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為什麼叫火星人

義大利為什麼叫火星人

發布時間:2022-06-24 18:27:19

㈠ 拉塞爾為什麼叫火星人

因為拉塞爾的膚色較重,體能遠超常人且跳躍能力極強,用火星人來形容他的體能完美。

㈡ 什麼叫火星人

一、科幻故事中來自火星的高等級生物,具備像人類一樣的基本特徵。目前的科學探索認為火星上不可能存在高等級生物。但許多人認為,在那裡可能有低級生命存在。

二、對時事不了解,或對事物了解時間較晚的人被稱做火星人。如某個現象很早就有而且眾人皆知了,而某人到最近才突然跳出來說發現了這個現象,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這種人就被稱作火星人。
三、植物的屬或者種

屬:蘿藦科火星人屬
種:蘿藦科火星人屬火星人。原產南非。塊莖30厘米大,藤狀細枝80厘米長。葉長圓形。花白色。

四、華人組合火星人同名專集《火星人》

以搖滾為主軸,所有詞曲、製作由徐光義與王美蓮共同包辦!火星人帶給地球人的音樂,將回歸70年代西方搖滾精神,充滿人文關懷與火星風格!

㈢ 火星的資料

火星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四顆。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顆引人注目的火紅色星,它緩慢地穿行於眾星之間,在地球上看,它時而順行時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變化,最暗時視星等為+1.5,最亮時比天狼星還亮得多,達到-2.9。由於火星熒熒如火,亮度經常變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而在古羅馬神話中,則把火星比喻為身披盔甲渾身是血的戰神「瑪爾斯」。在希臘神話中,火星同樣被看做是戰神「阿瑞斯」。

質量 6.421e+23 kg

赤道半徑 3,397.2 km

平均密度 3.94 gm/cm3

平均日距 227,940,000 km

自轉周期 24.6229 小時

公轉周期 686.98 天

赤道地表重力 3.72 m/sec2

赤道逃逸速度 5.02 km/sec

最低地表溫度 -140 ℃

平均地表溫度 -63 ℃

最高地表溫度 20 ℃

大氣壓力 0.007 bars

大氣組成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氬 1.5% 氧 0.13% 一氧化碳 0.07% 水 0.03% 其他 0.000291%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鐵,由於長期受紫外線的照射,鐵就生成了一層紅色和黃色的氧化物。誇張一點說,火星就像一個生滿了銹的世界。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比較遠,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可達上百攝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溫度可達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氣。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約佔95%,還有極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徑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體積不到地球的1/6,質量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內部和地球一樣,也有核、幔、殼的結構。

火星的自轉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轉一周為24小時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晝夜比地球上的一晝夜稍長一點。火星公轉一周約為687天,火星的一年約等於地球的兩年。

火星有兩個衛星。靠近火星的一個叫火衛一,較遠的一個叫火衛二。由於火星在希臘神話中被看做是戰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學家以阿瑞斯的兩個兒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兩顆衛星。

火衛一
Phobos

火衛一呈土豆形狀,一日圍繞火星3圈,距火星平均距離約9378公里。

它是火星的兩顆衛星中較大,也是離火星較近的一顆。火衛一與火星之間的距離也是太陽系中所有的衛星與其主星的距離中最短的,從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千米。它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衛星之一。

在希臘神話中,火衛一是阿瑞斯(火星)和阿芙羅狄蒂(金星)的一個兒子。「phobos」在希臘語中意味著「恐懼」(是「phobia」-恐懼的構詞成分)。

火衛一在1877年由Hall發現,1971年由「水手9號」首次拍得照片,並由1977年的「海盜1號」、1988年的「火衛一號」進行觀測。

火衛二
Deimos

火衛二是火星的兩顆衛星中離火星較遠也是較小的一顆,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衛星。

公轉軌道: 距火星23,459 千米
衛星直徑: 12.6 千米 (15 x 12.2 x 11)
質量: 1.8e15 千克

在希臘神話中,火衛二是阿瑞斯(火星)與阿芙羅狄蒂(金星)的另一個兒子。「deimos」在希臘語中意味著「驚慌」。火衛二在1877年8月10日被Hall發現,在1977年由海盜1號首次拍得其照片。 火衛二和火衛一是由像C型小行星那般的富含碳的岩石組成的,並且它們都有很深的地坑。火衛二和火衛一可能是由於小行星的擾動與木星的作用才使它們圍著火星運動的。

