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義大利有哪些有名的藝術城市,且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厚
義大利的
藝術城市
佛羅倫薩
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托斯卡納區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15-16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
都靈
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城區多廣場,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藏和建築古跡。有聖喬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爾登西安教堂等以及豪華的宮殿。沿波河左岸多公園。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
希望能幫助到你
B. 義大利博洛尼亞的多扎小鎮為什麼稱為藝術小鎮呢
不知道在提及藝術之都的時候,大家首先會想到哪裡。是法國的巴黎,還是義大利的羅馬,亦或是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可能提及義大利的人們會多一些。尤其是對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來說,當初的文藝復興就是從這里所開始的。而在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就有一個被稱為藝術小鎮的地方,叫做多扎小鎮。
不過,在小鎮內有一座建築是例外的,就是一座上百年的貴族城堡。如今是被改建為一座博物館,展覽一些貴族的生活環境等等。因為如此之多的繪畫創作,多扎小鎮也成為了義大利的一個藝術小鎮。在小鎮內,漫步於鵝卵石上,可以慢慢地欣賞那些畫作,當然了葡萄酒也是不容錯過的。
C. 義大利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遨遊旅行家-Yehong
托斯卡納(Toscana)是義大利的一個大區,位於義大利中西部,包括馬薩、盧卡、皮斯托亞、佛羅倫薩、里窩那、比薩、阿雷佐、錫耶納與格羅塞托9省。
由於時間有限,我們這次計劃去其中四個地方———比薩、佛羅倫薩、錫耶納、盧卡
24日早晨我們離開韋爾納扎乘坐火車前往比薩,原來看好的車次在蒙特羅索倒一次車即可到離比薩斜塔最近的一個火車站,結果我們在蒙特羅索上錯了火車(兩列火車相隔僅幾分鍾在同一站台停靠,我們上了先到的火車,沒有注意顯示的車次),只能中途又換乘了一次車,耽誤了兩個多小時時間。
火車站很小也很冷清,或許是因為聖誕節的緣故,看不到任何工作人員,原准備將行李箱寄存車站也化為泡影,我們只能拉著箱子前往奇跡廣場,好在這個火車站距離目的地不遠,我們步行不到20分鍾穿過古城門就到達奇跡廣場。
今天天氣也太給力了,廣場上比薩斜塔、主教堂、洗禮堂,在碧綠的草坪和湛藍的天空襯托下更加奪目,廣場上的草坪被圍上了護欄,先生說他以前來時草坪是開放的,遊人可以隨意穿行或坐卧。
我最早知道比薩斜塔是上學時,物理課上老師講伽利略在斜塔上做的自由落體實驗,之後通過書刊多次看過比薩斜塔的介紹和圖片,站在比薩斜塔面前的時候,內心多少還有點小激動。不同的角度觀看斜塔,直觀感覺的傾斜度是不一樣的,看著它傾斜的樣子,我也免不了俗與大多數遊客一樣伸出雙手試圖扶正一下並留個影,不過我還擺拍了其他幾個造型:托舉、測量,只是選合適的角度也不容易啊,辛苦了先生。
比薩城也是因為這座斜塔而聞名於世,成為比薩城的標志,每年數以百萬的遊客來此參觀游覽,據說很多時候由於人數眾多而購買不到登塔的票,幸運的是今天遊人不多,登塔的隊伍也不長,10分鍾後通過安檢我進入塔里並登上塔頂,塔頂四周掛有數個鐵鍾,放眼望去可以360度俯瞰比薩城區。
我們逗留參觀了兩小時後,乘火車前往佛羅倫薩,先生因為工作的原因來過佛羅倫薩10多次,所以對市區很熟悉,訂的酒店就在火車站旁邊,距離市中心也不遠。
