,經營年限50年,經營范肥:生產銷售各種飼料及飼料原料和添加劑。濃縮飼料。本公司運用百年的研究成果,採用從美國、義大利、德國、韓國進口和國內最先進的化驗。

普瑞納是一家世界最大的動物營養公司,現注冊商標及寵物食品隸屬雀巢,而實體及員工隸屬嘉吉(世界最大的農業公司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私營企業)!

⑤ 青島黃島開發區有哪些歐美企業(包括待建項目)

·馬斯奇奧(青島)農業機械有限公司
馬斯奇奧(青島)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是義大利一家國際化的農業機械生產商,在全球各地擁有多家生產工廠,為開拓亞洲市場,特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公司,現公司開業在即,特向社會招聘如下人員: 目前是人員儲備,除急需的,其他約在二月份面試:

·青島金達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青島金達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經國家外經貿部批准成立的主營進出口貨物運輸代理的一級貨運代理企業。主要經營范圍包括租船、訂艙、報關、報驗、集裝箱運輸、倉儲、中轉、保險以及其它相關的運輸服務及運輸咨詢業務。 本公司由在貨運代理行業和進出口公司及報關行業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經驗的業務人員創建成立。

仙妮蕾德國際機構
仙妮蕾德是全球最大的草本保健食品,護膚,化妝品美資跨國公司,擁有超過23年成功史遍及全球39個國家,自設高科技廠房,200多種產品源於再生哲理,根據創辦人的專業知識獨特配方而成。

·輝門(青島)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Federal-Mogul始創於1899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密執安州,是一家全球性的汽車零部件製造供應商,服務於全球的主機廠和售後市場,是全球十大汽車零配件生產製造供應商之一。已在中國投資成立了八家外商投資企業。輝門(青島)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輝門投資的全資美國公司,主要生產:萬向節、制動器總成

·優得艾(UDI)水處理設備開發區分公司
優得艾(UDI)水處理設備開發區分公司

·青島德潤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青島德潤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座落於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是一家專業的化工原料進出口公司,主要經營進口MDI、聚醚等化工原材料。2003年下半年引進德國的先進技術和工藝,生產和銷售單組份聚氨酯泡沫填縫劑。依靠先進的技術、嚴格的管理,產品迅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生產的泡沫填縫劑具有泡沫細膩、彈性韌性好

中國E通網路商城
直銷www.haodong99.com,網站所有商品,公司由香港浩東控股有限公司一手打造的電子商務網站

⑥ 從原料上可以判斷義大利的農業部門以什麼業為主

你可以判斷一張力的農業部門以什麼業為主嘛?農業部門當然是以種植業為主了

⑦ 法國為什麼是一個農業大國

法國成為農業大國的原因是什麼?

1地理原因 法國六邊形的國土擁有歐洲最富饒的土地 氣候也是非常不錯的 再加上幾條大河流穿過法國而利於灌溉農作物 先天的地理優勢決定了他在歐洲農業大國的優勢!
2歷史原因 法國做為歐洲中世紀封建國家的典範 農業是其根基 強盛的封建國家有著共同的標志 那就是農業的鼎盛
3民生 法國也是歐洲的人口大國 沒有強力的農業支持是不能維持其人口增長的 這也是法國重農主義的原因之一

法國不但是一個工業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其農產品出口長期居歐洲首位。
目前,雖然法國的生態農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但與強勁的需求相比,其綠色農業產品的產量仍顯得大大不足。1995年,法國從事生態農業開發的企業僅有3500家;到1998年底,其數量已迅速上升到6200家。截至1998年底,法國在生態農業用地面積已經超過了22萬公頃,而4年前還不足12萬公頃。

過去一年裡,在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下,法國的生態農業發展迅速大大加快,增速高達80%。盡管如此,生態農業在法國農業生產中的地位仍很脆弱,綠色農業用地只佔法國實際農業用地的0.6%,其發展潛力不可不謂巨大。與其它歐洲夥伴相比,法國的生態農業發展確實落後不少,盡管開足馬力追直,卻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起平坐的。1997,義大利的生態農業耕作面積整整翻了一番;1998年更是達到了64萬公頃,雄踞歐洲首位。位居第二的德國擁有生態農業用地39萬公頃,奧地利則以34.5萬公頃緊隨其後,而作為農業大國的法國在歐盟范圍內僅排名第四位。