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處。但除此之外,火星與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個荒涼的世界,空氣中二氧化碳佔了95%。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溫,但在火星上情況卻正好相反。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密度還不到地球大氣的1%,因而根本無法保存熱量。這導致火星表面溫度極低,很少超過0℃,在夜晚,最低溫度則可達到-123℃。

這是美國宇航局海盜號環繞器拍攝的火星全球照片。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水手谷」。水手谷長約4000公里,深度約8公里。(USGS)

火星被稱為紅色的行星,這是因為它表面布滿了氧化物,因而呈現出鐵銹紅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含有大量的紅色氧化物的大沙漠,還有赭色的礫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風,大風揚起沙塵能形成可以覆蓋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塵暴。每次沙塵暴可持續數個星期。

火星兩極的冰冠和火星大氣中含有水份。從火星表面獲得的探測數據證明,在遠古時期,火星曾經有過液態的水,而且水量特別大。這些水在火星表面匯集成一個個大型湖泊,甚至是海洋。現在我們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的眾多縱橫交錯的河床,可能就是當時經水流沖刷而成的。此外火星表面的許多水滴型「島嶼」也在向我們暗示這一點。

一直以來火星都以它與地球的相似而被認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學研究表明目前還不能證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個荒蕪死寂的世界。盡管如此,某些證據仍然向我們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經存在過生命。例如對在南極洲找到的一塊來自火星的隕石的分析表明,這塊石頭中存在著一些類似細菌化石的管狀結構。所有這些都繼續使人們對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極大的興趣。

1976年,美國海盜1號和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首次成功登陸火星,傳回了數萬張照片。那次飛行沒有找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證據。但是,美國地質學家舒爾策.馬庫赫卻公布一份論文說,當時探測器可能事實上已經找到了火星生物,但是由於火星生物的形態與地球生態的形態截然不同,以至於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存在,人類探測器向火星的土壤里倒水,這可能把火星上那些以另外一種細胞也存在的生命淹死。此外,人類探測器還加熱了土星土壤, 這可能又把火星微生物給烤死了。

火星運河

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河道。如果承認火星上有運河,就等於承認火星上有智慧生命存在,這無疑是一個刺激人們興趣的問題。

最早指出火星上有運河的,是義大利天文學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點與地球會合的機會,用口徑24厘米的望遠鏡觀察火星,發現在火星的圓面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直線條,這些暗線把一個個暗斑連接起來。他經過繼續 觀察又發現,有的暗線寬達120公里,長4800公里,縱橫交錯,形成覆蓋火星大陸的網路。並發現有兩條暗線相互平行,還有季節變化。他還將自己的發現繪製成圖表,公之於世。開 始,斯基阿帕雷利猜測這些暗線只是連接海灣的水道,並未說 明這是人工開鑿的.運河,但到了19世紀80年代,他的發現引 起了人們的關注,有人把這些暗線說成是智慧生物開鑿的運 河,這個人就是美國的洛韋爾。

洛韋爾被斯基阿帕雷利的發現迷住了。為了觀察火星,他自己出錢在亞利桑那州建了一個天文台。經過多年的觀測,不但證實了斯基阿帕雷利的發現,還新發現了幾百條新的河道,說火星表面像「蜘蛛網」一詳。他還把自己的觀測寫成三本書:《火星》、《火星及其運河》、《火星—生命的住所》。他認為,因為火星表面空氣非常稀薄而導致缺水,由冰雪組成的火星極冠到夏季開始融化,成為水源,火星上的水道,目的就是將極冠上的水引向乾旱的熱帶地區,用以灌溉那裡的田地。從這些水道看,都是到大陸的中央匯合在一起,顯然是有目的地乾的。其暗斑則是綠洲。

洛韋爾的理論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很快風靡世界。但是,洛韋爾的理論並不是一邊倒的,也在不斷地受到挑戰。比如美國的巴約德就認為,火星上的暗線根本就不是直的,很不規則,並且是斷開的,希臘的安東尼阿迪通過自己的觀測,支持了巴納德的觀點,認為把火星上的暗線條說成是運河,純粹是眼睛的錯覺,「屬於想像力過於豐富的人。」

由於上述觀點的出現,關於火星人的神話逐漸消沉下來,美國的「水手」9號探測器進一步證明了火星運河的存在是虛假的。不過「水手」9號卻有了意外的發現,那就是火星上有許多類似河床的地質構造,其位置與洛韋爾描繪的大相徑庭。

