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天天演習如何擊沉美軍航母,為何被各大媒體批評為痴心妄想
武器裝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而一名軍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擁有勇氣。在這一點上,伊朗無疑是做的非常好。畢竟天天想著用自己家的導彈快艇去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雖然演習的很不錯,但是被世界上各大媒體評論為痴心妄想。原因么,我總結了一下。
對於伊朗來說,裝備不行,經驗不夠,體系化優勢也沒有。所以總的來說,美國對於伊朗是呈現出壓倒性的優勢的。怪不得說伊朗的演習真的是在痴心妄想。
㈡ 魚雷怎麼擊沉潛艇希望深入討論
對付戰列艦之類的大艦因為船底裝甲沒有側壁好所以攻擊船底效果較好。 但現代艦船噸位較小和不太注重裝甲硬性防護,隨便怎樣被533魚雷咬一下都非死即殘。
水中的能量傳遞很好,同樣的攻擊在水下的破壞力更大。(二戰的深水乍彈不用直接命中就能給潛艇很大打擊)
魚雷的主動聲納容易被目標潛艇所察覺,規避是很難的,只有干擾和攔截了,但也已經是最後貼身的防衛手段了,還會更加暴露目標,遇到連續攻擊的話就沒轍了。現在魚雷多是主被動復合制導(潛艇始終還是下心思如何隱蔽得好)
現代艦船的324魚雷可以說只是作為對潛的自衛武器,如果已經被潛艇進入魚雷的射程,多數就是沒有機會再發射魚雷了。 直升機才是反潛的關鍵裝備,但受載重限制也只能掛324,對付中型的潛艇也足夠了。
到了要對付敵方的大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地步的時候,就應該用核彈了。
㈢ 潛艇是如何攻擊潛艇的
潛艇在水下運用主動或被動聲納對水下目標進行觀察和搜索,在發現了目標之後潛艇就必須對目標的運動要素進行測定並進行接敵、佔位機動;與此同時,將觀察器材觀察到的目標情況,輸入計算機,通過計算機的計算,求出敵艦的准確方位、距離、速度和航向等,再根據敵我運動的情況,求出射擊的各種數據;把必要的射擊諸元裝到魚雷或反潛導彈上,待潛艇佔領了射擊陣位時,就可以發射魚雷或反潛導彈了。
㈣ 袖珍潛艇是怎麼襲擊梯比茲號戰列艦的
1942年1月17日,美國海軍部獲悉:德國戰列艦「梯比茲」號離開基爾之後,駛抵挪威北部的沿海峽灣。這一消息使英國海軍部非常震驚。1月下旬,英國首相丘吉爾指示英國參謀部要力求擊沉或擊傷「梯比茲」號。「梯比茲」號是「俾斯麥」號的姐妹艦,在「俾斯麥」號於1941年5月被擊沉後,它是當時德國最大的一艘戰列艦,素有「北方孤狼」之稱;標准排水量為4.17萬噸,航速30節,「艦上武備相當齊全,有380毫米主炮8門。當時,英美同盟國頻繁地向摩爾曼斯克等蘇聯北部港口派出一支滿載著戰略物資的護航運輸隊,而「梯比茲」號在挪威的泊地———阿爾屯峽灣恰好位於這條通往蘇聯航線的附近,它隨時都可能突擊同盟國的運輸船隊。
在「梯比茲」號進駐阿爾屯峽灣之後,英國曾數次派出魚雷機和轟炸機進行襲擊。但由於阿爾屯峽灣周圍群山環抱,霧靄繚統,防禦堅固,英軍的幾次空襲均未奏效。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海軍部決定採用特殊方式進行襲擊,即使用X型袖珍潛艇實施偷襲。