佛羅倫薩(Firenze)以前曾譯作「翡冷翠」,義大利語的直譯為「百花之城」,托斯卡納區首府,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及歐洲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藝術之都,歌劇之鄉,全市共有40所博物館和美術館,大量的優秀藝術品和珍貴文物收藏於此,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保存地之一,也是我上中學時就非常嚮往的地方之一,特別遺憾的是多數展館因為聖誕節而關閉。
佛羅倫薩街區的平安夜晚,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在彩燈裝飾的街道上,感受著濃厚的節日氛圍,夜幕下的聖母百花大教堂更顯肅穆。漫步在城區內隨處都能體驗到這座古城所散發出的藝術氣息,沖擊著你的視和聽覺:坐落在阿諾河的維琪奧橋上的燈光影像展示著城市的發展和文化;博物館門前栩栩如生的雕塑;街頭藝人專心在地上繪制逼真的人物肖像 ;美術館前的伴隨音樂變換的光影美輪美奐
來到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廣場,360度眺望佛羅倫薩全景,阿諾河將城市一分為二,多數景點都集中在河的北岸,廣場上的大衛青銅是佛羅倫薩的象徵。
利用半天時間逛了一家奧特萊斯,環境及建築結構和布局看著好眼熟,天津的佛羅倫薩小鎮與之非常相似
第二天我們乘火車前往錫耶納一日游
這座古城建於公元前29年,被譽為是中世紀城市的化身。這座中世紀古城在恬美的托斯卡納鄉村的環抱之中,歷經千年的洗禮仍保持著蓬勃的生機,古老的建築印記著她的歷史滄桑和繁榮生機,田園廣場是錫耶納的靈魂所在,其獨特的貝殼造型堪稱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大教堂融入了羅馬和哥特式兩個時代的建築風格,老城區於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離開錫耶納城區前往火車站,遇見幾位中國學生竟然是人大校友,他們目前是人大研二的學生,作為志願者在芬蘭的孔子學院工作一年,利用假期來義大利旅遊,與我們一樣住在佛羅倫薩,錫耶納一天游,與同學們聊天了解到他們對芬蘭人文的認識和體驗,這是這次旅行中的又一意外收獲。
第三天我們前往盧卡(Lucca)
這座位於佛羅倫薩和比薩之間的小鎮,始建於公元前180年的古城,是義大利著名劇作家普契尼(Puccini)的故鄉,我們沿著古城牆步行一圈後進入城區,城牆上不少市民在跑步或騎車鍛煉。古老的城牆將城內與外界相隔絕,大石板鋪的街道,歷經滄桑的教堂和廣場,彷彿一切都滯留在文藝復興時代。與佛羅倫薩、錫耶納和比薩相比,小鎮各方面都要遜色一些,遊人也不多,整個城區都給人一種寧靜之感。中午在餐館的就餐過程感覺有些郁悶,服務人員有些歧視的態度不是很友好。
D. 義大利首都
義大利的首都------羅馬,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是義大利政治、歷史和文化和和交通中心,同時也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2500餘年歷史。它是一座藝術寶庫、文化名城,也是羅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E.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中心在哪
佛羅倫薩是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中心,當時的政治觀念和藝術觀念大都在此孕育、產生和發展,一大批文藝復興巨匠的誕生更使它增添光輝。尤其是在繪畫上,盡管14世紀佛羅倫薩畫壇自巨匠喬托以後沉寂了將近一百年,但重新復興這種光輝業績的藝術家並沒有出現在威尼斯和羅馬,仍然出現在充滿光榮和驕傲的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畫派繼承了喬托的傳統,將現實主義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佛羅倫薩當時在美帝奇家族的統治之下,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工商業城市,人文主義的學術和藝術也得到高度的發展。以反映世俗生活為己任的藝術家為了要正確表現人體,對解剖學產生了興趣,而正確的空間表現則需要有嚴格的透視畫法。在佛羅倫薩首先體現出了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F. 街頭藝術立體畫由來是大位大師創作的
