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戰役的簡介
1943年7月,盟軍在西西里島的登陸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奧組成的新政府開始與美英秘密談判,但由於在是否「無條件投降」問題上雙方討價還價,一再延誤,使希特勒獲得了充足的時間來加強其在義大利的兵力。8月初,隆美爾率部越過邊境進入義大利北部,以支援駐守在義大利南部的凱塞林元帥的8個德國師。
盟軍於1943年8月17日奪佔西西里島後,決定繼續進攻義大利本土。地面攻擊部隊為英國亞歷山大將軍指揮的第15集團軍群,下轄蒙哥馬利的英第8集團軍和克拉克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
1943年9月3日,義大利代表和盟國代表秘密簽訂了停戰協定,當天凌晨,英第8集團軍從西西里渡過峽窄的墨西拿海峽,在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登陸,向意南部快速挺進。
1943年9月8日,盟軍司令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和義大利巴多格里奧政府分別廣播停戰宣言,宣布義大利無條件投降。從此,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實際上解體。
1943年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在薩勒諾灣登陸。已有戒備的德軍聞訊立即將80萬意軍解除武裝,逮捕大批意軍軍官,並在1943年9月10日佔領了羅馬,控制南到那不勒斯的義大利本土。意國王與巴多格利奧等倉皇乘潛艇逃至南端的盟軍佔領區。1943年9月13日,希特勒派黨衛軍突擊隊把囚禁於大薩索山頂旅館的墨索里尼營救來,隨後墨索里尼在希特勒扶持下、在義大利北部成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傀儡政府,與巴多格利奧政府對抗。
1943年10月13日,巴多格利奧政府正式退出軸心同盟,向德國宣戰。同時,英、美、蘇三國政府發表宣言,承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
⑵ 腓特烈一世在第四次義大利戰役中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腓特烈一世在義大利的暴行引起越來越多的反對者。1167年,義大利各主要城邦(包括威尼斯、維羅納等)組成「倫巴第同盟」,共同支持米蘭反對腓特烈一世,並取得了教皇甚至拜占廷帝國的支持。腓特烈一世於是發動第四次義大利戰役,一開始進展順利,攻佔羅馬,教皇倉皇出逃,腓特烈一世在羅馬第二次加冕為皇帝。但北義大利城邦市民奮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一世軍中死了兩千多騎士,腓特烈一世本人身陷重圍,被迫化裝成一個農民狼狽逃脫。這是腓特烈一世在義大利第一次慘遭敗績。
⑶ 腓特烈一世發動第五次義大利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於1174年第五次入侵義大利,北義大利各城邦嚴陣以待,加入「倫巴第同盟」的城市增加到22個(義大利各城邦之間以及它們與教皇之間如此團結還是第一次,由此也可見腓特烈一世的影響),一開始試圖以和談解決,但倫巴第同盟要求教皇參加和談遭到腓特烈的反對。1176年,雙方會戰於米蘭附近的林雅諾,這是中世紀有名的戰役之一。腓特烈一世統率的大軍遭到殲滅性的打擊,他本人也身受重傷,不得不投降。
1177年,腓特烈一世被迫與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簽訂威尼斯和約,歸還教產,同時承諾不再干涉教皇國的內部事務,還跪在亞歷山大三世的腳下吻他的腳。1183年,與倫巴第同盟簽訂康斯坦茨和約,腓特烈一世歸還了一切掠奪的土地,放棄在各城市任命自己官吏的權利,,廢除隆卡利亞會議的一切決議。腓特烈一世保留了形式上的最高任職權,並規定倫巴第同盟在皇帝出巡時必須接待和配合,算是保留了一點臉面。
⑷ 義大利南部戰役的歷史影響
盟軍義大利南部戰役發起的時機,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是義大利宣布投降的同一天,完全可以實施里應外合的夾擊,使德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但盟軍沒有及時抓住這一極其有利的戰機,給予士氣低落而且戰鬥力較差的義大利軍隊以必要支援,坐視意軍被德軍一舉解除武裝。而登陸行動中又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結果上岸後的推進非常緩慢,原計劃三天攻佔的那不勒斯足足花了二十一天。還付出了傷亡1.2萬人的巨大代價,而義大利南部的德軍也逃脫了盟軍的打擊,給以後的義大利戰局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實在是毫無光彩。
