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曾經打敗過西方列強,義大利是真的嗎
是真的
不過標題不太合適,義大利也算列強?
近代史里義大利除了蹭了八國聯軍的威風,還打贏過任何一場戰爭么。。。
Ⅱ 義大利算強國嗎,為什麼它在全球的的影響力那麼大
義大利肯定是屬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了,至於算不算強國,要看和誰比,在全世界來說,義大利的實力肯定是算比較強大的了,只是面積不夠大,因為義大利生產的不少時尚品牌在全世界都有著很高的地位,而且義大利歷史悠久,是著名的文明古國,所以義大利在全球影響力很大。
所以說義大利這座國家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了,義大利的建築文化藝術也在全世界享有出色的聲譽,論藝術這一塊沒有國家能比得過義大利,義大利的人均收入和科技實力也是很強的,所以說它毫無疑問是一座實打實的發達強國。
Ⅲ 為什麼義大利可以取代西班牙,躋身列強行列
義大利本來就是世界強隊,只不過近幾年戰績不如以前,處於新老交替階段!西班牙是今年在哈維伊涅斯塔帶領下崛起的,在哈維退役,小白老了,西班牙也不行了
Ⅳ 引用斯大林一句話"承認義大利是列強之一,純屬外交尊重" 是什麼意思
義大利除了羅馬帝國的時候厲害,其他的時候都是非常水的。
七年戰爭時期歐洲主要勢力為:大不列顛,法蘭西,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帝國,以及西班牙,義大利不過是個分裂的小國,主要國家都算不上。
拿破崙時期為了統治羅馬,拿破崙在與奧地利接壤的地方設置了衛星國義大利王國,與其他衛星國不同,義大利王國有自己的主權,拿破崙只是象徵意義的統治,作為交換羅馬帝國實際統治者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義大利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是從意奧法戰爭開始的,這場戰爭也稱為義大利獨立戰爭,第一次實現了全民抗戰的精神,奧地利帝國的潰敗標志著哈不斯登堡王朝的統治已經是夕陽,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包括這次抗戰中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普魯士第二帝國刮目相看。
一戰的時候主要勢力為:大英帝國,法蘭西,德意志第二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沙俄帝國。可以發現西班牙已經不復存在了,俾斯麥為了拉攏義大利加入德奧同盟開始挑撥義大利和法國的關系,在科西嘉島的問題上雙方差點開戰。
而沙皇不打算使用離間計,相反他承認義大利為歐洲主要列強之一,並讓他參與了巴爾干問題上的參加者,眾所周知巴爾干半島的問題是俄奧兩國矛盾的起點,雖然義大利也有染指巴爾干可是按照奧匈帝國的話說,他根本「不配」來參加。
盟友對盟友說不配的時候,義大利其實已經離心離德了。不管後期俾斯麥怎麼努力,義大利都開始和沙俄交好。
當然承認義大利為列強之一不單單是外交尊重。納粹德國的時候有一個好有意思的現象。
如果義大利是德國的敵人,那麼德國只需要一個師就可以滅了他。
如果義大利是保持中立,那麼德國需要三個師來提防他。
如果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友,那麼德國要派五個師來保護他。
希特勒真的不想滅嗎?整個歐洲大陸,除了義大利,其他的都是附庸國。
希特勒深知拿破崙後期在萊比錫會戰的時候由於法軍人數小於附庸國的人數,那些附庸國就開始背叛拿破崙掉轉槍頭攻擊法國。
多一個盟友,比多一個敵人好。
中華民國承認義大利也是因為戰爭所需,承認義大利在北非呃合法地位和歐洲列強之一,那麼義大利可以暗中向中華民族運送武器彈葯支持抗戰(畢竟德意始終是一條戰線的,據說希特勒還秘密會晤墨索里尼要等滅掉蘇聯後幹掉日本),但是義大利的武器和飛機實在是太花里胡哨了,根本不能在中國的泥巴跑道上起飛,一點點大風飛機就會解體,委員長無可奈何。
Ⅳ 列強是什麼
列強(Great Power),一詞最早出現於歐洲諸國之間,它是指在軍事上攻守對抗實力相當的一流大國。
在《漢典》一書中,「列強」一詞指的是瓜分世界,並在全球建立自己殖民地的各個帝國主義侵略強國,比如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等。由於在中國近代史中,西方列強侵犯中國領土主權,逼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也讓「列強」一詞帶有了貶義色彩,在國人的傳統記憶中,「列強」一般指的就是曾經對中國有過侵略行為的帝國主義國家。
Ⅵ 當今世界哪些國家算得上列強
NO.1:美國
美國擁有現今整體實力最強大的軍隊,同時其軍費也名列世界第一,約佔全世界總軍費開支的43%;陸地面積915.9萬,整體上相當富饒,另有諸多海外領地,戰略空間龐大;人口3.15億,大學普及率77%,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41人,人口質量相當高;人均GDP49922美元,總量156847.5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世界第一;在美國工業中,製造業佔了全國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三,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戰爭潛力巨大;至於美國的政治制度的相對優越性是不用解釋的。
NO.2:俄羅斯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體部分,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軍事大國,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強大的核武器庫。
俄在普京執政後,俄對聯邦主體的控制力日益加強,憑借世界最大的領土(1707.5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與豐富的資源持續的恢復發展經濟,人均GDP已達14247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GDP總計2.02196萬億美元(2012年)國際匯率。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部門全,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俄的武器銷售份額佔了全球軍售的24%(美國佔世界的30%)。但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是教育大國,自然科學和基礎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工程技術領域亦屬世界一流;每千人(15歲以上)中高等教育以上158人,不完全高等教育31人,中等職業教育271人,普通中等教育302人。但俄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人口形勢持續惡化,從1993年的1.486億減少到2012年的1.431億人),有民族193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7%。
從一定程度上講俄國的人口問題是相對容易解決的,雄厚的基礎工業、較高素質的人口與再度執政的強勢領導人足以支撐俄羅斯位列第二!
