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最大油輪在波斯灣被擊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艘已經被打壞的穿又一次被修復好,並且改名為快樂巨人號,兩年過後,這艘船又一次擁有新名字,也就是亞勒維京號,但是經過了幾年的使用之後,它的性能已經逐漸退化,成為了一個浮動的儲油和卸油的單位,當時他的名字叫做諾克·耐維斯號。
但是到了2009年,就算是作為儲油的工具,它能發揮的作用也都很小,所以之後就被賣給了印度的拆船公司,在進行了一番拆解之後,過去的輝煌終於沒有了載體,只有人么苦口相傳的事跡,至於現在的油輪,在經過了嚴格的計算之後,只有30萬噸,才是最合適的。
Ⅱ 伊朗突破美航母封鎖大批油輪駛入敘利亞,卸下石油;美國為何不直接開炮
不管伊朗用什麼方式來運送石油,美國在當前的局勢下都不會率先動手,因為一旦開打兩國就沒有和談的希望了。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只要保持對伊朗的制裁,就能夠拖垮伊朗。伊朗不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海峽,美國絕不會先動手開戰。在最近很多人都在猜測美伊之間會不會因此爆發戰爭,從當前的國際局勢來看這場戰爭還是有可能爆發的。美國控制伊朗的石油出口,實際上已經把伊朗逼到了兩難的境地,伊朗現在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和美國談,要麼就和美國打。不管是談還是打伊朗肯定都是吃虧,所以說現在美國做的是一個絕不虧本的生意,他有的是耐心和伊朗耗,而伊朗耗不起。
其實美國本身也打不起仗,美國早就已經負債累累,經濟壓力非常大,再去打仗的話,美國的經濟肯定會雪上加霜。況且伊朗不是弱國,實力要強於海灣戰爭時期的伊拉克,國內的民眾非常的團結。美國打垮伊朗容易,可是征服伊朗卻非常困難,如果真的在伊朗開戰,美國極有可能陷入第二個伊拉克戰爭泥潭。
Ⅲ 美國與伊朗正在緊張對峙,英國為什麼要扣押伊朗油輪
美國與伊朗正在緊張對峙,英國之所以扣押伊朗的油輪。是因為英美是一夥一丘之貉。他們想聯合打壓伊朗。以達到他們想奪取伊朗石油的目的。
Ⅳ 伊朗油輪遭導彈襲擊爆炸,這次襲擊是誰發動的
據國內媒體11日報道,伊朗石油公司聲稱,該公司的一艘油輪當天在紅海遭遇導彈攻擊,油輪劇烈爆炸。事件當時,這艘伊朗油輪位於距離沙烏地阿拉伯港口城市吉達約97公里的紅海海域,船體至少被兩枚導彈擊中後發生爆炸,船體受到嚴重損傷。
現在伊朗的油輪也遭到了襲擊,因此不進行報復是不可能的。中東目前的局勢可以說是一團糟。就在幾天前,當美軍決定從敘利亞撤軍時,土耳其立即對庫爾德武裝部隊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導致庫爾德部隊進行反擊。
Ⅳ 美國要打伊朗為什麼
美國攻打伊朗大揭秘
要啊
近來,伊朗核問題急轉直下,美國和以色列甚至頻頻放出狠話,稱不惜動用武力,堅決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與此同時,伊朗也強硬相向,暗中擴軍備戰。中東戰爭似乎一觸即發。那麼,美國究竟有沒有制定詳細的對伊作戰時間表?萬一戰爭打響,美國會以何種形式發動進攻?它是否有足夠的把握,乾脆利落地拿下伊朗?對此,著名的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近日專門撰文解讀,曝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軍事內幕。 點擊相關專題:伊朗核問題面臨激化
揭秘一:空中轟炸成為首選
伊拉克戰爭打響時,美軍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精確制導導彈,准確地降落在伊拉克的「重要設施」上,黎明前的黑夜因此被映照得通明,薩達姆政權很快土崩瓦解。隨著美伊關系的日益緊張,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同樣的一幕很可能出現在伊朗。而目前也有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空中轟炸確實已成為美軍攻打伊朗的第一選項。
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引用軍事專家的話說,美國一旦決定攻打伊朗,將會使用超級強大的空中火力,在第一波空襲中就將伊朗打得暈頭轉向。據悉,美軍將會從本土或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派出B-2隱形轟炸機,此機能夠攜帶5000磅的碉堡炸彈,可以攻擊30英尺之厚的岩石或者鋼筋混凝土。此外,F-117A隱形戰斗機則從卡達烏代德軍事基地起飛,對伊朗的重要目標發動猛轟。
