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裏海,屬海跡湖。由於面積大,湖水鹽度較高,多狂風巨浪,具有典型的海洋生物等特徵,故一般稱其為海或湖海。位於歐亞兩洲交界處。西、北、東三岸屬蘇聯,南岸屬伊朗。
裏海南北長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320公里,面積約37.1萬平方公里。湖岸線長約7 000公里。北淺南深,最深處達1025米。裏海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一共與5個國家接壤。
(1)伊朗最大的湖是什麼湖擴展閱讀:
裏海原來曾與黑海、古地中海相連,因此含鹽度高。北部因為伏爾加河流入,含鹽度較低,淡水魚類多。東部與沙漠為鄰,又無淡水注入,鹽分高,並有大量石膏和食鹽沉澱。南部湖水比重大,含鹽度達13‰,450米以下缺氧,少生物。石油、食鹽、芒硝等資源豐富。以產鱘魚著稱。
裏海航運發達,可通過伏爾加—波羅的海水道與波羅的海相連,通過伏爾加—頓河列寧運河與黑海溝通。主要港口有哈薩克的巴庫、俄羅斯的阿斯特拉罕和伊朗的臘什特港等。
B. 世界第三大鹹水湖是哪
伊朗的爾米亞湖是世界第三大鹹水湖。 爾米亞湖(波斯語:دریاچه ارومیه)形狀像一隻海馬(與裏海相似),最長兩端長140公里,最寬55公里,水域面積52,000平方公里,最深約16米,近年來因為蒸發與淤積,湖面逐漸縮小。
湖名因湖邊的爾米亞市而來,爾米亞源自古敘利亞語,是「水的城市」之意。在1930年代初,巴列維王朝時期,因禮薩汗之名,曾經名為「禮薩耶湖」(波斯語:دریاچه رضائی),在1970年代中,改為現在的名字。
湖中有百餘個岩石小島,是各類野生候鳥(包括紅鶴、鵜鶘、琵鷺、朱鷺、鸛、翹鼻麻鴨、翹嘴長腳鷸、長腳鷸、海鷗)的過境棲息地;因湖水含鹽分約為海水六倍,濃度太高,不適合魚類生存,只有一種浮游生物,豐年蝦(或稱鹵蟲,Artemia)能夠生存,具經濟價值。
爾米亞湖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生物圈保留區,同時大部分區域伊朗政府已列為國家公園。 伊朗:世界第三大鹹水湖面積銳減
現在的爾米亞湖面積已經縮小了六成左右,岸邊成片白色的鹽結晶體,過去被居民用來當作養生水療的功能盪然無存。
不僅如此,靠游湖維生的船家日子更不好過,小船全都擱淺,無用武之地,觀光客人數隨著湖面縮小,不斷流失,讓遊艇生意大不如前。農民也抱怨湖水下降,連帶使地下水位下降,挖掘過程還很容易混入鹽水。
伊朗官方報告把鹽湖縮水歸咎於長年的乾旱,湖水不斷蒸發。不過專家認為,周邊大舉興建了35座水壩,阻斷河水注入,更是扼殺鹽湖的錯誤政策。伊朗**屏蔽**沒有預做環境評估,就興建了東西跨湖大橋,而且未來還要再蓋十座新的水庫,專家警告湖水乾涸的後果相當嚴重。
為了拯救爾米亞湖,伊朗**屏蔽**今年四月以來先以人造雨加強降水量,接著限制周邊灌溉用水,並且從其他的湖引水注入爾米亞湖。不過部分專家認為這樣做治標不治本,根本之道還是立刻讓周邊水壩開閘放水,替爾米亞湖止渴。
C.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什麼湖
世界最大的湖泊就是裏海
裏海,俄語作Kaspiyskoye More,波斯語作Daryaye Khezer。海的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00平方公里,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積總和(24.5萬平方公里)還大出51%。湖水總容積為76000立方公里。裏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 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裏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至6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至788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裏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7.6萬立方公里。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裏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系,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裏海在這一地區交通運輸網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中也具有重大意義;其優 黑海良的海濱沙灘日益被用作療養和娛樂場所。裏海位於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
D.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什麼湖啊...