有人把火星上的河床分成三類,經流河床、流出河床與侵蝕河床,與地球上的河床極為相似,他們分折,大約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上曾經有過溫暖的氣候,它的上空有大氣層,有降水量,保證了河流的存在。後來,「海盜」1號(1976)不但證實了火星上運河的存在,還證實了人工建築的存在。

水手峽谷

太陽系最大的峽谷將火星的臉畫出一道寬大的割痕。名為水手峽谷的雄偉山谷前後延展了超過3,000公里,最寬處超過600公里寬,而往下約刨了8公里深。相較之下,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約有800公里長,30公里寬,1.8公里深。盡管有個主要的假說認為,遠在數十億年前行星冷卻時,一道裂縫後來演變成現今的峽谷,水手峽谷真實的成因還無法確定。最近我們已於此峽谷辨識出數種地質演化過程。

㈣ 科學家:火星極冠下可能潛伏著外星生命!這就是傳說中的火星人

從十九世紀發現火星運河起,火星人入侵就是人類的噩夢,但隨著各種探測器在火星登陸成功,大家對火星從無比火熱的生命探測激情轉而掉到冰窖,因為無比荒涼的火星似乎是生命的禁區!

直徑約82千米的科羅廖夫隕石坑,白色的是水冰

而未來數年內將是火星探測半個世紀以來少見的熱鬧的場面,美國剛命名為“毅力號”的火星車將采樣返回,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遊車將鑽探取樣,另外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的中國火星探測器也將加入戰團,還有阿聯酋也躍躍欲試,一個大高潮即將來臨!

㈤ 人們對於「火星人」有哪些想像

一家電台正在播放舞曲。突然,廣播員打斷了它,開始報道一則消息:「現在是東區標准時間晚上9點15分。在離普林斯頓20公里處地震儀記錄到了一次相當於地震強度的撞擊。」這被認為是一顆隕石的撞擊。但有一個奇怪的金屬圓柱體半埋在撞擊地點。當數百人驚訝地看著它時,圓柱體的頂部緩慢地打開了,一個有觸須的東西爬了出來,渾身濕漉漉的,很滑溜。有幾個旁觀者走近了些。在電台里,一個播音員叫了起來,「等一下,出事了!」停了一下,接著是嘶啞的聲音:「一個駝背的東西從它的頂部出來了。我見到了一束光……噴出火來了……噴向靠近它的人們。正中他們。上帝呀,他們著火了!」

600萬人在1938年收聽了奧森·威爾的廣播「世界之戰」。大約有100萬人恐慌起來並真相信火星人入侵地球了。在54年後的今天,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確定在火星上沒有生命,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也沒有高智慧、高科技的生命會乘宇宙飛船來地球。但在當時,人們充滿了在我們的近鄰——火星上找到生命的渴望。

大多數人都曾認為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火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0.5倍。因此人們認為火星上的溫度有可能比地球要低,但仍是可以維持生命存在的。

火星也是被大氣層籠罩著的。但那裡沒有像金星上空那麼多經久不散的雲團,甚至也沒有地球上的雲層那麼厚。這樣,就能比較方便地觀察並描繪出火星表面的形態了。

1784年,赫歇耳發現火星的自轉傾角與地球十分相近,因此他認為火星上的四季也與地球相似。當然,在火星上各個季節的溫度要低於地球的溫度,另外,由於火星的公轉周期為687天,所以,火星上各季節所包括的時間約為地球上同一季節的2倍。赫歇耳還發現,在火星的兩極覆蓋著冰帽,這似乎預示著火星上有水的存在。

天文學家們曾想描繪出精確的火星形態圖,但卻沒有一個成果能得到廣泛的認可。不過,火星畢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大約每三年它就會運行到與地球距離最近的地方,此時,兩者之間的距離僅為5600萬公里,只有金星在某時刻距地球更近些,約為4200萬公里。正因如此,人們可以利用各種儀器清楚地觀察火星。

1877年,火星再次運行到地球最近點,義大利天文學家戈瓦尼·沃詹尼奧·斯蓋帕里抓住這一時機,繪制出了第一幅世界上公認的火星形態圖。他注意到火星上有很多細長的「窄條」,以前的天文學家們也曾發現過這些「窄條」,但只有這次發現得最多。這些「窄條」就像河流一樣,斯蓋帕里稱之為「海峽」。他當時使用的是一個義大利詞語「canali」,而英美天文學家則將其譯為英語「canals」。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嚴重的錯譯。「canals」和「channels」二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channels」是自然河流,而「canals」的意思是人工的「運河」。因此,每當天文學家們談論到「火星人」的「運河」時,人們就開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認為是「火星人」開鑿了這些「運河」。

