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被以色列空襲傷亡多少

伊朗被以色列空襲傷亡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18 03:38:21

❶ 伊以沖突螺旋式報復何時休

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這一「退群」之舉給本就脆弱的中東地緣板塊帶來巨大沖擊,並直接引發了存有結構性矛盾的伊朗和以色列的刀兵相向。

「雨點般襲擊」引發「洪水式報復」

就在特朗普發表「退群」講話後1小時,以色列就向敘利亞大馬士革南部的齊蘇埃地區發射導彈。敘方稱,導彈從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發射,命中了伊朗軍事設施,造成包括8名伊朗人在內的至少15人死亡。

因此,自2012年以來,以色列對敘境內的伊朗武器運送車隊發動近百次空襲。今年4月,以空軍還襲擊了敘T-4空軍基地附近的伊朗無人機設施,導致幾名伊朗人喪生。對此,伊朗政府很憤怒,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高級助手阿里·阿克巴爾·韋拉亞提放狠話稱:「以色列空襲了伊朗的空軍基地,它就等著遭受強有力報復吧……事情不會不了了之。」

「恐怖平衡」下的「低烈度沖突」

伊以在戈蘭高地互射導彈,會否引發「第六次中東戰爭」?分析認為,雙方在軍事綜合實力上各有千秋,逐漸形成「恐怖平衡」,未來博弈將更有可能以「低烈度沖突」的形式出現。

以色列是「默認」的擁核國,由於從德國購進可發射核導彈的潛艇,一般被認為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以色列每年的軍事預算在200億美元左右,遠高於伊朗的60億美元。因此,以軍在戰機、坦克、反導系統等重要武器裝備的數質量方面均占優勢。另外,以色列還具備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如摧毀伊拉克重兵防守的核反應堆、奔襲烏干達解救人質、重創敘利亞核設施等。近日披露的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巴拉克的錄音還顯示,以領導層2010、2011和2012年三度試圖打擊伊朗核設施,但最終因各種原因流產。

伊朗僅擁有一定的核能力,在許多常規裝備上也同以軍存在差距,但由於其巨大的體量和廣闊的戰略縱深,以及擁有一些「撒手鐧」武器,同樣也能讓以色列心生忌憚。例如,伊朗「傑里科」系列彈道導彈,雖然載荷小、威力有限、射程不遠,但足以對以色列這種國土狹小的國家構成致命威脅。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副指揮官薩拉米就放言:「以色列全境都在我們武器的射程范圍內,無處可逃。」此外,伊朗還可聯合真主黨、哈馬斯對以境內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帶實施導彈和火箭彈襲擊,客觀上也為其增添了博弈的籌碼。

因此,在這種「恐怖平衡」下,雙方更可能進行「低烈度沖突」以及之前一直進行的「代理人戰爭」。不過,正如英國《新政治家》網站所言,雖然雙方都不想打仗,但他們也不願意後退,這有可能讓雙方被動捲入一場誰都不願捲入的錯誤戰爭。

來源:解放軍報

❷ 伊朗和以色列打仗 伊朗要傷亡多少人的代價

1:10

❸ 以色列空襲伊朗為什麼

因核協議遭特朗普撕毀一事,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軍事沖突徹底爆發,在伊朗向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上發射了20幾枚火箭彈之後,以色列也隨即發起了報復。夜間,以色列也突襲了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部隊,連續2小時的空襲共發射了60餘枚導彈

從伊以雙方目前的沖突地點來看,無非是對戈蘭高地的爭奪,戈蘭高地是以色列和敘利亞的邊境地帶,誰佔有戈蘭高地就具有針對敘利亞和約旦河西側以色列的優勢,這是一塊戰略要地!可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就將戈蘭高地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區都全部佔領,敘利亞也曾多次向以色列政府要回,但以色列得了便宜哪是這么容易還的,肯定是果斷的拒絕了敘利亞的要求。

敘利亞對戈蘭高地的爭奪也正好引起的伊朗的注意,為此伊朗還多次對敘利亞暗中支持,在敘利亞建立了多個軍事基地。當然這也是以色列和伊朗一直「你來我往」打來打去的根本原因。伊朗也想佔領戈蘭高地,以色列又不給,雙方隔三差五的就開始打起來。但是伊朗一定會對敘利亞保持一貫的聯合,因為伊朗想要遏制以色列,敘利亞是最根本的支持。以色列有美國在背後撐腰,雖然美國暫時不會親自出手,但其一定會在背後為以色列出謀劃策,將中東的局勢攪的更亂,更復雜的軍事沖突還在後面。

