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今天什麼年月日期

伊朗今天什麼年月日期

發布時間:2022-06-07 20:14:44

『壹』 今年,美國幾月份打伊朗

攻打伊朗主要是看伊朗核武發展的狀況而定和外交努力的結果。

1、伊朗並沒有公開承認要發展核武器,只是打著伊朗擁有和平開發核能的權利(其實發展核武器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是伊朗就是不承認,讓美國抓不到把柄),這一點和北朝鮮很不同,北朝鮮已經承認並試驗核武器,只是北朝鮮是一個垂死的政權,並且戰略地位相對不太重要的地區,再加上韓國反對動武,因此美國沒有行動,而伊朗不同,戰略地位及其重要,一旦掌握核武器,將造成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和造成大的動盪,因此美國制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決心是非常大。

2、美國處理這種事件,首先是外交,通過國際社會的制裁(估計用處不大,因為中國不太合作),如果伊朗還繼續往前走,美國有可能採取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因為畢竟伊朗還處於核武發展階段,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夠消除其核武器能力,而武力推翻伊朗政權是最下策,並不是美國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因為推翻這個政權後,就要重建這個國家體制(不能打垮甩手就走,這樣只會使得伊朗更加動盪,成為恐怖主義溫床),這樣要付出巨大的金錢和人力和物力重建戰後的伊朗,而且需要漫長的時間,美國現在拖延不起這個漫長時間和耗資巨大的重建。

3、外科手術打擊的時間主要是看伊朗的面對國際社會的制裁如何行動,是否一意孤行(伊朗不會這么傻,這樣就是等著挨打),還是搞曲線主義(這是一種拖延戰術令美國最頭痛,最近2月 6日伊朗外交部長表示,把該國的濃縮鈾送往國外進行進一步提煉的最後方案有可能達成,很明顯伊朗正在施行拖延戰術,這樣的話戰爭就一時間無法爆發,拖延好了能好幾年,有肯能研製成功核武器。

4、美國是絕對不能讓以色列動武的,因為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目前的中東和平非常脆弱,因此即便動武也是美國進行,因為美國畢竟是公認的世界警察,美國動武阿拉伯國家反對的聲音相對較弱,而且許多阿拉伯國家可能還暗地裡支持美國(畢竟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將會成為中東的霸主,穆斯林也是分派的)

『貳』 98世界盃預選賽中國2:4伊朗比賽日期到底是96年9月還是97年9月

98世界盃預選賽中國2:4伊朗比賽日期是97年9月。

『叄』 2022年滅亡的國家

21世紀最有可能會消失的國家有哪些?: 朝鮮、韓國 原因:統一 歐盟各國 原因:歐洲統一

2021年戰亂國有哪些? - :首先是周朝的成康之治,公元前1020年-前996年.成康之治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太平盛世.史家稱「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 然後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前141年. 文景...

已經消失的國家有哪些? - : 這些是20世紀以來消失的國家 不是很全,請諒解 不包括二戰,法西斯建立的傀儡國 1清帝國 清帝國,在1840年以後就開始苟延殘喘,終於在1912年支撐不住了,在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代表小皇帝...

2022年世界會滅亡嗎 - : 不會,因為2012世界就毀滅了

2022將會發生什麼地理瑪雅預言 - : 考古人員在研究牆壁上的繪畫和數字美國考古學家在瓜地馬拉瑪雅文化遺址取得重大發現,包括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瑪雅天象表,記錄著天象和日歷.日歷延續至今後7000餘年,推翻了「2012年世界末日說」.新發現這處遺址位於瓜地馬拉東...