揭秘二:布希爾核電站先遭襲
根據以往慣例,美軍在發動空襲時,首先會對對手境內的重要目標,比如三軍指揮中心、重要雷達站、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部署場地等,進行「毀滅式」打擊。此次,美軍也不例外。據悉,目前美軍可能已經制定出首輪轟炸伊朗「重要設施」的「黑名單」,以供美國政府決策部門參考。
在這份「黑名單」中,伊朗的可疑核設施和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均「榜上有名」。有軍事專家稱,美軍打擊的原則是「使用盡量有限的空襲,摧毀伊朗最重要的軍事設施,最大程度延緩或阻礙伊朗的反擊」。
據悉,伊朗共有20多處可疑核設施讓美國「憂心」不已,尤其是俄羅斯幫助建造的、目前伊朗唯一的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更讓美國人夜不能寐,因為「核不擴散政策教育中心」的資料顯示,布希爾核電站所使用的燃料足以製造50到70枚核導彈。所以,軍事專家指出,布希爾核電站很可能成為美軍空襲的首要目標。
揭秘三:重型戰機雲集波斯灣
軍事專家稱,美國空軍要實現對伊朗的空襲作戰目標並不難。
首先,美軍在整個波斯灣地區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戰機部署更是遍布伊拉克、科威特、卡達、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迪戈加西亞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上足夠滿足打擊需要。
其次,在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在這一地區保留了威力巨大的F-15E攻擊鷹戰斗轟炸機、F-16s戰斗機,以及數量不明的重型轟炸機。而且近段時間以來,這些戰機頻頻進行超低空訓練,隨時可以投入戰斗。
第三,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還在波斯灣地區保留了一個航空母艦戰斗群,其中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上面都安裝了大量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也可以對一些固定目標進行打擊。
此外,如果需要,美軍在這一地區進行兵力重新部署並不太難,因為美國在伊拉克有十幾萬的駐軍,波斯灣周圍多處軍事基地也有大量兵力,可以很快集結到伊朗周邊。
揭秘四:以色列也想對伊動武
以色列從沒有停止過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的努力,德國媒體則稱以色列早在2004年就已經制定先發制人炸掉伊朗核設施的計劃。
對此,以色列軍方似乎也毫不避諱,有高級官員甚至曾多次稱完全有能力炸掉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空軍目前擁有25架F-15I戰機、137架F-16C/D戰機和20架F-16I戰機。這些戰機足夠飛抵伊朗布希爾和伊斯法罕,對伊朗的一些重要核設施進行轟炸。以色列還曾公開承認,擁有500多枚美製BLU-109鑽地「掩體炸彈」。
不過由於美國已經表示不希望以色列先發制人打擊伊朗,加上以色列本身無法對伊朗發動連續性的空襲,所以要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並非易事。
揭秘五:打伊朗有三「不確定」
有軍事專家警告稱,由於這場隨時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國在動武之前要慎之又慎。首先,伊朗擁有較強的空中防禦體系。伊朗可以通過發射彈道導彈攻擊美國及其盟國的重要設施,對美軍空襲進行牽制。其次,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情報掌握並非十分充分。第三,所謂「眾所周知」的伊朗核設施可能僅僅是個幌子,不過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真正的核設施則深藏不露。有軍事專家指出,這種可能性非常大,伊朗讓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核查的核設施,即使在戰爭中被摧毀,而藏在其它神秘地方的核設施可以照常運轉。所以,美國決策者在決定攻打伊朗之前,必須得首先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神秘設施尚未發現。
