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歷史上,伊朗發生過什麼樣的變化
歷史以來,西方國家普遍是政權和宗教的關系緊密,但一般來說神職就是神職,國王就是國王,二者基本不會有彼此之間角色的互換。
此後,霍梅尼領導下的伊朗經濟逐漸倒退,再加上後來的兩伊戰爭和歐美的經濟制裁,伊朗經濟就更是雪上加霜。而先前的福利政策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卻也導致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下降,但是如果削減的話,又肯定會招來大量反對。
② 西方圍堵伊朗40年,為何伊朗還能越來越強
伊朗被西方圍堵了40年,這要是其他的國家,早就崩潰了,但是伊朗卻越來越強,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實行了一個體制力量,就是對權力的制衡,還有團結的制度,軍隊的絕對效忠,所以伊朗越來越強。
因為宗教領袖除了管理國家以外,更是能夠在思想上對伊朗國民以及官員進行控制,所以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圍追堵截,伊朗人民仍然和政府上下一心。伊朗的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那是最虔誠的教士和穆斯林組成,整個宗教領袖對其進行最絕對的控制,不管是從思想還是從行動上都不會有問題。
③ 伊朗的古代史
據史書記載,伊朗的歷史始於2500年前的早期的阿挈美尼德,但從那時起直到伊斯蘭文明始於伊朗以來,有關早期伊朗的史料都是由伊朗最大的敵人——古希臘人所記載的。因此盡管人們常說古希臘的歷史學家通常能很忠實地記載事實真相,但人們對伊斯蘭文明之前的伊朗歷史不能完全依賴於這些來源。
設拉子古波斯王國古跡(帕斯波利斯)設拉子古波斯王國古跡(帕斯波利斯)
是不是因為伊朗沒有自己而HERODOTUS和XENOPHON(古希臘史學家),仰或伊朗的史料經過後面的幾次入侵而遭到毀滅?答案不得而知。古代只有一些神話故事得以倖存,它們在薩珊王朝時期收集起來。一旦波斯語在穆斯林的伊朗得以形成後,伊朗最大的詩人之一——菲爾杜西即將這些神話故事改編成了一部宏大的敘事詩——(列王記> 《王書】其中一些部分已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和一些其它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對於古代伊朗的歷史,人們不得不依賴於古希臘人的記載和考古發現。
伊朗民族的起源Iran's Ethnic Heritag
盡管「伊朗人主要是雅利安種族「的說法確為事實,但實際上他們是由很多種族和民族融合而成的。在雅利安人到達之前住在伊朗高原的是古代亞洲人;而雅利安人大多是在公元前第一個1000年內移入伊朗高原的;然後是後期征服者的後代: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
據考古發現,在雅利安進入伊朗之前,住在伊朗高原上的人種既不是閃米特也不是雅利安人。這些男女屬於某一生活在亞洲西部的種族,他們的生存范圍從今天的土耳其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地中海地區。古代亞洲人漸漸在伊朗定居下來,他們的活動范圍漸漸地向高原的西部一直延伸到ZAGROS山脈。很明顯,這些古亞洲人發展了農業,特別是種植了大麥和小麥;並發展了制陶藝術,其實古代的制陶藝術起源於原始時期經太陽曬乾的磚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不得面對周圍其他的人種,以及那些與他們的文明大相徑庭的文明。於是從北面來了一些部落,和平地同這些古代亞洲人慢慢融合,定居在原屬於古代亞洲人的土地上。而在南面,這些古亞州人同SOOOOPOTAMIA的閃米特人也有了聯系,這些閃米特有當時正在發展的一種以城市為中心並配以復雜的政治及軍事結構的農業文明。也許人們會想,既然古亞洲人住在富含礦石等原材料的山區,而富足的閃米特盛產各式食物和日用品,這兩種人應該能夠和睦相處,互通貿易的。然而事實上,這兩種人在幾個世紀內都在進行無休止的戰爭。盡管閃米特人整體實力較強,且也常常獲勝,然而事實卻與此相反,閃米特人卻被文明程度不及他的高原人所征服。最終占亞洲人中的一個名為ELAMITES的部落控制了ASSURE到波斯灣的整個底格里斯山谷。他們發展了讓後人矚目的文明,但卻被以後的巴比倫人所顛覆,其文明也隨之毀於NABCHANDNEZZARI的統治之下。
