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大利留在天津的建築屬於什麼時期的建築風格
歷史上,天津曾有義大利租界。義大利租界起始於1902年6月7日,義大利公使與天津海關道正式簽《天津意國租界章程合同》。其范圍為海河以北,津浦鐵路以南,東、西分別與俄、奧兩國租界接壤,佔地約51公頃。這是義大利在域外的唯一一處租界。
意租界設立之後,租界當局對此地進行了認真的規劃與建設,在規劃中引入了義大利城市建設思想以馬可波羅廣場為中心規劃了完整的道路網及完備的公用設施,區內以住宅為主,街道呈棋盤狀,建造房屋要求以義大利花園別墅為主,並嚴格規定沿街建築不許雷同。區內各種社區功能齊全,不但有大量住宅,還建有領事館、兵營、學校、醫院、教堂、花園、球場、菜市場和消防隊等。其中修建的兩個圓形廣場的命名也很有文化色彩,分別為馬可-波羅和但丁廣場。這里幾乎囊括了義大利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這些極具義大利古典韻味的建築一直保留著古羅馬建築穩定、平展、簡潔的特色。由於大量採用了古羅馬的高低拱券、穹頂、塔樓、柱石,使這些房屋獨具魅力。意式建築注重環境整體美,如在廣場建紀念石柱、銅人、噴水池和園林小品、樓房均為庭院式、別墅式,並注重綠化、美化。其房頂多為意式角亭,有園亭、方亭之別,圓柱和方柱之分,並分別用圓拱、平拱、尖拱、連拱、垂柱進行點綴。這些角亭高低錯落,構成優美的建築空間,是亞洲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築群。
1914年,意租界將大馬路,也就是現在的建國道修築成瀝青柏油路,這是天津第一條現代化的柏油路。
在意式建築中,既有公用風貌建築,又有名人名樓。其中回力球場、聖心堂、原義大利領事館和兵營等是比較著名的公用風貌建築。
回力球場是由義大利工程師保羅—鮑乃弟設計的,離馬可-波羅廣場不遠,屬意租界的中心位置。回力球場建於1932年—1934年,建築為義大利塔式,十分雄偉壯觀,充分體現了義大利建築的特色和南歐的摩登建築風格。回力球場和賽馬場一樣,也是一個借運動競技為名,公開設賭抽頭的場所,是天津最大的賭場。新中國成立後,將原回力球場設施拆除,改建成第一工人文化宮。
聖心堂位於建國道,1922年由義大利天主教會興建。東、西、北三面外凸,堂內大廳上層呈八角形,有圓拱窗。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的典型教堂建築。
原義大利租界領事館位於建國道52號,是1930年義大利政府頒布《天津義大利租界章程》後,為駐津領事建造的。主樓為為坡式瓦頂,樓立面裝飾極為講究,牆面有凹凸變化,紅牆與剁斧石交錯,色彩對比十分明快,很有特色。與意租界其他小樓對比襯托,形成了造型優美、風格多樣的歐式建築。
根據《辛丑條約》的有關規定,八國聯軍派兵駐扎天津。1902年義大利在意租界內建立兵營,營盤設立在現在的光明道。兵營由兩幢三層坡頂樓組成,一高一低,呈「L」狀,為連拱式樓房,羅馬風格。牆體為紅磚,造型別致,保存完好。意國花園位於已修復原的馬可波羅廣場的東南角,現為一宮花園。該園建於1924年,平面呈圓形,正門朝北,建有噴水池、花壇。中部為羅馬式涼亭,西面有歐式游戲場及小型花亭,景色秀麗。現依稀可見當年風采。
由於意租界區域內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文化氣息濃厚,因此住進了不少文化名人,如梁啟超、劉髯公、華世奎、曹錕、曹銳、程克、鮑貴卿、湯玉麟、齊耀珊、王占元、張廷諤等等。
意式風情區建築
梁啟超宅邸坐落於現在的民族路。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後歸國,1912年買地皮,請義大利設計師白羅尼歐設計了住宅,後來又修建了書齋「飲冰室」。梁啟超在此撰寫了《中國歷史研究法》、《清代學術概論》等頗具影響的著作,前後居住了15年,直至病逝。
在意式風情區的梁啟超宅邸附近,還居住著著名報人劉髯公。他曾在意租界的住所中創辦了《新天津報》,後陸續發行了《新天津晚報》、《新天津曉報》等進步報紙。「九一八事變」後,因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和拒不與漢奸合作,被日寇拷打致死。
毗鄰而居的大戲劇家曹禺,其故居位於民主道,曹禺的父親叫萬得尊,早年曾留學日本,後得到黎元洪的賞識,成為總統秘書,便買下意租界28號的房產。這座宅邸為義大利式建築,由兩座小樓組成。原來有迴廊接通,現在已經分成獨立的兩座樓。曹禺的童年、青年時代就是在這里度過的。