名稱:裏海(Caspian Sea)——世界最大的湖並且是鹹水湖
俄語作Kaspiyskoye More,波斯語作Daryaye Khezer。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位於亞歐大陸腹部,亞洲與歐洲之間,海的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00平方公里,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積總和(24.5萬平方公里)還大出51%。湖水總容積為76000立方公里。裏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 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裏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
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至6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至788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裏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7.6萬立方公里。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裏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系,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裏海在這一地區交通運輸網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中也具有重大意義;其優良的海濱沙灘日益被用作療養和娛樂場所。
裏海位於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而其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公尺(90呎)。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公尺(3,360呎)。
裏海通常被認為是世界最大鹹水湖。然而這一觀念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科學研究表明,裏海經由亞速海、黑海和地中海與世界洋溝通。這一因素對於其自然地理所有方面的形成產生強烈影響。裏海具有特別的科學研究意義,因為其歷史、尤其是其面積和深度在以前的變化,為這一地區復雜的地質和氣候演變提供了線索。人為變化,特別是廣闊的窩瓦河系堤壩、水庫與運河造成的變化,對於當代水文平衡已有影響。
[編輯本段]地質
裏海與鹹海、地中海、黑海、亞速海等,原來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經過海陸演變,古地中海逐漸縮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變它們的輪廓、面積和深度。所以,今天的裏海是古地中海殘存的一部分,地理學家稱之為「海跡湖」。
裏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淺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傾斜,北裏海面積99,404平方公里(38,380平方哩),是海中最淺部分,平均深度為4∼6公尺(13∼20呎),在與中裏海的分界沿線最深達20公尺(66呎)。海底由單調的波形沉積平原構成。中裏海面積137,918平方公里(53,250平方哩),形成不規則盆地,西坡陡峭,東坡平緩。最淺部分——深度達101∼140公尺(330∼460呎)的大陸棚——沿兩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於水下塌方和峽谷而溝壑縱橫。阿普歇倫暗灘為一沙洲和島嶼帶,從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裏海地理位置(不過是英文的)升起,是向面積約149,106平方公里(57,570平方哩)的南裏海盆地過渡的標志。一系列水下山嶺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為一坦盪的平原,而裏海最深處則在此。 裏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爾布爾士山脈和高加索山脈所環抱,其他幾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
[編輯本段]海區劃分
裏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薩克、土庫曼、克拉斯諾沃茨克等海灣。裏海的水面低於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約180米。裏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淺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傾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達1025米。裏海有島嶼約50個,面積約350平方公里。
