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大秦是指哪個國家呀
古代大秦為義大利的羅馬.亦指東羅馬帝國
2. 「大秦」是指古代中國,還是指古羅馬 中國管古羅馬叫「大秦」,那古羅馬是就是「大秦帝國」
大秦」即Dasnia(這個出自波斯人之口,當時的羅馬在波斯人的帕提亞帝國以西,意思就是「波斯以西的土地」 當時甘英也沒到達羅馬的領土上,也就是到了帕提亞所轄地區,所以了解羅馬也就只能夠從帕提亞的波斯人那裡了解),不過中國古代漢語習慣用音譯+意譯,把非漢語區的地名在讀音的基礎上再賦予一個意義(美好的或者貶損的),比如「大秦」,漢朝人了解到當時的羅馬帝國文化高度發達,國家非常發達,而「秦」這個字本身就有強大,富裕的意思。
類似的還有大「大夏「即Tochari (這個不是指希臘,而是指吐火羅,原先為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現今的阿富汗),漢朝人來到這里的時候,巴克特里亞王國應該已經解體,這里的土地已經被塞種人(還有部分月氏人)攻佔,後來在公元前1世紀末發展成為了貴霜帝國。雖然塞種人和月氏人比希臘人文化落後,不過依然受到了希臘、印度文化的熏陶,當時的華夏文明也沒有超過希臘、印度,所以漢朝人對這里的文化還是很崇敬的,所以用「華夏」的「夏」來命名此地,因為華夏的「夏」本身也有「禮儀之大」的意思。
同時「秦」「夏」也都對應中國歷史上的王朝,符合古代中國人命名國家的習慣。
中國歷史上一直習慣這樣給非漢語地區命名,直到元明以後,接觸的非漢語地區多了,起不過來了,也就直接音譯了。所以,很多名字會出現了諸如「夏」「秦」「楚」「漢」這些中國古代國名、族名,這些除了讀音巧合,也是中國古人賦予的一些寓意。但是,這些卻被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利用,並且胡編亂造,無論「西方文明東來說」還是「東方文明西來說」一些或者意淫,或者別有用心的毫無根據、不負責任的荒謬妄言。混淆視聽搞亂人們思想,模糊民族、文化意識。
3. 「羅馬帝國」和秦朝什麼關系為什麼也叫「大秦」
羅馬帝國和秦朝並沒有什麼直接關系,頂多就是二者都是實現了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古中國和羅馬帝國最早的外交還是在東漢時期東羅馬來進貢時才有的。而“大秦”更類似與我國古代對於西方國家的一個泛稱,並不是單指古羅馬這一個國家,雖然史書記載大秦皇帝安敦來漢進貢,但不能因為只此一條就將大秦這個稱呼和羅馬帝國畫上等號。
就像當初馬可波羅當初說東方“黃金遍地”一樣,古人對於未知國家的一切的敘述都是帶有誇張成分的,而“大秦”很有可能就是對於地中海附近西方國家的一個泛稱,並不是說“大秦”只是古羅馬。
4. 為何我國古代把羅馬叫大秦阿拉伯帝國叫大食
大食不是條支,條支是亞歷山大手下的將領塞流西古在西亞建立的,稱塞流西古王朝,漢朝稱條支。大食也不是波斯,唐代稱波斯為安息。大食是阿拉伯帝國,有四大哈理發,有黑衣大食、白衣大食、綠衣大食。大食是波斯語的音譯。大秦指羅馬帝國,「將有三惡王,大秦在於前,撥羅在於後,安息在於中央。」大秦(Dacia)為古代波斯語dasina的音譯.。都是音譯詞。
5. 在漢朝時候大秦是古羅馬,那麼古羅馬與今天的義大利國的羅馬城市是否一樣
古羅馬是一個國家,現在的羅馬是一個城市,
由於古羅馬文明太輝煌了,在古羅馬滅亡之後,後人就在古羅馬原來的發源地重修一座城市,就是現在的義大利首都羅馬了。所以古羅馬遺跡就在現在羅馬城附近的郊區。
有點類似我們國家北京城那樣,清朝滅亡後,因為有厲史價值,仍然在那裡修建城市。
6. 大秦帝國和羅馬帝國
首先,在同時期的羅馬和秦朝,秦朝的版圖是遠遠大於羅馬的!當時的羅馬版圖還僅限於高盧和義大利半島以及一些大的島嶼。其次,人口,秦朝也遠遠超過與羅馬。秦朝的人口最少兩千萬。遠不是當時的羅馬共和國可以比擬的。而且,羅馬帝國的建立是在秦朝的兩百年後。所以樓主要分清兩個時代,羅馬帝國的時候,已經是漢武帝了。對比漢朝···就沒的話說了···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最大一次戰役也只有十萬人。這是動員了整個羅馬的人力物力!羅馬共和國時期,其國家並不是一個集體。而是一個聯邦形式的國家···
7. 秦漢與羅馬,有著哪些關系導致結局有些相似
腳踏大地,秦漢與羅馬的大一統和征服,一樣不一樣公元前3世紀,是一個充滿了紛爭和戰火的世紀,歐亞大陸的東西方,秦國和羅馬共和國,都在經歷同樣的變革和爭斗!世界的東方,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始皇,站在先輩的肩膀上,用一場場趕盡殺絕的大勝,打下了秦帝國的版圖!