根據這一設想,人們得出一個結論,即由於火星引力非常小(僅為地心吸引力的2/5),因此無法束縛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從而使其飄散於空氣中,使火星表面變成一片沙漠。而「火星人」為了正常生活和發展農業,只能開鑿「運河」將水從兩極的冰帽下引入赤道地區。這一理論曾擁有廣泛的支持者,他們中既有大多數群眾,也包括為數不少的天文學家。

在所有支持「火星人的運河」這一觀點的人中,最有影響力的支持者是美國天文學家波塞沃·羅厄爾。他是一個很富有的人,他利用自己豐富的經濟基礎在亞利桑那建立了一座私人觀測站。因為那個地方是乾旱沙漠地帶,遠離燈火輝煌的城市,因此是個非常好的觀測點。通過觀測,羅厄爾拍攝了數千張火星的照片,並繪制了包括500條「運河」的大量火星形態圖。1894年,他出版了一部有關火星的專著,其中心內容強調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這一論題。

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從羅厄爾的著作中得到創作靈感,並於1898年推出了力作《地球反擊戰》。書中描寫了一支火星侵略軍為了爭奪地球上豐富的水資源,並妄圖將地球作為殖民地而發動了一場對地球的戰爭。他們掌握了極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地球人本來根本沒有希望在這次戰爭中取得勝利,但幸運的是,火星人的身體無法抵禦地球上大量細菌的侵擾而最終未能得逞。這部小說是有關星際戰爭題材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正是由於作者奇妙的構思和逼真的戰爭描寫,從而產生了比羅厄爾從科技角度出發推出的著作更強烈的作用,使更多的人開始相信火星人的存在。

在威爾斯的小說發表後的50年裡,就連大多數科幻小說家們也對有關「火星人」的素材顯得極有興趣。

但隨著歷史的前進,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觀點,在越來越多嶄新而確鑿的科學發現的沖擊下,已漸漸敗下陣來。1926年,美國天文學家哥威廉姆·韋博·科布蘭奇和卡爾·奧托·拉姆普蘭德接收到了反射自火星的極少量的太陽光,並進而發現即使在火星的赤道地域,其溫度也不是很高。既然如此,那麼火星上的夜晚將會和南極洲一樣冷。他們還根據火星上極大的晝夜溫差,判斷出火星的大氣層應是極其稀薄的。

1947年,荷蘭裔美國天文學家瑞德·皮特·奎波在火星的大氣中發現了二氧化碳,但他卻未發現支持生命呼吸的條件。至此,人們有關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幻想徹底破滅了。

當然,這一切新的發現需要通過對火星更近的觀察才能驗證,而人造衛星的發明使這一切成為可能。1965年,「水手-4號」在飛越距火星表面1萬公里的高空時拍下了20幅照片,並將其傳送回地球。從照片上可以看出,火星表面根本不存在「運河」,而只有像月球上那樣的火山口。進而,「水手-4號」還向火星發送了無線電波,由於火星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射回來的電波只有地球的2%左右。

隨著更多的空間探測器對其進行探測,並拍下越來越細致的照片,火星上存在高智能生命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1971年,「水手-9號」在沿火星同步軌道飛行時,拍下了完整的火星表面形態圖,上面布滿了巨大的火山口和像河床一樣的峽谷,而那些冰帽則可能是二氧化碳固化的產物。火星上所有地區的溫度都遠遠低於冰點,而且也根本不存在什麼「運河」。原來人們所看到的一切只是視覺上的錯覺。看來,羅厄爾是完全錯了。

1976年,「海盜-1號」和「海盜-2號」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從它們拍到的照片上看,那裡是一片陰冷而尚無生機的荒原。天文學家們曾對火星上的土壤進行分析,以期發現一些微生物,但他們又一次失望了。我們至今仍不敢說火星上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曾有生命存在,但起碼可以肯定那裡不會有任何最原始的細菌以外的生物體。

㈥ 火星上真的有火星人嗎

從理論上說,宇宙是無限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個極小的部分。整個銀河系中,大約有 1500億顆恆星,類似太陽系這樣的星球系為數不少,其中與地球類似的行星肯定是存在的。可以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但是,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我們了解了生命起源的過程之後,認為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50;C~+5O;C之間;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諸如蛋白質、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緊密相關,沒有了水,也就沒有了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雖然已發現少數厭氧菌能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但氧氣和二氧化碳對於生命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體系提供能源。