❹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空襲持續15分鍾都摧毀了哪些軍事設施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空襲持續15分鍾都摧毀了哪些軍事設施?其實以色列的空襲針對性十分強,他們的目標基本上都受到了嚴重打擊,下面給大傢具體說明一下: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能夠看出,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主要的目標就是降低,這些地區的武裝反擊能力,避免隊以色列造成威脅,他們摧毀的是一些武裝據點和一些擁有重武器的伊朗軍事基地。

❺ 硬生生吃下70枚導彈,伊朗損失慘重,他們為何不發動防空系統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防空系統在一開始,就遭到了破壞。

❻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為何伊朗軍方對此強烈表示不滿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說說以色列這個國家;以色列從建國初期就面臨著強敵如林的境地。這個國家基本上沒有和平的日子這一說。所以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而且奉行優先打擊高威脅目標的國防策略。只要是對以色列不友好的國家,部署了能威脅到以色列的武器,以色列總是直接打擊。

最後的原因就是從阿拉伯之春以來,全中東的反以勢力齊聚敘利亞,以色列從原來的被南北夾擊變成了現在三面楚歌的境地。這些威脅嚴重危及了以色列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以色列這次空襲行動也展現出了以色列的國防力量,震懾了這些反以勢力。

綜上所述,以色列的核心並不是反恐打擊ISIS,而是用這個介面打擊伊朗,伊朗軍方對此強烈不滿也就不難理解了。

❼ 以色列再次轟炸伊朗基地,導致伊朗軍人死亡,不怕伊朗報復嗎

如今以色列與伊朗關系緊張,尤其是以色列背後還有美國作為支持。所以以色列之所以採取這一系列軍事行動,不排除他們是為了故意讓伊朗採取報復行為,從而使美國師出有名,也就有了進一步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的理由。這或許是他和美國都想要看到的局面。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伊朗與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也存在一定差距。即便伊朗想要進行報復,可能也會力不從心。伊朗能報復就只有飛毛腿導彈,以色列有與愛國者3一樣性能的遠距離防空箭式導彈系統,有近距離防衛的天穹防空導彈系統,有先進的防空雷達系統。預警機有自己的費爾康,無人機領域也不輸給伊朗,也有核武器壓軸。空軍戰術運用也都優於伊朗人。

❽ 兩伊戰爭一邊導彈狂襲,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國的紛爭讓全世界矚目,美國發射導彈炸死了伊朗高級將領,導致伊朗清真寺掛上了“血旗”開始復仇行動。不過很多人其實對伊朗這個國家並不了解,也並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實力敢和美國人叫板。不過有一點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伊朗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最死硬頑強的國家之一。

任何與伊朗為敵的國家,都很容易回憶起30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傷亡超過百萬的兩伊戰爭。


上圖_ 飛毛腿導彈

這場鬧劇一般的戰爭被稱為“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一戰”。一邊是瘋狂人海戰術,另一邊是襲城炸船(伊拉克為了阻攔伊朗出口石油用空軍炸游輪)。兩邊對打不亦樂乎。然而當這場鬧劇結束,雙方發現留下的不僅僅是巨額債務,還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無論是德黑蘭還是巴格達,除了上百萬具屍體和數百億美金的債務。什麼也沒有得到。

希望歷史永遠不會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頂著炮火 地雷和導彈,在戰場上成為炮灰。

❾ 黎以沖突

原因!!!!!

在以軍士兵分別被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和黎真主黨武裝抓走後,
以分別發動了在加沙的「夏雨」行動和針對黎真主黨的軍事打擊。以分析人士認為,以政府尋求在兩條戰線上一並解決它面對的多種問題。

實施「夏雨」行動後,以政府就開始不斷指責敘利亞和伊朗是造成以巴局勢惡化的幕後之手。以色列稱,敘利亞容留並資助哈馬斯,「指使」哈馬斯襲擊以目標,它同時指責伊朗通過黎真主黨向哈馬斯轉運武器和經費,製造以巴緊張局勢來轉移國際視線,以減輕國際社會對解決其核問題的壓力。

此外,以色列把伊朗核計劃看作是對以國家安全的威脅,一直呼籲國際社會進行干預。以在黎巴嫩大規模展開海空軍事行動,也是試圖讓「伊朗因素」浮出水面,以求加速解決伊朗核問題,消除它所感到的威脅。

但是,以分析人士認為,以政府很難「一勞永逸」地一攬子解決它與哈馬斯、黎真主黨、敘利亞和伊朗之間的問題。

「雙重原因」助推黎真主黨行動

黎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有著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原因。