反觀德軍,盡管處在十分危急之中,又處於絕對海空劣勢,但在薩勒諾給了盟軍狠狠一擊,險些將盟軍趕下海,然後全身而退,退守「古斯塔夫」防線,無疑是此次戰役的勝利者。
盡管如此,這畢竟是盟軍在歐洲大陸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戰,也是自1942年8月一年多來首次在德軍預有防禦的地區實施的強行登陸,雖然登陸過程中漏洞不少,還險些被趕下海,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戰略上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並向德國宣戰,標志著法西斯軸心國聯盟的解體,是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大勝利;戰術上再一次證明了海軍艦炮射擊在登陸部隊搶灘上陸和鞏固灘頭作戰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用事實批判了以犧牲海空火力准備換取所謂突然性的思想,得出了在登陸作戰中海空火力准備是絕對必須的結論。而且迫使德軍從法國抽調部隊進入義大利,分散了德軍在法國的力量,為日後實施諾曼底登陸創造了有利條件;更重要的是使部隊經受了戰火的考驗,得到了實戰經驗,為以後開辟第二戰場的登陸作戰,奠定了基礎。
1945年4月,西線盟軍和蘇軍同時對德國發起強大攻勢,德軍面臨全面崩潰的危 機,義大利戰場也再度活躍。4月9日,由麥克里里指揮的英第8集團軍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先後從東西兩翼發起攻勢,德軍士氣低落,無力抵抗,節節敗退。4月21日,英第8集團軍和美第5集團軍勝利會師。4月23日,盟軍全線進抵波河,俘虜德軍3萬人。接著,盟軍渡過波河天險,於26日攻克曼圖亞和維羅納,27日進占熱那亞。這時,意北部爆發了游擊隊起義,許多城市獲得解放。28日,盟軍封鎖了德軍企圖逃走的的阿爾卑斯各山口。當天游擊隊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圖逃往德國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在美國人尚未趕到之前便將他們槍斃。第二天他們的屍體被運到米蘭,倒掛於市中心廣場,以中世紀的方式示眾。4月29日,美第5集團軍進駐米蘭,英第8集團軍進駐帕多瓦。同日,德C集團軍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並於5月2日生效。至此義大利戰役全部結束。
⑸ 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真實戰績怎麼樣
二戰中,中國人對義大利人的印象感覺就是德軍的偽軍,感覺義大利人戰鬥力極差。其實,這完全是極大地誤解。因為在中國有大量的德粉,為了維護德粉心中高貴的雅利安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勇猛形象,在網上誤傳了很多義大利軍隊搞笑的方面。這就是為何國內眾多德粉編造出嘲笑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的網上笑話。關於義大利在北非,在蘇聯一敗塗地的說法在歷史上並沒有準確的依據。
謠言一:義大利人是德軍的累贅和包袱。
事實是: 義大利遠征軍在橫掃烏克蘭的戰斗中,就俘虜了10萬蘇軍,獨立攻佔了斯大林諾等重要城鎮,在斯大林格勒北翼,義大利軍隊防守正面達一,二百公里,而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在斯大林格勒圍城中就有一支義大利運輸車隊)。在蘇聯絕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進攻時,沒有援兵,重武器不足的意軍在側翼(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被突破遭包圍的情況下,山地軍和其他部隊還是堅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個30000人的意軍集團軍經過包括白刃戰的苦戰,有4000人突圍。