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加拿大出售伊朗2億元資產,為什麼要賠償給美國
事情的起因是美國一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被伊朗擊落,美國政府想要報復一下伊朗政府,於是就有一位美國議員提出從被美國凍結的伊朗資產中扣除相應的金錢,來彌補美國「全球鷹」無人偵察機被擊落的損失。此後加拿大政府稱之所以要賠償給美國,是因為美國在戰爭是受害者。
加拿大政府在鬧出這么一個荒唐的事情後,誰都可以看出加拿大不僅得罪了伊朗,而且還把得到的2億元資產交給了美國,這就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畢竟做了這個不要臉的事之後必然會受到各國的指責。
『貳』 歐盟為什麼要制裁伊朗有哪些國家在制裁伊朗,如果不制裁會對歐盟造成什麼後果
英德美等國都在制裁伊朗。制裁伊朗是美國為了防止伊朗製造核武器,對美國的軍事力量造成威脅的方法。但這樣會使石油的價格上漲,令歐盟出現較大的金融危機。西方的經濟將進步地更緩慢,而東方的經濟將會因此而提速。不久,東方的經濟將超越西方,成為世界第一
滿意請採納
『叄』 伊朗被制裁是怎麼回事
美國因為伊朗核問題制裁伊朗。
伊朗核問題於2006年被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由於伊朗拒絕停止其鈾濃縮活動,安理會在2006年至2010年間先後通過了4份制裁決議,不斷加大針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力度。
美國於1980年與伊朗斷交後一直對伊實施經濟制裁。1995年,美國以伊朗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及致力於發展核武器為由宣布對伊朗實施貿易禁運。
但是,伊朗被美國制裁,影響到了中國。因為美國主導的全面制裁空前嚴厲,更由於伊朗官方為應對外匯短缺的嚴峻形勢,於2018年6月下旬出台覆蓋10大類、1339種商品的禁止進口清單,理由是在列商品「非必需且有國內競爭者」。
這些產品大到機器設備,中到紡織輕工,小到瓜子零食,幾乎無所不包。位於霍爾木茲海峽沿岸的伊朗主要港口阿巴斯港滯留約14萬噸貨物等待清關,其中的大多數在上述清單之列,只有被伊朗工業部門認定為「必需且不妨礙國內競爭者」後,才可被海關放行,這影響到數以千計的中國中小企業。
(3)加拿大怎麼制裁伊朗擴展閱讀:
一、美國制裁伊朗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作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航運公司在中國最大合作代理,融商物流伊朗辦事處負責人郭雍表示,現在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大型跨國船運企業由於需要平衡全球市場這個大盤子,不可能因伊朗一家而丟掉西方市場。但它們留下的市場空白總需要被填補,這對融商物流一類民企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郭雍說:「或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我們現在撤了,而不久之後伊朗局勢真的好轉了,屆時大型國企和跨國公司因其體量和運營管理經驗,依舊會是伊朗市場的座上賓,我們民企只能再度白手起家。與其這樣,倒不如選擇堅守,至少這意味著局勢再度好轉後的先發優勢。」
二、美國制裁伊朗包括:
1、對伊朗多家國有和私營銀行實施制裁,凍結這些銀行在美國的賬戶和其他金融資產,禁止美國企業和個人同這些銀行進行商務往來;
2、任何為伊朗提供汽油或者幫助伊朗煉油和發展煉油能力的企業或個人將受到制裁,與伊朗革命衛隊或某些伊朗銀行有往來的外國銀行也將受到制裁;
3、對在伊朗石油或天然氣部門工作的任何個人或實體實施制裁;
4、對參與伊朗鈾礦開采、向伊朗出售油輪或向伊朗國家油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的任何個人或實體實施制裁;
廢止伊朗在美國境內的資金流轉許可,禁止美國金融機構處理同伊朗有關的資金流轉業務
『肆』 經濟制裁的詳細內容
關鍵所在
經濟制裁的關鍵是有大多數人的支持。如果僅有一個或是兩個國家拒絕同別國進行貿易,那麼,阻止這種行為的發生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整個世界實行經濟制裁,他們有時也可能會逆流而上。例如,盡管聯合國對伊拉克實行了經濟制裁,但是,海珊仍可以集中力量在黑市交易中收獲收益,而且,黑市交易也因為制裁而繁榮了起來。
