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
( 一) 裂縫性背斜圈閉的形成機理
在緻密、性脆的非滲透性岩層中,由於構造作用或其他改造作用,裂縫可以特別發育,從而導致出現孔隙和滲透性變好的局部地區。在背斜構造控制下,裂縫性儲集層被非滲透岩層和高油氣勢面聯合封閉而形成的閉合低油氣勢區,稱之為裂縫性背斜圈閉。其主要的儲集空間是裂縫和孔洞,主要的滲透通道是裂縫,裂縫在圈閉中起著十分重要的雙重作用。
裂縫性背斜圈閉和背斜圈閉是有區別的,其主要區別在於裂縫性背斜圈閉的儲集層不是呈層狀展布,而是僅在裂縫發育帶形成呈帶狀分布的不甚規則的裂縫儲集體。
裂縫性儲集層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此處僅指在背斜構造控制下的構造裂縫,而其他條件下形成的裂縫性儲集層,大多是岩性圈閉,不屬於本類圈閉。
( 二)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的特點
油氣在裂縫性背斜圈閉中聚集工業規模石油和天然氣後,而成為裂縫性背斜油氣藏。該類油氣藏中油氣的分布總體上受背斜構造控制,但以裂縫發育帶最為富集; 油氣產量、油氣柱高度以及油氣層壓力分布極不均勻。
( 三)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的主要類型
裂縫性背斜油氣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儲量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其儲集層的岩石類型及重要性,可分為碳酸鹽岩和其他沉積岩裂縫性油氣藏兩大類,其中以碳酸鹽岩裂縫性油氣藏最為重要。
碳酸鹽岩中的裂縫性油氣藏分布廣泛,但以構造變動較強烈的山前帶,或其他褶皺背斜帶最為重要。最典型的是波斯灣盆地的扎格羅斯山前帶。在該帶已發現的 50 多個油氣田中,有20 多個是裂縫性背斜油氣藏,儲量在10 億噸以上的特大油氣田就有6 個 ( 加奇薩蘭、馬倫、阿瓦茲 - 阿斯馬里、阿加賈里 - 比比、哈基麥赫和帕扎南) 。此外,伊拉克的阿因扎列大油田亦屬裂縫性背斜油氣田,基爾庫克特大油田雖屬礁型油氣田,但裂縫亦很發育。現以伊朗的加奇薩蘭油田為例簡介如下 ( 圖 4 -17) 。
圖 4 -17 伊朗的加奇薩蘭油田平面及剖面圖
該油田位於扎格羅斯山前帶的第二構造帶上,褶皺強度中等到較強,上下構造不一致,地表為中中新統法爾斯組組成的向斜,地下為阿斯瑪里灰岩組成的頂部平緩、兩翼較陡(達50°)的簡單背斜。軸向北西,長70km,寬9km,閉合面積為600多km2,閉合高度為3000m左右。它有三套產油層,自上而下依次為:阿斯瑪里石灰岩(下中新統-漸新統)、薩爾維克石灰岩(中白堊統)、卡米石灰岩(上侏羅統),裂縫把它們溝通,形成具有統一壓力系統的巨厚塊狀儲集體,油氣柱高達2100m。阿斯瑪里石灰岩之上為巨厚的上法爾斯膏鹽層所封閉。
主要產油層阿斯瑪里石灰岩的孔隙率均一,但以低孔隙率為主。據某井統計,孔隙率大於9%~13%的,僅占儲集層厚度的13.8%;孔隙度為5%~9%的,占儲集層厚度的14.8%;孔隙率低於5%的卻佔71.4%。岩樣的滲透率一般小於(10~20)×10-3μm2;最高的僅40×10-3μm2,但裂縫發育帶滲透性極好,油田西北端24、35及45號井的最高日產量達萬噸以上,整個高產區平均單井日產量達8000t以上。但在某些井(如6號井)全部鑽開阿斯瑪里灰岩的日產量也只有600t。
圖4-18 四川石油溝-東溪氣田平面及剖面圖(據四川石油管理局,1959)
我國四川盆地東、南部氣區中亦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碳酸鹽岩裂縫性氣藏(四川盆地地震勘探),其基本特徵都具有相似性,但產氣能力和氣柱高度均遠不及扎格羅斯山前帶。圖4-18為川東南石油溝-東溪氣田構造圖及剖面圖。
該氣田的生產層主要是三疊系嘉陵江組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其上部為硬石膏層作為蓋層。據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僅2%,滲透率小於1mD;但試井結果,滲透率達幾十到幾萬毫達西,平均值高達3000mD以上。因此,這種良好的滲透性顯然是由於次生裂縫發育造成的。