根據這些條件,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可以達到300~400;C,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顆高溫、缺氧、缺水、有著強烈陽光輻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低,一般都在-140;C以下,環繞它們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氫氣,其次是甲烷和氨,因此,在這幾顆行星上,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關於火星上是否存在著生命的問題, 已經爭論了100多年,隨著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個謎目前已經揭開了。

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地球自轉軸與軌道平面有23度27分的傾角,而火星的傾角是24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晝夜,有四季,火星的兩極也和地球一樣,被冰雪封凍著。更有趣的是,1879年,義大利的一位天文學家觀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縱橫的黑色線條,人們猜測這是火星人開挖的運河。人們還觀察到火星表面的顏色隨著季節而變化,有人認為這是火星表面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了顏色。

由於空間技術的迅猛發展,科學家們決定利用宇宙飛船對火星作近距離的觀測,以揭開火星神秘的面紗。 1971年,美國發射的「水手9號」宇宙飛船進入了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給火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這些照片表明,義大利天文學家觀察到的所謂「運河」,原來是一連串的暗環形山和暗的斑點。通過近距離觀測還發現,以前觀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謂顏色的四季變化,並不是由於植物的生長和枯萎所造成的,而是由於風把火星表面上的塵土吹來吹去,才造成了顏色明暗的變化。

宇宙飛船還發現,火星是一個非常乾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氣含量極少;火星表面溫度很低;火星上沒有磁場,它的大氣層中又沒有臭氧層,因而不能抵禦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為了對火星作進一步的考察,1976年,美國又發射了兩艘名叫「海盜號」的宇宙飛船。這兩艘飛船在火星表面著陸,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測試,其中有兩項重要的結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能檢測到有機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這兩項結果直接證明了,在飛船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上沒有生命存在。此時,又有科學家提出,生命物質是否會存在於火星的岩層之中呢?這還有待進一步地進行研究。

㈦ 火星人存在嗎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第四顆行星,它與地球的距離僅次於金星,也是我們的近鄰。人們對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的濃厚興趣,可以追溯到1877年。那一年,有位名叫希亞帕萊里的義大利天文學家,首次注意到了火星表面的痕跡。他將這些痕跡稱作「運河」,相信這些「運河」要麼是天然的溝渠,要麼就是真正的運河——是有智慧的火星人挖掘的。

希亞帕萊里的發現,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在美國,有一位大富翁,名叫波西維爾·洛威爾,他在亞利桑那州的弗拉斯塔夫鎮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專門用來研究火星。人們通過洛威爾天文台的巨大望遠鏡,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火星和「運河」的照片。

洛威爾相信,火星上是有生命的,許多其他人也都這么認為。於是形狀奇特、大小不一的火星人,就成了科學幻想小說中最熱門的話題。1930年,有一家廣播電台,在萬聖節那天,為了開個玩笑而播出了這樣一條消息:火星人已經在地球表面降落,並開始入侵地球,這條「新聞」使成千上萬信以為真的聽眾陷入一片驚慌之中。

然而,經過科學家的仔細研究,特別是人造衛星對這顆行星拍攝了大量近距離照片,種種跡象表明,火星上不太可能存在生命。它的大氣層只及地球大氣層的1%,而且主要是由致命的氣體——二氧化碳構成的。火星表面覆蓋著氧化鐵的塵埃,所以看上去呈紅色。這些塵埃有時會化作遮天蔽日的沙暴,持續好幾個月。此外,火星上沒有水的蹤跡,至少沒有液體水的蹤跡。

「火星上有生命嗎?」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答案。雖然高等生物不太可能在那裡生存,但低等生物也許能。隨著人們對火星的進一步探索,也許會在那裡發現一些低等生物,不過請別指望它們會「入侵地球」!

最新消息:

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已經證實,在一塊13000年前襲擊了地球的火星隕石上發現的微型蟲狀晶體結構是細菌化石,因為這些化石是在隕石碎片的底層被發現的,這表明化石在隕石撞擊地球之前就已經在火星上存在,而不是由於地球上的細菌污染所致。

NASA約翰遜航天中心的資深科學家大衛·麥凱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火星曾經存在生命最強有力的證據。最新的研究數據發表在11月出版的國際地球化學學會專業刊物《地球化學和宇宙化學學報》上。NASA將於下周一正式公布相關的研究結果。這塊隕石名為「艾倫—希爾斯84001」,科學家於1984年在南極洲發現了它並開始對它進行深入研究。

