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吃義大利菜,注意什麼義大利的飲食習慣與禮節
溫馨提示:吃義大利菜時該注意的事項?義大利人習慣該國傳統餐飲,即意式西餐,以義大利各大區的地方傳統風味菜、大餐為主。就西餐烹飪來講,義大利應是始祖,可以與法國和其它西歐國家的大餐媲美。因此,義大利人請客人吃意式大餐時也津津樂道,以此為驕傲。 吃義大利菜時該注意的事項?義大利人習慣該國傳統餐飲,即意式西餐,以義大利各大區的地方傳統風味菜、大餐為主。就西餐烹飪來講,義大利應是始祖,可以與法國和其它西歐國家的大餐媲美。因此,義大利人請客人吃意式大餐時也津津樂道,以此為驕傲。也有一部分人喜歡中餐,義大利尤其喜歡富有地方特色的北京烤鴨和清淡又略帶酸甜的粵菜。他們-般重視晚餐,重要的請客活動往往都安排在晚上,攜配偶同往。中午一般稱為工作餐,比較簡單,一個小時結束,不帶配偶。晚餐時間就比較長,用餐時往往邊喝酒,邊聊天,一頓飯要吃二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他們比較推崇慢餐運動,認為這是真正的飲食文化。 吃義大利菜時該注意的事項?義大利人喜愛麵食,往往放在第一道。做法吃法甚多,製作面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面條至少有上百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面條、通心麵條,菜汁面條等,還有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吃意式西餐主要用刀叉,因此,義大利在餐桌上的習慣是吃要盡可能閉嘴,吃喝盡量不發出聲音,吃面條要用叉子卷好送入口中,不可吸入發出聲音。餐間談話也宜等嘴中無食物再交談。否則被認為沒教養。每一道菜吃完後,只要把刀叉並排放在盤內,就表示已吃完,有剩的話服務員也會撤了。餐桌上不要起身跨越幾個人去夾取較遠的餐點或拿調味品,需要,應請鄰座代勞,將遠處的餐點盤或調味品拿到面前,再取食物放入個人碗盤中。 吃義大利菜時該注意的事項?義大利從南到北都適宜種植葡萄,所有大區都盛產葡萄酒,因此,義大利的葡萄酒品種和品牌都很多。義大利人喜歡喝葡萄酒,是家庭餐桌上頓頓必備的飲料,客人來了更是以酒相待。但是,義大利人喝酒的方式比較講究,一般在飯前喝開胃酒,又稱餐前酒,使人喝了能刺激胃口,增加食慾。席間視海鮮或肉類等不同的菜或飲白葡萄酒,或飲紅葡萄酒,餐後還要喝少量甜酒或烈性酒以助消化。席間一般不用烈性酒,更沒有習慣勸酒,因此,基本沒有酗酒現象。此外,義大利人還比較喜歡在開胃的軟飲料里摻點烈性酒,在冰激凌上澆點白蘭地,就連最後一道咖啡也要摻上些酒,認為這樣喝起來吃起來才更有味道,與眾不同。 吃義大利菜時該注意的事項?如果義大利朋友請你上家裡吃飯,客人可酌情帶些小禮物,如葡萄酒,甜食或巧克力,鮮花等,也可帶些有民族特色的精緻典雅的小工藝品或紀念品。義大利人在安排座位時是一男一女叉開,有時還把丈夫與妻子分開。客人帶的酒、食物和甜點也可以馬上食用。禮物一般都習慣當場打開。如送鮮花,切忌不能送菊花,義大利忌諱菊花,因為菊花盛開的季節正是人們掃墓的時候,菊花是葬禮上用的。送花時要注意送單數。紅玫瑰表示對女性的一片溫情,一般別送;手帕也不能送人。
⑵ 義大利有哪些西餐文化呢
義大利面,又稱之為意粉,是西餐品種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作為義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蘭小麥是最硬質的小麥品種,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其製成的意義大利面大利面通體呈黃色,耐煮、口感好。所以,正宗的原料是義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拌義大利面的醬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情況下,義大利面醬分為紅醬(Tomato Sauce)、青醬(Pesto Sauce),白醬(Cream Sauce)和黑醬(Squid-Ink Sauce)。紅醬是主要以蕃茄為主製成的醬汁,最經典的是義大利肉醬面,有些以乳酪老奶油為主,是著名的義大利麵食。目前是見得最多的;青醬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與濃郁;白醬以無鹽奶油為主製成的醬汁,主要用於焗面千層面及海鮮類的義大利面;黑醬是以墨魚汁所製成的醬汁,其主要佐於墨魚等海鮮義大利面。
