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蘋果的主要產地
蘋果的主要生產地有美國、中國、 法國、義大利和土耳其,而法國、義大利、匈牙利、阿根廷、智利、南非和美國是最大的輸出國。蘋果原產歐洲中部、東南部,中亞西亞和中國的新疆。
世界生產蘋果的國家有80多個,年產量超過或接近100萬噸的主產國有12個,按產量排,依次為中國(46%)、美國(9%)、土耳其(6%)、義大利(5%)、法國(5%)、波蘭(5%)、德國(3%)俄羅斯(3%)等。
不包括中國,元帥系和金冠是世界兩大主栽品種,若包括中國在內,富士則成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種。美國、義大利、法國、智利、南非等新發展的果園中紅富士佔50%以上,中國富士栽培面積占蘋果總面積的49.6%。
中國是蘋果生產大國,產量占蘋果總產量的65%。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世界總量的40%以上,在世界蘋果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蘋果有黃土高原、渤海灣、黃河故道和西南冷涼高地四大產區,根據氣候和生態適宜標准,西北黃土高原產區和渤海灣產區是中國最適蘋果發展產區,兩個區域蘋果栽培面積分別佔全國的44%和34%,產量分別佔全國的49%和31% ,出口量佔全國的90%以上。
黃河故道產區屬於蘋果生產的次適宜區,西南冷涼高地蘋果生產規模小、產業基礎差,無法滿足蘋果生產優勢區域的要求。
蘋果的種植條件:
1、土壤要求
土壤對蘋果的生長速度、產量及品質都有一定的影響,種植蘋果應該選擇土層深厚、排水方便、土質疏鬆、肥沃且含有有機物質的土壤,土壤中的酸鹼度最好為5-8之間,為確保蘋果的品質好口感,切忌選擇貧瘠、鹼性大或是通透性差的粘性土壤種植蘋果。
2、光照要求
蘋果喜歡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只有光照充足,蘋果樹的光合作用才會促使植株強壯的生長,結出數量和品質更多、更好的蘋果。
如果生長環境中陽光照射不充足,蘋果樹會出現徒長,枝葉弱小,抵抗疾病能力差,果樹根系生長不好,結果率低而且果實糖分不足,著色失敗等現象,因而,為確保蘋果樹正常生長,提高蘋果產量和品質,在種植時一定要確保陽光充足。
3、降水量
水對蘋果的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自然降水量,果樹實際能吸收1/3左右,在蘋果樹的生長期內,只要確保降水量有540毫米就可以滿足它們的生長需求,每年的4-9月份,如果在降水量為450毫升以下的地區種植蘋果,就需要對果樹進行灌水。
在我國的北方地區,降水量分布不均勻,春天的降水量不足,70-80%的降水都集中在7-8月之間。我國內陸降水量較少的地區因為水量不足,在建設園地時,需要建設好灌溉、保墒設施及雨季排水設施,以確保蘋果樹能正常生長,保證蘋果的產量和品質。
4、溫度要求
蘋果樹喜歡在低溫乾燥的環境下生長,它們具有較強的抗寒防暑能力,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25℃之間,如果種植施溫度在12℃以下或是30℃以上,都會影響蘋果樹的生長。為確保蘋果樹能夠正常的休眠,冬天時溫度最好控制在8℃以下,只有蘋果樹休眠後,春天才會繼續發芽。
Ⅱ 開心果產自哪裡,有開心果樹的圖片嗎
開心果原產於伊朗,分布於義大利、法國、希臘、土耳其、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國,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都有栽培。
網路——開心果,可看到圖片。
Ⅲ 果樹種質資源如何分布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對果樹生產和育種有利用價值的植物。包括果樹的野生種、近緣野生種、變種、栽培種、半栽培種、栽培品種、品系和單株等。果樹種質資源是進一步改良品種必需的物質基礎。為了提高產量、改進品質、擴大果樹對風土的適應性、提高其抵禦自然災害和抗病蟲害的能力、並能適應加工和機械化生產等,迫切要求各種各樣的有關種質。所掌握的種質資源越豐富,育種的預見性越強,就可能不斷培育出優良的新品種(見果樹育種)。栽培果樹都起源於野生,但它們目前只佔有可資開發利用的極小一部分,潛力還很大。果樹種質資源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使果樹植物更好地滿足人類不斷發展的需要。
自然界果樹種質資源豐富多樣。種子植物的340多個科中,有果樹的約佔100多個科。有些科中果樹種類很多。如薔薇科的20餘屬中計有果樹200多種,芸香科、桃金娘科、漆樹科、桑科、虎耳草科、葡萄科中也各有很多果樹。某些屬集中提供了大量果樹種類,如柑橘屬、李屬、蘋果屬、樹莓屬、獼猴桃屬、醋栗屬等;而有的科雖然只有少數幾種,但在經濟上卻很重要,如芭蕉科、鳳梨科、棕櫚科等。自然界眾多的野生果樹資源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開發(見果樹分類)。
