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居魯士大帝的個人影響
居魯士立下了如此豐功偉績,以致在他死後波斯帝國還在繼續擴張。事實上它持續了大約200年,直到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為止。在這兩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波斯所統治的國家均太平無事,繁榮昌盛。
評價居魯士的影響,我們在腦子里應該記得,如果沒有他,他所成就的事業就不可能發生。公元前620年,即居魯士出生前一個世紀,沒有人能猜測到,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整個波斯地區會統一於一個來自伊朗西南部的部落。故居魯士是那種確實能改變歷史進程的少數人之一。
⑵ 居魯士大帝的歷史
居魯士大帝(前600年~前530年12月4日)本是伊朗西南部一個小首領,經過一系列的征戰而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新巴比倫,統一了古中東部分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國,當代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伊朗國父」。
居魯士在位29年(約公元前550~前530年),但最後究竟是怎樣死去的,卻始終是個歷史之謎。據古代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居魯士在佔領巴比倫之後,轉而向東北進軍,以圖降服中亞的游牧民族。希羅多德說,這是「蠻人」(非希臘人)所進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戰爭」。波斯軍隊大部分戰死,居魯士本人也戰死在疆場。
⑶ 關於居魯士的事跡
無人會懷疑居魯士二世-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創始人的真實性,傳說中稱他幼年時期就以非凡的能力擺脫過一次又一次的意外生命危險。可見,居魯士二世與摩西的幼年經歷何其相似。
公元前6世紀結束之前,在一個出人預料的地區,迅速建立起了一個新帝國,這一事件改變了亞述帝國諸後繼國的命運。從地域范圍上看,新帝國使已經消亡的亞述帝國相形見絀,而且統治的相對溫和也使亞述人自慚形穢。上文已經提及,亞述巴尼拔摧毀埃蘭王國的獲益者是居住在埃蘭高原上的伊朗人,其直接獲益者是居住在今天被稱為法爾斯和洛雷斯坦一帶的波斯人。阿契美尼斯家族的後裔、波斯第一帝國的締造者居魯士二世自稱是"安申之王",安申似乎是一個城市或是一個地區,位於卡爾黑河河谷某處,即位於該河從洛雷斯坦高原發源進入胡齊斯坦低地的某地。
約在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取代了在位的米底國王阿斯提亞格斯,接管了整個米底王國,無疑,米底統治集團中的一個幫派對他採取了合作態度。大約在公元前547年,居魯士征服、吞並了呂底亞帝國,公元前539年,他又征服、吞並了新巴比倫王國,包括該國在幼發拉底河兩岸的土地。也許是在此之後,他征服、吞並了位於米底東北部的領土(現在的呼羅珊,蘇聯的中亞地區及阿富汗),這里定居著講伊朗語的民族。在力圖征服一群位於裏海東岸、講伊朗語的游牧民族--馬薩格泰人時,居魯士二世遇難身亡。
⑷ 最可親的征服者居魯士大帝是如何領導的
居魯士大帝簡介描述了他的離奇身世,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因為害怕惡夢成真,王位被奪取,先是把女兒芒達妮嫁給溫順的波斯王子,再是派人處死他們降生的兒子,也就是居魯士。後來居魯士命不該死,被牧人養大,並在後來建立起古波斯帝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居魯士大帝簡介是自小就顯現出領導才能的居魯士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先是統一了波斯部落,並帶領他們起義反抗米底。在內應大臣的幫助下,他憑著傑出的軍事才能用3年的時間攻克了米底,建立起波斯帝國。緊接著呂底亞主動出兵波斯,逼得居魯士主動出擊,連生妙計攻破呂底亞,接著他花了了6年多時間去征服東伊朗和中亞地區,之後還頗為順利地攻克了巴比倫。盡管他屢戰屢勝,但在與馬薩格泰人的戰斗中,扛不住激烈的肉搏廝殺,居魯士還是倒下了。因為怨恨居魯士害了自己的兒子,馬薩格泰女王還割下了他的頭顱,放進盛血的革囊以泄恨。
居魯士大帝簡介不僅回顧了居魯士的一生,還對他所作所為作出了評價,他對波斯帝國可謂立下豐功偉績,是他奠定了波斯帝國百餘年的輝煌。他不僅僅有顯著的軍事才能,還為人寬容,在野蠻的征戰時代,他不僅原諒了企圖謀害他的外祖父,還對攻克國家當地的人民予以各方面的尊重,甚至幫解放的人民重建家鄉和文明。
揭秘居魯士大帝是如何領導的
在歷史上有一個「最可親的征服者」,他是依靠仁慈和寬容來建立自己的帝國的,而在他的統治下的人民無不為他的寬容仁慈而叫好。而這個人正是居魯士大帝,那麼居魯士大帝是如何領導的才使得歷史學家們給予了他如此高的評價呢?