而義大利面用的麵粉和我們中國做面用的麵粉不同,它用的是一種「硬杜林小麥」,所以久煮不糊,這就是最大的區別。然後它的形狀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還有螺絲型的、彎管型的、蝴蝶型的、貝殼型的林林總總數百種。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羅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南部西側,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西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城市面積 200餘平方公里。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花雷鋒城市。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 角。羅馬雖然沒能進入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羅馬倍感熟悉和親切,不少人總是對它懷有神秘之感和景仰之情——因為它曾是「世界帝國首 都」,是一座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古城。羅馬具有無與倫比的理由被稱為世界名城。它出現於公元前700多年,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一 樣,已有2500餘年歷史。如此古老而又繁榮至今的都邑,在世界上屈指可數。在古代,它先是羅馬共和國的首都,歷時近500年,接著又戴上了羅馬帝國的首 都榮冠達503年;在中世紀,它作為教皇國首都長達11個世紀(公元756年~1870年);緊接著它又成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王國首都。它更是古代最大 的教會,誰能想到,早在1900多年前的帝國時代,羅馬城就住有100多萬人!這里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文化昌盛,人們生活相當富足,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⑶ 西餐有很多講究,吃西餐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刀叉不能指人!切菜也有講究:左手和右手肘關節這個地方應該正好夾在腰的兩側,這樣控制你的切割的動作。西餐桌上的禮儀是人們長期形成的。有一些老規矩,例如,胳膊肘在用餐時自始至終不能擱在餐桌上等等,已不再被大家恪守了;但是,有許多「清規戒律」還是被人們所遵行。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
西餐的餐具比較多,左叉右刀,由外向內依次使用,食材用刀切小塊,右手用叉子送入口中,喝湯也需要單獨盛盤,用勺子喝,喝酒要小口慢慢喝,不要一飲而盡。其實這里說到的就是用餐禮儀,要優雅大方,行為得體,說白了就是要約束自己,表現紳士或者淑女范。
⑷ 西餐有很多講究,吃西餐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眾所周知,中國人都是吃中餐,而外國人是以吃西餐為主。但是現在隨著文化的交流,西餐也慢慢流入到了中國,而且西餐也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歡。吃西餐並不像吃中餐那樣用一雙筷子就可以夾起所有的菜,在吃西餐時是有很多禮儀講究的,需要大家去格外的注意。如果不知道這些,在外吃飯時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的做法,讓自己丟臉。
如果臨時決定要起身,千萬不要一下子就站起來了,一定要記得把腿上的方巾拿起來。也不能夠放在桌子上,這樣是不雅觀的,離開時將方巾放在自己的椅子上。然後把刀和叉放在餐盤的旁邊,這樣也不會弄臟桌子,回來以後拿著刀叉還能夠繼續用餐。當然如果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是朋友一起吃西餐,也沒有必要這么拘謹,自己吃的舒心就可以了。
⑸ 在義大利吃西餐有哪些就餐禮儀需要注意
1、預約的竅門。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2、再昂貴的休閑服,也不能隨意穿著上餐廳。
3、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如果有服務員帶位,也應請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就算是團體活動,也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4、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5、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6、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7、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里,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8、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10、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11、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眾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12、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13、進餐時應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選自我介紹。