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二戰義大利和奧斯曼帝國哪個厲害

二戰義大利和奧斯曼帝國哪個厲害

發布時間:2022-07-01 09:38:54

❶ 一戰二戰各是誰打誰

一戰:同盟國:德國 義大利 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協約國:英國 法國 俄國
以及支持他們的:塞爾維亞 比利時 日本,義大利考慮到利害關系加入協約國作戰
其他還有中國(出勞工.)等等
二戰:二戰對立雙方有兩個陣線:以德日意為代表的法西斯陣線;以美蘇英中為代表的反法西斯陣線。

參加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7國,前三國是這一陣線的核心。

參加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47國。

按照國際會議的協議,聯和國的創始會員國都是加入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和地區。丹麥、阿根廷、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蘇聯加盟共和國)因為是聯和國的創始會員國,所以也成為反法西斯陣線的一員。

此外,還有3個國家是宣了戰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8月10日對日本宣戰、阿爾巴尼亞(法西斯傀儡政府)1941年10月17日對英國宣戰、暹羅(今泰國)的投降派政府1941年12月11日與日本簽訂攻守同盟,並於1942年1月對英、美宣戰。

所以,共有先後61個國家和地區的17億人口(佔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❷ 一戰時的奧斯曼帝國和義大利哪個強點

義大利吧

❸ 奧斯曼帝國 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哪個強大些 順便問 查理一世 和 路易十六的資料

時間順序:波斯帝國(前550年)(亡國後幾百年) >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分裂為)拜占庭帝國(公元476年~1453年)和西羅馬帝國,而奧斯曼帝國建立時間很晚(1299~1922),法蘭克帝國最晚(1804~1814)。

關系:波斯帝國最早,滅亡於馬其頓帝國。和其他四個沒有直接聯系。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衰落後分裂的產物。奧斯曼帝國建立後很快消滅了拜占庭帝國,自身一直苟延殘喘到近現代。一戰後於內憂外患中國王被廢掉,建立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輝煌而又短暫,被第六次反法聯盟所擊敗。

疆域:波斯帝國:歐洲部分:保加利亞大部,希臘東部,馬其頓全部。
亞洲部分:土耳其,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伊朗,塞普勒斯,土庫曼,巴基斯坦,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烏茲別克全部。伊拉克,利比亞大部。哈薩克南部,印度西部。
非洲部分:埃及全部,利比亞北部。

疆域:羅馬帝國:歐洲部分:法國,義大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奧地利,匈牙利,希臘全部。羅馬尼亞,英國南部。黑海沿岸的俄羅斯,烏克蘭領土。
亞洲部分:土耳其,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塞普勒斯全部。伊拉克,喬治亞大部,伊朗東部。
非洲部分:突尼西亞全部。埃及,利比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北部。

疆域:拜占庭帝國:歐洲部分:羅馬帝國的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領土。
亞洲部分:羅馬帝國的土耳其,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塞普勒斯領土。小部分伊拉克領土。
非洲部分:埃及,利比亞。

疆域:奧斯曼帝國:歐洲部分:希臘,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全部。匈牙利大部。部分俄羅斯,烏克蘭領土。
亞洲部分:土耳其,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塞普勒斯,伊拉克全部。沙特,伊朗西部。
非洲部分:突尼西亞全部。埃及,利比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北部。部分衣索比亞,厄里特尼亞,吉布地領土。

❹ 第三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大漢帝國誰軍事更強大

第三帝國:控制歐洲絕大部份地區,單挑英/法/美/俄四大強國,42天滅法,4小時滅丹麥,小國彈指間滅.以千萬人傷亡硬扛蘇俄,以戰績戰損來看,德國是二戰中軸心國最強.
而羅馬帝國立國後,一直受北方蠻族威脅,也像中國古代一樣建長城,在東面與波斯爭霸失敗,軍力掌握在權臣軍閥手裡,帝國分裂後不久,西帝國滅亡,東帝國迎來兩次復興後,終被蠻族蠶食消滅.
奧斯曼帝國一度威脅歐洲腹地,也一度被帖木兒帝國俘獲蘇丹,強許可權於地中海南部.
大漢帝國最強時,是東亞霸主,四方臣服.
綜合:第三帝國強於大漢,大漢強於奧斯曼,強於羅馬.