主要優勢
較之軍事打擊,經濟制裁有著幾個明顯的優勢。現代社會科技的發達使得世界各國基本上沒有什麼「秘密」可以保留。與此同時,高精密武器對平民的傷害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當殘酷的軍事打擊的圖片傳遍世界各地時,實施國面臨國際社會的譴責與壓力越來越強大。這就使得該國在道義上首先輸掉一招。此外,昂貴的先進武器使得軍事打擊比起經濟制裁來說,代價要沉重很多。更糟糕的是,軍事打擊容易引發被打擊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繼而參加到本國政權與打擊國的軍事對抗中,這就很容易使打擊國深陷戰爭的泥潭。以上這些原因使得現代社會很多國家對軍事動武望而卻步,轉而青睞經濟制裁這個武器。
主要作用
在很多情況下,制裁會幫助獨裁者或是暴君將臣民召集起來抵禦共同的敵人。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安理會實施了許多制裁,但是大部分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從蘇丹到伊拉克,受到制裁的國家都隱藏起來,等待制裁的結束。
單方面的經濟制裁在改變一國行為上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例如,美國對伊拉克的貿易禁運最後以傷害美國商人和伊拉克政府政策的微小變動而結束。沒有共同的聯合陣線,貿易制裁只能傷害實施制裁的國家:當美國石油公司撤出伊拉克時,法國石油公司乘虛而入,和伊拉克簽定了利潤豐厚的協定。
貿易限制也可能導致目標國家設立貿易障礙,最後使兩國的消費者和企業都受到傷害。然而,當許多國家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而聯合起來的時候,反報復威脅就會減少。例如,聯合國的貿易制裁是各國都贊同的,因此會較為有效。所有的制裁都是非約束的,因此,如果事先得到廣泛的支持,強制實施將是沒有必要的。
存在弊端
經濟制裁對被制裁國無辜百姓造成痛苦,對被制裁國的鄰國和實施制裁的國家經濟也帶來損害。《憲章》第50條規定,因執行制裁措施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國家 「應有權與安理會會商解決此項問題」。不少國家曾因此向聯合國要求經濟補償。至2002年底,已有21國因執行制裁伊拉克措施而要求給予經濟補償。
原因分析
冷戰結束之後,國際關系中的經濟制裁出現的越來越頻繁。經濟制裁與抵制的歷史很漫長。就當代而言,美國是動用這兩種手段最為頻繁的國家。據國際經濟研究所統計,1945年以來,大約三分之二的制裁都有美國參與。
冷戰的結束消除了制約制裁行為的政治因素,因此經濟制裁的出現頻率急劇增加。冷戰期間,聯合國安理會僅僅實施了2次制裁;而1990年至今,安理會至少實施了12次制裁。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上世紀90年代共發生了50餘次經濟制裁事件,比前一個十年增加了67%。
值得關注的是制裁的成功率,這里的成功是指制裁對象至少接受制裁國的部分要求。基本估計。通行度最高的數字是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結論,即制裁的成功率為33%。低端估計。芝加哥大學的羅伯特·佩普認為,制裁的成功率只有5%。許多情況下,制裁對象確實改變了政策,但並非出於制裁國的經濟壓力。舉例來說,如果制裁對象擔心遭到入侵而作出妥協,就會被錯誤的視為經濟制裁成功。高端估計。同是芝加哥大學的丹尼爾·德雷茨納則認為,33%的數字低估了制裁的成功率,原因有兩方面:首先,許多人以為經濟制裁僅僅用於「高層次政治」領域,如核擴散和領土爭端等。事實上,經濟制裁是「低層次政治」中的常用工具,在環保問題、勞動力標准問題以及反洗錢等領域都有應用,而在「多層次政治」中的成功率接近55%。其次,大多數研究只涉及付諸實施的制裁。但在許多情況下,制裁威脅發出之後,尚未實施,目標國就迅速讓步了。舉例來說,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曾要求以色列停止在西岸地區的定居點工程,否則就收回金額為10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以色列在美國實施制裁之前就讓步了。
2015年6月29日渥太華消息,加拿大正對俄羅斯能源企業實施經濟制裁,作為對俄羅斯支持的武裝分子在烏克蘭行為的回應。 一、目標明確、有限
