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中,義大利究竟是德國的包袱還是幫手為什麼
總體上來說,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對於德國是個不折不扣的包袱!
從戰略上講,墨索里尼的大局觀遠不如希特勒,而其對擴充領土的野心則一點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夠和平獲得的東西也要耀武揚威幹上一仗以顯示羅馬帝國之威嚴(舉例:1940年6月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對法行動方略。在二人舉行會晤時,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西亞、吉布地和法國南部劃歸義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覺得這樣得來的勝利有失自己的尊嚴。於是在停戰協定簽訂前,突然向法軍駐守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發動閃電戰。結果意軍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
齊亞諾曾經說:「墨索里尼並不是想要這要那。他想要的是戰爭,通過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兩倍他也不會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軍事成功遠比完全通過和平途徑去獲取領土更加吸引人」)。於是從1935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941年入侵希臘,其軍隊羸弱的戰鬥力在面對弱小的對手時往往損失慘重。尤其是在得知德軍佔領羅馬尼亞後,貿然出兵希臘,結果希臘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支援下接連擊潰義大利軍隊。為迅速穩定南部戰線,德軍不得不推遲巴巴羅薩計劃二個月而先出兵佔領巴爾干半島,以致於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個慘淡的冬季!
中期在俄國戰場和非洲戰場上個別戰役(頓河防禦、阿拉曼攻防戰)的表現上來說,義大利還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隊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圍或者戰場形勢不利,則最先投降的就是義大利軍隊。
後期因為國內政局不穩,義大利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開小差時有發生。德軍還必須分兵監視這些不穩定的義大利人。在義大利投降後,德軍又抽調21個師組成C集團軍群防守被稱為希特勒的軟肋的亞平寧半島。
從戰爭潛力上來說,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產煤37.6億噸,德國產煤34.5億噸,日本產煤46億噸,義大利產煤8千萬噸;美國產油14.6億噸,德國產油4.6億噸,日本產油2億噸,義大利產油6百萬噸;美國產剛2880萬噸,德國產鋼2265萬噸,日本產鋼647萬噸,義大利產鋼237萬噸。以致於德國在開戰後每個月還要倒貼義大利十萬噸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為止。
從軍事准備上來說,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而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海軍倒是擁有各類艦艇 257艘。其中3.5萬噸級戰列艦 4艘,萬噸級巡洋艦 7艘,輕型巡洋艦 15艘,驅逐艦 59艘,快艇 67艘。這支海軍足夠和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抗衡,並且在保障北非補給線方面也立過不少戰功,可惜因為缺油,以及在塔蘭托被英國人端了老窩,中後期就只能充當固定炮台了。至於空軍,1939年12月官方數據擁有戰機2300架。但義大利空軍參謀長普里科洛稱:847架因過於陳舊將要被拆卸,約500架因技術性能落後還存放在機庫里。
綜上所述,我們其實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戰開戰前夜,義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動下覺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事實上根本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准備,其軍事實力至多隻能支撐一場為期幾個月的局部戰爭而已。所以在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除了個別閃光點以外,基本都是碌碌無為的魚腩部隊。用一句丘吉爾的話做總結「幸虧義大利人是德國人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⑵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呢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強調了作為兄弟,作為隊友的重要性。而這句話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一個國家的成敗,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有選擇隊友的能力,如果遇到豬隊友,那麼怎麼打也不會贏的。最典型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找了豬隊友義大利,最終慘敗告終,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德國每次都要去找義大利呢?主要是三點原因。