與此同時,在ZAGROS山脈融合在一起。雅利安人漸漸的從北部平靜地融入了古亞洲人的領地,並與他們融匯在一起。ARYAN人則是今天人們所稱的「說印歐語系」人中的一支,而這些「說印歐語系」的人則是今天印度,伊朗和多數西歐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3000-4000年間開始移民。他們的遷移分成三支隊伍:一支向西移往小亞西亞,第二支向東移往印度,第三支則選擇了中間的道路過QXUS河。他們向伊朗的遷移速度起先是十分緩慢的,但到了第一個一千年無論在頻率還是在速度上都有所增加。象這樣逐漸擴大的遷移速度持續了幾個世紀,這些新的移民同那些本地的居民慢慢融合,並在那兒定居下來。
經過幾個世紀移民,最終形成了在波斯帝國和伊朗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兩大王國:首先是在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王國PARSA(希臘人稱之為PERSIS),它位於今天的法爾斯省和KHOUZIATA附近;然後是在今天伊朗西北部的MEDES。
居魯士的統治The Rule of Cyrus the Great
在ZAGROS山脈的另一則,同時興起了兩個閃米特人國家:
巴比倫和阿西里亞。但到了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出現於波斯地區,他征服了這些王國並將他們合並為一個實力強大的帝國——「波斯帝國」它在居魯士的領導之下變得日益強大。
阿契美尼德王朝The Archaemenid Dynasty
在居魯士死後,國家即陷入連年征戰的混亂局面,直至公元前521年,大流士被幾位高貴的王子選為萬眾之王從而即形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的統治政績卓越:他發展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由總督監管疆域的制度;他修建了高質量的公路;……
但在大流士以後,盡管他的繼承人曾力圖征希臘。但最終一個名為亞歷山大的年輕的MACEDONIAN人在公元前323年擊敗了大流士三世。
ALEXANDER THE GREAT和SELEUCUS NECTAR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Seleucus Nectar
亞歷山大很崇拜波斯文化風俗,也有效地將東西方,波斯和希臘融合一起,但在他生前卻沒能成功地建立起一個完善、團結的國家。因此在他死後,他的將軍們瓜分了該國。其中有一個名為SELEUCUS NICTAR的將軍獲得了阿契美尼德這塊地方,當時叫作「ASIA」(亞西亞),但並不包括JUDEA、阿拉伯半島和小亞西亞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一樣, SELEUCUS NACTAR雖然是一個希臘人,但他卻成為了讓希臘人同波斯人和平生活在一起並享有平等權利的國王。在這段時期波斯和希臘兩種文明的碰撞使得人類在藝術和文化上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
然而SELEUCUS卻並不善於治理國家,漸漸地許多省份開始脫離中央政府。最後經過多年的斗爭,帕提亞人(即安息人〕掌握了今天的伊朗和MESOPOTAMIA,並在將近300年內控著這該地區。
安息人王朝The Parthian Dynasty
原為游牧民族的安息人意識到被征服者比他們自己更為發達的文明,於是允許被征服者在安息人總督的控制下,保留他們的財產和行政權。
④ 伊朗被制裁40年,為何還能建立中東最強的工業體系
因為在很早的時候,西方是支持巴列維國王的政權,所以給予了很多幫助,即使後來巴列維政權兩極分化,建立了新的伊朗,即使西方國家中斷了對伊朗的扶持以及伊美外交關系的斷裂,也不能影響伊朗的工業發展,因為伊朗已經有一定的工業基礎,這樣的變故反而讓伊朗內部的凝聚力提升,在這么大的壓力之下,伊朗人只能靠自己去發展工業體系。
即使伊朗集團的觀念是和巴列維不一樣的,但是伊朗還是非常支持部分經濟政策,比如,支持私營企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工業,投身教育研究領域、培養高端人才。有了經濟以及人才為支撐,所以伊朗的工業體系是可以基本的自行運轉。後來沒有了先進技術的引入,伊朗利用先前得到的技術進行一個逆向發展,用來得到新的技術,以及更加全面地掌握這一門技術。所以在後來伊朗不僅僅能自給自足,還有部分的產業具有相當的競爭能力,比如醫療行業或者是汽車製造行業。再加上伊朗本來就是有石油資源,他們懂得怎麼把石油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很多時候,他們會用石油和別的國家達成一個友好的關系,從西方、美國以外的國家,引進技術。
⑤ 伊朗為什麼不怕美國
伊朗是一個讓美國無可奈何的國家。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到今天,美國整整經濟封鎖了伊朗40年,對付伊朗的外交手段也更是層出不窮。但伊朗依舊屹立不倒,不懼怕美國的各種威脅。那麼伊朗到底有何底氣與美國硬懟?