湯玉麟在意租界的寓所坐落在建國道,該樓整體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建築風格,樓牆和牆基均為花崗石條石砌壘。樓前的廊廈下左右開坡道,有左右兩門,汽車可一出一入。樓內設有正廳和附廳,門窗寬大。這座建築在當時是很高貴的,至今仍很有特色。
張廷諤曾兩次出任國民黨天津市市長。這座房屋建於民國初年,為義大利風格的二層樓房,四周方磚墁地,廣植各種樹木,是一處鬧中取靜的豪宅。
② 義大利比薩中央教堂廣場的比薩斜塔
比薩塔在建塔時因地基沉降不均勻鍾塔即已傾斜,但將錯就錯繼續將塔建成。進入20世紀,傾斜加速。2000年施工將塔的傾斜度減少後,重新向公眾開放。
比薩塔是一座鍾塔,建於公元1174-1350年,由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市的韋利格爾穆和柏南努斯創作而成。鍾塔共8層,高56米。水平截面為圓形,通體用大理石建成,重1.42萬噸,每層外圍呈拱形券門狀,底層有15根柱。各層均以連列拱作裝飾主題,底層牆上作連續券浮雕, 塔內有螺旋形樓梯294級,可盤旋而上直至塔頂。由於比薩位於阿爾諾河下游的沖積平原上,土質疏鬆,在第3層完成前已經開始傾斜,負責建造的建築師皮薩諾將下陷的一邊的層高加大以補救,但結果沉陷更甚。之後為了要阻止斜塔繼續傾斜,建築師曾使用特殊的建築設備和圓柱,以替代其它損壞的部分,但徒勞無功。工程曾多次停頓,但建築工程仍繼續進行至1350年全部完工。建成時,塔頂中心已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傳說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此後,塔身繼續而緩慢地向外傾斜,因而獲得斜塔美名。斜塔蓋好後,大多數人都以為傾斜度是設計中的一部份,事後才知道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原本斜塔是被設計成垂直的。倘若它沒有傾斜,可說是歐洲最卓越的鍾塔之一。自1918年開始測量以來,發現塔身每年平均向南傾斜1毫米,至1980年代,塔身向南傾斜5.3度,頂部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達4.86米。從1173年至今,因為它的傾斜及壯觀,比薩塔受到遊客莫大的關注,成為義大利最吸引人的景點之一。1990年代傾斜加劇,所以不再對外開放,直到找出方法防止進一步傾斜,或是完全崩塌為止;比薩塔僅以3米厚的牆體為支撐,位於塔頂的鍾室直徑小於其它7層,在1350年增建使總高度達到54.5公尺,卻也增加了斜塔所承受的壓力。比薩塔近20年每年以平均1厘米的角度傾斜,頂端已離開垂直中心線5米。義大利政府曾經懷疑鍾塔傾斜度,與土壤有極大的關聯,為防止其繼續傾斜,及延長它的壽命,便展開一連串調查斜塔地底下土質的行動。同時義大利政府也向全世界徵求保護方案,據說多年來共收到近千個方案,可見人們對它命運的關切。在1990年,比薩塔即已對外宣布關閉,而專家也做過評估,比薩塔隨時都可能會倒下。為避免比薩塔繼續傾斜,在關閉參觀期間,義大利政府試圖把它扶正。他們在斜塔第2層用兩條不銹鋼索纏繞加固了塔身,在1993年為斜塔底座加上水泥套,其中用了670噸鉛,希望能抑制斜塔進一步傾斜。之後又有國際拯救歷史建築專家委員會小組參加,竭力阻止塔底地面沉降。後來採用了墨西哥所用的方案,從沉降少的一側抽取泥土,使塔身逐漸回歸垂直的中線,經過1年多施工,塔頂向中線靠近了40厘米,已差不多恢復到三百年前的輕微傾斜程度,塔身回到了安全范圍內,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現在已經停止施工。預料200年內不會有倒塌的危險。關閉11年的比薩塔已於2001年重新開放。
③ 廈門園林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位於廈門島東南隅的萬石山中,始建於1960年,是福建省第一個植物園,是鼓浪嶼——萬石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4.93平方公里。作為廈門市開發較早的重點景區和瀏覽勝地之一。廈門舊有二十四景,在植物園范圍內就有其中六景,即「萬笏朝天」、「中岩玉笏」、「天界曉鍾」、「太平石笑」、「紫雲得路」、「高讀琴洞」,涵蓋山、洞、岩、寺諸景觀,歷代摩崖石刻眾多,是風景名勝薈萃之地。新廈門二十名景中,本園內也有三景:萬石含翠、天界曉鍾、太平石笑。除眾多摩崖石刻,另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多處,歷史悠久,依託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建園以來,在大力薈 集植物品種的同時,精心營造專類園,使新的人文景觀與舊有景觀交融,風景資源豐富和景觀類型之多為國內其他植物園所罕見,已成為國內頗具特色、影響廣泛的 園林植物園。近十年來,年入園遊客量均達百萬人次以上,國家主要領導人及不少國外政界要人曾來園視察、游覽,有的還在園內植樹紀念。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洋杉草坪內親手植了一株大葉樟,為本園增輝不少。
