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中的德國與義大利關系如何
盟友關系。
希特勒看上義大利做盟友是因為國際政治是國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驅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種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結合(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個體利用他人達成個人目標的一種行為傾向),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義大利實力差求著希特勒做盟友(起碼在德意簽訂鋼鐵條約是,德意兩國表面實力相差不大),也不是兩者意識形態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義大利不僅侵佔了阿比西尼亞,而且還和德國一起干涉西班牙內戰,兩個思想上的「瘋子」因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他們的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結成了「柏林—羅馬」侵略軸心。
當時的日本正面對資源匱乏的窘境,雖然他們從明治維新後就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層認為還是得通過戰爭來滿足自己國內的自然資源需求。他們便向全國推行軍國主義思想,各種掠奪和擴張的言論在日本佔了主導第二,日本稱霸亞洲的野心來時顯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認為,德意與英法美爭奪的重點在歐洲極其側翼——非洲地區,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它們需要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有一個同夥,能使得英法美陷入兩面受敵的狀態,而日本對於德意而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就這樣,德意日順理成章的勾結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羅馬—東京」侵略軸心,二戰全面開始。
2. 二戰時,希特勒明知道義大利不靠譜,為何仍選擇墨索里尼做盟友
1939年,義大利退出英法主導的國聯,與臭味相同的德國納粹形成了柏林-羅馬軸心,意德正式合流。1939年5月,德國和義大利再次締結了鋼鐵盟約,進一步加強了柏林-羅馬軸心。從此,整個二戰期間,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一直是堅定的盟友。
墨索里尼
因此,遍數歐洲大陸,能夠與德國結盟的,其實有且只有義大利一個國家。所以,即便知道義大利軍隊戰鬥力堪憂,知道義大利人十分不靠譜,為了防止孤軍奮戰,更為了防止將義大利推入對手的懷抱,希特勒依然不得不捏著鼻子與義大利結盟。
3. 曾讓希特勒怒罵他們是豬隊友的義大利,在二戰中它究竟是怎麼把德國拖垮的
因為二戰時期義大利的掌權者墨索里尼缺乏大局的戰略意識,導致在後來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拖了後腿,為德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墨索里尼不僅上馬打仗方面不行,下馬治國更是一塌糊塗,不但把二戰時期義大利的經濟弄得崩潰,還常常向德國尋求接濟。
總而言之,墨索里尼的所作所為恰恰說明了隊友的重要性。如果當時義大利沒有托德國的後腿,或許在蘇德戰場上德軍還有挽回的餘地,不至於損失如此慘重,世事弄人,只能怪希特勒識人不準。
4.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另一個盟友義大利在做了些什麼
義大利在處理二戰戰略的時候,總是處處想與德國日本看齊,想顯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實際上,他卻是拖累整個軸心陣營的罪魁禍首之一。看看希臘、巴爾干、北非哪個地方有義大利哪個地方就要其他歐洲軸心國部隊來填補。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分散了軍力,對義大利最重要的盟友德國而言,為幫助義大利在巴爾乾的野心,最最重大的失誤就是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入侵,直接分散了本來就很寶貴的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而且導致了入侵蘇聯計劃的推遲,換句話說,就是浪費了主要進攻方向上的突擊力量,而且在時間上人為的「提前」了寒冬的到來。而這一切,都是由於軟弱無能的義大利軍隊,本來50萬義大利軍隊入侵巴爾干半島是比較有勝算的,即使不順利,也不至於那麼快就一敗塗地。義大利屬於典型的癩蛤蟆打哈欠----嘴巴大肚子小……