❺ 匈牙利人和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哪個戰鬥力強

無論是當年的阿拉伯帝國 還是後來的奧斯曼帝國 沒有一個能拿下義大利半島的

義大利半島 就是歐洲的前沿陣地 都是義大利人在跟阿拉伯軍團 奧斯曼軍團死磕 一直到後來的西班牙帝國崛起

義大利除了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以外 歷史上的義大利 那就是文藝復興前的保護傘

❻ 世界一戰誰勝誰敗,世界二戰誰勝誰敗

日期: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
結果:協約國獲勝死亡(約數):10,000,000人
將士:900萬
平民:700萬
合計:1669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
·塞爾維亞王國
·俄羅斯帝國
·法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三國同盟,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
·保加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和協約國(Allied Powers)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比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二戰成員國法西斯國家:
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
反法西斯國家:
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波蘭、南斯拉夫王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臘、印度、法國等47個國家。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北非,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的敗北,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❼ 為什麼德國的軍事如此強 義大利的戰鬥力如此的弱

不錯 德國和義大利都是同屬羅馬帝國的管轄但是德國的祖先是日耳曼人 而日耳曼人最初是被羅馬人當做奴隸來看的後來看到日耳曼人的戰鬥力強所以將其變成僱傭軍 義大利則和羅馬帝國有比較直接的繼承關系 至於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為什麼弱那就有很多因素了 因為從羅馬帝國時代後期開始羅馬人就被和平腐蝕的沒有戰鬥力了 他們東征西戰全靠的是想日耳曼人那樣的僱傭軍 而且也可能是地中海的暖和的氣候吧
至於德國不合群那主要是英國的大陸政策造成的 英國為了維持其霸主地位但又沒有力量征服歐洲所有大國 所有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其相互猜忌和敵視 而英國在其中謀利 說道德國為什麼這么能打 這和德意志民族的性格決定的 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氣候 因為但凡戰鬥力強悍的民族無一不是生活在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地區
還有經濟危機雖然是從美國開始的但是美國擁有別國所沒有的優勢 那就是其國內市場龐大 其經濟也是世界第一 只要做出正確的決策 就可以依靠其國內力量度過危機 而其他國家則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貿依賴過重除了發動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別無他法
就因為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死傷慘重 那仇恨可以說是深入到骨子裡了 德國能在二戰後於歐洲其他國家和解並且共同建立歐盟不能不說德意志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 不過雖然沒有仇恨了但是兩次大戰的經歷還是給其他國家隊德國有一種可以說是猜忌和不信任

❽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個打的最厲害 主要原因是怎樣引起的 只要地點在哪裡 求詳細

那肯定是二戰跟慘烈,二戰的參戰國,兵力總數,裝備什麼的都比一戰大,原因主要是希特勒和法西斯的野心(德.日.意)也跟一戰同盟國戰敗後簽訂的凡爾賽合約有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十年代的金融危機....反正就是野心。著名的戰役有很多,法國諾曼底登陸,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太平洋戰場上的中途島海戰,沖繩島海戰,中國就不用說了,還有很多很多,上網路搜吧

❾ 20世紀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哪些國家是發動戰爭的禍首兩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有什麼不同

二戰規模更大,破壞性更強。一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十五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場主要在歐洲。二戰歷時六年,世界80%人口被捲入戰爭,戰場遍布歐、非、亞及太平洋島嶼,參戰國也多,武器(如原子彈)的破壞力更強。

②性質不同。一戰是由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的矛盾斗爭而引發的,基本上是帝國主義戰爭;二戰則是法西斯勢力瘋狂侵略擴張引起的,主要是反法西斯戰爭。

③一戰的導火線是突發事件,二戰則是由局部戰爭到世界大戰,更具有世界性。薩拉熱窩事件不久,一戰全面爆發。二戰則是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先期爆發,德國突襲波蘭後再全面爆發。

④參戰國成分有很大差別。一戰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及其附屬國參戰;二戰的參加國有帝國主義國家、法西斯國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握劍��倚緯閃朔捶ㄎ魎雇騁徽較擼�迪至瞬煌�緇嶂貧裙�業牧�獻髡健?