正在消失的國家有哪些? - : 這個為題太寬泛了,可以說現在每個國家都正在消逝 從歷史來考慮,羅馬帝國也算消失了,說說中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五代十國,這些都算消失了 歷史是發展的 戰爭和利益集團的斗爭使得國家這個集團不斷的改變 南斯拉夫消失以後,變成n個國家,其中一個叫做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它在世界盃期間也消失了,變成了塞爾維亞,另一個是黑山 希望世界能夠和平`

世界各國家的滅亡 - : 很久以前,查理滿帝國滅亡 羅馬帝國滅亡 拜占庭帝國滅亡 壓力山大帝國滅亡 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帝國滅亡 法蘭西第一,第二,第四共和國滅亡

這幾個國家是怎樣被誰滅亡的? - : 平時還是應該多了解點歷史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舊稱譯音.歷史上在這一西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在國際上更名為伊朗拜占庭就是現在的土爾其.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帝國以巴爾干半島為中心,領...

『肆』 巴林在2022年世界盃預選賽中擊敗伊朗,巴林足球為什麼會如此之強呢

他之所以會如此之強,是因為它的訓練方式比較特殊,而且相關教練的決策力很厲害,總是能夠有效把握賽場上對手的戰略戰術。

『伍』 |979年伊朗

兩伊戰爭

『陸』 2022年2月22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是什麼

2022年2月22日新聞聯播有以下主要內容:

1、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共享冬奧榮光 我們一起向未來。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

3、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

4、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啟動實施。

5、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將適當靠前發力。

6、北京冬殘奧會轉換工作開啟。

7、中央援建香港方艙醫院項目開工。

8、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最新疫情。

9、國內聯播快訊。

10、俄總統宣布承認烏東部民間武裝控制地區獨立。

11、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4.23億。

12、伊朗總統訪問卡達 加強雙邊合作。

以上內容參考:CCTV節目官網—《新聞聯播》 20220222

『柒』 03年到20年的重大事件

圖為8月20日,美軍士兵守衛在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的鐵絲網一側。圖源新華社/法新

「9·11」恐襲事件發生20年了。

20年過去,美國紐約雙子塔的烈火濃煙彷彿仍在眼前,恐怖主義的陰霾依舊籠罩在世界上空。20年間,美國的「反恐」進程「把阿富汗政權從塔利班換成塔利班」,這種頗具反諷意味的「輪回」,宣告了美國所謂「反恐戰爭」的失敗。

「美式反恐」為何越反越恐?自詡為「正義之師」的美國為何沒給世界帶來和平與安全?在「9·11」事件2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邀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李偉、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德剛等國際問題專家就這些問題進行對話。

「9·11」事件為何發生?20年間,美國內政外交發生哪些變化?

2001年9月11日上午,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另一組劫機者迫使第三架民航客機撞入華盛頓五角大樓,造成2977名平民遇難及19名劫機者死亡,美國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這是美國遭受的最為嚴重的恐怖主義災難。2001年10月7日,美國以「反恐」為名發動阿富汗戰爭。

李海東:「9·11」事件的發生基於多方面因素:一是美國沒有處理好與伊斯蘭國家的關系。多年來,美國的中東政策總體而言是「一邊倒」地偏袒以色列,導致其與伊斯蘭國家關系持久緊張,中東地區的諸多宗教極端主義者更是對美國充滿仇恨。二是美國沒有處理好自身問題。盡管美國已經擁有十分發達的情報系統,但20世紀90年代其整體安全情報和外交資源主要用於籌劃如何與其他大國開展大國地緣政治對抗,並未足夠重視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直接威脅的伊斯蘭世界中存在的極端主義者。美國情報系統誤導了決策者,使其出現重大政策失誤。「9·11」事件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

有個頗具諷刺意味的事實,策劃「9·11」事件的「基地」組織正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在阿富汗大力支持伊斯蘭世界中的反蘇力量,其中就包括「基地」組織。由於美國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和判斷,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偉:「9·11」事件給美國造成巨大打擊,並對其國家安全觀念產生極大沖擊。在此之前,美國認為對其構成威脅的對手以國家行為體為主,但「9·11」事件表明,作為非國家行為體的「基地」組織,也能對美國造成幾乎致命性的打擊。