X艇實質上不過是一種能在有限距離內實施突襲的可潛器,長48英尺,直徑約6英尺。在其耐壓艇體內裝有一部供水上航行用的柴油機和一部供潛航用的電動機。每艇除艇長外,有艇員3人。它的主要武器是炸葯。每艇攜帶2個裝有炸葯的金屬筒,分別固定在主艇體外面的左右兩側。X艇的艇員分為「航渡艇員」和「戰斗艇員」兩種。
X艇的攻擊程序和方法是:X艇先由母艇(潛艇)從出發港拖帶至目標區;在航渡期間,X艇除每隔4小時上浮通風外,大部分時間在水下航行,上面乘有「航渡艇員」,「戰斗艇員」一直搭乘母艇,以便得到充分休息;達到目標區附近時,「戰斗艇員」便接替「航渡艇員」;然後。X艇脫離母艇,駛向目標艦;抵達目標艦後,將炸葯筒解下,置於目標艦的下方,點燃炸葯,迅速撤離。
1943年9月初,英國海軍部得悉德國戰列艦「梯比茲」號和「沙恩霍斯特」號均停泊於阿爾屯峽灣,袖珍戰列艦「呂佐夫」號停泊於阿爾屯峽灣外側的蘭吉峽灣。於是,英國海軍部決定派出X艇襲擊上述3艘德艦。
受領這次襲擊任務的X艇共6艘:即X-5號、X-6號、X-7號、X-8號、X-9號和X-10號艇。它們分別由6艘潛艇負責拖帶。其中X-5號、X-6號和X-7號艇負責攻擊「梯比茲」號,X-8號和X-9號艇攻擊「沙恩霍斯特」號,X-10號艇則攻擊「呂佐夫」號。潛艇的出發日期定為9月11日。各艇預定在22日天亮時都到達卡亞峽灣。為了出敵不意和互不妨礙,規定各艇不得在22日1時以前實施攻擊。炸葯爆炸時間預定在22日8時12分,以使X艇有充分時間撤離。
1943年9月11日下午,擔任拖帶任務的6艘潛艇以一定的時間間隔從蘇格蘭西北部的卡恩旁海灣出發。每艘潛艇拖帶1艘X艇。從9月11日至14日,海面風平浪靜,各艇均以較高航速向目標駛進。15日,X-8號艇在拖帶航行的過程中,拖索迸斷,該艇右舷炸葯筒進水,後因失去平衡而沉沒。16日,X-9號艇在拖帶航行的過程中,也同樣因拖索迸斷而沉沒。19日夜間,其餘各艇先後到達距海岸15海里的預定展開地域。各拖帶艇在解下拖纜,派出X艇之後。仍留在雷陣以外擔任警戒任務。X-10號艇離開拖帶艇之後,因機械發生故障,不能保持平衡,加之潛望鏡馬達失火,使潛望鏡停留在升起位置不能下降。艇長只好放棄攻擊,回到預定會合點,與拖帶艇艇會合後返航。3艘預定攻擊「梯比茲」號的X艇在破防潛網時被德國艦艇擊沉,離開拖帶艇後決定分散行動。X-5號艇在突入卡亞峽灣後,在突破防潛網時被德國艦艇擊沉。「X-6號和X-7號兩艇於20日夜間以水面狀態順利地通過了索洛伊島西部雷區,21日晝間潛艇通過了長達15海里的斯特傑恩峽,黃昏時到達了阿爾屯峽灣口。夜間,兩艇先後在距卡亞峽灣4海晨的勃拉特荷姆群島附近再次充電。22日1時,X-6號艇充電完畢,開始在水下慢速向卡亞峽灣口接近。5時5分,艇長從潛望鏡中發現一艘以高速由北向南行駛的小艇。X-6號艇加速尾隨該小艇突入了防潛網。
接著,它又尾隨另一艘小艇順利地通過了直接防護「梯比茲」號的防雷網。7時15分,X-6號艇因擱淺而露出眾面。這時,它距「梯比茲」號只有80米,很快被德軍發現。X-6號艇遭到了德軍輕武器的猛烈射擊,艇身傾斜嚴重,潛望鏡進水,電羅經失靈,艇長只好盲目地指揮小艇向目標的概略位置駛去。不久,X-6號艇在迫近「梯比茲」號左舷時再次露出水面。艇長知道逃走已無望,便解下兩舷的炸葯筒,將艇鑿沉。艇員離艇後被俘。炸葯的爆炸時間仍預定在8時12分。X-7號艇於22日0時45分從勃拉特荷姆群島開始向卡亞峽灣航行。4時從網門通過了第一道防潛網。X-7號艇在突破防雷時不如X-6號艇順利。