④ 義大利與法國古典園林有哪些不同之處
法國古典園林是要馴服自然,形成極為有組織有秩序的古典主義風格園林。在這里大自然彷彿被完全馴服了,風景似乎變成了人工塑造的藝術品。
義大利園林講究師法自然,園林更加人工化,就是將自然與人為完美的融合
詳細的可以參見網路,這里只是簡單一說
⑤ 義大利都有哪些種植物~
這篇文章有講一些文藝復興早期義大利園林的種植設計,其中有提到一些他的園林植物
在中世紀強大的神本精神影響下,義大利中世紀的庭園,主要是實用菜園和修道院或婦女在家宅旁的葯草園,人們一般是根據實用需要在園內栽培植物。當中世紀晚期的哲學觀以及新的人文主義思想在社會文化觀念上引起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自然的美的感受和接納被解放開來,「科學觀察和人文主義的審美觀助長了人們對自然的興趣以及對自然景觀之美的喜愛之情」。文藝復興早期,如何使基督教信仰和以人為本的古典主題以一種調和的方式存在成為藝術家們的重要主題,並持續自此以後的300年。「花園幾乎全然成為古典諸神和帶有神秘色彩的英雄人物之所愛。」〔1〕植物在其時當然也被重新認識----被命名、描述、分類,在人的生活中受到尊敬。「對藝術和自然的關系的觀念必然轉化到園藝實踐中----植物們被選擇,安排,巧妙處理或考慮在花園中怎樣使人與自然界發生作用。」。〔2〕這一時期的人們自然而然對庭園植物進行了選擇,逐漸擺脫過去的植物學情趣,開始出於對植物個性美的興趣對植物進行栽培,從園藝的角度來觀賞它們,並運用種種園藝設計來安排它們在花園中的布局,以使園子的植壇一年四季都令人愉悅。這是文藝復興時期造園的最為重要的植栽思想。
貫穿整個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的植物,可分為三大類:1、喬木,在植林或叢林中;2、果樹,在庭園或果園中;3、灌木和花,在小片范圍使用。在不同地區,以及文藝復興早期至晚期之間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改變還未可確知,按照自然界中植物的基本區分法在花園中加以分類卻仍然保持為這三類。修道士里奇奧(Agostino del Riccio)寫於1595年的農業論文里,有范圍很廣的非常專業的植物名錄,展現了當時相當可觀的園藝知識。里奇奧的理想花園也由三部分構成,第一個是花的園子,第二個是果樹園,第三個是bosco。當然,植物的種植取決於氣候和種植地點或暖或涼,或高或低,或干或濕的特性。大部分文藝復興早期的花園都共有一些通常是地中海地區的品種。冬青和橡樹因其葉子長綠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園子通常的和作為基礎的植物。氣候溫暖的地方有棕櫚,栗樹則種於寒冷地區。除了杉樹、榆樹、楓樹和月桂樹這些經常性植物,還有典型的地中海傘松、scotch pine,和那些在希臘和羅馬時代的古代文學中無所不在並享有美譽的常綠樹品種,它們往往有60多英尺高,能帶來碩大的涼蔭,它們在園內各處被叢植或單植。落葉喬木種類也多,大多也是本地品種,在黃金時代(1434-1492年)的古代文本記載中,楊梅樹、草莓樹這些有著黑色葉子、白色下垂的花朵和生動的紅球果實的小型樹種很受喜愛。其它常用的樹種還有落葉松、撐柳、茱萸、山毛櫸和岑樹等。各種科屬的多種類果樹被文藝復興園林所種植,最普遍的是石榴,還有蘋果和橙子。甜橙十六世紀中葉才來到義大利,同時常種的還有檸檬、佛手柑、溫柏,桃樹、梨樹、李樹、櫻桃樹和山楂樹。佛手柑很普遍,無花果樹的許多品種都受到極大尊重,而像杏、榛子、胡桃、阿月渾子樹則顯得普通。不同形狀、大小、肌理的常綠植物為文藝復興園林帶來一年四季籠罩而下的綠蔭,但它不僅僅完全是綠園子,樹的色彩和花的色彩一樣被有所考慮。為促進園藝的復雜藝術,里奇奧提供了一份開花期分別在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植物名錄。為能在園子里更長時間地欣賞到顏色,果樹園里果實的色彩也被加以精心考慮。花園隨季節變換發生變化,人們便考慮交叉安排常綠、落葉,早開花或晚開花植物。在暖和的月份,綠色背景往往被豐富多樣的花叢和開花灌木標點符號一般地點綴。〔3〕