其中有四個原因
一、因政治制度的分歧,伊朗不得不硬懟美國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教合一政治制度。在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歸巴列維王朝,實行君主立憲,符合美國式民主的價值觀。不僅如此,因為伊朗盛產石油,美國為了更好地控制中東地區,與巴列維王朝的關系非常密切。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新建立的伊朗霍梅尼政權採取了「親蘇遠美」的外交政策,美國也非常不滿伊朗宗教合一的體制,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出於伊朗維護自身政治制度的需要,必須敢於硬懟美國,不然就面臨倒台的結局。
龐大的波斯帝國
四、伊朗軍事實力也不弱,美國不敢貿然出手
伊朗擁有51.3萬現役部隊,35萬預備役,100萬經過訓練的後備青年志願軍;伊朗還擁有2300門火炮,數量龐大的火箭炮其中包括中國WS-1火箭炮;海軍基地共有5個,波斯灣的阿巴斯港、布希爾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的恰赫巴哈爾(潛艇基地),在裏海沿岸的恩利澤;伊朗空軍僅直升飛機就有600架,16個戰斗機中隊。最為重要的是,全世界都不能確定伊朗是否有短時間內生產出核武器的能力,這才是美國最忌憚的地方。
⑥ 被制裁40年的伊朗,為何還建立了中東最強的工業體系
因為本身伊朗的工業水平就比較高,即使被美國制裁40年,但是並不影響伊朗自己慢慢發育,慢慢進步。在重壓之下,不是死亡就是爆發,所以伊朗沒有被美國的政策壓垮,而是勇往直前,反而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
所以,即使被美國制裁,但是伊朗還是有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它可以慢慢的發展,這當然也歸功於伊朗人民的不懈努力,以及其他國家的幫助。由此可見,外來入侵大國壓制並不能阻止一個國家真正的進步發展,在這里還是覺得伊朗人民,伊朗國家相當給力了。
⑦ 被美國打壓40年,伊朗因何能屹立不倒
伊朗和美國的對弈已經是持續很久的事情了,伊朗地理位置也是比較奇特的,他之所以可以牽制美國的原因就是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石油價格暴漲,這個代價美國是承受不起的。伊朗是能夠自己造彈道導彈的,而且伊朗還能夠「像生產國產轎車一樣生產彈道導彈」,所以伊朗的導彈力量對中東區域構成了巨大的威懾效果。
波斯的重心伊朗高原,面積有164萬平方公里,再算上密切相關的鄰近區域,其累計加成的總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以上。而且不要忘了,波斯帝國鼎盛時期面積達500萬平方公里。波斯的人口也比較多,波斯帝國時期一般都在1000萬以上,如今更是已經達到了8000萬。
⑧ 西方圍堵伊朗40年,為何伊朗還能越來越強
從世界歷史來看,西方因為近代的掠奪以及剝削,所以成為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地區,整個西方經濟幾乎佔了世界的絕大部分。正是因為如此,西方要聯合起來圍堵一個國家的話,基本上是很容易的。
而且在近現代史上,被圍堵的國家基本上下場很慘,輕則國家顛覆,重則國家解體。甚至是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都在西方的圍堵之下,土崩瓦解了,直接一分為十五。
但是有一個國家卻是例外,那就是伊朗,伊朗被西方圍堵40年,為何還越來越強呢?其實真實原因只有4個字。
從1979年開始,因為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執行的是反美政策,反對西方的政策。而且還製造伊朗人質事件,公開跟美國決裂。
此後更是不斷地執行反美政策,為此成為整個西方的眼中釘,肉中刺。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西方開始聯合的圍堵伊朗。到現在已經是40年了,成為西方圍堵時間最長的國家。