經過一番周折,它於7時22分擺脫了防雷網障礙。當X-7號艇浮出水面時,艇長發現「梯比茲」號就在距艇首不到30米的地方。X-7號艇急速下潛。在下潛過程中,它與梯「棉比茲」號的左舷相撞,並滑到其龍骨下面。艇長迅速地解下了兩舷的炸葯筒。這時,X-7號艇的電羅經已失效,它只能按估計的方向退出卡亞峽灣。7時40分,X-7號艇露出了水面,被德國人發現,遂遭到德軍輕武器的襲擊。X-7號艇受到損傷,艇內開始進水。8時25分,潛艇上浮,艇長出艇後被俘,其他艇員隨艇沉入海底。
22日8時12分,X-6號和X-7號兩艇所放置的4個炸葯筒同時爆炸。「梯比茲」號戰列艦受到嚴重損傷,輪機艙和電機艙灌滿了水,艦上主機全部損壞,幾乎所有的照明設備和電機裝置失靈。艦上人員死1人,傷40人。「梯比茲」號遭到這次襲擊之後,在較長的時間內失去了戰鬥力,直到1944年4月才又復航。
㈤ 伊朗海軍的潛艇部隊實力究竟怎樣呢
潛艇是最危險的水下殺手。為了在波斯灣,建立不對稱對抗優勢,伊朗一直記得自己已經被困了幾十年。
與鄰國相比,伊朗已經足夠努力了。如圖,大小型號多達六七個,最大的有3000多噸。
它是從俄羅斯,進口的三千噸級,中國製造的最大的是1000噸的貝薩特,最小的是加迪。
下排水量只有120噸,也是裝備最多的,有20多艘船。
它是伊朗最成熟的一類潛艇。另外600噸級和350噸級的“鯨魚”級配備了30多艘各種類型的潛艇。
伊朗不僅有自己的中型潛艇,還有“蘇穆爾”和“努爾”潛艇發射導彈。前者射程3000公里,後者也在300公里之外。
㈥ 現代戰爭中,擊沉一艘潛艇有哪些步驟
1.目視觀察,在白天和海況良好的情況下,目力反潛搜索的效率較高,可發現10海里左右的水面狀態潛艇,5海里左右的海氣管狀態潛艇,1~3海里內的潛望鏡狀態潛艇,並可在潛艇上方1海里內發現水下可視度內的潛艇。
2.雷達探測,有些人說海水對雷達波的阻隔作用但是常規潛艇在進行電池充電通信和水面偵察時。將短暫的處於潛望鏡和通氣管狀態。雷達能夠探測到這種金屬物質的存在。
在1980年代,對先進國家作戰,潛望鏡伸出水面超過5秒就會被探測到並定位,所以後來開發光電桅桿,只需要伸出水面1秒就夠,但到1990年代先進的雷達對光電桅桿都能在227海里距離上定位,現在是什麼水平還不清楚
3.聲納浮標,聲納浮標是現代反潛機普遍使用的一種主要搜潛器材,一般是在已知有潛艇活動的海域,並要在短時間內對較大范圍進行搜索時;或希望在一定時間內封鎖敵潛艇可能通過的航道;或者為重要目標擔負反潛巡邏警戒時使用。
4.磁異探測儀,磁異探測儀採用被動工作方式來探測潛艇,是一般反潛巡邏機上必裝的探測設備,具有隱蔽性好,可靠性較高,不受海洋雜訊干擾等優點。但由於其作用距離較近,大都採用低空和超低空探測,因此多在其他探測器材測得潛艇的概略位置後,再用磁異探測儀進行驗證和精確定位。使用磁異探測儀時,反潛巡邏機的飛行高度應小於磁異探測儀的探測距離,而且飛行高度越低,水下探測距離就越深。
反潛巡邏機使用磁異探測儀時,受水文氣象條件影響較大,當雨、雪、雲、霧和海浪超過5級時,磁異探測儀的探測效率就會急劇下降。
5.吊放式聲納,一般是水上反潛機使用簡單說就是將聲納用線纜放置到水下幾十米深度因為載體震動被繩子縮小因而有效率高、搜索速度快、機動靈活性好、工作深度可變的優勢。
㈦ 據說伊朗自建航母靶標,400枚導彈都沒有擊沉,請問怎樣才能擊沉航母
眾說周知,航母是非常先進的一艘武裝大船。現在,世界上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也是寥寥無幾,當然,我國已經在建造了。現在,小編就用我們普通人的視野,來和大家說說有關航母如何才能擊沉的話題。