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14、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15、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16、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而且較平,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菜和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為宜。處理魚骨頭時,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放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
17、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18、喝湯也不能吸著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19、麵包的吃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吃的原則。吃硬麵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麵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吃。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麵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麵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20、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地,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2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折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22、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鍾方向即可西餐桌上的餐具很多,吃每一樣東西要用特定的餐具,就拿餐刀一項來講,吃西餐時最少也有三把刀,分別用來切肉排,蔬菜和切開小麵包,弄不清每一件餐具的具體用法就容易出現尷尬局面,餐具擺放得亂七八糟,就很容易使手中餐具掉在地上了。中國人用西餐是學習西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本課程講解西餐桌上最基本的常識,讓你在享受西餐雅緻的就餐氛圍時,舉止更正確得體地,進餐有條有「禮」。
⑹ 吃西餐的注意事項
吃西餐要講究的一用餐禮儀。
一,上菜。上菜的順序一般是:麵包,冷盤,湯類,主菜,甜點,咖啡或水果。冷盤是開胃菜。湯有海鮮湯和奶油湯。主菜有雞,魚,牛肉,豬肉等。最後是飲料或水果。
二,刀叉匙的使用。湯匙橫擺在湯盤前面,其它刀叉分別放在各道菜的兩邊,用刀叉要由外而內。吃肉類用刀,用左手執叉按住菜品,再用右手拿刀切,要用刀尖切。肉類的骨頭放在碟子的右角。
三,用手拿著吃。麵包塗點牛油拿著吃,薯片,炸肉片,蘆筍等。
四,餐巾。要等女主人打開時,才可以打開,放在腿部才最好。只用來擦嘴。晚餐的餐巾比早餐的大一些。用完餐放在左邊的桌上。
⑺ 吃西餐要有哪些規矩
吃法:1.餐巾:點完菜後,在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要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2.喝湯:喝湯也不能吸,要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湯送入口裡。匙柄與嘴動腦5度角,身體的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的是有握環的碗裝湯,可直接拿著握環端起來喝,別的碗可不能端著喝。3. 麵包: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吃。吃硬麵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麵包屑會掉滿地,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吃。不要像用鋸子似的割麵包,應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體的部分切下,再將麵包轉過來切斷另一半。切時可用將麵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4.