伊朗軍事實力揭秘
「伊朗不是伊拉克」,這是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在面對世界上最強大軍事機器發出的威脅和警告後的表態。伊朗的確不是伊拉克。它是中東地區的「大塊頭」,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積相當於伊拉克的4倍。綜合國力也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近3年來,伊朗經濟發展在中東、海灣地區是比較突出的,經濟年增長率超過5%。隨著伊朗經濟的迅速發展,伊朗軍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軍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軍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自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就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並擁有了中東最強大的導彈庫和首屈一指的武裝部隊。
【外刊新論】
解決伊核不能動武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外交政策研究員伊沃·達爾德和菲利普·戈登近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不應該對伊朗動武。這篇題為《我們應當打擊伊朗,但不是用炸彈》的文章摘要如下:
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在事關伊朗的辯論中,出現了兩個對立陣營:一方想要向伊朗屈服,另一方想轟炸伊朗。它們都錯了。
第一陣營的人主要在歐洲,他們接受德黑蘭有權從事和平利用核技術研究的論點,而且認為幾乎無法阻止伊朗最終製造出核彈。危險顯而易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土耳其等國可能效仿,對核不擴散體系,那將是致命一擊。
辯論的另一方主要是美國人。這樣一種想法同樣有誤。空襲或許可以摧毀伊朗主要核設施,但美國的情報遠不夠完整精確,無法確知德黑蘭的核計劃是否已遭摧毀。動武將促使伊朗民眾支持政府,消除他們對是否需要核威懾力量的猶疑。
對伊朗可能作出的反擊,美國准備好了嗎?通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夥伴,伊朗可能給美軍造成嚴重損害,削弱美國試圖穩定這兩個國家的努力。它可能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即輸送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石油的通道。
指望以色列可能更糟。以色列人實施軍事行動的效力可能不太理想,打擊伊朗東部目標是以色列航程有限的F—15型戰斗機力所不能及的,而美國無論如何都得承擔責任。
Ⅵ 在英國釋放伊朗被控游輪的時候,美國為什麼要出手橫加阻攔呢
美國干預很多的事情,所以會出手橫加阻攔。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的實力就是話語權,不僅僅是在英國和伊朗的油輪的事件中還有過去的事件中,美國都會出手干預。所以美國的話語權在國際事務上還是有著很多的話語權的。
美國和英國在關系策略上一直都是很好的,但是在此次油輪事件中,美國出乎意料的出面阻撓,這也就是釋放了一個信號就是美國和英國的關系開始變得很微妙,在此同時英國變得很被動。
Ⅶ 如何看美軍在曼德海峽,圍堵伊朗油輪的行動呢
根據卡達半島電視台英文網5月18號的報道,美國軍隊大批戰艦在公海圍堵5艘伊朗油輪,結果惹怒了伊朗,包括英國在內的美歐國家多艘油輪在阿拉伯半島紅海水域遭到神秘快艇狼群開火攔截,地理位置與霍爾木茲海峽同等重要的紅海,曼德海峽一時間變成了致命航道。
之前的時候,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伊朗向委內瑞拉運送原油產品違反了兩國的制裁法案,美國方面將會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攔截,這次的攔截很有可能發生在加勒比海地區。
由此可見,這次美軍攔截伊朗方面的軍艦是在加勒比海地區,但是伊朗方面和葉門胡塞武裝在曼德海峽發起了反擊,也是先警告美國不要輕舉妄動。