要想打擊一個航母編隊,首先必須打掉它的千里眼,破壞各種外圍偵察探測系統。同時,屏蔽它的衛星偵察探測系統,讓航母變成聾子和瞎子。然後,發射超高速導彈進行超大量飽和攻擊,即使這樣,擊沉它估計也很困難,充其量就是癱瘓航母的戰斗功能,讓它灰溜溜撤回去。
總之,攻擊航母戰斗群就等於在和一個中等實力的國家作戰,如果人家從本國再發射洲際導彈的話,那就不好玩了。
㈧ 以伊朗現在的軍事實力,大家覺得能用飽和攻擊方式炸沉美國航母嗎
伊朗採用「飽和式」攻擊很難擊沉美國的航母戰斗群。相對於美國海軍來說,伊朗海軍的水面艦艇部隊實在太弱小,只有依靠小型快艇進行導彈打擊,至於目前伊朗頻頻出手的岸艦導彈,由於射程的原因,基本上打不到美國航母編隊的位置,因為美國航母編隊不可能靠近伊朗海岸。而採用快艇突擊,其實只是看上去美好,對於擁有制空權的美國海軍來說,快艇再快沒有飛機快,這些出擊的快艇在達到導彈射程前就可能被美國戰機擊破。
所以,在擁有海空優勢的美國航母戰斗群面前,伊朗的海軍並不可能像其宣稱的那樣有很大作為,由於水面艦艇數量少、質量差,能夠打到美國航母的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甚至都很難組織起來。真的對美國航母有威脅的反而是在波斯灣佈雷,以及僅有的幾艘基洛級潛艇。
㈨ 二戰中被坦克擊沉的潛艇的過程是怎樣的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當時德國軍方的兩種戰略,讓德國軍隊在戰爭初期占據了巨大的優勢,陸地上有古德里安施行的閃電戰戰術,海洋則有鄧尼茨提出的狼群戰術。
所謂狼群戰術,即派遣德國海軍的U-2潛艇部隊,在廣闊的海洋上,對盟軍的軍艦以及各類運輸艦,進行狼群般的騷擾以及攻擊,一艘或者幾艘U-2就能威脅擁有護航軍艦的運輸船隊,潛艇航行在水面下,未知的威脅才最讓人恐懼。
這種戰術對盟軍的海上運輸補給線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運輸船隊傷亡慘重,但是凡事都有例外,當時的英國運輸艦奧利弗伯朗奇號,憑借自身的現代化裝備,以及護航艦隊的保護,曾經數次成功突破狼群戰術的封鎖,成為了當時英國運輸船隊的驕傲。
(9)伊朗小型潛艇怎麼擊沉擴展閱讀
1940年的一天,德軍的U-103號潛艇奉命開赴英吉利海峽打擊英國的運輸艦船,切斷其海上補給線。在途中,他們巧遇英軍「奧立芙伯朗基」 號補給艦。
當時,這艘補給艦滿載數百噸烈性炸葯、重型炮彈和數十輛各型坦克,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近在咫尺。德軍潛艇悄悄潛至補給艦右舷,發射了兩枚魚雷。魚雷正中「奧立芙·伯朗基」號的要害,引爆了艦上的彈葯。
可憐的「奧立芙·伯朗基」立即成了一隻炸個不停的大號火葯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德軍潛艇在確定周圍海域沒有危險後,大搖大擺地冒出海面,美滋滋地欣賞補給艦爆炸的「盛景」。
不曾想強烈的殉爆將一輛重達30多噸的M4謝爾曼坦克炸上了天,在墜落過程中不偏不倚,恰好砸中了U-103,這艘潛艇遭此重擊,當場沉沒!成為史上第一艘也是最後一艘被坦克擊沉的潛艇。
㈩ 求歷史上潛艇擊沉潛艇的戰例..