(2)其次是宗教上。
相對於漢朝在思想意識形態上的獨尊儒術!
羅馬的宗教可謂百花齊放各表一枝,在今日的羅馬有個著名建築叫做萬神廟就是這一現象的體現!
一個民族被征服了,你的神就被請進萬神廟,當羅馬的神越來越多的時候,羅馬的宗教和意識形態割裂就越來越明顯,誰都不服誰,大家聽誰的?這是個問題啊!
雖然後續基督教的發展,讓這一趨勢得到了緩解,基督教在”四帝共治“時期成了歷史主導者,並順勢而成了羅馬國教,可是他並沒有挽救整個羅馬帝國,只是挽救了東羅馬帝國的國祚而已!
(3)再次我們看政治制度的設置。
羅馬帝國的政治組成是行省制度,具有明顯的分封河自治特點,這也可以理解,在古典時代交通不便的時候,如果不施行中央放權,管理是一個偽命題,一個命令傳達下去按照數月甚至年來計算,如何統治!
可雖說放權是必然,但是權利過大就是動亂根源啊,如果羅馬學習漢朝,設置郡縣制將大塊行省分裂成小塊區域,也許他們就不會因為行省獨立,或者動亂而內斗不休!
羅馬行省的總督在帝國時代幾乎就是行省的土皇帝,既有兵又有錢還有行政權,這三位一體之後的結果就是,如果總督忠於羅馬,當然沒問題,如果不忠於羅馬那就麻煩大了!
(4)最後我們看羅馬不合理的繼承製度
中原王朝的政權繼承製度有著一整套的禮儀規范和行為准則!
當周朝時期,建立嫡長子繼承製度之後,幾乎在皇位繼承這塊除非特殊時期幾乎沒有動亂出現!
而羅馬帝國的繼承製度那叫一個混亂!
嫡長子繼承製度?你在說笑話嗎?
繼承製度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兄終弟及,子承父業(奧古斯都養子繼位),禪讓繼位(五賢帝),捐錢繼位,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規則倫理,那是個啥?
如此混亂不堪的繼承製度下,羅馬帝國的混亂還用說嗎?
綜上所述,當一切因果聯動之後,羅馬和秦漢帝國的大致區別就已經出現了!
雖然在帝國早期征服時代,秦和羅馬幾乎有著同樣的歷史軌跡,可是在後續壯大後的統治時期的不同做派,也給了東西方主流文明以不同的色彩!
就如著名史學家錢穆先生所說的那樣!
羅馬就如在一個屋子裡面懸掛著一盞巨大的燈,而秦漢就像屋子裡面很多的燈互相映照!
此話何解:不過是告訴我們!
羅馬帝國那盞燈光亮十足,足以照亮整個房間,可是只要這一盞燈熄滅,那麼整個房間就會黑暗,從此不見光明!
而秦漢帝國的燈雖然沒有那麼明亮,但是當他們融合在一起之後,即便一盞燈熄滅了,房間依然光亮!
這存續的光亮就是文明的延續。
羅馬的燈熄滅了,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而秦漢的燈即便熄滅,依然有火種留下,於是中原文明依然存續,雖然時暗時明,微光時代,強光時代交相呼應,但是從未黑暗,文明也從未消亡!
8. 古羅馬為什麼被稱為「大秦」
古羅馬為什麼被稱為「大秦」?