Ⅷ 美國為什麼向伊朗宣戰,有哪幾點
美國經濟的命脈是能源,所以能源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我們知道美國是全球耗能第一大國這使他成為了全世界第一經濟體,由經濟發展軍力以軍力帶動經濟,所以美國利用它軍力的威懾力來達到全球部署以確保給國家帶來充足能源的長期戰略,這也是美軍以戰養戰以戰養國的理念,一般像中國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美國會利用他的經濟地位(美元)和建立包圍圈來遏制與應對,面對全球的科技騰飛和技術共享,很多國家的軍力也突飛猛進,這時美國開始恐慌,害怕未來的格局會發生變化,所以美國不允許其他國家的軍事勢力影響和威脅到他的全球戰略,美國軍方對伊朗採取軍事手段的原因來源於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獲得伊朗有核的報告(打伊拉克也來自這個機構但卻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由此可見美國的目的不言而喻),這也讓我們懷疑國際原子能的內幕可能更為復雜,但現在的伊朗據說根本就沒有能力擁有核武器 他的核計劃只能局限於能源上和國家發展,核濃縮度至少達到20%以上的能力才能有可能造出核武器,但他們離這指標還早著呢,就目前形勢來看美國是不可能攻打伊朗的,原因是伊朗的流星-3彈道導彈可以覆蓋美國在海灣的駐軍和以色列本土,由於美國人對死人很重視,國內輿論會很大也會動亂不堪,還有伊朗的軍隊龐大比伊拉克利比亞的軍力強上很多如果開戰10-15年內未必能從戰爭中拔出來,所以美國輕易不會向伊朗開戰,如果開戰必須先把海灣的兵力撤走。
Ⅸ 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朗
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開演。此次世界大戰與前二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列強對第三世界國家伊朗(穆斯林世界)發動的戰爭,力量懸殊,但結局不好說,如果有人把伊朗看做利比亞那是大錯特錯。,一般人都認為是伊朗人在造核子武器,其實我並不這樣認為。以色列是美國的戰略盟友肯定沒有錯,但美國高層對於以色列也一直感到很棘手,美國的國際威望也因為以色列的不聽話,幾十年來在中東地區一直很被動,此次借勢攻打伊朗,就是要激起伊朗的大舉反擊,讓以色列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最後形成美國一家得勝,伊朗、以色列兩敗俱傷,甚至是毀滅性的破壞。我相信,睿智的以色列人會明白這一點的,伊朗也不是中東的魚腩,總之,此次大戰,箭在弦上,關鍵是美國奧巴馬總統什麼時候扣動扳機 剛剛聽了一個美國地緣政治教授的爆料,綜合他對一些內幕的了解,下面簡單分析如下: 對伊作戰早已經預謀好了 自從布希定下了「邪惡軸心國家黑名單」以後,名單上的伊拉克,利比亞,葉門已經或多或少相繼倒下,而最大的眼中釘伊朗,朝鮮,敘利亞還沒有殲滅。這既符合美國的戰略預期,同時也超越了他們的戰略預期。不管你相信不相信911是美國一手策劃的苦肉計(參考7號樓倒塌事件),可以說911的確給予了美國大張旗鼓的常駐中東的契機。美軍在那裡不僅虐囚,經營鴉片,建立長久的軍事基地,還在一定程度上軍事包圍了伊朗這個中東唯一的獨立自主的大國。只可惜沙特與伊朗分屬不同的教派,再加上科威特,卡達這類西方傀儡政權的存在,造成了伊朗在中東世界及其被動,唯一能夠比較合的來的,就是敘利亞,甚至利比亞。所以可以說伊拉克和阿富汗,還有阿拉伯春天都在一定程度試圖百般壓制,恐嚇,顏色革命伊朗的局勢 對伊作戰必須被美化為「人民戰爭」才能起到輿論陣地的制高點 所以美國和以色列是非常重視心理戰的,尤其是春天的陰謀,差一點就顏革了伊朗,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伊朗和那些嬌奢淫慾的沙特皇室不同,它是一個比較有現代化氣息的國家。可以說伊朗人有點像被西方圍堵時的中國人,眼光實際, 敢說敢幹,能吃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受到西方宣傳的蠱惑,哪怕是不待見自己國家的種種缺點,在對待以色列和美國的霸權主義問題上,都還是一條心的。所以伊朗很清楚,不擁有核武器,那麼其後果肯定比伊拉克還要殘,堂堂波斯帝國有可能就如同今天的埃及,古巴比倫一樣,被西方徹底炸的四分五裂。並徹底退出歷史的民族之林。傳言在2004年,對伊朗的作戰計劃已經啟動,只不過當時的以色列內部慾望還不高,美國認為還為時已早,就暫時作罷。