試問沒有這些所謂的義大利「包袱」,德軍如何防守這一,二百公里的頓河陣地?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斗中發起的"十字軍"行動中,義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英軍兵力並不是劣勢,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戰斗中也並不是滿員參戰的,此戰阿里埃特師共有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並損失了49輛坦克,4門75/27和8門47/32火炮。英國第22裝甲旅有79輛坦克被擊毀或重創。
義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軸心軍隊中的大部分兵力並不惜重大損失負責為運輸船隊護航,沒有義大利人,就隆美爾的幾萬人,能夠與幾十萬英聯邦軍周旋?沒有義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裝備雖然不佳但作戰勇敢的裝甲部隊,德國人能夠取得勝利?沒有義大利人掩護側翼,並不時以自我犧牲精神地充當後衛,德軍能夠放心進攻,安全撤退?知道兩次古比井嗎?知道托布魯克的聖馬可海軍步兵營嗎?知道沖在最前面的戰斗工兵嗎?知道戰至最後的「公羊」裝甲師嗎?知道「佛格雷爾」傘兵師史詩般的後衛戰斗嗎?知道一名義大利士兵在被打斷一條胳膊後,捆著炸葯包沖向沖上來的英國坦克嗎?隆美爾說過「德國士兵震驚世界,而義大利士兵震驚了德國士兵。」不信的話,可以看看隆美爾傳。所以義大利人經常給德軍干臟活,卻被德粉羞辱。
謠言二:義大利抓到的俘虜每天都能吃豪華套餐……一個英軍飛行員被義大利抓獲,投入了俘虜集中營。當天晚上,他在監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從前菜開始到通心粉和肉食,連最後的水果和紅酒都配備齊全,豪華到不自然的料理。
「這就是所謂最後的晚餐嗎……」
第二天早上,一個看起來階級很高的將校出現在他面前:「昨天我們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給身為將校的閣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這絕對不是有意虐待俘虜,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諒那位出錯的看守嗎?」
事實是:這位飛行員是英國的一位皇室成員,所以從政治影響方面考慮的。其他英國飛行員可不是這個待遇,否則大部分義大利官兵都會神經的。
謠言三:5000人的義大利軍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
丘吉爾打電話詢問英軍司令奧金萊克俘虜多少義大利的時候,奧金萊克得意洋洋的說:「數不清,大概五畝地的軍官,200畝地的士兵。」
事實是:阿拉曼戰役失利後,隆美爾決定撤退,並奪走義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補給,義大利人在沒有淡水的情況下,步行在沙漠地區撤退,很多士兵要麼被擁有機械化優勢的英軍追兵消滅,要麼就是因為缺水被活活渴死,最後義大利人向英軍投降。順便提一下,當年波斯王遠征利比亞沙漠,就在這地方因為缺水渴死3萬人。
謠言四: 德軍在沙漠中接收到義大利的救援請求,派出了一個中隊的兵力前往救援。當他們與義大利會合的時候,發現對方正用寶貴的水煮通心粉……
事實是:這個地方就是阿拉曼,義大利軍隊在此抵抗英國軍隊蒙哥馬利集團軍主力的猛攻,義大利徹底戰敗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將軍,將軍知道義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補給被德國人搶走了,他沒能力把部隊撤回來,回去後墨索里尼會槍斃他的,他要和他的勤務兵一起死在戰場,最後一戰前,將軍說:「孩子們,我想我們可以吃一點家鄉的通心粉.」………….
謠言五:跟同盟國宣戰了之後才開始想作戰計劃…偷襲投降前的法國還被打回來的事跡也是家喻戶曉。
事實是:即使是墨索里尼在歐洲問題上也本想堅持一貫的中立政策,因為希特勒壓力脅迫參戰,試問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軍隊除了本土防禦計劃之外為何要准備侵略計劃?
法國佬一直以為他們的馬奇諾防線會重演一戰絞肉機的盛況,英國人也會為之流盡最後一滴血,經歷過一戰的名將貝當指揮當時法國最精銳的軍隊在法意邊境戒備………貝當的軍隊成為維希政府的最後依靠。要不你以為希特勒為什麼會讓法國人保留那麼一個政府?
