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伊戰爭爆發的背景原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 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⑵ 伊朗一輛巴士墜入山谷傷亡如何
伊朗一輛巴士墜入山谷造成至少14人死亡,另有18人受傷。據悉,已經有十多輛救護車被派往該地區。
據悉,伊朗的交通安全記錄不佳。由於無視交通法規、操作不安全的車輛以及緊急服務的缺失,伊朗每年有大約1.7萬名司機死於交通事故。

(2)伊朗死傷多少擴展閱讀:
外媒5日報道,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發生一起巴士墜入山谷事故,造成至少14人死亡,另有18人受傷。
據伊朗國家緊急醫療服務部門的負責人PirhosseinKoulivand表示,該巴士是從德黑蘭開往德黑蘭東北約500公里的岡巴德卡夫,在首都德黑蘭附近的Savadkouh地區墜入山谷。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
⑶ 兩伊戰爭死傷多少人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 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傷亡和被俘108萬 人 ,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⑷ 兩伊戰爭中,作戰雙方的傷亡情況是什麼樣的
兩伊戰爭中,伊朗亡35萬人、傷70萬人、被俘3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亡18萬人、傷25萬人、被俘5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約5400億美元。
在雙方」襲船戰」中,航行於海灣的各國油輪共546艘被擊中,420名船員喪生。戰爭使雙方的綜合國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觀上削弱了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的勢頭,推遲了中東地區主要熱點問題阿以爭端和平解決的進程,刺激了中東地區各國對地地導彈、化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軍備競賽。
伊拉克在這場競賽中略占上風,以至很快忘卻戰爭教訓,停火兩年後貿然武裝入侵科威特,釀成規模空前、給伊拉克帶來災難性打擊的海灣戰爭。
⑸ 戰爭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戰爭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和平與發展就成了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在和平的主旋律之下,戰爭的陰影一直存在著。所以,精準地講現在的世界,是和平與動盪並存,發展與破壞皆有。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讓今天的人們記憶深刻。是的,兩次大戰,使多少家園毀於一旦,多少鮮活的生命香消玉殞。那麼,戰爭到底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呢?下面咱們舉幾個例子:

科索沃戰爭歷時78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共出動飛機2萬架次,投下了2.1萬噸炸彈,發射了1300枚巡航導彈,造成南聯盟境內大部分地區的軍事、民用、工業設施和居民區的嚴重破壞。空襲還造成南聯盟1000多無辜平民死亡,數十萬阿爾巴尼亞族人淪為難民。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和日內瓦公約禁用的集束炸彈導致新生兒白血病和各種畸形病態。持續的轟炸還嚴重惡化了南聯盟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
⑹ 伊朗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是否造成了人員傷亡
根據伊朗所發布的消息,此次地震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只是造成了一些房屋受損的事故結果。繼阿富汗地震不久之後,伊朗也爆發出了5.5級地震,根據伊朗知情人士所提供的視頻畫面來看,伊朗本次的5.5級地震震感並不是很強烈,只是造成了當地一些房屋受損。
根據中國地震網所發布的消息,在伊朗發生了5.5級的地震,震源深度達到了10千米,而震中位於北緯26.95度,東經55.40度。這次地震發生以後,伊朗當局隨即做出了應急預案,針對一些受災比較嚴重的地方進行救治,但根據伊朗官方媒體報道,伊朗本次所遭受的地震災害相對較小,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只是在正中心的一些房屋受到了一些損害,但對比阿富汗的地震來說,伊朗此次的地震傷害程度相對較小。
⑺ 伊朗南部發生6.1級地震已致3死19傷,當地處於什麼地震帶
伊朗南部發生6.1級地震已致3死19傷,當地處於地中海-印尼地震帶。
一、伊朗南部發生地震