裏海有50個島嶼,多為小島。西北部的車臣島最大,其次有秋列尼(Tyuleny)島、莫爾斯科依(Morskoy)島、庫拉雷(Kulaly)島、日洛依(Zhiloy)島和奧古爾欽斯基(Ogurchin)島。以水文特點為依據,通常將整個裏海分為北、中、南3部分。
整個海區可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其間被許多島嶼和淺灘隔開。北裏海,岸坡平緩,水深很淺,僅4~8米,最深也只25米;海底為波痕狀沉積平原,水量只佔總水量的 1%。中裏海,依大高加索山脈的岸線多陡坡,東岸瀕臨曼格什拉克高原,較為險峻。底部,東為陸架,西為傑爾賓特海盆,深達 790米;水量約占裏海的三分之一。南裏海,海岸低平,東西陸架較寬,往西為窪地,是裏海最深的地方,水量較大,約佔全裏海的三分之二。海底沉積物,北裏海多含貝殼的砂;中裏海窪地多泥和砂質泥,東西兩岸近海則多貝殼、礫石砂和粘泥;南裏海深水區為泥和含有薄層硫化鐵的粘泥,東西兩岸邊緣區為砂、灰質泥、貝殼和礫石。
[編輯本段]沿岸
海岸線
北部海岸低平,具有大量被烏拉河、捷列克河、特別是窩瓦河沖刷下來的沖積物質,這些河流的三角洲得到廣泛開發。中部西岸多丘陵。大高加索山脈的山麓看似切近,但卻被狹窄的海濱平原將其與海岸分隔開來。阿普歇倫半島在那裡伸入海中,巴庫市坐落在半島上,而就在其南面,庫拉河與阿拉斯河的氾濫平原構成阿拉斯低地。裏海西南岸和南岸是由蘭卡蘭和吉蘭-馬贊達蘭低地的沉積物形成的,塔利什(Talish)山脈和厄爾布爾士(Elburz)山脈的高峰在內陸不遠處聳立。裏海南部東岸亦低且不太陡峭,由波浪活動造成的沉積物形成;被低矮的、多丘陵的切列肯(Cheleken)半島和土庫曼巴希半島猝然打斷。中部東岸大部地方陡峭,海摧毀了石灰岩的曼格什拉克高原和肯德爾利-卡亞桑(Kendyrli-Kayasansk)高原的邊緣。這一地區最重要的特徵是卡拉博加茲戈爾(Kara-Bogaz-Gol)灣,原為裏海的一海灣,但現在如大潟湖似的形成港灣。
主要河流
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庫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條河流注入,每年入海徑流量為300立方公里以上。。伏爾加河、烏拉河與捷列克河——注入裏海北部,它們合在一起的年水量達注入裏海的所有河水的88%,其中伏爾加河入海徑流量為 256立方公里,占裏海總徑流量的85%。。蘇拉克河、薩穆爾(Samur)河、庫拉河及一些較小的河流從西海岸注入,提供7%左右的水量,其餘水量來自伊朗海岸的河流。東部沿海地區則完全沒有常流河。
港口
裏海在交通運輸方面占舉足輕重∶石油、木材、糧食、棉花、水稻和硫酸鹽是被運輸的基本貨物,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巴庫、馬哈奇卡拉、土庫曼巴希和謝甫琴科(Shevchenko)是最重要的港口。它們還通過常規客運連接起來,而在巴庫與土庫曼巴希之間,鐵路貨運直接輪渡,無須裝卸。
[編輯本段]水文特徵
裏海共有130條入海河流,每年入海徑流量為300立方公里以上。其中伏爾加河入海徑流量為 256立方公里,占裏海總徑流量的85%。入海經流量有較大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直接影響著鹽度和水位的變化。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較低,而硫酸鹽和碳酸鹽的含量較高。海水的鹽度約比大洋水的標准鹽度低三分之二。中部和南部,一般為12.0~13.0,伏爾加河三角洲以外,鹽度僅0.2。鹽度的季節變幅常在 0.17~0.21之間。12月至翌年4月,北裏海常有結冰現象,冰厚一般為0.5~0.6米,最厚為1米。在強勁北風作用下,流冰可向南漂移到阿普舍倫半島附近。 裏海水域遼闊,煙波浩淼,一望無垠,經常出現狂風惡浪,猶如大海翻滾的波濤。
水溫
夏季,水面平均溫度為24∼26℃(75∼79 ℉),南部水溫稍暖。然而,冬季溫差大,北部為3∼7℃(37∼45 ℉),南部為8∼10℃(46∼50 ℉)。東部沿岸地區深水上涌——盛行風活動的結果——也可導致夏季溫度明顯降低。
水溫分布隨季節和地區而不同。冬季,表層水溫南北差異較大,2月北裏海僅0.1~0.5°C,南裏海可達8~10°C。夏季,溫差較小,一般為24~27°C。水溫的垂直分布也隨季節而變化。冬季,北裏海和中裏海,水溫幾無變化,南裏海在50~100米深處有溫躍層。夏季,中部的30~50米深處和南部海區,上下層溫差較大。
鹽度
因為水分大量蒸發,鹽分逐年積累,湖水也越來越咸。由於北部湖水較淺,又有伏爾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鹽度低,為0.2‰,而南部含鹽度高達13‰。其平均鹽度約為12.8%,但在窩瓦河口僅為1%,而在蒸發強烈的卡拉博加茲戈爾灣卻高達200。在公海,鹽度分布明顯一致;從海面至海底僅增加0.1∼0.2%。裏海海水與大洋海水的區別在於硫酸鹽、鈣和碳酸鎂的含量較高——河流注入的結果——而氯化物含量較低。
