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國內有哪些民族各個都是歷史悠久
伊朗國內有多個民族,且大多數都具有悠久的歷史。以下是伊朗國內的主要民族及其特點:
波斯族:
亞塞拜然族:
庫爾德族:
烏茲別克族:
塔吉克族:
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
阿拉伯族:
此外,還有盧洛人、巴赫蒂亞里人和猶太人等分布在伊朗各地。這些民族共同構成了伊朗多元且豐富的文化景觀。
『貳』 伊朗是發達國家嗎
伊朗目前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
伊朗是一個擁有四千五百年歷史的古老國家,歷史上被稱為波斯。在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曾達到鼎盛。到了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和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朗。
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實現了對該地區的統一,並建立了愷伽王朝。19世紀,伊朗成為英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成立。
1978年至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權,並在4月1日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成為伊朗革命的領袖。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與多個國家接壤。北部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土庫曼相鄰,西部邊界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部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同時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部邊界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
伊朗的地形主要位於伊朗高原上,是一個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至1500米之間。西南部有厄爾布爾答汪士山和科彼特山,東部有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是伊朗的最高點。
西部和西南部是由扎格羅斯山脈組成的廣闊山系,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中部是乾燥的盆地,形成了多個沙漠,包括卡維爾荒漠和盧特荒漠,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只有西南部波斯灣沿岸和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積平原。西南部的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被稱為胡齊斯坦。
『叄』 胡齊斯坦省地理位置
伊朗西部的地理版圖上,有一個重要的省份被標記為胡齊斯坦省。這個省份坐落在一個顯著的位置,四周環境各異。它的北部邊界與伊拉姆省、洛雷斯坦省以及伊斯法罕省相鄰,這些省份共同構成了其北側的地理界線。向東望去,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以及布希爾省依次排列,這些省份共同塑造了胡齊斯坦省東部的地緣關系。
胡齊斯坦省的西部邊界尤為引人注目,它直接與伊拉克接壤,兩國的邊界線清晰可見。在地理形態上,這個省份的南端是波斯灣的海岸線,海風與波濤共同塑造了這里的氣候特色。整體來說,胡齊斯坦省的地形多樣,東部和北部多為崇山峻嶺,而西部和南部則主要為平原,地形的起伏為這里帶來了獨特的自然風貌。
氣候方面,胡齊斯坦省呈現出相對潮濕且炎熱的特徵,這種氣候條件對當地的生態系統和居民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無論是高山的清涼還是平原的濕潤,都為這個省份賦予了豐富的生態多樣性。
胡齊斯坦省(波斯語:خوزستان, 英語: Khuzestan Province)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63,213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4,345,607(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瓦士市。
『肆』 胡齊斯坦省的介紹
胡齊斯坦省(波斯語:خوزستان, 英語: Khuzestan Province)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63,213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4,345,607(2005年數據);省會阿瓦士市。
『伍』 伊朗屬於亞洲的哪個區域
1. 伊朗位於亞洲的西南部,與多個國家接壤,包括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斯坦、哈薩克和俄羅斯。
2. 伊朗的地理位置使其與波斯灣和阿曼灣相鄰,其南部和東南部主要是波斯灣沿岸地區。
3. 伊朗地形以高原為主,大部分國土位於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00至1500米之間。
4. 伊朗的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其中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是伊朗的最高點。
5. 伊朗的西部和西南部被扎格羅斯山脈覆蓋,這些山脈占據了國土面積的一半。
6. 中部地區主要由乾燥的盆地和沙漠組成,包括卡維爾荒漠和盧特荒漠,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7. 伊朗的西南部波斯灣沿岸和北部裏海沿岸有較小的沖擊平原,其中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被稱為胡齊斯坦。
『陸』 《伊朗簡史》帶你了解伊朗數千年的文化
當提及伊朗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石油!
一.地理環境
我們先來看一看伊朗的地理位置方位
亞洲板塊的西亞
從上面兩張地圖來看,伊朗屬於亞洲的西亞部分,上面是裏海,與伊拉克之間的是波斯灣,伊朗下面的是阿拉伯海,從地理位置看,我們可以說伊朗是一個兩面環海的板塊,當然,伊朗也是有山的。
扎格羅斯山脈
扎格羅斯山脈(Zagros Mountains),伊朗第一大山脈。位於伊朗高原西南部,從西北向東南綿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走向基本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波斯灣岸平行。
下面我們看一下伊朗的地形:
伊朗國土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它屬於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
二.氣候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和國內的北方氣候差不多,只是有個別地方溫度會高一點。
三.文化與宗教
微笑的先知——瑣羅亞斯德,馬茲達教派的大天使沃胡·馬納,當帕提亞建立了強國以後,對臣服於他們的省份中的宗教、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實行寬容的政策;密特拉教被稱為是太陽神,伊斯蘭教,摩尼教,基督教······
伊朗是一個在不同宗教中尋找或者說是被影響與吸收一些他們認為好的地方或者堅持的一些事情,現在的伊朗信奉伊斯蘭教。
伊朗人是印歐諸民族中的一個分支,公元前1500-前1000年遷出(今俄羅斯的草原地區),隨著民族之間的戰爭,遷移,繁衍,受到埃蘭人,蘇美爾人,亞述人,巴比倫人的影響,當然也有西班牙,法國,利比亞等一些地方的影響。
與中國有關的一頓歷史「絲綢之路」,也曾經到過波蘭,伊朗也就是曾經波蘭的位置,德黑蘭是伊朗的首都。
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還是覺得絲綢是一種昂貴的綢緞, 不管是波斯人,還是羅馬人,即便把錢給敵人,也要給自己妻女買絲綢穿!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去參觀一下世界博物館或者是伊朗博物館,我們會發現不同時期的不同文化,不同時期的民族遷移歷程,民族的崛起與衰落,一個民族的文化不是我能簡單的面描述出來的,也不是一本書就能概括出來的,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參考這一本《伊朗簡史》簡單的了解一下,當然,如果我們要深入的研究,這一本書還是不夠的!
書,我們也許有時間可以讀完,但是,我們不一定會完全明白,如果有時間,有機會,我覺得一邊讀書,一邊去伊朗參觀,我想這會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也會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伊朗的文化!
註:本人只是一個讀書愛好者,裡面如果有欠缺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也可以寫下你們知道的伊朗文化,歷史,人文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