之後一段時期,美國整體國內政策圍繞「反恐」進行。例如,「9·11」事件發生不久,美國以「反恐」名義頒布了《愛國者法案》。同時,美國實施了大規模的政府改組,包括成立國土安全部、設立國家反恐中心等,並在一定時期內修改了與留學、移民相關的一系列政策。

在外交領域,美國從小布希政府時期開始採取以「反恐」立場劃分敵友的對外政策,即誰支持美國「反恐」,誰就是美國的朋友,反之就是美國的敵人。

「9·11」事件後,美國給國際社會造成最大影響的舉措是發動了兩場所謂「反恐」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孫德剛:「9·11」事件發生以來的20年間,美國對外戰略發生多次重大轉變。事件發生後至2011年的10年間,美國相繼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對外戰略重心從大國博弈轉向「反恐」。從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間,「反恐」和大國博弈同時處於美國對外戰略的重要位置。隨著美國正式結束20年阿富汗戰爭,其對外戰略重心回歸地緣政治的大國博弈。

在所謂「反恐」方面,美國主要採取以下舉措:一是以政權更迭為目的組建「志願者聯盟」,發動阿富汗戰爭,並糾集一撥「小兄弟」發動伊拉克戰爭;二是發起「反跨國恐怖主義論壇」,並把打擊反美力量一並納入「反恐」行動之中,給朝鮮、伊朗、敘利亞等國「貼標簽」,將其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三是將高科技應用於「反恐」行動,在中東、中亞等地區建立多個無人機基地,對恐怖分子進行定點清除。

所謂「反恐戰爭」為何慘淡收場?美國「反恐」政策出了哪些問題?

據外媒報道,美國布朗大學的戰爭成本項目發布報告顯示,美國在「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的預算成本和未來債務總額,「以當前美元計算約為8萬億美元」;此外,約92.9萬人在美國的「反恐戰爭」中喪生。

然而,無數的金錢和死亡並未換來美國人期待的和平與安寧。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公布的民調顯示,近七成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未能在阿富汗實現目標。

李偉:美國摧毀「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訓練營地後,其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步入歧途。一方面美國以「反恐」為名「夾帶私貨」。2003年,在發動阿富汗戰爭僅兩年後,美國為了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捏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與「基地」組織有聯系的虛假情報,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其根本目的是在中東國家推行「美式民主」。最終,事與願違,反而在伊拉克催生了另一個新的國際恐怖勢力——「伊斯蘭國」極端組織。

另一方面,2011年擊斃本·拉登後,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便只有「反恐」之名,而無「反恐」之實。此後10年,美國的對手不再是恐怖組織,而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其目的是在阿富汗扶植一個親美的傀儡政權。而這一政權並不符合阿富汗的整體國家利益。

美國看似高舉「反恐」旗幟,實質卻在不斷製造新的恐怖主義,並使恐怖主義發展蔓延的土壤更加肥沃,恐怖活動日益猖獗。

孫德剛:美國的「反恐」政策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沒有弄清恐怖主義具有多重根源,如思想層面的意識形態極端化、社會層面的族群對立和分裂主義、經濟層面的貧窮導致極端分子鋌而走險,而是簡單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引發新的矛盾。

二是錯誤地認為民主是根治恐怖主義的良方,將二戰後對日本、德國的民主化改造用於伊斯蘭國家,企圖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國打造「民主樣本」,結果出現「水土不服」。同時,美國簡單地將民主治理等同於民主選舉,導致這些國家在選舉中以部落、教派、族群等劃線、抱團,原有的國家認同和內部平衡被打破,族群之間的對立進一步加劇。

三是過於迷信高科技「反恐」手段,無人機「斬首」行動常因情報失誤而造成平民傷亡,加劇中東地區反美情緒,讓美國大失民心。

李海東:美國在「9·11」事件後的一系列「反恐」行動遠未達到其預期目標,決策者一再犯錯,政策失敗成為20年來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個鮮明特點。