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在歷史上曾經造成過幾次比較大的地址,例如:葡萄牙里斯本發生8.7級地震,此次大地震是人類史上一次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也是歐洲歷史上傷亡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
大地震後還引發了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葡萄牙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⑻ 戰爭的危害有那些
戰爭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戰爭帶來了人類生命的損失,包括己方和地方,軍人和平民。
越南戰爭歷時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大規模局部戰爭。戰爭中,越南有160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成為難民;美國有5.7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戰爭耗資2000多億美元。
2、戰爭還引起國家間民族間的仇恨。
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准則,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均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大量的揭露。
3、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
科索沃戰爭歷時78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共出動飛機2萬架次,投下了2.1萬噸炸彈,發射了1300枚巡航導彈,造成南聯盟境內大部分地區的軍事、民用、工業設施和居民區的嚴重破壞。空襲還造成南聯盟1000多名無辜平民死亡,數十萬阿爾巴尼亞族人淪為難民。
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和日內瓦公約禁用的集束炸彈導致新生兒白血病和各種畸形病態。持續的轟炸還嚴重惡化了南聯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
4、破壞人類文明。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
大火連燒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5、破壞經濟。
兩伊戰爭歷時近8年。伊朗死傷60多萬人,伊拉剋死傷40多萬人。兩國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破壞的損失超過5400億美元。兩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總額達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的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6、戰後人們的心靈創傷,難以癒合。
除了戰場上親眼目睹傷亡的戰士會有心理應激障礙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政府及其軍隊為順利實施並完成侵略亞洲的戰爭而推行的一種軍隊性奴隸制度,中韓歷史學者認為主要是通過誘騙和強迫 。
大部分慰安婦來自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本土、日據台灣,也有許多琉球、東南亞、荷蘭等地的女性,其中在日本本土召集的慰安婦又被稱為女子挺身隊。
戰爭結束後,倖存的人們心靈所受到的傷害,時間難以磨平。
7、性別失衡等等
戰爭爆發時,參加戰爭的大部分是青壯年男子,有戰爭必有傷亡,國家的性別比例也必將失衡。

(8)伊朗死傷多少擴展閱讀:
戰爭的目的
戰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任何戰爭都是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進行的,具體表現為戰爭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一般情況下,戰爭的一方達到預定目的後戰爭即終止;特殊情況下,也可能任何一方都達不成戰爭的目的,通過妥協停止戰爭。
戰爭政治目的是進行戰爭的階級、民族和國家在政治上所要達到的根本目標。戰爭的經濟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戰爭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經濟目的相互關聯,融為一體。戰爭目的集中地表現為戰爭的政治目的,但達成戰爭的軍事目的是達成政治目的的前提。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戰爭的經濟目的往往潛在於戰爭的政治目的之中。不同戰爭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可能是各異的,但軍事目的都是相同的。一場戰爭,只有達成軍事目的,才能實現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不同類型的戰爭具有不同的目的。
被壓迫民族和被剝削階級進行正義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謀求階級解放和民族解放,保衛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帝國主義、霸權主義進行的非正義戰爭是為了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維護反動統治,為了侵略擴張和爭奪霸權。
戰爭目的制約戰爭規模、時間、投入戰爭的力量和結局。戰爭雙方為了實現各自的目的,往往投入盡可能多的兵力兵器,力求在戰爭過程中轉換力量對比,戰爭規模就可能擴大;如果戰爭一方迅速達成戰爭目的,戰爭時間就縮短。
戰爭目的是主觀的,但它必須建立在客觀物質條件的基礎之上。達成戰爭目的與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地理條件、國際環境、指揮員的素質等因素密切相關,主觀指導必須符合客觀實際。
⑼ 1.一戰各國死亡人數(一一列舉)
具體如下: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3000
日本:3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戰
⑽ 伊朗5.9級地震 有多少人傷亡
伊朗西部克爾曼沙阿省7月22日發生5.9級地震,已造成至少20人受傷。據伊朗地震中心消息,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7月22日14時37分,震中位於塔澤阿巴德地區,震源深度8公里。地震中心預測,該地區還將有較強餘震發生。
伊朗國家電視台現場畫面顯示,塔澤阿巴德地區有兩個城市出現房屋坍塌、通訊電力中斷和人員受傷。報道說,此次地震震源淺,震感強烈,破壞程度較大,震區城市道路和供水管道遭到不同程度損毀,鄉村地區還出現大面積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
當地救援人員已趕赴現場。傷者正接受緊急治療。此外,據伊朗地震中心消息,伊朗南部霍爾木茲甘省7月22日發生5.7級地震,目前尚無傷亡情況報告。伊朗去年以來地震頻發。去年11月12日,伊朗西部邊境地區發生7.3級地震,造成克爾曼沙阿省470多人死亡、逾9000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