阿爾伯蒂(1404-1472)在1452年完成的《論建築》中,提出「花園里要種植稀有的樹木和醫生們珍重的樹木」。他提到的大致有石榴、山茱萸、玫瑰、桂、柏、杜松、桃金娘、黃楊、橡樹、李樹以及葡萄之類的攀緣植物。最「不可缺少的是纏滿長春藤的筆柏」。〔4〕 異國風情的植物,十五、十六世紀都數量很多。美第奇的喀累吉奧別墅就有許多珍稀昂貴的品種,其中有黑檀木,因它黑色的木質備受贊賞,同樣有特色的有角樹、土耳其橡、軟橡等。有一個聲明出現在十五世紀末一個叫Giovanni Pontano寫的論文中:花園必須包含有異國珍稀的品種。因為「一個節儉的尋求利益的一家之父必然不同於那種卓越的人。」十六世紀的著作中不斷有對這種觀點的回應。他們盛贊那些印度來的芬芳、可人的珍貴小樹。對一個設計花費很大的花園只充滿平常植物,里奇奧也在他的書中表示出輕視。因此,富有的權貴們以及園藝行家,很多都遵從這個建議以使他們的花園顯得特別。十五世紀末,菩提樹已經來到佛羅倫薩很多年。夾竹桃、杜鵑直至十六世紀後期才改變了被長時知道卻運用很少的情況,可能因為它的花朵的毒性,雖然發現它「尤其在花滿枝頭時令人愉悅歡欣。」〔5〕
人文主義運動鼓勵科學探索,注重人的智慧在自然和實踐知識中尋找精神真理。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彼特拉克〔1304-1374年〕在自家附近的沃克尤利茲建造的花園里,就收集珍奇植物,對不同的地理、季節、氣候和大氣環境下生長的植物品種進行試驗。〔6〕 在文藝復興早期,嫁接變得比較普遍,「尤其在果樹之間」,其他的不常見的接合也有所嘗試,比如把櫻桃嫁接到月桂樹上。「實驗種植,像嫁接,同樣使一個園子和園主品格倍增。」〔7〕 在園子里種植一些實驗品種,也成為一種裝飾做法。
可以說,文藝復興早期的花園宛如植物園,外來植物和本地植物都被收集在園中,分類展示,經過藝術的處理,也或通過藝術與自然的相互融合與競爭,自然的美和多樣性也被帶進了花園。小而閉合的鄰近宮殿的被稱為私園、密園,這類園子的特點是閉合性和私密性遠勝於種植和設計。懸空花園也是如此,其中的植物選擇會有所不同,但仍是從同樣的目錄中選取,並仍處理成規則形狀,圍合有明確的邊界。不過,「植物命名的標准化始於文藝復興很久以後的1735年,所以文藝復興時期植物的義大利名字跟現代的叫法並不一定對應。」〔8〕
如何處理三種類型植物的關系是所有園藝設計的出發點,即使那些復雜的園子。一個小的花園可能僅僅以種植灌木為主,只有少量的其它兩類樹。十五世紀花園設計由植床和不同高度的台地構成。雖有幾層台地,花園構圖卻講究嚴整:基本部分絕大多數是對稱的幾何形,由於地形復雜,常出現不對稱的情況,植壇、道路的圖案化卻仍生出一絲不苟的效果。由於植物分類為三種,「花園設計的第一步是把整個園子分成三個區域,然後按照自然中能找到的模式選取植物同種種植。」〔8〕比如瑪丹別墅的圖紙上,有可分類的建築元素來包涵三類植物,一個單獨的露台給一種植物:巨大的上層露台是給杉樹和栗子樹的,中間窄的那個給桔子樹,低處的那個有著方形植床,標名為「花園」,毫無疑問是安排於灌木和花的。三個露台上的種植,依照自然的模式,即經常地杉樹和栗樹是在最高方位,雖然也並非總是如此。植物的布置在形式、大小和各部分間的關繫上,其實也並無明確的規定,排除位置和設計師或資助人的奇思異想,基本元素會被擴展、對比和安排成富有創造性的種類。在錫耶鈉不知名的建築師洛倫佐.多納蒂一份未出版圖紙上,顯示了一個小鄉村休隱地設計:花園被分為許多大塊,每一塊由三棵樹見方顯示,草地灌木之上是果樹為當時普遍做法,在主要建築物
(Casino)的兩側,基層是香甜氣味的灌木,上面的方形塊被標示為左側種長青植物,右側種胡桃或月桂〔9〕。而有時,出於觀賞需要也會在某一景點栽上某一種植物以形成所謂柑桔園,橄欖園,檸檬園等。
一旦植物選好了,下一步就是圍合全園並給各部分定界,通過種植來給園子一個構架,創造一個建築學的草木骨架。文藝復興的園子,由圍牆環繞,有些相當高,但經常覆以植物,或由高籬環繞,有時還有一道溝。籬笆,從5.5英尺到7.5英尺高,可由灌木、多刺的矮樹、果樹,或其它更多野生山茱萸、石榴和月桂樹等混種而成。相似的高籬可能圍合住花園各部分。然而這些綠色高牆僅用作定界和劃分大的區域,每區域中間的綠籬,並非同樣的功用。它們比較低是為了盡可能地組合不同植物為一體。花園牆常用爬藤類或棚架支撐的樹來建出一個自然的建築。長春藤和葡萄樹經常抵爬在這天然的牆上,或者還混合著茉莉、忍冬、石榴。整個花園因此被綠植圍合,基本單位區域也由植物界定,植物決定了道路----像阿爾伯蒂解說的那樣。橫直交錯的道路全部由植物連接和覆蓋。以至於基本單元被劃成幾何單元。他們認為,灌木或者樹,在路邊強調這種規則的圖案,表達出當代觀點,即這種範式繼承於自然界,而不僅僅附加在它之上。在植床的每一角,又有插著果樹、矮花樹和其他小植物的輕便籃子和花瓶加以提示和妝點,連接著園內的步道。〔10〕