尤其是義大利跟德國,兩國的產業幾乎融合,義大利需要德國的資源,而義大利的輕工業產品也需要德國的市場,所以從平時關系來看,義大利一向跟德國保持一致。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的聯系和融合,也決定了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合作,這也是繞不開的。
⑶ 為啥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要找義大利當盟友
地理位置上,英國法國成為一體,德國和義大利聯盟也是為了防止被包圍。義大利是地中海國家,處在巴爾干半島。邊上緊接著法國和德國。如果非要打仗,這對義大利來說是一個兩頭為難的事情。特別是當英國和法國結盟時,德國就處在一個包圍圈當中,很不有利,因為前面是法國與英國,後面是蘇因為國力弱小也不願意參與大國之間的糾紛。所以德國沒辦法聯合這些弱小國家,而在德國,右邊是強大的蘇聯,下邊都是蘇聯的盟國。德國想要聯合這些國家,也基本上不可能,只有距離自己較近的義大利可以實現德國聯盟的目的。
⑷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入侵義大利
義大利在1943年的夏天發生了政變,墨索里尼被逮捕,義大利決定退出戰爭。德國為了穩定其在南歐的防線就派兵佔領了義大利。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德國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其在基礎與應用研究、科學技術等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出名的德國高校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經濟。近代以來,德國也誕生了大量改變世界的偉大科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
義大利,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義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G8、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 。
作為歐洲文化的搖籃,義大利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現在,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⑸ 義大利在二戰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義大利在二戰中為分散德軍兵力,消耗德國資源,影響德國戰略部署以及加快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然,我不否認二戰中的義大利有勇敢的士兵,他們也擁有優秀的軍隊(和平均水平比較),但是總的來說,意軍的裝備太差,軍官的水平相當低,在戰略思想和戰術方面也存在太多問題(如對航空母艦的認識上),本國的戰時經濟組織也是相當糟糕(雖然和資源缺乏有一定關系),最重要的是,義大利人對這場戰爭缺乏戰斗意志,可以說是半被迫地加入戰爭,再加上那一條條一項項的缺陷,還有「領袖」的瞎指揮。意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只能用乏善可陳來形容。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人操魚雷部隊和一部分空軍部隊,個別意軍陸軍部隊也是很頑強的,不過可惜的是太少了
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實在不符合一個大國的形象:一戰兵敗波河,差點讓奧匈揍趴下;打落後的衣索比亞,付出了十餘萬人的傷亡;二戰對已經被希特勒擊潰的法國,損兵折將;優勢海軍避戰地中海,被殲於托蘭塔;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余英國人全殲;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遠征弱小的希臘,卻喪師辱國。
希特勒這樣評價義大利人:我用5個師就可以征服義大利。
近現代義大利人為何這么沒有戰鬥力?,難道這是一個被文明過度軟化的民族?也許可以從義大利防守反擊的足球風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有人說義大利不可忽視,有人說義大利就是拖軸心國的後腿。
⑹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和義大利加盟希特勒又為什麼援助義大利軍隊
因為德國和義大利都想瓜分這個世界,所以要聯合在一起。「義大利的大炮槍支連衣索比亞的土著人都打不過 ?」我認為這句話是錯誤的,理論上就是不可能的。而希特勒派軍隊救援義大利是為了兌現好友墨索里尼的要求。
⑺ 有人說德國對於義大利加入軸心國的態度是矛盾的,這是為何