其他沉積岩中的裂縫性油氣藏,在美國的聖馬利亞盆地、米德蘭盆地和我國的柴達木盆地及陝甘寧盆地等均有發現。其中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馬利亞盆地上中新統蒙特雷組中的裂縫性背斜油氣藏最為著名和典型(圖4-19)。
該區蒙特雷組由三部分組成: 上部為板狀硅質頁岩,中部為裂縫性燧石層,下部為石灰質頁岩。中部岩層為主要儲集層,其孔隙度僅 6% ,但裂縫發育且分布均勻,滲透率極高,60% 的產量來自該層。該層石油聚集與孔隙性砂岩相近,主要受背斜控制 ( 如卡斯馬里亞、奧克特、西貓兒峽、隆克波等) ,部分受燧石層上傾尖滅帶所控制 ( 如聖馬利亞河谷、東貓兒峽、加脫山、扎沙河等) ,而不是僅僅局限於背斜軸部或裂縫發育帶。但與孔隙型儲集層相比,仍有顯著差別,主要表現為各井日產量差別較大,高者可達千餘桶,低者不足百桶。
2. 產油大國有哪些
1、美國
美國(UnitedStates)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平均日產量為1504萬桶石油。近年來,美國石油巨頭大幅提高頁岩油產量。自2009年以來,美國的石油產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2、沙烏地阿拉伯
作為歐佩克支持全球石油價格計劃的一部分,沙烏地阿拉伯(SaudiArabia)在2019年下半年削減石油產量。去年,沙烏地阿拉伯日產量為1200萬桶石油。沙特阿美是世界上最大,最賺錢的公司。它擁有世界第二大探明石油儲量。
3、俄羅斯
俄羅斯(Russia)是非歐佩克產油國。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導致需求下降,歐佩克國家計劃削減石油產量以維持價格,但是俄羅斯拒絕減產。俄羅斯在2019年平均每天產量為1080萬桶石油。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是俄羅斯主要的石油生產商。
4、伊拉克
伊拉克(Iraq)是歐佩克創始成員和第二大產油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1430億桶石油。去年,它平均每天產油445萬桶。
5、伊朗
伊朗(Iran)在2019年平均每天生產399萬桶石油,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生產率為每天330萬桶石油。
6、中國
中國(China)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石化等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之一。中國公司正在對非洲和亞洲的石油和天然氣資產進行大量投資,以滿足龐大的國內需求。
7、加拿大
加拿大(Canada)平均每天生產366萬桶石油,擁有全球13%的石油儲備。它是石油凈出口國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大部分石油資產都在艾伯塔省。
8、阿聯酋
阿聯酋(UnitedArabEmirates)數十年來一直是領先的石油生產國。國有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擁有全球第七大探明石油儲量。該公司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生產,加工和銷售。
9、科威特
科威特(Kuwait)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創始成員。科威特在2019年每天可以生產292萬桶石油。國營科威特石油公司生產能力為每天340萬桶石油。科威特石油公司目標是到2020年底將產能提高到每天400萬桶石油。
10、巴西
巴西(Brazil)在2019年平均每天生產251萬桶石油。國營的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是南美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2)伊朗石油的油層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
石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石油是工業名詞,是相對礦產資源而言,通常所說的石油工業,是一種礦產資源工業。在石油勘探過程中,根據勘探程度和探明情況,計算並確定石油儲量。