例如,美國以塔利班庇護「9·11」事件幕後主使本·拉登和「基地」組織為由,發動阿富汗戰爭,在推翻塔利班政權後,基於新的戰略考慮,不僅未從阿富汗撤軍,反而將北約力量帶入阿富汗。在此期間,美國還盲目地開辟了伊拉克戰場,把顛覆薩達姆政權作為其「反恐」的一個目標。此後,美國還加大對利比亞、敘利亞等中東北非其他國家內政的干預。事實上,美國並未將心思真正用於反恐,而是將大量資源用於顛覆其他國家政權,試圖借「反恐」之名對相關國家進行美式改造,並利用美國在不同地區的軍事存在搞大國地緣政治角逐把戲。但美國的能力與目標不相匹配,致使其政策反復失敗。可以看到,「9·11」事件之後,美國外交政策錯誤迭出,錯上加錯,最終導致其在阿富汗的狼狽大潰敗。

美國在中東釀成哪些惡果?給世界留下多少隱患?

日前,伊朗國家電視台援引國際慈善組織救助兒童會的數據稱,美國入侵阿富汗的20年間,近3.3萬名兒童被殺害或致殘,且這一數字不包括因飢餓、貧困和疾病而死亡的兒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8月31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今天,1800萬人,也就是阿富汗幾乎一半的人口需要靠人道主義援助才能倖存。」

如世人所見,「9·11」事件發生20年後,高舉「反恐」這面「正義大旗」的美國,留給中東乃至世界的是更多苦難和安全隱患。

孫德剛:「9·11」事件發生之後,世界各國普遍同情美國人民,國際社會也一致認為恐怖主義活動與反恐怖主義活動是一對主要矛盾。然而,美國錯誤地發動兩場所謂「反恐戰爭」,從受害者變為加害者和佔領者,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造成大規模的無辜平民傷亡,導致國際社會尤其是伊斯蘭國家對美國的看法發生轉變。

在美國發動戰爭之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國家認同較強。然而,美國試圖「嫁接」西方選舉政治,導致兩個國家內部族群矛盾上升,部分失去資源和權力的前政府官員、軍人轉而加入極端組織。美國發動所謂「反恐戰爭」的另一個結果是,地區民族主義抬頭,包括極端民族主義、排外主義、反美主義上升,並為新的暴力和恐怖主義活動提供了土壤。

此外,近年來歐美國家頻繁發生的「獨狼式」恐怖襲擊事件,也是美國「反恐」行動產生的衍生品。其中大部分「獨狼式」恐怖分子都受到「伊斯蘭國」極端意識形態的影響。

李海東:過去20年,國際恐怖主義危害並未減弱,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政策失誤導致多個國家、相關地區以及美國自身的深刻混亂。美國在「反恐」中的雙重標准和三心二意,還增加了國際反恐協調與合作的難度,恐怖主義始終未能被徹底清除。

對世界而言,美國越來越危險了,其以「反恐」之名不斷顛覆其他國家政權,並在不同地區反復製造危機和動盪,非但沒有給其自身和世界帶來安全,反而使其所到之處盡是混亂,並由此催生出更多恐怖分子,讓世界變得更不安全。可以說,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混亂的製造者和散播者。

透過美國20年的所謂「反恐」行動,越來越多人看清美國對外政策損人害己的本質,也看清了美國對外行動的危險性。世界各國對美國更加警覺和抵觸。

李偉:除了在發動兩場戰爭期間催生出新的恐怖組織之外,美國還試圖利用恐怖組織遏制圍堵其他國家。例如,眾多證據表明,美國為了推翻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政權,暗中為「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在敘利亞的活動提供武器。種種行為表明,美國並未將反恐作為真正目標,而只是將其作為維系自身霸權地位的工具。這種做法導致恐怖活動愈演愈烈,並且反噬美國自身。當下,無論美國還是國際社會,都在承擔美國「反恐」釀成的惡果。

當前,國際反恐面臨哪些新挑戰?美國應當如何發揮應盡作用?