一些情況下,制裁國的目的是在沖突中占據有利地位,但由於目標不明或要求過高,往往不能如願。相反,如果制裁國提出了明確而有節制的目標,就會增大成功的機率。正因為如此,由於貿易爭端或法規爭端而進行的制裁的成功率較高。對比聯合國和美國對利比亞和伊拉克實施的兩項制裁,就可以就說明這一點:制裁利比亞的要求很明確:交出恐怖襲擊的嫌疑人,停止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發計劃。雖然卡扎菲的態度非常強硬,但利比亞實際上執行了聯合國的要求。相比之下,制裁伊拉克的目標就不夠明確。這項制裁的表面理由是終止該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但還有一個沒有明言的真實目的是推翻薩達姆政權。這項制裁未能顛覆薩達姆政權,但確實阻止了該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究。
二、誰來承擔代價
一個國家要使經濟制裁的威脅具備可信度,一方面需要使制裁對象付出巨大代價,另一方面則要盡可能縮小自身受到的損害。舉例來說,伊朗威脅說對那些反對其核計劃的國家進行制裁,然而,伊朗中斷石油供應雖然能夠對全球經濟構成相當壓力,但對自己的損害將甚於制裁對象受到的損害,因此這種威脅就缺乏可信度。對於美國等國而言,最有效的制裁方式是減少援助,而非貿易制裁。任何貿易制裁都會自動對雙方造成損害。而援助制裁通常只會打擊制裁對象,制裁國幾乎不會受到損害。
三、多邊合作
很容易想見,幾國聯合實施制裁的效果往往會大於單獨一國進行制裁的效果。此外,如果聯合國或南方共同市場等國際組織支持某項特定的制裁,其效果會更好。如果沒有國際組織的正式支持,臨時的制裁聯盟就會非常脆弱,很容易瓦解。
四、盟國與敵國
制裁盟國往往比制裁敵國有效。例如,就未來可能爆發沖突的國家而言,任何一方的政府都很難退讓。及時作出讓步,敵國就會認為你將來也會讓步。盟國之間的利弊權衡則全然不同。以涉及核不擴散問題的制裁為例,美國對韓國、巴西和阿根廷等盟國實施或威脅的制裁就獲得了成功,對伊朗和朝鮮等國的制裁卻收效甚微,這並非巧合。
五、瞄準精英
制裁成功的關鍵在於使受到制裁的政府感受痛苦。然而,制裁對象國的政府精英常常能夠把經濟痛苦轉嫁給普通國民,伊拉克的情況就是如此。相比之下,一些制裁就能夠有效地打擊精英階層,例如凍結金融資產或旅行禁令等。 美國政府對朝鮮的制裁
2006年10月,朝鮮核試驗之後,美國政府聯合其它國家加緊了對朝鮮的制裁。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於朝鮮核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除了禁止向朝鮮運送戰爭物資之外,還有一項:「禁止對朝鮮輸出奢侈品!」這些奢侈品包括:白蘭地酒,雪茄香煙,葡萄酒,等離子高清電視機,蘋果牌的MP3,遊艇等等。
阿盟對敘利亞進行經濟制裁
2011年11月26日,阿盟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會議,決定經濟制裁敘利亞。制裁措施包括停飛往返敘利亞的商業航班、暫停與敘利亞中央銀行的往來、對部分敘利亞高官發出旅行禁令、凍結敘利亞政府銀行賬戶並中止金融交易。為避免影響敘利亞民眾,除一些戰略物資外,阿盟將中止與敘利亞政府的商業貿易。另外,與會的阿盟各成員國財政部長呼籲本國凍結敘利亞官員資產,撤出在敘投資。阿盟先前為敘利亞簽署派遣觀察團協議設置「最後期限」,但沒有收到敘方回復。阿盟表態,如果敘利亞未能在規定時限內簽署協議,將面臨經濟制裁。
『伍』 如何治裁伊朗
聯合國安理會6月9日就伊朗核問題通過決議,決定對伊朗實行自2006年以來的第四輪制裁。當天的表決結果顯示,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2個國家投贊成票,土耳其和巴西投票反對,黎巴嫩棄權。根據決議,主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伊朗在國外參與核領域的投資活動;禁止各國向伊朗出口坦克、戰斗機和軍艦等重型武器裝備;禁止伊朗進行任何與可運載核武器彈道導彈有關的活動;加強在港口和公海對涉嫌運送違禁品貨船的檢查措施;禁止各國與伊朗進行與核活動有關的金融交易,同時禁止伊朗在國外開設可能會被用於資助其核活動的獨資或合資金融機構。
『陸』 夢晚秋為什麼被加拿大逮捕
在這里要更正一下,不叫夢晚秋,是孟晚舟。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從香港飛往布宜諾斯,途經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時被加拿大警方抓捕。美國當局聲稱,孟晚舟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規定,在制裁期和伊朗做生意,加拿大政府據美國授意在溫哥華逮捕了孟晚舟。