⑤二戰對帝國主義的打擊更大。二戰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國家。削弱了除美國以外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

⑥二戰更大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殖民體系迅速瓦解;東歐8國、亞洲4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在薩拉熱窩被刺,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

線。一個月後,奧匈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相繼投入戰爭。

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土耳其、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

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

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關系,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日本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

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宣戰,並迅速佔領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

力范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

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這不能從根本上改變

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英、法、比軍隊同德軍對抗的西線,俄

國軍隊同奧匈、德國軍隊對抗的東線,是主要戰線,其中西線的戰爭具有決定作用。這次大戰可分

為三個階段:

1914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年裡,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進攻。馬

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軍隊的抵抗和俄軍在東線的進攻,使德軍速決戰的計劃破產。西線的交戰

雙方接著就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1915-1916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交戰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決定性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出現了

三次大型戰役: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的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戰場,日德蘭海

戰後英國人牢牢控制著制海權。這一階段的末期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

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佔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1916年,德國企圖突破英國的海上封

鎖,出動了北海艦隊。5月底,英德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北海面遭遇,發生激戰,雙方都受到

嚴重損失。結果,德國沒有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直到大戰結束,德國艦隊始終不敢再度冒險出

戰。

1917年-1918年為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牽扯到戰爭中,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

質和精神損害。它產生了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這次大戰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俄羅斯帝

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垮台;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國

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具有劃時代

的歷史意義;同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也出現了高漲

的新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中國學術界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大戰的序幕與爆發」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61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為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9000萬。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直接參戰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方面的代價。戰爭期間,蘇聯、美國、英國軍隊傷亡總人數達1860萬人,蘇聯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中國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以上;美國財產損失3500億美元,蘇聯財產損失2000億美元,英國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中國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以上。

法西斯國家本身在大戰中也遭受重創。戰爭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通常分為軸心國的戰略進攻與同盟國的戰略防禦,戰略相持與戰略轉折,以及同盟國的戰略進攻與軸心國的戰敗三個階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先後在各自的戰場上展開全面戰略進攻,在遭到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後,其進攻銳勢逐漸減弱,終於在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地區、非洲戰場的阿拉曼地區和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域到達戰略進攻的終點。

在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轉折之前,各主要戰場均有著各自的戰略相持階段。1942年11月前後,盟軍在三個主要戰場先後進行的斯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和瓜達卡拉爾島戰役,標志著大戰戰略轉折的實現。