栽培果樹有許多品種(見栽培品種)。主要果樹樹種的品種往往數以千計。世界上有文獻記載過的蘋果和葡萄的栽培品種都在8000個以上。歐洲櫻桃品種也在600個左右。栽培果樹大多採用嫁接繁殖,而所用砧木又不限於本砧,所以砧木種質資源范圍也很廣泛。20世紀40年代後,隨著果樹病毒病害研究的開展,發現和利用了果樹病毒指示植物。現在果樹砧木和病毒指示植物都成為果樹種質資源的一部分。
研究簡史
果樹在原始社會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一項自然資源。從人類採集野生果實到逐步馴化、栽培果樹,果樹種質資源的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爾雅》看,中國在2000多年前,桃、李、棗、梨等幾種果樹已出現了一些品種。果樹馴化選育的歷史就是果樹種質資源的發掘和利用史。在人們改良品種過程中,用作育種材料的種質資源通常被稱為育種原始材料。隨著誘變育種、染色體倍性育種、組織培養等果樹育種技術的發展,原始材料的范圍也不斷擴大。過去,把收集、保存原始材料的地方稱為品種圃、母本園或統稱為原始材料圃,實際上都屬於果樹種質資源圃;因為明確提出種質資源一詞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的事。
種質(germplasm)原是遺傳學術語。是指決定遺傳性狀,並將遺傳信息傳給後代的遺傳物質。果樹的種質是指果樹植物保存和改良利用的物質基礎。通常攜帶植物種質的主要材料是種子或各種無性繁殖用的器官,如球根、插條、接穗、莖尖等。它可以是一個群體、植株,也可以是一部分器官或者是組織、細胞,甚至可以是染色體和脫氧核糖核酸的片斷。凡是品種改良用的原始材料就可以稱為種質資源。
人類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利用了部分的植物種質資源,同時也破壞了相當數量的種質資源,造成種質嚴重流失。甚至許多目前還未被人們認識和充分利用的種質資源,已處於瀕危的境地。因此對種質資源的探索、收集和保存,在20世紀後半葉中,逐漸成為具有國際性的一項研究工作。
中國果樹種質資源
中國是世界栽培植物最大的一個起源中心。提供人類有用植物的總數也居第一位。果樹種質資源尤其豐富。中國蘋果屬、梨屬、李屬種類之多,都居世界首位。許多柑橘類果樹也多原產於中國。
中國原產的溫帶果樹資源主要有:白梨、沙梨、秋子梨、杜梨、豆梨、楸子、西府棠果、沙果、山荊子、桃、李、杏、梅、櫻桃、毛櫻桃、山楂、木瓜、山葡萄、刺葡萄、獼猴桃、銀杏、榛、栗、棗、山核桃、香榧、果松等。亞熱帶和熱帶果樹有:甜橙、柑、橘、香橙、金柑、黃皮、枳、柿、君遷子、枇杷、楊梅、荔枝、龍眼、橄欖等。加上尚待馴化的果樹近緣種、野生種、砧木資源等就更多了。
中國的果樹種質資源為世界果樹生產和品種改良已做出了不少貢獻。如桃、杏、甜橙等已經在世界各地栽培,溫州蜜柑和中華獼猴桃分別在日本和紐西蘭廣泛栽培。板栗為美國和歐洲栗的抗病育種;沙梨、秋子梨、杜梨為西洋梨的抗火疫病育種:山荊子、秋子梨和山葡萄分別為蘋果、梨和葡萄的抗寒育種:枳作為柑橘類,抗寒砧木等都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種質資源。
中國古代人民不但馴化了本地區的野生植物成為栽培果樹,還在很早就開始從世界各地引種了許多果樹。如葡萄、核桃在漢代已引入中國,後來陸續引種的種類更多。原產中國的和引入的果樹,在復雜的自然條件下通過長期的栽培選擇,形成了許多生態類型和地方品種。僅梨的栽培品種估計約在3000個以上。柿品種有800多個,棗品種500多個,各類果樹中久負盛名的優良品種很多。諸如萊陽茌梨、定縣鴨梨、肥城佛桃、華縣大接杏、桐鄉槜李、義烏大棗、贊皇大棗、新鄭灰棗、樂陵金絲小棗、新疆紙皮核桃、河北磨盤柿、廣東的掛綠、桂味、糯米糍荔枝,福建的普明庵、福眼、烏龍嶺龍眼,江浙的軟枝白沙、照種枇杷,以及柑橘類中的新會橙、錦橙、焦柑、溫州蜜柑、椪柑、南豐蜜橘、沙田柚等。
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果樹資源普查中,初步整理了各種果樹的栽培品種。在地方品種中還不斷發掘出不少稀有和珍貴的品種,其中不少豐產、優質、多次結果、穗狀結實、無核或核退化等珍貴種質資源。還陸續發現了過去注意不夠的野生果樹資源。如新疆伊犁河、鞏乃斯河沿岸有大片野生蘋果林;四川邛崍山區、丹巴、瀘定、會理等地有大片的野生海棠類、梅、櫻桃等;廣東、廣西、海南山區有野生荔枝林:雲南西南部有野生龍眼林;湖北懷化、道縣有野生柑橘林:雲南還先後發現了柑橘大翼橙亞屬的新種——紅河橙和枸櫞的新類型;僅在西南地區發現獼猴桃的種和變種已近百個。這些果樹種質資源的發現,對果樹的開發利用和進一步了解果樹馴化栽培起源均有很大意義。
世界果樹種質資源