對於植栽的構圖布局,建築師阿爾伯蒂在《論建築》中論述不多但意思明確,他在理想庭園設想中有如下幾點涉及:「在方形庭園中以直線將其分為幾個部分,將這些小區造成草坪地,用長方形密生團狀的剪枝造型黃楊、夾竹桃及月桂樹等圍植在它們的邊緣」;「樹木不論是一行還是三行均須種成直線形」;「在園路盡端,將月桂樹、西洋杉、杜松編織造成古雅的涼亭;沿園路而造的平頂綠廊支承在爬滿藤蔓的圓石柱上,為園路灑下一片綠蔭」;「在花壇中用黃楊樹種植拼寫出主人的名字」;「每隔一定距離就將樹籬修剪成壁龕形式,其內安放雕塑品,下置大理石坐凳」;「在中央園路的相交處建造造型月桂樹的祈禱堂」;「祈禱堂附近設迷園,旁邊建造纏繞著大馬士革草、玫瑰藤蔓的拱形綠廊。」〔11〕這里提到的植物編造出的涼亭、綠廊、壁龕,這類綠色建築,在古羅馬時候就有,彼特魯斯.德.克累森蒂斯在大約完成於1305年的《農事便覽》中對它也有所提倡,「在最合宜的地方,應當用樹木搭成房子、帳篷或者亭子的樣子」,在貴族和國王的花園里,要有「一幢用樹木形成的宮殿,既有廳堂也有塔樓,在乾熱的天氣里,老爺和夫人可以進去避暑」。〔12〕阿爾伯蒂顯然希望在文藝復興時期將此發揚光大。文藝復興時期,綠廊或藤架以各種形式覆在兩條主要交錯的花園道路上。另外,像羅馬先人那樣,柱子支撐橫梁以使爬藤植物生長,通常用木格架。〔13〕
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園林,往往有叢林,雖然種植很規則,但樹形完全自然,成林高大茂密儼如天生。「美第奇別墅,叢林的面積大大超過了幾何式花園,艾斯塔別墅則幾乎整個是叢林。而且,義大利的別墅園林面積一般不大,園林之外,常常是山坡上濃密的天然林,它們形成了園林的背景。」〔14〕園林里零星留存的那些虯勁老樹,與叢林遙相呼應。「密林-----在古代常與仙境相聯系,也與柏拉圖研究院、亞里士多德講學的學園相聯系,而文藝復興時期密林以叢林的形式復活了……叢林是自然的領地,是地球上的天堂,有自然慷慨給予的漿果和滋潤的橡樹果。叢林的自然景緻和濃濃綠蔭形成了一種荒野和神秘的氣氛,與規則式花園形成對比。」〔15〕 在規則式花園中,黃楊作為易剪枝造型的植物當然備受青睞。修剪樹木的藝術在古羅馬時期就備受推崇,叫做「綠色雕刻」。被修剪成各種形狀的植物,和圖案化的植壇和道路一樣,被看作建築向花園、自然的過渡與滲透。離園林主建築越遠,圖案的幾何性越弱,變得越柔和,越向自然接近,直到叢林、園外的農業景觀、自然山林。結合石作、噴泉、流水、雕塑的處理,整個園林的組織是一種費盡心思的安排,究其一切,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非常重視建築與自然的關系,認為設計一座花園,最重要的就是推敲這二者的關系。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最根本基礎的感覺,在於植物選用和排放秩序的慣例。到了十六世紀,花園設計與十五世紀台地園的最顯著區別是,花園「由小塊的被小路劃分出來的各種形狀的植床組成。」〔16〕 花園植栽的一些基本觀念,如主要採用長青植物品種、植物依循定線種植的特色,直到十六世紀末都沒有改變,雖然它們得到廣泛和顯著的發展。
⑥ 擎天柏玉柱的讀音
擎qing(二聲)
天tian(一聲)
柏(三聲)
玉yu(四聲)
柱Zhu(四聲)
⑦ 廈門的旅遊景點
廈門風景名勝
廈門是中國著名的港口風景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旅遊景點豐富,氣候宜人,交通通信便捷,旅遊設施完善。國際旅遊業也日益發展,1998年,,,,。
廈門日光岩
日光岩俗稱「晃岩」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海拔92.68米,為鼓浪嶼最高峰。岩頂築有圓台,站立峰巔,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蓮花庵」「古避署洞」「龍頭山遺址」「水操台」「鄭成功紀念館」等建築,石洞、古城和歷代摩崖石刻隱約可見,身臨其間,思古撫今,會令人感慨萬千。從島上渡輪碼頭下船步行十幾分鍾就可以直接到達。