黎南部與以北部接壤,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由於巴勒斯坦游擊隊轉移到黎巴嫩並以黎作為抗擊以色列的基地,以經常對黎進行軍事打擊,致使黎以沖突不斷。2000年5月,以軍部隊撤離「安全區」,結束對黎南部22年的佔領,但由於以沒有從有爭議的「薩巴阿」農場撤軍,黎真主黨游擊隊和以色列的沖突從未停止過。

從現實層面看,分析人士稱,真主黨的行動有其更深的用意。首先,以色列正集中力量在加沙實施「夏雨」軍事行動,此時在以北部打擊以軍,既可使以腹背受敵,又可以幫助哈馬斯軍事組織,也加強了真主黨在這一地區的影響。

其次,有媒體報道稱,黎真主黨與伊朗、敘利亞有著多方面的聯系,目前,伊朗正因為核問題而受到巨大壓力,而敘利亞也屢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指責。真主黨此時採取行動,與以方發生武裝沖突,能夠幫助伊、敘緩解受到的巨大壓力。

黎巴嫩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是黎什葉派的政治和軍事組織,成立於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創始人是穆薩維。該組織成立初期一直處於秘密狀態,1984年開始使用「真主黨」的名稱,1985年發表聲明宣告正式成立。

黎真主黨主要由從「伊斯蘭阿邁勒運動」中分裂出來的力量組成,其組織嚴密,裝備精良,擁有民兵約5000人,在年輕的穆斯林教徒中很有影響。真主黨總部設在貝卡谷地的巴勒貝克市,最高領導機構是由12人組成的協議委員會,主要活動區域集中在貝卡谷地、貝魯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葉派聚居地區。現任書記是哈桑。納斯魯拉。

1990年黎巴嫩內戰結束後,黎各派別根據政府的決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裝,但真主黨以抗擊以色列為由,沒有解除武裝組織及上繳武器。

在中東和談問題上,真主黨堅決反對和談,認為解決阿以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消滅以色列。因此,真主黨的宗旨是通過武裝斗爭,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土地,並主張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1991年阿以和談開始後,真主黨頻繁襲擊以在黎南部設立的「安全區」。因此,以色列一直視黎真主黨為「恐怖組織」,並將其作為重點打擊和報復的對象,多次襲擊其基地。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在以色列的空襲中被炸身亡。此後,哈桑。納斯魯拉接替穆薩維的位子,成為真主黨的領袖。

真主黨從1992年起參加黎巴嫩議會選舉,並成為黎巴嫩最大的反對黨。

2000年5月以色列從黎南部地區撤軍後,該地區實際上由真主黨控制。由於以色列沒有從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交界地區有爭議的薩巴阿農場撤軍,真主黨武裝組織對以境內目標的襲擊一直沒有中斷。

歷史上的黎以沖突

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12日向以色列境內多處目標發射炮彈和火箭彈,並與以軍激烈交火,造成以軍7名士兵喪生,2名士兵被綁架。隨後,以軍向黎南部真主黨陣地發動猛烈的軍事打擊。黎以沖突再起。

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北部接壤。長期以來,黎以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由於巴勒斯坦游擊隊轉移到黎巴嫩並以黎作為抗擊以色列的基地,以色列經常對黎進行軍事打擊,致使黎以沖突不斷。

1968年12月28日,以武裝直升機襲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機場,炸毀了十多架黎民用飛機,以報復以色列一架民用飛機在雅典機場遭巴武裝人員襲擊。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陸、海、空三軍發動「利塔尼行動」,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貝魯特,佔領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區。6月13日,以軍撤出黎巴嫩。

1982年6月初,以軍出動地面部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大舉入侵黎巴嫩,佔領了黎南部地區,並將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趕出黎巴嫩。1985年1月,以色列開始分階段從黎巴嫩撤軍。但以色列以保衛北部領土安全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安全區」,並將以支持的「南黎巴嫩軍」留在黎境內。

1992年2月,以武裝直升飛機襲擊了黎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及其家屬乘坐的汽車,穆薩維及其家屬在襲擊中喪生。此後,黎真主黨武裝同以軍進行了多次交火,黎以沖突不斷升級。

1993年7月,為打擊黎真主黨和巴游擊隊有生力量,以軍對黎南部發動大規模的轟炸。在雙方為期一周的激烈交火中,造成150多人喪生,500多人受傷。7月底,黎以雙方達成諒解,實現停火。

1996年4月,為報復真主黨武裝對以北部的火箭襲擊,以對黎南部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黎以軍事沖突持續了16天之久,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50多萬人淪為難民。26日,黎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