世界各地果樹種質資源各有特色。東南亞原產的果樹主要有香蕉、椰子、木菠蘿、麵包果、橄欖、莽吉柿等;印度主要有忙果、柑橘類、楊桃等;中亞有歐洲葡萄、核桃、扁桃、阿月渾子、西洋梨、蘋果等:西亞有無花果、石榴、歐洲葡萄、扁桃、歐洲栗、阿月渾子、榲桲、核桃、西洋梨、蘋果等:地中海地區有油橄欖、圭洛豆和一些李屬果樹:歐洲—西伯利亞地區有梨、西洋櫻桃、樹莓、醋栗等;北美有美洲葡萄、美洲李、樹莓、草莓、長山核桃等;中南美有番木瓜、油梨、腰果、長山核桃、人心果、番石榴、番荔枝、仙人掌、菠蘿、智利草莓、番櫻挑、巴西堅果等。上述果樹被引種到其他地方,其中有些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重要果樹(見栽培果樹起源)。
在果樹栽培起源地區有豐富的種質資源,但並不一定是它們現今的生產中心。由於人類生產活動,特別是果樹在世界范圍的引種、交流,種質資源利用和品種改良的迅速發展,而今許多果樹的主產地已遠離了它們的起源地,如原產東南亞的香蕉,現在世界生產重心在拉丁美洲:起源於巴西的菠蘿,生產中心在夏威夷:原產亞洲的柑橘,現在主產地為美國,日本、西班牙和義大利。這些果樹在許多地方已形成了新的次生起源中心,也是栽培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為了發展果樹,由栽培起源中心或次生中心引種固然重要,有時發掘本地區的果樹種質資源更能解決問題。如美國經濟栽培的果樹大多引自其他地區,起初並沒有十分重視本地原有的種質資源。因為風土適應性問題,在引種歐洲葡萄和歐洲李一再失敗後,轉而對美洲系統的葡萄和李的種質資源進行馴化和改良,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除了栽培品種外,野生種之中的果樹砧木資源也很重要。它們在抗病、抗蟲和擴大風土適應性方面起著很大作用,有的還克制了嚴重的災害。如19世紀70年代,葡萄根瘤蚜嚴重威脅了法國的葡萄業,後來利用了沙地葡萄(Vitis rupestris Scheele)等美洲產的幾種葡萄作為抗蟲砧木才解決了這一毀滅性的蟲害問題。至於抗蘋果綿蚜的砧木育種,則利用了抗綿蚜品種君袖(Northern Spy)。其他如各種果樹的矮化砧木、抗寒砧木的尋找,乃至各種果樹的品種改良,世界各地提供的有關種質資源,對果樹事業的發展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種質資源工作內容
①調查和收集。以往多數調查限於形態和果實特徵的描述,對經濟特性中如抗寒、耐旱、抗病蟲、矮化潛力、吸收和積累礦質元素能力等的調查還不充分。中國果樹種質資源的調查,在各地普查的基礎上,曾陸續出版了一些全國和地方性的果樹品種名錄、果樹圖譜和果樹志,但全面地整理分析和鑒定還需進一步工作。在資源調查的同時,廣泛的開展收集、整理工作。對於栽培品種一般多採取徵集方式。收集其嫁接苗、接穗或插條。有時對砧木種類也徵集種子。收集野生種時要考慮一個種內的多樣性,取樣較寬才能把變異性保留下來。通過現代育種途徑育成的栽培品種,具有符合栽培需要的一些特性,對生產雖有價值,但從保存更廣泛的遺傳基因來說,意義就差得多。現在更多地注意了對原始果樹種質,包括對地方品種和野生種的調查、收集、評價和保存。引種仍是大多數國家豐富其品種資源的有效途徑。隨著世界性種質庫的建立,已經開始了對果樹種質資源有計劃的收集工作,並重視登記、編號加以研究,以便交流(見種質資源收集)。②保存。收集和保存種質是為育種提供更廣泛的物質基礎。栽培中的新老品種、地方品種、近緣野生種和有潛在利用價值的野生種類都是保存的對象。保存的方法有多種。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確立了用種子來長期保存作物種質資源的體系。其後,許多國家也相繼設立了種質庫,成為較永久性的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利用低溫保存乾燥種子,是當今保存糧食和蔬菜等作物種質的主要方法。但是果樹,特別是栽培品種的無性系無法利用種子來保存。況且像柑橘、栗、柿、枇杷、荔枝、龍眼一類果樹的種子都不耐乾燥。所以除了一些野生果樹和砧木用種類外,都不能利用這一方法。當前主要是以栽植植株來保存果樹種質資源。至於利用低溫、乾燥、真空等條件較長期地保存花粉和營養器官的方法,也已在研究探索。隨著組織培養技術的進展,其中莖尖培養物的低溫、超低溫貯藏,為保存果樹無性系種質提供了很有前途的方法。在草莓、葡萄少數果樹上已取得初步成功。美國已從20世紀70年代起,先後建立了12個果樹無性系種質庫,分工保存各類果樹種質。中國已按果樹分類分別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國家果樹種質資源圃。種質庫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種質材料的探索,採集、檢疫和處理,對收集材料的鑒定、初步估價和增殖,貯存、記檔、並與有關單位交流情況、交換或分送種質材料等(見種質資源保存)。