從石巷上進,便是龍頭山寨。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蓬開鑿的。前十九路軍軍長蔡延鍇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絕:「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兵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有加。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絕:「叱吒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這是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寫的,一股奮發之情催人向頂峰奔去。
日光岩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風口,稱「古避暑洞」洞內涼爽異常,為旅遊的人拂去疲勞的汗珠。
在「古避暑洞」背後刻著一首詩,「日光岩,石磊磊,環海梯天成玉壘,上有浩浩之天風,下有泱泱之大海。」出自於蔣鼎文之筆,蔣鼎文是蔣介石的同鄉,他在「解決」十九路軍發動的「閩變」以後,躊躅滿志,心情極好,才寫下這篇頗有點文採的銘文。
有人說「游廈門不游鼓浪嶼就不算來廈門」,正確的說法應是:游廈門不登日光岩就不算來廈門。天風台,天風颯颯,海濤滾滾,群山倒影,巨輪列陣,舉目四顧,一覽無余,盡抱懷中。此情此景,誰不心潮澎湃,豪情激越!
從日光岩往下看,鼓浪嶼像一艘綵船,停泊於萬頃碧波之中,時浮時沉,波光閃爍;是不是像一座盆景,放在翡翠盤里,錯落有致,玩賞不盡;是不是像一個睡美人,仰卧於輕霧帳里,風姿綽約,風情萬種。
鼓浪嶼
在廈門西面,隔海約700米處有一個美麗的小島,這就是有海上花園之稱的鼓浪嶼。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有無數近海小島,但只有鼓浪嶼榮獲海上花園的稱號。
處處似花園,觸目皆佳景
。步行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繞島一圈。在這個小島上,濃蔭覆蓋,花香撲鼻,可以說是處處似公園,觸目皆佳景。從廈門搭乘渡輪,不到5分鍾,便可到達這座海上花園。島上的碼頭建築,造型像一座鋼琴。這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優美構思。在這座小島上,是不許車馬通行的,因此聽不到車馬喧囂,但卻隨時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島上很多住戶都有鋼琴,悅耳的琴聲更加強了這個島的魅力。因此,鼓浪嶼又被稱人譽稱為「音樂之島」。小島碼頭建築的造型,就是向人們展示這個島的一個特色。
主要勝景日光岩
島上最重要的勝景是日光岩。島上的龍頭山,岩峰怪異,在高處為日光岩。山頂上有兩塊巨大的岩石,一高一低,高的一塊直立,低的一塊橫陳,稱為駱駝峰,在很遠處就可以看到,成為鼓浪嶼的標志。龍頭山上,在林木之間,有許多巨石,石上往往有題刻。上龍頭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特大的岩石,橫刻「天風海濤」四個大字,下面並兩行大字「鼓浪洞天」、「鷺江第一」。有題刻的地方,也就是山上的景點。日光岩下,有一座紅磚大樓,這就是「鄭成功紀念館」,館內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雕塑、模型300餘件,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鄭成功的生平事跡。遊人們懷著對這位民族英雄崇的心情前來參觀、瞻仰。
鼓浪嶼觀日處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地方就在這座日光岩上。清晨,一輪紅日跳出海面,頓時萬道霞光,海水被染成了胭脂色,飄浮在霧氣中的海島變成了紫色,整個東方水天相連,一片彩虹。
園建海上、海在園中的菽庄花園
在鼓浪嶼的西南隅,有一個別具一格的園林建築——菽庄花園。這個園林佔地不滿十畝,但是,它傍山臨海,園建海上,海在園中,以園飾海,以海拓園,渾然一體,遊人感到這個園林規模不小。園的主人名林叔臧,他於1913年在這里建園時,有意模仿《紅樓夢》大觀園中賈寶玉居住的怡紅院,把全園分為藏海園及補山園兩部分,各造五景。從園門進去,一堵黃牆擋住了遊人視線。視野所及是一個小小的庭院,院內用盆花布置了一個花壇。只有當你從右邊的眉壽堂或左邊的拱門走出去,遼闊的大海突然展現在你的面前。這就是「藏海園」的意境,也就是讓大海欲露先藏。這是我國園林建築常用的手法。