當時義大利進攻的重點孚日要塞,是法國馬奇諾防線上十分堅固的環節,孚日要塞還是一個建立在地形險峻孚日山脈上的要塞,進攻這樣一個建立在崇山峻嶺上的要塞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別忘了德國人是繞過去的馬奇諾防線,不是正面突破。大家在看看德國人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表現吧,就知道從正面突破一座要塞是多困難,一戰時俄國人就意識到現代戰爭中要塞的作用已經不如從前了,於是打算把要塞改成軍營,德軍攻打布列斯特要塞時,俄國人已經把要塞的火力點和炮台拆的差不多了,但是德軍為了攻克這做防護能力薄弱的要塞,仍然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謠言六: 北非阿拉曼戰場上,英軍有在一戰率領25人與10000意軍作戰,並俘虜8000人以上的戰績。
事實是:純粹是國內德粉的扯淡。在阿拉曼戰役中義大利艾略特裝甲師在抵擋盟軍進攻,掩護德軍撤退時犧牲了他們的老式坦克。大約在11月4日15點30分時,少量倖存的坦克被優勢敵軍包圍,他們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
盟軍坦克突破了艾略特裝甲師的南面。於是艾略特裝甲師在Bir-el-Abd東北5公里處被包圍了。艾略特裝甲師依舊堅持戰斗!他們戰至最後一輛坦克。在1942年11月6日,德軍承認在阿略提裝甲師的防區,英國人「為他們的滲透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和物質損失的代價。義大利人戰至最後一人。」
謠言七:為了外貿的資金來源,義大利會將連自己空軍都沒有配備的先進裝置賣給外國甚至敵國……
某種戰斗機在設計時曾經採用過密閉機艙的先進設計,然而由於有飛行員抱怨說「感覺不到風的氣息」而恢復了開放式的設計。因此,直到二戰最後義大利也沒有開發出高速戰斗機……
事實是:當時義大利的尖端工業能力很差,連坦克電台都無法量產,大規模加工密封機艙的能力也沒有,雖然率先研發,但無法大規模列裝投入作戰,當空軍司令痛苦的向飛行員們通報這個消息們時,小夥子淡然的開玩笑說:「沒關系,將軍,我們更喜歡風的氣息……….」
謠言八:槍枝設計師為了保持戰場清潔,而發明了可以把彈殼塞回彈鼓的機槍……(義大利搖白旗:我愛環保!!)
事實是:那是義大利布瑞達(Breda)M37式重機齤槍,又稱Breda M-1937。這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機齤槍,使用20發彈板供彈,與哈其開斯等其他彈板供彈式機齤槍不同的是:M37發射過的彈殼並不直接拋出槍外,而是抽出膛後重新卡在彈板上。此槍是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使用最多、也是最得心應手的一種重機齤槍。二戰結束以後,義大利軍隊在較長一段時間仍繼續使用M37布瑞達重機槍和8mm布瑞達步齤槍彈。布瑞達重機槍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彈殼可以塞回彈鼓的機槍,槍管溫度更穩定,射擊速率更快,作戰效率極高。
謠言九:19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惟一的損失是自己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西西里戰役,美軍投放「炮彈傳單」,傳單說,這些傳單可作為「投降證」,帶上它門就可以到盟軍的後方領取食物並獲得安全。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義大利人跑了過來,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傳單,有的人還忐忑不安地問:「這是投降用的憑證嗎?」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後,他門全都高興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第三天、第四天……開始是數十名一批,後來則是成百人拿著傳單跑過來。有一次,兩個義大利士兵帶著傳單投降後,告訴美軍說,他們連隊還有60 多人想來投降但是又不敢過來,因為他門手中沒有「投降證」,於是,美軍馬上派人帶上「投降證」將這些人全部帶來。還有一次,一名義大利士兵專程過來要求在給他一份傳單,以便讓他的弟弟也能來投降。