吃魚: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是不備餐刀而是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而且較平,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菜和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為宜。對於魚骨應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放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5.肉菜:英國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紮起來,送入口中,如果是燒爛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撥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切肉,然後右手放下餐刀,換用餐叉,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鏟起來,送入口中,吃燒爛的蔬菜也是這樣鏟起來吃。6.調味醬汁:調味醬用湯匙與一般湯匙的用法是一樣的。應利用叉子將料理推到調味醬湯匙上食用,而非以叉子叉住料理再以調味醬用湯匙淋上醬料,因為後者是違反禮節的。
⑻ 西餐用餐的基本禮儀
入場&就坐
入場前經過迎賓處,大家可以在座位表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按照作為就坐。但如果沒有座位表怎麼辦呢?可以隨便坐嗎?
西餐通常的就坐方式遵循三個原則:
1.一男一女間隔開
2.伴侶拆散坐
3.男主人右手邊坐的是女vip,女主人右手邊坐的是男vip
如果還是不能確定自己該坐哪兒,聰明的小夥伴們可以等到大家都坐定差不多的時候,再去找位子,這樣就避免了不小心坐到vip位子上的尷尬。
坐好開動前需要鋪餐巾,餐巾通常放在盤子上。將餐巾打開,對折(可以對角折成三角形,也可以對折成長方形)摺痕那一面朝向自己,攤鋪在大腿上。
1.餐巾圍脖
你又不是嬰幼,一些容易弄臟衣物的食材,餐廳會為你配備圍脖的,除此之外不要把餐巾塞在領子里。
2.餐巾墊盤子
用盤子壓住餐巾的一角,其餘部分自然垂下
這種餐巾擺放方式多出現於中餐酒席,是非常危險的,起身的時候容易帶著餐巾,順帶把盤子也打翻了。
進餐
就坐,鋪好餐巾後,就要開飯了。
1.酒
西餐中,桌面通常會在靠近右手邊放3-4個杯子,呈45度角擺放。
右下角最靠近你右手的是起泡酒杯,高而瘦的杯型方便大家觀賞氣泡上升的樣子。
稍稍遠一些的第二個杯子,是喝白葡萄酒的,它不同於起泡酒杯,是我們常見的形狀。
再遠一些的第三個杯子是紅酒杯,它形狀類似白葡萄酒杯(當然具體形狀也不是絕對的,取決於主人的愛好,這里說的是一般情況),但稍高大一些。
離你右手最遠的杯子則是水杯,它也是最高最大的。在換酒,換菜時飲水漱口,可以幫助更好品嘗酒菜滋味。
2.麵包
麵包有時候會放在左手的小盤子里,有時候會放在大框子里需要自己挑選。如果筐子離你太遠,千萬不要起身彎腰去夠,請靠近麵包的人幫你遞過來就行了(同理還有鹽和胡椒的瓶子)。吃麵包用手掰,掰成沒一口可以吃完的分量,再用麵包盤上的黃油刀刮一點黃油往上抹就行了。
3.前菜
前菜有時是沙拉,大塊的蔬菜一口包進去不美觀,需要切切切。在西餐桌子上怎麼切東西,我會在後面講主菜和肉類的時候詳細說。
順帶一提,大家看到了桌上擺著那麼多叉勺肯定覺得很煩,該怎麼用呢?左叉右刀,這我就不贅述了。擺在左右的,通常從外往內用就好了,擺在盤子上方的叉勺是用來吃甜點的,最後使用。由於叉勺的內外順序是主人按照上菜順序已經調過的了,按照順序一道菜使用一對,就不會出錯了。
有時候我們要談話或者上廁所,需要將餐具稍稍放下,應該怎麼放呢?擺成一個八字,服務員就知道不要收掉。而吃完這盤菜需要服務員收碗時,刀叉柄朝5點方向。
而法式和英式的禮儀在這里又有不同,法國更喜歡在餐間將餐具倒過來放,方便大家觀賞銀器背後的花紋。
4.湯
無論是西餐還是中餐,都要注意一個點,永遠不要低頭去夠桌上的湯。要把勺子舉到與不低頭情況下的嘴同高,將湯送入。
怎麼舀湯呢?勺子由內向外是英式舀湯的方法,勺子由外向內是法式的。左為英式,右為法式:
湯剩下一個底了怎麼辦呢?這一點英法的禮儀又不同了,英國是將碗的內側抬起,碗朝著外面傾斜,湯聚在碗的外側,再用勺子去盛。法式相反,將湯碗外側抬起,湯匯聚在碗內側,再用勺子去刮。但無論如何,端起不帶把的湯碗對嘴喝是萬萬不可以的。
特別提一下棘手的酥皮湯,如果你不想吃外面那一層酥皮,就直接用勺子把酥皮戳開一個洞,舀下面的湯就好啦。但如果你想吃酥皮的話,可以用小刀沿著碗沿刮下來,將酥皮放在盤子里,和麵包一樣,用手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吃就行了。
5.主菜
海鮮:叉子通常是四個齒的,而吃海鮮的叉子會是三個齒,且微微向上翹起。魚肉易碎,如果連特製的叉子也無法將其盛起,就用勺子幫忙吧。如果魚帶骨,吃完一面不要翻,將骨頭剔除,再吃剩下的。吃生蚝,龍蝦,田螺等,都會有自己特別的工具,按照順序使用就好。
肉類:這里涉及到切。通常我們將叉子叉在肉上,刀靠近叉子輕輕切肉,
這樣可以防止食物移動。一般來說,從肉的左邊開始,往右切,肉的大小適宜一口吃下。
歐式和美式切東西的方式不盡相同。