石油儲量是地質勘探成果,是一種待開發的原始礦產資源量。
原油是埋藏在岩石地層里被開采出來的石油,保持著其原有的物理化學形態,是石油工業的初級產品,實現了其使用價值,是油田開發的成果,原油產量是一種已經開發的礦產資源產量。
石油一詞多用於說明油層滲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而原油一詞多用於國家統計的原油產量統計數字、評價原油理化性質及用於說明採收率、采出程度及採油速度。
石油作為礦產資源是指含水、含氣的油,而原油作為一種工業產品,其中的水、氣已從油中分離出來,是一種合格的工業產品。
3. 巜石油》短文中第二段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200萬年這句話中至少能否去掉為什麼
1、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2、世界上最早的油並是古波斯首都蘇薩附近的阿爾利卡地區的油井,2500多年前,開始採油。
3、世界上最深的油井,70年代是美國--勃爾茲·羅傑斯一號井。井深9583米,1972年1月25日開鑽至1974年5月完鑽,1992年是位於蘇聯(今俄羅斯境內)科拉半島上的(CY一3)科拉3井,設計於1966年,1970年開鑽,至1992年7月,井深12260m,是世界上目前最深的油井。
4、世界上單井日產最高的油井是墨西哥黃金巷油區的塞羅,阿澤爾4號井,初噴日產油3.714萬噸。
5、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1948年發現,總面積2300平方千米,石油可采儲量112億噸。最高年產量1981年2.8億噸。
6、世界上已探明的儲量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岩油田是科威特的布爾干油田。可采儲量達99億噸。1928年發現,1964年開發,屬白堊紀砂岩,面積700平方千米,油層厚度1082一1462米。
7、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石油探明可儲量為226億噸,約佔世界石油可采儲量的四分之一。
8、世界上探井和生產井最多的國家是美國。1982年底共有280萬口井,佔世界總數73.7%,其中生產井60萬口,總進尺19億米。
9、世界上最深的油藏是義大利費托姆油田的某油藏,深達6212米,日產油650噸。
10、世界上穩產期最長的特高產油井是伊朗加奇薩蘭油田35號井。1961年投產時用兩根直徑152mm出油管線,日產1.66萬噸,1974年用兩根直徑203mm管線出油,日產1.9萬噸。
1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百萬噸級油田是中國青海油田,平均海拔2900一3000米(1991年建成)。
12、日產萬噸油井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伊朗和墨西哥,各四口井,佔世界已知萬噸油井的66%。
13、最大的抽油機是美國的勒夫金·邁克抽油機,高度相當於五層樓房。
1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井是中國青海汕田花土溝的獅20井。92年4月使用中國江漢油日機械廠製造生產的XJ250型修井機使停產五年的獅20井恢復生產。
15、天然氣的發現者是中國公元前3一2世紀。戰國時朗的大工程師李冰。李冰在四川興修水利,鑽鑿鹽井時在臨邛(今邛崍)發現天然氣,當時稱之為火井。
16、世界上最旱的氣井是中國四川臨邛火井(今邛崍縣),鑽成於公元前30年的西漢時期。
17、世界上產天然氣最高的國家是蘇聯。1990年產天然氣8150億立方米,佔世界總氣量的38%。從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一直居世界第一位的是美國。
18、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氣井是中國四川自貢大安區街長堰壙的興海井。該井於1835年鑿成,井深1001.42米,完井時日產氣8500立方米。
19、世界上最大的氣田是蘇聯的烏連戈伊氣田。探明和控制天然氣儲量達8.09萬億m3,最高年產量3110億m3。
4.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叫什麼在那個國家
蓋瓦爾油田
Ghewar Oil Field