美軍登陸義大利,與義大利對峙的時候,美軍感覺到義大利人毫無戰爭意志,因此刻意減弱了攻擊力度。一次德軍偵察機飛過戰場偵查,義大利軍指揮官心想面子太掛不住而下令裝作正在作戰的樣子攻擊,美軍也毫無干勁地反擊。這場戰斗被德軍偵察機發現,感慨地說:「厲害!義大利人制止了美軍的攻勢!」(神啊) 之後德國的增援部隊到達,開始了一場真正的激戰。
事實是:義大利國王此時已經宣布加入盟國,只是軍隊還沒脫離接觸,所以美軍向義大利人投放「炮彈傳單」;之後發生的激戰,不過是法西斯德國和忠於國王政府的義大利軍隊在激戰,說1943年盟軍攻到義大利家時,迎戰的是德軍,這是因為義大利國王宣布解除墨索里尼職務後,希特勒派軍隊救出墨索里尼,並佔領義大利北部山區布防,節節抵抗盟軍。
謠言十: 以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命名的潛水艇在與英國一艘武裝漁船的對決中失敗,並被對方捕獲。開始時「伽利略」號對對方發起攻擊,卻被連照明瞄準器都沒有配備的漁船(注意:是漁船!)連續命中,最終因艦長受傷而投降。
事實是:伽利略號潛水艇在一次世界大戰前下水,一戰爆發後義大利迅速投靠英國為首的協約國,義大利會攻擊英國盟友的漁船嗎
謠言十一: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杯具,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
事實是:托卜魯克是英軍在北非重要戰略要點,被義大利圍困後孤立無援,巴爾博元帥喜好親赴前線觀察布置戰線,行程被間諜獲知,英國皇家空軍為了突破義大利完善的高射炮陣地大規模空降物資趁此機會出動,彪悍的巴爾博元帥在座機上下令無差別開火,九個月後,物資告罄的托卜魯克陷落,成就了隆美爾的元帥軍銜。
謠言十二: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事實是:他們的盟軍,義大利共產黨游擊隊,後來弔死過墨索里尼,實力可見一般了吧?義大利共產黨實力直到冷戰初期仍是實際上的義大利第一大黨。
義大利游擊隊在二戰中還是很活躍的,德軍經常被義大利游擊隊打的滿地找牙,1944年夏,武裝黨衛軍SS16「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師在義大利北部對左翼游擊隊「加里波地旅」、「紅星旅」展開血腥鎮壓,如果實在找不到游擊隊,就拿當地居民出氣,通常是將他們指認為游擊隊而大肆槍殺。
當年8月11日,該師一部在聖安娜地區執行反游擊戰時,因找不到游擊隊,而把怒火發泄在當地平民身上,槍殺了100多名平民,連還在吃奶的嬰兒也不放過。
為此該師不少士兵獲得了反游擊戰勛章,戰後國際法庭判定任何獲得這枚勛章的士兵都被定為戰爭罪犯。但是在戰後的西德和德國統一後的聯邦德國政府,這種大屠齤殺而頒發的專門勛章又「合法」了,聯邦政府還向不少參加過大屠齤殺的德國老兵,重新頒發的勛章,只不過新的勛章去掉了上面的納粹鷹徽罷了。
謠言十三: 英國海軍的舊式雙葉戰斗機攻擊了塔蘭托灣的義大利艦隊,結果義大利艦隊一艘戰艦沉沒,兩艘戰艦中度受損。而英軍完全沒有遭到任何損失。
事實是:英國人間諜了解了義大利在塔蘭托灣防禦部署的情況,英國人從情報得知的義大利防空力量薄弱,才派出航母艦隊奇襲塔蘭托。這些舊式雙葉戰斗機後面可是有一整個航母艦隊做靠山。英軍完全沒有遭到任何損失也是錯的,兩架「箭魚」式飛機被擊落,一名飛行員被擊斃,其餘被俘。
謠言十四:1942年12月
義大利在頓河河畔遭到蘇軍攻擊,立刻放棄了所有裝備撤退。而在11月時遭受同樣攻擊且裝備落後的羅馬尼亞軍隊則堅持戰鬥了數天。 並且,10月時羅馬尼亞軍曾提出過趁蘇軍攻勢停頓時主動出擊的提案,但因為補給上的問題最終沒有實行。而義大利軍隊從來沒有提出過如此具有建設性的提議。
事實是: 1942年12月16日,防守斯大林格勒優勢蘇軍向外圍猛攻,在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防線被摧毀後,義大利軍隊面對4倍於自己的敵軍開始後撤!整整苦戰了一個月才沖出頓河「口袋」,隨後到達了死亡谷(估計是義大利人自己說的名字)首次碰到在包圍圈中的蘇聯軍隊,因為義大利軍隊的補給有很重大的問題,而德國自己的部隊都還補給不夠,德軍還徵用了一支義大利車隊給自己運輸補給,導致義大利軍隊彈齤葯嚴重緊缺!最後遠征軍中的前鋒部隊「都靈」步兵師奮不顧身沖向敵人據點內徒手肉搏最後在Chertkovo打開一條缺口,直到撤出包圍圈總計損失了26000人!