麥凱在1996年就認為該所謂的微生物化石是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1997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就火星蘊含生命一事發布聲明稱,億萬年前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這件事,有可能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但有科學家對此表示質疑,他們稱,這種形狀的化石不可能是生物化石。

NASA的凱瑟·托馬斯·凱普爾塔帶領的研究小組對隕石重新進行了分析,他們使用了13年前未曾採用的先進的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仔細「研讀」了隕石上的碳酸鹽和磁鐵晶體。

科學家在隕石的內層找到了微小的磁性晶體結構,他們相信那是某些形態的細菌。雖然有些科學家認為那是隕石撞擊地球後產生的熱能導致碳酸鹽分解的結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即便是那樣,也不可能在隕石內層形成這種結構。進一步更詳細的分析則發現,這些結構有25%的化學成分與細菌的化學成分一樣,這表明該結構是火星上的細菌化石。這塊隕石也保存了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的證據,說明火星曾經存在著比現在更適合於生命繁衍生息的環境。

該研究團隊也正在研究其他兩塊火星隕石:1911年在埃及發現的Nakhla和日本團隊在南極發現的Yamato593。科學家稱,這兩塊隕石也顯示出了微生物生命存在的跡象。

美國內華達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太空生物學家丹尼斯·巴澤林斯基審查了該論文,他表示,他們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但是這篇論文真正摒棄了非生物學的解釋。然而,他也補充說,這項研究並不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確鑿證據」,因為「單憑一塊隕石無法回答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這么復雜的問題」。(

科學家稱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是生命存在的有力證據

據新華社電歐洲和美國的三個獨立研究小組分別探測到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氣體。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證據。

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9日報道,歐洲航天局科學家近日利用「火星快車」探測器
紫光掃描儀服務創新高 一起邂逅陽光有情人
搜索諾曼底隊員招募中 100兆時尚動感郵箱

上的傅立葉行星分光計對火星大氣進行紅外線掃描,結果在光譜中發現了一條證明甲烷存在的線條。負責此次探測的義大利科學家福爾米薩諾說:「我們在火星表面上探測到的甲烷氣體含量不大,可能只有1億分之1.05。」

地球上的大部分甲烷都來自甲烷菌。同時,地殼中還存在一些原始甲烷,是地球在形成碳水化合物過程中的殘留物,原始甲烷因為火山爆發等地殼運動進入大氣。科學家認為,火星表面的甲烷不可能存在成百上千年,因為它會在太陽光下與氫氧基結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目前觀測到火星上持續存在甲烷,可以斷定火星上有甲烷源,很可能就是製造這種氣體的甲烷菌,也就是火星生命。

早在去年9月,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科學家就曾報告,他們利用位於夏威夷冒納凱阿山的望遠鏡和位於智利的南雙子星望遠鏡的高解析度紅外線分光計,探測到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負責人邁克爾·穆馬說:「我們探測到的甲烷含量比歐洲科學家探測到的多,可能是因為我們使用的分光計解析度高。」

另據報道,美國科學家最近利用架設在夏威夷的另一架望遠鏡,也探測到火星大氣中甲烷氣體的存在。

盡管有些專家認為,現在斷定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還為時過早,而且甲烷的存在也可能是火山活動的結果,但以上發現無疑為人類探索火星生命提供了新的途徑。福爾米薩諾的研究小組目前還在設法探測火星表面的甲烷濃度,以期尋找一些明顯的甲烷來源。

許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著生命。

��6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和前蘇聯都相繼發射宇宙飛船,對火星進行考察。從飛船考察的情況來看,火星表面很像月球,上面有一萬多個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在火星的大氣中,含有形成生命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碳、氫、氧、氮以及水蒸汽。據美國天文學家宣布,火星上有兩個地區水份比較充足。美國的火星探測器證實,這兩個地區的水蒸汽比火星上其它地方要多10到15倍,地球上許多生物能夠在這種條件下生存。人們猜測,這兩個地區很可能有生命的存在。遺憾的是,"海盜"號未能在這兩個地區著陸。

��有人根據火星上的大氣構成、火星表面有彎曲的河床地形等推測,火星過去可能存在高級生命。現在,專家們一致認為,火星上至少有低級的生命形式。

��美國宇航局曾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說他們從宇宙飛船發回的照片中,發現在火星上有三角形的"怪物",這些"怪物"會移動。這一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我認為還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研究。

科學家稱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是生命存在的有力證據

據新華社電歐洲和美國的三個獨立研究小組分別探測到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氣體。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證據。

