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伊朗最高權力不是總統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最高權力的不一定是總統,如德國有總統,但只是象徵出席一些國際活動,簽一些字,沒多大實權,實權是總理。
因為德國二戰戰敗後,總統是一種象徵,沒權力的。
如日本的天皇,英國的女王也是一樣,現在歐洲的皇室,所謂的王子,公主也一樣,只是國家發放津貼照顧一下。
言規正傳,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伊斯蘭議會是伊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有270個席位,絕大多數議員屬伊斯蘭教什葉派,少數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以及基督教和猶太教徒。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第五屆議會於1996年6月組成,議長為阿里·阿克巴爾·納泰格·努里(Ali Akabar Nataq Nuri),1996年6月6日當選。1998年6月,努里再次當選為議長,任期一年。2000年2月18日,伊朗舉行第六屆議會選舉,本屆議會議席增至290位,目前已選出225名議員,支持哈塔米的黨派獲得170個議席,另有65個議席將在一個月後的第二輪選舉中產生。
領袖是伊朗國家最高領導人,也是伊朗政教合一的象徵。總統是繼領袖之後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
以前的歐洲大多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如古羅馬,法蘭西,英吉利等等王國就是這樣,以前的中世紀,不是有一些大科學,被神權處死嗎?如哥白尼。
現在世界上,政教合一的不多了。主要分布在阿拉伯世界。
B. 關於哈梅內伊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實行政教合一,全面伊斯蘭化,神權高於一切,議會和國家事務的大權都牢牢掌握在宗教首領手中,因此最高精神領袖是真正的一號人物。這樣,哈梅內伊不但在宗教上擁有絕對權威,還能號令三軍,凌駕於世俗法律之上,對國家大事一言九鼎。
他的立場決定伊朗的未來
這屆議會選舉對伊朗改革派來說生死攸關,選舉不僅是各政治派別爭奪議席的問題,更是伊朗新一輪權力再分配的前奏。
伊朗議會是國家立法機構,擁有290個席位,每四年舉行一次選舉。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伊朗議會與政府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兩者之間的矛盾一直難以解決。在2000年的議會選舉中,改革派贏得了三分之二的席位,使得以哈塔米為代表的改革派在政府和議會中佔有相當大的優勢,改革方案的推行也更加便捷。而這早已引起保守派的不滿,他們一直千方百計阻撓改革的進程,並試圖奪回失去的陣地。另一方面,在議會選舉之後,伊朗還將於明年舉行總統選舉。這意味著整個國家從立法機構到行政機構都面臨著「改朝換代」的問題。因此伊朗各政治派別都尤其看重這次預示著權力更替的選舉,它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數年內伊朗的政治格局和政策走向。
正因為其重要性,伊朗各界都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在哈梅內伊身上。議長卡魯比明確表示,「我們在議會選舉問題上陷入了僵局,最高領袖必須出面干預並解決這一問題」。
伊朗所有的憲監會成員都由哈梅內伊任命,也只有他才能取消憲監會。但哈梅內伊卻不願意在世俗事務中總出現他的影子,只有在法律渠道行不通的情況下,他才會插手。伊朗政壇目前的激烈沖突並非哈梅內伊願意看到的局面,由此可能招致國際社會對伊朗政治體制的批評,伊朗議會改革派主要人物米爾達馬迪就曾聲稱,「他們妄圖用民主的華麗外衣掩蓋醜陋的專制體制」。在這種情況下,哈梅內伊息事寧人、避免「家醜」擴大化的明智做法就是要求憲監會讓步。
今年1月,當憲監會大批量否決候選人資格引起改革派人士震驚的時候,哈梅內伊就曾進行調解。他說,沒有理由取消這些現任議員的參選資格,從前具有參選資格的人現在也應該被賦予同樣的權利,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他們確實違反了憲法中的相關規定而喪失了參選資格。他還表示,憲監會應更充分細致地考慮這個問題,使之通過法律手段得到最終解決,使任何人的權利都能得到法律保護。
哈梅內伊的話果然立竿見影,憲監會隨即重新審定了候選人資格,恢復了其中部分人士的參選資格。但改革派卻沒有就此罷休,他們的目標是讓憲監會恢復所有候選人的參選資格。但如果哈梅內伊真的轉而支持保守派的話,伊朗局勢也許會更加惡化。
C.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怎樣的
哈梅內伊是伊朗的最高領導人, 精神領袖人,有相當的威望。
由於其在1981到1989年期間擔任伊朗總統和伊斯蘭共和黨總書記,加之當時處於兩伊戰爭期間 他本人積累了相當的威望 1989年前宗教領袖霍梅尼去世後。他被伊朗最高領導人的專家會議選為了新的宗教領袖
打個比方他相當於中國的老鄧,天皇是不幹預政治的,而現在總統的任命是要經過他的同意的
不是世襲的,是被選上的
D. 什葉派聯盟是什麼
什葉派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伊拉克內部有什葉派聯盟,伊朗也主導了一個跨國家的什葉派聯盟。
2010年中新網5月5日電據美國媒體報道,伊拉克議會選舉兩個最大的什葉派競選陣營4日宣布組成聯盟,從而獲得更大的機會成立新政府。不過新一任總理究竟由誰出任仍懸而未決。這兩個什葉派陣營為現任總理馬利基領導的「法治國家聯盟」和保守什葉派陣營「伊拉克全國聯盟」,他們合並後,僅差4個席位就達到了組件政府所需席位。初步統計顯示,「法治國家聯盟」在此次選舉中獲得89個席位,「伊拉克全國聯盟」贏得70個席位。他們結合後即為159個席位,而組建政府需要163席。據悉,新聯盟將鞏固什葉派在伊拉克政府中的統治地位。新聯盟將提名總理人選,推動伊拉克政治進程。
2012年「一場足以定義新中東的地緣政治撲克」,以色列《國土報》以此為題的文章說,敘利亞正在上演的是阿拉維派政權與各方勢力混雜的反對派之間的斗爭,但也是伊朗什葉派聯盟(伊朗、敘利亞阿拉維派、黎巴嫩真主黨)與日益強硬的遜尼派聯盟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同時又是美國及其盟友與俄、中、伊朗之間「有限冷戰」般的對抗。文章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如卡達變得越來越強硬,哈馬斯放棄成為伊朗「抵抗軸心」的一員,越來越傾向遜尼派同盟。文章認為,敘利亞戰局最糟糕的結果是阿拉維派政權被迫退守某個據點,進而建立起國中之國。
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全世界什葉派穆斯林約有800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巴林等地區。
E. 介紹一下伊斯蘭革命
1979年2月11日,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壽終正寢,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國家,贏得了伊斯蘭革命勝利的穆斯林們最終選擇並在伊朗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國家政權、法製法律以及社會生活三方面徹底伊斯蘭化的共和國時代。
[編輯本段]概覽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是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編輯本段]革命!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編輯本段]革命的影響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即「兩伊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編輯本段]伊朗躲的掉全球化嗎?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1979年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現在,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