8月26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國際機場發生兩起爆炸襲擊,致使大量阿富汗平民和13名美軍士兵死亡,成為10年來駐阿美軍傷亡最慘重的事件。「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發表聲明宣稱實施了此次襲擊。美媒稱,美國和盟友花了20年時間試圖挫敗阿富汗境內的恐怖主義,但這次襲擊表明恐怖主義仍是一個威脅。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並沒有根本消除,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仍然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李海東:接下來,國際反恐還將面臨諸多新挑戰。一方面,盡管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權,並宣布組建新政府,但阿富汗局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在其他國家難以生存發展的部分極端主義者會利用阿富汗未來一段時間內部治理薄弱局面,將其作為庇護所或集結地,從而加劇全球反恐形勢的復雜程度。此外,美國20年來的所謂「反恐戰爭」產生大批難民,給許多國家造成困擾。難民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也給極端組織煽風點火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對反恐的態度存在嚴重分歧,部分政治精英想繼續推行所謂「反恐」政策,而美國民眾則希望將更多資源用於國內發展,這意味著未來美國「反恐」行動將缺少更多國內支持,相關投入勢必相應減少。美國在製造出更多恐怖主義力量之後,卻在全球反恐進程中逐漸減少自身的努力和投入,這將給國際反恐合作進程帶來更多困難。

李偉:美國政府應當摒棄在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准,放棄將反恐「政治化」「工具化」的錯誤做法,真正從本國民眾利益以及國際利益出發,而不是僅僅服務於國內大資本集團,以「反恐」為名來謀取一己私利,助長恐怖主義的囂張氣焰。

美國政府必須認識到,無論打著什麼旗號的恐怖主義都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威脅和危害,絕不能為了所謂「大國競爭」戰略,而去支持或縱容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的恐怖組織,這樣只會損害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世界各國只有堅持以建設促穩定、以發展促安全的思路,聯合開展有效的反恐行動,縮小恐怖組織的活動空間,鏟除恐怖主義的滋生土壤,才是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的根本出路。

孫德剛:美國從阿富汗撤軍表明,美國所謂的「反恐戰爭」是失敗的。失敗的根源在於美國始終戴著有色眼鏡,不願與其他大國在反恐領域開展真正的多邊合作,而只是建立了一個「偽多邊」的「反恐」聯盟。美國一方面希望藉助中國、俄羅斯等大國以及伊朗、沙特、土耳其等伊斯蘭國家的力量,打擊恐怖主義;另一方面卻對這些國家的內政指指點點,並打著所謂「宗教自由」、「少數民族人權」的旗號反對這些國家的反恐與去極端化行動,暴露出美國在反恐問題上的功利性和雙重標准。

美國政府必須在反恐問題上改弦更張,應當與其他國家的反恐進程保持一致步調,借鑒別國的反恐與去極端化經驗,推動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的概念定義盡快達成共識,避免在反恐進程中將恐怖主義與特定的民族、宗教掛鉤。同時,應當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國際反恐合作,在打擊恐怖主義融資及網路恐怖主義方面形成合力。

更重要的是,反恐應當回歸治理這一根源。對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葉門、索馬里等動盪國家,加強安全治理,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是國際社會當務之急。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應當施以援手,尤其是發達國家應當承擔更多責任,幫助這些動盪的國家實現穩定和發展,多管齊下推動反恐與去極端化工作。

","force_purephv":"0","gnid":"97d6df6c4673748e6","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24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d0ac41816d242b7.jpg","width":"400"}]}],"original":"0","pat":"mass_vulgar,art_src_3,socialc,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3133352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911f99341036493a","src":"大眾網","tag":[{"clk":"kinternational_1:阿富汗","k":"阿富汗","u":""},{"clk":"kinternational_1:伊斯蘭國家","k":"伊斯蘭國家","u":""},{"clk":"kinternational_1:恐怖主義","k":"恐怖主義","u":""},{"clk":"kinternational_1:9·11","k":"9·11","u":""},{"clk":"kinternational_1:美國","k":"美國","u":""}],"title":"「9·11」事件20年:「美式反恐」為何越反越恐?