2000年初,為報復真主黨武裝的襲擊,以多次出動戰機對黎南部真主黨游擊隊的基地進行轟炸。2000年5月,以軍部隊撤離「安全區」,結束對黎南部22年的佔領。但由於以色列沒有從有爭議的「薩巴阿」農場撤軍,黎真主黨游擊隊和以色列的沖突從未停止過。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成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歷史背景
公元前13世紀未,希伯萊各部落遷入巴勒斯坦,並曾先後建立希伯萊王國及以色列王國。此後巴勒斯坦又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羅馬人佔領和統治。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被當地土著人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將其分為兩部分:即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沖突。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由於這項決議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強烈反對,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

以色列宣布建國後,阿以之間爆發了5次大規模戰爭。以色列通過戰爭佔領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領土,數百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長期以來,以色列在被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實施猶太移民政策,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力求通過改變其佔領領土上的人口結構,建立一個大以色列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斗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成立,其目標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領土上消滅猶太復國主義」。從此,巴勒斯坦開始了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斗爭。多年的戰爭使雙方認識到,誰也無法消滅誰,戰爭解決不了問題。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雙方開始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1991年10月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阿以間開始艱難的和平談判。在阿以和談中,巴以和談是構成中東和平進程的關鍵。1993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第一個和平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以來,雙方還簽署了一系列協議,然而這些協議由於以歷屆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盡管根據有關協議,1994年5月巴勒斯坦開始自治,但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卻因雙方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分歧太大,巴以雙方至今沒有達成永久性和平協議。

2000年9月,以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巴以流血沖突,特別是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台以後,由於沙龍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進組織針對以色列人製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動」,致使以色列採取了強烈打擊報復,巴以雙方陷入報復與反報復的惡性循環。

中東和平進程

為了恢復民族權利,重返家園,巴勒斯坦人開始了武裝斗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宣告成立,開始反對以色列入侵的武裝斗爭。此後,巴解組織改變謀求建國的斗爭方式,開始以和平談判來實現建國的漫長歷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組織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此後有130多個國家先後承認巴勒斯坦國。由於沒有自己的領土,巴勒斯坦國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1991年10月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阿以間開始艱難的和平談判。這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試圖解決長達40多年的沖突。這次會議構築了中東和談的基本框架——和談分成雙邊會談和多邊會談兩個層次,確立了以「土地換和平」的基本原則。1993年9月13日,巴以雙方第一個和平協議——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在華盛頓簽署。根據協議,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傑里科地區實行自治,臨時過度期為5年。

根據1994年5月,巴以雙方簽署的關於實施加沙-傑里科自治原則宣言的最後協議,5月4日巴勒斯坦開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雙方簽署了塔巴協議,以色列軍隊先後撤出約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開始就關於巴勒斯坦最後階段談判進行了首輪會談。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內塔尼亞胡執政後,背棄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強調以「安全換和平」的原則取而代之,使中東和平進程停滯不前。盡管巴以先後簽署了《希伯倫協議》和《懷伊協議》,但終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徹底執行。1999年5月,巴拉克當選以色列總理。為落實懷伊協議,巴以簽署了《沙姆沙伊赫備忘錄》,雙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開始最終地位談判,並於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問題達成框架協議,9月13日前達成最終協議。由於以方蓄意拖延,協議條款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腦會晤在美國馬里蘭州的戴維營舉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前途、巴難民回歸以及水資源分配等棘手問題,會談未能達成協議。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巴以間一場曠日持久的流血沖突。2001年3月沙龍政府上台以後,巴以關系更加惡化。

閱讀全文

與伊朗被以色列空襲傷亡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歷史上的戰歌有哪些 瀏覽:117
怎麼看待美國與伊朗的制裁 瀏覽:910
義大利brama是什麼意思 瀏覽:491
義大利塑身衣哪裡可以買到 瀏覽:45
英國重量是什麼單位 瀏覽:241
印尼刺參鹽花什麼意思 瀏覽:510
中國與印度有多少人口基數 瀏覽:562
伊朗叛軍殺害多少軍人 瀏覽:545
英國鬼片是怎麼拍的 瀏覽:791
越南白粥怎麼做好吃 瀏覽:985
英國未成年人是多少歲 瀏覽:83
中國什麼時候有英雄聯盟手游 瀏覽:534
越南北部邊界是哪裡 瀏覽:123
中國最大的鄉鎮有哪裡 瀏覽:766
英國校外住宿哪裡最好 瀏覽:431
伊朗去美元化是什麼時間 瀏覽:931
重慶捐什麼給義大利 瀏覽:189
印尼雜虎魚怎麼變明虎 瀏覽:996
印度人怎麼打入矽谷的 瀏覽:481
印尼被騙應該在哪裡報警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