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9日報道,歐洲航天局科學家近日利用「火星快車」探測器
紫光掃描儀服務創新高 一起邂逅陽光有情人
搜索諾曼底隊員招募中 100兆時尚動感郵箱

上的傅立葉行星分光計對火星大氣進行紅外線掃描,結果在光譜中發現了一條證明甲烷存在的線條。負責此次探測的義大利科學家福爾米薩諾說:「我們在火星表面上探測到的甲烷氣體含量不大,可能只有1億分之1.05。」

地球上的大部分甲烷都來自甲烷菌。同時,地殼中還存在一些原始甲烷,是地球在形成碳水化合物過程中的殘留物,原始甲烷因為火山爆發等地殼運動進入大氣。科學家認為,火星表面的甲烷不可能存在成百上千年,因為它會在太陽光下與氫氧基結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目前觀測到火星上持續存在甲烷,可以斷定火星上有甲烷源,很可能就是製造這種氣體的甲烷菌,也就是火星生命。

早在去年9月,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科學家就曾報告,他們利用位於夏威夷冒納凱阿山的望遠鏡和位於智利的南雙子星望遠鏡的高解析度紅外線分光計,探測到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負責人邁克爾·穆馬說:「我們探測到的甲烷含量比歐洲科學家探測到的多,可能是因為我們使用的分光計解析度高。」

另據報道,美國科學家最近利用架設在夏威夷的另一架望遠鏡,也探測到火星大氣中甲烷氣體的存在。

盡管有些專家認為,現在斷定火星大氣中存在甲烷還為時過早,而且甲烷的存在也可能是火山活動的結果,但以上發現無疑為人類探索火星生命提供了新的途徑。福爾米薩諾的研究小組目前還在設法探測火星表面的甲烷濃度,以期尋找一些明顯的甲烷來源

㈧ 「火星人」企圖奴役地球事件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

1988年初冬的一個周日,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名叫麥爾丘里的小鎮熱鬧非凡,因為那兒有1000多位居民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正在舉辦一個「火星人登陸50周年紀念會」。晚上全國公共廣播電台還專門播放了50年前曾經引起軒然大波的那個廣播劇《大戰火星人》。

人們很早就知道,在地球的軌道之外,有著我們的一個「近鄰」——火星。因為它在許多方面與地球十分相似,故素有「袖珍地球」、「太空中的地球模型」等美稱。火星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地球的1.5倍,接收的陽光強度相當於地球的40%左右;它的半徑為3395千米,相當於地球的53%,質量則是地球的1/10;火星自轉一圈的時間只比地球長41分鍾,所以火星上的一天是24小時39分35秒,而火星自轉軸的傾角與地球也只有半度之差。這樣,火星上面也必然會有四季之別、「五帶」之分。加上天文學家很早就發現,火星上有兩個白皚皚的極冠,其大小會隨火星上的季節變化而此長彼消,所以科學家早就斷定,至少在火星的極冠中一定有水存在!

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斯基帕雷利發現,火星的表面上有一些似有規律性的「線條」(Canali),哪知消息到了某些記者手裡,竟變成了「運河」(Canal)!雖然這兩個英文單詞只有細微的差別,可真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火星運河」激發了很多人的熱情,甚至一些天文學家也興奮不已,後來竟發展到一些人說見到了縱橫交叉、高度發達的「運河網」。

在地球上居然能夠看見遠在5000多萬千米外的「火星運河」,這說明「火星運河」規模之大,決非地球上的運河可以比肩。於是,當時的輿論幾乎一致認為,火星上肯定存在著另一個文明世界。19世紀末,法國一個富豪的遺孀曾經帶了一張10萬法郎的支票,要法國科學院懸賞第一個與「外星人」取得聯系的人,但是,她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火星人應除外。1900年,法國科學院果真在懸賞中作了特別說明:與火星人的聯系即將實現了,故而不在懸賞之列。在那時,人們只要檢測到暫時來源不明的無線電「訊號」,首先想到的就是:莫非這是「火星人」的來電?於是不少人會廢寢忘食、千方百計地想破譯其中的奧秘。

從19世紀末開始,歐美的一些文學作品中開始出現「火星人」,而且,凡刊有各種奇形怪狀「火星人」故事的雜志、報紙的銷售量都很好。尤其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威爾斯的《宇宙戰爭》出版後,「火星人」更成了婦孺皆知的「常識」,後來美國人把它改編成電影《大戰火星人》。這部電影講的是科學技術極為發達的「火星人」為了尋找一個水源充足的「生命樂園」,決定要征服地球,生性殘忍的「火星人」的先遣隊到達地球後,立即憑借它們手中的先進武器對人類大開殺戒,而倉促組成的聯合國部隊是那麼不堪一擊。正當人們一籌莫展的危急時刻,這些「火星人」卻莫明其妙地一一倒斃了,原來是地球上的病毒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拯救了人類。對此沒有絲毫免疫力的「火星人」可以在人類面前不可一世,卻奈何不了小小的病毒!