參考: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328/12200192.html 潛艇之間的戰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開始了,但由於當時的裝備技術水平不高,潛艇無法攻擊潛航在水中的潛艇。因此雙方都採用誘騙戰術,設法使對方潛艇浮上水面,然後像對付水面艦艇那樣進行攻擊。1915年6月25日,德軍讓一架水上飛機假裝出了故障,「迫降」在英國潛艇活動的水域作誘餌,而一艘德國潛艇則在附近以潛望鏡深度埋伏待機。英國潛艇果然中計:D—4號潛艇的蒙克里夫艇長下令上浮,炮擊德軍飛機。不過,埋伏的德國潛艇最後卻因為距離太遠無法攻擊英國潛艇,德機只好在炮火中狼狽起飛逃命。 同年,英國海軍採用「拖網漁船—潛艇圈套」捕到了獵物。英國人用一艘拖網漁船拖曳著一艘潛航的C級潛艇,兩船之間用電話聯絡。 當德國潛艇發現漁船,浮上水面炮擊時,C級潛艇立即發射魚雷攻擊德國潛艇。採用這個戰術,英國海軍在6月和7月擊沉了兩艘德國潛艇。 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潛艇共擊沉18艘德國潛艇,約佔德國潛艇損失數的10%;而德國潛艇共擊沉英、法潛艇10艘。當然,這些潛艇都是在水面被擊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聲納、水面搜索雷達和魚雷數據計算機出現後,被潛艇擊沉的潛艇數量上升,但這些潛艇也幾乎全是在水面航行狀態時被擊沉的。1942年1月26日,美軍駐珍珠港的羅奇福特戰斗情報分隊截聽到日軍伊—173號潛艇的無線電通信,用測向儀確定其方位並預測出它的航向,然後把情報傳給「白楊魚」號潛艇(SS—211)。「白揚魚」是一艘水下排水量2370噸的「鼓」級遠洋艦隊潛艇,水下航速8.7節,裝備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首部6具,尾部4具)。它於1941年12月10日離開珍珠港開往日本豐後水道作首次戰斗巡邏,但沒有取得戰果。 正在返航途中,「白揚魚」號得到敵情,立即下潛待機。27日晨,「白揚魚」號的聲納偵聽到推進器噪音,然後在聲納測出的方位上用潛望鏡發現一艘日軍大型潛艇正以15節航速在水面航行。當時,伊—173號的艙口大開,艇員正在甲板上抽煙和曬太陽。10分鍾後,「白楊魚」號向目標發射了3枚魚雷。這艘水中排水量2440噸的伊168型潛艇成為美國潛艇擊沉的第一艘潛艇。 據美國波爾馬所著的《美國潛艇》一書稱,美國潛艇「黃貂魚」號(SS。310)曾因在4天內連續擊沉3艘日軍潛艇而聲名顯赫。而1942年4月在地中海陣亡的英國海軍二戰頭號王牌艇長旺克林少校指揮的「支持者」號潛艇的戰果中,也包括3艘軸心國潛艇。 據外刊統計,二戰期間,美國潛艇在太平洋戰區擊沉日軍潛艇23艘,約占被擊沉日軍潛艇總數的19%。而聲納、雷達設備較差的日軍潛艇只擊沉過l艘美軍潛艇——「科維納」號(SS—226)。英國潛艇在各海區擊沉德、意、日潛艇共36艘。蘇聯潛艇擊沉德國潛艇2艘。德國潛艇擊沉盟軍潛艇共9艘。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被潛艇擊沉的潛艇共80艘、約占被擊沉潛艇總數的7%。 嚴格地說起來,真正的潛艇擊沉潛艇的戰例應該是攻擊者和被攻擊者都在水下潛航。1945年2月5日,英國潛艇「冒險家」號(P—68)正在挪威卑爾根灣以潛望鏡深度游弋。「冒險家」號是一艘水下排水量740噸的V級小型沿岸潛艇,水下航速9節,裝備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忽然,聲納員發現4500米外有目標。艇長拉烏德上尉用潛望鏡幾度視認這個也以潛望鏡深度潛航的潛艇後,用聲納追蹤了2小時40分鍾。最後,「冒險家」號在1800米距離齊射4枚魚雷,擊毀了德軍U—864號遠洋潛艇(IXD2型,水下排水量1804噸)。這也許是海戰史上首次真的潛艇反潛戰的戰果,也可能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唯一的一次吧! 2.還有一篇,技術細節比較多。 