直到今天,這個像謎一樣的伊朗核問題被搬上舞台,來來去去幾年,被西方媒體炒來炒去,輿論的心理准備慢慢傾向於伊朗的核動機,再加上一些毫不相關的恐怖襲擊給西方民眾帶來的沖擊,那麼伊朗擁有的核武器就註定成為了西方民眾攻擊對象,哪怕那些所謂的恐怖襲擊和伊朗八桿子打不著。 打伊拉克需要一個編造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打阿富汗需要一個死無全屍的本拉登,打利比亞需要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保護平民」的借口,那麼打伊朗就是一個醞釀已久的核陰謀。美國打伊朗其實也是受到了沙特的指示,由於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恩怨,中東敗類沙特,阿聯酋可以通過犧牲自己的同胞換取美國對他們的地緣做大做強的保證,可以說是醜陋至極。而以色列面對的最大威脅就是敘利亞和伊朗,所以很自然的可以看到,為什麼美國把這兩個國家列為首要的流氓國家。由於之前對伊拉克戰爭的口碑太臭,美國國內的反戰勢力越來越大,那麼美國先發制人就不可能獲得國內的支持,唯一的前提就是製造另一場911,催發美國的愛國熱情,不過經濟太差,佔領華爾街之類的運動已經嚴重打亂了美國輿論洗腦計劃,再上美國新出來的超級元老院即將公布大幅度削減預算計劃,這將嚴重損害軍工業的利益,同時奧巴馬承諾要在年底前撤軍伊拉克,那麼通過挑撥第三國趕緊打造出一個國際軍事行動,就是最合適的計劃,這就是為什麼出現了一個漏洞百出的伊朗僱用墨西哥黑幫刺殺沙特駐美大使的鬧劇。這意味著伊朗不僅得罪了以色列,連沙特這樣中東大國都敢實施陰謀,那麼全世界不教訓一下不聽話的伊朗是不行了。最後我們看到內塔尼亞胡故意泄漏對伊作戰計劃,其目的就是釣魚,讓伊朗在軍事部署上蠢蠢欲動,而美國可以在大後方嚴密監視伊朗的方方面面,為下一步精準打擊做好准備。同時不排除沙特,阿聯酋這些國家的軍隊也加入戰爭攻打伊朗。然後就是什麼聯合國的報告,不知道通過暗殺了多少伊朗核科學家,而編造出的廢話或者是謊言。總之伊朗在各方面都屬於理屈詞窮級別。非常被動 中東暴力破局,難免一場巨能戰爭 敘利亞本身是先於伊朗的攻打目標,不過出乎西方意料之外的是,普金的歸來。敘利亞有俄羅斯常駐的海軍基地,這是俄羅斯絕對不能容忍的底線,再加上中國的反對,英美並不認為這劃得來,因為以色列並沒有得罪俄羅斯的意思,以及中國的意思,所以作罷。不過伊朗就不一樣了,雖然中俄都多多少少暗地支持伊朗的聲音,但是在好幾次制裁法案中,都投了贊成票,也就是說中俄並不是伊朗最親密的盟友,同時伊朗也不想臣服於中俄的控制之下。所以這段曖昧的關系完全是為了平衡地區的發展。而以色列一旦攻打伊朗,那麼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中東世界的全面戰爭,由於巴勒斯坦問題上,中東世界對以色列極其反感,敘利亞和伊朗都有相當數量的導彈,並會反撲,這是利比亞,阿富汗,伊拉克不能同日而語的,美國清楚,以色列可以攔截一部分,但是不可能攔截萬箭齊下的態勢,肯定會大規模出兵。甚至不惜使用僅次於核彈頭的遠程打擊。到時候,再加上普金並不是一個等閑之輩,俄國有可能會採用某種方式嚴防事態嚴重惡化。。。到時候將是一場規模非常龐大的戰爭。 另外,伊朗這個產油大國一旦被攻打,全球油價將會飆升,美元會趁機走強,歐元人民幣受到嚴重打壓,中國在這一問題是否坐視不管,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石油供給國被打垮,讓我們拭目以待。
Ⅹ 1988年美國和伊朗交火事件
【歷史解密】1988年美國軍艦擊落伊朗客機內幕
「轟隆」「轟隆」兩聲響,兩枚「標准—2」防空導彈從美國「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射入空中。「打中了!」「直接命中!」「飛機墜落了!」巡洋艦上響起美國海軍的一片歡呼聲。突然,「文森斯」號巡洋艦瞭望員喊了一句:「糟了,目標不象是F-14戰斗機。」
導彈擊中的目標確實不是F-14戰斗機,而是從伊朗的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的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客機。導彈響處,機毀人亡,655次班機上的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是1988年7月3日發生在伊朗水域上的一起重大空難事故。那麼,美國軍艦為什麼要針對伊朗目標進行打擊?一架大型客機怎麼會被美軍誤認為是體積小得多的戰斗機?這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這起災難事件最終又是怎樣收場的呢?