義大利在二戰時期是軸心國的一員,但是義大利的糟糕戰績讓世界上所有國家嘆為觀止,而且讓德國哭笑不得。甚至可以說,義大利加入軸心國,客觀上加速了德國軍隊的失敗。之所以德國人對於義大利人的加入非常矛盾,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首先就是義大利軍隊的實力雖然比較強大,但是義大利人卻並不願意去進行戰爭。其次就是義大利在北非的糟糕戰績導致德國不得不分兵進行防守。最後就是義大利實際上就是德國的南方大門,如果義大利能夠參戰,並且協助德國,可以讓德國不至於被三面夾擊。
最後就是義大利實際上就是德國的南方大門,如果義大利能夠參戰,並且協助德國,可以讓德國不至於被三面夾擊。義大利在地中海區域,如果沒有義大利,英美盟軍就可以通過中東地區對德國進行進攻,讓德國陷入三面作戰的不利境地。而且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可以結盟的國家也不多,所以即使不放心義大利,但是德國還是讓義大利加入了軸心國。
⑻ 有人說二戰時德軍需要用大量軍力防止義大利叛變,這是為何
這個確實是如此,義大利出去打仗後面都跟著德軍,德軍是監督他們的。義大利這個國家戰鬥力是有的,但是就是不想打架。
義大利的領導墨索里尼了解到情況後,就打電話要求芬蘭撤軍。結果搞得芬蘭一臉懵逼,因為當時的芬蘭軍隊已經收縮在國內了,外面哪還有多的軍隊呢。於是芬蘭調查後,發現在希臘的只是幾個芬蘭的士兵在那裡當志願兵。於是芬蘭就給了墨索里尼回復,說那些軍隊只是幾個志願兵,結果墨索里尼十分生氣,說他指的就是這些人。
⑼ 希特勒為什麼要跟義大利結盟
義大利的老大。小墨同志,是法X斯的鼻組。小希同志當初把他當前輩,
在戰略上,小鬍子小希同志必須需要一個國家幫他守護住自己的腹部。德國的海岸線太長了。四處受敵,另外小鬍子海軍不行。期待義大利面條占著地理優勢(他們在哪裡?英國在哪裡?)封鎖住地中海的英國運輸船隊。然後依靠絕對優勢的兵力~把英國部隊拖在非洲。甚至打通到中東的道路。
但是面條就是面條。和膏葯一起是扶不上牆的東西。拿著歐洲的現代化武器和部隊。打不過非洲土著。。。。。小小一個馬爾它還需要小鬍子幫忙壓制。。。
另外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對,就是這個名字)當時還是很多人支持的。比如西班牙,阿根艇 之類。
小鬍子並沒有統一世界的野心。具體他想做什麼。參考希特勒的《我的奮斗》。他寫得很明白了~一 義大利1940年才參戰 一是在1936年侵略衣索比亞時損失較大 其主力還在非洲 二是義大利沒有做好同英法開戰的准備 三是軍方擔心失敗 不想與英法開戰
二 一在入侵希臘的戰爭中失敗 還被希臘軍隊反擊到阿爾巴利亞(1936年義大利佔領) 迫使德國推遲巴巴羅薩計劃(本來是2月份 結果6月份才進攻) 派遣軍隊進攻希臘 二 在北非戰場上 40萬意軍被幾萬英軍擊敗 德國又不得不派部隊幫忙 導致德軍分兵 三 1943年 義大利在盟軍攻勢下不到一個月投降 德軍不得不佔領義大利 是德國又一次分兵
三 除了樓上所說 義大利軍隊在斯大林格勒戰中曾一度拚死抵抗蘇軍 無奈裝備太差 他們和匈牙利 保加利亞軍隊不到一天就戰敗了義大利頭目墨索里尼最後由希特勒扶植建立傀儡政權再然後被暴屍街頭 義大利的實力不如日本只因為是法X斯的鼻組 前身是羅馬帝國 你可以查一下有關羅馬帝國法西斯刑法的資料
⑽ 二戰時德國足以橫掃歐洲,為何要收日本和義大利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為大家介紹過史上最坑隊友——義大利軍隊,引起許多讀者的熱議,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德國與坑隊友之間恩怨情仇。
很多研究二戰的軍事家和史學家都對德國的盟友表示難以理解。要知道德國的「」閃電戰聞名世界,幾乎沒有國家能抵抗住德國飛機和坦克配合下的高密度攻擊,連公認的戰斗民族蘇聯都被它在一周內推進將近六百公里,更別說歐洲各國和北非了。
然而這么個差點統一全球的超級戰爭機器,卻收了兩個扶不起來的「坑隊友」。雖然日本在戰爭前期幾乎佔領了中國的大半領土,但是作為島國,日本的資源和軍隊都嚴重不足,一直需要軍備支援,而在後期因為妄自尊大的侵略方針,還引來了美國這個超級強國,直接讓德國直面兩個超級大國的雙面夾擊。
如果說日本人好歹還能自保,那另一個盟友義大利就是純粹拖後腿了,坑到連對手丘吉爾都忍不住吐槽。義大利工業非常落後,舉個例子,二戰期間義大利銅產量兩千多噸,而美國是五十三萬噸,還不如人家零頭的零頭。打不過就算了,投降率高到離譜,甚至後期有眾多義大利軍隊上趕著投降,簡直是合約國派到德國身邊的卧底。
德國對這樣的情況並非一無所知,然而德國也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首先,當時的英、法兩國實力不俗,美、蘇爭當世界霸主,而德國想要開戰絕不可能以一國之力單挑多個大佬,更何況英法和德國有很深的積怨,而美國則一直想坐山觀虎鬥。至於蘇聯,二戰前雖然是和德國稱兄道弟的,但要實現德國統一世界的目標,蘇聯是頭號勁敵。
其二,當時的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是最早的軍國主義法西斯政權,而且都同樣命苦的因為各種原因被孤立在國聯之外,在國內又都有擴張侵略的熊熊野心。其三,德國不是沒有短板,而日本和義大利恰好可以對此彌補。德國有軍事素質超強的空軍和陸軍,但對海上戰爭卻所知無幾,海上作戰總被英國吃的死死地,而作為島國的日本,海軍實力至少可以排進世界前三,對德國沖出歐洲是很好的助力。
至於義大利,雖然跟英法兩國完全沒有可比性,但作為工業國家多少有些儲備,能夠保護德國的側翼(事實上並沒有做到)。出於這些原因的考量,德國最終才收了日本和義大利這兩個不爭氣的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