鼓浪嶼沒有大馬路,只有依山而築的柏沒路或石板小道,潔凈如洗。小道兩旁是綠樹、花叢和各式建築的樓房。有的在榕樹要三個人才能合抱,米蘭長得比人還高,四季花開不落,幽靜美麗的環境,使遊人感到賞心悅目。
在海岸邊,還有一片片金光閃閃的沙灘,盛夏時節,穿著各式游泳衣褲的男女青年在這里追波逐浪,嬉笑玩耍。鼓浪嶼,無論是它的優越的自然條件,還是人們對它的裝飾、打扮,它都無愧於「海上花園」這個稱號。
廈門萬石植物園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位於廈門市區中山公園東南方,獅山、五老峰北面。建於1960年,全園喬灌木約180萬株,這里有著名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園的各個園區,有萬石山上山巒疊嶂的各類岩景,面積26平方公里,,,。植物園的各個園區,環繞在萬石湖周邊,它是以中國式的園林布局裝飾,主要園區有:松杉園、竹徑、薔薇園、新碑林、小桃源、棕櫚島、百花廳、南洋杉草坪、引種馴化區、仙人掌區、玫瑰園、龍眼荔枝園、葯用植物區、蘭花圃等29個專類植物區,且園內有水,並飾以樓、台、亭、閣及現代化娛樂、體訓設施,是一個風景秀麗、花草芬香的游覽娛樂園區。
松 杉 園 位於萬石湖西邊,園內有小池一口,池邊有松鶴亭,亭的對面有一塊岩石刻著"松鶴園"三字,池中有五隻模擬白鶴,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停立水中觀望,有的覓食池中,有的休息,各種形態都很逼真。園內種植的松、杉、柏、檜等七八十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古代孑遺植物--水杉、銀杏,這是200萬年前冰川年代遺留下來的稀貴的樹種,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此外,還有世界四大觀賞樹,即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南洋杉、義大利柱柏。這幾種樹,樹姿優美,百看不厭,被稱為風景樹。松杉園後面還有前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贈送的"世界爺"--紅杉以及智利南洋杉等。
此外,在美麗的蓮花池中生長著植物界奇物"王蓮",葉面直徑2米。更奇特的是葉邊緣上卷20公分,可負重70多公斤,男孩女娃可坐在葉面上,煞是好看。
棕 櫚 園 位在萬石湖上方,因種棕櫚而命名,也稱棕櫚島。此處有六七十種外來喬木。其中有"林中美人"檸檬桉、魚尾葵、蒲葵、義大利棕、西印度箬棕、大王椰子、"世界油王"油棕、印尼糖棕等,這些棕櫚,不僅美化環境,供人觀賞,而且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標 本 樓 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一年四季花期常在。春有杜鵑、三色槿;夏有鳳仙、荷花;秋有桂花、菊花;冬有臘梅、一品紅等。觀花的有月桂、萬壽菊;觀葉的有文竹、變葉木;觀莖的有佛肚竹、竹節蓼;觀果的有佛手、四季桔;觀芽的有銀柳等。此外,還有世界十大名花:即"花魁"的梅花、"花中之王"的牡丹、"花中皇後"月桂、"高風亮節"的菊花、"花中君子"蘭花、"花中西施"的杜鵑、"花中珍品"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凌波仙子"水仙花以及芍葯、廈門市花三角梅(紅、橙、白、紫均有)。還有世界名花,如非洲的雞冠花、長壽花、天竺葵,美洲的長春花、月下香、竹節海棠、歐洲金魚草、南洋白紙扇、狗尾紅等。在標本樓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盆古榔榆盆景,樹齡300多年,造型優美,已製成盆景郵票,1972年,曾送北京參加全國盆景展覽。
百花廳 建於1979年,作為名花展覽館,連同溫室,苗圃等引種馴化區,形成植物園里一組新的建築群,一處獨具風格的游覽點。
百花廳面積1000多平方米,共有五個展覽廳,還有迴廊、曲橋、水榭串連其間,環繞著面積1100平方米橢園形荷花池。
百花廳除展出珍貴百花之外,還展覽以植物園為主題的幾百幅書法繪畫作品,還有眾多名人的題詞詩聯,故百花廳也是一個藝術廳,讓遊人欣賞動、靜的藝術。