古代波斯從一個小小的被統治者到一個強大的帝國統治者,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居魯士大帝,那麼居魯士大帝是如何領導的才能使一個被統治者扭轉乾坤,變成一個強大的統治者呢?其實這一結局的形成是和居士魯士的軍事天賦分不開的,做為一個軍事家,他懂得如何鼓舞士氣,他知道該如何調動士兵們作戰的勇氣,所以他將下的士兵都是驍勇善戰,寧死不屈的。
波斯帝國的強大一方面得益於居魯士的軍事才能,而另一方面也和他寬厚的統治方針密不可分的。呂底亞帝國和波斯帝國是有著世代恩怨的,但是居魯士大帝在打敗呂底亞後,仍然把呂底亞的國王做為一個帝王看待,並且還會聽從其一些合理的忠告。他規定自己軍隊永遠不許騷擾百姓,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並容許人們自由信奉宗教,而以色列聖殿得以重建,更是要歸功於這樣一位仁慈的君王。
從這些歷史事跡中不難看出居魯士大帝是如何領導的,正是在這樣一位偉大君主的領導之下,古代波斯帝國才有了空前絕後的繁榮昌盛,也讓後人看到了寬厚仁慈同樣可以讓自己威名遠揚,千古流芳。
揭秘居魯士大帝最後是被誰殺掉的
居魯士大帝是古代波斯一個偉大的君王,正是他的出現,讓古代波斯從一個屈服於他國的小國,華麗轉身為一個帝國統治者,也使得居魯士大帝從此被載入千秋史冊,而居魯士大帝最後是被誰殺掉的呢?他的死又有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如果想要知道居魯士大帝最後是被誰殺掉的,那麼就不得不說一說這位帝王的不世雄功。居魯士從一個小小的部落里一點點的擠身到大國帝王的行列里,這和他的英明神武自然是分不開的。在他的帶領下,波斯的10個部落得以統一,然後開始了對米底的進攻,花費了3年的時間,居魯士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接下來對呂底亞的征服也是輕而易舉,而征服巴比倫更是不費吹灰之力。
在結束了西線的征戰之後,居魯士還想要把東北方的游牧人拿下,但也正是由於對游牧族馬薩格泰人的戰役,才使得居魯士大帝最終戰死沙場,從此永遠地失去了戰斗的能力。馬薩格泰的王子因為洗劫了居士魯士的營地而被俘,但這位王子卻因為羞憤而自殺了,為了給兒子報仇,馬薩格泰女王可謂是破釜沉舟,並最終讓居魯士死在了戰場上。
居魯士大帝最後是被誰殺掉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很明確了,最後居魯士大帝的確是死在了一個女人的手裡,最後還被取下了頭顱,這樣的死亡方式雖然過於慘烈,但對於一個將士來說,馬革裹屍也許就是最高的褒獎。
⑸ 人們怎麼評價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
居魯士二世是古代世界一個傑出的軍事領袖和政治家。經過短短十幾年的征戰,他使自己從伊朗高原西南隅一個小邦之君成為一位疆域空前的波斯帝國的君王。他一生為人豁達大度,寬容而聰明,因而在古代許許多多的君王中,聲譽獨好。波斯人稱他為「父親」,希臘各城邦稱他為「主人」,猶太人深感他的恩惠,稱他為「塗聖油的王」。
⑹ 居魯士二世是在哪一年被殺死的
居魯士過慣了馬背上的生活,已經「樂此不疲」了,即使他到了花甲之年也壯心不已。他可能准備攻打埃及,但為了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必須先解除中亞游牧部落的威脅。公元前530年,居魯士親率大軍攻打裏海東岸草原的馬薩格泰人部落,開始進展順利,擒殺了馬薩格泰王子。但隨後與馬薩格泰主力軍的決戰進行得異常慘烈,有東道主優勢的馬薩格泰人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波斯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他的頭顱被馬薩格泰女王割下來,放在盛滿血的革囊里。以中國傳統的觀點,居魯士算是「不得善終」,但對於一個一生不知疲倦的戰士來說,馬革裹屍是對他的一生的最高獎賞。
波斯帝國的壯大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在居魯士的後繼者岡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手中繼續擴展並達到頂峰,完全改變了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波斯帝國的崛起還有另一個歷史意義,就是確立了印歐語系人種在中東地區的統治,曾經輝煌的閃米特等其他人種不得不接受長達12個世紀的印歐人的統治。