NO.3:中國
中國乃文明古帝國的唯一倖存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著有完整的基礎工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實際控制土地面積不如美國)。
但中國在外族征服後,民族性被扭曲,漢文化被閹割,劣幣淘汰良幣,至今未能匡復好華夏道統。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在特定的時期具有一定的辦事能力,主義的僵化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的發展。中國的經濟整體上仍然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下游,買辦集團阻礙了自主研發與產業升級,人均GDP仍然低於世界平均值,東西部發展失衡。中國整體上人口質量不佳,缺乏優生保護法,計生使得優秀的個體不能很好的為種群的進步作貢獻,老齡化日趨嚴重,人口上後繼乏力。軍事水準有待驗證。中國奠定的工業基礎使得中國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與戰爭潛力的。
NO.4:日本
日本有巨大的經濟總量(5.984萬億美元,2012,世界第三),先進的軍事技術(沒有核武器,但軍事科研水平先進),較高素質的人口(學習並傳承了唐朝的部分民風,大學普及率64%,每萬人中有科學家工程師50人),科技發達(以前用機器人逐步代替產業工人,最近又研製出了殺人機器人,等到其成熟量產,缺乏創造性的人口到成累贅了)。
日本最大的問題是生存空間不足,國土縱深小,能源與市場嚴重依賴海外。
N0.5:英國
英國有較強的經濟實力(GDP總計:2.674 萬億美元,第5名),先進的科技(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強韌的軍事實力(軍事工業健全而發達,有島國的防禦優勢),遠大的國際影響力(在語言、文化、政治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響力)。
不得不承認英格蘭人是近現代最具優勢的民族(源於日耳曼人),英國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之母國,二戰以來與美國保持著特殊關系,協助美國主宰世界並從中獲益!
英國本土狹小,持續發展力受限,有待與歐盟或諸兄弟之國整合。
NO.6:法國
法國政治體制上相對集權,經濟發達(GDP總計:2.86萬億美元,人均:46,016美元),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農業基礎穩健,工業先進,科技水平高,教育較好;軍事工業全面,軍事科研水平高,有獨立的作戰指揮能力和作戰系統,具有在遠距離地域投擲兵力的力量,擁有核武器。
法國擁有5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西歐領土第一大國,在超級大國——美國的陰影下,有待與歐盟整合並與之爭奪利益。
N0.7:德國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DP總計:3.667萬億美元,人均:44,460 美元)、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德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多個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農業基礎好,交通發達,教育極好。奧地利乃德國的純正的兄弟之國,有待合並,縱然近來幾無可能。
德國以建設一支能保證其和平、自由和獨立的軍隊為目標,但其軍事科研水平和軍事裝備先進。國民軍事訓練好。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師失地,僅保留有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為中西歐最多。其地緣政治相對復雜,有待在歐盟進行整合。
N0.8:巴西
巴西有龐大的領土面積(851萬KM2,參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增長速度較快(GDP總計:2.493萬億美元,拉美第一,人均:12,788美元,2011),較多的人口(1.92億)。
巴西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軍事力量並不是很強大,但發展迅速,這幾年巴西政府加大了軍購。
巴西沿海與內陸開發失衡,工業層次較低,有色種人的比例超過了白種人(混血兒的質量有待驗證)。
N0.9:印度
印度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較大的領土空間(298萬平方公里),巨大的發展潛力(人口12.1億,人均GDP:1485美元,2012)。
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擁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艦,南亞頭號軍事強國。
印度種姓、宗教矛盾尖銳,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人口的增長難以遏制,工業水準有待提高。