1988年7月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地時間上午10時47分,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起飛,准備飛往阿聯酋的迪拜機場。這架民航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A300型,機長是穆爾辛?禮薩揚,他是一位擁有7,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資深機師。飛機上除了16名機組人員外,還有274名乘客。
655航班起飛後,飛機由阿巴斯港機場塔台指揮開啟應答器,向海灣前進。飛行航線是慣常編定的琥珀59空中走廊,航程200英里,直線飛往迪拜機場,航程總計只有28分鍾。因為距離短,飛機採用簡單的飛行模式,先爬升至4300米,巡航片刻後在迪拜降落。
當地時間上午10時55分,655次航班正飛行在海灣南部地區上空,其航線正好與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的航線相交叉,而讓人詫異的是,「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竟然處在伊朗領海內。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在伊朗客機距「文森斯」號約14公里時,「文森斯」號突然發射了兩枚「標准——2型」防空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655次客機機翼,飛機隨即起火,墜落於大海之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其中還包括六十幾名12歲以下的兒童。
消息一經傳開,舉世皆驚。人們在震驚之餘不禁追問,美國軍艦為什麼要擊落伊朗民航客機?兩國究竟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美國是不是有意擊落伊朗客機的呢?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結束了巴列維王朝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號召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而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從此,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
1979年11月4日,伊朗數百名穆斯林學生攻佔了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把其中的60餘人扣為人質,以迫使美國把前國王巴列維引渡到伊朗,並且歸還在美國的伊朗資產。一直到1981年1月20日,美國人質才獲釋離開伊朗。
在此期間的1980年4月7日,美伊斷交。斷交後,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美國都對伊朗實施遏制和孤立政策,從此,兩國關系處於嚴重的敵對狀態。
1988年,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海灣局勢異常緊張。美軍於1987年7月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後,多次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先是1987年中,伊朗用導彈擊中美國油輪和掛美國旗的科威特油輪多嫂,美軍則隨後進行報復,擊沉伊登陸艦一艘、採油平台兩座。
1988年4月,美軍一艘護衛艦觸雷,造成19名官兵受傷,美國軍艦隨即摧毀伊朗兩座採油平台、擊沉擊傷伊朗軍艦6艘。因此襲擊客機事發生前,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另有消息說,在客機被擊落前,美軍海灣部隊曾得到情報稱,伊朗空軍F-14戰斗機正在海灣地區加強活動,可能要對美軍採取行動。由此看來,不能排除美國故意擊落伊朗民航客機的可能性。
那麼,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為什麼會出現在伊朗海域呢?
2012年,美國《新聞周刊》披露了這起災難事件的有關內幕。
1988年7月3日,當地時間6時33分,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的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威爾.羅傑斯,接到正駛過海峽西面入口的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報告,6艘伊朗革命衛隊炮艦離開海島基地。羅傑斯隨即下令「文森斯」號巡洋艦進入作戰狀態,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向伊朗炮艦接近。
據美國海軍後來提供的官方說法,「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當時發現13艘伊朗炮艦。據說,其中幾艘正圍著一艘名叫「斯托瓦爾」號的賴比瑞亞油輪轉。