古羅馬文明興起於公元前10世紀初的義大利半島中部,歷經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建立了羅馬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中海霸主。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更為龐大的羅馬帝國,與秦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
羅馬帝國東征西討,滅國無數,與中國秦朝有很多相似之處,西漢以後稱羅馬帝國為大秦。其根本原因還是羅馬帝國對秦王朝的文化影響。公元前3世紀,一支羅馬軍隊戰敗後與主力部隊失去了聯系,彈盡糧絕,流落到中亞,求助於秦國,甘願效忠秦國成就霸業。秦國以糧草接濟,在西域給了很大一快土地「驪苑」讓羅馬軍隊居住,這一支羅馬人就成為秦國的西部屏藩。由於羅馬人的支持,秦國如虎添翼,氣吞六合,迅速統一中國,建立了秦王朝。
兵馬俑己出土的1000多個陶俑陶馬,崇尚寫實的藝術風格。大體上都是經過精雕細刻的,從無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貼、刻、畫等雕塑技法,從體、量、形、神、色、質等方面追求藝術效果,造型逼真,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給人明快、深沉、博大、壯觀、精美的印象。
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很久遠,被譽為「兵馬俑之父」的袁仲一先生認為,秦始皇兵馬俑就具有古希臘風格。秦王朝是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的楷模,後世多襲秦制。可以說羅馬帝國政治體制是秦王朝政治體制的鼻祖,秦王朝滅亡之後,西漢稱古羅馬為「大秦」就不難理解了。
9. 義大利和羅馬(或古羅馬)存在什麼關系
古羅馬發源於義大利半島,但是現在的義大利人不是羅馬後裔,羅馬人向中國人一樣是黑發黑眼,史書記載的大秦也就是古羅馬人,有類中華,所以才起名叫大秦而東羅馬帝國,血統就不純了,也就是有些碧眼雜發所以東羅馬帝國被我們稱為蘆眉,帶著一種西番蠻夷的感覺
10. 羅馬帝國為什麼被漢朝叫做「大秦
秦始皇所樹立的秦帝國,是事先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之一,不外因為外部權利交代呈現偏向,招致如許一個強大的王朝僅僅存在了14年就宣布完畢。
不外幸虧秦王朝所建立的一系列軌制都被後繼的漢王朝承繼和持續了上去,以是常常有「漢承秦制」的說法。不得不說,劉邦所樹立的漢王朝不僅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更是形成了一個特定的族群:漢族,想必秦始皇也泉下有知了。
秦始皇
與秦王朝同一時期的東方,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共和國強勢興起,在打贏了布匿和平後,羅馬共和國成為高出歐亞非的羅馬帝國。固然,這個時候秦代曾經淪亡,漢代也已建國百餘年。
以是,羅馬與漢代就成為事先世界上工具兩頭的兩個泱泱大國,無論是國力位置仍是文化軌制都遙相照映。不僅如此,漢代與羅馬因為絲綢之路的緣由,早就相互曉得對方,羅馬以至派出了使者到訪洛陽。
羅馬帝國時代的歐亞大陸
不外漢代對羅馬的稱謂卻有點奇異,是用「大秦」來稱謂對方的。大字很好了解,是現代中國人用來暗示強大和彰顯國力的,比方大漢、大唐、大明等。但「秦」字就比擬難了解了,並且這個稱謂也是從漢代才開端的。
《後漢書》的注釋是「其群眾皆長大平允,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也就是說,是因為羅馬帝國跟中國相似才被叫做大秦。
凱撒
不外這個注釋明顯說欠亨,因為《後漢書》是200年以後才寫的,而早在西漢時羅馬就被叫做大秦國了。這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漢代為何會用前朝的國名來稱謂一個域外國度,並且還加了個「大」字?
1、漢代人以為羅馬是一個偉大的文化,必需是秦代的後嗣。2、因為羅馬花了許多黃金買漢代的絲綢,以是大秦是「偉大的黃金」的意義。3、花木蘭擊敗了匈奴人,而羅馬人趕來營救了他們的盟友,以是羅馬人被叫做秦人。(這是哪跟哪?)4、秦是東方的意義,以是他們把位於東方的羅馬稱作大秦。
固然,日本學者另有一種說法是,「大秦」是依據西域對羅馬的稱謂音譯過去的。
我們都曉得,一個朝代代替前一個朝代後,關於前朝的稱號和工具都是比擬隱諱的,比方清代搞的許多筆墨獄就是因為文章中帶了個明代的「明」字。
劉邦
不外在漢代時,統治者基本沒這么狹窄,可以說關於前朝的國號是十分寬大的,這是因為劉邦本來就是秦代的亭長,他關於秦代的強大也是很認同的,漢代反對的是秦代的治國辦法,但其實不支持秦代的各項軌制。
秦亡後,秦這個稱謂在漢代人眼中就是「刁悍之邦」的意義,《史記》中就有許多如許的用法。以是,漢代稱羅馬為秦國,是指遠方的刁悍國度。至於大字,那就更好了解了。漢代稱本人為大漢,但關於事先的大國也都加了大字,比方大月氏、大宛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