街頭藝術立體畫街頭粉筆畫
街頭粉筆畫是義大利的傳統藝術形式,早於十六十七世紀出現,至二十世紀逐漸被淡忘。直至一九七三年,一間教堂請來街頭藝術家為教堂創作粉筆畫,再令這藝術復興。不過,街頭粉筆畫雖然漂亮但短暫,不易保存,花了無數心血去完成的作品,往往只存在一天便被擦掉。粉筆畫就像人生,很多很美麗的東西都很短暫,更教人珍惜。所以藝術家完成作品之後都會拍下照片留念。
英國著名藝術家Julian Beever以他以假亂真的街頭粉筆立體繪畫聞名於藝術界,他經常遊走於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比利時等國家,用粉筆為當地的街頭添一道新穎獨特的風景。
G. 什麼是街頭藝術
1989年,一個19歲少年在羅德島的滑冰用品店中,以一個法國摔跤手為原型,創造了一個面部特寫的廣告宣傳海報,取名叫「巨人安德魯」,並搭配了一句高深莫測的妙語「巨人安德魯擁有一個民兵團」。作者印刷了100份這個形象的復製品,這些復製品迅速在普羅維登斯市(Providence)傳播。 對藝術家薛普德·法瑞(Shepard Fairey)來說,這句帶有令人困惑的神秘標語給公眾帶來的刺激僅僅是他多產的街頭藝術作品豐富的開始。街頭藝術在以前被認作是不合法的展示著包羅廣告貼畫,海報,模板,壁畫和三維塑像在內的大垃圾收容站。但是他的作品帶有構成主義,新藝術和朋克符號的信息,已經涵蓋了從墨爾本到巴塞羅那的大街小巷。它們已經成為紐約、洛杉磯和柏林的藝術畫廊的一大特色。 法瑞是代表街頭藝術風潮中被主流藝術館接納的一位藝術家。去年夏天,倫敦的塔特現代藝術館在外牆上展示了由全球街頭藝術家陣容打造的6幅屹立著的壁畫。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法勒(Faile)一對從紐約來的用泥漿構造圖畫形象的藝術家,布路(Blu)一位長期以來在歐洲各地的廢氣大樓上創造黑白色塗鴉的義大利藝術家以及來自巴西的名為奧斯·葛妙斯(Os Gemeos)的兄弟團。匹茲堡的卡耐基藝術館在1月11日開展的第55界卡耐基國際節上收錄了塗鴉藝術家巴利·麥可吉(Barry McGee)天馬行空、絢麗奪目的走廊裝置藝術作品。去年在費城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舉辦了「愛斯坡」( Espo,註:a.k.a. Steve Powers)的個人獨展。布魯克林博物館的現代藝術展廳內的永久性收藏就包括另外一個美國藝術家斯屋恩(Swoon)的手稿。一種都市藝術受到了迄今為止美術界的極大關注,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轉折啊。 代理愛斯坡、奧斯·葛妙斯、麥可吉和80後塗鴉藝術家凱斯·哈瑞英(Keith Haring)的作品的曼哈頓代理商傑弗瑞·戴齊(Jeffrey Deitch)說,「我發現長期以來美術界對不遵循常規的,不買藝術館長和作家賬的藝術家有一種偏見,」但是他同時重申,現在這種觀點開始改變了,「現在一些年輕一代的藝術館館長開始在藝術家在街頭創作時或者他們正在准備做些什麼時跟蹤他們。」 這並不能說明街頭藝術家們沒有純正的藝術界血統,相反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曾在藝術美術學校學習過,盡管他們並沒有得到藝術碩士的學位。法瑞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th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斯屋恩畢業於普蘭特學院(Pratt Institute),麥可吉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學院(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愛斯坡最近得到了富布萊特獎學金。