伊66號潛艇擊沉荷蘭皇家海軍的K-16號潛艇 當本間雅晴中將第14軍和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席捲馬來半島和菲律賓的同時,由川口清健少將指揮的川口支隊(主要由第18師團第35旅團司令部和步兵第124連隊組成)在婆羅洲西北部的古晉(Kuching)成功登陸並控制了婆羅洲西北部地區。第6艦隊第5潛水戰隊的潛艇則負責馬來半島周邊海域的警戒任務,並協助川口支隊在砂拉越地區(Sarawak)的作戰行動。 隸屬於第5潛水戰隊第30潛水隊的伊66號潛艇(後改稱為伊166)是海大5型潛艇,全長97.7米,排水量(水上/潛航)1705噸/2330噸。2座柴油機/電動機,輸出功率(水上/水下)6000馬力/1800馬力,航速(水上/水下)20.5節/8.2節。續航力(水上/水下)10800海里-10節/60海里-3節。搭載6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備95式氧氣魚雷17條),100毫米高射炮1門和13毫米防空機槍1座。 很湊巧的是,以爪哇的蘇臘巴亞(泗水)為基地的荷蘭遠東艦隊也將第3潛艇分隊的K-14和K-16這兩艘潛艇派往婆羅州的古晉附近的海域。荷蘭皇家海軍在遠東布置了11艘潛艇,由於潛艇部隊主力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初就已被派往新加坡,隨英國遠東艦隊共同行動,所以潛艇部隊除了這2艘留守在爪哇的潛艇並沒有多餘的兵力。荷蘭皇家海軍將隸屬於在歐洲本土艦隊的潛艇番號前加上O(荷蘭語「Onderzeeboot」的打頭字母,意為潛艇),將隸屬於遠東艦隊的潛艇番號前加上K(荷蘭語「Kolonien」的打頭字母,意為殖民地(英語:Colony))以示區別。為了適應東南亞赤道附近炎熱的氣候,K系列潛艇上還專門設置了水冷式降溫設備。K-14和K-16的排水量(水上/潛航)分別是865噸/1045噸。全長73.64米,2座柴油機(8個汽缸)/電動機(192 cells 電池),輸出功率(水上/水下)3200馬力/860馬力,航速(水上/水下)17節/9節。續航力(水上/水下)10000海里-12節/26海里-8.5節,潛航極限深度80米。搭載前4後2共計6個533毫米(21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搭載14條魚雷),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防空機槍1座。 從排水量大小來看,這2艘荷蘭海軍的K-14級潛艇相當於日本海軍呂字型大小的海中1~4型潛艇,是最適合近海巡航防禦的中型潛艇。這2艘潛艇在日本海軍南進之初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K-14在1941年12月23日擊沉了日本的「香取丸」(原郵船,9849噸)和「日吉丸」(原北日本汽船,4943噸)這兩艘陸軍徵用的運輸艦,而K-16則在12月24日於婆羅州附近的海域擊沉了日本海軍1980噸的「狹霧」號吹雪級驅逐艦(《日本水雷戰史》64頁)。 然而對於伊66號潛艇來說,由荷蘭皇家海軍上尉亞爾曼(Ltz.I Louis Jan Jarman )指揮的K-16卻是最好的聖誕節禮物。1941年12月25日(聖誕節)正午11時45分,伊66在古晉西北部約60海里處(北緯1度34分、東經110度21分)發現了K-16。當時伊66正位於潛望鏡深度,而K-16正在伊66的2點鍾方向相距60米處浮出水面換氣。為弄清K-16的作戰目的,伊66悄悄跟在K-16身後將近13分鍾,之後對准目標只發射了1條魚雷(《潛水艇攻擊調書》防衛廳戰史室)。在戰況報告書中,伊66的艇長吉富善次海軍中佐這樣寫道:「敵潛艇距離我艇實在是太近了。 在K-16擊沉「狹霧」號驅逐艦後還沒過14小時,伊66「迫不及待」地就為「狹霧」報了一箭之仇。盡管只發射了1條魚雷,可以明顯看出伊66的艇長相當有命中目標的自信。伊66所擊沉的荷蘭潛艇K-16是太平洋戰爭中,乃至日本海軍史上日本潛艇擊沉敵國軍用艦只(不包括由商船、郵船改裝的武裝艦只)的首例。此外,這也是日本海軍少有的以潛艇擊沉敵潛艇的戰例之一。伊66在川口支隊登陸完畢並佔領古晉灣後2日的12月27日到達金蘭灣。