我們知道當年伊拉克,被西方制裁10年就民不聊生,最後國家直接崩潰。還有利比亞,被圍堵幾年,就國家內亂,最後國家也覆亡了。
但是唯獨伊朗,被圍堵了這么長時間,為何不但沒有被搞垮,反而是越來越強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四個很多人可能說,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體,那是開歷史倒車的。而這樣的政體如果真的是歷史倒退,那麼估計伊朗不用西方圍堵,都早就直接崩潰了。
而其實真實的狀況是,伊朗政教合一的政體表面上看那是落後的愚昧體制,但是其實卻擁有非常強大的體制力量的,而這個體制力量表現在三點。
字,那就是「體制力量"。
一是,權力的制衡。
伊朗雖然實行政教合一,最高宗教領袖掌管一切大權,但是實際上宗教領袖只管宗教和軍事。而其他還是非宗教來管,而且形成了類似於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
也就是總統掌管行政權,伊朗議會掌控立法權,最高法院掌管司法權,而三權分立,相互制衡。
第二,制度團結。
很多人可能會說,三權分立會帶來分裂和掣肘,會帶來不團結。但是其實在伊朗就完全不會,為何這么說呢?
因為伊朗三權分立上,有個最高領袖,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不光從權力上掌控國家,使得各個部門團結起來,共同維護發展。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伊朗的最高宗教領袖,更是能從思想上,用宗教對百姓和官員進行控制。這就使得伊朗在40年中始終保持持續的獨立和集權,國內百姓能夠團結一致。
8000萬伊朗人團結在一起,還有有效的三權分立的體制,所以伊朗不越來越強才怪了。這也是伊朗受到40年制裁,依舊是強悍無比,而且越來越強的主要原因了。
第三,軍隊的絕對效忠。
從其他國家來看,軍隊那是不穩定的,甚至還經常發生叛亂和兵變,這是最核心的。
但是伊朗卻不會,伊朗的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那是最虔誠的教士和穆斯林組成,整個宗教領袖對其進行最絕對的控制,從思想,從行動。
⑨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局勢跟俄羅斯有關系嗎
自從美蘇冷戰開始到現在,只要是中東的問題,絕對少不了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大國的身影,世界上也就只有這兩個國家敢於互相亮拳頭。但是他們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相互之間有默契,只是背後操縱小國來彰顯之間的勢力,而不會正面在戰場接觸。
伊朗想要擁有核武器,這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都是不能容忍的,因為核武器就像一把槍,讓小孩拿在手上指不定會發生什麼危險,而這個危險可能會滅亡全人類。所以俄羅斯和美國的立場是比較堅定的,就是絕對不能讓出現新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中東作為大國墳墓,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想佔領這塊土地,美國呢是想藉助中東大國的軍事力量使自己退出這個戰場,讓他們去對抗恐怖組織;俄羅斯呢則是想控制石油的價格從而促動國內的經濟增長。
⑩ 伊朗40年來,首次獲准女性入體育場觀賽,為何有這樣的改變
伊朗自從1979年發生伊斯蘭革命後,取消了對婦女的一切特權,禁止婦女,參加公共活動,更不允許婦女,參加體育活動,觀看體育比賽。40年來,首次允許婦女進入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40年禁令被解除,這對伊朗婦女來說是一件大事。
伊朗面臨國際體聯和足聯重重壓力,國內婦女日益高漲參加體育活動,觀看體育比賽的壓力,被迫解除禁令,有限度的允許婦女,進入體育場館,觀看體育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