1938年10月30日正好是星期日,晚上8時,由《大戰火星人》改編的廣播劇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逼真的藝術效果,夾雜著「目擊者」的報告,加上正在進行的二次大戰的陰影,竟讓很多聽眾信以為真,真以為「火星人」已經在新澤西州的麥爾丘里登陸了。還有人添油加醋地聲稱,他們親耳「聽到了」炮彈的呼嘯聲,「聞到了」硝煙與瓦斯味。於是,大批人員棄家外逃,也有好奇者四面八方趕來「先睹為快」,道路嚴重阻塞,交通事故不斷,騷亂頻頻發生,甚至有人嚇得自殺了。最後政府不得不出動了附近3個州的正規部隊,才把事態逐漸平息下來。

㈨ 請問下 火星上有勤勞的火星人 運河之類的 是流傳在哪個時代的

1877年,一位義大利天文學家喬-斯基帕雷利觀測了火星大沖,他利用一架當時十分優異的望遠鏡極為耐心地測量了火星,並繪制了一份火星圖。在他的火星圖上,火星表面有著大片大片的暗區,中問被一些又細又長的黑線連了起來,斯基帕雷利用義大利語給這些黑線起名叫Canali,即「水道」。他總共看見了大約四十條這樣的「水道」。稍後,「水道」一詞在譯成英語時被誤譯為Canals,即「運河」。「火星上有運河」,這一消息不徑而走,很快就在公眾中成了「爆炸新聞」,轟動了世界。後來,又有人進一步指出,火星上明亮的區域是乾燥的沙漠,而黑暗的部分是大片的植被,「運河」是智慧的
「火星人」開鑿的。他們通過「運河」引來水流維持著自己種族的生存,甚至還有人在「運河」的交匯處看到了一個個的小圓斑,認為這是沙漠中的綠洲。一時間,「火星人」成了全球性的熱門話題。就在斯基帕雷利發現火星「運河」的同年
8月,美國天文學家霍耳發現了火星的兩顆衛星,它們的體積都很小,而且軌道都離火星表面很近。因此,就又有人宣布說,這是火星人發射的「人造衛星」。以訛傳訛,這樣使得存在
「火星人」的說法更加神乎其神了。20世紀初期,「火星人」已經風靡全球、深入人心了。
其實,早在火星「運河」剛被發現時,就有許多冷靜的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他們的理由是,由於火星的質量稍小了一點,難以束縛住足以孕育和保護生命的大氣。而且火星離太陽比地球遠50%,表面溫度一定很低,所以存在高級生命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是,由於缺乏直接的證據,他們很難徹底戰勝「運河」說。到了20世紀60年代,空間科學的發展幫助人們解開了火星「運河」之謎。根據飛到火星身邊的探測器發回的照片,人們知道了所謂的火星
「運河」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不過是人類出於美好的願望而引起的錯覺和幻想。斯基帕雷利等人所看到的,不過是一些偶然排成一線的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罷了。
有趣的是,科學家在分析「海盜l號」和「海盜2號」探測器1976年拍攝的火星高清晰度照片時,發現了火星上存在著數千條乾涸的「河床」。它們確實有明顯的被液體沖刷過的痕跡。不過這些河床都很細,在地面上用再好的望遠鏡也不可能看到。關於這些河床的成因問題,至今還在探索之中。

㈩ 火星人的真正含意是什麼

火星人就是那些把已經很老的東西拿出來還當新大陸似的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世上所有的事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為什麼叫火星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102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42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9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6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6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7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51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80
越南哪裡可以免費玩 瀏覽:872
越南和義大利哪個大 瀏覽:374
英國保證金需要多少錢 瀏覽:819
越南開掛車多少工資 瀏覽:494
越南綠豆餅特產一個多少錢 瀏覽:890
印度半島南臨什麼海 瀏覽:581
英國二戰起了什麼作用 瀏覽:931
印尼寬頻中國聯通版什麼梗 瀏覽:361
晴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6
伊朗地名貓叫什麼 瀏覽:575
越南平原佔多少山區佔多少 瀏覽:585
中國電信寬頻網速怎麼樣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