N0.10:義大利
義大利在歐洲具有社會、政治及軍事上的重要影響力,人口6074萬(2011年),GDP總額
計2.198萬億美元(2011年),國土面積301333平方公里.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歷來是歐洲乃至世界重要的鋼鐵生產國,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
義大利國土面積狹小,北南經濟發展不平衡,有待在歐盟中整合。
排名 國家或地區名稱 GDP總量(十億美元) 所屬洲
1 美國 17497.9 美洲
2 中國 10385.66 亞洲
3 日本 4817.52 亞洲
4 德國 3868.29 歐洲
5 法國 2565.62 歐洲
6 英國 2532.05 歐洲
7 巴西 2503.87 美洲
8 印度 2117.28 亞洲
9 俄羅斯 2109.02 歐洲
10 義大利 1953.82 歐洲
1.美國軍事實力
美國的國防預算是6120億美元。盡管有各種隱退和開銷削減,美國比接下來的10個國家的國防預算還要多。美國最大的傳統軍事優勢在於其19支航空母艦編隊,全世界其他國家總共才12支。這使得美軍可抵達全球任何地方並在全世界部署軍事力量。
美國這個超級強國還擁最多的飛機,以及高端的技術,比如海軍最新的電磁軌道炮,一支大型的訓練有素的軍隊,還不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
2.俄羅斯軍事實力
蘇聯解體20年後,俄羅斯軍隊再次得到發展。自2008年以來,俄羅斯軍費開支幾乎增加了三分之一,在未來三年內將繼續增加44%。如今,俄羅斯的國防預算是766億美元。
俄羅斯目前擁有766000機動部隊,後備部隊2485000人。擁有世界最大規模坦克15500輛。俄羅斯士兵所接受的訓練一般,而且其裝備比如坦克部隊正在老化。
3.中國軍事實力
中國軍費一直在增長,過去一年來,增長了12.2%。中國的國防預算為1260億美元,但這只是官方數據,引發了亞洲鄰國的擔憂,中國試圖用武力解決同日本以及菲律賓的領土爭端。
中國軍隊規模驚人,現役部隊人數為2285000人,預備部隊230萬。中國擁有成功竊取敏感軍事技術的歷史,比如最近就成功獲得了新F-35戰機的敏感技術。
4.印度軍事實力
印度要建設現代化軍隊,所以其軍費也將會增加。目前,據估計印度的預算僅僅為460億美元,計劃到2020年成為第四大軍費開銷國。目前已經是最大的軍事產品進口國。
印度的彈道導彈可以覆蓋巴基斯坦全境和部分中國。印度的軍事策略主要根據與巴基斯坦的長期沖突來制定的,盡管中印間也曾發生過小規模戰爭。
5.英國軍事實力
英國計劃2010年到2018年間削減軍隊規模20%,海軍和空軍的規模將得到較小的削減。目前的防衛預算是540億美元。
盡管規模減少,英國還是期望有能力將軍隊投放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皇家海軍正計劃在2020年時服役伊麗莎白女皇號航空母艦,該艦飛行甲板4.5英畝。該航母計劃攜帶40架F-35B聯合攻擊戰斗機。根據一主要智囊團的看法,由於訓練和裝備良好,英國在面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強國時還是具備優勢的。
6.法國軍事實力
2013年法國在軍事開銷上並沒有多大變動,為了省下足夠的錢用來購買高科技設備,法國軍隊裁員了10%。法國每年的軍費開銷是430億美元,佔GDP的1.9%,低於北約對成員國所設立的目標。
盡管其國防預算趨向於平穩,法國依然具備較高的向全球投放力量的能力,在中非共和國,查德,馬里,塞內加爾以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重兵部署。
7.韓國軍事實力
為了應對中日不斷增加的軍力以及為了應對朝鮮的威脅,韓國也在不斷增加自己的國防預算。韓國的國防預算為340億美元。
相較於其領土范圍,韓國的軍隊規模還是很大的。韓國擁有64萬機動部隊,外加290萬預備部隊。韓國還擁有2346輛坦克和1393架飛機。韓國軍隊接受良好訓練而且經常與美軍軍演。韓國空軍規模排在世界第六。
8.德國軍事實力
德國的軍事實力與其在全球中的經濟實力不匹配。最近,德國考慮向東歐的北約盟國派遣軍事支持。德國還考慮扮演更加積極的國際軍事角色。德國每年的軍費是45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八。
二戰後德國大眾普遍反對戰爭。起初,德國的軍隊只限於自衛,南斯拉夫解體後,德國越來越習慣於在國際上扮演積極的角色。德國只擁有183000機動部隊,預備部隊為145000。並於2011年廢除了義務兵役制,以此來創建一支職業軍隊。
9.日本軍事實力
為了應對與中國的爭端,日本11年來首次增加國防預算。同時,通過在外部群島上建立一個新的軍事基地,日本40多年來進行了第一次的軍事擴張。日本軍費為491億美元,排世界第六。
日本軍隊裝備相當精良。目前擁有247000機動部隊,57900預備部隊。日本擁有1595架戰機,屬世界第五大空軍,擁有131艘戰艦。日本軍事受到憲法中和平條款的限制,所以擁有侵略性的軍隊是非法的。
10.土耳其軍事實力
土耳其2014年軍費將比去年增加9.4%。軍費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不斷進行的敘利亞戰爭以及可能與爾德分裂組織庫爾德工人黨的沖突。土耳其的國防預算為182億美元。
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也向世界各地派遣了士兵。土耳其軍隊參與了阿富汗的行動,也參與了巴爾乾的維和行動。土耳其在北塞普勒斯也駐扎著一支軍隊。