多肉植物園圃 在紫雲岩左上側,為巨型透明螺殼,有盆栽仙人球掌、仙人柱、仙人球、仙人鞭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金球刺魚虎"仙人球,生長30多年,直徑90多公分,是"仙人球之王"。仙人柱高達3米,算是罕見的一種。據說,廈門仙人掌科植物有500多種,名列全國第一,仙人掌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葯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它是研究植物分類學和植物進化的重要標本。
廈門-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座落在廈門島南端胡里山海濱,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 年),有100多年慘淡興衰的歷史。炮台台基是用烏樟樹汁和糯米、紅糖、石灰、砂土攪拌而成,十分堅韌。整座炮台由兵營、隧道、指揮樓、觀哨台、彈葯庫、護城壕等組成,用花崗岩石砌成的長方形城堡,。歷史上曾經是廈門人民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古戰場。炮台分東西兩座,有兩門主炮(現僅存一炮),從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購進。,重50噸。炮口內徑280毫米,有效射程米。炮台還陳列從廈門海域和基建工地出土的50幾門鑄於明清的鐵炮。東西兩炮座之間有隧道相通,隧道出口處有兵營。外有護城壕,內有巡邏道,為海防要塞。
986年炮台前沿建了"望歸台"、"盼歸台",遊客可通過望遠鏡遼望金門所轄的大擔島和二擔島。
胡里山炮台是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0年8月,又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近年,炮台院內進行整理,新建了大型壁雕《民族魂》,表現從刀槍入庫到震威奮武、抗擊強敵的歷程,意境深遂。壁雕左側,新設了"戎泉",頗為新穎。
壁雕後面的小園林,綠草如茵,有許多雕塑小品和金虎仙人球,高處建一休閑觀景亭,和諧自然。小園林北部開辟"月光岩"景點,增設"龍泉瀑布"、"一線天"和"胡里山炮台詩壁"。
榮光寶藏博物院
博物院設在胡里山炮台原兵營,是胡里山炮台管理處與新加坡億兆寶石私人有限公司聯合創辦的文化展覽機構。博物院全部展品均由新加坡收藏家張榮光先生提供的。
博物院分"世界奇石陳列館"、"世界古代戰炮陳列館"、"世界古代寶劍陳列館"、"世界古代火槍陳列館"、"古樹化石展示"等五個部分。展品有13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炮銃、槍枝、名貴寶劍和武士甲盾455件及色澤鮮艷、紋理清晰、形象逼真的有山川河海、飛禽走獸、花木蟲鳥等各種自然景觀形象的天然奇石3850件。
"世界奇石陳列館"分人物系列、山水系列、松竹梅系列、文字系列、動物系列、寶石系列等,其中鎮院之寶"黃河之水天上來",來自緬甸,,畫面上有一條自東北到西南的節理紋脈,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它的南面又有一條三折寬大的河谷地,谷地中小斑點點,似是千帆競發,兩岸間又有許多重疊的矗峙高山,真像三峽影像。
在奇石二館中,有一塊"三層肉"條石,掛在鐵鉤上,酷似一塊三層豬肉,由皮、肥肉、瘦肉、軟骨等部分組成,簡直能以假亂真。
其他如人物系列中的伊甸園、山水系列中的富士山、銀河;松竹梅系列中的雙面竹、凌空竹等,動物系列中的蒼鷹、雙雁,寶石系列中的蟠桃會、繁花似錦等。還有寶刀寶劍系列中的約旦國王黃金佩劍等,不勝枚舉,真令人拍案叫絕,以致使人產生可能有"後天加工"之嫌,但最好親身一看。
⑧ 萬石植物園要門票多少錢
萬石植物園特別大,也有好幾個門,但是最佳入口是西門,離主要景點比較近,在廈大白城處。門票:四十元,學生證半價。
入口處可領取園內地圖,裡面有游覽車,每人十五,因為園子太大了,坐車也很有必要。
最大的看點就是沙生植物館和熱帶雨林區。景區內也有樓閣,洞窟,寺廟之類的古跡,還有不少拍婚紗的新人。綠色覆蓋率極高,空氣特別好。如果時間安排充裕的特別推薦到此處看看。從植物園上山就是五老峰,五老峰下去就是南普陀寺,南普陀對門就是廈大,完全可以把這幾個地方設計到同一天的行程內。
⑨ 四大美女古代圖片可以放在客廳里嗎
客廳的圖畫一般展示了主人的興趣。客廳之所以叫客廳,原本是接待客人的場所。為什麼客廳壁畫一般都是松柱柏、風景、名字等,因為可以暗示主人風雅的興趣和品德。美女的圖片,一般在快捷酒店的大床房比較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