這場戰役除了德軍第六集團軍被包圍以外,所有德軍跑在義大利軍隊前面。
謠言十五:在蘇德戰場上,義大利人傷亡很少,跑的比兔子還快。
事實是:1941年蘇聯冬季攻勢開始!12月25日,蘇聯在位於Ubescicce以及Chazepetovka兩地發動了針對義大利軍隊的代號為「聖誕之戰」的進攻!意軍第81步兵團(隸屬蘇聯遠征軍「都靈」步兵師)成功地堅守住了Izjum這條防線!
1942年8月24日!防守斯大林格勒側翼頓河一線的義大利軍隊遭受來自Serafimovich的蘇聯軍隊的猛攻!義大利人頑強的擊退了蘇聯坦克部隊的進攻!此役亡1500餘人,俘虜1700餘人!繳獲了一些數量可觀的輕武器!
著名的義大利「薩伏伊」騎兵團用馬刀狠狠地羞辱了一番蘇聯軍隊!戰斗發生的蘇聯冬勢攻勢期間,部隊成功防守之後反擊Isbusshenski一帶的蘇聯軍隊,騎兵團600人迂迴蘇聯軍隊側翼之後騎馬沖擊!一時之間讓蘇聯人無法接受的是,義大利人竟然是手揮馬刀沖上來的!擊潰2個營,全殲一個營,俘虜500餘人,榴彈炮4門,迫擊炮10門,機槍50挺!
謠言十五:大家相信這些謠言的原因無非就是義大利打個衣索比亞都死活打不下來。
事實是:但是其中的原因大家可能都不了解,首先大家把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的情況都搞錯了,義大利一共有兩次入侵衣索比亞,第一次發生的時間還在19世紀,義大利人至少還佔領了衣索比亞。我記得也就是這個時候,世界上最強大日不落帝國——英國,在 1839—1919年間三次入侵阿富汗,結果戰爭以阿富汗勝利而告終。 英軍在向賈拉拉巴德撤退的時候,英國1.6萬人的部隊除了,一名軍醫僥幸逃生外,其餘全軍覆沒,小國家實力是不容藐視的。
義大利第二次入侵衣索比亞的時候,衣索比亞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了,衣索比亞花費巨資從西方購買了大量槍齤械,還從瑞典僱傭了教官,衣索比亞禁衛軍就是瑞典教官手把手教出來的的精銳,他們連身上穿的軍裝和腳上的軍靴都是從國外買的。
更坑爹的是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的時候,他們偉大的德國盟友,卻向埃塞爾比亞提供了一萬條步槍,一千萬發子彈,60門以上的火炮,3架飛機,其中還不包括德國的後續援助。德國盟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義大利深陷衣索比亞戰爭泥潭,減少對歐洲事物的干預。
蘇德戰爭爆發後,英美向蘇聯提供大量軍事援助,不少德粉還在叫嚷嚷,如果沒有英美援助德軍早就打敗蘇聯了。
義大利人在衣索比亞用毒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當年小日本在中國不是連對付小小游擊隊都要用毒氣,連賀龍元帥都中過小日本的毒氣,難道使用毒氣就說明小日本的戰鬥力是很菜的,那麼抗戰還用打八年嗎?衣索比亞最後是靠英國的出兵才復國的。
我覺得二戰中義大利人不被國人待見的最重要原因是:義大利人後期及時醒悟,義大利人沒有被嚴重洗腦。國內德粉最欣賞的就是德國人那血戰到底的精神力量。可惜,這對人民是極大的傷害。東方人最喜歡的忠誠到底,在義大利人身上看不到,這才是國內德粉最恨二戰義大利人的地方。所以,國內德粉編造出了很多二戰義大利人的笑話。 雖然義大利是法西斯國家,但是義大利人並不像德國那樣到處都是種族主義的屠夫而且由於舊城邦文化的沿襲,義大利王國的向心力其實並不是很強,國內的反戰力量和反法西斯的力量很強,軍隊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所以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並沒有像德國那樣犯下大量反人類罪行和大肆掠奪。
由於義大利國內向心力不夠,義大利內五大文化中心互相排斥,在一般人心裡家永遠大於國,情永遠大於法,城邦比國家更讓人有認同感。很多地方的政府都被本地黑手黨所把持。所以才有墨索里尼才推行法西斯主義,凝聚國家。但是法西斯的主義到了德國人手裡就成了強大武器,要不是的德國人把法西斯主義搞臭了,義大利的正統法西斯主義未必就是向外擴張的暴力思想