這些藝術家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開辟了通過藝術畫廊走向博物館的道路,例如洛杉磯的新印象美術館(New Image Art)和瑪麗·卡諾斯基藝術館(Merry Karnowsky),倫敦的拉扎瑞德藝術館(Lazarides),紐約喬納森·勒汪主題館(Jonathan LeVine)和戴齊主題館(Deitch Projects)等等,這些藝術館幫助這些街頭藝術家在遭遇瓶頸時磨練他們的創作。在戴齊美術館,斯屋恩把她的全部復雜的油氈式人像畫拓展成為描述都市風景和居民生活的三維立體布景藝術。同樣的麥可吉現在被人認可,因為把室內的空間轉換成為明亮且有幾何圖案的牆面,倒立著的汽車和有著民間藝術風格的混混欲睡的人們的風格。
H. 義大利城市佛洛倫薩
佛羅倫薩,義大利中部城市,托斯卡納大區首府,人口約四十萬。地理位置優越,臨阿爾洛(Arno)河而建,水陸交通便捷。佛羅倫薩(Florence)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它既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它位於阿爾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四周環抱以丘陵。佛羅倫薩素有「翡冷翠」之稱,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
公元十四世紀初,文藝復興的曙光最先閃現在這里。從喬托,但丁,到卜迦丘,彼特拉克,再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等;300年間,這里誕生過無數的文學,藝術巨匠。資本主義的萌芽最先在這里閃光。至今這里仍是古色古香,整個城市彌漫著文藝復興的韻味,有「歐洲新雅典」的美譽。
國人最早了解這座藝術之都恐怕是因為徐志摩,他將它稱作翡冷翠,未免有些陰柔。
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寒意逼人,好像帶著一陣清涼,輕輕讀出,嘴裡便像含了一塊冰。事實上,這個小巷橫行的古老城市卻是籠罩在一片浮糜的暖色中,紅色的屋頂、古舊泛黃的牆壁,但丁、拉斐爾、伽利略們拖著瘦長的影子走在光陰的巷弄中。
烏菲茲美術館前常年排著浩浩盪盪的長隊,在裡面被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等人的作品電倒,再匆匆收拾思緒,拐個彎,去學院美術館探
望米開朗琪羅的大衛。一路上,小販在地上鋪滿名著的臨摹畫,街頭藝人扮作熟睡的天使,只等遊人的硬幣把他喚醒。每個周末的晚上,市政廳廣場前都會有露天演唱會,「錚錚」的古典吉他和弗拉門戈式奔放的舞姿把夜色攪得沸沸揚揚,觀看的老太太和小姑娘隨著樂聲一起翩翩起舞。不遠處,共和廣場的旋轉木馬霓虹閃爍,年輕的情侶和小孩子們一起在這里圓一個童話的夢想。
佛羅倫薩其實很小,以聖母白花教堂為中心,幾條小巷發散而去,隨意地東走西走,便會在某個橋頭街角和走散的朋友再次遇上。就像當年的但丁走啊走的就在老橋遇上了他的夢中情人貝阿特麗絲。那天正是佛羅倫薩最美的傍晚,貝阿特麗絲如聖女般纖塵不染,站在老橋的橋頭,成為但丁一生最美的愛的記憶。
千年後的一個黃昏,我從但丁故居出來,走向老橋。晚霞透過雲靄,將幾縷金色灑在阿諾河上,老橋橋面上光彩流溢,整個佛羅倫薩沉浸在油畫般的背景中。
主要建築及景點:
1 佛羅倫薩大教堂(Duomo)
也叫「花之聖母大教堂」,世界第四大教堂。建於1296-1436年。整個教堂裝飾華麗。教堂的右側有高85米的鍾樓用托斯卡那白、綠、粉色花崗石貼面。屬於佛羅倫薩哥特式建築風格。樓內有370級台階,可登高俯瞰全城。教堂的邊上還有一座八角型的洗禮堂,青銅大門上雕有著名的的「天堂之門」。是基貝爾蒂(Ghiberti)花費21年的傑作,將「舊約全書」的故事情節分成十個畫面,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該隱殺害他的兄弟亞伯;挪亞醉酒和獻祭;亞伯拉罕和以薩獻祭;以掃和雅各;約瑟被賣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敗;菲利士人的戰爭;所羅門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別鑲嵌在銅門的框格內,現在的門上的作品是復製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館展出。