對於義大利來說,二戰中比較明智的策略就是在北非採取守勢,拖住和打擊英國H艦隊和地中海分艦隊,盡最大可能的切斷埃及---蘇依士運河與英國本土在地中海的聯系。而從義大利的實力上來說,做到這些也是比較現實一點的。義大利靴子深入地中海,撒丁、西西里兩個島又扼守著地中海的要沖,義大利空軍和海軍的作戰思想如果能跟上二戰的水平的話,英國海軍在地中海的日子會非常難過的。可惜,義大利拿著當時世界前幾位的海軍、守著如此良好的地理優勢,竟然無法對抗英國一個分艦隊……實際上,義大利空軍戰斗機的性能是很不錯的,MC.200系列的水平與ME109屬於同級水平,但搞笑的是性能先進的飛機居然沒裝無線電……這樣還能指望義大利空軍發揮什麼呢?至於陸地戰場,不屬於義大利的擅長范圍,本來應該組織一些比較精銳的部隊與其他軸心國軍隊頂在最前線,而把大量當時屬於二流的部隊收縮,用於協助德軍對付游擊隊(義大利軍隊再不濟裝備也要比游擊對強吧)。想像一下,近百萬義大利部隊作為主力,配合少量德國軍隊對付游擊隊,如果指揮得當的話,對游擊隊的活動還是會有相當的遏制的,這里只說遏制,不說消滅,因為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游擊隊都是不可能被徹底消滅的,將其活動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即可,不要幻想去消滅。
義大利對德國最大的貢獻居然出現在他倒戈向同盟國一方後……比較搞笑---義大利大量戰爭物資儲備被德軍洗劫,導致1943年德國軍工生產達到二戰時期的峰值。
義大利最大問題在於莫索里尼的愚蠢自大和無能,如果莫索里尼不是那麼看重所謂的面子,而是與德國分工明細,優勢互補的話,也不至於產生那麼多失敗和笑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統帥的無能更加會誤國,個人覺得,莫索里尼是上個世紀僅次於戈爾巴喬夫的第二大敗家子......好歹莫索里尼敗的是自己的家,戈爾巴喬夫卻敗掉了70年的蘇聯......
5. 義大利曾被稱為二戰中最不靠譜的盟友,它們真實的實力真的如此不堪嗎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並沒有傳聞中的那麼不堪,他們的實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只是部隊沒有戰斗慾望,只是為了執行命令,不得不參戰。
在二戰時期,有一個奇葩的法西斯同盟國義大利,它給我人們的印象就是吃得比誰都好,打起仗來,投降得比誰都快。甚至有人說義大利是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卧底,如果沒有義大利給德國磨洋工,那麼德國也不可能會這么快就慘敗,二戰能夠這么快結束,全靠義大利幫忙。既然義大利軍隊有這么強的實力,為什麼卻是二戰中的一朵奇葩。因為義大利軍隊沒有戰斗的慾望,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他們作戰完全是為了執行當時義大利領導人墨索里尼的命令。義大利軍隊認為,只要有能夠偷懶的機會,就不能放過,能少干仗就少干,完全就是嫌麻煩的心態,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副沒有實力的不靠譜模樣。
6. 二戰中的義大利,為什麼被稱為豬一樣的隊友
義大利雖然號稱是七大歐洲資本主義強國,但是其綜合實力還比不上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只是空有一個外殼。義大利當年連非洲阿比西尼亞的土著人都打不過,不知道義大利是不是孫猴子派來的逗比。二戰期間,義大利獨自去攻打英國治下的埃及,結果被英國打得大敗虧輸,英國人還戲稱俘獲了「五畝地軍官,2百畝地士兵」。當時的義大利近30萬人去攻打埃及,而英國在非洲的駐兵只有一個裝甲師和兩個半步兵師,總兵力不超過5萬人,飛機的數量也遠遠少於意軍。
在二戰中,義大利軍隊雖然是納粹的盟友,但更多是來負責為血腥的戰場增添幾分笑料的,義大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巨大貢獻,實在是不能被世界人民遺忘。
7.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會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友呢
雖然義大利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勝利國家的重要成員之一,但它最終基本上沒有受益。與當時許多參與該條約的弱國一樣,它被大國忽視。對於自視為大國的義大利人來說,這種恥辱是無法忍受的。為此,義大利在戰後非常激動,譴責英國和法國蔑視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權主義。就在這時,墨索里尼抓住機會煽動義大利人民,擴大法西斯政黨的規模。法西斯黨在短短兩年內成為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政黨。因此,1922年,他被義大利國王任命為新總理。它使義大利成為第一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之後,它影響了德國。這也是二戰時期德國要和義大利結盟的原因。