③研究和利用。對果樹種質資源進行有效的保存和深入研究,已是現代果樹育種的重要特點,受到國際上高度重視,已廣泛試驗利用現代技術對各類果樹種質進行精確、快速的性狀鑒定。中國1985~1990年,組織全國14個果樹種質資源保存單位協作研究,對蘋果、梨、桃、李、杏、葡萄、草莓、柑橘、菠蘿、龍眼、荔枝等17類栽培果樹及部分野生果樹種質資源進行了農藝性狀、豐產性狀、品質性狀、貯藏性狀、加工性狀、染色體倍數、同工酶,以及抗寒、抗旱、抗鹽、抗病、抗蟲等進行了評價鑒定。其結果將為種質資源的直接利用或果樹的雜交育種提供依據。果樹種質資源研究,目前主要針對果樹圃地栽植保存存在的問題,研究簡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海棗的細胞團冷凍到液態氮溫度,經解融後藉助於含有激素的培養基,已能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這一研究如能進一步完善,將可望提供一個更為理想的保存無性系種質的方法。目前研究集中於低溫對細胞生活力及超微結構的影響、生長方式的變化,以研究細胞經受低溫的傷害生理及其結果。技術上最根本的是探索出冷凍貯存的最佳條件,最合適的冷凍和解融速率、冷凍保護劑的種類、濃度和培養物類型等。果樹種質資源的利用,在20世紀中先後被開發加入栽培果樹行列中的有越橘、獼猴桃、沙棘等。中國在野生果樹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山葡萄、獼猴桃、沙棘、刺梨、越橘等已開展了研究,並逐步應用於生產。砧木方面,從湖北海棠、河南海棠、錫金海棠、祖密海棠、牛筋條、毛櫻桃、山櫻桃、枳等野生和半野生果樹中分別選育出了一批蘋果、桃、李、柑橘等栽培果樹的矮化砧木。
果台
見結果枝。
Ⅳ 世界栽培(落葉)果樹的起源中心是哪裡的
有關世界栽培植物(包括果樹)起源中心的研究很多,尤其是隨著細胞學和遺傳學的發展及實驗技術的改進,對植物種和品種間親緣關系的研究更准確、科學。但較系統、對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分類影響較大的有三大系統,即德坎多爾的「三大起源中心(西南亞、中國、熱帶美洲)論」,瓦維洛夫的「八大起源中心(中國、印度斯坦、印度支那—馬來西亞、中亞、近東—小亞細亞、地中海、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論」和茹可夫斯基的「十二大起源中心(中國—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澳大利亞、印度斯坦、中亞細亞、西亞細亞、地中海地區、非洲、歐洲—西伯利亞、中美洲、南美洲、北美洲)論」。本書僅對這三大系統中有關落葉果樹起源中心的部分進行論述。
1.德坎多爾的落葉果樹起源「二大中心論」
(1)舊大陸原產的落葉果樹
栽培歷史在三千年以上的落葉果樹有蘋果、西洋梨、桃、葡萄、杏、扁桃、毛葉棗、榲桲、石榴、無花果、桑;栽培歷史在二千年以上的落葉果樹有棗、歐洲李、歐洲甜櫻桃、黑桑;栽培歷史在二千年以內的落葉果樹有歐洲草莓、阿月渾子;栽培起始年代尚不詳的落葉果樹有楸子、砂梨、板栗、歐洲栗、核桃、烏荊子李、柿等。
(2)新大陸原產的落葉果樹
主要有油梨、費吉尼亞草莓、智利草莓和美歐柿等。
2.瓦維洛夫(H.N.Babunob)「八大中心論」
1923—1933年,前蘇聯學者瓦維洛夫及其考察隊橫跨亞洲、歐洲、非洲、北美和南美洲的68個國家,經過歷時8年的全球性考察,收集了幾十萬份植物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後,於1935年發表了「育種的植物地理基礎」等文,提出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學說(八大中心論),並首次繪制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圖(圖1-1-2)。
圖1-1-2 瓦維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圖示
(引自王宇霖,《落葉果樹種類學》,農業出版社)
他提出的八大中心及每一中心原產的主要落葉果樹有:
(1)中國中心
范圍包括中國中部、西部山區及其毗鄰的低地。是最大的世界農業發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在栽培植物和屬的巨大潛力方面超過其它中心。果樹方面,落葉果樹的蘋果屬、梨屬、李屬是物種的首富。本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主要有沙果、貼梗海棠、山楂、砂梨、秋子梨、桃、李、杏、毛櫻桃、櫻桃、棗、核桃、山櫻桃、栗、柿、榛、銀杏、枳懼、君遷子等。
(2)印度斯坦中心
范圍包括印度(西北部旁遮普等省除外)和緬甸。重要性僅次於中國中心,是許多熱帶果樹的起源地。
(3)印度支那—馬來西亞中心