「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又報告:賴比瑞亞油輪附近發出5到7聲爆炸聲。聽到這些神秘爆炸聲的報告後,設在巴林的美國艦隊指揮部立即與「文森斯」號巡洋艦聯系,中東聯合特遣隊司令安東尼.萊斯少將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前去支援「蒙哥馬利」號護衛艦。
「文森斯」號巡洋艦上一架「海鷹」式直升機奉命出擊,20分鍾後飛到伊朗炮艦上空盤旋。直升機駕駛員馬克.科利爾發現,伊朗炮艦正圍著一艘德國貨輪轉,沒有射擊,只是一般的騷擾。
這時,美伊兩國軍艦都已進入阿曼海域。阿曼海岸警備隊通過無線電命令伊朗革命衛隊炮艦返航,並希望美國的「文森斯」號巡洋艦也離開。文森斯號和伊朗炮艇隨後被一艘阿曼軍艦驅逐。當時,美國軍艦賽茨號和蒙哥馬利號都在附近。
此時,美軍巴林指揮部的水面戰斗指揮官理查德.麥肯納上校回到指揮中心,看到「文森斯」號巡洋艦越過他命令的位置40海里,即將進入伊朗領海,非常吃驚。他很惱火,問艦長羅傑斯搞什麼名堂。羅傑斯回答稱,在支援「海鷹」式直升機,追擊伊朗炮艇,還說通訊聯絡出了故障。
隨後,「海鷹」式直升機機長羅傑.赫夫報告,直升機受攻擊,正在逃避。羅傑斯當即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加速前進。
在東北200海里處的阿曼灣口,美國「福雷斯特爾」號航空母艦指揮官萊頓.史密斯獲悉「海鷹」式直升機受攻擊以及「文森斯」號巡洋艦正在追蹤進攻者的消息後,命令兩架F-14戰斗機和兩架A-7攻擊機出擊。
剛好在10時45分時,伊朗的阿巴斯港機場控制塔宣布,有一架民航班機准備起飛,目的地是阿聯酋的迪拜。殊不知,兩周一次往返於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間的伊朗民航班機的航線正好處於「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上空。
此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雷達也測到阿巴斯港機場有飛機起飛的信號。阿巴斯港機場是軍民兩用機場,從該機場飛往海灣的飛機自然就成了美國海軍艦艇的「假想敵」。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文森斯」號巡洋艦負責觀測雷達的安德森上士想弄清飛機究竟是軍用飛機還是民航客機,結果得到了是民航客機的判斷信號,但他在海灣民航班次時刻表上卻漏看了655次航班。安德森對戰友約翰.里奇說,雷達預測的訊號可能是伊朗的美製F-14戰斗機。這話被他的上司佐契爾上尉聽到,佐契爾立即向上級匯報了這個情況。
當伊朗飛機距離「文森斯」號巡洋艦約11海里時,艦長羅傑斯伸手按了發射「標准-2」型導彈的指示按鈕。於是,從「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射的兩枚「標准-2」型導彈相繼向目標射去。30秒鍾以後,第一枚導彈擊中了飛機,290條無辜的生命就這樣葬身大海。
就在「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出一片歡呼聲的同時,附近的「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的水兵卻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什麼F-14戰斗機,而是民航機龐大的機翼掉進了海里。
「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也察覺情況不妙,官兵們一個個都驚呆了。艦上死一般沉寂。羅傑斯只好下令巡洋艦駛離伊朗水域。
那麼,對這次誤擊事件,美國方面有什麼樣的解釋?他們的解釋又是否站得住腳呢?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天下午1時30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威廉.克勞告訴記者,發生了很糟糕的事情,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據「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羅傑斯向他報告,伊朗民航班機偏離商業航線,無視「文森斯」號巡洋艦一再警告,高速向「文森斯」號巡洋艦飛去。羅傑斯是為保護軍艦才向飛機開火的。
隨後,克勞任命中央司令部負責中東作戰行動的海軍少將威廉.福格蒂調查此事。一段時間後,福格蒂提交了調查報告。
報告中說,文森斯號嘗試聯絡正在接近中的飛機但失敗,他們四次使用了軍用航空緊急頻道,三次使用了民用緊急頻道。但這個說法很難說得通,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民航飛機一般都使用空中交通管制頻道,是不會使用緊急頻道的。
這份報告還聲稱,文森斯號錯誤地把伊朗客機當成了一架攻擊戰機,是因為客機起飛的阿巴斯港機場,除了服務商用民航機外,也用作伊朗F-14戰機的基地。而空客A300的飛行剖面類似於F-14雄貓式戰斗機,於是,文森斯巡洋艦上的雷達操控員把民航客機當成了戰斗機。
但是,這一說法顯然難以令人信服。A300型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製的一種大型寬體客機,翼展44米,機長54米,機高16.62米;而F-14則是一種雙座超音速多用途戰斗機,最大翼展不到20米,機長只有19米,機高不到5米。從外形和體積上來說,二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A300與F-14相比是一個龐然大物,怎麼會弄錯?