在政治上義大利一直信奉有限戰爭的概念,戰爭永遠只是政治的延伸,而不像納粹那樣戰爭成了目的本身。所以義大利的千年歷史中,無論戰爭成敗,義大利一直沒有遭遇嚴重的破壞,他們也不會用種族屠滅的手段去贏得戰爭。而戰敗的政治勢力也不會被趕盡殺絕,就像義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一手建立義大利之後,並沒有成為克倫威爾和拿破崙,而是義大利人民的英雄加里波第而不是軍事獨裁者加里波第,而他的功績也被其他所有政治派系所承認的。
而在義大利國內,法西斯主義也一直是墨索里尼和他政黨的一家之言,而不是德國納粹主義那樣全民上下的信仰,在納粹的德國沒有希特勒只有元首,而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一直是墨索里尼,義大利的某個總理,而不是偉大的不會犯錯的偉大的第一公民墨索里尼。
⑹ 義大利戰役
1943年9月3日至1945年5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武裝力量於實施的攻佔義大利的戰役。德軍統帥部被迫於4月20日夜間開始從義大利撤軍。英美軍在追擊德軍時於4月22日日終前進至波河下游右岸。雖然德軍並未抵抗,盟軍卻在兩晝夜後才渡到對岸。4月24日夜間,根據北義大利民族解放委員會的號召,在被德軍佔領的義大利領土上開始了以義大利共產黨為其主要組織者和鼓舞者的總起義。愛國者解放了幾乎整個義大利北部及米蘭、都靈、熱那亞等市,解除了大批德軍的武裝。盟軍利用起義者的勝利,於1945年5月2日接受了「C」集團軍群殘部的投降。
1945年4月,西線盟軍和蘇軍同時對德國發起強大攻勢,德軍面臨全面
倒吊示眾的墨索里尼
崩潰的危機,義大利戰場也再度活躍。4月9日,由麥克里里指揮的英第8集團軍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先後從東西兩翼發起攻勢,德軍士氣低落,無力抵抗,節節敗退。4月21日,英第8集團軍和美第5集團軍勝利會師。4月23日,盟軍全線進抵波河,俘虜德軍3萬人。接著,盟軍渡過波河天險,於26日攻克曼圖亞和維羅納,27日進占熱那亞。這時,意北部爆發了游擊隊起義,許多城市獲得解放。28日,盟軍封鎖了德軍企圖逃走的的阿爾卑斯各山口。當天游擊隊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圖逃往德國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在美國人尚未趕到之前便將他們槍斃。第二天他們的屍體被運到米蘭,倒掛於市中心廣場,以中世紀的方式示眾。4月29日,美第5集團軍進駐米蘭,英第8集團軍進駐帕多瓦。同日,德C集團軍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並於5月2日生效。至此義大利戰役全部結束。
盟軍在整個義大利戰役中,共傷亡32萬多人,殲滅德軍65.8萬人,並一直牽制著德軍1個集團軍群的兵力,這對其它戰場上的盟軍作戰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⑺ 義大利南部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義大利南部戰役是盟軍自1942年8月以來首次在德軍的防禦陣地實施的強行登陸,也是盟軍在歐洲大陸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戰。這次戰役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並向德國宣戰,標志著法西斯軸心國的解體,是國際反法西斯的一大勝利。
⑻ 說一說二戰期間義大利是怎麼坑害德國的
義大利作為一個負責賣萌的國家,裝備可以但是戰鬥力弱,還經常投降,德國就要負責給它擦屁股。
在1939年,義大利攻擊法國,所派遣的32個師被法國的6個師打得落花流水,只得向德國求救,德國出手打贏了法國,正因為義大利多次需要德國的救援,從而也導致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日期推遲了一個多月,又恰逢那年的蘇聯提前一個月下雪,種種原因導致德國最終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