包括印度支那、馬來半島、爪哇、印尼、菲律賓、加里曼丹、蘇門達臘。很多熱帶果樹起源並盛產於此中心,但尚未進行充分探查。
(4)中亞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天山西部。此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主要有阿月渾子、杏、西洋梨、扁桃、沙棗、棗、葡萄、核桃、蘋果、土耳其榛等。
(5)近東—小亞西亞中心
包括小亞西亞、外高加索全部、伊朗和土庫曼。此中心是西方果樹資源最豐富集中的地區。起源的落葉果樹有蘋果、梨、桃、葡萄、榲桲、扁桃、核桃、棗、歐洲栗、杏、阿月渾子、沙棗、櫻桃、石榴、無花果、歐榛、君遷子、義大利山楂等。
(6)地中海中心
范圍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無落葉果樹起源於此中心。
(7)墨西哥—中美洲中心
包括墨西哥、中美洲所屬地區。起源的落葉果樹主要有星蘋果、油梨、仙人桃、墨西哥山楂、黑櫻桃等。
(8)南美洲中心
范圍包括智利、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此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有智利草莓、巴西堅果等。
3.茹考夫斯基(П.М.Я уковскии)「十二大中心論」
前蘇聯植物學家茹考夫斯基以瓦維洛夫的研究為基礎,通過進一步研究後,於1968年、1970年分別發表了「栽培植物新的發源地和基因中心及近緣種的狹小原生小中心」、「育種的世界植物基因資源(大基因中心和小基因中心)」。1975年,荷蘭育種學家寨文(A.G.Zeven)和茹考夫斯基合編了《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辭典》,匯集了當時研究之進展,並仍採納了茹考夫斯基的栽培植物起源的「十二大中心」論。
(1)中國—日本中心
包括中國、日本和朝鮮。其中中國為初生基因中心,日本是次生基因中心。此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有毛山定子、麗江山定子、湖北海棠、垂絲海棠、三葉海棠、西府海棠、海棠花、蘋果、沙果、楸子、砂梨、白梨、杜梨、豆梨、褐梨、秋子梨、香水梨、貼梗海棠、紅李、中國李、山桃、光核桃、甘肅桃、普通桃、杏、中國櫻桃、棗、中國板栗、山楂、柿、君遷子、桑、刺葡萄、中華獼猴桃、軟棗獼猴桃、葛棗、獼猴桃、榛、華榛、毛榛、核桃楸、樗葉核桃等。
(2)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中心
范圍包括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馬來群島。此中心起源的果樹主要為熱帶果樹。
(3)澳大利亞中心
包括澳大利亞。起源的果樹也為常綠果樹。
(4)印度斯坦中心
范圍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此中心起源的果樹皆為熱帶果樹。
(5)中亞細亞中心
范圍包括阿富汗、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天山西部。起源的落葉果樹有吉爾吉斯蘋果、塞威氏蘋果、紅肉蘋果、考爾仁斯基梨、布哈爾梨、異葉形梨、索格底梨、瓦維洛夫梨、卡伊昂梨、土庫曼梨、布阿西梨、歐洲葡萄、櫻桃屬、天山酸櫻桃、櫻桃李、費爾干李、桃、杏、扁桃、核桃、阿月渾子、布哈爾草莓、沙棗及山楂等。
(6)西亞細亞中心
包括伊朗、外高加索、小亞細亞和阿拉伯。此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有東方蘋果、土庫曼蘋果、梨屬、歐洲梨、刺梨、櫻桃李、歐洲甜櫻桃、歐洲葡萄、森林葡萄、杏、扁桃屬、洋山楂、榲桲、石榴、無花果、榛屬、歐洲板栗等。
(7)地中海中心
范圍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起源的落葉果樹樹種有葡萄、森林葡萄和李。
(8)非洲中心
范圍包括衣索比亞,是部分熱帶果樹的起源中心。
(9)歐洲—西伯利亞中心
范圍包括斯坎得納維亞半島以南、多瑙河以東、葉尼塞河以西的中北歐洲、俄羅斯和西伯利亞中部。此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有森林蘋果、山定子、楸子、西洋梨、俄羅斯梨、歐洲甜櫻桃、歐洲酸櫻桃、山葡萄、森林葡萄、矮扁桃、穗狀醋栗屬、醋栗屬、核桃、草莓、樹莓、刺李和沙棘等。
(10)中美洲中心
包括墨西哥、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和巴拿馬。此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主要有薄殼山核桃、毛葉核桃等。
(11)南美洲中心