再從速度上來說,A300雖然是噴氣式客機,但其飛行速度最大在每小時640公里左右,而F-14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先進戰斗機,其最大平飛速度可達每小時2490公里。因此,對於擁有宙斯盾系統的美國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來說,「誤認為」的說法顯然太牽強了。
最關鍵的是,威廉.福格蒂的調查報告還掩蓋了一個事實真相,他在地圖上把當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位置標在遠離伊朗水域的地方。而事實上,當時該艦已經侵入了伊朗領海。
災難發生後,伊朗人民在等待美國的道歉。但令人詫異的是,伊朗人民沒有等來道歉和賠償,等來的僅僅是一句「遺憾」!
時至今日,美國對於當年擊落伊朗客機仍舊拒絕認錯、拒絕負責、拒絕道歉。
美國政府在伊朗航空公司655號班機空難後發出照會,對人命損失表示遺憾;卻從來不認錯、不負責、不道歉。美國政府官方甚至繼續指責伊朗的敵意行動造成這次事件。
面對全世界的指責和質疑,里根決定派當時的副總統喬治.布希在聯合國大會上為美國辯解。7月14日,老布希在聯大的講話中辯解說,擊落事件屬戰時事故,「文森斯」號巡洋艦當時是趕去保護受到伊朗襲擊的一艘商船的。而在1988年8月2日老布希向共和黨領導人發言時提到「我絕不會為美國道歉,永遠都不會!我不管美國幹了什麼,我不理會什麼事件真相!」
因為美國的這一態度,美國政府飽受指責。《新聞周刊》記者約翰?巴里和羅傑?查爾斯在1992年7月13日的報導中寫道,艦長羅傑斯行動時無視後果,缺少應有的謹慎。同時他還指責美國政府掩蓋事件真相。
就連美國海軍自己都在自我嘲諷。文森斯號船員和其他美國海軍船員為文森斯號起了個綽號「機械戰艦」,這個名字來自科幻電影《機械戰警》,除了因為文森斯號巡洋艦配備宙斯盾系統,也因為艦長羅傑斯被視為具有攻擊傾向。
那麼,這起誤擊事件真的是由羅傑斯的個人攻擊傾向導致的嗎?
事發當天在附近海域的美國賽茨號護衛艦是由大衛?卡爾森艦長指揮的。卡爾森指責說,摧毀客機「標志著文森斯號艦長羅傑斯有強烈的攻擊傾向,這種傾向在四個星期前就已經顯露出來」。
卡爾森指的是6月2日發生的事件,那天羅傑斯指揮文森斯號過度抵近一艘伊朗軍艦,而這艘艦艇正在合法執行搜尋散裝貨輪的任務。
而在擊落民航客機當天,羅傑斯派出一架直升機飛到一隻小型伊朗船隻的2至3英里范圍內,不理會交戰規則中要求保持4英里距離的規定,並向數只小型伊朗炮艦開火。
卡爾森評論這些事件說「為什麼要一艘宙斯盾艦出去射擊小艇?這不是聰明的做法。」當羅傑斯向上級指揮官報告說,他將要把飛機擊落時,卡爾森當時像受雷擊般驚呆了,他跟旁邊的人說:「為什麼?他究竟要干什麼?」
在麻省理工學院2004年春季製作的「文森斯號事件」投影片報告中,認為羅傑斯艦長出於自己的意思把文森斯號向東北前進50英里。當時,美軍水面戰斗指揮官麥肯納上校指令羅傑斯退回去,但文森斯號直升機機師馬克?科利爾一直跟隨向北撤的伊朗快艇,終於交火。
文森斯號隨即加入到混戰中,他駛向伊朗多艘炮艇,但找不到一個清晰目標。而且伊朗炮艇當時不過是在本國水域內緩慢繞圈。雖然各種信息表明文森斯號已經犯了錯,但羅傑斯仍然報告美軍指揮部,說:伊朗炮艇在加速並且懷有敵意,並最終,向民航客機發射了導彈。
事件發生後3年,威廉?克勞海軍上將在美國一檔電視節目中承認,文森斯號發射導彈時在伊朗水域內,與之前的海軍聲明相反。
1996年2月22日,美國答應支付6180萬美元,作為對248名遇難伊朗人的賠償,但美國沒有為被擊落客機支付任何賠償。這是雙方同意的和解,以撤消伊朗1989年在國際法院向美國提出的起訴。美國明確標明這筆賠償為特惠金,不肯承認要對事件負責或負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