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梵蒂岡、聖馬利諾,為何不會被吞並
因為聖馬利諾對義大利有恩,而梵蒂岡這個國家盡管面積與人口位於全球末位,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梵蒂岡在天主教的地位,使其在全球都能擁有堪比超級大國的影響力。因為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該國的國家元首就是天主教皇,他不僅是是這個彈丸小國的最高統治者,還是全世界10多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擁有著至高無上的「神權」。所以義大利自然不敢吞並梵蒂岡。
歷史上,在義大利的統一運動中,義大利就沒有「吃掉」聖馬利諾和梵蒂岡,鑒於梵蒂岡的巨大影響力和聖馬利諾人民的友好和智慧,現在就更不會了,這樣反而顯得義大利更大度和包容。再說了從面積上來講,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對於整個義大利半島來講,這「一村一鎮」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保留這兩個國中之國,對於義大利而言是錦上添花之舉,沒有任何害處,這樣的袖珍國家對義大利而言沒有任何威脅。
㈡ 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梵蒂岡和聖馬利諾,為何不會被吞並
現如今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領土當然是越來越好了,但是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佔了不該占的土地,那麼當然也可能會遭受到其他國家的大計。很多人對義大利應該都不陌生,而且很多人每年都會去義大利旅行,而義大利會有一個最小的國家之一梵蒂岡,雖然梵蒂岡特別的小,但是也是主權國家,而且它的影響力和美國俄國一樣,是屬於世界級別的影響力。義大利如果想要吞並梵蒂岡的話,其實是得不償失的,恐怕也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1870年以前,其實叫教廷不是在梵蒂岡,而是在羅馬,義大利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想盡辦法收服了羅馬,但總得給教皇一個住的地方,所以義大利也就承認了教廷在凡蒂岡的獨立地位。而且我們要知道對於義大利的實力也是有限的,能夠同意羅馬就已經是萬幸了,如果想要再去偷窺梵蒂岡的領土,恐怕統一都是一個問題了。
而對於聖馬利諾來說,同樣也是屬於義大利的一個小國,而且他們那裡也是有自主權的一個國家,所以想要把聖馬利諾統一起來也是不可能的。對於義大利來說當然也是見好就收了。
㈢ 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梵蒂岡、聖馬利諾,為何不會被吞並
1. 聖馬利諾對義大利有恩,而梵蒂岡盡管國家面積和人口規模位於全球末端,但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其在天主教世界中的地位賦予其全球影響力,堪比超級大國。
2. 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國家元首即天主教教皇,不僅是這個小國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全球十多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義大利不會吞並梵蒂岡。
3. 聖馬利諾之所以未被義大利吞並,是因為它在義大利建國初期幫助了加里波第等建國三傑,為其提供了庇護和物資支持。作為對聖馬利諾支持義大利統一運動的回報,加里波第保證了聖馬利諾的獨立地位。
4. 聖馬利諾和梵蒂岡雖然國土狹小,無法發展傳統的工農業,但它們通過發展金融和旅遊業,成功地提升了國民經濟水平。
5. 由於人口規模小,國防事務由義大利負責,聖馬利諾和梵蒂岡的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6. 歷史上,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聖馬利諾和梵蒂岡未被義大利吞並。鑒於梵蒂岡的影響力和聖馬利諾人民的友好與智慧,現在義大利更不會這么做,這反而展現了義大利的大度和包容。
7. 從地理面積來看,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對義大利而言微不足道,保留這兩個「國中之國」對義大利是利好之舉,無任何不利影響。這兩個袖珍國家對義大利不構成威脅。
㈣ 歐洲小國為什麼沒吞並
首先,得先了解一下這些小國的歷史。
聖馬利諾於1243年建立共和國,號稱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在聖馬利諾歷史上,只在1503年和1739年曾被短暫佔領過幾個月,但不久即宣布獨立。即使在拿破崙戰爭時期,拿破崙也曾經承認聖馬利諾的獨立地位,視其為一個主權國家。
3
縱觀這些小國的歷史,可以發現,其未被吞並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面積小,人口也少,資源也匱乏,並非非佔領不可的戰略要地;二是這些國家大多宣布自己為中立國,所以當爆發戰爭時往往能倖免於難;三是縱橫捭闔於大國之間,小國的存在反而能成為大國之間的緩沖國,大國也覺得為爭奪這些小國而發生劇烈沖突反而代價太大;四是這些國家和民族的確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五是歐洲自「三十年戰爭」以後,逐漸確立了民族國家和國家主權的原則,即使是小國,被強行吞並是不符合國際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