左邊的美式禮儀,先將一整塊肉全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左右手在盤子上方換餐具,放下刀子,右手拿叉,將一盤碎肉叉著吃。
右邊比較傳統算是歐式,切一塊吃一塊,依舊左叉右刀。若牛肉有骨,需要沿著骨頭切。
如果吃雞,有細小的骨頭需要吐出來,千萬不要直接吐到桌上。把餐巾打開,手拿著遮擋住嘴,叉子伸到嘴邊,將骨頭吐到叉子上。再將叉子上的骨頭放入碟子靠自己的那一邊。
義大利面:將左右手的叉勺於桌面交換。用叉子叉一些面條,再抵著勺子內部旋轉,把面條捲起來吃。
6.甜點
甜點用盤子上方的叉勺,叉子用來叉水果,勺用來吃布丁類的軟食物。有時候遇到了水果塊頭太大無法一口吞下的情況,也可以用勺代替刀,幫助切一下再吃。
⑼ 義大利菜的飲食禮儀
義大利人習慣該國傳統餐飲,即意式西餐,以義大利各大區的地方傳統風味菜、大餐為主。就西餐烹飪來講,義大利應是始祖,可以與法國和其它西歐國家的大餐媲美。因此,義大利人請客人吃意式大餐時也津津樂道,以此為驕傲。也有一部分人喜歡中餐,義大利尤其喜歡富有地方特色的北京烤鴨和清淡又略帶酸甜的粵菜。他們-般重視晚餐,重要的請客活動往往都安排在晚上,攜配偶同往。中午一般稱為工作餐,比較簡單,一個小時結束,不帶配偶。晚餐時間就比較長,用餐時往往邊喝酒,邊聊天,一頓飯要吃二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他們比較推崇慢餐運動,認為這是真正的飲食文化。
義大利人喜愛麵食,往往放在第一道。做法吃法甚多,製作面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面條至少有上百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面條、通心麵條,菜汁面條等,還有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吃意式西餐主要用刀叉,因此,義大利在餐桌上的習慣是吃要盡可能閉嘴,吃喝盡量不發出聲音,吃面條要用叉子卷好送入口中,不可吸入發出聲音。餐間談話也宜等嘴中無食物再交談。否則被認為沒教養。每一道菜吃完後,只要把刀叉並排放在盤內,就表示已吃完,有剩的話服務員也會撤了。餐桌上不要起身跨越幾個人去夾取較遠的餐點或拿調味品,需要,應請鄰座代勞,將遠處的餐點盤或調味品拿到面前,再取食物放入個人碗盤中。
義大利從南到北都適宜種植葡萄,所有大區都盛產葡萄酒,因此,義大利的葡萄酒品種和品牌都很多。義大利人喜歡喝葡萄酒,是家庭餐桌上頓頓必備的飲料,客人來了更是以酒相待。但是,義大利人喝酒的方式比較講究,一般在飯前喝開胃酒,又稱餐前酒,使人喝了能刺激胃口,增加食慾。席間視海鮮或肉類等不同的菜或飲白葡萄酒,或飲紅葡萄酒,餐後還要喝少量甜酒或烈性酒以助消化。席間一般不用烈性酒,更沒有習慣勸酒,因此,基本沒有酗酒現象。此外,義大利人還比較喜歡在開胃的軟飲料里摻點烈性酒,在冰激凌上澆點白蘭地,就連最後一道咖啡也要摻上些酒,認為這樣喝起來吃起來才更有味道,與眾不同。
如果義大利朋友請你上家裡吃飯,客人可酌情帶些小禮物,如葡萄酒,甜食或巧克力,鮮花等,也可帶些有民族特色的精緻典雅的小工藝品或紀念品。義大利人在安排座位時是一男一女叉開,有時還把丈夫與妻子分開。客人帶的酒、食物和甜點也可以馬上食用。禮物一般都習慣當場打開。如送鮮花,切忌不能送菊花,義大利忌諱菊花,因為菊花盛開的季節正是人們掃墓的時候,菊花是葬禮上用的。送花時要注意送單數。紅玫瑰表示對女性的一片溫情,一般別送;手帕也不能送人。
義大利餐會提供全套菜牌,包括開胃頭盤、湯、麵食、披薩、主菜以及甜品。先吃頭盤,湯或面稱為第一道菜,主菜等於第二道菜,然後是沙拉、甜品或乳酪,最後是咖啡或飯後酒,每道菜餚選一款即可。
第一道菜包括湯,麵食、利梭多飯、玉米糕或披薩。
第二道菜包括海鮮盤和肉盤。義大利餐里,海鮮的烹調方式比肉類多樣。傳統菜單會保留配菜一欄,受歡迎的配菜有香菜炒保鮮尼菌、番茄芝士沙律等,而現代主菜會配以更多的蔬菜和澱粉食物來平衡營養,無需另選配菜,馳名的主菜有釀花枝、香草生腿煎牛仔肉片和燒牛柳配蘑菇紅酒汁等。
義大利的甜品是琳琅滿目的,包括糕餅、雪糕和酒香水果等,比較出名的有意式芝士餅、西西里三色雪糕、提拉米蘇等;在享用甜品之後,侍應生會推上芝士車,芝士在義大利是十分普遍的食物,種類大概有400種,可以入菜或者伴紅酒進食;常見的義大利芝士有蘇芬些拿芝士(Gorgonzola)、寶百士(BeiPaese)、芳天娜芝士(Fonfina)、柏爾馬臣芝士(Parmesan)、布旺倫芝士(Provolone)和莫撤拿芝士(Mozzarella)。
用餐後,可以喝一杯濃縮咖啡Expresso或者泡沫咖啡Cappuccino幫助消化,最好伴一點杏仁曲奇。
義大利菜分量比較大,為了避免浪費,幾道菜可以分開點,也可以兩三人分吃一整套的義大利餐。
⑽ 西餐用餐禮儀有哪些
西餐講究的是優雅就餐。可以說,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是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燦燦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蠟燭台,繽紛的美酒,加上人們優雅迷人、彬彬有禮的舉止,構成了一幅動人的油畫。西餐就餐的禮儀很講究,幾種常見的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