2 舊橋(Ponte Vecchio)
這座橋是橫跨阿爾諾河上的7座橋中最古老的。最早建於10世紀,14世紀時重建過。橋上兩邊布滿了店鋪,著名的要算是這里的金鋪和珠寶店。相傳當年但丁是在這座橋上和他的戀人貝亞特麗奇相遇的。橋中間是貝紐維多·切利尼 (Benuveto Cellini, 1500-1571)的雕像,他是佛羅倫薩出生的著名雕塑家。他曾為法國王室和義大利貴族製做了大量的金銀作品,他的雕塑作品被各地博物館廣為收藏。
3 洗禮堂
洗禮堂是4—5世紀建在古羅馬佛羅倫薩北門的一座宗教建築。建築成八角形,外帶一個距形附室,座落在一個不高的台基上。現在的外觀可追述到11—13世紀;光潔的棱錐形屋頂建於1128年。其外部用綠白大理石裝飾。建築的每一面縱向橫向都呈三三三制結構,以壁柱、拱券、石條作相間裝飾。中層開了一圈窗戶。這一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個青銅門和內圓頂上的鑲嵌畫。
聖約翰洗禮堂的南門飾有昂得雷阿·皮薩諾作的《洗禮者聖約翰的一生》和《人間美德》;北門飾有基爾貝蒂作的《新約故事》、《福音佈道者》和《教會聖師》;被稱為「天國之門」的東門是三座銅門中最著名的,為基貝爾蒂的曠世之作。作品描繪的《舊約全書》的故事按情節分成十個畫面,分別鑲在十個框格內,是1425年由商業藝術公會委託藝術家作的。它被米開朗琪羅稱為「天國之門」。銅門四周還雕刻有《聖經》人物和當時藝術家的俏像。
4 市政廣場
佛羅倫薩市政廣場因為周圍的精美建築而被認為是義大利最美的廣場之一。它始建於13、14世紀。最初是在被拆除了烏貝蒂·佛拉伯斯基及其它皇帝派家族的房地基上建起來的。後來經過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廣場東南角的傳統的行政中心老宮雄視怎個廣場。老宮的左則是美麗的晚期哥特式風格的琅琪敞廊。敞廊由本齊·喬內和西莫內·托冷蒂於1376-1382年建造。裡面陳列著一組重要的雕塑作品。其中較著名的有《帕爾休斯》(1554年)和章泊洛尼亞《海克力斯與關人馬》。建築的右邊是巴托洛米奧.阿曼納蒂和他的助手們作的《海神噴泉》(1563-1575年)水池正中海馬拉的雙輪戰車上立著巨大的白色海神象,佛羅倫薩人稱它為「大白雕」(一種猛禽)。水池四周邊有多姿多彩的青銅雕像。噴泉的北邊堅立著章博洛尼亞用的科西摩一世奇馬像(1594)。廣場四周是造型樸素的歷史建築。
5 巴爾捷洛宮(老宮)
巴爾捷洛宮是一座城堡建築。外觀莊重樸素,帶城垛的塔樓威武雄壯。它建於1255年,最初是民從領袖駐地。被後相繼被城市行政長官和法律委員會佔用。1574年駐進了巴爾捷洛(即警察長官)。建築物外牆體飾以簡潔的石棱,下層門窗都帶有一橫楣,上面的窗戶有單窗,也有雙聯拱窗。牆體項部整齊備 的托架和連拱 支撐著向外突出的堞牆。內部庭院三面有柱廊、拱券和壁柱。順著14世紀由內里.迪.佛奧拉旺特建造的露天樓梯可登上上層連拱廊(托內迪焦瓦尼1319年建)。庭院的牆上鑲著幾十個歷任行政官和最高宗教法庭的法官的盾形徽記。1859年這里被改成國立博物館,在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特館之一。主要收藏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作品和歷代小型藝術品。
6 喬托鍾樓
喬托鍾樓是義大利天才藝術家歐洲繪畫之父喬托的傑作。鍾樓高84.7米,也是由紅白綠大理石砌成,中有許多精緻的讓人窒息的雕塑,整個外形細長而優雅,他的色調和對面的洗禮堂相得益彰,是和諧完美的統一
I. 歐洲哪個國家的街頭藝術最多最好最個性
街頭藝術有很多種,一般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最多!像街頭籃球,輪滑還有滑板,街頭個性塗鴉壁畫等。。。
J. 街頭粉筆畫是哪國的
街頭粉筆畫是義大利的傳統藝術形式,早於十六十七世紀出現,至二十世紀逐漸被淡忘
直至一九七三年,一間教堂請來街頭藝術家創作,再令這藝術復興。指些畫都是在地面上創作的,卻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街頭粉筆畫雖然漂亮,但短暫,不易保存,所以藝術家完成作品之後都會拍下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