1944年,同盟國在歐亞戰場先後轉入全面戰略進攻。歐洲戰場方面,蘇軍率先在東線發動強大攻勢,美英等國盟軍隨後在法國登陸,形成對德國的東西夾擊。亞洲與太平洋戰場方面,盟軍通過島嶼登陸作戰和海空作戰對日軍展開戰略進攻。歐亞各國的抵抗運動和游擊戰爭則配合著盟軍的進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共商最後打敗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大計。1945年4月1日,盟軍在魯爾地區合圍西線德軍主力,下旬即進抵易北河一線。蘇軍於4月16日發起柏林戰役,25日與美軍會師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8日,德國最高統帥部代表正式簽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三國首腦於7月17日至8月2日舉行波茨坦會議,商討如何處置德國、對日作戰和戰後處置日本等問題。會議期間,中國、美國、英國簽署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但是,公告內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絕。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9日兵分三路向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在中國軍民協助下,蘇軍解除關東軍武裝,11日進入朝鮮北部地區,25日佔領南薩哈林島,9月1日進佔千島群島。8月9日,毛澤東號召中國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面反攻。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各抗日游擊隊立即向華北、華中、華南敵占區發動進攻,並抽調大量兵力進軍東北,會同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作戰,取得反攻的重大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28日,盟軍開始在東京附近和其他地區登陸,實現對日本的佔領。9月2日,日本代表在駐泊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代表在南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即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現代化的戰爭。交戰雙方大量使用坦克、裝甲車、飛機、火炮、軍艦等現代武器裝備,並首次使用雷達、火箭炮、導彈、原子彈等新式武器和技術,導致作戰形式和方法的重大變革,出現了閃擊戰、大縱深作戰、登陸與抗登陸作戰、潛艇戰與反潛戰、航空母艦編隊作戰、戰略轟炸與防空作戰、空降與反空降作戰等新的作戰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在戰爭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對軍事思想和戰略理論的影響深遠,為各國國防建設提供了歷史借鑒。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的又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及其奠定的「雅爾塔體制」,為戰後世界的相對和平創造了條件。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削弱了資本主義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世界諸強並立、相互爭霸的格局,出現了美國獨霸的一統天下。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亞歐一系列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道路。

http://hi..com/007cn/blog/item/2a760ad1dac0d4d3572c84f8.html

http://hi..com/007cn/blog/item/79b6349be4707cb5c9eaf4aa.html

❿ 歷史上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國家是哪一個

中國,
在世界歷史上曾經遙遙領先, 對周邊國家影響極大。
我們簡單盤點下外國對中國的稱呼,
看看這稱呼的由來和中國古代王朝之間有何關系。
古代: Seres(絲國):
這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歐洲對中國的稱呼..
意思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 長久以來,
我國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織造輕柔美麗絲綢的國家。 不過,

這稱呼到了唐末基本就被另一個稱呼取代了。 這個名稱是Cathe。 當代:
1、Cathe(契丹):
俄羅斯和東歐民族對中國的稱呼。 China一詞的來源應該是「契丹」。 中國古代在西方不叫China, 因為生產絲綢而叫做「塞里絲國」, 就是今天Silk一詞的詞根。
到了契丹建立的遼, 和西方的貿易繁榮, 國體開放,
因此產生了重要影響, 同時當時北方民族, 比如女真、

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帶叫做「契丹」。 隨著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 「契丹」的名字逐漸表示中國的土地。
在中國歷史上,
契丹王朝(遼)在五代時期建立, 與北宋對峙, 幅員遼闊, 軍容強盛,
是當時亞洲地盤最大的國家。 在被金滅國後, 契丹一部遠征西域, 結果建立了西遼帝國, 再度創建了一個超級大帝國。 一直到成吉思汗崛起,才被消滅。
2、China:在絕大多數西歐國家和南北美國家中,中國的英文名是 China。
有人認為china 就是俄語中的契丹。也有人認為,中國之所以被叫成China,和契丹無關,而應當和瓷器有關。據說,十八世紀以前,中國的精美瓷器在歐洲很受歡迎。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景德鎮)瓷器為榮。就這樣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記得它是「瓷器」,即「中國」。

閱讀全文

與二戰義大利和奧斯曼帝國哪個厲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96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37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4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1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1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3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46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75
越南哪裡可以免費玩 瀏覽:867
越南和義大利哪個大 瀏覽:368
英國保證金需要多少錢 瀏覽:814
越南開掛車多少工資 瀏覽:489
越南綠豆餅特產一個多少錢 瀏覽:887
印度半島南臨什麼海 瀏覽:576
英國二戰起了什麼作用 瀏覽:926
印尼寬頻中國聯通版什麼梗 瀏覽:357
晴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伊朗地名貓叫什麼 瀏覽:571
越南平原佔多少山區佔多少 瀏覽:580
中國電信寬頻網速怎麼樣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