范圍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智利、厄瓜多、秘魯等。起源的落葉果樹主要有巴西堅果、智利草莓等。
(12)北美洲中心
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南部。此中心起源的落葉果樹有美洲葡萄、圓葉葡萄、河岸葡萄、灰毛葡萄、霜葡萄等22個種,蘋果屬2個種、穗狀醋栗屬及穗醋栗屬的幾十個種,美洲李、加拿大李、窄葉李、孟遜李、美國沙櫻桃、核桃和薄殼山核桃的多個種,弗吉尼亞草莓、板栗屬2個種及越桔屬多個種等。
Ⅳ 蘋果的主要產地在哪裡
全國主要的蘋果產地有美國、中國、 法國、義大利和土耳其。
世界生產蘋果的國家有80多個,年產量超過或接近100萬噸的主產國有12個,按產量排,依次為中國(46%)、美國(9%)、土耳其(6%)、義大利(5%)、法國(5%)、波蘭(5%)、德國(3%)俄羅斯(3%)等。
不包括中國,元帥系和金冠是世界兩大主栽品種,若包括中國在內,富士則成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種。美國、義大利、法國、智利、南非等新發展的果園中紅富士佔50%以上,中國富士栽培面積占蘋果總面積的49.6%。
(5)義大利果樹在哪裡擴展閱讀:
蘋果的生長習性:
蘋果樹是喜低溫乾燥的溫帶果樹,要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的溫度范圍是年平均氣溫9~14℃,冬季極端低溫不低於-12℃,生長季節(4~10月)平均氣溫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溫1200~1500小時,才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
年平均溫度在7.5~14 ℃的地區,都可以栽培蘋果。蘋果自然休眠期較長。如冬季溫度高,不 能滿足冬季休眠期所需低溫時,春季發芽不齊。
土壤對蘋果的生長、產量、質量的好壞影響很大。主要因素是土層、土壤通氣、土質。總之,蘋果 需要土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含豐富有機質,微酸性到微鹼性。
Ⅵ 義大利都有哪些種植物~
這篇文章有講一些文藝復興早期義大利園林的種植設計,其中有提到一些他的園林植物
在中世紀強大的神本精神影響下,義大利中世紀的庭園,主要是實用菜園和修道院或婦女在家宅旁的葯草園,人們一般是根據實用需要在園內栽培植物。當中世紀晚期的哲學觀以及新的人文主義思想在社會文化觀念上引起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自然的美的感受和接納被解放開來,「科學觀察和人文主義的審美觀助長了人們對自然的興趣以及對自然景觀之美的喜愛之情」。文藝復興早期,如何使基督教信仰和以人為本的古典主題以一種調和的方式存在成為藝術家們的重要主題,並持續自此以後的300年。「花園幾乎全然成為古典諸神和帶有神秘色彩的英雄人物之所愛。」〔1〕植物在其時當然也被重新認識----被命名、描述、分類,在人的生活中受到尊敬。「對藝術和自然的關系的觀念必然轉化到園藝實踐中----植物們被選擇,安排,巧妙處理或考慮在花園中怎樣使人與自然界發生作用。」。〔2〕這一時期的人們自然而然對庭園植物進行了選擇,逐漸擺脫過去的植物學情趣,開始出於對植物個性美的興趣對植物進行栽培,從園藝的角度來觀賞它們,並運用種種園藝設計來安排它們在花園中的布局,以使園子的植壇一年四季都令人愉悅。這是文藝復興時期造園的最為重要的植栽思想。
貫穿整個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的植物,可分為三大類:1、喬木,在植林或叢林中;2、果樹,在庭園或果園中;3、灌木和花,在小片范圍使用。在不同地區,以及文藝復興早期至晚期之間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改變還未可確知,按照自然界中植物的基本區分法在花園中加以分類卻仍然保持為這三類。修道士里奇奧(Agostino del Riccio)寫於1595年的農業論文里,有范圍很廣的非常專業的植物名錄,展現了當時相當可觀的園藝知識。里奇奧的理想花園也由三部分構成,第一個是花的園子,第二個是果樹園,第三個是bosco。當然,植物的種植取決於氣候和種植地點或暖或涼,或高或低,或干或濕的特性。大部分文藝復興早期的花園都共有一些通常是地中海地區的品種。冬青和橡樹因其葉子長綠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園子通常的和作為基礎的植物。氣候溫暖的地方有棕櫚,栗樹則種於寒冷地區。除了杉樹、榆樹、楓樹和月桂樹這些經常性植物,還有典型的地中海傘松、scotch pine,和那些在希臘和羅馬時代的古代文學中無所不在並享有美譽的常綠樹品種,它們往往有60多英尺高,能帶來碩大的涼蔭,它們在園內各處被叢植或單植。