03年到20年都發生過什麼大事? - : 03年的非典禽流感,04年神舟5號飛船,06年免除農業稅,07年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08年雪災,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毒奶粉,美國赤貸危機...

2003 .3.20號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 :(7)伊朗今天什麼年月日期擴展閱讀: 伊拉克戰爭期間的著名戰役介紹: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2004年11月7日—12月23日,聯軍稱為幻影狂怒行動,伊政府稱為破曉行動),是2004年底美國、英國和伊拉克軍隊聯合發起的軍事行動,...

2003世界十大事件有哪些 : 2003世界十大事件有哪些 全部 好評回答 2005-03-09 20:51:16 2003年的世界大事1、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途中解體爆炸.2、3月20日美以戰爭, 4月9日...

...請回答:(1)「三年以來」是指歷史上哪三年?中國處於什麼時期?(2)「三十年以來」是指哪一革命時期?它以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為開始的標志?(3... - :[答案]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三年以來」指1946-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6月,國民黨20多萬人,向中原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解放戰爭開始.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

列舉2003 - 2012年間我國發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並思考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 2003到2012年間我國發生的重大事件有,2003年發生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2年發生禽流感.

2003年我國有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 : 2003 非典爆發

2003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 : 非典 對於這種型傳染病,人們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概念也漸趨正確.起初人們認為,致病原因是衣原體病毒,直到20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我國廣東醫生在與病魔的搏鬥中,根據其臨床上有發燒、咳嗽、肺部...

中國03年後的重大事件: 汶川地震! 神7上天 嫦娥一號繞月衛星

03年重大事件??: 非典

『捌』 98世界盃預選賽中國2:4伊朗比賽日期到底是96年9月還是97年9月

1997年十強賽金州慘案。范志毅點球先下一城,李明抽射擴大比分,巴蓋里點球追回一分,馬達維基亞先連過四人扳平了比分,後用一記超級世界波逆轉了比分,3分鍾後,伊朗隊的莫迪洛斯胸部停球凌空抽射鎖定比分。

『玖』 伊朗今天幾月幾號

伊朗與我們的時差是三個半小時,現在北京時間是19點40,伊朗就是16:10

『拾』 美國伊朗戰爭是哪一年

概述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結果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閱讀全文

與伊朗今天什麼年月日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語微信怎麼注冊 瀏覽:102
哪個國收到中國口罩了 瀏覽:842
印度人為什麼叫西天 瀏覽:678
男人去越南為什麼不想回來 瀏覽:536
去英國上大學要帶什麼東西 瀏覽:186
華友鈷業印尼前景怎麼樣 瀏覽:297
印尼螃蟹怎麼殺 瀏覽:151
伊朗錢叫什麼意思 瀏覽:580
越南哪裡可以免費玩 瀏覽:872
越南和義大利哪個大 瀏覽:374
英國保證金需要多少錢 瀏覽:819
越南開掛車多少工資 瀏覽:493
越南綠豆餅特產一個多少錢 瀏覽:890
印度半島南臨什麼海 瀏覽:580
英國二戰起了什麼作用 瀏覽:931
印尼寬頻中國聯通版什麼梗 瀏覽:361
晴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6
伊朗地名貓叫什麼 瀏覽:575
越南平原佔多少山區佔多少 瀏覽:585
中國電信寬頻網速怎麼樣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