論及發展落後的原因,一是法國各省對待生態農業的看法和態度不同,二是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對生態農業有抵觸。舉例而言,一個本來收益不錯的農民沒有勇氣和膽量冒著產量驟降的風險去嘗試陌生的生態農業;同時,生態農業耕作拒絕化肥,為了保持土壤的肥沃度,農民不得不經常進行輪作。

生態農業發展滯後的直接後果是:作為歐洲最大的谷作生產國,法國不得不每年大量進口生態穀物,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要。一般來說,綠色穀物是從中歐進口的,而純天然的生態糖是從斯洛伐克和荷蘭進口。與滯後的種植業相反,法國的生態畜牧業顯得生機勃勃,每年都能供應充足的綠色動物食品。由於法國人對天然乳酪的偏愛,法國目前的綠色奶類製品產量仍無法滿足國內的需要,但以其發展趨勢而言,法國生態農業的前景必定是輝煌的。

⑧ 義大利農業機械展怎麼樣

義大利是一個山丘陵為主的國家,平原面積約700萬公頃,
全國耕地面積約910萬公頃,土地較分散,大農場較少,30公頃以上的農場僅占總數的2.74%,全國農場平均規模為7萬公頃。義大利的農作物生產特別是水稻從土地耕整到種植、除草、收獲
等70年代就已實現全部機械化作業,其他小麥、大麥、玉米等也在此前實現了機械化。90年代機械化達到了高度水平。義大利是歐洲主要葡萄生產園,種植面積在100萬公頃以上。葡萄生產從挖溝、種植、灌溉、剪枝、病蟲害防治、施肥到採摘已實現了全部機械化。葡萄園用的高地隙自走底盤拖拉機除滿足本國需要外,還出口到法國、美國等國家。除了種植業外,義大利的養豬、
奶牛和家禽飼養也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與工廠化飼養,並達到了高度機械化水平。義大利的主要農機企業和主要產品有:菲亞特集團紐荷蘭公司(NEWHOLLAND)生產的「FIATAGRI」系列拖拉機,功率從12.5kw到176.5kw(即新66C系列和新G系列);牌號為「FORD的拖拉機有10個系列,功率從9.2kw到294kw;牌號為「NEWHOLLAND」的聯合收割機有15個型號,功率為88.2k至
有15為「FIATAGRI」的聯合收割機也有15個型號,功率從88.2kw至205.9kw。該公司聯合收割機的市場佔有率在北美達15%,在西歐達26%。其他如打捆機、青飼收獲機、葡萄收獲機等農業機械在北美市場佔有率也達30%—40%。
農機企業生產自動化程度高,且員工素質良好,加上嚴格的科學管理,因而企業的生產效率高,人均產值大都在100萬人民幣/年以上。

義大利什麼地方農業最發達義大利什麼地方工業最發達

義大利的地中海式農業(分布在沿海地區)還有游牧業(分布在亞平寧山脈) 工業是:都靈,熱那亞,塔蘭托 都是一些鋼鐵 汽車 電子工業

⑩ 義大利具體是怎麼劃分三個產業的第一第二、第三義大利是不是根據三個產業而命名的

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工業農業第三產業- -
額,第二個問題啥意思,你是想知道義大利語怎麼表達嗎? 三個產業在義大利也叫第一 第二 第三產業啊
il primo settore di occupazione è l'agricoltura第一產業是農業
il secondo settore è l'instria第二產是工業
settore terziario 第三產業或服務業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農業企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葯片兒多少錢一盒 瀏覽:511
中國移動簡訊怎麼買七天流量 瀏覽:157
英國simple潔面乳怎麼用 瀏覽:299
坐火車去越南要帶多少錢 瀏覽:830
中國首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948
越南退役軍人有哪些 瀏覽:791
阿拉伯河在伊朗叫什麼 瀏覽:697
美國和伊朗有什麼條約 瀏覽:623
歡迎你來中國用印尼語怎麼說 瀏覽:379
現在回越南要多少錢 瀏覽:854
伊莉莎為什麼來中國 瀏覽:914
中國國寶文物有哪些 瀏覽:275
印度電視劇婆媳一家親哪裡看 瀏覽:57
伊朗外陰白斑膏多少錢 瀏覽:193
印尼巴士車包怎麼用 瀏覽:853
英國超市什麼東西好吃 瀏覽:343
越南徐工市場在哪裡 瀏覽:432
他在印度尼西亞工作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298
伊朗方面升起紅旗代表什麼 瀏覽:533
中國麻將多少印尼盾一副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