Ⅶ 西方列強是在19世紀侵略中國的哪些國家並且他們的本質是什麼是資本主義國家就算西方列強嗎
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沙俄,美國,普魯士(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我們歷史老師說日本算西方列強。因為這里的西方指的不是地理上的,而是經濟和政治上的,因為當時日本已是資本主義,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制度和西方一樣,所以日本算西方列強。
Ⅷ 義大利實力差還不靠譜,為何一戰時德國還要拉著他
文/寂寞的紅酒
義大利,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列強之一,是所有列強中最弱的一個,也是最不靠譜的一個,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當了叛徒,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幾乎沒開打就公然叛變,狠狠的坑了盟友一把。那麼德國明知道義大利實力差還不靠譜,為什麼一戰時非要拉著他?這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當然,義大利加入同盟國是有條件的。因為他只想避免遭到法國的攻擊,保護自己的安全,並不想將自己綁在德國的戰車上。他和德奧提出,如果兩國和英國或者俄國開戰,義大利將保持中立。只有德國遭到法國攻擊義大利才會參戰。德國雖然知道義大利不是真心想跟自己混,但由於當時俄國、法國、英國三國開始靠攏,德國必須拉一個與之相對抗的同盟。義大利雖然實力不怎麼樣,又首鼠兩端,但好歹也是列強,最起碼能讓德國在開戰時少一個對手。不過讓德國人沒有想到的是,義大利這個牆頭草竟然見風使舵,剛開戰就叛變了,很快就反咬了同盟國一口,把德國氣的直跺腳,見過不要臉的但沒見過如此不要臉的。
Ⅸ 什麼是帝國主義什麼是列強兩者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亦稱「壟斷資本主義」或「現代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帝國主義最後形成。
二、列強
本義是在同一行列中的強者,舊指在同一時期內瓜分世界,在世界范圍內擁有殖民地的各個帝國主義強國。
包括:西洋列強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和東洋列強日本(以上統稱為」西方列強「)。
三、區別
1、首先從詞性上講,列強屬貶義詞,具有侵略意義,指仗著強大欺負弱國的國家。帝國主義的壟斷滲透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當時的經濟、政治條件,表現出帝國主義一定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基本經濟特徵。
2、從所屬范圍上,列強一般是指在大清帝國遭遇西方大國擴張勢力到東亞後,才廣泛被使用。曾侵略過中國的眾多近代強國,如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等歐美西洋國家以及東洋列強日本(以上統稱為「西方列強」)而且他們全部和中國簽訂過不平等條約。
帝國主義是一種認為人在地球上的適當角色就是盡量擴大控制自然的權力的觀點。其含義類似於一個國家要建立對其邊界以外的其他國家的統治——類似於建立政治帝國。
3、定義出現的原因上,有一說是日本先發明「列強」一詞,在後來的明治維新中被中國採用。與中國的「侵略清朝的就是列強」的含義不同,日本人所認為「列強」概念和歐洲人的列強概念相差無幾;例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沒有侵略過中國、但在歐洲歷史上扮演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也算是列強。
英國經濟學家霍布森在其1902年出版的《帝國主義》和德國經濟學家希法亭在其1910年出版的《金融資本》等著作中試圖系統的闡述自己關於帝國主義的觀點。
(9)義大利為什麼算列強擴展閱讀
1、帝國主義有如下的經濟特徵:
(1)在生產和資本集中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壟斷統治,是它的基本特徵;
(2)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為一,形成金融資本,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金融寡頭;
(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4)世界的國際同盟業已形成;
(5)世界領土分割完畢。
2、同列之中的強盜行徑者,特指國家中實行侵略政策的強盜國家。
列強在近代給中國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災難,踐踏並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加劇了中國的社會經濟危機和階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