華為公司大家都知道,它成立於1987年,幾十年的成長,讓其成為全球聞名的電信設備商、第三大手機製造商。
而最近幾年,華為技術飛速發展,也引來了一些不懷好意國家的警惕。特別是5G技術突飛猛進,其中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也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成為全球5G標準的一部分。
2012年就因為自主晶元的事被美國封殺過,2018年與美國運營商AT&T的合作又因為美國政府的壓力被迫取消。
在5G技術方面,華為遭到了「五眼聯盟」的圍剿。資料顯示,「五眼聯盟」是由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五國組成的國際情報分享組織。
而孟晚舟大家知道的身份就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長女,其實也是華為核心人物之一,有可能在以後接手華為。
華為官網公開消息顯示:
孟晚舟生於1972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碩士。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國際會計部總監、華為香港公司首席財務官、賬務管理部總裁。
2003年,孟晚舟負責建立了全球統一的華為財務組織,並進行了組織架構、財務流程、財務制度、IT平台等的標准化和統一化建設。
任正非以前也說過:華為成功的核心是「財務管理體系」。由此也能看出,孟晚舟實際上掌握著華為命脈。
2011年4月17日孟晚舟出任公司CFO,2018年3月23日,孟晚舟出任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對華為的影響也不用多說了,更何況華為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
此次對孟晚舟下手,看似意外實際上也是美國對華為的壓制、對中國科技的壓制。
『柒』 美國等西方國家是怎樣通過經濟制裁來制裁伊朗
先是石油制裁,然後游說亞洲各國包括中國不要從伊朗進口石油
『捌』 加拿大政府對伊朗人入境有控制嗎
有控制的,加拿大跟美國關系好,以前就限制伊朗人入境,現在更有限制了。
『玖』 孟晚舟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孟晚舟事件給我們的啟示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每一個在海外的中國人堅強的後盾,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孟晚舟事件是一個國際政治問題,並徹底撕下了西方,尤其是美國司法體系的偽裝!加拿大,美國鐵桿盟友,加拿大的政治、經濟、貿易都和美國緊緊捆綁在一起。加拿大和中國的經貿聯系,相比之下要小得多。
加拿大根據利益選擇站隊,於是出現了「雙重違法」裁決結果。加拿大沒有參與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孟晚舟即使參與了對伊朗貿易,在加拿大也不違法;而只有同時違反美國、加拿大法律的「雙重違法」行為,美國的引渡要求才有操作的可能。
相關信息介紹: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美國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她,加拿大法院定於2018年12月7日就此事舉行保釋聽證會。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作出裁決,批准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保釋申請。
2021年8月21日,英國媒體傳來消息稱,孟晚舟案件的裁決結果將在10月21日出爐。當地時間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女士已經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即將回到祖國,並與家人團聚。
『拾』 聯合國要怎麼樣制裁伊朗
不會用武力,就是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明白無誤地告訴伊朗,只有回到談判桌前才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