落葉喬木種類也多,大多也是本地品種,在黃金時代(1434-1492年)的古代文本記載中,楊梅樹、草莓樹這些有著黑色葉子、白色下垂的花朵和生動的紅球果實的小型樹種很受喜愛。其它常用的樹種還有落葉松、撐柳、茱萸、山毛櫸和岑樹等。各種科屬的多種類果樹被文藝復興園林所種植,最普遍的是石榴,還有蘋果和橙子。甜橙十六世紀中葉才來到義大利,同時常種的還有檸檬、佛手柑、溫柏,桃樹、梨樹、李樹、櫻桃樹和山楂樹。佛手柑很普遍,無花果樹的許多品種都受到極大尊重,而像杏、榛子、胡桃、阿月渾子樹則顯得普通。不同形狀、大小、肌理的常綠植物為文藝復興園林帶來一年四季籠罩而下的綠蔭,但它不僅僅完全是綠園子,樹的色彩和花的色彩一樣被有所考慮。為促進園藝的復雜藝術,里奇奧提供了一份開花期分別在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植物名錄。為能在園子里更長時間地欣賞到顏色,果樹園里果實的色彩也被加以精心考慮。花園隨季節變換發生變化,人們便考慮交叉安排常綠、落葉,早開花或晚開花植物。在暖和的月份,綠色背景往往被豐富多樣的花叢和開花灌木標點符號一般地點綴。〔3〕
阿爾伯蒂(1404-1472)在1452年完成的《論建築》中,提出「花園里要種植稀有的樹木和醫生們珍重的樹木」。他提到的大致有石榴、山茱萸、玫瑰、桂、柏、杜松、桃金娘、黃楊、橡樹、李樹以及葡萄之類的攀緣植物。最「不可缺少的是纏滿長春藤的筆柏」。〔4〕 異國風情的植物,十五、十六世紀都數量很多。美第奇的喀累吉奧別墅就有許多珍稀昂貴的品種,其中有黑檀木,因它黑色的木質備受贊賞,同樣有特色的有角樹、土耳其橡、軟橡等。有一個聲明出現在十五世紀末一個叫Giovanni Pontano寫的論文中:花園必須包含有異國珍稀的品種。因為「一個節儉的尋求利益的一家之父必然不同於那種卓越的人。」十六世紀的著作中不斷有對這種觀點的回應。他們盛贊那些印度來的芬芳、可人的珍貴小樹。對一個設計花費很大的花園只充滿平常植物,里奇奧也在他的書中表示出輕視。因此,富有的權貴們以及園藝行家,很多都遵從這個建議以使他們的花園顯得特別。十五世紀末,菩提樹已經來到佛羅倫薩很多年。夾竹桃、杜鵑直至十六世紀後期才改變了被長時知道卻運用很少的情況,可能因為它的花朵的毒性,雖然發現它「尤其在花滿枝頭時令人愉悅歡欣。」〔5〕
人文主義運動鼓勵科學探索,注重人的智慧在自然和實踐知識中尋找精神真理。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彼特拉克〔1304-1374年〕在自家附近的沃克尤利茲建造的花園里,就收集珍奇植物,對不同的地理、季節、氣候和大氣環境下生長的植物品種進行試驗。〔6〕 在文藝復興早期,嫁接變得比較普遍,「尤其在果樹之間」,其他的不常見的接合也有所嘗試,比如把櫻桃嫁接到月桂樹上。「實驗種植,像嫁接,同樣使一個園子和園主品格倍增。」〔7〕 在園子里種植一些實驗品種,也成為一種裝飾做法。
可以說,文藝復興早期的花園宛如植物園,外來植物和本地植物都被收集在園中,分類展示,經過藝術的處理,也或通過藝術與自然的相互融合與競爭,自然的美和多樣性也被帶進了花園。小而閉合的鄰近宮殿的被稱為私園、密園,這類園子的特點是閉合性和私密性遠勝於種植和設計。懸空花園也是如此,其中的植物選擇會有所不同,但仍是從同樣的目錄中選取,並仍處理成規則形狀,圍合有明確的邊界。不過,「植物命名的標准化始於文藝復興很久以後的1735年,所以文藝復興時期植物的義大利名字跟現代的叫法並不一定對應。」〔8〕
如何處理三種類型植物的關系是所有園藝設計的出發點,即使那些復雜的園子。一個小的花園可能僅僅以種植灌木為主,只有少量的其它兩類樹。十五世紀花園設計由植床和不同高度的台地構成。雖有幾層台地,花園構圖卻講究嚴整:基本部分絕大多數是對稱的幾何形,由於地形復雜,常出現不對稱的情況,植壇、道路的圖案化卻仍生出一絲不苟的效果。由於植物分類為三種,「花園設計的第一步是把整個園子分成三個區域,然後按照自然中能找到的模式選取植物同種種植。」〔8〕比如瑪丹別墅的圖紙上,有可分類的建築元素來包涵三類植物,一個單獨的露台給一種植物:巨大的上層露台是給杉樹和栗子樹的,中間窄的那個給桔子樹,低處的那個有著方形植床,標名為「花園」,毫無疑問是安排於灌木和花的。三個露台上的種植,依照自然的模式,即經常地杉樹和栗樹是在最高方位,雖然也並非總是如此。植物的布置在形式、大小和各部分間的關繫上,其實也並無明確的規定,排除位置和設計師或資助人的奇思異想,基本元素會被擴展、對比和安排成富有創造性的種類。在錫耶鈉不知名的建築師洛倫佐.多納蒂一份未出版圖紙上,顯示了一個小鄉村休隱地設計:花園被分為許多大塊,每一塊由三棵樹見方顯示,草地灌木之上是果樹為當時普遍做法,在主要建築物
(Casino)的兩側,基層是香甜氣味的灌木,上面的方形塊被標示為左側種長青植物,右側種胡桃或月桂〔9〕。而有時,出於觀賞需要也會在某一景點栽上某一種植物以形成所謂柑桔園,橄欖園,檸檬園等。
