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一直壓制伊朗核計劃,若伊朗擁有核武器是好事還是壞事
除了對美國和以色列的強烈敵意外,伊朗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很友好。根據歷史事實,沒有必要擔心伊朗的愚蠢。此外,即使它擁有核武器,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國造成嚴重傷害,而美國可以摧毀它。伊朗政府也不會如此莽撞,但總之,對於整個歐洲而言卻是個壞事了,因為伊朗一旦研製出核武器會對歐洲造成許多難民。
俄羅斯當然也不希望看到伊朗擁有核武器,普京一再警告美國和歐洲,不要激化中東局勢,不要過分刺激伊朗,言外之意,伊朗一旦突破限制,研製核武器,美國是罪魁禍首,歐洲是幫凶。現在來看,霍梅尼宗教思想武裝下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確實什麼事情都能幹出來。本號張文平侃軍事分析,很顯然,哈梅內伊看到了特朗普的軟肋。
㈡ 「伊朗門事件」是怎麼回事
「伊朗門事件」系指里根政府於1985年至1986年間違反國會規定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作人質交易,並將一部分所得款項秘密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的事件。因人們將其與尼克松下台的「水門事件」相提並論,故被稱為「伊朗門事件」。1985年以來,貝魯特不斷發生美國人被綁架事件。
伊朗為了對付伊拉克的裝甲車和空中優勢,非常需要美國的反坦克導彈和防空導彈,美國便通過一名伊朗商人和伊朗官方開始秘密接觸,就以武器換人質的交易進行談判。在1986年11月2日黎巴嫩《船桅》周刊登出一則報道,稱美國一直在向伊朗運送戰斗機零件和彈葯,揭露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曾於1986年9月秘密訪問德黑蘭。
11月4日,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匆匆宣布,麥克法蘭曾扮成一名機組人員,帶有里根的信件和幾件禮物。美伊秘密交易武器就此敗露。美國輿論界和國會大為震動,紛紛要求里根政府澄清真相。據美國國會調查,里根在1985年7月口頭同意通過以色列向伊朗運送第一批美製反坦克導彈。
同年11月,前中央情報局長凱西送給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一份備忘錄,里根於同年12月5日簽署了這份備忘錄,授權向伊朗出售武器。此後美國向伊朗出售了價值1 200萬美元的武器,又把獲利的350萬美元轉給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里根本人最初否認出售武器是為了換人質,後又承認此事「演變成」了以武器換人質的交易。
1987年11月18日,國會聯合特別調查委員會發表了長達690頁的最後調查報告,認為里根對「伊朗門事件」負有根本責任。1989年7月8日,「伊朗門事件」核心人物、前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官員諾思被判處三年緩刑及15萬美元的罰款。1990年6月11日,波因德克斯特被判6個月徒刑。
1990年2月16日至17日,里根就「伊朗門事件」作了為時兩天的錄像作證,回答了有關的154個問題,仍否認他知情。「伊朗門事件」的法庭審理以波因德克斯特的被判刑而告基本結束,歷時三年四個月,耗資2 000萬美元,9名被告受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