此外,由於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突出矛盾,以及後來在爭奪巴爾干半島的過程中與俄羅斯發生了強烈沖突,義大利與德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最終發展成為軸心國這樣的戰略聯盟。雖然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表現並不突出。
8.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牽製法國
希特勒意識到,德國要想稱霸歐洲,就必須打敗法國。法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也是德國的宿敵,是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
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割讓兩個省。一戰,法國為自己報仇,羞辱德國。德國和法國有很深的血仇。
雖然義大利軍隊沒有戰鬥力,國力也沒有那麼強大,但只要義大利是盟友,法國就不敢輕舉妄動,德國進攻法國也可以無所畏懼。
壯大聲勢
德國雖然強大,但靠自己嚇不倒其他國家,所以德國需要吸引人加入,壯大聲勢。三流國家沒有分量。義大利雖然沒落了,但曾經是歐洲一流的強國,至少在當時是二流強國。
所以如果和義大利結盟,就多了一個夥伴,壯大自己的聲勢,讓英法恐懼。
事實證明,義大利與德國站在一起,使得英法前期不敢放心抵抗,採取“綏靖政策”縱容納粹侵略。
德國與義大利的結盟也增強了羅馬尼亞這個持觀望態度的小國與德國攜手並進的信心。
臭味相投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對共產主義極度敵視,希望在自己的國家搞獨裁。而且墨索里尼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立國家法西斯黨,成為領袖。1922年,墨索里尼如願以償,竊取了義大利最高權力,成為總理。
希特勒也在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為德國工人黨領袖,但希特勒直到1933年才上台。從這個意義上說,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楷模,當時的墨索里尼在希特勒心目中就像上帝一樣。
希特勒視墨索里尼為偶像,事事聽從他的建議。希特勒無比崇拜墨索里尼。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惡心的話:
“我願意和他同甘共苦.如果他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危險,他可以肯定,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全世界聯合起來反對他,我都會堅決的和他在一起。”
這么投緣,能不串通,互相勾結嗎?
9. 三心二意的義大利,是如何從德國盟友變成敵人
這是因為義大利是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利益而不顧自己盟友利益的國家,所以這最後導致了德國非常的氣憤,才會轉而成為了義大利的敵人。因為一旦和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建立同盟關系的話,將會使得自己國家的利益得不到一個有效的保障。甚至有可能義大利這樣的國家為了追求利益,會調轉槍頭攻打自己的盟友。
所以像這樣不靠譜的盟友,德國在後來對其他國家的作戰中也深受其害,因為義大利是一個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國家,不管這個國家對義大利有多少的恩惠,一旦義大利有了更大的利益追求,將會毫不猶豫的將這個國家拋棄。
10.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都找了打仗不行的義大利做盟友
因為在世界歷史上,新晉列強的德國只能找義大利作為盟友。在那個時間他找不到其他國家可以跟他一起合作。只有義大利可以合作。在這種時候用有總比沒有的好吧。所以就算義大利打仗不行,但是做盟友應該還是可以的。而且義大利跟德國從經濟還是軍事上,無論是怎麼樣的合作都是繞不開的。在歐洲大陸,傳統上除了俄羅斯,這里需要注意一下,歐洲大陸是看不上俄羅斯的,有四大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很多人說了,義大利這么弱,還能是第四,對的因為除了三駕馬車,矮子裡面拔高個也就是義大利了,其他國家如西班牙,波蘭等那都太弱了。
在世界歷史上,英國法國都屬於老牌列強,相對來說,德國和義大利那都是後起之秀,屬於新的列強,所持的價值觀還有產業都差不多。尤其是義大利跟德國,兩國的產業幾乎融合,義大利需要德國的資源,而義大利的輕工業產品也需要德國的市場,所以從平時關系來看,義大利一向跟德國保持一致。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的聯系和融合,也決定了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合作,這也是繞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