波斯帝國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可以稱得上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帝國,它的每一項制度都對後世有很大的意義,這是居魯士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居顯要位置的原因。不過,波斯帝國作為一個政治軍事實體在世界上早已不復存在,而它對後世影響重大的各項制度主要由大流士一世所確立,這是居魯士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的位置居於大流士之下的原因,不過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居魯士名列86位,而大流士未能上榜。
去世之後
波斯帝國
居魯士在位29年(約公元前558~前529年),但最後究竟是怎樣死去的,卻始終是個歷史之謎。據古代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居魯士在佔領巴比倫之後,轉而向東北進軍,以圖降服中亞的游牧民族。希羅多德說,這是「蠻人」(非希臘人)所進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戰爭」。波斯軍隊大部分戰死,居魯士本人也戰死在疆場。戰斗結束後馬薩革泰女王托米麗斯為報子仇,用革囊盛滿人血,然後在波斯陣亡者的屍體中間找到居魯士的屍體,將其首級割下放在她那隻盛血的革囊里。
⑺ 居魯士大帝的歷史是什麼
居魯士大帝(前600年~前530年12月4日)即居魯士二世,波斯語:کوروش بزرگ;古希臘語:Κύρος 。
本是伊朗西南部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的征戰而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新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國,當代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伊朗國父」。
人物身世
公元前7世紀,在今伊朗西部居住著兩個伊朗語部落群體,波斯在南,米底(又譯米堤亞)在北。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倫一起摧毀了亞述帝國,米底從此號稱帝國,成為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波斯人成為他們的臣屬。居魯士就是波斯人與米底人通婚的後代。
居魯士的離奇身世,被號稱西方「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詳細記錄在他的巨著《歷史》中。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在一次睡夢中,夢見女兒芒達妮的後代將奪取自己的王位並成為亞細亞的霸主。於是,他決定將女兒嫁給地位較低且性格溫順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以便使女兒的後代失去問鼎米底王權的資格。
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居魯士。他一生下來,就被交給國王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處理。大臣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轉交給一個牧人,命他棄之荒野。
牧人的妻子恰巧剛產下一個死嬰,他們於是留下了居魯士,用自己的死嬰頂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語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後有傳說稱居魯士童年時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⑻ 為什麼居魯士被稱為波斯帝國的創始人
居魯士二世,波斯帝國的創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國王(約公元前558—529年在位)是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的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國。今天,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