中東和世界最大的油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以東,距阿拉伯灣海岸約100千米。該油田是一個近南北向的長軸背斜,面積為3750平方千米,從南到北由6個高點組成,即哈拉德、哈維耶、烏特曼尼耶、謝德古姆、艾因達爾和費爾贊。於20世紀30年代末被發現,1948年在艾因達爾高點打第一探井產油,次年哈拉德高點出油。1957年證明蓋瓦爾是一個完整的超級油田,含油麵積達2403平方千米,生產層是上侏羅紀的阿拉伯組石灰岩,埋深1544~2472米,以C段和D段為主油藏,孔隙度達30%,滲透率0.8~1.5平方微米。油田原始地質儲量319億噸,可采儲量115億噸。在一些高點深處,發現二疊系庫夫組古生界氣藏。
5. 伊朗石油工業的地質特徵
伊朗位於古特提斯及其兩側的歐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兩大陸的古生界和三疊系都為穩定的克拉通沉積,晚三疊世古特提斯海閉合,發生較強的構造運動。其西南側的扎格羅斯海槽連續沉積了直至第三世紀的海相灰岩和頁岩,上新世--更新世發生褶皺。向西南為持續發育的、構造變動較弱的阿拉伯(波斯灣)盆地。扎格羅斯沖斷層東北側,自寒武系至三疊系為淺海、瀉湖和陸相沉積,各層系之間均為整合關系。三疊紀末的構造運動使其上的沉積以陸相為主,其後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使中、古生界地層發生輕微變質及岩漿侵入和噴發,局部地區有地塹型沉積。扎格羅斯沖斷層帶兩側的沉積相、厚度、變質程度和岩漿活動具有明顯差別。
伊朗全境大致可以分為9個大地構造單元: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前陸褶皺帶、扎格羅斯褶皺帶、中央盆地群、魯特地塊、厄爾布爾士造山帶、裏海南緣前陸盆地、科佩特山前坳陷和馬克蘭帶。
沉積岩面積達67.7萬平方公里,沉積岩總體積508×104km3,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厚度達11000以上,為形成伊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奠定了物質基礎。伊朗最重要的儲層是漸新統--中新統的阿斯瑪里(Asmari)灰岩,在胡澤斯坦地區厚320~488m,純產層厚10~280m。阿斯瑪里灰岩的原生孔隙很小,很少超過5%,原始滲透率只有幾個毫達西,由於強烈褶皺、斷裂形成的裂縫大大改善了阿斯瑪里灰岩的儲集性,使孔隙度可以達到25%,滲透率超過100×10負3μ m2。也正是由於裂隙,使得井與井之間阿斯瑪里灰岩的產量變化很大。發育在阿斯瑪里灰岩之上的Gachsaran組蒸發岩是優質的蓋層。由於扎格羅斯盆地強烈的斷裂使得油源比較復雜,主要的烴源岩來自白堊系,另外阿斯瑪里灰岩本身也生油。儲層除阿斯瑪里灰岩外,還有白堊系阿爾必階--坎佩尼階斑基斯坦(Bangestan)群灰岩、侏羅系--下白堊統卡米(Khami)組灰岩、白雲岩和二疊系達拉(Dalan)組碳酸鹽岩。 伊朗西南部主要為扎格羅斯盆地。這是伊朗主要的油氣田富集區。中部伊朗地區夾於扎格羅斯山和厄爾布爾士山(阿爾博茲山)及魯特地塊這間,地表大部分地區為沙漠覆蓋,發育有一系列盆地,如中央盆地群等,是除西南部以外伊朗最大的含油氣遠景區。伊朗北部地區為裏海南緣前陸盆地。
伊朗西南部含油氣區,為波斯灣盆地的一部分,由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阿拉伯地台東緣(相當於魯卜哈利盆地)的伊朗部分組成,是伊朗主要產油氣區。主要產油層為第三系---漸新統阿斯馬里石灰岩、白運雲岩,其次為白堊系的班尼斯坦石灰岩,以及二、三疊紀孔隙性白雲岩和石灰岩產氣層。阿斯瑪里石灰岩儲層上覆為下法爾斯以、組大套石膏、鹽岩蓋層,厚達1000m,具有良好的封閉條件。侏羅系及二疊系石灰岩油氣藏亦具蒸發岩蓋層。中、新生代有良好的生油層,富含瀝青的暗色泥岩類厚達3000~4000m。
中阿拉伯油氣區的伊朗部分,包括Dibdibah坳陷、Qatar隆起和西波斯灣坳陷。油氣產層約50個左右,其時代從志留紀到中新世,早二疊世Faraghan組儲集層均為淺海陸棚鮞粒灰岩和白雲質灰岩;早、中侏羅世Sergelu組儲集層為閉塞海深水陸棚沉積的薄層狀瀝青質白雲岩,主要分布在盧里斯坦盆地;早白堊世Khakaib組儲集層為淺海陸棚介殼灰岩及泥灰岩;晚白堊世Sarra組、Nam組為淺海灰岩儲含有層;古新世至始新世Jahrum組儲集層亦為淺海灰岩,始新中--新世Asmai組儲集層為開闊海陸棚環境沉積的生物碎屑灰岩。盆地中的局部性和區域性蓋層有頁岩、緻密灰岩和蒸發鹽岩。盆地中的所有油氣藏均以背斜圈閉為主。迄今已在中阿拉伯盆地的伊朗部分已發現了11個油氣田,億噸級以上的大油氣田5個。 中央盆地群