一旦植物選好了,下一步就是圍合全園並給各部分定界,通過種植來給園子一個構架,創造一個建築學的草木骨架。文藝復興的園子,由圍牆環繞,有些相當高,但經常覆以植物,或由高籬環繞,有時還有一道溝。籬笆,從5.5英尺到7.5英尺高,可由灌木、多刺的矮樹、果樹,或其它更多野生山茱萸、石榴和月桂樹等混種而成。相似的高籬可能圍合住花園各部分。然而這些綠色高牆僅用作定界和劃分大的區域,每區域中間的綠籬,並非同樣的功用。它們比較低是為了盡可能地組合不同植物為一體。花園牆常用爬藤類或棚架支撐的樹來建出一個自然的建築。長春藤和葡萄樹經常抵爬在這天然的牆上,或者還混合著茉莉、忍冬、石榴。整個花園因此被綠植圍合,基本單位區域也由植物界定,植物決定了道路----像阿爾伯蒂解說的那樣。橫直交錯的道路全部由植物連接和覆蓋。以至於基本單元被劃成幾何單元。他們認為,灌木或者樹,在路邊強調這種規則的圖案,表達出當代觀點,即這種範式繼承於自然界,而不僅僅附加在它之上。在植床的每一角,又有插著果樹、矮花樹和其他小植物的輕便籃子和花瓶加以提示和妝點,連接著園內的步道。〔10〕
對於植栽的構圖布局,建築師阿爾伯蒂在《論建築》中論述不多但意思明確,他在理想庭園設想中有如下幾點涉及:「在方形庭園中以直線將其分為幾個部分,將這些小區造成草坪地,用長方形密生團狀的剪枝造型黃楊、夾竹桃及月桂樹等圍植在它們的邊緣」;「樹木不論是一行還是三行均須種成直線形」;「在園路盡端,將月桂樹、西洋杉、杜松編織造成古雅的涼亭;沿園路而造的平頂綠廊支承在爬滿藤蔓的圓石柱上,為園路灑下一片綠蔭」;「在花壇中用黃楊樹種植拼寫出主人的名字」;「每隔一定距離就將樹籬修剪成壁龕形式,其內安放雕塑品,下置大理石坐凳」;「在中央園路的相交處建造造型月桂樹的祈禱堂」;「祈禱堂附近設迷園,旁邊建造纏繞著大馬士革草、玫瑰藤蔓的拱形綠廊。」〔11〕這里提到的植物編造出的涼亭、綠廊、壁龕,這類綠色建築,在古羅馬時候就有,彼特魯斯.德.克累森蒂斯在大約完成於1305年的《農事便覽》中對它也有所提倡,「在最合宜的地方,應當用樹木搭成房子、帳篷或者亭子的樣子」,在貴族和國王的花園里,要有「一幢用樹木形成的宮殿,既有廳堂也有塔樓,在乾熱的天氣里,老爺和夫人可以進去避暑」。〔12〕阿爾伯蒂顯然希望在文藝復興時期將此發揚光大。文藝復興時期,綠廊或藤架以各種形式覆在兩條主要交錯的花園道路上。另外,像羅馬先人那樣,柱子支撐橫梁以使爬藤植物生長,通常用木格架。〔13〕
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園林,往往有叢林,雖然種植很規則,但樹形完全自然,成林高大茂密儼如天生。「美第奇別墅,叢林的面積大大超過了幾何式花園,艾斯塔別墅則幾乎整個是叢林。而且,義大利的別墅園林面積一般不大,園林之外,常常是山坡上濃密的天然林,它們形成了園林的背景。」〔14〕園林里零星留存的那些虯勁老樹,與叢林遙相呼應。「密林-----在古代常與仙境相聯系,也與柏拉圖研究院、亞里士多德講學的學園相聯系,而文藝復興時期密林以叢林的形式復活了……叢林是自然的領地,是地球上的天堂,有自然慷慨給予的漿果和滋潤的橡樹果。叢林的自然景緻和濃濃綠蔭形成了一種荒野和神秘的氣氛,與規則式花園形成對比。」〔15〕 在規則式花園中,黃楊作為易剪枝造型的植物當然備受青睞。修剪樹木的藝術在古羅馬時期就備受推崇,叫做「綠色雕刻」。被修剪成各種形狀的植物,和圖案化的植壇和道路一樣,被看作建築向花園、自然的過渡與滲透。離園林主建築越遠,圖案的幾何性越弱,變得越柔和,越向自然接近,直到叢林、園外的農業景觀、自然山林。結合石作、噴泉、流水、雕塑的處理,整個園林的組織是一種費盡心思的安排,究其一切,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非常重視建築與自然的關系,認為設計一座花園,最重要的就是推敲這二者的關系。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最根本基礎的感覺,在於植物選用和排放秩序的慣例。到了十六世紀,花園設計與十五世紀台地園的最顯著區別是,花園「由小塊的被小路劃分出來的各種形狀的植床組成。」〔16〕 花園植栽的一些基本觀念,如主要採用長青植物品種、植物依循定線種植的特色,直到十六世紀末都沒有改變,雖然它們得到廣泛和顯著的發展。
Ⅶ 順義義大利農場門票多少錢
摘要 這里是一個綜合性的觀光農場,以義大利托斯卡納建築風格為基調,所有房間均為復合式結構並配有壁爐,完全體現義大利的異域風情。作為全北京乃至全國絕無僅有的義大利田園風情客房,義大利農場客房按照意式家居裝修風格,所有房間均採用復式布局。大量的原木和石料裝飾,竭盡全力還原義大利鄉村風貌。每間客房均配有壁爐,閑暇之時,與家人席地圍爐而坐,享用美味的點心以及農場自釀葡萄酒,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
Ⅷ 蘋果有名的出產地在哪裡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全國可以種蘋果的地方不少,但是比較多見和有名的主要是這幾個地方。
陝西的 白水縣蘋果,洛川紅富士蘋果
山東的 煙台蘋果
甘肅的 天水蘋果
各個地方在蘋果品種上有些許差異,論品質還是洛川的最出名啊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