水位
裏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為2~3米,中部和南部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過1.5米。裏海的水溫,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溫0℃以下。南部的平均溫度為8~10°,北部淺水區每年冰期2~3個月。裏海的風增減水十分顯著,伏爾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時風減水達4~5米,風增水也可達2米。
裏海位於荒漠和半荒漠環境之中,氣候乾旱,蒸發非常強烈。據統計,裏海每年的進水總量為338.2立方公里,而每年的耗水量則為361.3立方公里,進得少,出得多,出現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會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經縮小到37.1萬平方公里了。
水位的長周期和超長周期的顯著變化是裏海最引人矚目的現象。裏海研究較吸引人的方面為依據考古、地理和歷史方面的證據再現許多世紀中的長期水位變動。 研究證實,裏海水位變動幅度似乎從西元前1世紀以來至少達到7公尺(23呎)。這些長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決定水的補給(河流注入與降水)和損失(蒸發與流往卡拉博加茲戈爾灣)之間平衡的氣
E. 伊朗的湖泊有哪些
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
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
和阿富汗相連,另與哈薩克
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
。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
F. 世界上最大的湖叫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位於歐亞大陸之間,面積為37.18萬平方千米,比德國大,接近日本的面積,北美洲五大湖總面積的1.5倍.裏海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左右在伊朗境內。其餘部分在俄國境內。這個巨大的湖泊(實際上不是海)全長1225千米。
G. 伊朗有什麼河湖
伊朗境內無主要河川流域與水系。
最長的河流為卡倫河,發源於札格羅斯山脈,流經胡澤斯坦平原,匯入阿拉伯河後注入波斯灣北端,部份河段偶可行舟。在中央高原區的河流,大多數時候是干河床,只有在春季雪融時才有水流,注入鹹水湖;這些鹹水湖到夏季後,往往也只剩下乾的鹽湖床。位於西北角的爾米亞湖是境內最大鹹水湖,終年不幹。
H. 伊朗的第一大鹽湖、世界第三大鹽湖是什麼湖
伊朗第一大、世界第三大鹽湖是烏魯米耶湖,這個湖位於伊朗西北、東西亞塞拜然省之間,是個神奇莫測的鹽湖。
I. 世界最大面積的湖泊是什麼湖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是裏海(英語:Caspian Sea),為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與5個國家接壤,面積為371000平方公里,佔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的14%面積,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海跡湖。
(9)伊朗最大的湖是什麼湖擴展閱讀:
湖泊之最:
1、最大的淡水湖:坦噶尼喀湖(非洲);
2、最大的淡水水體:北美洲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執安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3、最大的人工湖及水庫:沃爾特水庫(迦納,面積達8502平方公里);
4、最大的湖中島中湖:馬尼圖湖(休倫湖,面積達104平方公里);
5、最深的湖泊及淡水湖:貝加爾湖(水深達1940米);
6、最深的鹹水湖:死海(水深達330米);
7、最高的湖泊及鹹水湖: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
8、最高的淡水湖:瑪法木錯湖(湖面海拔4585米);
9、海拔最低的湖泊:死海(湖面海拔負392米,是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
10、海拔最高有航線的湖泊及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湖面海拔3812米)。
J. 伊朗最大內陸鹽水湖是什麼湖
與其他國家共有的最大的湖:裏海,世界第一大湖,同時也是鹹水湖,面積386400平方公里。為俄羅斯,伊朗,哈薩克,土庫曼和亞塞拜然5國共有。
伊朗境內獨有的最大的湖:爾米亞湖,伊朗境內最大鹹水湖,520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