① 中央山間盆地:又稱庫姆盆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位於扎格羅斯和厄爾布士褶皺帶之間,西界為具有大量基性--中性岩的火山岩帶,東部鄰塔巴斯--凱爾曼盆地,屬中間地塊性質的裂谷收斂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系結晶岩。沉積岩有未變質的古生界和中、新生界海相地層。中新統後為陸相碎屑岩。由於上侏羅統鹽岩發育,形成了許多刺穿白堊系和第三系的構造。盆地內唯一探明的儲集層為第三系庫姆組。庫姆組厚達1500m,底部有礫石層,主要由石灰岩和泥灰岩組成,中部夾一些蒸發岩,可分為六個段,從底到頂分別為A~F段,沉積在海相和濱海相兩個沉積旋迴中。庫姆組在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盆地內里阿斯統(下侏羅統)和漸新統的頁岩也有石油顯示,而天然氣顯示位於石膏層和較寬廣的西姆南地區的硫磺礦坑中。盆地中發現有薩拉金油田。
② 伊斯法罕--薩達巴德盆地:位於中部伊朗地區的西部,為一個介於中央山間盆地和扎格羅斯山脈之間的西北--東南向的伸長形盆地,盆地西邊的高地由中生界與部分古生界與變質岩組成,而東部的邊界一部分是中生界而主要是火山岩及侵入的岩漿岩。盆地內無重要油氣顯示。
③ 塔巴斯--凱爾曼盆地:位於塔巴斯以北向南延伸到凱爾曼鎮的弧形地區之內,在中央山間盆地和魯特地塊之間。未發現油氣顯示。
南裏海盆地
盆地是從喬治亞西部穿過亞塞拜然大部和伊朗北部極少部分地區,延伸到土庫曼西部的拉伸山間盆地。盆地的中央為南裏海。屬於斷陷聚邊緣--大洋消亡類型盆地。盆地內的儲集層從白堊紀至上新世。在伊朗的南裏海盆地分為以下部分。
莫罕次盆地:位於伊朗的西北角,與亞塞拜然接界。次盆地內第三系厚度至少為10000m,一般具人砂岩夾層、凝灰岩和基性熔岩流等特徵。該次盆地的主要構造趨向一般為東西向。已在中---上中新統薩馬特階和中新統中發現油田。該次盆地具有有利的含油氣遠景。
拉席特海灣:位於莫罕次盆地東側,南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古生界及中生界。本區全部為第四系沉積所覆蓋,已知最古老地層為前泥盆紀的千枚狀頁岩、白雲質大理岩和石灰岩。本區西部的一口井內有輕油顯示,並有氣體呈泡狀溢出,具有含油氣前景。
麥扎德倫海灣:位於東經52°以東,西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中生界,向東部被前泥盆地系數基底和中生代地層的地下凸起與戈爾甘次盆地相隔。盆地內的里阿斯統、上白堊統和中新言文都博尼組中有油苗顯示,上新統阿普賽倫階中有天然氣顯示。
戈爾甘平原:為一黃土覆蓋的平原,南邊被古生界和中生界所超覆的前泥盆紀變質岩所限,東部邊界由古生界和考皮特達格山的白堊系組成,向北與西北庫曼低地相連。盆地內的勘探遠景主要為第三系,可能還有中生界。
南裏海盆地的伊朗部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油氣勘探,於1963年發現戈爾甘油田,這也是迄今伊朗部分的唯一發現。
魯特地塊和賈茲穆里盆地
兩個都位於伊朗東南部,為大型沙漠覆蓋的盆地。兩個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乎平行,都屬於第三系大陸火山帶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馬克蘭盆地
位於伊朗的東南角,濱鄰阿曼灣和阿拉伯海,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於東西向,寬約150km,為新生代邊緣海被動邊緣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卡拉庫姆盆地
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西南科佩特山前坳陷是盆地沉積最厚的部位,向東北方向盆地變質基底抬高,因而盆地在整體上呈箕形。盆地西南有一部分位於伊朗境內,該部分盆地內的罕朗吉(Khangiran)氣田在侏羅系灰岩和白堊系砂岩中發現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